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3.3燃烧的条件与灭火的原理3.3燃烧的条件与灭火的原理知识导航知识导航知识精讲知识精讲一、物质燃烧的条件1.物质燃烧需要三个条件同时满足(1)物质本身为___________;(2)与_______或_________接触;(3)可燃物温度达到_________________。2.燃烧:_______与_______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_____________反应。自燃:由_____________引起的自动燃烧。二、灭火的原理1.燃烧需要同时满足3个条件,那灭火的原理即破坏燃烧的条件即可(1)燃烧物与其他可燃物________,或________可燃物;(2)使燃烧物隔绝________(或________)(3)使燃烧物温度降低至_________以下2.常见的灭火器及适用范围类型泡沫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干粉灭火器灭火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适用范围用于扑灭木材、棉布及可燃油的灭火灭火不着痕迹,可用于扑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等发生的火灾扑灭一般火灾和油、气燃火三、爆炸与防爆安全1.爆炸:可分为物理爆炸和_______爆炸2.爆炸极限:当易爆的可燃物在________中达到一定的含量,遇到火源就会爆炸,这个能发生爆炸的___________即爆炸极限。3.常见易燃、易爆、毒害物质的安全警示图标对点训练对点训练题型一:燃烧的条件1.能使煤燃烧更充分的措施是A.减少空气通入量 B.充分利用热能
C.块状煤碾成粉末 D.净化尾气2.如图所示,加热烧瓶中的水使之沸腾,水蒸气从铜管喷出,把火柴靠近管口P处,火柴被加热但不能燃烧,迅速移开火柴,火柴开始燃烧.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该实验现象证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
B.P处火柴不能燃烧是因为水蒸气隔绝了氧气
C.火柴移离水蒸气,与氧气充分接触,从而燃烧
D.加热铜管的目的是产生高温水蒸气3.将棉手帕放入60%左右的酒精中浸湿,用坩埚钳夹住点燃,待火焰熄灭后,棉手帕依然完好。下列有关该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棉手帕不是可燃物,不能燃烧
B.棉手帕接触不到氧气,不能燃烧
C.被酒精浸湿后,棉手帕的着火点升高了
D.酒精中的水蒸发使温度达不到棉手帕的着火点4.将酒精灯的灯芯拨得松散一些,可使燃烧更旺的原因是A.减少酒精的挥发 B.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C.增加空气中氧气含量 D.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5.孔明灯燃气的火焰温度可达300℃,但纸质灯罩却没被点燃的原因是A.纸张不是可燃物,不能燃烧
B.空气不充足,纸张不会燃烧
C.风将热量吹散使灯罩处温度低于纸的着火点
D.风将热量吹散后灯罩的着火点降低了6.在烛芯的棉线中加入细镁条可制成“吹不灭的蜡烛”。已知镁条的着火点低于火焰焰心的温度。请从燃烧条件角度回答:
(1)蜡烛正常燃烧时,焰心的镁条不燃烧,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吹灭蜡烛后,镁条开始燃烧,并重新引燃蜡烛。引燃蜡烛时,镁条所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依据如图进行实验,通入O2,点燃酒精灯。
(1)红磷燃烧放热、发光,产生__________________(填现象)。
(2)对比a、b中的实验现象,可知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__________________。8.合理运用燃烧与灭火的原理,对保障生命财产安全至关重要。某同学根据日常经验推测,可燃物燃烧可能与氧气和温度有关,设计并完成下列实验进行验证:
请按要求完成下列问题:(1)白磷燃烧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符号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
