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写作 怎样选材(名师优化教学设计 )_第1页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写作 怎样选材(名师优化教学设计 )_第2页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写作 怎样选材(名师优化教学设计 )_第3页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写作 怎样选材(名师优化教学设计 )_第4页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写作 怎样选材(名师优化教学设计 )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写作怎样选材1.在阅读教学和既有写作积累的基础上,认识直接材料和间接材料。2.引导学生体会选材对于写作的意义,学习选材的方法。3.指导学生在写作时从生活中选材,围绕中心选材,并努力做到真实、新颖。一、导入新课“抓耳挠腮落笔愁,胡编生套成文羞。”同学们写作最大的难题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材料;其次是“狗咬刺猬——无从下口”——不会选材。写作材料从哪里来?怎么去选择材料?我们今天就一起走进作文课“怎样选材”一探究竟。二、教学开展1.探究活动一:闲云潭影日悠悠——认识材料。◎回顾我们本单元学过的两篇文章,作者在文章中引用了大量的材料。结合下列示例,说说这两篇文章的作者运用了哪些写作材料。示例一:《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体现叶圣陶先生待人厚和律己严品质相应的事件分别有:待人厚:修润文章(第3段);恭送客人(第4段);真诚回信(第5段)。律己严:写文章主张“写话”(第6段);文风重视简洁(第7段);写作力求完美(第8段)。示例二:《最苦与最乐》中列举的事例或引用的名言、俗语:列举圣贤豪杰、仁人志士一辈子都在忧国忧民的事例。引用古语“如释重负”、俗语“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孔子的话“无入而不自得”。引用孟子“君子有终身之忧”、曾子“任重而道远,死而后已,不亦远乎”的话。“示例一”直接叙述叶圣陶先生的事迹,是作者的亲身经历、亲闻亲见,是直接材料。“示例二”列举或引用他人的事例或言语,是从读过的书籍、文章中获得,是间接材料。◎速读教材P104的知识短文《怎样选材》,勾画出直接材料和间接材料的相关表述,并进行总结归纳。直接材料来源于日常生活经历,包括各类人、事、景、物等。作者对这类材料有切身感受,因而运用于写作时得心应手,更有利于表达真情实感。间接材料,来自他人叙述、书报杂志、影视节目等。这类材料广而杂,有利于丰富写作的素材。◎分析课文《邓稼先》,说说文中这些材料哪些是直接材料,哪些是间接材料,二者结合有何表达效果。①1950年邓稼先在美国获博士学位后,立即回国。②1958—1967年,邓稼先受命研究原子弹制造的理论并成功设计了两弹。③1985年,邓稼先重病期间写了一份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核武器发展的建议书。④特殊年代,邓稼先处理好各种矛盾,说服两派继续工作。⑤1971年,邓稼先写了一封短信,证实中国是独立自主研究的原子武器。⑥1982年邓稼先在核武器试验出现意外时,说“我不能走”。①②⑤是直接材料,作者亲自经历、亲眼所见,使文章真实感人。③④⑥是间接材料,是邓稼先去世后,作者从别人叙述中得到的材料,使文中人物形象更丰满。直接与间接材料结合使用,多角度、多方面表现邓稼先的精神品质,使文章内容丰富、人物形象更丰满。小结:海明威说:“如果一个作家停止观察,那他就完蛋了。”观察对作家写作来说非常重要。因为通过观察可以获得一些直接材料,将其运用于写作,更有利于表达真情实感。除了直接材料,我们通过阅读等其他途径获得的间接材料广而杂,写作时加以合适的运用,有利于丰富写作的内容。因此,直接材料和间接材料,都是写作所需要的。2.探究活动二:江湖夜雨十年灯——积累材料。积累了丰富多样的素材,才能在写作时言之有物,有选择的余地。那我们该如何去积累这些材料呢?◎听故事,学方法。阅读下面这个故事,思考一下,我们应该如何积累写作材料?法国作家莫泊桑初学写作时,一次想把听来的几个故事写成小说,就去请教老师福楼拜。