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莘庄中学等四校2025届生物高二上期末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1页
上海市莘庄中学等四校2025届生物高二上期末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2页
上海市莘庄中学等四校2025届生物高二上期末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3页
上海市莘庄中学等四校2025届生物高二上期末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4页
上海市莘庄中学等四校2025届生物高二上期末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上海市莘庄中学等四校2025届生物高二上期末监测模拟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种子萌发过程中,在赤霉素的诱导下,胚乳的糊粉层中会大量合成α-淀粉酶,此过程会受到脱落酸的抑制。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赤霉素能够直接催化胚乳中淀粉的水解B.在种子萌发过程中这两种激素是拮抗关系C.在保存种子的过程中应尽量降低脱落酸含量D.赤霉素和生长素作用机理相同,可以相互代替2.下列与植物激素及其应用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A.植物激素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但这与植物对环境的适应性无关B.苯乙酸、吲哚丁酸是存在于植物体内的具有生长素效应的物质C.光照和温度等环境因子会影响植物体内有关激素的合成D.用适宜浓度的赤霉素处理苎麻可提高纤维品质是由于赤霉素能促进细胞伸长3.下列关于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错误的是()A.在研究中常采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进行统计B.对于个体较大、种群数量有限的群落采用记名计算法统计C.小动物具有避光避热性,可用带灯罩的热光源收集样土中的小动物D.采集到的土壤小动物可以放在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溶液中进行保存4.胰腺分为外分泌部和内分泌部两部分。外分泌部由腺泡和腺管组成,内分泌部由大小不同的细胞团——胰岛组成。下列与胰腺和促胰液素发现实验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A.胰岛素和促胰液素是由胰腺的内分泌部分泌的B.促胰液素发现实验证明胰液的分泌受神经—体液调节C.在胰腺的内分泌部细胞上有与促胰液素结合的特异性受体D.胰腺与人体的血糖调节和消化功能均有关5.我省青田县农民设计“稻田养鱼”的生态经济模式,利用稻田养鱼,既可获得鱼产品,又可利用鱼吃掉稻田中的杂草和害虫,排泄粪肥,翻动泥土促进肥料分解,为水稻生长创造良好条件,可使水稻增产。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稻田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稻田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B.农民利用鱼吃掉稻田中的杂草和害虫,是为了使能量更多地流向对人类更有益的部分C.在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D.该稻田生态系统中的所有水稻和杂草构成不同的营养级6.下图表示DNA复制过程,结合图示判断,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从图示可知,DNA分子具有多起点复制的特点,缩短复制所需的时间B.DNA复制过程中首先需要解旋酶破坏DNA双链之间的氢键,解开双链C.DNA分子的复制具有双向复制的特点,生成的两条子代链的方向相反D.DNA分子的复制需要DNA聚合酶将单个脱氧核苷酸连接成为DNA片段7.将植物横放,测量根和茎生长素浓度与其生长状况的关系如下图甲所示,则曲线上M、N、P和Q点分别最可能对应于图乙中的()A.a、c、d、b B.a、b、c、d C.b、c、a、d D.b、d、c、d8.(10分)取新鲜的蛙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实验期间用生理盐水湿润标本),设计成下面的实验装置图(C点位于两电极中心)。在图中A、B、C、D四点分别给予适宜的刺激,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刺激A点,肌肉可以收缩,说明神经冲动可以传到肌肉B.刺激B点,当兴奋传导至D处时,A处的膜电位为外负内正C.刺激C点,电流计指针将不会发生偏转,但肌肉可以收缩D.刺激B点,电流计会发生2次方向相反的偏转二、非选择题9.(10分)回答下列与酵母菌培养有关的问题。(1)将一定量的酵母菌菌种接种到装有100mL液体培养基(培养基M)的培养瓶中进行培养,每天定时采用_____________的方法对培养液中的酵母菌进行计数。若计数后发现,在最初的一段时间内,种群的数量每天都增加n倍,则在这段时间内,种群数量可以用数学模型Nt=_____________表示。(2)若再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培养瓶中该酵母菌的总数达到a,此后种群数量不再增加。由此可知,该种群增长曲线整体呈现为______________形。在这一段时间内,由于_____________(填“生物因素”)加剧,种群数量增加的阻力会越来越大。(3)若在100mL培养基M中接种该菌的量增加一倍,则与增加前相比,K值_____________(填“增大”“不变”或“减小”),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14分)体温调定点是下丘脑预设的一个温度值,正常生理状态下为37℃,某些病毒感染人体后,会使体温调定点升高继而引起发热。