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安徽省蚌埠市四校联考2025届高二上生物期末监测模拟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下列过程中,能使ATP含量增加的是()A.细胞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移向两极 B.小肠中Na+进入血液的过程C.线粒体中CO2生成过程 D.叶绿体基质中C3被还原的过程2.一块玉米田间的优势杂草主要是喜旱的狗尾草、藜等,改变灌溉模式实施膜下滴灌之后,一年生浅耕杂草阔叶草呈增多趋势成为主要的杂草种类,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实施膜下滴灌之后该群落发生了次生演替B.玉米田中的玉米植株高矮不一体现了生物群落的垂直结构C.该生态系统中影响狗尾草、蒙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主要是生物因素D.当阔叶草种群密度较长时间保持相对稳定阶段,表明其种群数量已达到K值3.如图为甲状腺激素的分泌调节示意图,其中a、b、c表示人体内三种内分泌腺,①②③表示三种不同的激素。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a表示垂体,b表示甲状腺,c表示下丘脑B.缺碘地区人的血液中激素②含量高于正常值C.激素③含量增加可通过反馈调节使①②激素分泌减少D.a除能分泌激素②外,还能分泌多种促激素,因而是机体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枢纽4.下列关于人体在寒冷环境中维持体温恒定的叙述,正确的是()A.寒冷时,人体内酶活性降低,因而代谢减弱,产热减少B.寒冷时,人体内促进代谢的激素分泌减少,代谢降低C.寒冷时,人体产热增加、散热减少,以维持体温恒定D.寒冷时,人体代谢增强、产热增加与甲状腺激素等多种激素的分泌增加有关5.下列政策措施与对应的目的,正确的是A.实施二孩政策,是通过提高出生率来改善我国人口的年龄组成B.捕鱼时要控制网眼的大小,目的是维持鱼群正常的性别比例C.规定禁渔期和禁渔区是禁止对相关资源进行开发和利用D.建立濒危动植物繁育中心是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保护6.某雄蝗虫的基因型为AaXBY,将该蝗虫一个精原细胞中的A、a、B基因分别用蓝色、绿色、红色荧光素进行标记,观察该蝗虫的精原细胞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一个细胞中荧光点情况,不可能出现的是()A.2蓝、2红 B.2绿、2红C.2蓝、2绿 D.2蓝或2绿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9分)崇明东滩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长江入海口,是重要的水鸟越冬区,研究团队以四种占优势的水鸟为研究对象,调查并分析了它们的生态位,生态位是指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或作用,包括所处的空间位置、占用资源的情况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调查分析结果如下表所示:物种观察数量觅食生境出现率/%鸟胃中主要的食物种类/%生境1生境2生境3小坚果颈尖草屑螺类贝壳砂砾甲壳类其他绿翅鸭21206703352.816.70121305.5绿头鸭151398117&30.807.15.61.17.1鹤鹬1678640360050.025.025.000青脚鹬15172928430033.333.3033.30.1注:生境2为海三棱薦草带,宽度为400米左右;生境3为海堤内鱼塘一芦苇区,芦苇在植物群落中占优势。请结合材料回答以下问题:(1)崇明东滩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建立属于生物多样性保护措施的_________保护。(2)据表分析调查青脚鹬种群密度常用的方法是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3)该自然保护区是休闲、旅游和观鸟的好去处,人类适度干扰不会破坏该生态系统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4)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互花米草作为“固沙利器"被引入崇明东滩,用作护岸固堤,但让人始料未及的是,互花米草在东滩疯长。对当地生物产生的不利影响是_________(5)请描述绿头鸭的生态位_________。群落中每种生物都占据着相对稳定的生态位,这有利于不同生物充分利用环境资源,是_________协同进化的结果。8.(10分)某草原在连续多年过度牧羊干扰下,草场发生退化,草场上原本的羊草、克氏针茅等优势牧草逐渐被冷蒿替代。回答下列问题:(1)与热带雨林相比,该草场的土壤更容易积累有机物质,其原因是______。(2)在持续过度牧羊的干扰下,草场上的优势草种发生了变化,这说明______。在草场退化过程中,冷蒿与羊草、克氏针茅间竞争程度的变化是______。(3)羊摄入的能量的去向有______和______两部分。根据草场能量流动的特点,要保持羊等畜产品的持续高产,应采取的措施是______。9.(10分)东亚飞蝗,别名蚂蚱、蝗虫,为迁飞性、杂食性的农业害虫。