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学案(含解析)_第1页
2025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学案(含解析)_第2页
2025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学案(含解析)_第3页
2025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学案(含解析)_第4页
2025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学案(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时19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目标引领体系建模

1.了解北洋军阀的统治及特点

行瓦茄后面:宋教仁案二次革命:

2.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侬婢唠1复月播制护国战争,

课广位而亲才',谛院W星屋蔽辟;

「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坐色纹色「护法运动参加一战:

明经济/、民国初年资本主义经济快速发展

痂飞友研花碣薪百裕二新应商遂职推产

政治上,独裁专制,军阀割据;

文化8高石淡碗口‘官法法王前亭】

经济上,民族工业出现“短暂春天”;

“四个方面”\整色三9L推动思想解放I

要文化上,新文化运动解放思想;

社会生活上,出现新气象

学问重构.学“透”历史

复习任务一北洋军阀的统治——(核心词:二次革命、护国战斗、军阀割据、府

院之争、护法运动、文官考试制度)

【复盘•学问体系化】

一、袁世凯复辟帝制与护国战斗

【整合】a必修上册第20课第一目,选必1第3课第一目,梳理袁世凯专制独裁与

革命党人维护民主共和的斗争历程。

1.袁世凯复辟帝制

大权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宣誓就任中华民国其次任临时大总统

独揽1913年11月袁世凯下令解散国民党

活动1914年5月公布《史华民国约法》,改责任内阁制为总统制

发布《修正大总统选举法》,规定总统任期十年,可连

1914年底

选连任

1915年5月袁世凯被迫签订不公平的“史且民醛约”

走上1915年10月参政院召开“国民代表大会”

帝制

1915年12月袁世凯接受“劝进”当上了皇帝,以1916年为洪宪元年

之路

据哮性发》

读课本由袁世凯签字的“中日民四条约”,思考:袁世凯签订这一条约的目的是什么?

有什么危害?

提示:目的:换取日本对其称帝的支持。危害:使日本侵略势力在满蒙、山东得到巩

固和扩展,在华中、华南也有所增加,民族危机加深。

2.革命党人维护民主共和的斗争

(D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2)“宋案”和二次革命:1913年春,即将北上组建责任内阁的宋教仁被暗杀。“宋案”

发生后,国民党发动二次革命,但被镇压。

(3)孙中山组织史华堇苑党,武力讨伐袁世凯。

(4)1915年,护国战斗爆发,1916年3月,袁世凯被迫宣布取消帝制,恢复中华民国纪

年。

二、北洋时期的军阀割据

【整合】》必修上册第20课其次目,梳理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状况。

1.军阀割据: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内部派系纷争,主要有直系、皖系和奉系等派别。

直系美、英支持冯国璋

住阀割理》~偃塞)~►日本支持段祺瑞

—"日本支持张作霖

各军阀争权夺利,先后爆发直皖、直奉混战,导致北京政权实际上由不同的军阀所

把握。

2.“府院之争”

(1)1917年5月,黎元洪免去段祺瑞的总理职务,造成所谓“庖院之争”。

⑵1917年,张勋以调解府院之争为名拥清废帝溥仪复辟。

【名师点拨】》

“府院之争”表面是总统府与国务院的权力斗争,其实质是美日在华权益之争。

3.护法运动

原因段祺瑞公然破坏《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拒绝恢复国会。

过程1917年,南下的国会议员在广州召开非常

'fl会议,决定成立“中华民国军政府”O

结果由于受西南军阀排挤,孙中山辞去大元帅

V之职.

4.参与一战

争取国际地位,抑制日本在华势力的进展

1917年8月14日,中国向窿速两国宣战,加入协约国方面

影⑴收回德、奥在天津、汉口的租界,撤销两国领事裁判权

响(2)中国劳工前往欧洲前线为般国取得成功作出了贡献

【核心概念】》北洋军阀时期

北洋政府(1912—1928年)是指中华民国前期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在政治格

局中占主导地位的中国中心政府,是继清朝灭亡后第一个被国际承认的中国政府。

袁世凯死后,分裂为以奉系军阀、直系军阀、皖系军阀三大派系为首的军阀势力,

开头了军阀混战时代,直到1928年张学良“改旗易帜”后中国才完成形式上的统一。

【图解历史】》

专制与共和之争

.捍卫(革命党人)