(2)图=1\*GB3①中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水中的白磷不燃烧,图=2\*GB3②中水中的白磷通入氧气后燃烧,则这两个实验现象都可证明可燃物燃烧必须要______。
(3)图=1\*GB3①中,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证明了红磷的着火点比白磷的______,同时也证明了可燃物燃烧还需要______。
(4)实验室中白磷保存在水中,破坏燃烧的条件是______。
A.清除可燃物B.隔绝跟空气接触C.降低白磷的着火点
(5)消防队员用高压水枪灭火的原理是______。
(6)着火时,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低姿势跑离着火区域逃生,理由是______(填序号)。
A.湿毛巾可防止吸入灼热的气体灼伤呼吸道
B.湿毛巾会吸收CO
C.地面附近的有毒气体相对较少题型二、灭火的原理1.下列有关燃烧、灭火的分析正确的是A.火上浇油: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
B.钻木取火:提高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
C.吹灭烛火:降低着火点
D.电器着火:用水浇灭2.下列熄灭蜡烛的方法,其对应原理错误的是A.扇灭
隔绝氧气 B.剪掉烛芯
隔离可燃物
C.湿抹布盖火
隔绝氧气 D.水浇灭
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3.森林火灾现场救援的方法有:飞机投水、砍出隔离带、人工扑打等,其中“砍出隔离带”采用的灭火原理是A.隔绝氧气 B.降低着火点
C.隔离可燃物 D.降温至着火点以下4.下列关于燃烧和灭火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将木柴架空燃烧,目的是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促进燃烧
B.逃离火灾现场时,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并尽量贴近地面逃离
C.救火时,不要贸然打开所有门窗,以免空气对流促进火势蔓延
D.油锅着火,用锅盖盖上,是为了降低可燃物的温度5.下列灭火方法依据的原理是隔绝氧气(或空气)的是
=1\*GB3①吹灭蜡烛;
=2\*GB3②釜底抽薪;
=3\*GB3③柴草着火用沙土盖灭;
=4\*GB3④汽车着火用干粉灭火器灭火;
=5\*GB3⑤木材着火用水浇灭;
=6\*GB3⑥油锅着火马上盖锅盖.A.=1\*GB3①=3\*GB3③=4\*GB3④ B.=2\*GB3②④⑥ C.①②⑤ D.③④⑥6.2019年3月30日,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木里县发生森林大火,火灾夺走了30位救火英雄的生命。下列关于森林火灾应急处理措施或原因不合理的是A.砍掉或清理大火面前的干枯树枝、树叶等可燃物,达到隔离可燃物的目的
B.火灾初期,可选用覆土法,达到隔绝空气的目的
C.飞机播撤干冰,达到降低可燃物着火点的目的
D.紧急疏散火灾周围地区的人群及贵重物品,达到减少损失的目的7.采取正确的措施,能够避免火灾发生或减少灾害损失。下列灭火方法不恰当的是A.油锅起火——用锅盖盖灭
B.酒精灯着火——用湿抹布盖灭
C.森林起火——砍伐树木形成隔离带
D.汽车油箱着火——用水浇灭8.防火安全重于泰山,每个公民都掌握一定的消防知识很有必要。下列有关灭火措施处理不当的是A.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可用锅盖盖灭
B.家用电器着火时,立即用水进行灭火
C.油罐着火时需要用水喷淋降温
D.可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等物的失火9.下图是几种常见的灭火器,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档案室发生火灾,你选择的灭火器最好是(填字母标号)______。
(2)水基型灭火器使用时,拔下保险销,会发生反应生成气体.使瓶内气体增多,压强①______,在②______的作用下泡沫喷出
(3)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的原理是:使二氧化碳从钢瓶喷出,有______的作用,达到灭火目的。10.火的利用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程,观察如图并回答下列问题:
(1)图1所示实验说明燃烧应具备的条件是______。
(2)图2烧杯中蜡烛渐渐熄灭,说明灭火的原理可以是______。