某人因病毒感染体温上升至38.5℃的调节过程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人体组织细胞被病毒侵染后,释放_____,使下丘脑的_____中枢兴奋,使调定点升高至38.5℃。调定点升高后,下丘脑产生兴奋传导至_____形成冷觉;同时,体温调节中枢促进垂体释放_____激素,此激素作用于甲状腺,进而使产热增多。(2)下丘脑的兴奋通过②过程使皮肤中_____,引起机体散热_____。(3)某人发烧体温上升至38.5℃期间,人体产热量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散热量;持续发烧时人体有时会出现脱水现象,使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该刺激传至下丘脑,促进_____释放抗利尿激素,使尿量减少。11.(14分)近年来,胰高血糖素对2型糖尿病发病的重要影响引起医学界的广泛关注。(1)正常人体内,血糖降低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量增加,促进________,使血糖升高至正常;达到一定程度后胰岛素的分泌________,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避免血糖持续升高,这种调节方式属于________调节。(2)研究发现,因肥胖等代谢紊乱引起的2型糖尿病患者会出现血糖升高后胰高血糖素含量仍持续升高的现象。为探明原因,研究人员采用高脂饮食喂养大鼠,一段时间后获得具有典型2型糖尿病症状的模型组动物。测量数据如表所示。组别空腹血糖(mmol/L)空腹胰岛素(mIU/L)空腹胰高血糖素(pg/mL)对照组4.712290模型组6.124362由表推测,模型组大鼠对胰岛素的敏感度________,判断依据是________。(3)对大鼠胰岛进行不同浓度葡萄糖溶液离体灌注实验,实验结果如图。据图分析,当葡萄糖浓度由低变高时,出现了________的现象,说明模型组胰岛素分泌功能受损。(4)胰岛A细胞表面有胰岛素受体,胰岛素与受体结合后通过一系列细胞内信号转导途径抑制激素的合成与释放。综合以上信息,2型糖尿病患者表现出胰高血糖素合成及分泌功能亢进,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12.红脂大小蠢是一种危害油松的林业害虫,林业人员发现了一种以之为食的昆虫甲,并对昆虫甲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请回答下列问题。(1)调查油松的受虫害程度需要确定单位面积内受虫害油松的数量,常用的调查方法为_________。调查发现,单一油松林比多树种混合林的受害程度要_________(填“轻”或“重”),说明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的大小与_________有关。(2)写出题中所涉及的食物链_________,昆虫甲属于第_________营养级。(3)昆虫甲可以通过嗅觉找寻生活在油松树干中的红脂大小蠹,这种信息的传递属于_________(填“物理”、“化学”或“行为”)信息的传递。为了研究昆虫甲找寻食物的相关机制,研究人员用正己烷溶液分别提取了健康油松的挥发物A和受虫害后的油松挥发物B,进行了相关实验。实验中每组使用两种物质,每组实验随机选取50只昆虫甲,现察昆虫甲对这两种物质的选择,结果如下表所示。组别第一组第二组笫三组挥发物A对照挥发物B对照挥发物A挥发物B结果(只)35154371733实验中的对照是_________。实验结果表明昆虫甲更趋向于_________(填“健康油松”或“受虫害油松”),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B【解析】1.生长素类具有促进植物生长的作用,在生产上的应用主要有:(1)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2)促进果实发育;(3)防止落花落果。

赤霉素的生理作用是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茎秆伸长和植物增高。此外,它还有防止器官脱落和解除种子、块茎休眠促进萌发等作用。

细胞分裂素在根尖合成,在进行细胞分裂的器官中含量较高,细胞分裂素的主要作用是促进细胞分裂和扩大,此外还有诱导芽的分化,延缓叶片衰老的作用。

脱落酸在根冠和萎蔫的叶片中合成较多,在将要脱落和进入休眠期的器官和组织中含量较多。脱落酸是植物生长抑制剂,它能够抑制细胞的分裂和种子的萌发,还有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促进休眠和提高抗逆能力等作用。

乙烯主要作用是促进果实成熟,此外,还有促进老叶等器官脱落的作用。植物体各部位都能合成乙烯。【详解】A、根据题意可知,在赤霉素的诱导下,胚乳的糊粉层中会大量合成α-淀粉酶,从而间接促进胚乳中淀粉的水解,A错误;B、赤霉素促进生长,脱落酸抑制生长,这两种激素的作用具有拮抗关系,B正确;C、在保存种子的过程中应尽量降低赤霉素的含量,而非脱落酸含量,C错误;D、如上分析,赤霉素与生长素作用机理不完全相同,不能互相代替,D错误。故选B。2、A【解析】植物激素是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送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包括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脱落酸和乙烯。光照、温度等环境因子可能会影响植物激素的合成、分布等,从而影响植物的生命活动,但它们并不会改变植物激素本身的作用特点。各种植物激素并不是孤立地起作用,而是多种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详解】A、激素调节在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和对环境的适应过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并且各种植物激素并不是孤立地起作用,而是多种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A错误;B、苯乙酸、吲哚丁酸都是生长素作用的物质,是植物体内具有生长素效应的物质,B正确;C、光照、温度等环境因子会影响植物激素的合成、分布、光合作用等,从而影响植物的生命活动,C正确;D、由于赤霉素能促进细胞伸长,用适宜浓度的赤霉素处理苎麻可提高纤维品质,D正确。