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西省晋城市陵川一中2025届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联考模拟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某林区发生中度火烧后植被的演替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火烧后的林地上发生的演替是次生演替 B.图中各阶段的群落都有垂直和水平结构C.草本、灌木和乔木的丰富度变化趋势一致 D.在针叶林群落中,优势种是高大的乔木2.冬天从空调教室走到外面,同学们的身体会通过调节,保持体温稳定。下列有关此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室外皮肤冷觉感受器的兴奋会抑制热觉感受器并形成冷觉B.骨骼肌战栗的同时,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素等释放,激素产生的热量运输到全身C.增加产热的同时,还减少散热,散失的热量室外少于室内D.安静时主要通过肝、脑等器官的活动提供热量,而皮肤是主要的散热器官3.下列调查活动或实验中,计算所得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可能偏小的是()A.标志重捕法调查灰喜鹊的种群密度时标记物脱落B.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酵母菌数量时统计方格内和四边的菌体C.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的种群密度时在分布较密的地区取样D.调查土壤小动物的丰富度时,忘记打开诱虫器上的灯4.一对夫妇生了“龙凤双胞胎”,其中男孩色盲,女孩正常,而该夫妇的双方父母中,只有一个带有色盲基因。则此夫妇的基因型为()A.XbY,XBXB B.XBY,XBXb C.XBY,XbXb D.XbY,XBXb5.将枪乌贼离体的神经纤维置于培养液(相当于细胞外液)中来研究兴奋的传导。图1中①②③④表示神经纤维膜上的位点,阴影部分表示开始产生局部电流的区域。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刺激①时,膜内局部电流的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同B.兴奋传导到②时动作电位的产生过程对应图2所示变化C.若要减小培养液中K+的浓度,则图2中P点将会上移D.若将阻断Na+通道的麻醉剂放在④处,电流计只发生1次偏转6.图是反射弧结构模式图,下列对图中各结构的判断,正确的是A.a是效应器,可能会释放激素B.c是突触,只存在于大脑和脊髓中C.d是神经中枢,可控制人的各种生命活动D.e是传出神经,与其末梢相连的是肌肉或腺体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9分)种群研究的中心问题是种群的数量特征及其变化规律。研究人员调查了一个牧场内某种田鼠的种群密度和年龄结构,以体重作为划分田鼠年龄的标准,体重≤40g的为幼龄鼠,体重≥90g的为老龄鼠,其余为中龄鼠,结果如表1所示。表1不同体重田鼠的数量统计表体重(g)<10102030405060708090100110>110数量(只)32571027261717968102112859531(1)调查田鼠种群密度的常用方法是_______________,一般来说,被捕获过一次的田鼠被再次捕获的几率会降低,种群密度的估算值会偏_______________。(2)由表1可知,该调查区域中田鼠种群的年龄结构属于_______________,年龄结构可以通过影响种群的_______________来影响种群密度。(3)为有效控制田鼠种群数量,常采取减少其食物来源、毁灭巢穴和养殖天敌等措施,目的是_______________。有学者认为,通过捕杀体重>90g的田鼠也可有效控制该区域内田鼠的种群数量,你觉得这个建议是否合理?___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4)该牧场内有一条“植物→田鼠→鼬”的食物链,研究人员对该食物链的能量流动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如表2所示(单位J/(hm2·a))。表2植物田鼠鼬固定的太阳能摄入量同化量呼吸量摄入量同化量呼吸量2.45×10111.05×1097.35×1087.15×1082.44×1072.25×1072.18×107①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是_______________。②田鼠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为_______________J(hm2·a)。③表2数据表明能量流动具有_______________的特点。8.(10分)人体的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神经系统的调节和控制,根据下面两图回答生活实际问题:(1)甲图1处感受器受到刺激产生兴奋时,兴奋处膜电位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的动作电位,与邻近的未兴奋部位之间形成了_________________,兴奋沿反射弧传导并最终完成缩手反射,该反射属于______________(填“条件反射”或“非条件反射”),针刺后机体是先缩手然后才产生痛觉是因为兴奋传到大脑皮层经过了较多的_________________进行信号转换,传递速度慢。