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年教师资格之中学音乐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考试试卷B卷(含答案)_第1页
2023-2024年教师资格之中学音乐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考试试卷B卷(含答案)_第2页
2023-2024年教师资格之中学音乐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考试试卷B卷(含答案)_第3页
2023-2024年教师资格之中学音乐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考试试卷B卷(含答案)_第4页
2023-2024年教师资格之中学音乐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考试试卷B卷(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年-2024年教师资格之中学音乐学科知识与教

学能力全真模拟考试试卷B卷含答案

单选题(共45题)

1、歌曲《松花江上》的曲作者是()

A,黎锦晖

B.张寒晖

C.麦新

D.聂耳

【答案】B

2、为纪念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逝去的人们,表达祈求和平愿望而创作的安魂曲是

()O

A.莫扎特《安魂曲》

B.布里顿《战争安魂曲》

C.福雷《安魂曲》

D.勃拉姆斯《德意志安魂曲》

【答案】B

3、普通高中音乐课程的模块中,音乐鉴赏是必修模块。下列不属于音乐鉴赏内

容的是()。

A.情绪

B.风格体系

C.演奏(唱)技巧

D.精神特质

【答案】C

4、音乐课上,王老师带领学生聆听《上去高山望平川》等西北民歌,介绍这一

地区的民歌特点,并让学生进行记忆,采用多种方式学唱歌曲,要求学生咬字

清晰、音高准确。并将学唱和记忆知识点作为本课的知识目标。王老师的做法

违背了音乐课程性质中的()。

A.实践性

B.人文性

C.时代性

D.审美性

【答案】D

5、保持学生的良好心境,使其充分感受音乐,这既是音乐教学获得成功的前

提,也是音乐教学的目的之一。这句话符合音乐教学的()原则。

A.创造性

B.形象性

C.实践性

D愉悦性

【答案】D

6、普通学校教育中,合唱、重唱等音乐活动的重要价值是()

A.发展学生个性

B.培养创造精神

C.学会合作交流?

D.T解多元文化

【答案】C

7、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的曲作者是()

A.谷建芬

B.徐沛东

C.施光南

D.印青

【答案】C

8、下列术语涉及戏曲职业范畴的是()。

A.杏林春早

B.杏坛佳话

C.梨园弟子

D.桃园结义

【答案】C

9、下列中国民族乐器中,属于打击乐器的是()。

A.喷呐

B.三弦

C.编钟

D.板胡

【答案】C

10、下列音乐术语中速度比Andantino慢的是()

A.Grave

B.Moderate

C.Allegro

D.Presto

【答案】A

n、下列关于音乐和文本之问关系描述正确的是()。

A.勃拉姆斯的《德意志安魂曲》歌词采用了传统的拉丁经文

B.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歌词来自歌德的诗作

c.舒伯特的《魔王》歌词作者为德国诗人席勒

D.马勒的《大地之歌》以德文版的中国唐诗为歌词

【答案】D

12、下列对义务教育课程音乐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理念表述不恰当的是()。

A.关注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合作

B.以形成性评价为主导,评价学生的有效学习和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服务

C.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三维目标的有机整合

D.以学生为主体,整个教学过程要以学生为主

【答案】D

13、常规交响乐队中弦乐组由几个声部组成()

A.三个

B.四个

C.五个

D.六个

【答案】A

14、《山在虚无缥渺间》选自《长恨歌》的第()乐章。

A.八

B.六

C.五

D.三

【答案】A

15、()是日本一种融舞蹈、对白、歌唱、器乐于一体的民族表演艺术。

A.歌舞伎

B.甘美兰

C.盘索里

D.伦巴

【答案】A

16、在欣赏《春节序曲》时,下列哪个活动体现了学生对音乐的体验与实践

A.听音乐想象秧歌表演的动作

B.观看秧歌表演视频

C.哼唱主题模仿秧歌表演

D.讨论观看秧歌表演的感受

【答案】C

17、下列选项中,歌曲名称与其音乐风格来源配对错误的是()(易错)

