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练习18:文言实词课内外联合判断(5)
(一)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夫声乐之入人也深,其化人也速,故先王谨为之文。乐中平则民和而不流,乐肃庄则民齐而不
乱。民和齐则兵劲城固,敌国不敢婴也。如是,则百姓?不安其处,乐其乡,以至足其上矣。然后
名声于是白,光辉于是大,四海之民莫不愿得以为师,是王者之始也。乐姚冶以险,则民流侵鄙贱
矣;流一则乱,鄙贱则争;乱争则兵弱城犯,敌国危之。如是,则百姓不安其处,不乐其乡,不足
其上矣。故礼乐废而邪音起者,危削侮辱之本也。故先王贵礼乐而贱邪音。其在序官也,曰:“修
宪命,审诗商,禁淫声,以时顺修,使夷俗邪音不敢乱雅,太师之事也。
(节选自《荀子•乐论》
材料二:
民有三患,饥者不得食,寒者不得衣,劳者不得息。三者,民之巨患也。然即当为之撞巨钟、
击鸣鼓、弹琴瑟、吹竽笙而扬干戚,民衣食之财,将安可得乎?即我以为未必然也。意舍此,今有
大国即攻小国,有大家即伐小家,强劫弱,众暴寡,诈欺愚,贵傲贱,寇乱盗贼并兴,不可禁止也。
然即当为之撞巨钟、击鸣鼓、弹琴瑟、吹竽笙而扬干戚,天下之乱也,将安可得而治与?即我未必
然也。是故子墨子曰:“姑尝厚措敛乎万民,以为大钟,鸣鼓、琴瑟、竽笙之声,以求兴天下之利,
除天下之害,而无补也。”
今王公大人唯毋①处高台厚榭之上而视之,钟犹是延鼎②也,弗撞击将何乐得焉哉?其说将必
撞击之,惟勿撞击,将必不使老与迟者,老与迟者耳目不聪明,股肱不单强,声不和调,明不转朴。
将必使当年,因其耳目之聪明,股肱之毕强,声之和调,眉之转朴。使丈夫为之,废丈夫耕稼树艺
之时;使妇人为之,废妇人纺绩织红之事。今王公大人唯毋为乐,亏夺民衣食之财,以拊乐如此多
也。是故子墨子曰:为乐非也。(节选自《墨子•非乐》)
【注】①唯毋:同与下文的“惟勿”,发语词,多译为假如,如果。②延鼎:倒扣着鼎。
10.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然后名声于是A白B,光辉于是C大D,四海之民E莫不愿得F以为师G,是H王者之始也。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莫,没有;不。与“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中的“莫”意思相同。
B.审,推究。与“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中“审”意思不同。
C.毕,全,都。与“群贤毕至,少长咸集”中的“毕”意思相同
D.亏,损耗,减少。与“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中“亏”意思相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荀子里提倡礼乐教化,认为礼乐教化可以约束人的行为,消除人性之恶,促使人心向善,
同时又有利于建构和谐的社会,确保国家安全。
B.荀子肯定音乐的教化作用,同时又主张“贱邪音”“禁淫声”,对音乐不可任其自流,他
的这种思想即使在今天仍然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C.墨子反对荀子的观点,否定音乐的教化作用,认为音乐既不利民也不利国,民众不能从中
获得衣食财物,天下也不能借助音乐获得治理。
D.非乐,就是禁止音乐,反对从事音乐活动,其思想核心仍然是“兼爱”,即视人如己,不
分亲疏远近、贫贱富贵,同等程度地爱一切人。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流侵则乱,鄙贱则争;乱争则兵弱城犯,敌国危之。