(2)用乙图中序号和字母写出婴儿完成排尿反射的反射弧:感受器→_________________,成年人有意识地憋尿是因为大脑皮层对图中_________________(填数字或字母)的控制,临床上高位截瘫导致⑩损伤的病人是否能完成排尿?______(填“是”或“否”)。(3)人受到惊吓时会表现为瞳孔扩张、心跳加速,此时_________________(填“脊髓”或“脑和脊髓”)发出的_________________神经活动占据优势,支气管_________________(填“扩张”或“收缩”),胃肠的蠕动_________________(填“加快”或“减缓”)。9.(10分)为防治农田鼠害,研究人员选择若干大小相似、开放的大豆田,在边界上每隔一定距离设置适宜高度的模拟树桩,为肉食性猛禽提供栖息场所。设桩一段时间后,测得大豆田中田鼠种群密度的变化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要估算大豆田中田鼠种群密度,最常用的调查方法是_____________。若调查范围为10公顷,第一次捕获并标记60只田鼠,第二次捕获40只田鼠,其中被标记个体30只,大豆田中田鼠种群密度为_____________。(2)b点株冠形成以后田鼠种群密度大幅上升,从田鼠生存环境变化的角度分析,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3)该生态系统中田鼠的种群密度是直接由_____________决定的。与曲线Ⅱ相比,曲线Ⅰ所示环境中猛禽的密度_____________。(4)除了生物防治农田鼠害外,农民还常用化学防治的方法。与生物防治比较,化学防治的优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10分)如图为某条小河流从高山湖泊进入大河的示意图及A处水域浮游植物在一年内的数量变化曲线图,其中食品工厂会向河流排污(含大量有机物)。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高山、河流、村庄中生物分别属于不同的群落,区分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是群落的______________,流经该河流生态系统总能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食品工厂向河流排污,导致鱼类因为缺少氧气而大量死亡,使水体变浑浊,但是村庄附近的河流又保持清澈见底,这依赖于该河流的_____________能力。(3)繁殖季节,雌雄鸟上下翻飞,互相追逐,彼此通过飞翔来了解对方,这就是鸟类中的“戏飞”求配现象,“戏飞”属于生态系统的________信息,该事实说明信息传递的功能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若河流中鳇鱼种群数量连续多年持续增长,且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差值几乎保持不变,则该种群数量增长模型为________(填“J”或“S”)型。(5)根据图示推测,A处1~2月份无机盐大幅下降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调查表明,村庄周围被踩踏过的地方,很难见到高大的植被,取代的是低矮的草,甚至出现不长草、土壤板结的现象。这说明人类的活动能够影响____________的速度和方向。11.(15分)图甲表示通过化学突触进行兴奋传递的过程(图中的Ach为兴奋性神经递质——乙酰胆碱)。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除了化学突触外,还存在如图乙所示的电突触。电突触的突触间隙很窄,前后膜之间有离子通道连接,依赖带电离子传递电信号。回答下列问题:(1)图甲中Ach释放的方式是______,该过程可体现出细胞膜具有______。如果图甲中的钙离子不能运入神经元或神经元周围缺乏钙离子,则对化学突触传递兴奋的影响是______。(2)从图乙可以看出,电突触是通过______运输离子而进行的一种信号传递方式,化学突触相比电突触传递速度较慢,原因是______。(3)γ—氨基丁酸(GABA)是脑内主要的抑制性递质,突触释放的GABA在体内可被氨基丁酸转氨酶降解而失活。如果唾液腺分泌反射中传出神经与唾液腺之间GABA含量过少,则吃了山楂之类的食物后,唾液会分泌不止,原因是______,给该类人使用γ—氨基丁酸转氨酶的抑制剂可缓解病情,依据是______。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C【解析】分析图示可知:发生中度火灾后,草本和灌木的物种数下降后相对稳定,而乔木的物种数上升后降低,再相对稳定。【详解】A、该火烧迹地上原来是有植被覆盖的,火烧后原来有的土壤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有植物的种子和其他繁殖体,所以发生的是次生演替,A正确;B、每个群落都有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B正确;C、草本和灌木的丰富度变化一致,与乔木丰富度的变化不同,C错误;D、从图中可知,在针叶林群落中的优势种是针叶乔木,D正确。故选C。2、D【解析】寒冷环境下,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能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能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而甲状腺激素对下丘脑和垂体有负反馈作用,当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时,会抑制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进而减少甲状腺激素的分泌。