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高考历史总复习: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_第1页
2025年高考历史总复习: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_第2页
2025年高考历史总复习: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_第3页
2025年高考历史总复习: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_第4页
2025年高考历史总复习: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二单元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

第31讲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背景、进程、影响;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的内容及对其评价;国际联盟的建立及对其

评价)

课程标准命题点考题取样核心素养解读

第一次世界大战2022.6浙江T21;1.结合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国际

爆发的背景2021重庆T14形势,从唯物史观角度,认识第一

第一次世界2022山东T14;次世界大战爆发的主要原因。

大战的过程2022北京T202.梳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过程,从

通过了解第一次世历史解释角度认识其产生的多方面

界大战,理解20世影响。

纪上半期国际秩序3.了解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的内

的变动。第一次世界2021辽宁T13;容,从唯物史观角度认识凡尔赛一

大战的影响2020山东T12华盛顿体系的实质,并对其进行全

面评价。

4.从唯物史观角度认识国际联盟的

成立及其实质。

1.分析:本讲知识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及热点,主要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背

景、过程及其影响,另外,华工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贡献成为新的命题角度。

命题分析预测2.预测: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背景及对世界的影响,尤其是对欧洲局势、亚非

拉民族民主运动的影响要重点关注;还可能考查一战后形成的凡尔赛一华盛顿体

系的局限性。

知识点一第一次世界大战

1.背景

世界形19世纪晚期至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大国发展到口]帝国主义阶段,掀起了新的瓜

势动荡分世界的狂潮。

原因帝国主义各国[2]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导致它们的实力对比发生重大变化。

__「飞)英德矛盾:争夺在欧洲乃至世界的领导地位]

列强矛

②法德矛盾:领土争端(阿尔萨斯―洛林);对北非殖民地的争夺。

盾激化表现

③德俄矛盾:贸易摩擦不断,关系恶化。

④奥匈与俄矛盾:争夺巴尔干半岛,使这里成为欧洲“火药桶”。

①目的:重新瓜分精民地,争夺世界霸权。

两大军②表现: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组成“⑶同盟国”;英国、法国、俄国组成“协

事集团约国”。

的形成③影响:两大军事集团竞相扩军备战,制定战争计划,制造政治危机和局部军事冲突,国

际局势日益紧张。

导火索1914年6月28日的萨拉热窝事件。

2.爆发:1914年7月28日,德国支持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宣战。

3.性质:列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的帝国主义之战。

4.进程

①1914年,马恩河战役德军战败,标志德国“速决战”破产。

1914—

②1914年,日本占领德国在中国山东半岛的租借地,1915年提出企图灭亡中国的“[4]二

1915年

十一条“o

①西线的凡尔登战役和索姆河战役,双方伤亡惨重。

1916年

②英德日德兰海战,德国未能突破英国的海上封锁。

国和中国参加协约国一方作战1

1917——

②俄国在「5]十月革命胜利后退出战争。

1918年

③1918年11月11日,大战以同盟国的失败而结束。

5.影响

对欧洲造成①给欧洲带来经济危机,欧洲的世界金融中心地位下降。

毁灭性的打击②给欧洲带来政治危机,各国爆发无产阶级革命。

①欧洲衰落,溪国大发横财,日本乘机扩张,两国获得发展二

催生出一个

②民族解放运动掀起高潮:第一次世界大战使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掀起民族解放运动的高

新世界

潮。

①新技术发展的催化剂:新的发明创造不断涌现,促进社会发展]

