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上海市虹口区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生物高二上期末调研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5届上海市虹口区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生物高二上期末调研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5届上海市虹口区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生物高二上期末调研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5届上海市虹口区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生物高二上期末调研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5届上海市虹口区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生物高二上期末调研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届上海市虹口区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生物高二上期末调研模拟试题注意事项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2.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第一部分必须用2B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3.考试结束后,考生须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图甲为研究神经细胞膜电位变化的实验装置,两个神经元以突触联系,并连有电表Ⅰ、Ⅱ,电表Ⅰ的两个电极分别连在Q点神经细胞膜的内外,电表Ⅱ的两个电极分别连在R点(膜外),S点(膜内),开始电表指针如图甲中所示,给予适宜刺激后,电表Ⅰ测得电位变化如图乙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①→②电位变化对应于兴奋传导至Q点的状态B.电表Ⅰ记录到③处电位值时,Q点发生Na+内流C.给予适宜刺激后,电表Ⅰ、Ⅱ的偏转次数相同D.若S点电极移至膜外,给予适宜刺激,电表Ⅱ的指针偏转次数不变2.植物的生长发育受多种激素的调节,以下对植物激素及其类似物的认识正确的是()A.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可以直接参与植物的细胞代谢B.越冬植物进入秋冬季节,赤霉素相对含量减少,脱落酸相对含量增加C.乙烯可以促进生长素促进细胞伸长的作用,同时还可以促进果实的发育和成熟D.在蔬菜水果上残留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如青鲜素等,不会损害人体健康3.下图为血浆、组织液、淋巴三者关系示意图,指出图中哪个箭头表示是错误的A.①白细胞 B.②组织液 C.③水 D.④红细胞4.以下情况,属于染色体变异的是()①2l三体综合征患者细胞中的第21号染色体有3条②染色体之间发生了相应部位的交叉互换③染色体数目增加或减少④花药离体培养后长成的植株⑤非同源染色体之间的自由组合⑥染色体上DNA某个碱基对的增添或缺失A.②④⑤ B.①③④⑥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⑥5.下列关于免疫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A.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是保卫人体的第二道防线,属于特异性免疫B.免疫系统具有防卫、监控和清除的功能C.自身免疫病和过敏反应是机体免疫防卫过度所致D.浆细胞分泌的抗体、T细胞分泌的淋巴因子和溶菌酶是免疫活性物质6.下列有关神经系统组成的说法,正确的是()A.神经系统就是由神经细胞组成的B.中枢神经系统由大脑和脊髓组成C.支配躯体运动的全部神经就是外周神经系统D.自主神经系统由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两部分组成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9分)植物体中脱落酸(ABA)的含量由合成和分解过程共同决定,其合成量与N基因的表达水平有关。水稻种子中可溶性糖的产生是其萌发的重要条件,而外源脱落酸(ABA)和海藻糖均能抑制水稻种子萌发。请回答:(1)种子萌发的调控是由_____________、激素调节和环境因素调节共同完成的。脱落酸作为植物激素,与动物激素的相似之处表现在_____________(答出一点即可)。(2)利用一定浓度的海藻糖溶液处理水稻种子后,与对照组相比,其ABA含量显著升高可溶性糖含量显著降低。