为了给预防“蝗灾”提供科学依据,研究者通过两年时间对某地区气温、降水量变化与东亚飞蝗种群数量变化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如图。当雨量充沛、气候潮湿时,真菌、丝虫和蛙等大量繁殖可抑制飞蝗的种群数量。(1)从题图可知,影响东亚飞蝗种群密度的非生物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2)东亚飞蝗种群的数量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_________和_________等。(3)蝗虫与真菌、蛙的关系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4)结合相关信息,从种间关系和环境改变角度两方面说明预防“蝗灾”的措施有哪些?(答出两点即可)_________________。10.(10分)图1为某地区中某种老鼠原种群被一条河分割成甲、乙两个种群后的进化过程示意图,图2为在某段时间内,种群甲中的A基因频率的变化情况。请回答下列问题:(1)图1中a过程是由于河流产生______________将原种群分为甲、乙两个种群,经过长期的过程b产生品系1和品系2,过程b的实质是______________,物种1和物种2形成的标志即意味着两个物种间不能进行基因交流。现代生物技术______________可改变这种种间阻碍。(2)图2中在____________时间段内种群甲发生了进化,在T时__________(是/否1不一定)形成新物种。(3)若时间单位为年,在某年时,种群甲AA、Aa和aa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20%、30%和50%,则此时A基因频率为______________。11.(15分)下表表示某湖泊中几种生物的食物网关系(“V”表示存在捕食关系)。请据表回答下列问题:被食者捕食者绿藻螺螄水草鯽鱼轮虫螺螄√√鯽鱼√√√√轮虫√(1)此生态系统中鲫鱼属于第三营养级的食物链有____________条,在该食物网中占有营养级最多的生物是____________。(2)该食物网中同时存在竞争和捕食关系的两种生物有______。若由于某种原因螺螄全部死亡,则该湖泊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将____________。(3)假如鲫鱼的食物有1/5来自轮虫,1/5来自螺蛳,1/5来自水草,2/5来自绿藻,能量流动效率按10%计算,该鲫鱼增重1kg需消耗绿色植物____________kg。(4)可以增加该湖泊生态系统中放养鱼的种类,如草鱼、鱅鱼等,这样做的目的是增加该生态系统_______的复杂性,从而加快了该生态系统中____________的速率。(5)鸡粪是优良的鱼类饲料,投入鸡粪可以给鱼提供食物,从而提高鱼的产量。向湖泊中少量投入适量的鸡粪不会对该湖泊生态系统产生明显的影响,这是因为该生态系统具有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C【解析】合成ATP使得ATP含量增加,水解ATP使得其含量减少;ATP合成时所需的能量来自呼吸作用或光合作用,场所在线粒体,叶绿体,细胞质基质。【详解】A、细胞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移向两极时消耗ATP,ATP含量减少,A错误;B、小肠中Na+进入血液的过程属于主动运输,需要载体和能量,则ATP含量减少,B错误;C、线粒体中CO2生成的过程是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释放少量的能量,部分用于形成ATP,能使ATP含量增加,C正确;D、叶绿体基质中C3化合物被还原需要消耗光反应产生的ATP和[H],则ATP的含量减少,D错误。故选C。2、A【解析】1、群落演替: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2、初生演替:是指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是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3、次生演替:原来有的植被虽然已经不存在,但是原来有的土壤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有植物的种子和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详解】A、实施膜下滴灌之后该群落的优势物种发生了改变,发生了次生演替,A正确;B、该玉米田中的玉米植株是一个种群,并不是一个群落,因此玉米田中的玉米植株高矮不一没有体现生物群落的垂直结构,B错误;C、根据题干“一块玉米田间的优势杂草主要是喜旱的狗尾草、藜等,改变灌溉模式实施膜下滴灌之后,一年生浅耕杂草阔叶草呈增多趋势成为主要的杂草种类”,可知该生态系统中影响狗尾草、藜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主要是人为因素,C错误;D、阔叶草不是一个物种,即不能称为一个种群,D错误。故选A。3、D【解析】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图形解读:①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受垂体直接调节,垂体对甲状腺的调节通过分泌促甲状腺激素来实现。②下丘脑通过释放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调节垂体,进而调节甲状腺。