给人类社会

②妇女地位得到提高:妇女活动范围扩大,社会作用增强。

提供了进步

③政府机构职能改变:政府对经济的干预职能加强。

的契机

④人们思想观念变化:和平主义、社会主义思潮盛行。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启示

(1)帝国主义的掠夺本性及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性是战争的根源。

(2)科技是一把双刃剑。

(3)人类的生存与发展需要和平的环境,和平的环境需要全人类共同营造和维护。

(4)在全球化时代,我们更应该珍视和平,克服狭隘民族主义,实现和平崛起。

知识点二一战后的国际秩序: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

1.建立:1919年巴黎和会缔结《[6]凡尔赛条约》;1921—1922年华盛顿会议缔结《九国公约》。

2.内容

(1)德国及其盟国承担战争罪责,战败国向战胜国割地赔款,裁减军备,德国的[7]海外殖民地被战

胜国瓜分。

(2)承认波兰复国,承认捷克斯洛伐克和南斯拉夫等国家独立。

(3)限制美国、英国、日本等国的海军军备。

(4)中国收回[8]山东主权,但日本保留了诸多特权。

(5)列强同意将“[9]门户开放”“机会均等”作为侵略中国的共同原则。

凡尔赛体系的实质

凡尔赛体系的实质是战后帝国主义战胜国重新瓜分世界的体系,是建立在对战败国的制裁和掠夺与对

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和地区的奴役和掠夺的基础之上的国际体系。

(6)成立国际联盟

性质第一个由主权国家组成的世界性国际组织。

宗旨促进国际合作,实现世界[10]和平与安全。

形成决议的“全体一致”原则,使其失去对侵略行为采取任何有效行动的可能性,无法制止战争

发生。

评价

英法将国联作为维护自己既得利益、操纵国际事务的工具。

在制裁侵略、保卫世界和平方面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3.影响:战胜国以强权政治原则建立的新秩序,为新的国际冲突埋下了祸根。

一战期间及一战后的美国

(1)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强国,威尔逊提出以“十四点原则”为代表的新的国

际关系理念,使美国国际影响力迅速上升,但其军事实力仍然有限。

(2)一战后,美国企图支配世界事务的努力遭到英法等国的阻挠,说明欧洲虽然失去了经济霸权,但综

合实力依然强大,美国称霸世界的时机尚不成熟。

情境1德国的外交政策

德国向自己的一个邻国让出陆地,向另一个让出海洋,而给自己留下了一钱不值的天空,这样的时代

一去不复返了。我们不愿意把任何人挤到阴暗的角落,但我们也要给自己一块光明之地。

——1897年德国外父国务大臣皮洛夫在国会上的演说

这反映了德国的什么外交倾向?

答案积极向外扩张,争夺世界殖民地。

情境2—战爆发的根本原因

s

Z

I60

上图反映了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想一想,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答案帝国主义各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情境3—战的影响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在帝国主义国家仍然统治着它们旧的殖民地和新的保护国的情况下,欧洲的全

球霸权看起来更加安全。然而,这与现实不符。

——摘编自[美]杰里・本特利、[美]赫伯特・齐格勒《新全球史》

为什么说“这与现实不符”?

答案一战使德、奥战败,英、法等国受到重创,欧洲的世界优势地位遭到动摇;美、日崛起,在国际事

务中的影响力越来越大。

情境4《九国公约》的实质

♦缔约各国尊重中国的主权与独立及领土与行政的完整。

♦维持各国在中国全境工商业机会均等的原则。

♦各国不得在中国谋取特殊权利而损害友邦人民的权利,不得鼓励有害友邦安全的举动。

——摘编自《九国公约》

材料反映了《九国公约》的实质是什么?

答案帝国主义以“门户开放”的名义共同支配和控制中国。

易错

凡尔赛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非洲的统治新秩序;华盛顿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东亚、

太平洋地区的统治新秩序。两者都未从根本上解决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的矛盾,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埋下了

祸根。

情境5《凡尔赛条约》体现的矛盾

上图反映了《凡尔赛条约》签订后,德国人上街游行,反对《凡尔赛条约》。它反映了哪一对矛盾?

答案战胜国和战败国之间的矛盾。

探究1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

wwq

材料1897年,英国杂志《星期六评论》谈到英德矛盾的尖锐化时说:德国的商贩和英国的行商……在地

球上每个角落里都彼此竞争。无数小冲突会成为大战的借口,总有一天世界上会发生这种大战。假使德国

明天从地面上被消灭掉,那么,后天在世界上就找不到一个不因此而更富的英国人。过去,各国为争夺某

一城市或某种遗产而厮杀若干年,难道现在它们不应该为每年五十亿英镑的商业收入而从事战争吗?