A.《给你一点颜色》一华阴老腔

B.《好汉歌》一鲁豫民歌

C.《鸿雁》一蒙古呼麦

D.《东方红》一陕北民歌

【答案】C

18、20世纪90年代初,鲍元恺以24首脍炙人口的中国民歌为素材创作的管弦

乐组曲是()。

A.《御风万里》

B.《纳西一奇》

C.《土楼回响》

D.《炎黄风情》

【答案】D

19、马思聪的小提琴曲《思乡曲》出自下列哪部作品?()

A.《第一回旋曲》

B.《西藏音诗》

C.《牧歌》

D.《内蒙组曲》

【答案】D

20、毕达哥拉斯认为“万物的根本就是“数,,美就是数的和谐与比例,例如,

音乐的音高、节奏都是依照数量的比例组成,各种不同数量的比例会产生不同

的美。”此观点属于哪个美学学派?

A.形式主义

B.自然主义

C.表现主义

D.存在主义

【答案】A

21、下列属于表现主义音乐代表的是()。

A.德彪西《大海》

B.贝尔格《沃采克》

C.斯特拉文斯基《春之祭》

D.拉威尔《波莱罗》

【答案】B

22、“音乐课上,黄老师引导学生分组为《小鸟、小鸟》创编4小节二声部节

奏型,利用筷子、笔盒、水杯、自制沙铃乐器等物品敲击自编的伴奏节奏,体

验其音响效果。”这一活动属于义务教育音乐课程的那个领域?()

A.表现

B.创造

C.音乐与相关文化

D.感受与欣赏

【答案】D

23、下面乐谱所显示的音乐主题选自()

A.维瓦尔第小提琴协奏曲《四季》中的《春》

B.贝多芬小提琴奏鸣曲《春天》第一乐章

c.柴可夫斯基钢琴套曲《四季》中的《四月一一松雪草》

D.门德尔松钢琴套曲《无词歌》中的《春之歌》

【答案】A

24、下列属于非洲传统乐器的是()

A.伽耶琴

B.西塔尔琴

C.古琴

D.姆比拉

【答案】D

25、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对认知领域进行了层级划分,“学生了解旋律模

进的发展手法后,运用该手法写作音乐片段。”这属于哪个层次?()

A.识记

B.分析

C.应用

D.评价

【答案】C

26、依据《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下列对音乐鉴赏模块的教学要

求最适合的是()

A.在聆听的基础上,注重对作品的欣赏

B.在聆听的基础上,注重对作品进行演奏

C.在体验的基础上,注重对作品的比较、探究等

D.在体验的基础上,注重对音乐作品的联想与改编

【答案】A

27、音乐鉴赏课上,小明没有回答出教师提出的问题,教师在小明的“学生成

长记录表”上记录:“该名学生不能回答出规定问题,音乐知识匮乏。”这名

教师违背了音乐课程评价原则中的()原则。

A.指向性

B.科学性

C.可操作性

D.发展性

【答案】D

28、刘老师要求七年级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排练一段自定主题的音乐剧,在学

期结束时进行展示表演。这一教育方式符合音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哪一特点?

()

A.加强人文教育

B.重建评价机制

C.关注知识更新

D.变革学习方式

【答案】D

29、下列有关交响乐队的正确说法是()

A.打击乐组处于交响乐队的核心地位

B.铜管乐组具有明亮的音响,木管乐组富于色彩变化

C.弦乐组处于乐队的从属地位

D.铜管乐组富于色彩变化,木管乐组有明亮的音响

【答案】B

30、王某,女,三岁,体质虚弱,平时易感冒、消瘦、面色萎黄、厌食、大便

滤稀。

A.人参

B.山药

C.何首乌

D.补骨脂

E.熟地

【答案】B

31、在初中欣赏课《游击队歌》中,教师为大家讲述抗日战争时期,日军对我

国冀中抗日根据地发起了大扫荡。高家庄的村长和当地的民兵小队,把山洞、

地窖修建成了多户人家相同的地道,配合八路军主力部队,一举歼灭进犯高家

庄的敌人的故事。随后,教师引出本节课主题《游击队歌》。案例中所采用的

是哪种导入方法呢?()

