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第六章生态系统微专题重点突破四浙科版必修3_第1页
高中生物第六章生态系统微专题重点突破四浙科版必修3_第2页
高中生物第六章生态系统微专题重点突破四浙科版必修3_第3页
高中生物第六章生态系统微专题重点突破四浙科版必修3_第4页
高中生物第六章生态系统微专题重点突破四浙科版必修3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微专题重点突破(四)

一、能量传递效率的“定值”计算

【例11某生态系统中存在如下图所示的食物网,如将C的食物比例由A:B=1:1调整为

2:1,能量传递效率按10%计算,该生态系统能承载C的数量是原来的()

A------------C

A.1.375倍B.1.875倍

C.1.273倍D.0.575倍

答案A

解析由于生产者没有改变,所以流向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也没有改变。设C原来的能量为

a,则需要A提供的能量为l/2a+10%+10%+l/2a+10%=55a:改变食物比例后的C的能量

设为b,则需要A提供的能量为2/36+10%+1/36+10%+10%=40人根据题意可知:55@=406,

即:b/a=l.375«

【方法技巧】(1)已确定营养级间能量传递效率的,需按具体数值计算。例如,在食物链

A-B-C-D中,能量传递效率分别为成、潴、蜃,若A的能量为M,则D获得的能量为

J/X斜XZaXc%。

(2)如果在食物网中,某一个营养级同时从上一个营养级的多种生物获得能量,且各途径所获

得的生物量比例确定,则按照各单独的食物链分别进行计算后再合并。

【变式11如图是某草原生态系统中部分营养结构(各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按10%计

算)。请据图回答:

(1)若草固定的总能量为6.8X109kJ,食草昆虫和鼠同化的总能量是1.3X108kJ,则人能获

得的能量是kJ。

1Q

(2)若蛇取食鼠的比例由7调整到『从理论上分析,改变取食比例后蛇体重增加1kg,人能比

原来多增重________kg。

答案(1)5.5X10,(2)4.5

解析(1)人获得的能量为:(6.8X109-1.3X1084-10%)X(10%)2=5.5X107(kJ).(2)改变

31

前:蛇体重增加1kg,消耗草:土(10%”+i+(l(W)2=775(kg);改变后,蛇体重增加1kg,

i3

消耗草a+(10酚:'+w+(l°险2=325(kg),所以改变后与改变前相比节余的450kg草可流向

人。故人比原来增重了450X10%X10%=4.5(kg)。

二、食物网中生物数量变化分析

【例2】如图所示为食物网的结构模式图,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DlH

A.在该食物网中共有5条食物链

B.在该食物网中,H处于三个不同的营养级

C.若B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比例适中,则该种群的密度在一段时间内会明显变大

1).在该食物网中,如果C种群的数量下降10%,则H的数量短期内不会发生明显变化

答案C

解析在这个食物网中,从生产者到最高营养级的消费者,不重复的食物链有:①A-B-H;

②AfCfDfH;③AfCfFfG—H;(4)A-E-D-H;⑤A-EfFfGfH,共5条;在该食物网

的5条食物链中,H分别处于第三(链①中)、第四(链②、④中)和第五(链③、⑤中)个营养

级;若B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比例适中,则该种群的年龄结构为稳定型,种群密度在

一段时间内会保持稳定,而不会有明显变化;在该食物网中,若C种群的数量下降,则可由

同一营养级的其他生物(B或E)来弥补,H的数量短期内不会发生明显变化。

【方法技巧】食物链(网)中各营养级生物数量变动情况分析

(1)若处于食物链中第一营养级的生物(生产者)数量减少,整个食物链中的其他生物都会减

少,简单记为:“一级生物若减少,其他生物跟着跑。”

(2)“天敌”一方减少,短时间内被捕食者数量会增加,但从长时间来看,会先增加后减少,

最后趋于稳定,简单记为:“如果天敌患了病,先增后减再稳定”。

(3)若处于中间营养级的生物数量减少,则这种生物数量的变化视具体食物链而定:“中间生

物被捕杀,不同情况要分家”。大体遵循如下思路:

①生产者数量相对稳定原则,即消费者某一种群数量发生变化时,一般不考虑生产者数量的

增加或减少。

②最高营养级的生物种群数量相对稳定原则,即当处于最高营养级的生物种群的食物有多种

来源时,若其中一条食物链中某种生物减少,该种群的数量不会发生较大变化。

③在食物网中,当某种生物因某种原因而数量减少时,对另一种生物数量的影响,沿不同的

食物链分析结果不同时,应以中间环节少的为分析依据。

【变式2】如图是某池塘生态系统中的两条食物链,下列相关描述正确的是()

A.处于第三个营养级的生物只有花鲤

B.白就与水蚤的关系是竞争

C.大量捕捞花鲤后,短期内白鲤的种群数量将增多

D.大量捕捞白鲤后,短期内水蚤的种群数量将下降

答案B

解析分析题图可知,处于第三个营养级的生物有花域和乌鱼,A错误;白鲤与水蚤都以绿

藻为食,二者之间属于竞争关系,B正确;大量捕捞花鲤后,乌鱼要多捕食白鲤,同时水蚤

会因失去天敌而数量上升,其取食的绿藻增多,这样白鲤的食物就会减少,短期内白鲤的种

群数量将下降,C错误;大量捕捞白鲤后,一方面水蚤的食物绿藻会增多,另一方面乌鱼会

多捕食花就,水蚤的天敌会减少,这样水蚤的种群数量将增多,D错误。

三、拼图法分析某营养级能量的流向

【例3】(2018•金华二诊)某同学绘制了如图所示的能量流动图解(其中W1为生产者固定的太

阳能),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生产者一级消拢者

A.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可表示为(A1+B1+G+A2+B2+C2+D2)

B.由第一个营养级到第二个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D/(Ai+Bi+G+DjX100%

C.流入一级消费者的能量为(A2+B2+C2)

D.图解表明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答案C

解析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可表示为(Ai+Bi+G+Dj,Ai被呼吸作用消耗,B1未被利用,C,

流向分解者,而D1=A2+B2+C2+D2,是流入下一营养级的能量,A正确;由第一个营养级到

第二个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Di/(Ai+Bda+D)X100%=D/%X100%,B正确;流入一级

消费者的能量为》=&+132+&+跳,C错误;图解表明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

减,D正确。

【方法技巧】拼图法分析能量流向

自身呼吸作用消耗自身呼吸作用消耗

〉B,|D,--

、二——」流向下一流向下一

营养级a营养级

流向分解者流向分解者

输入第一个营养级的能量(W),被分为两部分:

一部分在生产者的呼吸作用中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了(A),一部分则用于生产者的生长、发育

和繁殖出+C+Di)。而后一部分能量中,包括现存植物体的氏,流向分解者的3、流向下一

营养级的口。

【变式31下表是某营养级昆虫摄食植物后能量流动的情况,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能量传递

效率按10%计算)()

昆虫呼吸昆虫贮存在有

项目昆虫摄食量昆虫粪便量

消耗量机物中的能量

能量/kJ41021013070

A.昆虫同化的能量中约有35%用于其生长、发育和繁殖

B.昆虫粪便量属于植物流向分解者能量的一部分

C.昆虫贮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属于未利用的能量

D.昆虫的前一营养级的能量约为2000kJ

答案C

解析昆虫的同化量=摄入量一粪便中所含能量,即410—210=200(kJ),同化量一呼吸作

用散失的能量即为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所以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为200

一130=70(kJ),所占比例为70・200X100%=35%,A项正确;昆虫粪便中的能量属于植物中

的能量,最终流向分解者,B项正确;昆虫贮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是昆虫用于生长、发育和

繁殖的能量,C项错误;根据能量传递效率,昆虫的前一个营养级的能量约为200・10%=2

000(kJ),D项正确。

四、关系图法分析某营养级的能量流向

【例4】如图所示是麻风树林中两个营养级的能量流动图解,已知麻风树的总能量为a,其中

字母代表了能量,则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麻风树林一一a'-b-c

A.从麻风树输入下一个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a'/a

B.c是第二个营养级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

C.d是指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

D.该图解中不包括非生物成分

答案A

解析由题干中的信息可知,该图只包括两个营养级,麻风树是第一个营养级,则a'只能

代表第二个营养级的摄入量,6代表第二个营养级的同化量,其中d代表呼吸作用散失的能

量,c是指第二个营养级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e则是第二个营养级流入分解者的能

量,则从麻风树输入下一个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b/aX100%;该图解中包括了生产者、