——摘编自周一良、吴于麾总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辑・近代部分》

材料主旨材料分析了19世纪末英德矛盾尖锐化的原因二

思考: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德矛盾尖锐化的原因,并指出这二矛盾产生的后果二

试答:原因:商业竞争激烈;对海外殖民地的争夺;两国民意对立情绪的影响;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德国

实力增强,向英国霸权发起挑战。后果: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唯物史观——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

偶软性与

萨拉热窝事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这一事件带有一定的偶然性,但第一次世界大战

必然性的

,的爆发却是必然的。两大军事集团已经对战争进行了精心准备,战争是不可避免的。

统一

经济政治

’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是各帝国主义国家矛盾产生的根源。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德经济发

发展的不

展迅速,超过老牌的英法等国家,改变了帝国主义国家间的力量对比。

平衡

欧洲各国

列强之间围绕瓜分世界问题的矛盾日益尖锐,逐渐形成两大军事集团。他们疯狂地进行扩军

之间的

备战,国际关系日趋紧张,大战一触即发。

矛盾

19世纪末20世纪初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为大战的爆发和扩大提供了必要的物质

物质条件

和技术基础。

章沪形本

心八’心军国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泛滥,使得两大军事集团之间斗争愈发激烈,推动了战争的爆发。

的影响

历史解释——欧洲近现代主要矛盾的演变

(1)从英西、英荷矛盾到英法矛盾:新航路开辟后的一个时期内,西班牙和葡萄牙成了国际关系的主

角。1588年,英国打败西班牙的“无敌舰队”,开始确立海上霸权。17世纪中叶,经过三次英荷战争,荷

兰丧失欧洲强国地位。18世纪中期,英法爆发七年战争,英国打败法国,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

(2)从英法矛盾到英俄矛盾:18世纪末19世纪初,英国多次组织反法同盟进攻法国,1815年拿破仑帝国

覆亡,法国丧失欧洲大陆霸主地位。之后,沙俄在欧洲大陆称霸,英俄矛盾尖锐。1856年沙俄在克里米亚

战争中失败,丧失欧洲大陆霸权。

(3)从法德矛盾到英德矛盾:19世纪末20世纪初,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改变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力量

对比,造成了它们之间新的矛盾。19世纪七八十年代根源于普法战争的法德矛盾一时成为欧洲大陆的主要

矛盾。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的“大陆政策”变成了“世界政策”,德国成为英国的主要竞争对手。

英德矛盾成为帝国主义之间的主要矛盾。

探究2—战后的国际秩序

材料一下面是一幅刊登在1921年德国一家杂志上的漫画。漫画将英、法、美、意、日比作一只五头怪

兽,它将德国踩在脚下,贪婪地将其内脏吞食殆尽。

材料二靠凡尔赛和约来维系的整个国际体系、国际秩序是建立在火山上的。

----列宁

材料材料二反映了二战后英、法、美、意、日对德国的严厉惩处和剥夺。材料三体现了列宁对凡尔

主旨赛和约的评价。

思考:

(1)材料一表达了德国人怎样的情绪?

试答:表达了德国人对《凡尔赛条约》的不满和愤怒。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材料二中的评论正确吗?为什么?

试答:正确。理由:凡尔赛体系是战胜国以强权政治原则建立的,它没有解决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的矛

盾,反而激起战败国的愤怒和复仇情绪。在该体系之下,战胜国之间的矛盾并未真正平息,帝国主义与殖

民地之间的矛盾加剧。这些都为新的国际冲突埋下了祸根。

唯物史观一一对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的评价

①一定程度上缓和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创造了相对和平的国际环境,资本主义经济获得了

进高速发展。

步②大多数欧洲国家的领土基本上在民族自决的基础上重新划定,这一状况至今保持不变。

性③用召开国际会议的方式来解决国际争端、成立常设国际机构是历史的进步,对以后国际关系发展

有重大影响。

①它牺牲弱小民族利益,反映了大国强权政治,具有鲜明的帝国主义特征。该体系建立在战胜国对

战败国掠夺的基础上,必然导致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矛盾的加剧。

②帝国主义的侵略特征和战胜国内部分赃不均,使得战胜国之间矛盾重重。

③帝国主义与殖民地半殖民地之间的矛盾以及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之间的矛盾加剧。

历史解释——比较巴黎和会与华盛顿会议

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

协约国战胜同盟国,帝国主义战

=1匕皇美日争夺亚太地区霸权的矛盾激化、海军军备竞赛激烈。

胜国重新瓜分世界。

协调帝国主义国家在欧洲、非

目的协调帝国主义国家,尤其是美日在亚太地区的矛盾。

洲、中东的矛盾。

参加美、英、法、意、日等国,其中

九国参加,美国占主导地位。

国美、英、法政府首脑操纵和会。

《凡尔赛条约》规定了德国领

《四国条约》拆散英日同盟;《五国条约》限制海军军备,规

主要土、殖民地、军备和战后赔款等

定美英具有同等制海权;《九国公约》造成多国支配中国的局

内容问题;签订了对奥、保、匈条

面。

约;讨论了国际联盟问题。

①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列强对世界势力范围的再一次瓜分。②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国家之