故选A。3、A【解析】调查土壤中身体微小,不适合用样方法和标记重捕法,而采用取样器取样法,样方法用于调查植物的丰富度。观察肉眼难识别的小动物使用放大镜;统计土壤动物丰富度方法有: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详解】A、“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常用取样器取样进行采集、调查,进行统计采用是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A错误;B、对于个体较大、种群数量有限的群落采用记名计算法统计,B正确;C、利用小动物具有避光避热的特性,用带灯罩的热光源收集样土中的小动物,C正确;D、采集到的土壤小动物可以放在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溶液中保存,酒精可杀死样本,并能进行防腐处理,D正确。故选A。4、D【解析】胰腺由外分泌腺和内分泌腺两部分组成,外分泌腺由腺泡和腺管组成,腺泡分泌胰液,腺管是胰液排出的通道;内分泌腺由大小不同的细胞团──胰岛所组成,胰岛主要由2种细胞组成,胰岛A细胞和胰岛B细胞,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升高血糖;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降低血糖。【详解】A、胰岛素是由内分泌腺胰岛中的胰岛B细胞合成并分泌的,促胰液素是由小肠黏膜合成并分泌,A错误;B、促胰液素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斯他林和贝利斯的促胰液素的发现证明了有激素调节的方式,可不受神经调节,B错误;C、促胰液素作用是促进胰腺合成并分泌胰液,胰腺分泌胰液的部位是外分泌部细胞,C错误;D、胰腺中内分泌部位分泌的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与人体血糖调节,外分泌部分泌的胰液与人体的消化功能有关,D正确。故选D。5、B【解析】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两部分。(1)生态系统的成分有: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组成。(2)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能量流动的途径是食物链和食物网。一个营养级中的能量只有10%-20%的能量,被下一个营养级所利用;研究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可以帮助人们科学规划设计人工生态系统,使能量得到最有效的利用,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大大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同时也降低了对环境的污染;研究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还可以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的流向人类最有益的部分。题意分析,鱼吃掉稻田中的害虫和杂草属于捕食关系,而水稻和杂草争夺资源和空间,属于竞争关系。水稻和杂草属于自养型的生物,属于生产者;害虫和鱼属于异养型生物,属于消费者。【详解】A、稻田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稻田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及食物链、食物网,A错误;B、农民利用鱼吃掉稻田中的杂草和害虫,是通过调整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尽可能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的实例,B正确;C、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同时进行,彼此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C错误;D、该稻田生态系统中的所有水稻和杂草都是生产者,都属于第一营养级,D错误。故选B。6、A【解析】分析题图:图示表示DNA分子复制过程,根据箭头方向可知DNA复制是双向复制,且形成的子链的方向相反。DNA复制需要以DNA的两条链为模板,所以首先需要解旋酶断裂两条链间的氢键,还需要DNA聚合酶将单个脱氧核苷酸连接成DNA片段,此外还需原料(四种脱氧核苷酸)和能量。【详解】A、图中只有一个DNA复制起点,不能说明DNA分子具有多起点复制的特点,A错误;B、DNA复制过程的第一步是解旋,需要用解旋酶破坏DNA双链之间的氢键,使两条链解开,B正确;C、由图可知,DNA分子的复制具有双向复制的特点,且生成的两条子链的方向相反,C正确;D、DNA分子的复制时,需要DNA聚合酶将单个脱氧核苷酸连接成DNA片段,D正确。故选A。7、A【解析】1、据图分析:甲图中,随着生长素浓度的加大,生长曲线NP生长1cm所需的时间越来越多,说明其生长受到抑制;另一条生长曲线MQ随着生长素浓度的加大生长1cm所需的时间越来越短,说明促进生长的效果是加强的;由于根对生长素的敏感性大于茎,所以受到抑制的曲线NP属于根的生长曲线,则促进生长的曲线MQ属于茎的生长曲线。2、图乙中的幼苗横放,生长素主要受重力因素的影响,可以发生横向运输,近地侧的生长素浓度高于远地侧,即d和b的生长素浓度高于c和a的生长素浓度。