为进一步探究海藻糖是否促进种子合成ABA,可利用不同浓度的海藻糖溶液处理水稻种子,一定时间后检测______________。为说明海藻糖通过提高水稻种子中ABA含量,进而抑制种子内可溶性糖的产生,最终抑制种子萌发,还需通过实验验证的是______________,请简要写出实验思路:_____________。8.(10分)某化工厂的污水池中,含有一种有害的、难于降解的有机化合物A。研究人员用化合物A、磷酸盐、镁盐以及微量元素配制的培养基,成功地筛选到能高效降解化合物A的细菌(目的菌)实验的主要步骤如下图所示。请分析回答问题。(1)接种前需要对培养基及培养皿等进行灭菌,常用的灭菌方法是_____。培养基中加入化合物A的目的是筛选_____。(2)实验需要振荡培养,由此推测“目的菌”的代谢类型是_____。(3)培养若干天后,应选择培养瓶中化合物A含量_____的培养液。(4)转为固体培养时,为获得单菌落进行继续筛选,常采用平板划线法或_____法,接种后,应将培养皿_____(填“正放”或“倒置”)(5)下列有关平板划线操作的叙述,错误的是()A.划线时要将最后一区的划线与第一区的划线相连B.将已冷却的接种环伸入菌液中蘸取一环液C.蘸取菌液和划线要在火焰旁进行D.在操作的第一步以及每次划线之前都要将接种环放在火焰上灼烧(6)实验结束时,使用过培养基应该进行_____处理后,才能倒掉。9.(10分)请据图回答下列与植物激素有关的问题。(1)在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中,___________经过一系列反应可转变成生长素。研究表明,在胚芽鞘、芽、幼叶和幼根中,生长素的运输方向只能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而不能反过来运输,其对应的运输是____________。(2)从图甲中可以看出,对芽促进作用最合适的生长素浓度,对根表现为________,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根据丙图信息,若植物幼苗出现向光性,且测得其向光一侧生长素浓度为m,则其背光一侧生长素浓度范围应为________。若植物水平放置,表现出茎的背地性,且测得其茎的近地侧生长素浓度为M,则茎的远地侧生长素浓度范围应________。10.(10分)图中甲为红细胞,A、B、C参与人体内环境的组成。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图中A代表组织液,可为甲提供氧气和养料B.血浆蛋白含量减少会导致B中液体的量增多C.A、B、C的pH稳态与内环境中的某些离子有关D.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11.(15分)下图表示某森林中植物和鸟类的分布情况,请回答:(1)森林中的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之间是一种________关系。森林中自上而下分别有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形成了群落的________结构。(2)杜鹃、啄木鸟等鸟类的分层现象与植物所能提供的_________和________有关。(3)要调查该森林中杜鹃的种群密度,一般采用________法;而要调查某种植物(比如白皮松)的种群密度则要用__________法。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B【解析】1、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时:K+外流,细胞膜内外的电荷分布情况是外正内负,当某一部位受刺激时,Na+内流,其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2、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体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因此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只能是单向的。【详解】A、①→②电位变化表示产生动作电位,对应于Q点的兴奋,A正确;B、电表Ⅰ记录到③处电位值时,说明恢复静息电位,因此,Q处有K+外流,B错误;C、给予图中的适宜刺激,由于电表Ⅰ的两个电极分别连在Q点神经细胞膜的内外,故电流表I能发生1次偏转;又因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兴奋只能传递到R点,故电流表II发生1次偏转,C正确;D、由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所以不论S处电极在膜外还是膜内,电表Ⅱ的指针都只发生一次偏转,D正确。故选B。2、B【解析】植物激素作用:(1)在植物个体生长发育和适应环境的过程中,各种植物激素不是孤立地起作用,而是相互协调、共同调节,植物激素的合成受基因的控制,也对基因的程序性表达具有调节作用。(2)生长素主要作用是促进生长,乙烯的作用是促进果实成熟,细胞分裂素的作用是促进细胞分裂。(3)植物激素是植物细胞产生的,对植物体的生长发育具有显著调节作用的微量有机物。