消费者和分解者,不包括非生物成分。

【方法技巧】能量流动模型分析

(1)长期来看,流入某一营养级的一定量的能量在足够长的时间内的去路有三条:a.自身呼吸

散失;b.流入下一营养级(最高营养级除外);c.被分解者分解利用(如图所示)。

分解者利用(c)|

//、,

|生产者匕曰消费者同化二级消费者同化

、[呼吸作用消耗(a)匕

(2)在短期内,流入某一营养级的一定量的能量在一定时间内的去路有四条:a.自身呼吸散失;

b.流入下一营养级(最高营养级除外);c.被分解者分解利用;d.未利用,即未被自身呼吸消

耗,也未被下一营养级和分解者利用(如图所示)。

|分解者利用(C)|

I生产者至消费者同化(b)]f二级消费者靛IT二二]

|呼吸作用消耗(不|未利用(d)|

【变式4】(选考)下图甲为某湖泊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简图,其中I、II、III、IV分别代表

不同的营养级,巾卜nt代表不同的能量形式。图乙表示能量流经该生态系统某一营养级的变

化示意图,其中a〜g表示能量值的多少。请据图回答:

(1)图甲中,rm、m2表示的能量形式分别为、,

在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内部能量流动的载体是一__________。通常情况下,位于营

养级iv的生物个体数量一般远远少于m,主要原因是能量在各营养级之间的传递具有

的特点。

(2)图乙中,若A表示图甲中营养级I[所摄入的全部能量,则B表示,

C表示。若图甲中营养级I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为y,则

该生态系统营养级I、II间的能量传递效率是(用图中所给字母的表达

式表示)。

(3)图乙中有两处不同的能量散失途径,其中E处散失的能量是通过

实现的。

(4)若图甲中营养级I、II、川各只有一种生物甲、乙、丙,构成食物关系如图。若甲能量的

1/4直接提供给丙,则要使丙能量增加8kJ,需要消耗甲的能量是kJ(能量传递

效率按10%计算,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甲--------►丙

答案(1)太阳能(或生产者同化固定的能量)热能(或呼吸作用散失的热能)有机物单

向流动、逐级递减

(2)0所同化固定的能量II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b/yX100%

(3)分解者的分解(或呼吸)作用

(4)246.2

解析(1)根据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可判断图甲中mi、m?表示的能量形式分别为太阳能和热

能,能量流动的载体是有机物,由于能量流动有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特点,所以高营养级

生物获得的能量少,一般在一个生态系统中的个体数量也少。(2)图乙中B表示H所同化固定

的能量,C表示H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图中营养级H同化的能量值为b,因而I、

H间的能量传递效率是b/yX100%。(3)图乙中E处的能量散失是通过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实现

的。⑷若甲能量的1/4直接提供给丙,则甲3/4的能量通过乙提供给丙,根据能量10%的传

递效率进行计算可得结果。

|跟踪训练-----------------------------

1.(2018•浙江丽水中学月考)高残留有机氯农药甲、乙可在人及动物的脂肪组织内蓄积。某

湖泊生态系统农药残留量监测结果显示,水体中农药甲、乙含量分别为0.3ug/kg、0.1

ug/kg,水生生物体中农药含量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图中数字为农药残留量,单位是"g/kg)

A.该湖泊生态系统共有4条食物链

B.乌鱼体内的农药均来自铜绿方田螺

C.农药残留量随营养级升高而增加

I).与水体相比,农药甲在乌鱼体内蓄积的倍数大于农药乙

答案C

解析该湖泊生态系统共有5条食物链,即茨藻一大型蚤一鲫鱼一乌鱼,茨藻一鲫鱼一乌鱼,

茨藻f大型蚤一铜绿方田螺一乌鱼,苴草f铜绿方田螺一乌鱼,苴草一鲫鱼一乌鱼,A错误;

