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课《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_第1页
第23课《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_第2页
第23课《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_第3页
第23课《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_第4页
第23课《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孟子,名轲,字子舆(yú)。他是继孔子之后儒家学派的又一位大师,被推尊为“亚圣”。

孟子生活在社会动荡不安,人民生活十分痛苦的年代。面对这样的一个社会,孟子提出了“民贵君轻”的主张,呼吁各国重视人民的作用;强烈反对不义战争,宣扬“仁政”“王道”,并将这一希望寄托在统治阶级发“仁心”上。作者介绍

《孟子》是一部记录孟子及其弟子的政治、教育、哲学、伦理等思想观点和政治活动的书,共七篇,是孟子和他的弟子合著的,与《论语》《大学》《中庸》合称四书。作品介绍文化常识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论点:作者表明的主张或观点(中心论点和分论点)。论据:证明论点的事实和道理道理论据:某种正确的言论、名言警句、公理等。事实论据:有代表性的事例、史实。(包括历史事件、故事、现实生活中的事例、社会中存在的现象)文化常识论证方法:阐述自己的观点之后,加以证明,使自己观点有一个证实的方法。比喻论证:用比喻的修辞进行论证。举例论证:用具体事例加以论证。对比论证:用对比的手法进行论证。道理论证:引用名言或警句加以论证。朗读课文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fú)/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sù)/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yù)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pàn)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疏通文意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人心所向,内部团结译文: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一致、内部团结。比得上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

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疏通文意的内城外城围表修饰,来表示转折,却代它这样这表判断译文:(比如一座)方圆三里的内城,只有方圆七里的外城,四面包围起来攻打它,却不能取胜。采用四面包围的方式攻城,必定是得到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了,可是不能取胜,这是因为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呀。疏通文意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

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护城河武器装备坚固锋利粮食充足放弃表顺承离开这译文:城墙并不是不高,护城河并不是不深,武器装备并不是不坚固锋利,粮食并非不充足,(但守城一方还是)弃城而逃,这是因为有利于作战的地理条件比不上作战中人心所向、内部团结。疏通文意故曰:域民不

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所以使......定居凭借、依靠的巩固国防的险要威慑、震慑锐利、锋利译文:所以说:使人民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不能靠疆域的边界,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震慑天下不能靠武器的锐利。疏通文意得道

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

至,亲戚畔

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行仁政……的人到极点内外亲属同“叛”,背叛代他归顺代他译文:能施行“仁政”的君王,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多,不行“仁政”的君主,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少。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内外亲属都会背叛他;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的人都会归顺他。疏通文意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凭借所以译文:凭着天下人都归顺的条件,去攻打那连内外亲属都反对的寡助之君,所以,能行仁政的君主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能胜利。文言知识归纳亲戚

古:今:和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的家庭或它的成员

去古:

今:到……去

池古:

今:池塘2.古今异义:1.通假字:亲戚畔之

畔,同“叛”,背叛。内外亲属,包括父系亲属和母系亲属

离开,逃跑

护城河3.词类活用

环:域:固:威:文言知识归纳名词作状语

围名词的使动用法使......定居形容词用作动词巩固形容词用作动词

震慑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三里之城亲戚畔之寡助之至何陋之有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结构助词:的代词:他,指代寡助之君动词:到宾语前置标志,无义放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义久之,目似瞑语气助词,无义4.一词多义之文言知识归纳天时、地利——赤壁之战:孙吴联军借助长江天堑,以及北方兵不习水战的地理条件及东风的天时,一把火烧掉了曹操83万大军。人和——七擒孟获:蜀汉建国,西南诸民族皆归顺,唯独孟获不肯归顺,民心尽失,诸葛亮挥师南征,七擒七纵,最后孟获归顺蜀汉,永不反叛。在孟子看来,天时、地利、人和哪个最为重要?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地理形势人心所向,内部团结整体感知人和整体感知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如何论证他的观点的?深入探究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

也。“天时”与“地利”的比较极言城之小攻城者攻势极猛并占有战斗的主动权(包含“天时”的条件)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与“人和”的比较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

也。排比,四个并列的双重否定句,守方具备“地利”条件地利不如人和“人和”才是克敌制胜的首要条件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论据一:攻城论据二:守城三里、七里环而攻之不胜城非不高池非不深兵革非不坚利米粟非不多委而去之深入探究小结深入探究中心论点既然已经得到论证,为什么还要继续写“故曰,域名不以……战必胜矣。”?

将论点的范围从战争推及到治国,从而全面体现孟子的政治主张。“得道”是实现“人和”的重要途径。深入探究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反面论证了“人和”的重要性引出论断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彻底失却“人和”把“人和”发挥到极致对比论证深入探究孟子认为:

要想取胜,就要

要想

,就要

要想

,就要

。人和得道人和得道施行仁政小结课堂练习

1.解释下面红色的词语。A.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域:()B.亲戚畔之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