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小升初语文阅读专项复习:文言文篇_第1页
2024年小升初语文阅读专项复习:文言文篇_第2页
2024年小升初语文阅读专项复习:文言文篇_第3页
2024年小升初语文阅读专项复习:文言文篇_第4页
2024年小升初语文阅读专项复习:文言文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07文言文篇小升初语文阅读

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汉语书面语言写成的文章。文言文是相对白

话(包括口语和书面语)而言的,主要表现在语法与词汇两个方面。

如《伯牙鼓琴》、《书戴嵩画牛》、《学弈》、《两小儿辩日》都是

六年级的文言文。

1.快速浏览题目,初步了解文言

文大致意思。

拨2.仔细分析标题,理解文章内容。

3.结合注释速读全文。

文言文篇常考1:词语解释。

技巧1:理解一词多义,联系上下文理

解文言实词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常考2:句子翻译。

技巧2:(1)在直译的基础上意译;(2)

把关键字词意思解释出来。(3)翻译时

适当调整语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

第1页共7页

阅读导练

杞人忧天

(江苏省苏州市六年级期末调研真题)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

寝食者。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日:

“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

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

当坠耶?”

晓之者日:“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其人曰:“奈地坏何?”

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跚蹈,终日在地上

行止,奈何忧其坏?”

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例题点拨】

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字。▲技巧1

因往鹿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点拨】回答这类题目时,要注意对原文的理解和字词所在的句子的翻译和理解,

这样才能准确翻译出字词的意思。

【答案】告诉,诗人明白。

2.翻译句子。▲技巧2

(1)奈何忧崩坠乎?

(2)其人舍然大喜。

【点拨】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

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做到

词达句顺。

【答案】1.为什么要担心天会塌下来呢?2.那个杞国人放下心来,很高兴。

第2页共7页

真题演练

(-)自护其短

(辽宁省大连市中山区六年级期末试卷)

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啖菱,并壳入口。或曰:“啖菱须去壳。”

其人自护其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

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注释】①[北人]北方人。②[仕]做官。③[护]掩盖,遮掩。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1)北人生而不识菱者(2)席上吸菱

(3)啖菱须去壳(4)欲以去热也

2.下列各组加点词意思不一样的一项是()

A.住于南方。不得已而从住

B.吸曰:“啖菱须去壳。”吸告之曰:是非君子道。

c.前山后山,何地不有。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D.仕于南方。尝射于家圃.

3.翻译文画横线的句子。

(1)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

(2)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4.这个寓言告诉人们什么道理?

(二)穿井得一人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吾穿井得

一人。”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

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

第3页共7页

不若无闻也。

注释:①常一人居外:经常派一个人在外面.②得一人之使:意思是说,家里打了

井,不必再派人到外面打水,节约一个劳动力,等于多得到一个人使用。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区其家穿井()⑵国人道之()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⑴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

⑵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3.宋君为什么要派人向丁家询问这件事呢?

4.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得到的启示是什么?

(三)徐孺子赏月

徐孺子年九岁,尝月下戏,人语之曰:“若令月中无物,当极明邪?”徐日:

“否则。比方人眼中有瞳子,无此必不明。”

——《世说新语•言语》

【注释】若令:假如。物:指人和事物。神话传说月亮里有嫦娥、玉兔、桂树等。

瞳子:瞳仁。

1.结合所学知识试着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

尝:戏:

否:明:

2.请用横线在文中画出与“若是月亮中什么都没有,它是不是会更加明亮呢?”

意思相同的句子。

3.阅读短文说一说徐孺子的回答妙在哪里?

第4页共7页

4.回顾所学的《王戎不取道旁李》你认为徐孺子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5.学习了王戎和徐孺子的故事,说一说这两个故事给你的生活启示是什么?

(四)终身食鱼

西汉刘向

昔者,有馈①鱼于郑相者②,郑相不受。或③谓郑相曰:“子嗜④(shi)

鱼,何故不受?”对曰:“吾以嗜鱼,故⑤不受鱼,受鱼失禄⑥,无以食鱼,不

受得禄,终身食鱼。”

注释:①馈:赠,或以食物送人。②郑相:郑国的宰相。③或:有的人。

④嗜:喜欢或特殊的爱好。⑤故:所以⑥禄:指古代官吏的薪金。

1.这则文言文的主要人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解释加点字的意思,并写出句意。

(1)昔者,有馈鱼于郑相者,郑相不受。

句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或谓郑相曰:“子嗜鱼,何故不受?”

何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句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完这则文言文,你从中懂得了什么道理?

第5页共7页

【参考答案】

(一)

1.①却②吃③去掉剥掉④想要

2.A

3.(1)有个北方人,自出生以来就没有见过菱角(2)这是因为他硬把不知道

的说成知道的后果

4.这个寓言告诉我们的道理是:知识是无穷无尽的,不要不懂装懂,否则会贻笑

大方。(或:世上的知识是无穷无尽的,而个人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只有虚心好

学,才能得到真知。

(二)

1.(1)至U,等到(2)说,讲

2.(1)宋国国君就派人向那个姓丁的人家查问。

⑵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3.因为宋君不太相信穿井得一人的事情。

4.传言不要轻信,要实事求是。尤其“以讹传讹”更要不得。

译文:宋国有个姓丁的,家中没有井,只好到外边去洗涤,打水,经常要一个人居住

在外面。等到他家打了井,告诉人家说:“我家打井得了一个人”。有人听到这句

话,就传出去说:“丁家打井得了一个人”。全国的人都在说这件事,后来被宋国

的国君听到了.他就派人向那个姓丁的人家查问,姓丁的人回答说:“我家打了一

口井,多得了一个劳动力使用,并不是从井里挖出一个人”。像这样听到传闻,还

不如不听。

(三)

1.曾经玩耍、嬉戏不看见

2.若令月中无物,当极明邪?

3.徐孺子并未从正面直接回答问题,而是通过举例子来说明,这样更具体。

4.徐孺子是一个聪明,思维活跃而不死板的孩子。

5.我们从小就要多动脑筋多思考。

(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