2024-2025学年高中地理模块综合测评含解析中图版必修1_第1页
2024-2025学年高中地理模块综合测评含解析中图版必修1_第2页
2024-2025学年高中地理模块综合测评含解析中图版必修1_第3页
2024-2025学年高中地理模块综合测评含解析中图版必修1_第4页
2024-2025学年高中地理模块综合测评含解析中图版必修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12-模块综合测评(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2024年12月8日2时23分,我国在西昌卫星放射中心胜利放射嫦娥四号探测器,开启了月球探测的新旅程。下图为我国探月“嫦娥工程”发展规划图。结合材料完成第1~3题。1.下面关于“嫦娥工程”叙述正确的是()A.嫦娥一号放射前就是人造天体B.嫦娥三号绕月规律运行时形成较低级的天体系统C.嫦娥四号回家后是人造天体D.嫦娥四号绕月规律运行时没有形成天体系统2.关于将来月球基地建设中必需要人为创建的条件,错误的是()A.适合呼吸的大气 B.相宜生命生存的温度C.坚硬的陆地 D.丰富的液态水3.关于月球环境的描述,可信的是()A.月面上白天温度比地面白天温度更高B.月面上夜晚温度比地面夜晚温度更高C.月面上多沙尘天气D.月面上的风力比地面更强劲解析第1题,嫦娥一号放射前在地球上,不是人造天体,当其在太空中运行时是人造天体;嫦娥三号和嫦娥四号绕月球规律运行时形成较低级的天体系统,B项正确;嫦娥四号回家后在地球上,不是人造天体,运行时是人造天体。第2题,将来月球基地建设中,必需要人为创建的条件有适合呼吸的大气、相宜生命生存的温度和丰富的液态水;月球本身就有坚硬的陆地,故选C项。第3题,月面因没有大气,白天没有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减弱作用,白天温度比地面白天温度更高,A项正确;月面上夜晚没有大气的保温作用,温度比地面夜晚温度更低;月面上没有大气,没有大气的水平运动(风),不会出现沙尘天气。答案1.B2.C3.A读某同学为我国北方地区设计的一幢高效利用太阳能的房屋模型图,完成第4~5题。4.绝热窗户设计成倾斜状的主要目的是()A.节约建立成本 B.雨季刚好排水C.充分利用太阳能 D.利于空气流淌5.冬季的白天,房间甲和乙之间的空气流淌方向是()A.冷气流从通风口①进入乙,暖气流从通风口②进入甲B.暖气流从通风口①进入乙,冷气流从通风口②进入甲C.冷气流从通风口①进入甲,暖气流从通风口②进入乙D.暖气流从通风口①进入甲,冷气流从通风口②进入乙解析第4题,北方地区纬度较高,冬季正午太阳高度角较小,绝热窗户倾斜角大可以尽量与太阳光线保持垂直,接受较多的太阳辐射,充分利用太阳能。故选C项。第5题,白天甲阳台受热,空气受热膨胀上升,暖气流从通风口①处进入室内,室内冷空气下沉,通过通风口②流回甲处,实现室内热力环流。故选B项。答案4.C5.B读2024年2月8日12:00局部地区近地面天气形势图,完成第6~7题。6.此时,甲地天气系统及可能出现的天气是()A.高气压阴雨连绵 B.低气压狂风暴雨C.气旋晴朗无风 D.反气旋晴朗干燥7.当乙处锋面系统在北京过境时,北京()A.水平气压梯度增大 B.地面汲取热量增多C.太阳辐射大量增加 D.大气逆辐射将减弱解析第6题,图中甲地位于高压中心,为反气旋,中心气流下沉,多晴朗天气,故选D项。第7题,锋面旁边冷暖气团性质不同,气温、气压差异较大,等压线越密集,水平气压梯度越大。由符号可知,乙处锋面为冷锋,多云雨和大风天气,因此太阳辐射和地面汲取热量削减。云量多,地面辐射的汲取作用强,大气逆辐射作用增加。故选A项。答案6.D7.A黄山以花岗岩为主体,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著称。读猴子观海景观图、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完成第8~10题。