③甲状腺激素的浓度会影响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相应的激素活动。④甲状腺激素的分泌调节既有分级调节,又有负反馈调节。【详解】A、由相互之间的关系可知,图中a表示垂体,b表示甲状腺,c表示下丘脑,A项正确;B、缺碘地区人的血液中激素③即甲状腺激素的含量减少,通过反馈调节,使激素②含量高于正常值,B项正确;C、激素③含量增加可通过反馈调节使①②激素分泌减少,C项正确;D、a除能分泌激素②外,还能分泌多种促激素,但机体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枢纽是下丘脑,D项错误。故选D。4、D【解析】人体体温能够维持稳定的原理是机体的产热量与散热量保持动态平衡,寒冷环境中,参与体温调节的两种重要激素是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详解】A、人为恒温动物,寒冷时,体温不变,酶活性不变,A错误;B、寒冷时,促进代谢的激素分泌增加,代谢增强,B错误;C、寒冷时,人体产热和散热达到平衡,即产热增加,散热也会增加,以维持人体体温恒定,C错误;D、寒冷时,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能促进细胞代谢,加快产热,因此寒冷时,代谢增强,产热增加与甲状腺激素等多种激素的分泌增加有关,D正确。故选D。5、A【解析】该题考查种群的特征、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等相关知识。自然保护区是“天然基因库”;自然保护区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天然实验室”;自然保护区还是“活的自然博物馆”;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详解】目前我国人口已经进入老龄化,实施全面二孩政策,可通过提高出生率来改善我国人口的年龄组成,进而改变人口的老龄化趋势,A正确;捕鱼时要控制网眼的大小,目的是保护幼小的个体,以维持鱼群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B错误;近年来规定禁渔期和禁渔区,其目的是保护水生生物的正常生长或繁殖,保证鱼类资源得以不断恢复和发展,而不是禁止对相关资源进行开发和利用,C错误;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D错误;故选A。6、C【解析】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①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详解】减数第一次分裂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这个过程中伴随着等位基因的分离,和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所以A和a分离,蓝和绿一般情况下不可能出现在同一个细胞,可能出现的情况是:AAXBXB、AAYY、aaYY、aaXBXB。故选C。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1).就地保护(2).标志重捕法(3).青脚鹬出现在三个生境中,说明其活动能力较强(4).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5).生物多样性降低(物种种类减少)(6).绿头鸭主要生存在低潮盐沼一光滩带,以小坚果为主要食物,与绿翅鸭、鹤鹬、青脚鹬之间存在竞争关系(7).群落中物种之间及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解析】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可以分为就地保护和易地保护。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主要有样方法、标志重捕法和黑光灯诱捕法等,其中样方法适用于调查植物和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动物,标志重捕法适用于调查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的动物。识记种群和群落的特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等相关基础知识是本题的解题关键。【详解】(1)建立自然保护区属于在当地对该生物进行保护,因此属于就地保护;(2)根据表格分析可知,青脚鹬出现在三个生境中,说明其活动能力较强,而调查活动能力较强的种群,适合使用标志重捕法;(3)该生态系统在人类适度的干扰下还能保持原状,抵抗干扰,说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4)互花米草疯长,与当地的原生植物之间竞争阳光和空间等资源,属于外来物种入侵,会使得当地生物的物种种类减少,即生物多样性降低;(5)由图表可得,绿头鸭主要生存在低潮盐沼一光滩带,以小坚果为主要食物,与绿翅鸭、鹤鹬、青脚鹬之间存在竞争关系;每一个物种都有其稳定的生态位,这是群落中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协同进化的结果。