1-议

临时约法、内阁〕

国民党斗

I争

--二次革命、

---护国争

M斗

讨逆运动争

护法运动,

三、民国初年的官制改革

【整合】A选必1第7课其次目,了解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官员选拔制度。

1.考试制度:

1913北洋政府颁布了《文官考试法草案》等法案,标志着文宣爱试制度的建立。

2.甄别制度

⑴内容:是指对已经在文职官位上工作的人,通过各种检验、调查、检查等打算其

能否留任。

⑵意义:是旧人事制度向现代文宣制度转变的一个重要措施,意在保持行政的连

续性和稳定性。

【探究•素材情境化】

视角1分析历史问题——袁世凯复辟帝制与维护共和的斗争

材料一任凭你像尧舜那么贤圣,像秦始皇、明太祖那么强暴,像曹操、司马懿那

么狡猾,再要想做中国皇帝,乃永久没有人答应。

——梁启超《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

材料二孙中山发表《讨袁檄文》,号召全国人民“戮此民贼,以拯吾民工

材料三日本……外交既已妥恰,当再严词警告中国政府,延缓帝制,如不听,则出

兵自由行动,派驻中国要地。

林明德《日本与洪宪帝制》

【思考1】依据三则材料,分析袁世凯称帝失败的缘由。

提示:民主共和观念深化人心,袁世凯称帝不符合历史进展的潮流;孙中山领导的

全国人民反袁斗争轰轰烈烈地进行;帝国主义对其丢失信念;缺乏群众基础以及

北洋军阀内部冲突。

视角2历史探究——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

材料1912年3月,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如图呈现了这部宪

法在北洋军阀不同时期曲折多舛的命运。

袁世凯二次取消帝制如旺一见

护国战争1916.3护法均动

就任临时革命1917.8

1915.12

大总统⑼3.71922.6东北易帜

1912.3直系军阀1928.12

19231925

191331917.5直系II院系军阀

1914.51914.12府院之争।1917.7

宋教仁案,段祺瑞1920.7192玄1924.9

颁布颁布[915.121917.7

《中华《修正袁世凯通张就破坏直皖第一次第二次

民国大总电全国宣复辟《中华战争直奉战争宜奉战争

约法》鬻》布恢复帝制民国临

时约法》

拒绝恢

复国会

【思考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命运反映了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存在哪些政治

势力的斗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命运反映出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特点

有哪些?

提示:政治势力的斗争:民主共和与专制独裁的斗争;北洋军阀内部派系的斗争。特

点:北洋军阀专制独裁,民主共和出名无实;军阀割据、混战,政治上分崩离析;民主

共和之路步履维艰。

【史学前沿・拓视野】》

有人认为北洋军阀是我国近代历史上消灭的反动卖国的军阀集团,北洋军阀

统治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最黑暗最反动的时期,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

深。然而这一时期又是新的革命力气孕育进展的时期。陈钦也在他的《北洋大

时代》中说: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是“一个空前混乱的年月,一个思想大解放的年月,

英雄群起逐鹿中原的混乱时代,思想自由百家争鸣的黄金时代,一个说真话的时

代,一个出大师的时代”。

解读材料认为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中国,既有黑暗和反动等旧时代的现象存在,

也消灭民主思想的进展和社会进步等新气象,是新旧并存又积蓄力气向新时代前

进的时代。

【核心要点】》

北洋军阀混战割据局面形成的缘由

⑴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资本主义进展不充分,以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为主,为割据供应了物质基础。

⑶各帝国主义扶植各派军阀作为自己的代理人,其争夺中国的同时也促进了中国

各派军阀的割据纷争。

复习任务二民国初年的经济、社会生活和文化新气象——(核心词:民族工业、

新文化运动、民主科学)

【复盘•学问体系化】

一、民国初年经济、社会生活的新气象

【整合】》必修上册第20课第三目,梳理民国初年经济、社会生活的新气象。

1.民族工业的进展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鼓舞民间兴办实业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欧战