福楼拜听后,劝他不要写听来的故事,出去转转,把所见所闻记下来。莫泊桑按老师所言,花了很多时间外出观察,终于创作出成功的作品。生活是写作的源泉,从生活中取材,首先要善于观察,并且观察要细致、深入。◎析经典,看方向。回想一下已经学过的一些经典文章,作者选择的材料是日常生活中很平常的事情,但却让人产生了很深的印象和感悟。那么,作者在写作中是如何处理材料的呢?《散步》中莫怀戚与家人一起散步,在选择走大路还是小路时,他体会到肩头的责任和使命感;《荷叶·母亲》中冰心凝视雨中荷叶护莲,感悟到母爱的无私伟大;《金色花》中泰戈尔由金色花联想到母爱的圣洁与人类天性的美好;《老王》中杨绛在落难之时与穷困、孤苦、善良的老王的珍贵友谊中,体悟到普通人的人性之美以及作为知识分子没有平等对待他人和尊重他人的反省。用心感悟材料,并写出自己独特的体会。用心感悟,就是在对生活的体验中,发掘人、事、景、物蕴含的深意,获得启迪。◎作比较,知取舍。在生活中,我们会见到各种风景,会邂逅各类人,经历很多事,产生一些特别的感受。对于这些素材,我们应该如何选择、如何积累呢?要学会筛选。身边的人谁更有特点,哪件事最使你难忘,生活的地方哪处风景最独特,生活中入眼入耳入心的东西很多,要在脑海中过滤,从中选取印象清晰、感受深刻、触动心灵的片段写进文章,才能更好地表情达意。小结:学会观察生活,对生活的人、事、物、景中蕴含的深意用心感悟和思考,最后加以筛选,选择其中印象最为深刻,最触动心灵的事件进行积累,才能在我们具体的写作实践时,有材可选。3.探究活动三:云想衣裳花想容——选择材料。◎分析课文,知道如何选择材料。积累了丰富的材料,我们在写作时才能有事可写,有情可发。但是,这些材料在写作时是否都可以选用呢?下面我们依然从课文中寻找方法,看看写作时该如何选择、取舍材料。(1)《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一文,前半部分选取修改文章、恭送客人、真诚回信等事,表现了叶圣陶先生待人宽厚的美德;后半部分则从作文与做人两方面取材表现其严于律己的品质。(2)《阿长与〈山海经〉》的中心人物是阿长,重点表现了她虽不无愚昧、可笑之处,但她对“我”的无私关怀,却让“我”永远感念。围绕此中心,选择以下材料来写:①阿长名字的由来(略);②阿长喜欢切切察察(略);③阿长睡觉摆“大”字(略);④阿长正月初一早晨让“我”吃福橘(略);⑤阿长讲“长毛”的故事(略);⑥阿长为“我”买《山海经》(详)。(1)《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围绕叶圣陶先生宽厚待人、严于律己的美好品质,选择典型事件作为材料,很好地突出了中心。所以选材要围绕中心进行。(2)《阿长与〈山海经〉》的中心是体现长妈妈对“我”的关怀及“我”对长妈妈的感激、怀念之情,选择最有利于表现中心的材料——长妈妈给“我”买《山海经》,进行详细描写。其他与中心关联不太紧密的事件略写。选好材料后要注意围绕中心恰当安排详略。◎结合实例,学会选择材料。如果以《一个勤于思考的人》为题写一篇作文,你会选择下列哪些材料?(1)他有时候一边吃饭一边看书。(2)他常常一边看电视一边看书。(3)他有时因为一个问题没有解决而忘记了吃饭。(4)他的问题特别多,总是喜欢问为什么。(5)他写作业认真。(6)他从不抄袭别人的作业。(7)他一般不和同学交往,即使有也是为了学习问题。(8)在课堂上,他举手是最积极的,而且敢于表明自己的观点。(9)下课后,他常到老师办公室问课上没听懂的问题。(10)他从不迟到早退。(11)他看到老师总是主动问好。(12)他读过的书上总是写满了密密麻麻的体会。围绕中心,选择(3)(4)(8)(9)(12),其他材料与中心无关。其中(8)(9)可以详写,这两个材料更能体现他爱思考的特点,可以更好地表达中心。◎课堂实践:练习选择材料。利用上面所学的内容,按照下面的要求完成教材P105“写作实践一”。(1)思考写作过程(步骤),说说应该按照怎样的顺序写作。写作过程分为审题、确定中心、选择材料、组织材料行文。在写作之前,我们首先要审题,确定好写作的中心,才能明确应该选择怎样的材料。(2)根据文题要求,我们可以确定表达什么中心?你可以选择哪些直接材料,哪些间接材料?把你想到的所有材料填写出来。