8.塑造图示景观的主要外力作用是()A.风化、侵蚀 B.海浪侵蚀C.搬运、积累 D.冰川搬运9.图中序号代表的地质作用正确的是()A.①—冷却凝固 B.②—变质作用C.③—重熔再生 D.④—沉积作用10.在黄山广泛分布的岩石,按其类型应为图中的()A.甲 B.乙 C.丙 D.丁解析第8题,猴子观海景观在山顶,因此主要是风化、侵蚀作用的结果。故选A项。第9题,依据箭头指示方向,岩石重熔再生形成的丙为岩浆,推断乙为岩浆岩,图中序号③为冷却凝固;外力作用形成的甲为沉积岩,①为外力作用;丁为变质岩,②为变质作用;④为重熔再生。故选B项。第10题,在黄山广泛分布的岩石是花岗岩,属于岩浆岩的一种,按其类型划分应为图中的乙;甲为沉积岩,丙为岩浆,丁为变质岩。故选B项。答案8.A9.B10.B浙江宁波的甬城不用化肥、不用农药、不用除草剂、不用生长激素的“四不用”农场利用人工蓄水池进行蓄水,通过引水渠流入蔬菜区进行浇灌,再流经养鸭的水禽区和养鸡区,含有鸡鸭粪便的水最终进入鱼塘,作为鱼的饲料。鱼塘的水通过过滤池净化后,又重新用来浇灌,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水循环过程。下图为“四不用”农场示意图。据此完成第11~12题。11.“四不用”农场能够建立物尽其用的生态链,利用的是水循环具有的()A.物质迁移功能B.固液气三态的转化功能C.能量交换功能D.联系地球外部圈层功能12.“四不用”农场禽蛋鱼菜的循环生产模式改造的是水循环中的()A.降水环节 B.蒸发环节C.径流环节 D.下渗环节解析第11题,“四不用”农场通过水渠中水的流淌,从蔬菜地里带来养分物质,经家禽饲养区利用之后,产生废弃物,流入养鱼塘,鱼类可以对饲料加以利用,然后经水体净化后,又重新作为浇灌用水。这一过程不仅是水体的迁移,还有水中所含的养分、饵料等的迁移,A项对。第12题,从材料中可以看出,这一水资源的利用过程,对水循环中的径流环节进行改造,使水流沿设定的方向循环运动,C项对。答案11.A12.C(区域认知)读大西洋局部洋流分布示意图,完成第13~14题。13.流经甲处的洋流()①自北向南流淌②自南向北流淌③为寒流④为暖流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4.L半岛北部是苔原景观,而同纬度的S半岛西部沿海却是森林景观。造成这种景观差异的缘由是()A.S半岛西部沿海太阳辐射强B.S岛西部沿海受暖流的影响大C.L半岛北部受暖流的影响大D.L半岛北部受西风带的影响大解析第13题,甲处位于北半球中、低纬度大陆西岸,因此洋流为自北向南流淌的寒流。故A项正确。第14题,S半岛与L半岛纬度接近,但分列大洋东、西两岸,两处半岛旁边海疆洋流性质不同。L半岛位于中、高纬度大洋西岸,旁边海疆有寒流流经,对沿岸气候降温减湿;S半岛位于中、高纬度大洋东岸,旁边海疆有暖流流经,对沿岸气候增温增湿,因此景观差异明显,故B项正确。答案13.A14.B读我国某山地垂直自然带示意图,完成第15~17题。15.图示山地最可能为()A.天山山脉 B.大兴安岭C.南岭 D.喜马拉雅山脉16.图示山地山麓自然带所具有的特征是()A.乔木高大密集,多板状根,林下多藤本植物B.树木高大稀疏,冬季树木落叶,夏季绿叶繁茂C.树冠浑圆,呈微波起伏,叶片宽大,终年常绿D.树种较为单一,树叶呈瘦长针状,有很厚的角质层17.该山地没有高山冰雪带分布,影响因素主要有()A.热量和水分 B.热量和海拔C.坡向和土壤 D.坡向和水分解析第15题,该山地基带为常绿阔叶林带,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个选项中,只有南岭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第16题,由图可知,该山地山麓自然带为常绿阔叶林带,其植被特点为微波起伏,叶片宽大,终年常绿。第17题,该山地没有高山冰雪带分布,主要是因为纬度及海拔相对较低,山顶夏季气温高于0℃,故其主要影响因素是热量和海拔。