条件

八群众性的反帝爰国斗争此起彼伏,特殊是1915年因反对“二十一条”掀起的

抵制日货、提倡国货运动

表现纺织一面釐等轻工业系统的民族资本主义快速进展

影响中国产业工人的人数急剧增加,成为不行忽视的社会力气

【图解历史】》

影响中国民族工业进展的因素及其启示

半殖民地半封建

(

.的社会性质,

‘战争、革命不断,'国

民清末至民国政府

,政局动荡,族

利前期的鼓励政策,

(缺乏资金、技术:因ITH

的反帝爱国运动的

’分布不平衡,主要'发推动

分布在东南沿海;展

)实业家自强不息

工业体系不完整,

以轻工业为主示的爱国精神

前提策略保障

(国盛独立)(有利的环篇和政策)(科技、资金)

2.社会生活

背景南京临时政府致力于社会生活方面的除旧布新

⑴改用阳历,颁布了剪发辫、易服饰和废止鲤的法律

表现

⑵颁布法令,革除'大人”“老爷”等清朝官场的称呼

越来越多的人生疏到过去的陈规陋俗不符合时代潮流,应接受文明开化的

影响

新习俗、新风尚

【名师点拨】》

民国社会生活走向近代化的缘由

西方工业文明影响;政治运动及政府的推动;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科技的进展;

民主公平思想的传播。

二、新文化运动的开展

【整合】a必修上册第20课第四目,选必3第1课第一目,梳理新文化运动兴起的

背景、主要内容和历史意义。

1.背景及概况

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的进展

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传入中国,促使

背景思想

人们思想解放

客观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

开头1915年9月,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

概况阵地北京高校和迁往北京的《新青年》杂志

代表李大钊、鲁迅、胡适、钱玄同等

据哮性发》

读课本“史料阅读”陈独秀《吾人最终之觉悟》,思考:材料的核心主旨是什么?

提示: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是新文化运动爆发的主要因素。要真正实现共和政治,

必需实行思想革命。

2.内容

⑴提倡民主(德先生)与科学(赛先生)。抨击封建思想,科学与民主成为中华文化追

求的价值目标。

⑵反对封建礼教。

(3)开展文学革命: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主见以白话文作为新文学的语言。

【核心概念】》

民主和科学

⑴民主是指民主思想和民主制度,包括共性解放、人权、主权在民、自由、公平、

共和、宪政等,反对君主专制和军阀独裁。

(2)科学是指科学精神和近代自然科学法则,包括进化论、唯物论、无神论等,反对

迷信武断、愚昧盲从、偶像崇拜等封建落后思想。

3.意义

(1)推动全国报刊业进展。

(2)推动妇女解放、婚姻自由、家庭革命等。

(3)高举民主与科学旗帜,推动型文化堇新,有着解放思想的重大意义。

三、文化传承与传播

【整合】》选择性必修3第14课,梳理学校教育、图书馆与博物馆的进展。

1.学校教育

初等自20世纪初清政府推行“颤学制”以来,中国消灭了大量学校堂和中学

教育堂,这对普及初等教育起到重要作用

(1)1912年京师高校堂改名为“通直校”后来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和

高等学术争辩的重镇

教育(2)1911年创办的18堂学堂,次年更名为“清华学校”,1928年组建为国立清

华高校,快速进展成为全国高水平的高校

留学新文化运动时期,兴起留法勤工俭空运电,为中国革命和国家建设培育了

教育一大批栋梁之材

2.图书馆与博物馆

⑴图书馆:1909年,清政府开头筹建京师图书馆。1916年起,凡在内务部立案的出

版图书均交京师图书馆保藏,国家图书馆的职能开头体现。

⑵博物馆:中国人自建的第一个公共博物馆,是1905年张誉在江苏南通建立的南

通博物苑。

中华民国成立以后,博物馆的建设呈现出新的气象。1912年,教育部在北京国子监

设立国立历史博物馆筹备处。1926年,国立历史博物馆正式开馆。

【探究•素材情境化】

视角1猎取和解读历史信息——近代民族工业的进展

材料一民国时期工业分布图

-船舶修造

*机器制造

«轻工业

*食品工业

电纺织业

十公用业

材料二1912—1921年不同资本投资比例图

图例

外国资本主

义在华企业

中国民族资

本主义企业1921年

【思考1】⑴依据材料一,概括近代民族工业在地域上和产业布局上的分布特点

及缘由。

⑵依据材料二所示的民族工业的进展状况,从政治、思想方面分析其对我国民主

革命转型所产生的影响。

提示:(1)①地域特点: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沿江地区。缘由:较早患病外国资本