评价间的矛盾,为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③不但未消除各大国之间的矛盾,而且

埋下了更大冲突的种子。

唯物史观——辩证评价国际联盟的建立

(1)从出发点看:美国的倡议迎合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各国人民渴望根除战争、保障和平的愿望;为美

国介入国际事务、争夺世界霸权创造了条件。

(2)从进步性看:国联是世界上第一个具有普遍性的国际组织,也是世界上第一个政治性的国际组织,

在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各国之间的国际合作方面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也为联合国的建立奠定了基

础。它的出现标志着世界人民反战运动的兴起。

(3)从局限性看:一方面,美国和苏联这两个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大国没有参加,严重削弱了国联的权威

性。另一方面,国联沦为了英法维护其霸权的工具,最终未能制止世界大战的爆发。

历史解释——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促使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崩溃的因素

(1)欧洲的衰落:一战造成了欧洲各国的衰落,而欧洲列强则是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的主要维护者,但

是在众多问题上(比如德国的赔款问题)不得不仰仗美国的支持,英法已经无力维护凡尔赛一华盛顿体

系。

(2)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民族解放运动高涨,这些运动大都以失败告终,

但是推动了亚非拉民族民主意识的发展,动摇了西方列强的殖民体系,也促使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崩溃。

(3)十月革命的胜利:十月革命打破了帝国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引发了欧洲国家无产阶级革命的浪

潮,推动了亚非拉的民族解放运动,形成了东西方的反帝统一战线,动摇了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

(4)法西斯的侵略扩张:在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中遭到压制,对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极度不满的德、

日、意结成轴心国,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最终摧毁了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

t----------------------------------------------------------------------------------------------

命题点1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背景

1.[2022.6浙江]19世纪末20世纪初,国际关系波谪云诡。“1898年以后迅速增长的德国海军计划,几年

间就成为英国关切的根源。……英国人逐渐而谨慎地摆脱了他们过去外交上的孤立地位。1902年,他们跟

日本结成军事同盟以反对其共同的敌人俄国。……(1904年)英法两国政府一致同意忘却……所积累的旧

怨。……由于对德国的企图越发感到捉摸不透,英国人也同样有接受调解的愿望。1907年,英俄两国从过

去的对手变成了盟友。”该材料反映出英国的外交取向是(D)

A.“结伴不结盟”

B.“集体安全”

C.“欧洲是欧洲人的欧洲”

D.“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

解析结伴而不结盟是中国在改革开放时期提出的外交理念,故排除A项。“集体安全”是1920年成立

的国际联盟提出的原则,故排除B项。“欧洲是欧洲人的欧洲”是二战后提出的理念,故排除C项。材料

“英国人逐渐而谨慎地摆脱了他们过去外交上的孤立地位”“英法两国政府一致同意忘却……所积累的旧

怨”“英俄两国从过去的对手变成了盟友”等反映了英国的外交取向发生改变,以自身利益为导向,说明

“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故D项符合题意。

命题变式

2.[2024山东泰安阶段检测]从1870年到1913年,德国工业生产总值增长4.6倍,法国增长1.6倍,英国仅

增长1.3倍;各国工业生产总额占世界工业生产总值的比重,英国从30%下降到14%,法国从10%下降

至U6%,德国从13%上升到16%;英国殖民地人口有3.9亿,法国为6235万,德国为1307万。这意味着

(B)

A.英法经济逐渐陷入“滞胀”状态

B.欧洲局势可能出现重大危机

C.德国成为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

D.广阔殖民地制约了英国发展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欧洲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出现严重不

平衡,英、法相对“衰落”,德国快速“崛起”,但殖民地状况却出现“倒挂”现象,这意味着欧洲列强

重新争夺霸权和殖民地的战争可能出现,B项正确;“滞胀”是20世纪70年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出现的

经济现象,排除A项;当时英国仍然是世界上综合实力最为发达的国家,排除C项;广阔殖民地总体上有

利于英国的发展,D项说法错误,排除D项。

命题点2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过程

3.[2022山东]一战初期,英国对法国只进行了象征性的有限军事援助。随着法国和平主义运动和反战运动

的高涨以及法国政府有可能单独与德国缔结和平条约以走出战争,英国转而全力与法国合作以赢得胜利。

英国转变态度是为了(B)

