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全五册课内重点知识和单元写作任务梳理_第1页
统编版全五册课内重点知识和单元写作任务梳理_第2页
统编版全五册课内重点知识和单元写作任务梳理_第3页
统编版全五册课内重点知识和单元写作任务梳理_第4页
统编版全五册课内重点知识和单元写作任务梳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统编版新教材全五册单元重点知识和写作任务梳理(76+66)【必修上册】重点知识梳理1.P1诗歌运用意象抒发情感(意象表情达意的作用,2020新高考I卷“峨眉、岘首”表达离情的作用)“意”,就是作者的思想、情感、意念。“象”,就是物象、形象。“意象”就是意中之象,是客观物象经过作者的感情活动而创造出来的独特形象。意象在表达诗歌情感上的作用主要有两种:第一,渲染气氛,营造意境。意境是作者的主观情思与客观景物相交融而创造出来的浑然一体的艺术境界。意境的产生离不开意象,当众多的意象组合在一起,或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这些意象就能创造出与之特征相符的气氛和意境,读者也会有身临其境的感觉。第二,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在古代诗歌创作中,作者习惯于将内心情感融入意象之中而不直接表达,这就产生了含蓄蕴藉的艺术效果,读者含英咀华,自然也受到了艺术上的熏陶感染,获得精神上的审美快感。此时,意象不仅仅是客观的景物,而且渗透着作者的情感。链接:①概括特征:抓住描述该景物的关键性词语,如动词、形容词,把握其外在特征。动词要从动态感、形象感、包孕性上去体味。形容词要抓住形容描摹的声、形、色、味等体味。还需关注有关景物的时令色彩和冷暖色调的词语。意象特征常用术语有绚丽、明丽、雄奇、峻峭、雄伟、萧瑟、清幽、凄冷等。②意象作用与表达效果:背景,点明时间、地点、天气、季节等,为人物活动提供环境或背景;情境,奠定基调、渲染气氛、营造氛围、创设情境;手法,衬托人物性格,烘托人物情感;结构,有的意象贯穿始终,往往成为线索;有的为下文抒情作铺垫;情感,表情达意,感发兴寄等。2.P1小说叙事艺术(叙事特点)①叙事角度/叙述视角;②叙事方式/叙述手法;③叙事节奏;④叙述语言;⑤叙事技巧;⑥叙事安排。相关链接:高考真题叙事特征考查一览表年份卷别篇名提问方式设题角度命题特点2021新高考Ⅰ卷《石门阵》王木匠讲石门阵时,多处使用反复手法,这种讲述方法有什么效果?(4分)叙事方法(单一角度)①小说叙事艺术分析是近几年高考的命题热点。②高考考查有单一与综合两个角度。单一考查主要放在文本的某一叙事方式及特征上。③命题者一般先给出叙事方式,重在分析“作用”“效果”。2019浙江卷《呼兰河传(节选)》分析本文叙述上的特征。(6分)叙事特征(综合角度)2018全国Ⅰ卷《赵一曼女士》小说中历史与现实交织穿插,这种叙述方式有哪些好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叙事方式(单一角度)2014全国Ⅰ卷《古渡头》作品是怎样叙述渡夫的故事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6分)叙事特征(综合角度)一、叙事人称与叙事视角1.叙事人称常见的叙事人称有三种:(1)第一人称:①便于抒发思想感情;②使读者感到真实、亲切、自然。(2)第二人称:①营造一种亲切的氛围;②拉近作者与读者的距离。(3)第三人称:①以局外人的视点,站在旁观者的立场上进行叙述;②自由灵活,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三种人称常常交叉使用,单纯使用一种叙述方法的文章比较少见。使用第一人称时往往穿插第三人称的转述,以扩大时空领域。