主义侵略启然经济解体较早;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便于引进外来技术、设备;

明清以来江南地区商品经济进展,经济基础较好。

②产业布局特点:多集中于轻工业领域。缘由:资金少,技术力气薄弱,无法支撑重

工业的进展;轻工业投资少,见效快。

⑵影响:政治上:促进无产阶级队伍壮大,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进展奠定阶级基础。

思想上:有利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进展奠定思想基础。

视角2历史探究——新文化运动

材料陈独秀的青年观

近代中国社会进展面临道路选择难题,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学问分子发起新文化运

动,力求破旧立新,并呼吁青年要实现自我变革。

♦身心观念变革

传统意义上的文弱书生不能担当时代大任,“欲文明其精神,先自野蛮其体魄”“力

能胜者,体之强者也”。青年必需以“利刃断铁,快刀理麻”之身手,将陈腐朽败思想

清除出脑,培育健全思想,以适于今世之争存。

♦人生观变革

近代青年生逢变时,为社会变革的重要力气,其人生目标便需要从为官谋利的腐

朽思想中脱离出来。“内图共性之进展,外图贡献于其群”“以新人格,以新国家,以

新社会,以新家庭,以新民族,必迨民族更新工

♦成长目标变革

面对近代中国的“变”,当代中国的新青年应当有六个标准:“自主的而非奴隶的;进

步的而非保守的;进取的而非退隐的;世界的而非锁国的;实利的而非虚文的;

科学的而非想象的”。

一摘编自马舒、姜尚汝

《近代青年自我变革的三重维度——浅析新

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青年观内容及启示》

【思考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谈谈你对陈独秀青年观的理解。

提示:20世纪初,民族危机加剧,民族意识渐渐觉醒,各阶层救亡图存的探究相继失

败。随着西方启蒙思想的传播,新文化运动兴起,思想文化不断革新;青年同学可塑

性强,易于接受新思想。

陈独秀的青年观强调新青年要德体兼备、观念解放;将个人的进展目标和国家进

展方向紧密结合;自主进步、乐观进取、放眼世界、重视现实、崇尚科学、勇担

社会责任。这一观念起到了启发青年、解放思想的作用,促进了青年成长与全面

进展,使其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气。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要努力提升素养,勇担重任,为国家社会进展作出贡献。

【史学前沿•拓视野】》

在反对了儒学的纲常伦理和一味仿古的旧文学之后,他们又提倡科学方法,

回过头来整理中国古代的学术文化。鲁迅写了《中国小说史略》《汉文学史纲要》,

胡适写了《白话文学史》《中国哲学史》,进行古典小说的考证,就是要用现代的

观点、科学的方法重新整理争辩中国古代文化。这就证明他们是要革新传统文

化,而不是要抛弃传统文化,不是全盘否定中国的传统文化。

——严家炎《“五四”“全盘反传统”问题之考辨》

解读:材料认为新文化运动没有全盘否定传统文化。儒家思想并非传统文化的唯

一代表,陈独秀、胡适、鲁迅等领袖人物也并非全盘反对传统文化。在反对儒家

纲常伦理和一味仿古的旧文学的同时,鲁迅写了《中国小说史略》《汉文学史纲要》,

胡适写了《白话文学史》等,重新整理争辩中国古代文化,也说明新文化运动并没

有全盘否定传统文化。新文化运动只是全面否定传统文化中维护专制统治的腐

朽思想,其提倡者还利用优秀的传统文化来构建新文化。

【核心要点】》

1.北洋军阀统治的特点

⑴政治

①军阀割据混战,国家不统一。是这一时期最大特点。

②维护帝国主义、地主阶级和买办资产阶级的利益。

⑵经济:实行了一系列的措施,加上一战期间西方国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民族工业得到了进展。

