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广东省肇庆市香山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模拟试卷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
①有人会说,幸福这个东西很难说,好像是很主观的感觉,很难有统一的标准。确实是这样,每个人对幸福的理解是不一样的。但是,你若深入地问为什么会不一样,其实还是有标准的。一个人对幸福的理解,从大的方面来说,其实是体现了价值观的,就是你究竟看重什么。
②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幸福是我们一切行为的终极目标,我们做所有的事情其实都是手段。一个人想要赚钱赚得多一点,这本身并不是目的,他是为了因此可以过上幸福的生活。有人可能就要反驳了:我不要那么多钱,也可以幸福,比如说我读几本好书,就会感到很幸福。其实对后一种人来说,读书就是他获得幸福的手段。
③对于什么是幸福,西方哲学史上主要有两种看法、两个派别。一派叫做“快乐主义”,其创始人是古希腊哲学家伊壁鸠鲁。近代以来,英国的一些哲学家,如亚当·斯密、约翰·穆勒、休谟对此也有所阐发。这一派认为,幸福就是快乐。但什么是快乐?快乐就是身体的无痛苦和灵魂的无烦恼。身体健康、灵魂安宁就是快乐,就是幸福。他们还特别强调一点,人要从长远来看快乐,要理智地去寻求快乐。你不能为了追求一时的、眼前的快乐,而给自己埋下一个痛苦的祸根,结果得到的可能是更大的痛苦。另一派叫做“完善主义”。完善主义认为,幸福就是精神上的完善,或者说道德上的完善。他们认为人身上最高贵的部分,是人的灵魂,是人的精神。你要把这部分满足了,那才是真正的幸福。这一派的代表人物是苏格拉底、康德、黑格尔等,包括马克思,他们强调的是人的精神满足。
④这两派有一个共同之处,那就是,都十分强调精神上的满足。如伊壁鸠鲁强调,物质欲望的满足本身不是快乐,物质欲望和生命本身的需要是两码事。生命需要得到满足那是一种快乐,但是超出生命需要的那些欲望反而是造成痛苦的根源。约翰·穆勒则强调,幸福就是快乐,但是快乐是有质量和层次的区别的。一个人只有各种快乐都品尝过了,他才知道哪一种快乐更深刻、更持久、更强烈、更美好。⑤在中国哲学里,我感觉,道家比较接近“快乐主义”,尤其是庄子强调生命本身的快乐,还强调精神自由的快乐,与天地精神相往来的快乐。儒家比较接近“完善主义”,儒家认为人生的理想境界、最高的享受就是道德上的完善。
⑥也有哲学家认为,幸福是根本不可能的。最典型的就是德国哲学家叔本华。他说人是受欲望支配的,欲望就意味着匮乏,你缺什么往往就对什么有欲望,而匮乏意味着痛苦。所以,欲望没有满足的时候你是痛苦的,但是欲望满足以后,人是不是就快乐了呢?非也。欲望满足以后是无聊。叔本华说,人生就像钟摆一样,在痛苦和无聊之间摇摆,幸福是不可能的。
⑦如果我们仅仅从满足身体的、物质的欲望层面来理解的话,幸福确实是不可能的。但是如果我们超越欲望层面来看幸福,这个观点就不成立了。比如你非常爱读书,你渴望去读那些好书,你知道一些好书在等着你读,那个时候你会痛苦吗?你不会。读完了以后你会无聊吗?不会。你感到丰富了自己的精神,你会因此快乐。这就进一步说明,我们谈幸福问题,一定要超越纯粹欲望的层面,要从价值观角度去谈。
(摘编自周国平《幸福的哲学》)1.下列有关“幸福”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有人说,幸福好像是很主观的个人感觉。每个人对幸福的理解不尽相同,对幸福的认识也就很难有统一的标准。
B.
按照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幸福是一切行为的终极目标,我们做各种事情其实都是获得幸福的手段。
C.亚当·斯密、约翰·穆勒一派认为幸福是身体无痛苦和灵魂无烦恼,而黑格尔等人乃至马克思的主张则与之相反。
D.西方“完善主义”认为,幸福就是精神上的完善,人们在满足自身灵魂、精神的需求后才能感受到真正的幸福。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近代以来,英国哲学家休谟等人认为,幸福就是快乐,但你若只追求一时的、眼前的快乐,最终你得到的也许是更大的痛苦。
B.约翰·穆勒认为,物质欲望的满足不能使人快乐,只有满足了生命本身需要的那种快乐才会更深刻、更持久、更强烈、更美好。
C.叔本华认为人生充满着痛苦和无聊,人受欲望支配,欲望没满足的时候你是痛苦的,而满足以后则无聊,幸福是根本不可能的。
D.在幸福这个问题上之所以众说纷纭,是因为每个人看重的不同。我们若仅从满足身体和物质欲望的层面理解,就不会有幸福感。3.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西方“快乐主义”认为,身体健康、灵魂安宁让人们感到很快乐很幸福,人们应该从长远的角度看待快乐,并理智地去寻求快乐和幸福。B.中国的儒家思想认为人生的理想境界、最高享受就是道德上的完善,这种思想和西方哲学家苏格拉底、康德等人强调的精神满足比较接近。C.中国哲学强调生命本身的快乐,也强调精神自由的快乐,以庄子为代表的道家思想属于“快乐主义”,庄子认为与天地精神往来快乐无限。D.人们渴望得到幸福,但是想获得真正的幸福,一定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摆脱纯粹物质欲望的支配,丰富精神的世界,寻求心灵的满足。参考答案:1.C