答案15.C16.C17.B(2024全国Ⅱ卷,6~8)积云为常见的一类云,其形成受下垫面影响剧烈。空气在对流过程中,气流携带来自下垫面的水汽上升,温度不断下降,至凝聚温度时,水汽凝聚成云。水汽起先凝聚的高度即为积云的云底高度。据此完成第18~20题。18.大气对流过程中上升气流与下沉气流相间分布,因此积云经常呈()A.连续层片状 B.鱼鳞状C.间隔团块状 D.条带状19.积云出现频率最高的地带是()A.寒温带针叶林地带B.温带落叶阔叶林地带C.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带D.热带雨林地带20.在下垫面温度确定水汽凝聚高度的区域,积云的云底高度低值多出现在()A.日出前后 B.正午C.日落前后 D.午夜解析第18题,考查热力环流。气流上升过程中,温度不断下降,水汽凝聚成积云;气流下沉过程中,温度不断上升,天气晴朗。上升气流和下沉气流相间分布,因此积云不能连续分布,而形成间隔团块状,C项正确。第19题,考查降水对自然带分布的影响。热带雨林带全年受赤道低气压带限制,盛行上升气流,多积云。其他地带上升气流发生的频率较低,形成积云频率较低,D项正确。第20题,考查大气的受热过程。下垫面温度越低,对流运动形成积云的高度越低,一天中下垫面温度最低值出现在日出前后,故A项正确。答案18.C19.D20.A过去,山区马路多为“之”字形盘山马路。现在,兴建高速马路则是逢山开道,遇沟建桥,尽量取最短距离(如下图)。据此完成第21~22题。21.早期山区马路选线多为“之”字形,主要是考虑()A.气候因素 B.居民点分布C.地形因素 D.工业分布22.在山区兴建高速马路不呈“之”字形,其主要缘由有()①经济实力的增加②汽车性能的改善③科技水平的提高④为节约投资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②④解析第21题,山区的线路呈“之”字形弯曲可以减小单位距离内的坡度。故选C项。第22题,曾经的“之”字形路是因为技术水平低,经济力气不足。在山区兴建高速马路不呈“之”字形,而是以桥隧工程取而代之,设计、施工难度加大,投资增多,主要是因为经济实力增加,科技水平提高。故选A项。答案21.C22.A下图为中国历史时期气温改变、旱涝灾难对米价指数的影响,据此完成第23~25题。23.图示信息显示我国()A.暖和期旱涝灾难次数相对较多B.暖和期米价指数相对较高C.历史时期暖和期长于寒冷期D.米价与旱涝次数改变趋势一样24.自1950年以来,气温的改变趋势可能带来的影响是()A.各地区动植物数量增加B.南半球农作物分布向北移C.高纬度地区取暖能源消耗削减D.病虫危害范围会明显减小25.为了应对全球变暖,2024年巴黎气候大会通过决议,将全球平均温度升幅与前工业化时期相比限制在2℃以内,并争取把温度升幅限定在1.5℃之内,要实现这一目标,下列做法目前比较合理的是()A.全部运用清洁能源 B.提高煤炭消费比重C.植树造林缓解升温 D.全面限制工业发展解析第23题,图示信息显示,我国暖和期与旱涝灾难次数没有明显相关性;暖和期米价指数相对较低;历史时期暖和期短于寒冷期;米价与旱涝次数改变趋势一样,灾难年份,粮食减产,米价上涨。第24题,自1950年以来,气温的改变趋势是不断上升,可能带来的影响是全球变暖,高纬度地区取暖能源消耗削减;有些地区气候变干,动植物数量可能削减;南半球农作物分布向南移,即向较高纬度移,病虫危害范围会明显增大。第25题,为了应对全球变暖,将全球平均温度升幅与前工业化时期相比限制在2℃以内,并争取把温度升幅限定在1.5℃之内,要实现这一目标,目前比较合理的做法是植树造林增加对二氧化碳的汲取,缓解升温;全部运用清洁能源、全面限制工业发展不切实际;提高煤炭消费比重会增加温室气体排放。答案23.D24.C25.C二、非选择题(共50分)26.(综合思维)(10分)下图为地球公转轨道图和某日太阳光照图。据图完成下列各题。(1)甲图中,地球公转速度最慢的点是,时间是每年的。(2分)