⑶思想

①大力提倡“尊孔复古”思潮,攻击民主共和思想,宣扬封建伦理纲常。

②西方各种思潮被广泛介绍到国内,新式教育、新式学校开头消灭、推广。

(4)社会习俗:消灭了一些变化,如剪辫、废止缠足、废除跪拜等。

2.近代中国民族工业进展的特点

⑴从产生与进展上看,先天不足(资本、技术、人才),后天畸形(地域分布、产业结

构)。

⑵从诞生环境上看,产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

资本主义的压迫和束缚。

(3)从分布上看,主要集中在沿海沿江地区,内地很少。

(4)从结构上看,民族工业主要集中在纺织、面粉等轻工业部门,重工业基础薄弱,

没有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

(5)从地位上看,民族工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很小,始终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

济的主要形式。

(6)从进展历程上看,具有曲折进展的特点。

3.新文化运动的特点和成果

⑴特点

①以民主与科学为核心,批判封建正统思想,实质是主见实现民主政治。

②有思想战线和文学战线两条战线,其目的是为实现民主政治而营造新文化氛围。

③存在着对西方文化确定确定和对传统文化确定否定的局限性。

④新文化运动以五四运动为界,分为两个阶段。前期宣扬资产阶级文化,后期宣扬

马克思主义。

⑵成果

在文

打破了封建旧文化的统治地位,进一步启迪了民智,推动了东西方文化沟通,

化氛

使中国对西方的理解更加深化

围上

进一步打击了封建专制思想,传播了西方民主、自由精神,也塑造了中国现代

在思

心文人自由主义思想,并使自由主义、三民主义、共产主义并列为近代中国三

想上

大思潮

为中华民族培育了一大批关怀国事、图存图强的现代人才,同时也形成了以

在政

自由主义学问分子为主体的“第三条道路”政治势力,对钳制当政者专制统

治上

‘口治才隹动中国政治民主作出了重大贡献

备选要点

影响近现代中国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因素

①西方殖民者的入侵,把西方的生活

方式移植到了中国。通商口岸就是晚

欧风美雨的清社会近代化最早的发生地和近代文

潜移默化明的窗口,近代文明经通商口岸逐渐

向中国内地辐射。②这种影响是西方

国家的侵略给中国带来的积极影响,

是客观的,有利于中国的近代化。

中国近代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新

:中国近现代中国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尤其是

6经济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

飞速发展,为社会生活与习俗的变迁

奠定了经济基础。

;近现代革命,------------……------------------

:思潮的兴起;近代中国先进人士的倡导,如资产阶

;与思想解放:级维新派和革命派都号召“断发易服”,

运动:新文化运动倡导民主与科学,都不同

™A程度地促进了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

①民国政府颁布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

:政府的重视等法令。②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

0与提倡.重视民生.特别是改革开放后,党和

政府将实现全面小康作为现代化建设

的奋斗目标。

真题精研•学“活”历史

考点维

考向呈现考情直播

湖北选择考18.外交关系影响社会1.命题特点:

北洋军2023年

舆论⑴本课时考查的重点内容

2022年全国甲卷146•府院之争,参与一战包括:北洋军阀的独裁统治、

的统治

2021年河北选择考・T8•袁世凯的独裁活动民国初年的物质文化生活

民国初山东等级考.T54871—1921年中国变迁、新文化运动。

年2023年进口商品⑵考查以选择题为主,材料

的经济的推断题和开放题经常供应学习

和2021年湖北选择考16.物质文化生活变迁情境或社会生活情境,考查

社会生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活2.备考攻略:

2023年浙江6月选考T24.新文化运动⑴整体把握北洋军阀统治

「未选择考18.新文化运动时期政治、经济、文化进展

新文化2022年浙江1月选考了23・新文化运动状况。

运动山东等级考T17.新文化运动⑵运用唯物史观生疏资本

主义进展、新文化运动对中

2021年天津等级考16.新文化运动

国社会进展的影响。

【典题悟法】

(2023・湖北选择考18)1915年5月22日,《申报》刊登了一则上海中国明明眼镜

公司的声明:“近有丧心病狂之徒,以自己之营业失败,侮蔑本公司货物,谓贩自日

本,实为本公司意外之奇辱也……不独本公司无丝毫日货,即中国全国眼镜界上,

吾亦敢断言绝无丝毫日货混杂其间。”该现象反映()