使用第三人称的,常有人物的独白、对话等,以增强文章的真实感和亲切感。2.叙事视角叙事视角,也叫叙事聚焦,是一部作品或一个文本看世界的特殊眼光和角度,可分为全知视角和有限视角两类。(1)全知视角,又叫上帝视角,外视角或零聚焦,是从与故事无关的旁观者立场进行的叙述。全知视角往往采用第三人称的叙述方式,这种视角切入的优点是自由灵活,叙述人不受时空的限制,纵横捭阖,运用自如,人物和事件可以自由表现;并能让读者对人物和事件有一个全面而具体的了解,最大限度地展示社会生活的深度和广度。(2)限知视角,又叫内视角,即把视角限制在某个人物身上,叙述者只借助某个人物的感觉和意识,从他的视觉、听觉及感受的角度去传达一切。包括主人公视角和见证人视角两种。①主人公视角就是由作品中主人公叙述的视点。既可以用第一人称来叙述,也可以用第三人称来叙述。人物叙述自己的事情,自然而然地带有一种特殊的亲切感和真实感,便于揭示主人公自己的深层心理,对于其他人物,也可以从外部进行描写。[如《大卫·科波菲尔》就是采用第一人称“我”来叙述的。]②见证人视角,即由次要人物(一般是线索人物)叙述的视点。通常采用第一人称“我”来叙述。这也是高考考查的重中之重。作为目击者、见证人,此视角对于塑造主要人物的完整形象更客观、更有效,必要时叙述者可以对所叙人物和事件作出感情反映和道德评价。如鲁迅《祝福》中的“我”。二、叙事方式与叙事腔调1.常见叙事方式类别释义效果对话式对话体小说是基本上以人物对话为基本结构方式和表现形式的一种小说类型。内容可以是对话人亲身经历的叙述和感受心理的自白,也可以是转述别人的生活见闻;可以是两人对话,也可以是一人自白。①展开和推动故事情节,使故事情节的叙述更加紧凑和集中。②可以使小说中人物的性格特征充分地刻画和表现出来。③凸显主题。对比式对比是隐含在小说情节背后的基本叙事结构,是小说意义呈现的基本方式。对比分显性和隐性两种,分别显示出小说的“表面意义”和“深层意义”。①凸显人际关系和人物形象。②突出主题。③结构全篇。独白式独白式小说是以作者的独白占主导地位的小说。着力描写人物心理的种种感受,开掘深层的意识来展露隐蔽的灵魂和内心世界。淡化情节以至取消情节,事件极其微小。①可以使小说的结构更加紧凑。②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和真实情感。③可以展现更广阔的社会背景,丰富作品多层次的内涵。现实与回忆交织现实与回忆交织,把对×××的真实感受与对×××的回忆巧妙融合,将时间跨度大、内容复杂的故事情节进行艺术化处理。①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有利于展现人物×××的心理,突出人物×××的形象。②增强了小说的艺术性和可读性,使小说情节更具张力,使主题的表达更加厚重且深刻。片段式短篇小说往往人物少,情节简单,所以常常聚焦生活中的一个小“镜头”,截取生活中具有特殊意义的某个片段或某个场景进行横断面的描写,见微知著。①小中见大,使叙事相对集中紧凑。②从不同的角度展示社会生活状态和人物心理。双线索式明线是文中直接呈现出来的贯穿始终的线索,暗线则是间接呈现出来的贯穿全文的线索。双线索可分为明暗线、双主线、主次线。①共同完成主题的揭示。②使小说情节更加紧凑。③突出人物形象。抑扬式又称褒贬式,是文章欲“扬”先有意“抑”,或欲“抑”先有意“扬”的一种叙事方式。这种方式以退为进,对人欲说善则先说不善,或欲说不善则先说善。在反差的变化中突出事物,两相对照,形成起伏之势,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增强作品的艺术效果。2.叙事腔调叙事腔调,是指叙述人流露出的感情色彩、年龄、性别、身份等个性特征。如巴金的激情、鲁迅的冷峻。它有两种主要方式:(1)讲述,就是叙述者时不时地到场亮相,他要告诉读者,这个故事是他讲的,他会对小说中的人与事加以一定的解释与判断,还会情不自禁地流露出他对那些人与事的感情。