A.尽快恢复欧洲和平B.保持战后欧洲均势

C.避免单独对德作战D.联合法国控制欧洲

解析一战初期,英国从“欧洲均势”考虑出发,对法国采取有限援助政策,希望法德能在战争中两败俱

伤,这种战略构想直接造成了战争初期英法联军的节节败退。随着战争形势的发展,法国和平主义运动和

反战运动高涨,其国内政局不稳,法国政府有可能单独与德国缔结和平条约以走出战争,这违背了英国的

“欧洲均势”原则,故一战后期英国不得不全力与法国合作以赢得战争,故选B项;尽快恢复欧洲和平不

属于英国转变态度的主要目的,排除A项;避免单独对德作战只是表象,排除C项;英国希望德法两败俱

伤,独霸欧洲,排除D项。

命题点3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4.[2021辽宁]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英国政府掌握了重要原料的分配,还征用各类财产,设立国家染织

r,经营了250家军需品工厂,同时实行限定物价、监督铁路、控制矿业与交通运输业等政策。这表明,

一战促使英国(B)

A.资本主义转型完成B.垄断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C.产业结构逐步优化D.政府职能发生根本性转变

解析一战爆发后,英国政府征用各类财产,经营多家工厂,实行控制重要行业的政策,这表明英国政府

对经济运行的控制力加强,即英国垄断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B项正确。

命题变式

5.[2023湖北模拟]一战后,远东地区组建了不少工人阶级政党,如1921年建立的中国共产党,这些政党向

苏俄(联)探寻民族独立之路,甚至需要苏俄(联)的援助和指导。这表明,一战(B)

A.加剧了远东各国内部的阶级矛盾

B.丰富了民族解放运动内涵

C.瓦解了亚洲的帝国主义殖民体系

D.壮大了社会主义阵营力量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在民族解放运动浪潮中,亚洲地区建立了一系列政党,其中包括无产阶级革命政

党,这为民族解放运动增加了新的内涵,B项正确;材料强调远东地区国家在民族解放运动中出现了新的

领导政党,未强调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排除A项;材料未介绍远东地区政党领导民族解放运动的

结果,排除C项;远东地区国家当时并未建立社会主义国家,且社会主义阵营出现在二战以后,排除D

项。

命题点1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背景

1.[2021重庆]丘吉尔在《危机中的世界》中描述了20世纪初弥漫于世界的一种奇怪情绪:因未能从物质

繁荣中获得满足感,各国转而热衷于国内和国际冲突,随着宗教的衰落,民族激情不正常地上升,几乎每

个地方都燃起了熊熊大火,任何一个角落里的人都急于冒险。这一材料可用于论证世界大战的爆发

(C)

A.与疯狂的军备竞赛有关

B.与文明的冲突有关

C.与极端的思想观念有关

D.与经济的低迷有关

解析由“热衷于国内和国际冲突”“民族激情不正常地上升”“任何一个角落里的人都急于冒险”可

知,丘吉尔描述的这种情绪是一种极端的思想观念,故丘吉尔的这段描述可以用于论证世界大战的爆发与

极端的思想观念有关,故C项正确。

命题点2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过程

2.[2022北京,12分]华工与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十几万华工在欧洲战场从事艰苦工作,数千人献出了宝贵生命。

材料一关于一战华工的部分研究资料

R威海市档案馆藏《英国威海卫行政公署招募华工的布告、用途「薪金表5,1916年

②威海市档案馆藏《英国驻济南领事就劳工问题致英国公使的信》,1916年

③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英法等国规定招工各项工资案》,1917年

《中国人力援助战时法国》,/纽约时报:T,1917年

⑤威海市档案馆藏《华工出洋歌》,1917年

®1《旅法华工近状》,《东方杂志》,1917年

《大战中的中国:她在劳力、原材料、军需品和食物上对协约国的贡献》,《亚洲》,1917年第8

料⑦

⑧《华工团二大队第3902号华工给德国皇帝的信》(译件),1918年

◎一《国王与中国华工军团》,《英国周刊》,1919年

⑩《华工在法与祖国的损益》,《华工周报》,1919年

⑪《在巴黎华工庆祝联军的胜利》,《华工周报》,1919年

逐飞英法华工归国后之处置《民心周刊》二出版年不详

⑬《招聘护送华工回国沿途照料员章程》(中国驻巴黎总领事馆发布),《旅欧周刊》,1920年

⑭《华工归国后该怎样》,《华工杂志》,1920年

其⑮尼古拉斯・格里芬:《一战中的英国华工军团》,《军事事务》,1976年第3期

资⑯徐国琦:《文明的交融: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在法华工》,五洲传播出版社,2007年版