(越多越好,限时5分钟)中心:你想表达的中心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围绕这一中心选择的材料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详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略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材料:直接材料可以是街道的环境,如街道两旁的绿树、花坛、路灯、建筑、商店,街道的路面;有地方特色的风景,如特色的小吃街、民间艺术的活动点(民间老年舞蹈活动、民间剪纸艺术等);街道上的行人,如十几年来住在一条街道的邻居、街道上有名望的人,面孔熟悉但不知道姓名的人;街道上发生的故事,如在这条街上亲身经历的事、亲眼见到的事、听到街头巷尾人们议论的事等。间接材料可以是报纸、杂志的相关报道、文章或是听老人讲述的一些材料,如街道的历史、街道几十年来的变化、这条街曾发生的故事。中心:可以是街道的沧桑变化、街道的地方特色、街道的动人故事、街道的美好回忆……【示例】中心是街道十年间的变化,体现时代发展、社会进步。选材:材料一:街道的环境在变。(略)(从街道各种设施、卫生、环境等方面来写,十年前街道坑坑洼洼、破旧,光秃秃的,欠缺设施,现在平坦、整齐、干净、道旁绿树成荫)材料二:街道的人在变。(稍详)(从人们的生活情景、精神面貌来写,十年前人们无所事事、游手好闲,打麻将、大声吵闹成风,现在人们白天忙忙碌碌,积极工作赚钱养家,晚上锻炼身体)材料三:街道的邻里关系在变。(详)(从街道的人邻里之间关系冷淡、漠不关心,到最近一家有难处邻居携手帮他渡过难关,来体现他们和谐相处、互相帮助的中心)4.探究活动四:横看成岭侧成峰——选材突破。◎分析课文,明晰选材方法。对平常的材料挖掘出新意,表达自己独特的体验与感悟,也可以体现材料的新颖。如莫顿·亨特的《走一步,再走一步》选择的就是平常的材料。同学们想一想在这篇课文中,作者是如何从平常的材料中挖掘新意的。此后,我生命中有很多时刻,面对一个遥不可及的目标,或者一个令人畏惧的情境,当我感到惊慌失措时,我都能够轻松应对——因为我回想起了很久以前悬崖上的那一课。我提醒自己不要看下面遥远的岩石,而是注意相对轻松、容易的第一小步,迈出一小步,再一小步,就这样体会每一步带来的成就感,直到达成了自己的目标。这个时候,再回头看,就会对自己走过的这段漫漫长路感到惊讶和骄傲。——莫顿·亨特《走一步,再走一步》《走一步,再走一步》描写了体弱多病的小莫顿·亨特在朋友的蛊惑下攀爬悬崖的冒险、遇险、脱险的经历,所写事小,也并不新奇,却因为作者身体弱小,困于悬崖而显得惊险,从脱险中获得的体验与感悟也独特而深刻。作者将这种感悟延伸至对待人生每一个重要的关口,以小见大,写出新意,给读者耳目一新之感。小结:选材要真实、新颖,选材的角度很重要,可以从富有特色、角度新奇、具有时代性等方面进行选择,也可以从平常材料中翻出新意来。只要围绕中心,选好角度进行材料的取舍,写出的文章就会真实感人,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结合实例,练习选材方法。下面是老师给教材P105的“写作实践二”选择的两组材料,大家读一读,说说你更欣赏哪一组。材料一:咱们班同学,个个优秀,各有特点。班长领导能力强,深得同学们喜欢;李锐勤奋刻苦,废寝忘食,学习成绩优秀;高峰乐于助人,经常在公交车上给他人让座,扶老人过马路等。总之咱们班的学生个个都是“牛人”。材料二:咱们班有“四大牛人”。“社区活雷锋”李军,主动报名当社区志愿者,承担社区工作,热心帮助社区老人。有些老人不会使用手机购物,他便热情地教会他们,因此得到社区老人的称赞。班级的“葛朗台”吴晓,平常从来不肯借东西给别人,别人动一动她的东西,她就特别生气。她的小气、抠门是出了名的,我们称她“葛朗台”。有一次班上同学忘记带钱,没钱买早餐吃,她看到后默默买好早餐放到同学的课桌上。我们都不敢相信“葛朗台”也有大方的时候……材料二事例详细生动,真实可信,选材的角度独特,材料新颖,富于时代感,体现了勇于担当的时代精神。人物形象特点鲜明,具有较强的感染力。材料一假大空,有美化人物之嫌,并且选材角度老套,材料陈旧,缺乏新意,人物形象面具化,没有感染力。◎回顾本课所学内容,想想还能从哪些角度选择真实、新颖的材料来丰富人物形象、体现人物的特点。自主选择一个材料,写一个小片段,要求写出人物鲜活的性格特点(200字左右,8分钟内完成)。①学生当堂写作,8分钟内完成习作。②小组内交流、互评,推荐代表在全班交流展示。③师生共评,指出优缺点后,学生修改习作。小结:同学们,作文材料除真实、典型外,还应力求新颖:新人、新事、新风尚、新认识、新观点、新经验等,都能让读者耳目一新。我们需要细致观察生活,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