如契诃夫的《装在套子里的人》。(2)显示,就是这个叙述者差不多完全消失在文字的背后,让读者在阅读时独自面对一段生活,面对一个人、一件事。这个不肯露面的叙述者,只是客观地将那些人与事呈现出来。课文《老人与海》基本是“显示”。海明威让圣地亚哥自己“显示”,对他的表现不作判断,表现得相对客观、冷静。三、叙事顺序与叙事节奏1.叙事顺序叙事顺序作用顺叙按时间、空间顺序来写,情节发展脉络分明,层次清晰。倒叙不按时间先后顺序来写,而是把某些发生在后面的情节或结局先行提出,然后再按顺序叙述下去。造成悬念,引人入胜。插叙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插入另一与之有关的事件,然后再接着原来的事件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进行必要的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补叙补叙,也叫追叙,指在文中对前面所说的人或事进行一些简单的补充交代,是中心事件的有机组成部分。补叙实际上是作者有意为之,故意“藏”去若干片段,到后面适当的地方再把这些片段“亮”出来,使读者恍然大悟。通过一“藏”一“亮”,造成叙事的波澜。平叙即“花开两朵,各表一枝”,叙述同一时间内不同地点发生的两件事或多件事。补充知识:1.插叙与补叙的区别插叙,是在记叙的过程中,由于表达的需要,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另一个或几个与中心事件有关的情节或事件的叙述方式。它是小说常用的叙述方法。插叙的作用:一是补充交代内容情节,使结构完整,内容丰富;二是衬托、表现人物形象;三是为后文做铺垫;四是突出文章的中心。补叙,也叫追叙,是行文中用两三句话或一小段话对前面所说的人或事作一些简单的补充交代。补叙通常是中心事件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文章的关键之处。补叙一般放在文末,对主要人物的身份、来历、性格等作补充介绍。运用补叙,有助于更好地表达主题,表现人物,使行文跌宕起伏,收到出人意料的效果。2.叙事节奏叙事节奏是指叙事速度的快慢疾缓。“快”指加速,一般用于次要情节,一笔带过。加速是“张”,是跳跃,是略写,多用叙述手法,读者一般用快速阅读,粗略品味。“慢”指减速,一般用于关键情节、精彩之处。减速是“弛”,是慢行,是工笔般细致地描绘,多用描写手法,读者要用慢速阅读,细细品味。小说的阅读魅力就体现在加速与减速交织,一张一弛,跌宕起伏,一波三折。叙述与描写是控制小说速度的法宝。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在叙述林冲寻敌时节奏较快,在叙述山神庙林冲痛杀陆虞候时节奏较慢。加速与减速的交织,使情节波澜起伏,既有惊心动魄的场面,也有舒缓平和的情境,更能激起读者的阅读期待。P3炼字选词的精妙之处。(以“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中“闹”字为例)解题思维:(步骤一)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闹,本指热闹,此处指春意盎然。(步骤二)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句中描述景象。红杏的枝头,开满了绚烂的花朵。(步骤三)结合表达技巧阐述该字的表达效果,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情感。作者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描写花满枝头充满生机的景象,以动写静,把无声的姿态描摹得好像有声音,在视觉里获得听觉的感受。