(2)强劫弱,众暴寡,诈欺愚,贵傲贱,寇乱盗贼并兴,不可禁止也。。
14.材料二的第一段抨击了王公大人,简要概括其原因。(3分)
【答案与解析】
10.BDG【解析】“于是”是“就”的意思,其后当有能作谓语的词语,“白”和“光”不难
与“于是”断开。故必选B、D。“四海之民”是主语,其后不可断开;“得以”是能够的意思,“得
以为师”即能够把这个国家作为老师的,“得以”之间不可断开。故选G。“是”指代前文内容,
作“王者之始也”的主语,可不断开。
U.A【解析】A项,“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中的“莫”是代词,意思为:没有什么;没有
谁。与“百姓莫不安其处”中的“莫”意思不同。
12.C.【解析】C项,“否定音乐的教化作用”,无中生有。墨子否定的是音乐行为,并没有
直接否定音乐的教化作用。
13.(1)放纵怠惰就会有祸乱,粗俗卑下就会有争夺;有祸乱争夺,国家就会军队疲弱,城池
被侵犯,敌国会伤害它。(得分点:流侵,放纵怠惰;鄙贱,粗俗卑下;兵弱,军队疲弱。)
(2)强壮的掳掠弱小的,人多的欺负人少的,奸诈的欺骗愚笨的,高贵的鄙视低贱的,外寇
内乱盗贼共同兴起,不能禁止。(得分点:劫,掳掠;暴,欺负;傲,鄙视;寇乱,外寇内乱。)
14.王公贵族从事音乐活动,需要动用青壮年劳动力,浪费人们耕田、种菜、植树的时间,荒
废人们纺纱、绩麻、织布等事情。
【解析】梳理文段,抓住重点句“使丈夫为之,废丈夫耕稼树艺之时;使妇人为之,废妇人纺
绩织红之事”“亏夺民衣食之财,以拊乐如此多也”,进行归纳整理即可。
【参考译文】
(一)音乐渗入人心很深,感化人也很快速,所以先圣王谨慎地为音乐做文饰。音乐中和平顺,
人民就和睦而不放纵。音乐严肃庄重,人民就整齐而不混乱。人民和睦整齐,军队就强劲,城池就
巩固,敌国就不敢触犯它了。这样,百姓就不会不安于居住的地方,而乐于在故乡,以及满足在上
位的人。然后国家的名声就会光明,光辉就会大,四海的人民没有不愿意能够以这个国家作为老师
的,这就是成为王者的开始。音乐如果美丽妖媚而险恶,人民就放纵怠惰粗俗卑下。放纵怠惰就会
有祸乱,粗俗卑下就会有争夺。有祸乱争夺,国家就会军队疲弱,城池被侵犯,敌国会伤害它。这
样,百姓就不会安于居住的地方,不会乐于在故乡,不会满足上位的人。所以礼乐废除了,邪恶音
乐兴起,就是国家被伤害削弱侮辱的根本。所以先圣王尊崇礼乐而轻视邪恶的音乐。先圣王序列官
员,说:“整治法令,推究诗歌,禁止邪恶音乐,根据时势整理,令傲慢无礼粗鄙不正当的音乐,
不敢扰乱正当的音乐,这是太师的工作。
(二)民众有三种忧患:饥饿的人得不到食物,寒冷的人得不到衣服,劳累的人得不到休息。
这三样是民众的最大忧患。然而当为他们撞击巨钟,敲打鸣鼓,弹琴瑟,吹竽笙,舞动干戚,民众
的衣食财物将能得到吗?我认为未必是这样。且不谈这一点,现在大国攻击小国,大家族攻伐小家
族,强壮的掳掠弱小的,人多的欺负人少的,奸诈的欺骗愚笨的,高贵的鄙视低贱的,外寇内乱盗
贼共同兴起,不能禁止。如果为他们撞击巨钟,敲打鸣鼓,弹琴瑟,吹竽笙,舞动干戚,天下的纷
乱将会得到治理吗?我以为未必是这样的。所以墨子说:“且向万民征敛很多钱财,制作大钟、鸣
鼓、琴、瑟、竽、笙之声,以求有利于天下,为天下除害,是无补于事的。”所以墨子说:“从事
音乐是错误的!”
现在的王公大人从高台厚榭上看去,钟犹如倒扣着鼎一样,不撞击它,将会有什么乐处呢?这
就是说必定要撞击它。一旦撞击,将不会使用老人和反应迟钝的人。老人与反应迟钝的人,耳不聪,
目不明,四肢不强壮,声音不和谐,眼神不灵敏。必将使用壮年人,用其耳聪目明,强壮的四肢,
声音调和,眼神敏捷。如果使男人撞钟,就要浪费男人耕田、种菜、植树的时间;如果让妇女撞钟,
就要荒废妇女纺纱、绩麻、织布等事情。现在的王公大人从事音乐活动,掠夺民众的衣食财物,大
规模地敲击乐器。所以墨子说:“从事音乐是错误的!”