【详解】A、植物激素起调节作用,不能直接参与代谢,A错误;B、越冬植物的生长减慢,赤霉素的含量减少,而抗逆性强的激素脱落酸含量增加,B正确;C、乙烯可以抑制生长素促进细胞伸长的作用,乙烯的作用是促进果实成熟,不能促进果实发育,C错误;D、青鲜素对人体有毒,损害人体健康,D错误。故选B。3、D【解析】A.中性白细胞可穿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液,A正确;B.组织液可渗入毛细血管形成血浆,B正确;C.水可由组织液渗入淋巴管形成淋巴,C正确;D.正常情况下,红细胞不会穿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液,D错误;故选D。【定位】内环境组成。4、C【解析】1、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染色体结构变异包括染色体片段的缺失、重复、易位和倒位;染色体数目变异包括个别染色体的增加或减少及染色体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的增加或减少。2、基因突变是指DNA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基因重组包括自由组合型和交叉互换型,自由组合型是指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交叉互换型是指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详解】①21三体综合征患者细胞中的第21号染色体有3条,是个别染色体增加,①正确;②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交叉互换,属于基因重组,②错误;③染色体数目增加或减少,属于染色体数目变异,③正确;④花药离体培养后长成的植株的染色体数目减半,属于染色体数目变异,④正确;⑤非同源染色体之间自由组合属于基因重组,⑤错误;⑥若染色体上DNA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改变发生在基因内部,引起了基因结构的改变,则属于基因突变,⑥错误。综上所述,①③④正确,ABD错误,C正确。故选C。5、A【解析】人体抵御病原体的三道防线分别是第一道防线:皮肤和粘膜;第二道防线:杀菌物质、吞噬细胞;第三道防线:特异性免疫。所以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是保卫人体的第二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而不是特异性免疫,所以A不正确。故选A。【点睛】免疫调节点评:本题难度一般,要求学生识记免疫调节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对免疫调节类型及方式的理解。6、D【解析】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和脊髓组成,脑分为大脑、小脑和脑干;外周神经系统包括脊神经、脑神经、自主神经,自主神经系统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是调节人体内脏功能的神经装置,所以也叫内脏神经系统,因为其功能不完全受人类的意识支配,所以又叫自主神经系统,也可称为植物性神经系统。【详解】A、组成神经系统的细胞主要包括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两大类,A错误;B、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大脑、脑干和小脑)和脊髓,B错误,C、支配躯体运动的神经主要属于外周神经系统的传出神经,C错误;D、自主神经系统由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两部分组成,它们的作用通常是相反的,D正确。故选D。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1)①.基因表达调控②.不直接参与细胞代谢,也不提供能量,而是作为一种信息分子来调节细胞代谢;发挥作用时,均具有微量、高效的特点,都在生命活动的调节中其重要作用。(2)①.水稻种子中ABA的含量②.可溶性糖的含量变化以及种子的萌发率,③.用不同浓度的海藻糖处理等量相同的水稻种子,处理适宜且相同的时间后,检测水稻种子内ABA的含量、可溶性糖的含量以及相应水稻种子的萌发率。最后处理并分析相应的数据,并得出结论。【解析】1.植物激素: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送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

