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轮复习浙科版浙科版(21张)课件_第1页
一轮复习浙科版浙科版(21张)课件_第2页
一轮复习浙科版浙科版(21张)课件_第3页
一轮复习浙科版浙科版(21张)课件_第4页
一轮复习浙科版浙科版(21张)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选考

生物浙江省专用第八单元生物与环境专题二十一种群及其动态考点一种群的特征一、种群的特征

1.种群密度: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2.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直接决定种群密度。3.年龄金字塔:增长型、稳定型、衰退型。二、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1.调查方法(估算法):样方法、标志重捕法。2.样方法1)调查对象:植物(如蒲公英)或活动范围小、活动能力弱的动物(如蚜

虫、跳蝻)。2)调查程序

3)注意事项:随机取样(关键);取样面积适中;样方数量不宜太少;压线个体

的统计遵循“计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的原则。【名师点睛】丛生或蔓生的单子叶草本植物不宜用样方法。3.标志重捕法1)调查对象:活动范围大、活动能力强的动物。2)调查程序

3)注意事项:调查期间无较多的迁入和迁出、出生和死亡;标记物对所调查动物的生命活动无影响,且不易脱落。【易混易错】(1)隐蔽复杂环境中的动物常采用红外触发相机法。(2)有趋光性的昆虫,用黑光灯诱捕法。考点二种群数量的变化、影响因素及应用一、种群数量增长的两种数学模型1.“J”形增长(指数增长)1)形成原因:资源无限、空间无限和不受其他生物制约的理想条件。2)增长特点:种群数量每年以一定的倍数增长,第二年的数量是第一年的λ

倍。3)增长模型:Nt=N0λt。2.“S”形增长(逻辑斯谛增长)1)形成原因:空间有限、资源有限和受到其他生物制约。2)增长特点:种群经过一定时间增长后,数量达到环境容纳量(K值)后,可维

持相对稳定。3)增长模型:

3.种群数量变化研究的应用1)野生生物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减少环境阻力,增大K值。2)防治有害生物:增大环境阻力,减少K值,严防达到K/2处。3)K值和K/2值的具体应用

二、生态因素影响种群数量波动1.种群数量波动1)周期性波动:季节性波动和年间波动。2)非周期性波动2.影响因素1)外源性因素:气候、食物、捕食、疾病、寄生等。2)内源性因素:领域行为和内分泌等。提升一种群数量增长的模型分析与应用1.K值的表示方法

1)图甲、乙:K/2值时增长速率最快,K值时增长速率为0。2)图丙:K值会随环境改变而改变。3)图丁:当猎物数量超过N2,则引起捕食者数量增加;捕食者数量超过P2,则

引起猎物数量减少,两者相互作用,使猎物和捕食者的数量分别在N2和P2

上保持动态平衡,即猎物、捕食者的K值分别为N2和P2。2.增长速率和增长率1)增长速率=

×100%;增长率=

×100%。2)种群增长速率和增长率模型

“J”形“S”形

3.“λ”曲线分析

1)a段:λ>1且恒定,种群数量呈“J”形增长。2)b段:λ虽减少,但仍大于1,种群数量仍增长。3)c段:λ=1,种群数量相对稳定且暂时达到最大值。4)d、e段:λ<1(不包括d、e两点),种群数量下降,e点时种群数量最少。提升二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1.实验原理1)酵母菌种群的增长受培养液的成分、pH、温度等因素的影响。2)酵母菌种群在理想环境中呈“J”形增长;在有限环境中一定时间呈

“S”形增长;当培养液恒定,酵母菌种群数量达K值后持续培养,还会下降

直至全部死亡。3)计算酵母菌数量可用抽样检测的方法——显微计数法。2.实验步骤酵母菌振荡培养→观察并计数→绘图分析。

4.酵母菌计数注意事项1)计数前将试管轻轻振荡几次再用吸管吸出培养液,目的是使培养液中

的酵母菌均匀分布,减小误差。2)制片时先放盖玻片再滴培养液。3)计数时压在小方格边线上的酵母菌,只计每一小方格上方和左侧线条

上的细胞数。3.实验结果4)每天计数时间要固定。5.血细胞计数板及计数方法

1)血细胞计数板:计数室的面积为1mm2,加盖玻片后培养液的厚度为0.1

mm,因此,计数室的容积为0.1mm3(10-4

mL)。计数室可分为16(中方格)×25(小方格)和25(中方格)×16(小方格)两种类型,计数室为400个小方格。2)计数方法(以图2所示25×16型计数室为例):可用五点取样法统计图2中5

