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心理学》课件 第七章 学前儿童的言语_第1页
《学前心理学》课件 第七章 学前儿童的言语_第2页
《学前心理学》课件 第七章 学前儿童的言语_第3页
《学前心理学》课件 第七章 学前儿童的言语_第4页
《学前心理学》课件 第七章 学前儿童的言语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七章

学前儿童的言语CONTENTS言语的概述学前儿童言语的发展12目录第一节言语的概述问题导入:1.你认为言语和语言是一回事吗?言语语言=×2.言语和语言有没有关系呢?有一、什么是言语和语言

言语:是个体借助语言传递信息、进行交际的过程。(是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心理现象)语言:是以词为基本单位,以语法为构造规则而组成的符号系统。(是社会现象)工具二者的具体关系是怎样的呢?

(二)言语与语言的关系(2)联系:

1、言语在语言环境中学会,也需借助语言表达出来。——言语离不开语言

2、语言只有通过言语活动才能发挥作用,并在言语活动中丰富和发展。——语言离不开言语(1)区别:

语言:是符号系统;交际工具具有地域性;是语言学的研究范畴。

是一种社会现象言语:是心理现象和过程;

具有普遍性;是心理学的研究范畴。讨论:聋哑人有语言?有言语?还没学会讲话的小孩有语言?有言语?方言是什么?(言语?语言?)(二)言语的功能苹果狮子1.言语的符号固着功能(每个词都代表着一定的对象)水果动物2.言语的概括功能(词代表着一类事物和现象)3.言语的交流功能二、言语的种类外部言语内部言语口头言语书面言语对话独白(识字—阅读—写字)特点:隐蔽发音、默默无声,比较简约、压缩,与思维密不可分。:情境性:如报告、讲课、演讲对于儿童言语发展来说,是从外部言语内部言语过渡以听、说为主的言语晚言语外部言语内部言语出现过渡形式的言语出声的自言自语:问题言语和游戏言语皮亚杰称之为“自我中心言语”维果斯基称之为“私人言语”

第二节

学前儿童言语的发展一、0~3岁学前儿童言语的发生与发展(一)言语的发生(0~1岁)1.发音的准备儿童发音准备期大约经历三个阶段:简单发音阶段、连续音节阶段、模仿发音阶段。(1)简单发音阶段(0~3个月)(2)连续音节阶段(4~8个月)(3)模仿发音阶段(9~12个月)2.语音理解的准备。(1)语音知觉的准备语音知觉的发展为语言理解提供了必要的前提。(2)语词理解的准备