材料二探究主题

甲华工赴欧的原因

乙英法对华工的态度

丙中国社会对华工的关注

丁一战后华工的境遇

(1)按史料类型,将材料一中的文献史料进行分类并写出序号13分)

(2)参考材料一中的研究资料,从材料二中任选一个主题,说明选题意义,拟订研究提纲,列出3—5个

相关参考资料的序号。(9分。要求:选题意义应结合历史背景,研究提纲应系统清晰,所列参考资料从

标题上看应密切联系主题)

解析第(1)问,首先明确史料类型主要有档案、报刊、信件、公文等。然后可将材料一中文献史料进

行分类——档案有①②③⑤,报刊有④⑥⑦⑨⑩⑪⑫⑬⑭,书信有②⑧,公文有①②③⑬。第(2)问,

解题思路如下图所示:

答案(1)档案:①②③⑤。报刊:④⑥⑦⑨⑩⑪⑫⑬⑭。书信:②⑧。公文:①②③⑬。(3分)

(2)示例选题:甲华工赴欧的原因。选题意义: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有很多华工赴欧从事艰苦的

工作,为协约国胜利作出了自己的贡献,也为中国赢得了一定声誉。“什么原因促使他们出国?”这一问题

是研究一战华工诸多问题的起点,同时也是研究中国与第一次世界大战关系的另一个视角,有一定的研究

价值。研究提纲:一、一战的爆发与协约国的人力需求;二、中国政府对华工赴欧的态度;三、华工个人

的选择;四、结论。参考资料:①②③⑤。(9分)

命题点3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3.[2020山东]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现代欧洲联合思想之父”库登霍夫一卡莱基倡导建立“欧洲合众国”

并发起了“泛欧运动”,在欧洲引起了强烈回响。这是因为(A)

A.战争削弱了欧洲的国际地位

B.凡尔赛体系缓和了欧洲各国矛盾

C.美国联邦制为欧洲提供了借鉴

D.国际联盟奠定了欧洲合作的基础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一战后兴起的“泛欧运动”在欧洲引起了强烈回响,联系所学知识可知,一战对欧

洲国家的国家力量和国际地位产生了重大冲击,强化了欧洲的区域联合意识,故A项正确。一战后建立起

来的凡尔赛体系,使战败国受到了严苛制裁,进一步激化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为二战的爆发埋下

了隐患,故B项错误。“泛欧运动”旨在推动欧洲国家的联合,而非建立统一的国家,因此美国联邦制对

欧洲联合并无借鉴价值,故C项错误。国际联盟中不仅仅有欧洲国家,而且德国在1926年才加入国联,D

项错误。

r-----------------------------,练习帮?练透好题精准分层-----------------------------

■础练汽一产关

1.[2024河南联考]下图所示是20世纪初在欧洲发表的一幅名为《友谊链》的漫画。该漫画揭示了

A.一战后的和平孕育了新的危机

B.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存在深刻的矛盾

C.殖民体系的建立导致一战爆发

D.俄国革命形势的发展受到一战制约

解析分析漫画可知,塞尔维亚与奥匈帝国之间存在矛盾,俄国为塞尔维亚的盟友;俄国与德国之间存在

矛盾,英国与法国为俄国的盟友。根据分析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漫画反映了一战前帝国主义国家之间

存在深刻的矛盾,B项正确。

2.[天星原创]一战爆发后,列宁指出:“德国反对英国和法国无疑是对的,因为它殖民地'分得少’

但是德国本身并不是在为解放其他民族,而是在为压迫其他民族而战。”由此可知,一战(C)

A.推动民族解放运动高涨

B.促进资本主义殖民体系最终形成

C.具有帝国主义侵略性质

D.使亚非拉国家沦为了受压迫民族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列宁认为德国参加战争是为了争夺殖民地,而不是为了解放其他民族,所以一战是