个中方格(总计80个小方格)中的总菌数,结合以下公式计算:1mL培养液中细胞个数=80个小方格细胞总数/80×400×104×稀释倍数。应用生物防治在控制动物危害方面的应用情境材料橘小实蝇危害多种水果和蔬菜。在治理虫害时,农业技术员先

使用性引诱剂诱杀雄性成虫,再释放不育雄性成虫,使其与田间雌虫交配,

产下不能孵化的卵,最后引入它的天敌——寄生蜂,进一步消灭橘小实蝇。问题探究(1)调查某地橘小实蝇种群密度时,应采用哪种调查方法?(2)农业技术员在治理橘小实蝇时使用性引诱剂、释放不育雄性成虫、

引入天敌(寄生蜂)等措施将对当地橘小实蝇种群分别产生哪些影响?分

别利用了哪些生物学原理?要点点拨(1)橘小实蝇的幼虫活动范围有限,活动能力弱,应使用样方法估

算橘小实蝇的幼虫密度;调查橘小实蝇的成虫密度采用诱捕的方法,最后综合分析估算该地橘小实蝇的种群密度。(2)使用性引诱剂诱杀雄性成虫会破坏橘小实蝇的性别比例,利用了“生

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原理;释放的不育雄性成虫与未被诱

杀的可育雄性成虫竞争与田间雌虫交配的机会,产下不能孵化的卵,会降

低橘小实蝇的出生率,主要利用了“通过降低出生率而使种群数量下

降”的原理;引入的寄生蜂和橘小实蝇形成拟寄生(捕食)关系,会降低橘

小实蝇的种群密度,利用了“生物种间关系(种间寄生)”原理。创新种群对环境适应的两种对策【例】种群对环境的适应常有两种对策:r对策和K对策。r对策生物通常

个体小、寿命短、生殖力强但存活率低,亲代对后代缺乏保护。K对策生

物通常个体大、寿命长、生殖力弱但存活率高,亲代对后代有很好的保

护。

图为r对策和K对策物种的种群数量变化曲线。(1)“以量取胜”属于

对策,“以质取胜”属于

对策。(2)K对策生物的种群数量高于或低于“S”点时,一定条件下都会趋向该

平衡点,该平衡点对应的种群数量相当于种群数量“S”形增长曲线的

。(3)珍稀濒危动物数量一旦低于X点就会逐渐走向灭绝,对此可采取哪些

保护措施?创新点拨(1)由材料信息知,r对策生物通常生殖力强但存活率低,“以量

取胜”;K对策生物通常生殖力弱但存活率高,亲代对后代有很好的保护,

“以质取胜”。(2)K对策生物的种群数量高于或低于“S”点时,在环境

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都会趋向该平衡点,即“S”点对应的种群数量为在该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该点对应的种群数量相当于种群

“S”形增长曲线的环境容纳量(或K值)。(3)对于珍稀濒危动物可以采

取的保护措施:①就地保护,保护其栖息环境,包括提供充足的食物和空间

资源,控制其天敌的数量等;②易地保护,建立动物园或繁育中心,以提高

濒危动物的生殖力和幼崽的存活率;③在两个种群之间建立绿色通道,便

于两地种群之间进行基因交流,以保护濒危动物种群的基因库;④建立精

子库、基因库等,利用生物技术对濒危物种的基因进行保护;⑤利用人工

授精、胚胎移植等生物技术,加强对珍稀濒危物种的保护。答案(1)rK

(2)环境容纳量(或K值)

(3)就地保护、易地保护等(答案

合理即可)。命题评述以种群对环境适应常有的两种对策为情境,结合曲线图,考查种群数量动态变化,高考常以此为命题角度考查考生分析题文和曲线图并

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