【详解】A、冷觉感受器位于皮肤,冷觉的产生部位是大脑皮层,A错误;B、寒冷时骨骼肌战栗,肾上腺素、甲状腺激素释放增多,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可作用于组织细胞,加速代谢,代谢产生热量(并非激素直接产热),B错误;C、人体要维持体温恒定,则产热量=散热量,在室外散热量和产热量均多于室内,C错误;D、安静时主要通过肝、脑等器官的活动提供热量,而皮肤是主要的散热器官,D正确。故选D。3、D【解析】1、标志重捕法的计算公式:种群中个体数(N)÷标记总数=重捕总数÷重捕中被标志的个体数;2、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酵母菌数量时要统计方格内的菌体,边线上的菌体要计算两条相邻的两边及其顶点的菌体,计数时不包括芽体。【详解】A、根据标志重捕法的计算公式:种群中个体数(N)÷标记总数=重捕总数÷重捕中被标志的个体数可知,若部分灰喜鹊身上的标志物脱落,则会导致重捕中被标志的个体数偏小,最终导致实验所得到数值比实际数值大,A错误;B、正常统计时,血球计数板的框格边上的菌体要计算两条相邻的边,所以只统计计数室方格内和四边的菌体,则实验所得到数值比实际数值偏大,B错误;C、调查蒲公英的种群密度时,应随机取样,选择在分布较密的地区取样会使计算所得数值偏大,C错误;D、调查土壤小动物的丰富度时,诱虫器上的灯是利用了土壤小动物具有趋暗避光的特点,忘记打开诱虫器上的灯,会使计算所得数值偏小,D正确。故选D。4、B【解析】试题分析:这对夫妇生了“龙凤双胞胎”,其中男孩色盲(XbY),女孩正常(XBX_),男孩的色盲基因来自母亲,而而该夫妇的双方父母中,只有一个带有色盲基因,因此该夫妇的女方基因型为XBXb。故选B考点:本题考查伴性遗传。点评:本题意在考查考生的审题能力和理解判断能力,属于容易题。5、C【解析】静息时,神经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大,钾离子大量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受到刺激后,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钠离子大量内流,因此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详解】A、刺激①时,膜内局部电流的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同,膜外局部电流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反,A正确;B、兴奋传导到②时,细胞膜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钠离子大量内流,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动作电位的产生过程如图2所示,B正确;C、P点是动作电位的峰值,与细胞内外的钠离子浓度差有关,钾离子浓度主要与静息电位有关,若减小培养液中K+的浓度,则图2中P点不变,C错误;D、刺激①时,兴奋先后到达电流计的右电极和左电极,电流计的指针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若将阻断Na+通道的麻醉剂放在④处,刺激①时,兴奋可以到达右电极,但不能到达左电极,因此电流计的指针只偏转一-次,D错误。故选C。6、D【解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中a、b、c、d、e、f分别是感受器、传入神经、突触、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明确知识点,梳理相关知识,分析题图,根据选项描述结合基础知识做出判断。【详解】A、a是感受器,可把感受到的刺激转换成兴奋进行传导,A错误;B、c是突触,在外周神经系统中也存在,B错误;C、d是神经中枢,有些生命活动受体液调节或者免疫调节,C错误;D、e是传出神经,其末梢余肌肉或腺体连接构成效应器,D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识别图形中反射弧的组成和各部分的功能。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1)①.标记(志)重捕法②.大(高)(2)①.稳定型②.出生率和死亡率(3)①.降低环境容纳量(K值)②.不合理③.捕杀体重>90g的田鼠会导致该区域田鼠种群的年龄结构变为增长型,种群数量易恢复(4)①.0.3%②.2×107③.逐级递减【解析】种群的数量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年龄结构(增长型、稳定型和衰退型)、性别比例、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其中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能决定种群密度的大小;年龄结构能预测种群密度的变化;性别比例也能影响种群密度的大小,故种群密度是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小问1详解】田鼠的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因此调查田鼠种群密度的常用方法是标记(志)重捕法。一般来说,被捕获过一次的田鼠被再次捕获的几率会降低,导致重捕个体中带有标记的个体数减少,因此根据“种群数量=第一次捕获并标记的个体数量×第二次捕获的个体数量÷第二次捕获的个体中带有标记的个体数”,可知种群密度的估算值会偏大。