A.设疑导入

B.音频导入

C.创境导入

D.故事导入

【答案】D

32、初中音乐欣赏课《卡门序曲》中,教师由情境创设法引入本节课主题《卡

门序曲》,和学生一起将音乐完整地聆听2遍,并介绍了音乐背景和曲式结

构,并请学生一起学习了西班牙舞蹈,留下开放作业,请学生回家之后聆听其

他乐章。上述案例当中,教师的课程当中缺少了()环节。

A.分段欣赏音乐,关注音乐主题

B.新课导人

C.把握整体风格,扩展延伸

D.完整聆听音乐,体会情绪与结构

【答案】A

33、《斗牛士之歌》是下列哪部作品中的片段?()

A.《茶花女》

B.《卡门》

C.《魔笛》

D.《唐璜》

【答案】B

34、被称为“芬兰音乐之父”的是()

A.格林卡

B.帕修斯

C.西贝柳斯

D.斯美塔那

【答案】C

35、下列中国歌剧中,创作时间最早的是()。

A.《白毛女》

B.《伤逝》

C.《茶经》

D.《洪湖赤卫队》

【答案】A

36、F列和弦中,性质完全相同的一组三和弦是()

A.自然大调I级和弦与自然小调I级和弦

B.自然大调IV级和弦与自然小调IV级和弦

C.自然大调V级和弦与自然小调V级和弦

D.自然大调V级和弦与和声小调V级和弦

【答案】D

37、中医理论认为,“症”证"病”的含义不同,下列属于“证”的是

A.小便频数

B.眩晕耳鸣

C.气虚血瘀

D.鼻流清涕

E.干咳少痰

【答案】C

38、迪斯康特声部附加在格里高利圣咏的()。

A.上方

B.下方

C.上下方皆有

D.与奥尔加农声部相同

【答案】A

39、“在高中音乐鉴赏课《走进非洲》中,老师组织学生分小组备课并当‘小

老师'上课,各小组从学科知识、语言表达、教学方式等方面相互打分”,这

种评价方式是()。

A.自我评价

B.学生互评

C.教师评价

D.档案袋评价

【答案】B

40、“在“创作”模块的教学中,程老师先让学生欣赏《舟山锣鼓》,并引导

学生分析和归纳出其中的数列结构创作手法,然后,教师提供一个节奏动机,

让学生运用该技法进行节奏创编”,该音乐活动是

A.自由创作

B.采风创作

C.命题创作

D.模仿创作

【答案】D

41、下列歌曲选自歌剧《刘胡兰》的是()

A.《数九寒天下大雪》

B.《看天下劳苦人民都解放》

C.《血里火里又还魂》

D.《五洲人民齐欢笑》

【答案】A

42、下列选项中对K46叙述不正确的是()。

A.K46和弦后只能接D功能的和弦,因此磁和弦又叫作“寄生和弦”。

B.K46之前可以接S功能和弦,也可以接T功能和弦和D功能和弦。

C.终止四六和弦包含主功能和属功能。

D.终止四六和弦必须重复和弦的五音,不允许随意重复其他音。

【答案】B

43、《幻想交响曲》是法国作曲家()创作的。

A.勃拉姆斯

B.柏辽兹

C.罗西尼

D.圣一桑

【答案】B

44、阅读《牧童短笛》教学实例片段:

A.表现

B.创造

C.音乐与相关文化

D.感受与欣赏

【答案】D

45、“老师在教学中经常朗诵诗歌,配合各种声势活动,使用回声的方式让学

生模仿,从而训练学生的听觉、记忆和句式感。”上述“原本性”教学方法体

现的关系是()。

A.听赏一一理解一一创新

B.认知一一符号一一分析

C.语言——动作——舞蹈

D.欣赏一一表述一一即兴

【答案】C

大题(共10题)