【点睛】该题主要考察了群落中不同物种的生态位,种间关系及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等知识,外来物种入侵会可能会导致当地生物多样性锐减,与其竞争能力强,天敌少等因素有关。8、①.分解者的数量少,分解作用弱②.人为过度放牧使群落朝向与自然发展不同的方向演替③.由弱到强再到弱④.随粪便被分解者利用⑤.被羊同化⑥.合理确定草场的载畜量【解析】1、群落演替: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1)初生演替:是指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是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次生演替:原来有的植被虽然已经不存在,但是原来有的土壤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有植物的种子和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2)人类可以砍伐树木,填湖造地、捕杀动物,也可以封山育林、治理沙漠、管理草原,甚至可以建立人工群落.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2、能量流动指生态系统中能量输入、传递、转化和丧失的过程。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重要功能,在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间的密切联系,可以通过能量流动来实现。能量流动两大特点:(1)能量流动是单向的;(2)能量逐级递减。【详解】(1)与热带雨林相比,该草场的土壤更容易积累有机物质,说明土壤中有机物不容易分解,其原因是分解者的数量少,分解作用弱。(2)人类活动会导致群落演替沿不同于人工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进行,故在持续过度牧羊的干扰下,草场上的优势草种发生了变化,这说明人为过度放牧使群落朝向与自然发展不同的方向演替。在草场退化过程中,草场上原本的羊草、克氏针茅等优势牧草逐渐被冷蒿替代,故冷蒿与羊草、克氏针茅间竞争程度的变化是由弱到强再到弱。(3)摄入量=同化量+粪便量,即羊摄入的能量的去向有随粪便被分解者利用和被羊同化两部分。根据草场能量流动的特点,要保持羊等畜产品的持续高产,应合理确定草场的载畜量。【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群落演替、能量流动的相关知识点,意在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分析识图能力,形成系统知识网络的能力。9、(1)①.温度②.水(2)①.年龄结构②.性别比例(3)寄生、捕食(4)①增加天敌种类和数量或释放寄生生物②植树造林,改变蝗区气候【解析】1、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叫做生态因素。包括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①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空气等。②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2、种群的数量特征包括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种群密度、年龄组成、性别比例,其中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决定种群密度的大小,性别比例直接影响种群的出生率,年龄组成预测种群密度变化。【小问1详解】分析题图信息可知,东亚飞蝗种群密度随气温和降水量而波动,影响东亚飞蝗种群密度的非生物因素是气温和降水量。【小问2详解】东亚飞蝗种群的数量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其中种群密度是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小问3详解】真菌可寄生在蝗虫体内,故两者的关系是寄生;蛙可以以蝗虫为食,两者之间是捕食关系。【小问4详解】结合题干信息“当雨量充沛、气候潮湿时,真菌、丝虫和蛙等大量繁殖可抑制飞蝗的种群数量”可知,从种间关系和环境改变角度两方面说明预防“蝗灾”的措施有:增加天敌种类和数量或释放寄生生物;植树造林,改变蝗区气候。【点睛】本题以东亚飞蝗为素材,考查种群的特征和种群数量增长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准确判断题图信息是解题关键。10、(1).地理隔离(2).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3).基因工程/转基因技术(4).QR(5).不一定(6).35%【解析】A基因频率指A占A与a的比例。种群进化的方向由自然选择决定,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改变,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是生殖隔离。【详解】(1)图1为某地区中某种老鼠原种群被一条河分割成甲、乙两个种群后的进化过程示意图,因此a过程是由于地理隔离。由于甲乙两种群生活的环境不一样,经过长期的选择,产生了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