C项中“黑格尔等人乃至马克思的主张则与之相反”错误,原文说的是“这两派有一个共同之处,那就是,都十分强调精神上的满足”。2.B
B项“只有满足了生命本身需要的那种快乐才会更深刻、更持久、更强烈、更美好”错误,原文中是“约翰·穆勒则强调……一个人只有各种快乐都品尝过了,他才知道哪一种快乐更深刻、更持久、更强烈、更美好”。3.C
原文有“道家比较接近‘快乐主义’,尤其是庄子强调生命本身的快乐,还强调精神自由的快乐”,C项中的“属于”错误,且将庄子思想的外延扩大到中国哲学不当。2.阅读《动物游戏之谜》片段,完成9-10题。
著名的黑猩猩研究者珍妮·古多尔发现,幼小的黑猩猩常常玩这样的游戏:用手掌舀一点水,用牙齿嚼烂树叶,来汲取手掌中的水。而成年黑猩猩在干旱的季节,就是用嚼烂的树叶汲取树洞中的水解渴的。根据这样的发现,一些科学彖认为,游戏行为是未来生活的排演或演习,游戏行为使得动物从小就能熟悉未来生活中要掌握的各种“技能”,例如追逐、躲藏、搏斗等等,熟悉未来动物社会中将要结成的各种关系。这对于动物将来的生存适应是非常重要的。这种假说可以称为“演习说”,基本观点是“游戏是生活的演习”。
有一些科学家不同意“演习说”。他们指出,游戏行为并不限于幼小动物,成年动物同样需要。他们举出不少成年动物游戏的例子。对于成年动物来说,不存在用游戏来演习生活的需要。他们还指出,有些动物的游戏与生存适应毫无关系,例如河马喜欢玩从水下吹起浮在水面上的树叶的游戏,渡鸦喜欢玩从雪坡上滑梯的游戏等。这些科学家认为,动物游戏是为了“自我‘娱乐”,而“自我娱乐”是动物天性的表现,正像捕食、逃避敌害、繁殖行为等是动物的天性一样。越是进化程度高、智力发达的动物,这种“自我娱乐”的天性越强。游戏正是这种自我娱乐的集中表现。通过自得其乐的游戏,使动物紧张的自然竞争生活得到某种调剂和补偿,使它们在生理上、心理上容易保持平衡,从而得到一定的自我安抚和自我保护。因而,不仅幼小动物,成年动物也需要游戏。以上假说可称为“自娱”说。9.根据这两段文字,给“演习说”下定义,最恰当的—项是
A.“演习”指黑猩猩用手掌舀水、用嚼烂的树叶汲水等行为或—些小动物的追逐、躲藏、搏斗等游戏。
B.“演习说”是科学家针对动物为什么游戏而提出的动物的游戏行为是未来生活的排演或演习的—种假说。
C.“演习说”是不成立的假说,因为对于成年动物来说,不存在用游戏来演习生活的需要,有些动物的游戏与生存适应毫无关系。
D.动物们“演习”的目的是通过自得其乐的游戏,使动物紧张的自然竞争生活得到某种调剂和补偿,使它们在生理上、心理上容易保持平衡。10.下面对这两段文字的解说,不正确的—项是
A.“这对于动物将来的生存适应是非常重要的”—句中的“这”指“熟悉未来生活中要掌握的各种‘技能”’和“熟悉未来动物社会中将要结成的各种关系”
B.第二段中举河马和渡鸦游戏的例子论证了有些动物的游戏与生存适应毫无关系的观点,从而进一步说明了“演习说”的漏洞。
C.为了将动物游戏的动机这一科学原理说清楚,作者通过举例、列数字、打比方,给读者以具体实在的感性形象。
D.浅显的语言,形象的描写,将抽象的、枯燥的知识说得具体、生动,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参考答案:略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中国现代史学界发生了一件十分荒谬的事情,就是把秦朝至清朝时期的中国社会称为“封建社会”。其实,“封建”一词是中国古已有之的概念,它是西周邦国制度的核心,称为“封建制度”。秦始皇统一中国后,顺应历史潮流,用“中央集权的郡县制”取代了这一制度,所以秦朝以后的中国社会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封建社会”了。之所以产生这种错误,是中国史学界接受前苏联史学界于上世纪二十年代末提出的“人类社会发展五阶段学说”,将西方社会发展模式硬套在中国头上的结果。这一学说认为,人类社会必然经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这五个发展阶段。然而,这一学说根本不符合中国历史发展的事实,中国真正的封建社会是在西周时期,而非教科书上说的秦朝至清朝时期。另外,中国自始自终都不存在所谓的奴隶制度。中国古代虽然有奴隶,但从来就没有过奴隶制度。中国历代的典籍,从没提到过奴隶市场买卖,也没提到过谁是大奴隶主。“人类社会发展五阶段学说”是从西方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总结出来的,对西方而言,除了还没有实现过的社会主义阶段,其它几个阶段还是比较符合西方的历史事实的。但是,这种划分方式也只是一家之言,还有很多别的划分方法、划分依据。事实上,除了以斯大林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之外,这一划分方法是很少被接受和采用的,即使对西方历史而言也是如此。历史学家们一般是将西方历史划分为如下几个阶段进行论述的:古希腊时期、希腊化时期、古罗马时期、中世纪基督教时期和近现代时期。“人类社会发展五阶段学说”带有明显的欧洲中心主义色彩,即将西方存在过的一些历史事实总结为规律,并认为其它国家和民族也应该是按照这一规律发展演变的。