表现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4.P3分析诗歌呈现出……的风格。(手法、意象(形象)、意境、语言、情感)古代诗歌的语言风格是多种多样的,常见的语言风格有:平实质朴、清新雅致、飘逸绚丽、婉约含蓄、豪放雄浑、沉郁顿挫、幽默讽刺、慷慨悲壮等。语体风格的差异,有的是口语,有的是书面语;有的是政论用语,有的是描写性用语。知识链接:小说语言风格判断标志豪放①景象或境界开阔;②动词富有力度;③形容词和副词色彩鲜明;④抒情上大多激越昂扬;⑤修辞手法上多用排比、夸张、反复、反问、设问等。柔婉①对象纤巧细致;②情感细腻缠绵;③画面色调柔和;④修辞手法上较少运用排比、夸张、设问等。质朴(平实)①取材于生活琐事,具有生活气息;②语言通俗化、口语化,地域色彩浓厚;③较少运用修饰性和描绘性语言;④句式上多用短句,简洁明快。华丽(典雅)①多用描绘性语言,讲究节奏韵律;②修辞手法上多用引用、排比、对偶、用典等;③多引用古典诗词佳句。庄重①话题较为严肃;②语言凝重;③句式整齐、完整;④关联词运用完整、准确。幽默诙谐①用对比揭示事物的不一致性;②运用丰富的想象,把话说得较为夸张;③通过反复申说同一语句,营造不协调的气氛;④说话画蛇添足、啰唆,引人发笑;⑤使用语言材料懂得变通,把正常情况下的人物关系,比如本末、先后、尊卑关系等在一定条件下互换位置,从而产生强烈的幽默效果;⑥倒引法,引用对方言论时,能以其人之语还治其人之身;⑦转移法,在特定条件下将一个表达方式的本义扭曲成另外的意义;⑧歇后语法,通过巧妙的话语转折,达到幽默的效果。写作任务梳理一、围绕意象鉴赏诗歌,记录自己的思考,写一则读书札记。情为意,物为象——读现代诗有感高一1班陆逸凯何为意象,“意”为创作主体的主观情感,“象”为创作客体时的客观物象,“意象”是主观的“意”与客观的“象”的结合。诗中的意象能够含蓄而强烈地表达诗人的情感,亚里士多德最早指出:隐喻是诗歌之本,意象同样也是一种隐喻,在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中,“山”、“林”、“江”、“舸”、“鹰”、“鱼”,这些普通的自然景物便是意象,作者以动静结合的手法,描绘出一幅色彩绚丽,生机勃勃,一扫千古悲秋之气的湘江秋景图。这些事务也同时代表着祖国山川,显露出作者以天下为己任的高远志向和博大胸怀。在《立在地球边上放号》中,郭沫若以“怒涌的白云”、“北冰洋的晴景”、“太平洋的洪涛“”表达了对力的赞颂。同样在《致云雀》中,雪莱通过云雀表达对光明的追求,对理想世界的向往,说明意象亦可以用来表达对另一事物的情感。意象可以借景、借物抒情,也可以比喻自己。诗人闻一多在《红烛》中,将自己比作红烛,通过作者对红烛“赞叹”、“困惑”、“明白”再次“感伤”、“困惑”、“明白”的情感,反应自己愈发坚定的心路历程,由“蜡炬成灰泪始干”到“莫问收获,但问耕耘”,通过对红烛这个意象的探索,坚定自己的决心。好的意象可以赋予客观事物以生命和情感,诗人的主观激情与客观形象融为一体。赏析沁园春——意象高一4班陈昊意象是指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沁园春.长沙》中意象丰富,例如:寒秋、湘江、橘子洲、万山、层林、江、舸、鹰、鱼等。诗人以一个“看”字,总领七句。通过远看,近看,仰视,俯视,多方面,多角度,勾勒出一幅色彩绚丽,生机勃勃的湘江秋景图。万山、层林、漫江、百舸,以数量和外在的表象渲染博大的、辽远的空间。诗人的眼中看到的是:莽莽苍苍的群山,层层叠叠的重林,成一片火红。枫林如火,是作者热情如火的外在表象。红色象征着激情,象征着燃烧,象征着革命,表达了诗人气吞山河的凌云壮志。山上的“层林”,江中的“百舸”,广博而雄俊,空中的雄鹰,水底的游鱼,竞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