乌鱼的食物来源有铜绿方田螺和鲫鱼,故乌鱼体内的农药来自铜绿方田螺和鲫鱼,B错误;

农药在食物链中具有生物放大现象,即营养级越高,农药残留量就越大,C正确;与水体相

比,农药甲在乌鱼体内蓄积的倍数为110+0.3心366.7,而农药乙在乌鱼体内蓄积的倍数为

124.4+0.1=1244,D错误。

2.如图为某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A所固定的能量是B、C的能量之和

B.若C增加1kg,则需要消耗A约42kg

C.B营养级的个体数量一定多于C的个体数量

D.B的数量越多,C获得的能量越少

答案B

解析A所固定的能量大于B、C的能量之和,A错误;由图可知,从A到B的能量传递效率

20030

为八7-73八c、X100%=16屈从B到C的能量传递效率为诉X100%=15%,由此计算出C

(1十十NUU)ZUU

增加1kg,需要消耗A大约42kg,B正确;B营养级的生物个体数量不一定多于C的个体数量,

C错误;一般情况下,B的数量越多,则B所含的能量越多,那么C获得的能量也越多,D错

误.

3.调查某生态系统两个营养级之间的能量流动关系,结果如下图所示,字母代表能量数值。

若传递效率为10%,则以下关系式正确的是()

A.c=0.1(a+b+d+e)B.b=a+d+e

C.c=0.IdD.c=0.lb

答案D

解析由于能量传递效率是10%,因此c=b—a-d—e=0.1b,故选D。

4.(2018•杭州期末)下图为某人工鱼塘食物网及其能量传递示意图(图中数字为能量数值,

单位是J•nr,•a-')o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可用的

太阳辐射

3()66(XX)

A.该食物网中的生物与无机环境共同构成一个生态系统

B.该食物网中的最高营养级为第六个营养级

C.该食物网中第一到第二个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25%

D.太阳鱼细胞呼吸消耗的能量为1357J-m-2-a-1

答案C

解析该食物网中的生物只含有生产者和消费者,没有分解者,所以不能与无机环境共同构

成一个生态系统,A错误;该食物网中最高营养级为第五个营养级,B错误;该食物网中第一

到第二个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3780+4200)4-31920X100%=25%,C正确;太阳鱼同

化的能量的去向有:呼吸作用消耗、流入下一个营养级和被分解者分解利用,由图可知,只

知道同化量和流入下一个营养级的能量,不能得出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D错误。

5.(2018•东阳中学检测)图中a、b、c、d表示某生态系统的四种成分,箭头表示各成分之

A.a和c所包含的所有种群构成群落

B.5的同化量越大,流向C2的能量就越少

C.d不一定是原核生物

D.b的含量增加将减缓温室效应

答案C

解析已经知道a、b、c、d表示某生态系统的四种成分,根据箭头的指向可以确定:a为生

产者,b为非生物环境。生物群落包括生产者a、消费者c、分解者d;根据能量流动特点,

cl的同化量越大,流向c2的能量就越大;d一般是细菌和真菌,其中真菌是真核生物;b的

含量增加只会加重温室效应而不会减缓温室效应。

6.在某生态系统中,假设有如下两条主要的食物链,如果有人大量捕捉蛙,短期内对这个生

态系统造成的影响是()

A.有利于生态系统的平衡B.水稻虫害严重

C.蛇的数量迅速增加D.鼠的数量迅速增加

答案B

7.(2018•浙江“七彩阳光”联盟)某生态系统碳循环的部分示意图如下图所示;不同营养级

的同化能量与能量分配如下表所示。

co2

02«-A—D―►C

动植物遗体和排泄物

B煤、石油.......