另外,这一学说实际上是一种单线直线演化论,即认为人类社会是按照“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这五个阶段单线直线演化的,而且这种演化是自发的。但事实上,人类发展史根本就不是单线直线演化的,而是和生物进化一样,是“多样选择”的。生物们的基因会朝多个方向变异,但是客观环境只会选择和保留那种适合在环境中生存的变异方向。由于西方的地理环境与中国的大不一样,因此不同的地理环境所选择的它们的发展模式和社会形态也会大不一样。这也就是世界各国的历史发展模式和社会形态多种多样的根本原因。不过,在承认了人类历史和文明的多样性之后,我们还必须承认其共性,即人类文明也有共同的发展模式:原始狩猎和采集文明→游牧文明和农业文明→工业文明→生物和信息技术文明。这种发展模式既非欧洲中心主义的,也非单线直线演化的。因为它并不只是对西方文明和历史的总结,而是对世界所有国家和民族的文明和历史的总结;同时它也承认,低级阶段的文明不会都自发地进化为更高阶段的文明,而只有极少数文明才能自发地进化为更高阶段的文明。比如从原始狩猎和采集文明发展到游牧文明和农业文明,其实只有极少数人类完成了这一进化,绝大部分只能停留在原始狩猎和采集文明阶段,或因淘汰而灭亡;从游牧文明和农业文明发展为工业文明,只有西方自发地完成了这一进化过程,世界上的其他国家和民族都不能自发地完成这一过程,而只能通过外源性因素,即接受西方的工业文明来完成。总之,为了树立我们正确的历史观,我们应该为中国的“封建社会”正名,应该用“原始狩猎和采集文明→游牧文明和农业文明→工业文明→生物和信息技术文明”这一人类文明发展模式理论,取代前苏联史学界的“人类社会发展五阶段学说”。(摘编自网络)1.下列关于“人类社会发展五阶段学说”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一学说是前苏联史学界于上世纪二十年代末提出的,该学说认为,人类社会必然经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这五个发展阶段。B.这一学说是从西方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总结出来的,因而完全符合西方历史发展的事实,但与中国历史发展的事实却完全不相符。C.这一学说带有明显的欧洲中心主义色彩,即根据西方存在过的一些历史事实总结出一个社会发展的规律,并认为其它国家和民族也应该是按照这一规律发展演变的。D.这一学说实际上是一种单线直线演化论,即认为人类社会是按照“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这五个阶段单线直线演化的,而且这种演化是不受外力影响的。2.根据原文,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现代史学界全盘接受“人类社会发展五阶段学说”,把秦朝至清朝时期的中国社会称为“封建社会”,这是一件十分荒谬的事情,因为中国的封建社会还包括西周时期。B.中国自始自终都不存在所谓的奴隶制度,因为奴隶制度的一大特征是奴隶的市场买卖,而中国历代的典籍中从来没有过相关的记载。C.中国的历史发展模式和社会形态跟西方大不一样,其根本原因是中国和西方国家所处的地理环境有很大的差别。D.中国没有能够自发地完成从游牧文明和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这一进化过程,因而只能通过外源性因素,即接受西方的工业文明来完成。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类历史和文明既有多样性,也有其共性,即人类文明有着共同的发展模式:原始狩猎和采集文明→游牧文明和农业文明→工业文明→生物和信息技术文明。B.人类文明共有发展模式理论是对世界上所有国家和民族的文明和历史的总结,与“人类社会发展五阶段学说”相比,它更符合世界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事实。C.人类文明共有发展模式理论不是单线直线演化论,因为它承认,低级阶段的文明都不会自发地进化为更高阶段的文明。D.历史学家们在研究西方历史的时候,一般是按照古希腊时期、希腊化时期、古罗马时期、中世纪基督教时期和近现代时期几个阶段来进行论述的。参考答案:1.B
2.A
3.C1.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理解文中概念的能力,答题时要仔细对读选项和原文,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对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阐释的细微差别,题中B项,“因而完全符合西方历史发展的事实”一句与原文不符。原文“对西方而言,除了还没有实现过的社会主义阶段,其它几个阶段还是比较符合西方的历史事实的”。点睛:考核概念的题目的命题点注意集中在概念的内涵、外延,注意的错误主要是范围不当、偷换概念、无中生有、强拉因果、曲解文意、答非所问等类型。命题的方式经常是对文中相关概念的要点进行组合,或对文中的句子进行转换,或是改变文中句子之间的关系。2.