【小问2详解】体重≤40g的为幼龄鼠,体重≥90g的为老龄鼠,其余为中龄鼠,该区域田鼠种群中幼龄鼠、中龄鼠和老龄鼠的数量分别为324、320、323,该区域田鼠种群的年龄结构是稳定型。年龄结构可以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来影响种群密度。【小问3详解】为有效控制田鼠种群数量,常采取减少其食物来源、毁灭巢穴和养殖天敌等措施,目的是降低环境容纳量(K值)。若捕杀体重大于90g的田鼠,会导致该区域田鼠种群的年龄结构变为增长型,使该区域田鼠种群的出生率升高,种群数量增多。【小问4详解】①田鼠同化量为7.35×108J/(hm2·a),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为2.45×1011J/(hm2·a),因此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是7.35×108÷2.45×1011×100%=0.3%。②同化量=呼吸量+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因此田鼠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为7.35×108-7.15×108=2×107J(hm2·a)。③根据表2可知,随着营养级升高,同化的能量逐渐减少,表明能量流动具有逐级递减的特点。【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种群的数量特征和能量流动的有关知识,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获取信息的能力。8、(1)①.外负内正②.局部电流③.非条件反射④.突触结构(2)①.⑦→B→⑧→⑥②.B③.是(3)①.脊髓②.交感③.扩张④.减缓【解析】1、静息时,神经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大,钾离子大量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受到刺激后,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钠离子内流,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兴奋部位和非兴奋部位形成电位差,产生局部电流,兴奋就以电信号的形式传递下去。2、反射弧是实现反射活动的神经结构.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个部分组成.神经系统的活动是各种各样简单或复杂的反射活动,反射弧的结构也有简有繁。在最简单的反射弧中,传入神经元和传出神经元直接在中枢内接触,称为单突触反射,如膝跳反射。复杂的反射弧有许多中间神经元。3、交感神经兴奋的时候会引起机体耗能增加,器官功能活动增强比如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呼吸加快,血糖升高,而胃肠道蠕动分泌功能受到抑制。副交感神经系统兴奋会抑制机体的损耗,增加储能,也就是和交感神经的作用其实是互相拮抗的。【小问1详解】甲图1处感受器接受刺激产生兴奋时,细胞膜对Na+的通透性迅速增加,Na+内流,使细胞膜电位由外正内负变为外负内正,兴奋部位和非兴奋部位形成电位差,产生局部电流,兴奋就以电信号的形式传递下去。据图可知,该图中反射弧位于脊髓,该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缩手反射的神经中枢在脊髓,感觉是在大脑皮层的躯体感觉中枢形成的,必须经过脊髓上行传导到大脑,经过了较多的突触结构进行信号转换,才能产生感觉,因此先缩回手后感觉到疼痛。【小问2详解】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组成。婴儿排尿反射的中枢在脊髓,所以婴儿完成排尿反射的反射弧感受器→⑦传入神经→B神经中枢脊髓→⑧传出神经→⑥效应器。排尿反射的中枢在脊髓,成年人有意识地憋尿,这说明位于脊髓的低级中枢受脑中相应高级中枢的调控,即大脑皮层对图中B脊髓的控制。据图可知,高级中枢大脑皮层通过⑩传出神经调控低级中枢脊髓,临床上高位截瘫导致⑩损伤的病人,排尿反射正常,但不能有意识排尿。【小问3详解】交感神经是植物神经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由脊髓发出的神经纤维到交感神经节,再由此发出纤维分布到内脏、心血管和腺体。人受到惊吓时会表现为瞳孔扩张、心跳加速,此时交感神经兴奋,交感神经是由脊髓发出的,除此之外,还会表现支气管扩张,胃肠道蠕动分泌功能受到抑制,蠕动减缓。【点睛】本题考查神经调节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9、(1)①.标记重捕法②.8只/公顷(2)树冠的形成有利于躲避天敌;食物增加(3)①.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②.更大(4)优点:化学防治见效快,效果显著,在很短时间内可把大面积严重发生的鼠害控制下去。缺点:污染环境,又伤及田鼠的天敌或其他生物,长期使用药物田鼠会向抗药性方向进化【解析】1、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随着设桩时间的延长,田鼠种群密度在发生变化。从其中任一条线中可看出,在b点开始种群密度增大剧烈,主要与株冠开始形成,这样有利于田鼠躲避天敌,同时,周围的生物也逐渐丰富,为田鼠提供更多的食物来源有关。