一、依据《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H年版)》的理念,分析课例,并对其教

学设计、教学过程进行点评。采茶舞曲教学目标:1.通过道茶、品茶、咏茶三

个步骤,让学生初步了解中国茶文化,通过聆听茶歌,体会民歌中山歌、小调

的特点及地域性。2.通过用方言对歌曲《采茶舞曲》的重新演绎,让学生了解

方言对民歌风格形成的作用,提高其演唱兴趣。3.感受江南民歌艺术的魅力,

以唤起学生热爱生活的激情。教学用具:教室的布置(茶座式)、茶具、多媒体

设备。教学过程:一、导入先播放一段电影片段,请学生分析一下所播放的电

影片段的片名是什么?片中人物在做什么?(播放电影《刘三姐》中姑娘们茶山采

茶对歌片段)通过片段可以看到一片茶山,人们在一边采茶、一边唱着茶歌,其

中都离不了一个“茶”字,这也正是今天要聊的话题。二、道茶中国是茶的故

乡,说到中国人与茶的渊源,不得不提到神农尝百草的故事,几千年前“神农

尝百草,遇七十二毒,得茶以解之”。“神农尝百草”,无意品出了茶的妙

趣。从此,中国人与喝茶结下了不解之缘。

【答案】首先.整节课的设计很独特新颖.在品茶中学音乐,充分调动了学生

的积极性,引起学习兴趣。其次,注重学生情感体验.无论在茶道环节还是在

运用不同方言演唱的地方都能体现这一点。最后,在教学方法上,教师通过对

比不同方言带给歌曲风格的影响.让学生自己去实践、体验,达到很好的学习

效果。不足之处在于:(1)缺少教学重难点。音乐是聆听艺术,音乐课程应“突

出音乐特点,关注学科综合”。应加入教学重难点模块:

【重点】

能够用方言演唱歌曲《采茶舞曲》,提高演唱兴趣;

【难点】

通过聆听茶歌,感受江南民歌艺术的魅力。(2)设计中并没有体现教学重点。在

教学过程中,大部分内容都放在茶道上,最后才进入歌曲的学习,违背了“突

出音乐特点.关注学科综合”这一教学理念,这样的安排不合理,也没能突出

教学重难点,同时在教学实施中可能会引发很多新的问题.使教学逐渐偏离原

先预定的轨道。(3)设计中没有涉及音乐实践、创造环节。音乐教学是音乐艺术

的实践过程,因此,所有的音乐教学领域都应该强调学生的艺术实践.教师应

该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演唱、演奏、聆听、综合性艺术表演和即兴编创等各项音

乐活动.将其作为学生走进音乐、获得音乐审美体验的基本途径。而此课例设

计的教学过程中没有设置有关于音乐欣赏、创造等教学活动。没有体现出鼓励

学生进行音乐创造,不能够激发学生音乐创造的兴趣,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音

乐素养、增强学生音乐表现的自信心,更不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团队

精神。违背了“强调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的基本课程理念。(4)新课标着

重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不论在教学设计里还是在教学实施中都要体现,而上述

案例在教学目标中出现了错误的行为主体“让学生……”“唤起学生……”,

都是不对的。(5)根据音乐学科审美性及情感性的特点,教学目标中要把情

感.态度•价值观放在首要位置,而本教学设计中把它置于过程与方法、知识

与技能的后面,违背了新课标的理念。名师如何巧解题?查看视频解析>>

二、音乐鉴赏课中,老师在进行“音乐长河里的珍珠一一巴洛克时期的音乐”

这一单元的教学时,首先请同学欣赏了维瓦尔第《四季》第一曲“春”的第一

乐章,并和学生一起探讨了巴洛克时期的音乐特征,接着又让学生去欣赏同一

时期的作曲家巴赫的《勃兰登堡协奏曲》第六曲。学生听着听着就睡着了,老

师拿起黑板擦在讲台猛敲了几下,大声说道:“你们这群乐盲,让你们听音

乐,你们怎么都睡觉!上课不准睡觉这个常识都不知道吗?”有个调皮的学生,

小声嘀咕道:“这音乐听着太舒服了,让人容易睡觉。”问题:依据《普通高

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基本理念,对上面的案例中老师的行为进行分析(7

分),并简述该如何处理这种情况(8分)。

【答案】本题考查的是鉴赏课的授课过程。《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

验)》指出:“1.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培养兴趣;