能量分配[单位:cal/(cm'・a)]

营养级同化能量

呼吸X分解者未利用

生产者96.362.812.5293

植食性动物18.812.62.129.3

肉食性动物7.5/微量5

请回答:

(1)从生态系统成分的角度看,上图中还缺少等成分。

(2)上图中A、D、C间的“f”除表示捕食关系外,还可代表能量流动和的通

道。请画出上图中碳循环缺少的过程(用字母、文字和箭头表示)。

(3)上图中D粪便中的能量.(填“能”或“不能”)传递给C。

(4)表中X表示的能量去路是。根据表中数据关系分析,从第一个营养级到第

二个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约为机保留一位小数)。

答案(D气候、能源(2)物质移动A-CO?(3)不能(4)流入下一营养级13.5

微型专题练对点突破强化提高

1.(2018•浙江丽水中学月考)下图是一个简化的食物网,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植食性鸟一>鹰^--------蛇

草食虫用

|/蛛

食草昆虫----------L—J

A.该食物网由4条食物链组成

B.其中的一级消费者只有植食性鸟

C.处于第三个营养级的生物有3种

1).生态系统的成分中,该图上只体现了2种

答案D

解析该食物网由5条食物链组成,分别是草->植食性鸟一鹰,草一食草昆虫一食虫鸟,草

f食草昆虫一蜘蛛f食虫鸟,草一食草昆虫一青蛙一蛇一鹰,草一食草昆虫一蜘蛛一青蛙一

蛇一鹰,A项错误;一级消费者包括植食性鸟、食草昆虫,B项错误;处于第三个营养级的生

物有鹰、食虫鸟、蜘蛛、青蛙4种,C项错误;食物网中只体现了生产者和消费者,D项正确。

2.(2018•杭州十四中高二检测)下列关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描述,错误的是()

A.食物链和食物网是能量流动的渠道

B.生产者固定的能量除用于自身呼吸外,其余均流入下一营养级

C.分解者所需的能量可来自各营养级生物所贮存的能量

D.食物链越短,可供养的消费者越多

答案B

3.(选考)(2018•绍兴一中检测)在生态系统中,营养级越高的生物获得的总能量越少。下列

解释错误的是()

A.各营养级中总有一部分能量被分解者利用

B.各营养级中的能量一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

C.生物维持自身的生命活动消耗一部分能量

D.能量金字塔顶层的生物数量少,所以需要能量少

答案D

解析各营养级生物的同化量一部分用于呼吸,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一部分用于自身的生长、

发育和繁殖等(其中一部分流向下一营养级,一部分流向分解者),所以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流

动、逐级递减的特点,A、B、C项均正确;能量金字塔顶层的生物因为处于最高营养级,因

而获得的能量最少,不能满足太多数量的个体所需,D项错误。

4.(2018•浙江安吉上墅私立高中期中)如图为碳循环的主要途径,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b能实现光能一化学能的转化

B.由b-c-d的能量传递效率是变化的

C.b、e是实现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沟通的关键环节

D.b、c、d被e食用而处于第二、三、四个营养级

答案D

解析分析题图可知b为生产者,能进行光合作用,而光合作用实现了光能一化学能的转化,

A正确;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一般约为10%,但并不是恒定不变的,因此

bfc—d的能量传递效率是变化的,B正确;b为生产者,能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同时储

存能量,而e为分解者,能将有机物转化为无机物,并释放能量,因此b、e是实现生物群落

与无机环境沟通的关键环节,C正确;e为分解者,不参与食物链的组成,D错误。

5.(2018•衢州高二检测)下列有关新型农业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太阳福射排泄物、杂屑(肥料)

产品输出产品输出产品输出

A.该生态系统实现了物质和能量的良性循环

B.该生态系统提高了各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

C.建立该系统的目的是为了提高生态系统的能量利用率

D.该生态系统中,属于第二个营养级的生物有家畜和蚯蚓

答案C

解析该新型农业生态系统实现了废物资源化,使物质实现了良性循环,提高了能量利用率,

但能量无法循环。中间很多环节并非捕食关系,所以并未提高能量传递效率,故家畜可算为

第二个营养级,但蚯蚓是分解者,不是第二个营养级。

6.如果一个人的食物中有1/2来自绿色植物、1/4来自小型肉食动物、1/4来自羊肉,假如

能量传递效率为10%,那么此人每增加1千克体重,需消耗植物()