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答题时要仔细对读选项和原文,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的差别。题中A项,“因为中国的封建社会还包括西周时期”错,原文的意思是中国只有西周时期是真正的封建社会,而秦至清时期根本不是封建社会。3.试题分析:此题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侧重考核文中的观点。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以及句子之间的关系的细微差别。题中C项,“都不会”原文为“不会都”,两种说法的意义有明显差别。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4.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11~15题。(22分)杜环,字叔循。侍父一元游宦江东,遂家金陵。环谨饬重然诺,好周人急。父友兵部主事常允恭死于九江,家破。其母张氏年六十余,哭九江城下,无所归。有识允恭者,怜其老,告之曰:“今安庆守谭敬先,非允恭友乎?盍往依之?”母如其言,附舟诣谭。谭谢不纳,母大困,从人至金陵,因访一元家所在,问:“一元今无恙否?”道上人对曰:“一元死已久,惟子环存,其家直鹭洲坊中。”母服破衣,雨行至环家。环方对客坐,见母,大惊,因问曰:“母非常夫人乎?何为而至于此?”母泣告以故。环亦泣,扶就座,拜之,复呼妻子出拜。妻马氏解衣更母湿衣,奉糜食母,抱衾寝母。母问其平生所亲厚故人及幼子伯章。环知故人无在者,不足付,又不知伯章存亡,姑慰之曰:“天方雨,雨止为母访之。苟无人事母,环虽贫,独不能奉母乎?愿母无他思。”母见环家贫,雨止,坚欲出问他故人。环令媵女从其行。至暮,果无所遇而返,坐乃定。环购布帛,令妻为制衣衾。自环以下,皆以母事之。母性偏急,少不惬意,辄诟怒。环私戒其家人,顺其所为,勿以困故,轻慢与较。母有痰疾,环亲为烹药,进匕筋。以母故,不敢大声语。越十年,环异地逢其子伯章,泣谓之曰:“太夫人在环家,日夜念少子成疾,不可不早往见。”伯章若无所闻,第曰:“吾亦知之,但道远不能至耳。”环归半岁,伯章来。母见少子,相持大哭。既而伯章见母老,恐不能行,竟绐以他事辞去,不复顾。环奉母弥谨。然母愈念伯章,疾顿加。后三年,遂卒。环具棺椁殓殡之礼,买地城南钟家山葬之,岁时常祭其墓云。——选自明·宋濂《杜环小传》,有改动。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重然诺,好周人急
救济B.母如其言,附舟诣谭
往见C.谭谢不纳,母大困
道歉D.奉糜食母,抱衾寝母
给……吃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3分)A.竟给以他事辞去 以小易大,彼恶知之B.因访一元家所在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C.至暮,果无所遇而返,坐乃定 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D.环购布帛,令妻为制衣衾 秦王为赵王击缶13.下列各句,与“何为而至于此”句式完全一致的一项是(
)(3分)A.君何以知燕王
B.夫子何哂由也C.夫晋,有何厌
D.何故而至此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常允恭之母张氏因突然变故而无家可归,只好投奔故旧,但是未被谭敬先接纳,万般无奈之下,找到了故人之子杜环。B.杜环见到张氏,深感惊讶,随即殷勤接待张氏。他和家人都像对待母亲一样服侍张氏,使张氏在杜家无忧无虑地度过了晚年。C.常伯章担心母亲年老不能走远路,竟然找了个借口来欺骗母亲,丢下她不管,离开了杜家。D.作者被杜环关爱他人、善始善终的事迹所感动,因而撰文予以表彰,并在文中一再用对比手法表现杜环重情重义的高尚情操。15.翻译。(10分)①今安庆守谭敬先,非允恭友乎?盍往依之?母如其言,附舟诣谭。(4分)
②伯章若无所闻,第曰:“吾亦知之,但道远不能至耳。”(3分)
③除逆阉废祠之址以葬之,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以旌其所为。(《五人墓碑记》)(4分)
参考答案:11.C(“谢”应解释为“推托”)12.B(A项均是介词“用”的意思;C项均是“才”的意思;D项均是介词“替”的意思;B项前“因”是“于是”之意,后“因”是“经、由”的意思)13.A(B、C、D全是正常语序A是介词宾语前置)14.B(“张氏在杜家无忧无虑地度过了晚年”错)15.①现在安庆太字谭敬先,不是允公的朋友吗?为什么不去投奔他?常母照那人的话去做,搭船去见谭敬先,谭却谢绝而不肯接纳。
②伯章就像没听见这些话一样,推托说“我也知道目前的情况,只是路途遥远不能去罢了。”