.激素调节在植物的生长发育和对环境的适应过程当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激素调节只是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一部分,植物生长发育过程在根本上是基因组在一定时间和空间上程序性表达的结果。光照、温度的环境因子的变化会引起植物体内产生包括植物激素合成在内的多种变化,进而对基因组的表达进行调节。高等植物是由很多细胞组成的高度复杂的有机体。它的正常生长发育需要各个器官组织细胞之间的协调和配合。植物生长发育的调控是基因表达调控、激素调节和环境因素调节共同构成的网络。【小问1详解】高等植物是由很多细胞组成的高度复杂的有机体。它的正常生长发育需要各个器官组织细胞之间的协调和配合。种子萌发的调控是由基因表达调控、激素调节和环境因素调节共同完成的。脱落酸作为植物激素,与动物激素一样都不直接参与细胞代谢,也不提供能量,而是作为一种信息分子来调节细胞的代谢;发挥作用时,均具有微量、高效的特点,都在生命活动的调节中其重要作用。【小问2详解】实验目的是探究海藻糖是否促进种子合成ABA,实验的自变量是海藻糖的使用,因变量是ABA的含量,实验中利用不同浓度的海藻糖溶液处理水稻种子,一定时间后检测水稻种子中ABA的含量。为说明海藻糖通过提高水稻种子中ABA含量,进而抑制种子内可溶性糖的产生,最终抑制种子萌发,还需通过实验验证的是可溶性糖的含量以及种子的萌发率,为此设计实验思路如下:用不同浓度的海藻糖处理等量相同的水稻种子,处理适宜且相同的时间后,检测水稻种子内ABA的含量、可溶性糖的含量以及相应水稻种子的萌发率。最后处理并分析相应的数据,并得出结论。【点睛】熟知植物激素的概念以及植物激素和动物激素的区别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正确分析题中的含义并合理作答是解答本题的另一关键。实验设计能力是解答本题的必备能力。8、(1).高压蒸汽灭菌法(2).目的菌(3).异养需氧型(4).减少(5).稀释涂布平板(6).倒置(7).A(8).灭菌【解析】(1)实验室中目的菌株的筛选的原理:人为提供有利于目的菌株生长的条件(包括营养、温度、pH等),同时抑制或阻止其他微生物生长。(2)常用的接种方法有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3)在每次划线前后都要对接种环进行灭菌,接种环的灭菌方法应是在火焰上灼烧,接种时划线操作是在火焰边进行。【详解】(1)接种前需要对培养基及培养皿等进行灭菌,常用的灭菌方法是高压蒸汽灭菌法。分析培养基配方可知,目的菌“生长所需的氮源和碳源都来自培养基中的化合物A”,所以从用途上来说,所用培养基属于选择培养基,培养基中加入化合物A的目的是筛选仅以化合物A作为唯一碳源的目的菌。(2)由于实验需要振荡培养,说明需要氧气,且以化合物A作为唯一碳源,由此推测“目的菌”的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3)由于“目的菌”有降解有机化合物A的作用,所以培养若干天后,应选择培养瓶中化合物A含量减少的培养基,接入新的培养液中连续培养,使“目的菌”的数量进一步增加。(4)接种到固体培养基后,为获得单菌落进行继续筛选,常采用平板划线法或稀释涂布平板法;接种后,应将培养皿倒置,以防污染。(5)A、划线时要避免最后一区的划线与第一区线连,因为最后一区是细菌最稀少的,而第一区是细菌最致密的,如果连在一起则有可能影响单个菌落的分离效果,A错误;B、接种环必须冷却后,才可以伸入菌液中蘸取一环液,否则会烧伤或烧死微生物,B正确;C、蘸取菌液和划线要在火焰旁进行,防止空气中的杂菌,C正确;D、在操作的第一步以及每次划线之前都要将接种环放在火焰上灼烧,确保菌种只来自上次划线的末端,D正确。故选A。(6)实验结束时,使用过的培养基应该进行灭菌处理后,才能倒掉,以防止污染环境。【点睛】本题的知识点是微生物培养过程中的接种方法,以及分析实验结果获取结论的能力和利用所学的微生物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9、(1)①.色氨酸②.极性运输(2)①.既不促进,也不抑制②.植物的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反应敏感程度不同(3)①.大于m小于M②.小于m【解析】分析图甲可知,促进根生长的最适浓度小于芽,根比芽敏感。图乙表示的是在重力影响下生长素发生横向运输,根表现出向地性,茎表现出背地性。图丙中可以看出,生长素浓度在0到g时,促进效果随浓度增大而上升;而g到i时,促进效果随浓度增大而下降,但0到i,都表现促进作用。【小问1详解】在幼嫩的芽、叶和发育的种子中,色氨酸经过一系列反应可转变成生长素。研究表明,在胚芽鞘、芽、幼叶和幼根中,生长素的运输方向只能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而不能反过来运输,称为极性运输。【小问2详解】从图甲中可以看出,对芽促进作用最合适生长素浓度是10-8mol·L-1,该浓度对根生长的效应是既不促进,也不抑制;这说明植物的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反应敏感程度不同。【小问3详解】在单侧光照射下,生长素向背光侧运输,若植物幼苗出现向光性,测得其向光一侧生长素浓度为m,背光侧生长素浓度应大于m,又因为背光侧比向光侧长得快,促进作用更强,背光侧生长素浓度应小于M,因此其背光一侧生长素浓度范围应为大于m小于M。若植物水平放置,生长素向近地侧运输,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