A.10千克B.5千克C.100千克D.280千克

答案D

解析根据题意可以写出三条食物链:①植物一人,在此食物链中人要增重0.5千克,消耗

植物0.5+10%=5(千克);②植物一羊一人,在此食物链中,人要增重0.25千克,消耗植物

0.25+10%+10%=25(千克);③植物一植食动物一小型肉食动物一人,在此食物链中,人要

增重0.25千克,消耗植物0.25+10%+10%+1(»=250(千克)。所以人要增重1千克,需消

耗植物280千克。

7.(2018•宁波一中期末)图1表示生态系统中各成分之间的联系,图2为一定时间内某一生

态系统中的几个种群的数量变化曲线。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O24681012时间

图1图2

A.图1中能构成生物群落的是B、C、D、E、F,图2中的乙相当于图1中的E

B.种群丙在a、b、d、e四个时期中种群密度最大的是a时期

C.图1中流入D的总能量小于F获得的总能量

D.某地区因环境污染造成E中出现部分白化苗,F、D的数量也都将减少

答案A

解析图1中A是非生物的成分,B、D、F是消费者,C是分解者,E是生产者,所以能构成

生物群落的是B、C、D、E、F,图2中的植物相当于图1中的E,故A错误;种群丙在a点时

数量最多,所以种群密度最大的是a时期,故B正确;图1中F获得的总能量只有约10%流

入D,故C正确;E中出现部分白化苗后数量减少,F因缺少食物而数量降低,D也随之减少,

故D正确。

8.(选考)(2018•温州十校联考)如图所示,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表述正确的是()

A.若图中a、b、c依次表示同一个种群中老、中、幼年龄段个体数量,则此种群为增长型种

B.若a、b、c为某生态系统中的三个营养级,则a、b、c构成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

C.若a、b、c为某生态系统中的三个种群,并且形成a-b-c的食物链,那么a、b、c不一

定符合能量金字塔

D.若a、b、c为某生态系统中的三个营养级,则b、c中不会出现同一生物种群

答案C

解析幼年个体数量多,老年个体数量少的种群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A错误;若a、b、c

为某生态系统中的三个营养级,则其包括生产者和消费者,而生物群落中还有分解者,B错

误;若a、b、c为某生态系统中的三个种群,在生态系统中,三个相邻营养级的能量关系符

合能量金字塔,但每一营养级中不只有一个种群,故三个种群间不一定符合能量金字塔,C

正确;在食物网中,一种生物可以占据多个营养级,即不同的营养级中可能出现同一种生物,

D错误。

9.(2018•湖州一中高二检测)如图为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图解部分示意图,①②③④各代表

一定的能量值,下列各项中正确的是()

A.①表示流经生态系统内部的总能量

B.二级消费者粪便中的能量属于①中的部分能量

C.④是指第二个营养级遗体残骸中蕴含的能量

D.一般情况下,③+④之和约为②的10%

答案B

解析生产者的同化量是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①是一级消费者的同化量;二级消费者粪

便中的能量来自一级消费者,属于一级消费者同化量的一部分;二级消费者是第三个营养级,

④是其遗体残骸中蕴含的能量;一般情况下,两个营养级之间的同化量之比是能量传递效率,

③/②约为10%,

10.下图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图解,①〜④表示相关过程能量流动量。下列有关

叙述正确的是()

太阳能

A.①是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B.分解者获得的能量最少

C.图中②/①的比值代表草一兔的能量传递效率

D.③和④分别属于草和兔同化量的一部分

答案D

解析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应该是草同化的总能量,①代表的是兔同化的总能量;图中

②代表的是狐同化的总能量,则②/①的比值代表兔一狐的能量传递效率;兔子粪便中的能量

并不是兔同化量的一部分,而是草同化量的一部分,兔遗体残骸中的能量属于兔同化量的一

部分。

11.某生态系统中含有鹿、蛇、猫头鹰、草、兔、鼠等生物,能使猫头鹰增多的条件是()

A.蛇增多、鹿增多、草减少

B.鹿减少、蛇增多、鼠减少

C.兔减少、草减少、鼠减少

D.蛇减少、草增多、鹿减少

答案D

解析猫头鹰数量增多的条件是流入猫头鹰体内的能量要增加。食物网中蛇减少,减少了与

猫头鹰的竞争,对增加猫头鹰的数量是有利的;鹿减少,草增多,鼠和兔也增多,这对猫头

鹰数量的增多是有利的。

12.我国谚语中的“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体现了食物链的原理。若将鹰迁入蝉、螳螂和黄