(3)图3烧杯中热水的作用是______。
(4)图3实验中所用药品的保存方法不正确的是______(填图4中的字母序号)。提分特训提分特训1.下列关于燃烧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燃烧都是化合反应
B.燃烧一定包含化学变化
C.燃烧过程中一定放出热量
D.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可燃物能发生燃烧2.生活处处有化学,安全时刻记心中。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A.炒菜时,油锅不慎着火迅速用锅盖盖灭
B.在森林大火蔓延线路前砍一条“隔离带”,以控制火势
C.夜间发现家中石油液化气泄露,立即开灯查明泄露原因
D.高楼发生火灾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在火场的浓烟中爬行逃生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逃离火灾现场时,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并尽量贴近地面逃离
B.在加油站、加气站使用可能引发燃烧、爆炸
C.夜晚发现家中燃气泄漏要立即开灯检查
D.炒菜时,燃气灶的火焰呈黄色,锅底出现黑色物质,此时可将灶具的进风口调大4.下列关于燃烧与灭火的解释,不合理的是A.粮库失火用水浇灭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B.扑灭森林火灾时开辟隔离带清除和隔离了可燃物
C.用扇子扇煤炉,炉火越扇越旺提供充足的氧气
D.图书档案起火,用二氧化碳扑灭隔绝氧气5.2019年3月,四川省凉山州境内发生森林火灾。灭火过程中,突发林火“爆燃”,导致多名扑火英雄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设置隔离带是为了清除可燃物
B.山风带入冷空气,能使林火熄灭
C.人工降雨能将温度降低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D.林火“爆燃”可能是地表腐质层释放出大量可燃性气体所致6.毕业联欢晚会上,某同学表演了精彩魔术“烧不坏的布手帕”。他先将布手帕放入白酒中浸透,然后取出轻轻挤干,再用坩埚钳夹住,从下方点燃,待火焰熄灭后,布手帕依然完好(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布手帕不是可燃物,不能燃烧
B.空气不充足,布手帕不会燃烧
C.布手帕被白酒浸湿,导致着火点降低
D.白酒中水蒸发时吸热,温度达不到布手帕着火点7.用酒精灯加热装有水的用牛皮纸折叠的纸船,纸船竟然安然无恙,其主要原因是A.水能分解 B.牛皮纸不是可燃物
C.牛皮纸没有和氧气接触 D.温度未达到牛皮纸的着火点8.下列有关燃烧与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A.通过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可以灭火
B.面粉厂、加油站等场所应严禁烟火
C.室内起火应迅速开所有门窗通风
D.吹灭燃着蜡烛的灭火原理是隔绝氧气9.为了探究“烧不坏的手帕”原理,将滤纸(着火点130℃)浸在不同浓度的酒精溶液中,进行如图1所示实验,并收集实验过程滤纸中心温度,绘制曲线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曲线1在20s时温度突然升高的原因是滤纸燃烧
B.曲线2的温度始终没有达到滤纸的着火点,滤纸不燃烧
C.曲线3所示的温度没有明显变化,是酒精没有与氧气接触
D.“烧不坏的手帕”原理是液体汽化吸热使其温度达不到着火点10.如图所示,红磷用酒精灯加热后才能燃烧,由此可知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__________________,红磷燃烧后冷却至室温,活塞a约停在刻度____________(填数字)处。
11.如图所示为粉尘爆炸的实验装置。用打气筒向容器内打气吹散面粉,瞬间发生爆炸,蜡烛熄灭。
①吹散面粉的目的是增大____________的接触面积。
②蜡烛熄灭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11.面粉加工厂的车间里和煤矿的坑道里悬浮着较多的粉尘,遇明火就有发生爆炸的危险.如图一是模拟粉尘爆炸的一个实验,试问:
(1)在上述实验中,鼓入空气的作用是______.
(2)筒内放置着燃着的蜡烛,说明燃烧需要的条件是:______.
(3)面粉厂为了避免爆炸事故发生,应采取的安全措施有______.