③清理阉党废弃的生祠的原址来安葬他们,并且在他们的墓前设立一块墓碑,来表扬他们的所作所为。译文:杜环,字叔循,祖先是庐陵人,他随侍父亲杜一元远游到江东作官,于是就在金陵定居。杜环特别好学,专精书法;很守信用,喜欢去救助别人的急难。杜环父亲的朋友兵部主事常允恭在九江死了,家庭破碎。常母张氏,年纪六十多岁,在九江城下痛哭,无家可归。有认识常允恭的人,可怜常母年纪老迈,就告诉她说:“现在的安庆太守谭敬先,不正是常允恭的朋友吗?你何不前去投靠他?”常母照那人的话去做,搭船去见谭敬先,谭却谢绝而不肯接纳。常母处境大为困窘,随人到金陵,于是就向人打听杜一元家在那里,问:“杜一元现在可安好吗?”路上的人回答她说:“杜一元己经死很久了,只有他儿子杜环还活着,他家就在鹭洲坊里头。”常母穿着破烂的衣服,淋着雨走到杜环家里。杜环正与宾客对坐,当他看到常母,大为吃惊,于是就问她说:“您不是常夫人吗?您为什么会到这里呢?”常母哭着告诉杜环原因。杜环听了也哭了出来,他扶着常母坐下,向她礼拜行礼,再把妻子叫出来拜见她。环妻马氏脱下衣服让常母更换淋湿的衣服,捧粥给常母吃,又抱出棉被让常母睡觉。常母问起允恭这生所亲近、交情深厚的老朋友近况,也问起她的小儿子常伯章在哪里。杜环知道常允恭的老朋友没有一个在这儿,(常母)不能够托付给他们,又不知道常伯章是死是活,就姑且安慰她说:“现在正在下雨,等雨停了后,我再替您老人家去找找他吧。如果真没有人事奉您老人家的话,我杜环虽然贫穷,难道就不能事奉您老人家吗?希望您老人家不要再多想了。”常母看杜环家境贫穷,雨停后,就坚决地要出去找找常允恭其它的老朋友。杜环就叫丫环跟在她后面。到了傍晚,常母果然没找到任何朋友而回来了,这时常母才定居下来。杜环买了些布帛,叫妻子替常母缝制衣裳。从杜环以下,全家人都把常母当母亲侍奉。经过了十年,杜环在别的地方正好遇到了常母小儿子常伯章,哭着对他说:“太夫人在我家里头,因为日夜思念着你而生病了,你真应该早点儿去看看她老人家啊!”常伯章好像充耳不闻,只说:“我也知道这件事情,只是路途遥远不能去罢了。”就在杜环回家半年后,常伯章才来。常母看到了小儿子,两人抱在一起痛哭了起来。后来,常伯章看母亲年纪老迈,怕她无法远行,竟然拿其它事情欺骗常母就走掉了,而且再也没有回来看她。杜环更加谨慎地事奉常母,然而常母更加想念小儿子伯章,病情突然加重了,三年之后就过世了。杜环替她准备了棺木,举行入敛安葬的礼仪,在城南钟家山买块地给她安葬,逢年过节去那儿扫墓、祭拜。史官说:“和朋友交往的道理真是难啊!人们在意气相投的时候,常常拿自己的生命来作保证,好像世界上没有什么困难的事情。可是到了事态变化、形势窘迫的时候,根本无法实践他们的诺言而背弃离开对方,(这样的事情)实在是太多太多了哪!更何况是在朋友已经死亡了之后,而能够奉养他的亲人呢?我观察杜环的事迹,即便是古代所称赞的忠义烈士也比不上他啊,世俗常常说今人不如古人,这不也是冤屈了全天下了吧!”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习凿齿,字彦威。齿少有志气,博学洽闻,以文笔著称。荆州刺史桓温辟为从事,江夏相袁乔深器之,数称其才于温,转西曹主簿,亲遇隆密。时温有大志,追蜀人知天文者至,夜执手问国家祚运修短。星人曰:“无忧虞,至五十年外不论耳。”温不悦,乃止。异日,送绢一匹、钱五千文以与之。星人乃驰诣凿齿曰:“家在益州,被命远下,今受旨自裁,无由致其骸骨。缘君仁厚,乞为标碣棺木耳。”凿齿问其故,星人曰:“赐绢一匹,令仆自裁,惠钱五千,以买棺耳。”凿齿曰:“君几误死!君尝闻干知星宿有不覆之义乎?此以绢戏君,以钱供道中资,是听君去耳。”星人大喜明便诣温别温问去意以凿齿言答温笑曰凿齿忧君误死君定是误活然徒三十年看儒书不如一诣习主簿累迁别驾。温出征伐,凿齿或从或守。所在任职,每处机要,莅事有绩,善尺牍论议,温甚器遇之。时清谈文章之士韩伯、伏滔等并相友善,后使至京师,简文亦雅重焉。既还,温问:“相王何似?”答曰:“生平所未见。”以此大忤温旨,左迁户曹参军。时有桑门释道安,俊辩有高才,自北至荆州,与凿齿初相见。道安曰:“弥天释道安。”凿齿曰:“四海习凿齿。”时人以为佳对。是时温觊觎非望,凿齿在郡,著《汉晋春秋》以裁正之。起汉光武,终于晋愍帝。及襄阳陷于苻坚,坚素闻其名,与道安俱舆而致焉。既见,与语,大悦之,赐遗甚厚。又以其蹇疾,与诸镇书:“昔晋氏平吴,利在二陆;今破汉南,获士裁一人有半耳。”俄以疾归襄阳,寻而襄、邓反正,朝廷欲征凿齿,使典国史,会卒,不果。(节选自《晋书·习凿齿传》,有删改)1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星人大喜/明便诣温别/温问去意/以凿齿言答/温笑曰/凿齿忧君误死/君定是误活/然徒三十年看儒书/不如一诣习主簿/B.星人大喜/明便诣温/别温/问去意以凿齿言答温/笑曰/凿齿忧君误死/君定是误活/然徒三十年看儒书/不如一诣习主簿/C.星人大喜/明便诣温/别温/问去意/以凿齿言答/温笑曰/凿齿忧君误死/君定是误活/然徒三十年看/儒书不如一诣习主簿/D.星人大喜/明便诣温别/温问去意/以凿齿言答温/笑曰/凿齿忧君误死/君定误活/然徒三十年看儒书/不如一诣习主簿/1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主簿,职官名,为汉代以来通用的官名,主管文书簿籍及印鉴。只在地方郡、县官府设有此官,中央不设。B.棺,棺材,常见以木、铜、石等物料制造,分内棺和外椁,棺:装殓尸体的器具;椁:套在棺外的外棺。C.星宿,古代天文术语。文中指星象,指星体的明暗、位置等现象,迷信的人借观察星象,推测人事的吉凶。D.荆州,九州之一,九州,传说我国上古时期有冀州、兖州、扬州、徐州等九大行政区,后用作中国的代称。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习凿齿才干突出,很受赏识。他从小立志,博学多闻,文笔好;他妙答释道安,被人称好;他被袁乔器重,得到桓温的优厚待遇。B.习凿齿思维敏捷,机智过人。桓温向占星人咨询后送给占星人钱物,占星人访问习凿齿请求他帮忙,习凿齿点拨后救了占星人。C.习凿齿恪尽职守,忠于朝廷。他在桓温手下,常常担任要职,办事有成效,后来他居住郡里时,撰述《汉晋春秋》来劝谏桓温。D.习凿齿评论别人,实事求是。他评价简文帝用语是“生平所未见”,明确地表达出自己忠于朝廷的愿望,违逆了桓温意愿,于是被降职为户曹参军。1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家在益州,被命远下,今受旨自裁,无由致其骸骨。(2)寻而襄、邓反正,朝廷欲征凿齿,使典国史,会卒,不果。参考答案:13.A