2.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3.重视音乐实践,增强创造意识;4.弘扬民

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分析此题时要从教学过程是否符合《普通高中音乐课

程标准(实验)》进行分析。

三、依据《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H年版)》基本理念,分析课例,并对

其新课教学环节进行点评。

【课题名称】

《线条之美》

【教学对象】

八年级学生

【教学内容】

综合艺术一一《线条之美》

【主要目标】

1.通过对不同艺术形式的赏析与实践活动,体验各类艺术形式表现的线条美,

理解线条在不同艺术中的表现。

2.能演唱《蝴蝶》的主题旋律;能模仿民族舞“三道弯”的体态特征。

【教学重点】

体验、理解线条在不同艺术中的表现力

【教学过程】

1.导入(略)

2.新课教学:线条在不同艺术中的体现(1)音乐中的线条一赏析格里格钢琴曲

《蝴蝶》A.教师钢琴示范,学生模唱主题旋律,感受音乐线条的变化。

【答案】本题考查的是对教学过程的分析。《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

版)》指出:“1.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培养兴趣;

2.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3.重视音乐实践,增强创造意识;4.弘扬民

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分析此题时要从教学过程是否符合《义务教育音乐课

程标准(20H年版)》进行分析。

四、案例:齐老师在准备班级音乐会期间,注意到班上的小伟同学性格内向,

从不参与其他同学的排练活动。经过与小伟的交流后得知,他自认为五音不

全,唱歌不好听,所以不想参加这次音乐会。但是齐老师发现小伟律动感很

好,于是借来卡通形象的服,建议他穿上为部分节目伴舞。小伟套上了卡通服

教后发现其他同学认不出自己来,于是信心倍增,刻苦练习。最终,他的伴舞

在音乐会上赢得了全班同学热烈的掌声。问题:依据《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

(20H年版)》的基本理念,对齐老师教学中的优点进行分析。(15分)

【答案】本题考查的是对音乐教学活动以及音乐课程标准的理解。《义务教育

音乐课程标准(20H年版)》指出:(1)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

动力;(2)强调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3)突出音乐特点,关注学科综

合;(4)弘扬民族音乐,理解音乐文化多样性;(5)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

性发展。

五、阅读案例并回答问题。案例:鉴赏课上,在欣赏莫扎特《第40交响曲》中

的《g小调小步舞曲》时,金老师要求学生谈谈感受,有一位学生回答说:

“我觉得这是一首明快的乐曲。”金老师说:“这可是小调音乐呀,小调音乐

应该是什么样的感觉?是明亮的?还是暗淡的?”在他的指导下,学生最终说出了

让老师满意的答案。问题:根据《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H年版)的基本

理念,分析金老师教学中的问题(7分),并针对问题提出改进建议(8分)。

【答案】金老师的做法是相对合理的,但有需要改进的地方。优点:(1)金老师

做到了《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H年版)中的“强调音乐实践,鼓励音乐

创造”。音乐教学是音乐艺术的实践过程,因此,所有的音乐教学领域都应强

调学生的艺术实践,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演唱、演奏、聆听、综合性艺术表演和

即兴编创等各项音乐活动,将其作为学生走进音乐、获得音乐审美体验的基本

途径。金老师带领学生聆听作品,并让学生自己去分析与感受,这是非常值得

学习的地方。(2)金老师做到了《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H年版)中的

“弘扬民族音乐,理解音乐文化多样性”。音乐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应以

开阔的视野学习世界其他国家和民族的音乐文化,理解音乐文化的多样性,共

享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该老师在课上对外国作品《第40交响曲》中的选

段进行聆听之后,提问学生的感受,说明金老师善于引导学生,逐步去欣赏外

国作品,感受外国音乐文化,值得我们去学习。缺点:金老师没有很好地做到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H年版)中的''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

展”。义务教育阶段的音乐课应当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的音乐潜能得

到开发并从中受益。音乐课的全部教学活动应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将学

生对音乐的感受和音乐活动的参与放在重要的位置。金老师在听到学生的答案

之后,虽然没有用语言去否定学生,但还是引导学生回答出他所认为的正确答

案。改进建议:每个人在欣赏一段音乐时,都会有不同的感受,作为老师,不

应该将自己对于作品的理解强加给学生,“一千个读者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

特”,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每一个想法,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六、案例:在一节爵士乐鉴赏课上,黄老师说:“今天这节课的内容就是观看