帝国主义间的战争,故C项正确;材料指出德国并未支持民族解放运动,排除A项;一战前,资本主义殖

民体系已经形成,排除B项;一战前,亚非拉绝大部分国家和地区已经沦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排除D

项。

3.[2024济南历城二中开学考]一战时,英国报纸评论道:“华工来到法国……不仅在各种场所出色地完成

了各种类型的任务,比如在轮船和火车上从事装运和卸载工作,建筑铁路,维修公路,在石油厂和整个法

国北部地区的许多补给站工作,而且他们还冒着枪林弹雨在前线修筑了数百英里的战壕。”这说明

(C)

A.华工在法国社会地位低下

B.英国舆论歧视在法的华工

C.华工为一战胜利作出贡献

D.一战中大量华工献出生命

解析由材料可知,华工出国,不仅出色地完成了任务,而且还在前线修筑战壕,这说明华工为一战胜利

作出贡献,C项正确;材料突出的是对华工的赞扬,不能说明华工在法国社会地位低下,排除A项;英国

舆论对在法华工是赞扬的,并不是歧视,排除B项;仅从材料无法得出一战中大量华工献出生命,排除D

项。

4.[天星原创]1917年,德国向处于中立的美国提出:只允许一艘美国船只进入英国港口,且只允许停留三

天,同时美国必须向德国通报该艘船装运的东西。德国的这一举措(A)

A.加速了美国的参战B.表明放弃封锁英国

C.旨在缓和德美矛盾D.意在分化离间英美

解析

审题①时间:1917年。②主题:一战时期的美德关系。③切入点:这一举措。

信息①处于中立的美国;②德国要求限制美国船只进入英国。

结论德国的上述行为恶化了美德关系,加速了美国的参战,故选A项。

德国的这一举措意味着加强对英国的封锁,排除B项;该举措加剧了美德矛盾,排除C项;这一

排错

举措强化了英美关系,排除D项。

5.[2023江苏常熟期中]1918年1月,美国总统威尔逊提出被称为“世界和平纲领”的“十四点计划”,其

要点包括保持公海航行的绝对自由;消除一切经济壁垒;成立一个具有特定盟约的包括大小国家的、保证

政治独立和领土完整的普遍性的国际联盟等。其实质是(C)

A.努力争取世界和平发展B.争取民众对战争的支持

C.攫取战后世界的领导权D.掩盖对外战争的侵略性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战结束后,美国成为世界上经济最强大的国家之一,所以此时美国提出一系

列要求,”成立一个具有特定盟约的……普遍性的国际联盟等”就是为了借此扩张自己的势力,从而攫取

战后世界的领导权,C项正确。

6.[2023石家庄二模]下表反映的是国际联盟主导调停的部分领土争端,据此可知,国际联盟(C)

调停对象主要调停国

巴勒斯坦英国

纳米比亚南非

新几内亚岛东麻澳大利亚

萨摩亚群岛新西兰

A.重新确定欧亚版图

B.满足了西方大国的政治利益诉求

C.关注全球安全问题

D.成为列强操纵国际事务的工具

解析国际联盟成立的宗旨是促进国际合作和实现世界和平与安全;根据材料中“国际联盟主导调停的部

分领土争端”“调停对象”“主要调停国”可知,国际联盟履行其职责,关注全球安全问题,C项正确;

A项夺大了国际联盟的作用,排除;南非不属于西方国家,满足了西方大国的政治利益诉求说法不妥,排

除B项;材料涉及的是国际联盟关注全球安全问题,体现不出国际联盟成为列强控制国际事务的工具,排

除D项。

7.[角度创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战胜国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了帝国主义的国际新秩序一一凡尔赛一华

盛顿体系。而丘吉尔在回忆录中,将这种由战胜国主导形成的格局称为“胜利者的蠢事”。这说明凡尔赛

—华盛顿体系(A)

A.为战争再次爆发埋下隐患

B.促进了亚洲民族意识觉醒

C.使得欧洲丧失了霸权地位

D.对战败国的惩罚力度不足

解析根据材料中“丘吉尔……将这种由战胜国主导形成的格局称为'胜利者的蠢事'”并结合所学知识

可知,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建立在战胜国剥夺战败国和利益再分配的基础上,它只是列强间暂时的妥协,

体系内部蕴含了诸多矛盾,为战争再次爆发埋下隐患,A项正确;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洲人民反帝反