A.外交关系影响社会舆论

B.新文化运动的深化进展

C.民族企业进展形势严峻

D.中外商业竞争愈发激烈

【解题指导】》

本题以中国明明眼镜公司的声明创设学习情境,考查北洋军阀的统治,体现

明立

猎取和解读历史信息和分析历史问题的力量要求,突出正确的政治立场和

思想观念这一核心价值。

定时1915年5月22日

提信

“侮蔑本公司货物,谓贩自日本,实为本公司意外之奇辱也……”

新文化运动开始于1915年9月

时空失误

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

志》,排除B项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民族工

排误!阱而;不合史实

;旌」贝「业迅速发展,排除C项。

区材料提到“不独本公司无丝

毫日货,即中国全国眼镜界

、断章取义

上,吾亦敢断言绝无丝毫日

货混杂其间”可知不是体现

商业竞争问题,排除D项。

【命题源地】》

教日本看到袁世凯大权在握,1915年1月利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欧洲列强

材无暇东顾的时机,向袁世凯提出把中国的部分领土以及政治、军事、财政等

原置于日本把握之下的“二十一条”要求。经过谈判,袁世凯最最终1915年5月

文被迫签钉不公平的“中日民四条约”

教1915年《申报》刊登的一则上海中国明明眼镜公司的声明,坚决否认自身与

考日货有任何关系,结合时代背景可知,1915年日本提出灭亡中国的“二十一

连条‘,中国人民掀起抵制日货运动,上海中国明明眼镜公司断然否认与日货的

接关系,说明外交关系影响社会舆论

【学霸支招】》

本题属于考查材料猎取和历史解释力量。做此类题有以下技巧:

把握时1915年《申报》刊登的一则上海中国明明眼镜公司的声明,坚决否

空信息认自身与日货有任何关系

联系所学学袁世凯为猎取日本的支持,不惜出卖国家利益,签订卖国的“中日民

问四条约”

得出正确结中国人民掀起抵制日货运动,中国明明眼镜公司为了自身经营,发布

论此声明

【考题体验】

学问点一北洋军阀的统治

1.(2021.河北选择考18)《顾维钧回忆录》记载:1912年的北京由“废帝宣统管辖

之下的紫禁城”“东交民巷和民国首都三部分组成”;1913年,“(袁世凯)对国民党的

活动实行了坚决镇压手段”“临时国会被解散了”“袁(世凯)下令逮捕很多重要的

国民党党员,据此可知,当时()

A推翻君主专制迫在眉睫

B.军阀统治丢失基础

C.帝国主义势力特别强大

D.民主革命任务困难

【解析】选Do依据材料和所学学问可知,民国初期,帝国主义在华享有特权,袁世

凯的活动违反民主政治要求,说明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民

主革命任务困难,D项正确;1912年,清帝宣布退位,君主专制已被推翻才非解A项;

当时军阀统治的重要基础是帝国主义的支持,而材料反映了帝国主义在华仍旧享

有特权,说明军阀统治并未完全丢失基础才非解B项;材料中虽涉及帝国主义,但不

能说明其势力特别强大才非解C项。

学问点二民国初年的经济和社会生活

2.(2023.山东等级考15)表1为1871—1921年中国进口的棉布、棉纱、钢铁、米

等四类货物在进口总值中的占比(%)状况。其中甲是()

表1

项目甲乙丙T

1871—18732.830.20.90.9

1881—18835.822.80.31.1

1891—189314.620.55.91.8

1901—190318.619.74.21.7

1909—191112.816.74.83.0

1919—19219.618.42.45.0

A专冈铁B.棉纱C.米D.棉布

【解析】选Be由表中甲、乙、丙、丁货物比重在1871-1921年的进展变化,

具体分析如下:

选项与正确答案的对应度推断理由

钢铁作为重工业产品,甲午中日战斗后及民国成立

A干扰选项

后,重工业获得肯定程度的进展,故丙为钢铁

表中“甲”的进口总值占比在1871—1911年整体呈

现增长趋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