【详解】由分析可知,促进生长的曲线MQ属于茎的生长曲线,促进生长的效果Q点>M点,对茎来说,由于重力作用,生长素的浓度b点高于a点,a点和b点都促进茎的生长,且促进生长的效果b点>a点,所以Q点最可能对应b点,M点最可能对应a点;抑制生长曲线NP属于根的生长曲线,对根来说,由于重力作用,生长素的浓度d点高于c点,但由于根对生长素浓度较为敏感,因而d处生长受到抑制,c处生长受到促进,所以P点最可能对应因生长素浓度过高受到抑制的d点,N点最可能对应c点。综上所述,M点最可能对应a点,N点最可能对应c点,P点最可能对应d点,Q点最可能对应b点,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8、B【解析】静息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动作电位表现为外负内正,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具有双向性的特点。【详解】A、刺激A点,A点兴奋,通过肌肉可以收缩现象,说明神经冲动可以传到肌肉,A正确;B、BD距离比BA长,刺激B点,兴奋可以双向传导,当兴奋传导至D处时,A点已经恢复为静息电位,因此A处的膜电位为外正内负,B错误;C、刺激C点,由于兴奋在轴突上的传导是双向的,兴奋向左右传导,但C点与电流计的两端距离相等,兴奋同时到达电流计两端,所以指针不发生偏转,但兴奋能传导到肌肉,使肌肉发生收缩,C正确;D、刺激B点,兴奋先传导至电流计左端时,发生一次向左方向的偏转,再传导至D电流计右端时,又发生一次向右方向偏转,电流计会发生2次相反方向的偏转,D正确。故选B。二、非选择题9、(1)①.抽样检测②.N0(1+n)t(2)①.S②.种内竞争(斗争)(3)①.不变②.K值是由环境资源量决定的,与接种量无关【解析】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实验的原理:(1)酵母菌可以用液体培养基来培养,培养液中的酵母菌种群的增长情况与培养液中的成分、空间、pH、温度等因素有关,我们可以根据培养液中的酵母菌数量和时间为坐标轴做曲线,从而掌握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情况。(2)利用血球计数板在显微镜下直接计数是一种常用的细胞计数法,这种方法可以直接测定样品中全部的细胞数目,所以一般用于单细胞微生物数量的测定,由于血球计数板上的计数室盖上盖玻片后的容积是一定的,所以可根据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细胞数目来计算单位体积的细胞的总数目。【小问1详解】培养瓶中的酵母菌逐个计数非常困难,常采用抽样检测的方法。由于酵母菌每天增加n倍,则第二天是第一天的1+n倍,即增长倍数λ=1+n,则种群数量可以表示为Nt=N0λt=N0(1+n)t。【小问2详解】依据“试管中酵母菌的总数达到a时,种群数量不再增加”可知,该种群增长曲线为“S”形。对于“S”形曲线而言,随着种群数量越来越多,资源、空间越来越不足,种内竞争将加剧。【小问3详解】若在100mL培养基M中接种量增加一倍,由于培养基总量没变,所以与增加前相比,K值不变。菌种量增加一倍,可能会影响达到K值所需时间,但不影响K值的大小。【点睛】本题考查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和种群数量增长曲线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10、(1)①.致热性细胞因子②.体温调节③.大脑皮层④.促甲状腺(2)①.毛细血管收缩②.减少(3)①.大于②.垂体【解析】据图分析可知,组织细胞被病毒侵染后,释放致热性细胞因子,使下丘脑的体温调定点至38.5℃,下丘脑释放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增多,促进垂体释放促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能促进代谢增加产热。因此激素X表示促甲状腺激素。下丘脑的兴奋通过①过程使骨骼肌收缩,增加产热;通过②过程使皮肤中血管收缩,散热减少。【小问1详解】据分析可知,人体组织细胞被病毒侵染后,释放致热性细胞因子,使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兴奋,使调定点升高至38.5℃。调定点升高后,下丘脑产生兴奋传导至大脑皮层形成冷觉;同时,下丘脑释放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增多,促进垂体释放促甲状腺激素,此激素作用于甲状腺,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能促进代谢,进而使产热增多。【小问2详解】据图可知,下丘脑的兴奋通过②过程使皮肤中毛细血管收缩,使机体散热减少。【小问3详解】某人发烧体温上升至38.5℃期间,人体产热量大于散热量,故体温升高;持续发烧时人体有时会出现脱水现象,使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该刺激传至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促进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使尿量减少。【点睛】本题结合图示考查人体体温调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理解人体体温调节的具体过程,识记水盐平衡的调节,能结合图示所给信息和所学知识准确分析解答,难度适中。11、①.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血糖②.增加③.(负)反馈④.降低⑤.空腹时,模型组胰岛素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但血糖也高于对照组⑥.对照组胰岛素的分泌显著增加,模型组胰岛素的分泌增加不显著⑦.一方面高血糖时胰岛素分泌受损,另一方面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度降低,使胰岛素抑制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的调节机制被削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