封建斗争和民族民主运动高涨,亚洲民族意识觉醒,排除B项;第二次世界大战使欧洲丧失了霸权地位,

排除C项;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建立在战胜国帝国主义剥夺战败国和利益再分配的基础上,“对战败国的

惩罚力度不足”说法错误,排除D项。

8.[2024江西宜春开学考]1914—1918年,英国女汽车驾驶员从1700人增加到28900人;1914年,伍尔

维奇兵工厂仅雇用了125名女工,到1917年上升至28000人。这反映了(A)

A.战争改变了劳动力就业结构

B.工人运动增加女性就业机会

C.政治地位的提高激发女性就业动力

D.重工业的发展促使劳动力需求增加

解析根据材料中时间“1914—1918年”可知,当时为一战时期;材料中女汽车驾驶员的数量和工厂雇用

女工数量的急剧增长,说明在战争期间,大量男性进入战场,使得女性就业机会增多,故选A项;材料中

女性就业机会增加是因为战争,并非工人运动,排除B项;材料显示一战期间女性的就业机会增多,并未

涉及女性的政治地位,排除C项;“重工业的发展促使劳动力需求增加”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

IB力嫉

9.[2023湖北部分中学联考]19世纪末20世纪初,海外竞争日益激烈,欧洲列强彼此怀疑和相互敌视,担

心输掉竞争就意味着本国衰弱甚至灭亡。列强们都把本国的民族利益和国家安全建立在削弱对手的基础

上,信奉一种弱肉强食的普遍原则。这说明一战前列强矛盾加剧(A)

A.受到当时社会思潮的影响

B.是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结果

C.使民族主义情绪逐渐高涨

D.体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脱节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可知,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列强信奉弱肉强食,彼此怀疑、相互敌视、设法削

弱对手,这种竞争敌对的思潮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列强矛盾和斗争的加剧,这说明一战前列强矛盾加剧受到

当时社会思潮的影响,A项正确。

10.[2024河北开学考]下图所示为英国漫画家拉昂纳德・拉温创作于1934年的漫画《可敬的比率或伦敦的海

军会议》。其配文为:“这个卑鄙的家伙感到他的座位不如你们两位杰出人士的那样舒服!”(图中人物

自左向右依次为英、美、日)作者的创作意图是(A)

A.维护一战后的国际秩序B.要求重新瓜分世界

C.抨击英美的“绥靖政策”D.反对法西斯主义

解析结合漫画标题和说明性文字中对日本带有明显贬义色彩的措辞可知,作者站在一战后既得利益者和

英美盟友的立场上,极力维护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的稳定,A项正确;从材料可以看出作者对原有国际秩

序的维护,排除B项;材料反映不出作者抨击英美“绥靖政策”和反对法西斯主义的意图,排除C、D两

项。

IL[2023广东汕头期中]下图所示漫画发表于1922年2月。漫画中燃烧的烈焰中写的是“印度”“埃

及”“爱尔兰”,右侧是英国纳税人手持斧头,斧头上面写着“要求国防裁军”,左侧三人的中间人物是

时任英国殖民地事务大臣的丘吉尔,他两边的军人分别是“海军废物”(左)和“陆军废物”(右)。漫

画反映的状况表明(A)

A.一战后英国殖民体系发生动摇

B.英国内部两党的斗争愈演愈烈

C.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打击了英国

D.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崩溃

解析根据材料中信息“燃烧的烈焰中写的是‘印度''埃及'””要求国防裁军”“海军废物”“陆军

废物”等可知,一战结束以后,英国对殖民地的控制减弱,国力也有所削弱,其殖民体系出现动摇,A项

正确。

12.[情境创新/2024浙江百校调研]一战结束后,德国的历史教科书认为,法国的复仇欲望将欧洲带到了战

争边缘。法国人则把战争责任归咎于德国。1952年,两国肯定了共同承担一战责任的观点。20世纪六七十

年代,法国和西德的中学历史教科书在叙述一战的爆发时,强调各国被同盟体系“拖进”战争,法德两国

也是这种冲突的牺牲品。这一变化反映出(A)

A.国家利益影响历史叙事

B.历史教科书不能叙述真实的历史

C.一战推动历史观念变化

D.欧洲教科书理性地探讨了一战罪责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法国和德国在教科书中对一战的描述出现了从相互对立到肯定共同承担责任,再到

法德两国也是冲突的牺牲品的变化,这体现了时代的不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