爵士乐大师阿姆斯特朗的传记片,了解他的生平事迹。”然后老师开始播放相

关视频。这期间,老师发现杨同学一直低着头,询问后得知,他已经看过这部

片子,且从小学习萨克斯管,课上低着头是在看自己正在练的爵士曲谱。于是

黄老师对全班说道:”有些同学不要觉得自己音乐很厉害就可以不认真上课,

这将严重影响你的期末成绩。”问题:依据《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

验)》的基本理念,分析黄老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7分),并提出改进建议

(8分)。

【答案】本题考查的是对音乐教学活动及音乐课程标准基本理念的理解。《普

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指出了高中音乐课程的基本理念:(1)以音乐

审美为核心,培养兴趣爱好;(2)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3)重视音

乐实践,增强创造意识;(4)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

七、阅读案例,回答问题。在音乐鉴赏课上,老师在进行第一单元《音乐与人

生》的教学时,播放了《草原放牧》琵琶协奏曲。播放完毕之后,老师提问:

“这样音乐给大家什么样的感觉呢”一位男生举手回答:“我听了之后感觉很

伤感.仿佛想到了我小学时一起玩耍的小伙伴,但是现在大家都考上了不同的

学校,分开了,所以很难过。”老师听了之后对这个男生说:“你是在开小差

还是在听音乐这么欢快的音乐你居然说伤感”于是这个男生就不敢再回答了。

问题:依据《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基本理念,对上面的案例片段进

行分析,并阐述你的观点。

【答案】这个案例是一个问题案例。本堂课是一节音乐鉴赏课,主要是欣赏歌

曲《草原放牧》。在这节课中,教师播放歌曲《草原放牧》并询问学生,采用

这样的教学活动本意是让学生自己去聆听感受音乐中的美。而学生的回答与自

己的预想不同,案例中的老师则采用打压、伤害的方式进行,挫伤了学生的自

信心,老师将自己的主观感受强加给学生,并没有真正让学生感到音乐中欢乐

的情绪。音乐是聆听的艺术。不同的人可以听到其中表达的不同情绪。《普通

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指出,音乐课的教学活动应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

性发展,以学生为主体,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音乐活动的参与放在重要的位

置。案例中的老师显然违背了这一点。面对学生的感受没有加以探讨引导,而

是批评打压,没有将课堂真正的还给学生。老师应该采用多样的教学活动,妙

用学生的“错误”,引导学生进行探讨,以此来得出结论,真正做到学生为主

体、老师为主导的教育理念。

八、根据《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分析下列案例片段:在一堂学唱

课上,学习某歌唱家演唱的《珊瑚颂》。某老师引导:“请同学们来听一

听.歌曲中的歌唱家的音色特点是什么样的?”一位男同学认为这首歌曲是女低

音演唱的。教师有点恼火,对他的评论不理不睬.学生十分茫然。要求(1)对案

例提出自己的判断。(2分)(2)对教学过程客观评价。(6分)(3)对案例提出教学

建议。(7分)

【答案】(1)虽然本案例存在一定的可取之处,但这是一个问题案例。(2)本案

例中的导入环节是个很好的导入,既能激发学生兴趣,又能引出本课的主题。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突出了“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培养兴趣爱好”这一理念。

但是这名老师对这名男同学的回答既没有肯定,也没有否定,这样的行为显然

是不合理的,没有做到课程理念中的“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这一理

念。(3)如果我是这名老师,我会让这名男同学阐明自己的理由,并耐心向他解

释清楚女低音与女高音的差别。真正帮助他掌握这一部分的知识。

九、案例:鉴赏课上,在欣赏莫扎特《第40交响曲》中的《g小调小步舞曲》

时,金老师要求学生谈谈感受,有一位学生回答说:“我觉得这是一首明快的

乐曲。”金老师说:“这可是小调音乐呀,小调音乐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