(2)甲图中,地球公转到B点时太阳直射点在半球并向移动。(2分)

(3)甲图中,从D点到A点,北京的昼长改变为。(1分)

(4)乙图中,H点该日的昼长为小时,日出的方位是。(2分)

(5)乙图中,I点的地方时是时,J点的正午太阳高度角是。(2分)

(6)乙图中,此日正午太阳高度角的纬度分布规律是。(1分)

解析读图可知,甲图中B为近日点,E为远日点;乙图为北半球俯视图,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太阳直射北回来线。H点位于昏线上,此时地方时为20时,故H点该日昼长为16小时,由于太阳直射北半球,H点日出的方位为东北。I点是直射点,地方时为12时。J点在北极圈上,正午太阳高度角H=90°-(66°34'-23°26')=46°52'。此时太阳直射北回来线,正午太阳高度角由北回来线向南、北两侧递减。答案(1)E7月初(2)南北(3)先由长变短,后由短变长(4)16东北(5)1246°52'(6)由北回来线向南、北两侧递减27.(综合思维)(16分)北京某中学地理爱好小组上网搜集到2024年1月某日15时(北京时间)东亚地区的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图中黑色粗曲线表示锋面。请你结合所学地理学问,和他们一起完成下列各题。(1)请在图中正确的位置用符号标注出剩余锋面的类型。(2分)(2)此时,图中五个城市可能为阴雨天气的是。(2分)

(3)此时,北京和上海相比,风力较大的是,推断理由是

。(3分)

(4)A、B两地相比,气温日较差较大的是哪个?为什么?(3分)(5)下面四幅气候特征图中分别表示北京和松江的是和,试比较两个城市气候特征的差异,并简要分析缘由。(6分)

解析锋面一般出现在低压槽处,在北半球会随着气流呈逆时针方向移动。此时首尔、哈巴罗夫斯克(伯力)受冷锋限制,会形成阴雨、大风天气。比较两地风力大小时,只需比较图中等压线的疏密。A、B分别受低压、高压限制,从而形成不同的天气特征。依据地理位置可以推断出,北京属温带季风气候,大陆性较强;松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海洋性较强。答案(1)图略。(2)首尔、哈巴罗夫斯克(伯力)(3)北京北京旁边的等压线比上海密集,说明北京旁边的水平气压梯度力大(4)B地。B地受高压限制,天气晴朗,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减弱作用小,夜晚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弱,故气温日较差大。(5)①③最低气温松江大于0℃,北京小于0℃;气温年较差北京大于松江;年降水总量松江大于北京;降水的季节安排,北京不匀称,而松江较匀称。(任答三点)松江的气候受海洋影响显著,海洋性明显。28.(综合思维)(12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恶水盆地位于美国西部,是世界上夏季最热的地方之一,但晚上却特别冷。盆地内气候干旱,年平均降雨量为48毫米,年平均蒸发量超过3810毫米。盆地内植被稀疏,盐漠广布,在盆地底部有一常年不干的小湖泊,盐度高于海水几倍。下图示意恶水盆地的位置和地形。(1)请依据大气保温作用原理,说明恶水盆地夏季晚上特别冷的主要缘由。(3分)(2)恶水盆地冬季虽然受西风带限制,但降水很少,从地形角度分析其成因。(3分)(3)推想盆地底部湖泊的补给水源类型,并说明高盐湖水形成的过程。(3分)(4)恶水盆地的自然带类型是,说出该自然带在地球上的分布规律。(3分)

解析第(1)题,该地气候干旱,多晴朗天气,大气中水汽含量少,因此大气逆辐射弱,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弱,故夜晚气温低。第(2)题,该地冬季受西风带限制,但因位于北美洲西部山地的背风坡,因此不易形成降水。第(3)题,该盆地内气候干旱且四周山地海拔不太高,因此其主要补给水源可解除降水和冰雪融水,故最可能是地下水。湖泊中盐分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