(4)如图二为手提式水基型灭火器,喷射出的药剂可在可燃物表面迅速形成一层水膜,起______、______双重作用,从而达到快速灭火的目的.12.某同学做了如图1、2实验(装置气不漏气,白磷达40℃燃烧).整个实验如下:
(1)写出A试管中发生反应的现象______;
(2)待试管冷却至室温,在水中取下胶塞,试管中液面上升(如图B所示).请用理化知识解释试管中液面上升的原因______;
(3)完成图1实验你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
(4)用图2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低于15的原因可能有______、______;
(5)写出用图1比图2完成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一个优点______.提分作业提分作业1.下列灭火原理与“釜底抽薪”相同的是A.锅内油着火用锅盖盖灭 B.用高压水枪喷水灭火
C.砍掉部分林木形成隔离带灭火 D.地面上的油着火用沙土盖灭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凡是在通常条件下不能燃烧的物质,都是不能与氧气反应的物质
B.氧气很活泼,在常温时能与所有物质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
C.可燃物在纯净的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要剧烈
D.发生缓慢氧化的物质一定会自燃3.2020年5月12日是我国第十二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了解防灾减灾的知识有利于保护人民的生命及财产安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一旦发生火灾,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迅速逃离并拨打火警119
B.生活中常用水来灭火,其原理是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C.森林发生火灾,可在大火蔓延的线路上砍掉一片树林设置隔离带来灭
D.加油站、煤粉厂等场所应严禁烟火4.如图往容器内吹入一定量的空气,发生燃爆现象:硬纸板随热气流冲高,蜡烛熄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吹入空气的主要目的是为提供氧气
B.将实验所用面粉换成镁粉也可能产生上述现象
C.在有限的空间内,可燃性粉尘遇明火可能会发生燃爆
D.蜡烛熄灭,可能的原因是爆炸产生的气流将热量带走,使烛焰温度降至着火点以下5.2021年5月12日是我国第13个“防灾减灾日”。下列做法或说法错误的是A.煤矿的矿井要加强通风,防止发生爆炸
B.火灾发生后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迅速逃离,并拨打119
C.加油站、面粉加工厂、纺织厂等场所要严禁烟火
D.室内着火,迅速打开门窗,增强空气对流,降温6.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燃烧的条件,有关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A.铜片上的白磷和红磷都能燃烧
B.向水中白磷通氧气,白磷会燃烧
C.热水的作用只是提供热量
D.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即可燃烧7.目前,许多烧烤店都改用机制炭作燃料,引燃机制炭可以使用固体酒精,机制炭燃烧后的固体物为炭灰。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炭灰不能再作燃料
B.酒精的燃烧会升高机制炭的着火点
C.要使燃烧的机制炭熄灭可以用炭灰
D.机制炭做成空心可以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2020年冬奥会闭幕式上,加拿大向世界展示了一个伟人的纠错,由一个小丑竖起开幕式上出故障的欢迎柱,和其他三根欢迎柱搭建在一起,然后由火炬手手拿点燃的火炬重新点燃了欢迎柱。欢迎柱能燃烧的条件是:①火炬手上点燃的火炬提供的______条件;②能燃烧的欢迎柱提供了____________;③另外的一个条件是____________。
(2)在2000年悉尼奥运会上,生物学家邓肯在4米深的水下手擎火炬潜泳3分钟,利用镁在氧气中燃烧,创造了“水火交融”的奇观,实现了火炬的水下传递(见图)。火炬中镁在氧气中燃烧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生产、生活中处处有化学,根据学过的燃烧知识回答问题。
(1)分别点燃两根火柴,将其中一根火柴头竖直向上,另一根火柴头略斜向下(如图所示)。火柴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simtrade外销合同范例
- 企业物料购置合同范例
- 餐饮企业资产清查专项审计报告范文
- 青蓝工程师傅客户服务改进方案
- 初中数学多元化教学评课稿范文
- 零售行业信息安全事件通报机制范文
- 制造业劳动力管理优化措施
- 京东合同范例-pdf
- 城市绿化施工扬尘防治措施
- 新能源汽车电池回收处理与环保产业园区合作协议
- 天津市新版就业、劳动合同登记名册
- 改性环氧树脂薄层铺装方案
- 产品追溯及模拟召回演练计划
- 合同到期协议书(3篇)
- IPC-A-610国际标准中英文对照(doc 17)
- 山大《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案第3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 上海市高考语文备考之名著阅读《红楼梦》分章回练习:第六回(无答案)
- 最新中建CI报价单-2013.
-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全一册期末总复习—重点归纳整理
- 指尖血糖监测
- 金普新区预防性体检人员审核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