(二)
吴汉,字子颜,南阳人。韩鸿为使者,使持节,降河北,人为言:“吴子颜,奇士也,可与计
事。”吴汉为人质厚少文,造次不能以辞语自达。邓禹及诸将多所荐举,再三召见,其后勤勤不
离公门。上亦以其南阳人,渐亲之。上既破邯郸,诛王郎,召邓禹宿,夜语日:"吾欲北发幽州突
骑,诸将谁可使者?”禹日:“吴汉可。禹数与语,其人勇鸯有智谋,诸将鲜能及者。”上于是以汉
为大将军。汉遂斩幽州牧苗曾,上以禹为知人。吴汉与苏茂、周建战,汉躬被甲持戟,告令诸部将
日:“闻鼓声皆大呼俱进,后至者斩。”遂鼓而进,贼兵大破。北击清河长垣及平原五里贼,皆平之。
吴汉伐蜀,分营于水南水北,北营战不利,乃衔枚引兵往合水南营,大破公孙述。吴汉兵守成都,
公孙述将延岑遣奇兵出吴汉兵后,袭击破汉,汉堕水,绿马尾得出。吴汉性忠厚,笃于事上,自初
从征伐,常在左右,上未安,则侧足屏息,上安然后退舍。兵有不利,军营不完,汉常独缮菜其弓
戟,阅其兵马,激扬吏士。上时令人视吴公何为,还言方作战攻具,上常日:“吴公差强人意,隐
若一敌国矣。”封汉广平侯。吴汉尝出征,妻子在后买田业。汉还,让之曰:“军师在外,吏士不足,
何多买田宅乎!”遂尽以分与昆弟外家。吴汉爵位奉赐最尊重,然但治宅,不起巷第。夫人先死,
薄葬小坟,不作祠堂,恭俭如此。疾笃,车驾亲临,问所欲言。对日:“臣愚无所识知,唯愿慎无
赦而已。”病薨,奏谥目:“有司议宜以为武。”诏特赐日忠侯。(节选自《东观汉记》卷十)
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衔枚,指在口中横衔着枚。枚的形状像筷子,是古代行军时用以禁止喧哗的器具。
B.差强人意,文中指表现较差,不能令人满意,后来的意思转变为勉强令人满意。
C.尊重,文中是尊贵显要的意思,现在一般表示敬重、重视,二者的意思不同。
D.车驾,文中以帝王所乘车马代指帝王,与古诗文中“丝竹”代指音乐用法相同。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汉族男子二十岁冠礼,女子十五岁笄礼后,不便直呼其名,故另取一与本名涵义相关的别名,
称之为字,以表其德。
B.“韩鸿为使者”与“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琵琶行》)两句中的“为”字
含义不同。
C.“使持节”中的“持节”指古代使臣奉命出行,必执符节以为凭证,与《江城子•密州出猎》“持
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中的“持节”含义相同。
D.“降河北”与“惟庚寅吾以降”(《离骚》)两句中的“降”字含义相同。
3.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为言”与“君家妇难为"(《孔雀东南飞》)两句中的“为”字含义不同。
B.“奇士”,非常之士,奇异之士,指德行或才智出众的人。这里称赞吴汉才能非同一般。
C.“可与计事”与“与嬴而不助五国也”(《六国论》)两句中的“与”字含义相同。
D.“吴汉为人质厚少文”与“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后汉书•张衡传》)两句中的“文”
字含义不同。
4.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造次”,在文中是“仓猝、匆忙”的意思,与《三国演义》“张飞听罢,大怒,要斩护送军人,
以救卢植。玄德急止之日:'朝廷自有公论,汝岂可造次?中的“造次”含义不同。
B.“上亦以其南阳人”与“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两句
中的“以”字含义相同。
C.“邓禹及诸将多所荐举”与“郑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两句中的“及”字含义不同。
D.“不能以辞语自达”与“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送东阳马生序》)两句中的“达”
字含义不同。
5.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其后”文中是“这以后”的意思,句中“其”是代词,代指吴汉一次又一次地被召见。
B.“勤勤不离公门”与“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咏史》)两句中的“勤”字含义相
同。
C.“渐亲之”与“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芙蓉楼送辛渐》)两句中的“亲”字含义
不同。
D."上既破邯郸”与“既罢,归国,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廉颇蔺相如列传》)两句中的“既”
字含义不同。
6.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召邓禹宿”与“大率用根者,若有宿根,须取无茎叶时采”(《采草药》)两句中的“宿”字含
义不同。
B.“夜语曰"与“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为学》)两句中的“语”字含义不
同。
C.“突骑”意思是用于冲锋陷阵的精锐骑兵。颜师古注:“突骑,言其骁锐,可用冲突敌人也。”
D.“吾欲北发幽州突骑”与“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雨霖铃》)两句中的“发”字
含义不同。
7.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诸将谁可使者?”与“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抗秦”(《阿房宫赋》)两句中的“使”字含义