14.A
15.D
16.(1)家住益州,受命远道而来,今奉桓公旨意自杀,无法使尸骨返乡。(2)又过不久襄阳、邓州回归东晋。朝廷想要征召习凿齿,让他主管撰写国史。适逢习凿齿病死,此事便告中止。【13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能力。文言断句的前提是粗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本题画线句子中,“星人”是名词,“大喜”“诣温”“别”的主语都是“星人”;“温”是人名,指桓温,“问”是桓温的行为,“去意”指星人离去的本意,故“诣温别”后应断开,排除B、C两项。再比较A、D两项,“笑曰”的主语应是“温”,故“温笑曰”前应断开,排除D项。原文标点:星人大喜,明便诣温别,温问去意,以凿齿言答,温笑曰:“凿齿忧君误死,君定是误活,然徒三十年看儒书,不如一诣习主簿。”答案为A。【14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核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根据平时的积累,并结合具体的语境分析,对比选项,确定答案。需要注意的是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较为知名的作家作品、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A项,“只在地方郡、县官府设有此官,中央不设”错,中央机关和地方郡、县官府皆设有此官。故选A。【15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归纳文章要点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对文言文的大意基本了解,然后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正确,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D项,“明确地表达出自己忠于朝廷的愿望”错误。选项对应信息为“既还,温问:‘相王何似?’答曰:‘生平所未见。’”意思是返回荆州后,桓温问:“丞相会稽王是怎样的人?”习凿齿答道:“生平所未见。”是委婉地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并不是“明确地表达”。故选D。【16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此题翻译时需要注意的关键词句有:(1)“被命”,奉命,受命;“远下”,远道而来;“受旨”,接受旨意,奉旨意;“自裁”,自杀;“今受旨自裁”省略句,应为“今受(桓温)旨自裁”;“无由”,无法;“致其骸骨”,使尸骨返乡。(2)“寻”,不久;“反正”,回归到正道上,回归东晋;“征”,征召;“典”,主管,“典国史”,主管撰写国史;“会”,适逢;“卒”,死。“不果”,没有结果,指事情中止。【点睛】第1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常用的断句方法有:①根据文意断句。②利用对话标志断句,对话常以“曰”、“云”、“言”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写出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③借助文言虚词断句,夫、盖、至若、若夫、初、唯、斯、敬等常用于一句话的开头,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也、矣、焉、耳等经常用于陈述句尾,其后面一般要断开;疑问语气词:何、胡、安、何如、奈何、如之何等词或固定结构之后,一般可构成疑问句,只要贯通上下文意,就可断句。④借助对比、对偶、排比、顶真等修辞断句。参考译文:习凿齿,字彦威。习凿齿年轻时就颇有志气,博学多闻,以文章著称,荆州刺史温召为从事,江夏相袁乔十分器重他,多次在桓温面前夸奖他的才干,桓温便升迁他为西曹主簿,关系亲密,待遇优厚。当时桓温有野心异志。将蜀地一位通晓天文术数的星人请来,夜里握住他的手询问国家命运气数的长短。星人道:“国运绝无忧患。到五十年以后就难以预测了。”桓温不高兴,便不再追问。过了一天,桓温送给星人绢一匹,钱五千文。星人便急忙奔告习凿齿说:“家住益州,受命远道而来,今奉桓公旨意自杀,无法使尸骨返乡。因为足下仁厚慈爱,请为小人备棺立碑安葬于黄土。”