2、种群的数量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年龄组成(增长型、稳定型和衰退型)、性别比例、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其中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能决定种群密度的大小;年龄组成能预测种群密度的变化;性别比例也能影响种群密度的大小,故种群密度是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小问1详解】田鼠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常用标记重捕法估算其种群密度。在10公顷范围内,根据标志重捕法的计算公式:60÷N=30÷40,则N=80只。因此,大豆田中田鼠种群密度是80÷10=8只/公顷。【小问2详解】在b点株冠形成以后,田鼠种群密度增大剧烈,主要与株冠开始形成,这样有利于田鼠躲避天敌,同时,周围的生物也逐渐丰富,为田鼠提供更多的食物来源有关。【小问3详解】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能直接决定田鼠的种群密度。曲线Ⅰ和曲线Ⅱ相比,桩之间的距离更小,这样可以为猛禽提供更多栖息场所,猛禽的密度会更大。【小问4详解】生物防治利用了生物物种间的相互关系,以一种或一类生物防治农作物的病虫害。它的最大优点是不污染环境,节省农药经费,是农药等非生物防治病虫害方法所不能比的。化学防治的优点有见效快,效果显著,在很短时间内可把大面积严重发生的鼠害控制下去。缺点是污染环境,又伤及田鼠的天敌或其他生物,长期使用药物田鼠会向抗药性方向进化。【点睛】本题考查种群数量变化和防治病虫害的方法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分析曲线图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属于中档题。10、①.物种组成②.太阳能和有机物中的化学能③.自我调节④.行为⑤.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传递⑥.J⑦.浮游植物大量繁殖消耗了无机盐⑧.群落演替【解析】1、群落的结构特征:垂直结构:在垂直方向上,大多数群落(陆生群落、水生群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植物主要受光照、温度等的影响,动物主要受食物的影响;水平结构:由于不同地区的环境条件不同,即空间的非均一性,使不同地段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异,形成了生物在水平方向上的配置状况。2、生态系统之所以能维持相对稳定,是由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负反馈。物种数目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越大。3、能量流动特点:①单向流动:生态系统内的能量只能从第一营养级流向第二营养级,再依次流向下一个营养级,不能逆向流动,也不能循环流动.②逐级递减:能量在沿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逐级减少,能量在相邻两个营养级间的传递效率是10%-20%;可用能量金字塔表示。4、碳循环:碳在无机环境中主要以CO2和碳酸盐形式存在;碳在生物群落的各类生物体中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存在,并通过生物链在生物群落中传递;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以CO2的形式进行。【详解】(1)区分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是群落的物种组成;分析题干信息可知,食品工厂会向河流排污(含大量有机物),故河流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来源主要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和工厂污水有机物中储存的化学能。(2)食品工厂向河流排污,使河流中好氧性细菌急剧增多,导致河流中O2含量急剧减少,从而导致鱼类大量死亡,但是在村庄附近的河流又保持清澈见底,这依赖于该河流的自我调节能力。(3)繁殖季节,雌雄鸟上下翻飞,互相追逐,彼此通过飞翔来了解对方,可知“戏飞”属于生态系统的行为信息,“戏飞”是鸟类中的求配现象,该事实说明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传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课件:英国国家介绍》
- 2025年上海静安区高三二模高考语文试卷试题(含答案详解)
- 当选村后的发言材料
- 《项目管理实务》课件
- 《保险理赔常识》课件
- 《近视矫正技术培训》课件
- 暑期气象生态科普
- 《应付及预收款》课件
- 《营养的消化与吸收》课件
- 2025电梯设备安装合同协议书格式
- 《初中七年级期中考试家长会》课件模板(五套)
- 学术规范和论文写作-教学大纲
- 2023年设备检修标准化作业规范
- GB/T 20001.1-2024标准起草规则第1部分:术语
- 工笔花鸟学习心得范文
- 2024年度《儿童生长发育》课件
- 初中生机器人课程课件
- 呼吸机的常见故障
- 6.船舶电气与自动化(船舶自动化)(二三管轮)
- 2023年新高考全国Ⅱ卷英语试题真题及答案详解(含作文范文)
- 河南近10年中考真题物理含答案(2023-2014)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