不同。
B.“禹数与语”与“数罟不入湾池,鱼鳖不可胜食也”(《寡人之于国也》)两句中的“数”字含义
相同。
C.“诸将鲜能及者”与“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爱莲说》)两句中的“鲜”字含义相同。
D.“牧”是官名。古代指一州之长。后世借用为对州最高长官的尊称。与《陈情表》'‘臣之辛苦,
非独蜀之人士用二州牧伯所见明知”中的“牧”含义相同。
8.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知人”,文中的意思是有眼光、能体察人的品性或才能。与《道德经•第三十三章》“知人者智,
自知者明”中的“知人”含义相同。
B.”汉躬被甲持戟”与“童子何知,躬逢胜饯”(《滕王阁序》)两句中的“躬”字含义相同。
C.“遂鼓而进”与“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钟”(《石钟山记》)两句中的“鼓”字含义不同。
D.“皆平之”与“今操芟夷大难,略已平矣。”(《赤壁之战》)两句中的“平”字含义不同。
9.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分营于水南水北”与“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出师表》)两句中的“营”字含义不
同。
B.“引兵往合水南营”与“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过故人庄》)两句中的“合”字含义不同。
C.“奇兵”,文中指特殊的战士,出其不意突然袭击的军队。与《三国演义》第一回“贼众我寡,
必出奇兵,方可取胜”中的“奇兵”含义相同。
D.“缘马尾得出”与“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秋浦歌》)两句中的“缘”字含义相同。
10.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笃于事上”与“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陈情表》)两句中的“笃”字含义相同。
B.“自初从征伐”与“合从缔交,相与为一”(《过秦论》)两句中的“从”字含义不同。
C.“侧足”指形容因敬重或畏惧而不敢正立。从前面的“笃于事上”可以看出吴汉忠诚皇上,因皇
上未能安寝而不敢正立。
D.“侧足屏息”与“宋将军屏息观之,股栗欲堕”(《大铁椎传》)两句中的“屏息”含义相同。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然后”表示接着某种动作或情况之后,翻译为“这样以后”,与《六国论》“然后得一夕安寝”
中的“然后”含义相同。
B.“上安然后退舍”与“子若欲战,则吾退舍”(《左传•僖公三十三年》)两句中的“退舍”含义
相同。
C.“兵有不利"与“王于兴师,脩我甲兵,与子偕行”(《诗经•秦风•无衣》)两句中的“兵”字
含义不同。
D.“军营不完”与“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六国论》)两句中的“完”字含义
不同。
1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时令人视吴公何为"与“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项脊轩志》)两句中的
“时”字含义相同。
B.”还言方作战攻具”与“一夫作难而七庙疆”(《过秦论》)两句中的“作”字含义不同。
C.“隐若一敌国矣”与“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过秦论》)两句中的“敌”
字含义相同。
D.“吴汉尝出征”与“吾尝践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劝学》)两句中的“尝”字含义相同。
13.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让之日"与“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鸿门宴》)两句中的“让”字含义相同。
B.“军师”这里是军队的意思,与隆中妙对,巧借东风,巧取四郡,奇袭荆州,六出祁山,七擒孟
获的军师诸葛亮的“军师”含义不同。
C.“昆弟外家”,“昆弟”这里指兄弟,“外家”这里泛指母亲或妻子的娘家或外戚。吴汉为国效忠,
不治家产。
D.“吴汉爵位奉赐最尊重”与“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舞阳奉地图匣,以次进”(《荆轲刺秦王》)
两句中的“奉”字含义不同。
14.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然但治宅”与“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木兰诗》)两句中的“但”字含义
相同。
B.“不起巷第”与“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鸿门宴》)两句中的“起”
字含义不同。
C.“不作祠堂”与“有嶷坎镖整之声,与向之噌眩者相应,如乐作焉”(《石钟山记》)两句中的“作”
字含义不同。
D.“恭俭如此”与“故久立公子车骑市中,过客,以观公子,公子愈恭"(《信陵君窃符救赵》)两
句中的“恭”字含义相同。
15.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薨,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也可以用于皇帝的高等级妃嫔和所生育的皇子公主,或者