习凿齿问其缘故,星人说:“桓公赐绢匹,是让小人自杀,钱五千,是置办棺材之费。”习凿齿说:“足下差一点因误会而死!足下曾听说过懂天象,知吉凶有不杀之义吗?这是用丝绢跟足下开个玩笑,赐钱是供路途费用。这是让足下离开回乡而已。”星人大喜,第二天天一亮就去辞别桓温。桓溫询问他离去的本意,星人以习凿齿之言作答。桓温笑道:“习凿齿担心足下因误解而死,足下倒是因误解而得生。然而这真是三十年白读儒书,不如一问习主簿。”习凿齿多次升迁,任别驾从事史。桓温出兵征战,习凿齿有时跟随行军有时留守,所任职务,常常处在机要之位,任职理事颇有功绩,擅长写书信论议,桓温十分器重信任他。当时著名的清谈文章之士韩伯、伏滔等皆与习凿齿交情深厚。后来习凿齿奉桓温之命出使至京师,当时做丞相的简文帝也十分敬重他。返回荆州后,桓温问:“丞相会稽王是怎样的人?”习凿齿答道:“生平所未见。”与桓温旨意大为不合。因此被降职为户曹参军。当时有个僧人释道安,俊逸善辩有高才,从北方到荆州,与习凿齿初次会见。释道安道:“弥天释道安。”习凿齿应声道:“四海习凿齿。”当时人认为这是绝妙对句。当时桓温图谋篡位,习凿齿居襄阳郡里,著写《汉晋春秋》载定正逆来节制桓温,书起于汉光武帝,终止于晋愍帝。一直到襄阳被前秦苻坚占领,苻坚平素多闻习凿齿的大名,便用轿子将习凿齿与彝道安一起送到长安。相见后,与他交谈,十分欣赏他。赐赠礼物非常丰厚。又因为习凿齿跛足,苻坚给各镇的文书中说:“从前晋朝司马氏平定吴国,利在获得陆机、陆云二位才士;今日我平定汉南,所获得仅仅是一个半人而已。”不久习凿齿因病返回襄阳。又过不久襄阳、邓州回归东晋。朝廷打算征召习凿齿,让他主管撰写国史。适逢习凿齿病死,此事便告中止。6.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题。
王轨,太原祁人也,汉司徒允之后,世为州郡冠族。父光,少雄武,有将帅才略。频有战功,周文帝遇之甚厚。轨性质直,起家事辅城公。及武帝即位,累迁内史下大夫,遂处腹心之任。军国之政,皆参预焉。从平并、邺,以功进位上大将军,进爵郯国公。及陈将吴明彻入寇吕梁,徐州总管梁士彦频与战不利,乃退保州城。明彻遂堰清水以灌之,列船舰于城下,以图攻取。诏以轨为行军总管,率诸军赴救。轨潜于清水入淮口,多竖大木,以铁锁贯车轮,横截水流,以断其船路,欲密决其堰以毙之。唯有骑将萧摩诃以二十骑先走,得免。明彻及将士三万余人并器械辎重并就俘获。陈之锐卒,于是歼焉。进位柱国,仍拜徐州总管。轨性严重,善谋略,兼有吕梁之捷,威振敌境,陈人甚惮之。宣帝之征吐谷浑也,武帝令轨与宇文孝伯并从,军中进趣,皆委轨等。时宫尹郑译、王端并得幸于宣帝。宣帝军中颇有失德,译等皆预焉。军还,轨等言之于武帝。武帝大怒,乃挞宣帝,除译等名,仍加捶楚,宣帝遂大衔之。及宣帝即位,追郑译等复为近侍。轨自知必及于祸,谓所亲曰:“吾昔在先朝,实申社稷至计。今日之事,断可知矣。此州控带淮南,邻接强寇,欲为身计,易同反掌。但忠义之节不可亏违况荷先帝厚恩每思以死自效岂以获罪于嗣主便欲背德于先帝止可于此待死义不为他计冀千载之后知吾此心。”大象元年,帝使内史杜虔信就徐州杀轨。御正中大夫颜之仪切谏,帝不纳,遂诛之。轨立朝忠恕,兼有大功,忽以无罪被戮,天下知与不知皆伤惜。(选自《北史·列传第五十》,有删改)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但忠义之节/不可亏/违况荷先帝厚恩/每思以死自效/岂以获罪于嗣主/便欲背德于先帝/止可于此待死/义不为他计冀/千载之后/知吾此心/B.但忠义之节/不可亏/违况荷先帝厚恩/每思以死自效/岂以获罪于嗣主/便欲背德/于先帝止可于此待死义/不为他计/冀千载之后/知吾此心/C.但忠义之节/不可亏违/况荷先帝厚恩/每思以死自效/岂以获罪于嗣主/便欲背德于先帝/止可于此待死/义不为他计/冀千载之后/知吾此心/D.但忠义之节/不可亏违/况荷先帝厚恩/每思以死自效/岂以获罪于嗣主/便欲背德/于先帝止可于此待死义/不为他计冀/千载之后/知吾此心/2.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冠族指的是当地最有势力,人口最多的豪门世族。B.大夫是古代官职名称,各朝代大夫的职能和级别多有不同。C.辎重是指行军时由运输部队携带的军械、粮草、被服等物资。D.社稷原指君主祈求国泰民安所祭祀的土谷之神,后也指国家。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王轨的父亲王光年少就英雄威武,有将帅的才干谋略,多次立有战功,周文帝对他很好。B.王轨善于谋略,在吕梁之战时,他暗施妙计,横截河流,断绝陈朝军船的退路,最终全歼敌军,大获全胜。C.出征吐谷浑时,武帝把军队的进止攻取都交给了王轨等人,而出于国家社稷的考虑,王轨回来后还向武帝奏报了宣帝在军中失德的事情。D.宣帝出于个人仇怨而执意杀害王轨,即使御正中大夫颜之仪恳切进谏劝阻也没有用处,天下人都替王轨悲伤惋惜。4、课内知识题:下列加横线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3分)A.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孔:内心痛苦的样子B.彼路斯何?君子之车
斯:语气词,无实义C.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爽:过错D.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雨:动词,下(雪)