有人做过这样一个小小的实验:给9个月的婴儿看“狼”和“羊”的画片。每当出示“羊”时,就用温柔的声音说“羊,羊,这是小羊”,而出示“狼”时,就用凶狠的声音说“狼,狼,这是老狼”。若干次以后,当实验者用温柔的声音说“羊呢?羊在哪里?”婴儿就会指画着羊的图片,反之亦然。这时,实验者突然改变说话的语调,用凶狠的声音说“羊呢?羊在哪里?”婴儿毫不犹豫地指向画着狼的图片。(二)言语的形成(1~3岁)从1岁起,儿童进入了正式学习语言的阶段。儿童言语发展的基本规律是:先听懂,后会说。先学前期,儿童口语的发展可分为两个大的阶段:1、不完整句阶段(1--2岁)不完整句指表面结构不完整,但能表示一个句子意思。(主要指单词句和电报句)其中又可分为两个小阶段:(1)单词句阶段(l~1.5岁)单词句指儿童用一个单词来表达一个比该词意义更为丰富的意思。单音重叠【典型表现】把汽车叫做“笛笛”,把小狗叫做“汪汪”。一词多义(过度泛化和扩展不足)【典型表现】孩子见到猫,叫“猫猫”,见到带毛的东西,如毛手套、毛领子一类的生活用品,也都叫“猫猫”。以词代句【典型表现】孩子说出“拿”这个词,有时代表他要拿奶瓶,有时代表他要拿玩具,还有时代表他要拿别的孩子手里的食物。(2)电报句阶段(双词句)(l.5~2岁)电报句有三个特点:一是句子简单,如“妈妈没”“娃娃掉”“奶奶坐”等;二是句子不完整,如“妈妈,奶”(妈妈,给我拿奶瓶)等;三是句子语序颠倒,如“不对起”(对不起)。2.完整句阶段(2~3岁)2岁前学前儿童的言语表达以单词句、电报句为主,其句子结构不太符合语法规则。2岁后,学前儿童开始学习用更合乎语法规则的完整语句,更为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想法。2岁后学前儿童词汇量迅速增加,到3岁时,词汇量可达到1000个左右。二、3~6岁学前儿童口头言语的发展学前儿童的言语主要是口头言语。他们的口头言语不是生来就有的,而是儿童在后天生活中逐渐掌握的。学前阶段是儿童口头言语发展的关键期,表现在语音、词汇、语法和口语表达等方面迅速发展。(一)语音的发展1.语音发展的扩展与收缩趋势2.韵母发音的正确率高于声母3.语音意识的发生4.语音发展受生理因素和语言环境的影响(二)词汇的发展言语的基本构成单位是词汇,言语表达能力的发展与词汇量是否丰富密切相关。词汇的发展是言语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学前儿童词汇的发展主要表现在词汇数量的增加、词类的扩大以及对词义理解的加深三个方面。1.词汇数量迅速增加幼儿期词汇数量增长很快,3岁幼儿的词汇约达1000~1100个,4岁约为1600~2000个,5岁增至2200~2500个,6岁则达3000~3500个。2.词类范围日益扩大幼儿一般先掌握实词,然后掌握虚词。实词中最先掌握的是名词,其次是动词、形容词、副词,最后是数量词。词汇使用频率顺序是“代词——动词——名词”3.词义理解逐渐丰富和加深幼儿对词义的理解有以下发展趋势:首先理解的是意义比较具体的词,以后才开始理解比较抽象概括的词。幼儿所能理解的词基本仍以具体的词为主。首先理解的是词的具体意义,以后才能比较深刻地理解词义。但整个学龄前阶段的儿童仍难理解词的隐喻和转义。积极词汇消极词汇(三)语法的发展学前儿童在生活中自然掌握了一些基本的语法,主要体现于语句的发展和句子的理解两个方面。1.语句的发展研究资料表明,我国学前儿童句子表达有以下发展规律:一是句子结构从不完整到完整,从无序到严谨。二是句型从简单到复杂。在整个学前阶段,学前儿童表达的句子类型以简单的陈述句为主,但其他不同形式的句子也有所发展,如疑问句、感叹句等。2.句子的理解学前儿童理解句子常用的策略有:(1)事件可能性策略儿童常常只根据词的意义和事件的可能性,而不顾语句中的语法规则来确定各个词在句子中的语法功能和相互关系。(2)词序策略儿童往往根据句子中词出现的顺序来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理解句义。(3)非语言策略幼儿在理解句义,包括句中某些词的词义时,时常使用一些非语言(与语言本身无关的)策略。(四)口语表达能力的发展1.言语交往功能的发展言语交往功能的发展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从对话言语向独白言语过渡。(2)从情境性言语向连贯性言语过渡(3)讲述逻辑性逐渐增强(4)逐渐掌握言语表达技巧口吃——言语障碍在学前儿童言语表达能力的发展中,有人可能会产生一种言语障碍———,表现为说话中不正确地停顿和单音重复。这是一种言语的节律性障碍。学前儿童的口吃现象常出现在2~4岁。以下几种因素会导致口吃。①生理原因②心理原因③模仿2.言语调节功能的发展3岁后,学前儿童开始出现出声的自言自语。学前儿童的自言自语包括两种形式:一种是“游戏言语”,即游戏时的自言自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