封王的贵族。
B.谥,古代皇帝、贵族、大臣、杰出官员或其它有地位的人死后所加的带有褒贬意义的称号。
C.有司:官吏的通称。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所以称官吏为“有司”。(《廉颇蔺相如列传》)“召
有司案图”中的“有司”就是掌管国家地理区域划分的官员。
D.”诏特赐曰忠侯”与“相如度秦王特以诈详为予赵城,实不可得”(《廉颇蔺相如列传》)两句
中的“特”字含义相同。
【参考答案】
1【答案】BB项,”文中指表现较差,不能令人满意”错误。差强人意:差,稍微地。指还算能振奋人的意志;形
容大体上还能使人满意。含褒义。
2【答案】DD项,前者是“招降”的意思,后者是“降生”的意思。
A项,叙述正确。B项,前项是“担任”的意思,后者是“演奏”的意思。C项,二者的含义相同,古代使臣奉命
出行,必执符节以为凭证。
3【答案】CC项,前者是介词“跟”,其后省略宾语“之(吴汉)”;后者是动词“帮助”,该句为否定句中代词作
宾语的宾语前置句,意思是岁月不会等待我。A项,前者是介词,其后省略宾语“之”,介宾短语“为之"作''言"
的状语;后者是动词“做”的意思,即“您家的媳妇难做B项陈述正确。D项,前者是“文采、才华”的意思,
该句是说汉为人质朴淳厚缺少文才;后者的意思是“文字”,用篆文(用篆书写的文字)山龟鸟兽的图案来作装饰
的意思。
4【答案】BB项,前者作连词,是“原因”的意思,后者作介词,是“把”的意思。A项,前者是“仓猝、匆忙”
的意思,吴汉仓促之间不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说明他质厚少文的性格特点;后者是“随便、乱来”的意思,是
刘备指责张飞的话语。品味语境,分析结构,培养语感是分析该试题的方法之一。C项,前者是连词“和”的意思,
后者是动词“比得上”的意思。D项,前者动词“表达”,后者名词“有道德、有学问的人”。
5【答案】DD项,二者含义相同,都是副词“已经,……之后”的意思。A项,“其后”是一个固定结构,翻译为
“这(那)以后B项,二者都是“勤奋、刻苦”的意思。前者同义词相连,说明吴汉工作勤勤恳恳,努力不倦。
C项,前者是动词“亲近”的意思,后者是名词“有血统或婚姻关系的人
6【答案】BB项,二者含义相同,都是动词“告诉,对……说”的意思。A项,前者是动词“留宿、过夜”的意思,
后者是“隔年的,旧的,老的”意思。翻译为“大概可以说,用植物的根入药,如果有隔年老根,必须选择在没有
茎叶时采摘”。C项,陈述正确。D项,前者是动词“派遣,调发”的意思,后者是“出发,上路”的意思。
7【答■案】BB项,前者“数次、多次”的意思,后者“细密、稠密”的意思。整句翻译为“密孔的渔网不入池塘,
那鱼鳖水产就吃不完”。A项,前者是“派遣”的意思,本句的句式为宾语前置句,即“诸将可使谁者?";后者
是连词“假使、如果”的意思。C项,二者含义相同,都是副词“很少”的意思。后者翻译为“唉!对于菊花的喜
爱,在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D项,二者含义相同,都是一州的最高长官。
8【答案】DD项,二者都是“平定、平息”的意思。后者翻译为“现在曹操削平大乱几乎已经平息了”。A项叙述
正确。B项,二者含义相同,“亲身、亲自”的意思。C项,前者是动词“击鼓”的意思,后者是动词“振动”的意
思。
9【答案】DD项,前者是“凭借”的意思,后者是连词“由于”的意思。A项,前者是名词作动词“扎营”,后者
是名词“军营”,翻译为"我认为军营里的事情,都拿去问问他B项前者是“会合”的意思,后者是“环绕”的
意思。C项解说正确。
10【答案】AA项,前者是“忠诚、厚道”的意思;后者是“(疾病)严重、加重”的意思。翻译为“我很想遵从
皇上的旨意立刻为国奔走效劳,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兰州大学《高等隧道工程》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清华大学《牙体病学》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易班测试题及答案
- 山东省青岛市青岛实验重点中学2024-2025学年初三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诊断(一模)化学试题含解析
- 施工现场安全检查流程试题及答案
- 新创业政策的目标设定试题及答案
- 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药理学》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深圳市福田区2024-2025学年数学四下期末质量跟踪监视模拟试题含解析
- 聚焦2025年睡眠医疗市场:诊疗服务模式创新与市场增长策略研究
- 山西省达标名校2025年高三第五次检测试题考试历史试题含解析
-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编制说明
- 养老机构入住潜在风险告知书1-3-5
- 北京四中2025届高一物理第一学期期中经典试题含解析
- 山西煤矸石综合开发利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剪映专业版:短视频创作案例教程(全彩慕课版)》 课件 第5章 创作城市宣传片
- 企业名称:个人防护用品(PPE)管理规定
- 深圳市业主共有资金监督管理办法
- 接力版六年级下册小学英语全册同步练习(一课一练)
- 雾化吸入疗法合理用药专家共识(2024版)解读
- 土地运作服务合同范本
- 抖音火花合同电子版获取教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