参考答案:1.C(但忠义之节,不可亏违。况荷先帝厚恩,每思以死自效,岂以获罪于嗣主,便欲背德于先帝?止可于此待死,义不为他计。冀千载之后,知吾此心。)2.A(冠族指的是当地显贵的豪门世族,有一定的名望和影响。)3.B(“全歼敌军”错误,原文是“唯有骑将萧摩诃以二十骑先走,得免”。)4、A(孔:很,非常)【参考译文】王轨,太原祁地人,汉代司徒王允的后代,世代都是州郡的大族。父亲王光,少小就英雄威武,有将帅的才干谋略。多次立有战功,周文帝宇文泰对他很好。王轨秉性正直,初入仕时事奉辅城公。等到武帝即位,多次升迁至内史下大夫,于是就处于心腹的地位。军务国政,他都参与决策。随从平定并州、邺城,因功进位上大将军,进爵位为郯国公。当南陈将领吴明彻入侵吕梁时,徐州总管梁士彦多次与陈军作战都失利,于是退守州城。吴明彻便堵截清水河的水用来灌城,排列船舰于城下,用来攻取城池。朝廷任用王轨为行军总管,率领军队前去救援。王轨暗中派人在清水河的入淮口,竖立许多大木椿,用铁链连结车轮,横截河流,断绝陈军船只的退路,想偷偷掘开堤堰放水而将他们困毙。只有骑兵将领萧摩诃率二十名骑兵率先逃跑,才免于一死。吴明彻和三万多将士,连同器械辎重全部被俘获。陈朝的精锐部队,这次被歼灭殆尽。进位柱国,随即授徐州总管。王轨性情严肃庄重,擅长计谋,加上吕梁大捷,他的威望震慑敌境,陈朝人都很害怕他。宣帝征讨吐谷浑时,武帝命灵王轨与宇文孝伯一起跟从,军中的进止攻取,都委托给他们。当时宫尹郑译、王端都受宣帝宠幸。宣帝在军中颇有些失德的事情,郑译等人都参与其事。军队回来后,王轨等人向武帝奏报了这事。武帝大为恼怒,于是鞭打宣帝,免去郑译等人的官职,并加以痛打,宣帝于是非常怨恨王轨。等到宣帝继位,重新恢复郑译等人的职务,作为自己的近侍。王轨知道自己必有灾祸,对亲近的人说:“我过去在先帝在世时,实在是为了国家的大计。今天事情的后果,很容易判断。我所管辖的徐州紧靠淮南,与敌国相邻。要想为自己打算,易如反掌。但忠臣的节义,不可损辱。更何况蒙受先帝的厚恩,常想着以死报效,怎么能因为获罪于宣帝,便去背叛先帝呢?我只能够在这里等死,决不作其他打算,希望千载之后人们能了解我的忠心。”大象元年,宣帝派内史杜虔信到徐州将王轨杀害。御正大夫颜之仪恳切进谏劝阻,宣帝不采纳,仍然将他诛杀。他对朝廷忠贞,又立有大功,忽然无罪被杀戮,天下人不管认识或不认识他的人都很悲伤惋惜。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共4题)7.下面是某中学暑期瑶族村考察的初步构思框架,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75个字。参考答案:本次瑶族村三日行考察要求参加人员事先查阅资料,了解瑶族概况,备好所需行装;考察期间的主要活动有参观、访谈以及与村民联谊,每人需写日记记录考察情况。试题分析:本题属于框架图的转化。该题采用图形与文字混合的形式给出一个构思框架,要求写成一段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的语句,该题考查了考生用简明准确的语言进行构思转写的能力,而把心里想的东西写出来是常见的语言表达需求,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答好这样的题要注意三个问题,一是看出所给构思图形的构思特点,二是将所给构思信息按一定规律形成文字,三是注意文字表达的准确性和流畅性。答题时注意把这些转化为语言,在框架中主要是准备活动和实施过程,表述时要注意条理清晰,先做哪些准备,进行哪些活动,涵盖框架图中的信息。【此处有视频,请去附件查看】8.下列句中加点的熟语应用正确的一项是(
)A.这种药能治疗心脏病,又没有副作用,我们屡试不爽,你还有什么可以怀疑的呢?B.他退休后,除了做家务、上老年大学之外,还能抽空写字画画,跳跳舞,生活得真是游刃有余。C.作家观察人物,对外表行动固然要注意,但更重要的是了解人物的内心。要像母亲一样,身临其境,将心比心,体贴入微。D.他是当今少数几位声名卓著的电视剧编剧之一,这不光是因为他善于编故事,更重要的原因是他写的剧本声情并茂,情节曲折。参考答案:A【详解】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太阳能维修合同协议书
- 老师实习协议书
- 有孩子房产离婚协议书
- 紧急离婚协议书
- 留学咨询协议书
- 日本俱乐部转让协议书
- 玉米补贴协议书
- 租用山岭协议书
- 遗产领取协议书
- 富士康科技合作协议书
- 2024年四川雅安中考满分作文《与书为伴》
- 人音版2025-2026学年一年级音乐下册教学工作计划(及进度表)
- 《人工智能基础(Python实现)》全套教学课件
- 基于主题教学的高中课时内容整合的实践研究
- 隧道施工风险评估模型构建-深度研究
- 智研咨询发布-中国溴素行业产业链全景分析及发展趋势预测报告
- GB/T 5506.2-2024小麦和小麦粉面筋含量第2部分:仪器法测定湿面筋和面筋指数
- 高考背诵补充篇目【知识精研】《报任安书》课件
- 项目安全管理指导手册
- 撤销裁判文书上网申请书范文
- 教学设计-2024年秋季学期终结性考核-国开(SC)-参考资料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