雀所在的树林中,鹰将捕食黄雀并栖息于林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蝉为一级消费者,属于第二个营养级

B.鹰的迁入降低了该生态系统的能量利用率

C.鹰的迁入增加了该树林中蝉及其天敌的数量

D.树林中的食物链以腐食食物链为主

答案C

解析蝉吃植物,是第二个营养级,属于一级消费者,A正确;鹰的迁入使食物链营养级增

加,能量损耗增加,能量利用率降低,B正确;鹰捕食黄雀并栖息于林中,使螳螂数量增多,

导致蝉的数量减少,C错误;树林中的食物链以腐食食物链为主,D正确。

13.如图甲表示某生态系统的能量锥体图,P为生产者,Qi为一级消费者,Q?为二级消费者。

现对图中的各营养级所含有的能量进行分类剖析,其中分析不正确的是(注:图乙中a、d、

会表示上一年留下来的能量,e、&、金表示呼吸消耗量)()

甲乙

A.6+c+d+e为本年度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B.c,表示一级消费者中被二级消费者所同化的能量

C.6和d之一可代表生产者传递给分解者的能量

D.一级消费者产生的粪便中所含的能量包含在c中

答案D

解析由图可知,c、。分别是生产者流入一级消费者、一级消费者流入二级消费者的能量,

即一级消费者、二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6+c+d+e为生产者固定的能量,即本年度流入该

生态系统的总能量;8和d必和d、庆和&)之一可代表粪便、遗体残骸等传递给分解者的能

量;一级消费者产生的粪便中所含的能量属于生产者同化的能量,应包含在6或d中。

14.回答有关生物与环境的问题:某弃置耕地的主要食物链由植物一田鼠一鼬构成,生态学

家对此食物链能量流动进行了研究,结果如表,单位是J/(hm2•a)o

植物田鼠鼬

固定太阳能摄入量同化量呼吸量摄入量同化量呼吸量

2.45X10"1.05X1097.5X10"7.15X10s2.44X1072.25X1072.18X107

(1)此地形成的群落是演替的结果。

(2)若要调查田鼠的种群密度,在2hm?范围内,第一次捕获并标记50只田鼠,第二次捕获30

只,其中有标记的10只,则该种群密度是一只/hm,若标记的田鼠更易被鼬捕食,则

会导致种群密度估算结果(填“偏小”或“偏大”)。

(3)沿“植物一田鼠一鼬”逐级递减的能量主要是通过作用离开生态系统,能

量从田鼠到鼬的传递效率是(传递效率按10%计算)o

(4)田鼠和鼬都是恒温动物,同化的能量中只有3%〜5%用于自身的,大

多数在呼吸作用中以的形式散失。

答案(1)次生(2)75偏大

⑶呼吸3%

(4)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热能

解析(1)此弃置耕地本来是有一定的生命基础的,所以此地形成的群落是次生演替的结果。

(2)根据题意已知,2hm2范围内,第一次捕获并标记50只田鼠,第二次捕获30只,其中有标

记的10只,则该种群密度是50X30+10+2=75(只/加)。若标记的田鼠更易被鼬捕食,则

会导致种群密度估算结果偏大。(3)能量逐级递减主要是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的形式散失;田

鼠同化量是7.5X108J/(hm2•a),鼬的同化量是2.25X107J/(hm2•a),所以能量从田鼠到

鼬的传递效率是(2.25X10)+(7.5X10)=3讥(4)田鼠和鼬都是恒温动物,同化的能量中

只有3%〜5%用于自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大多数在呼吸作用中以热能的形式散

失。

15.下表是某池塘生态系统内一个食物网中6个种群有机物同化量的相对值,其中是生产者

的只有A。据表回答下列问题:

种群ABCDE1'

有机物同化量相对值500039011029215

(1)该池塘中所有的生物构成一个。

(2)若能量传递效率按10%计算,该食物网最多有条食物链。

⑶如果池塘受到了农药污染,则位于食物链顶位的物种受害最严重,该现象称为

(4)如果向该池塘引入以F为专一食物的水生动物,A、B、C、D、E5个种群中密度首先下降

的是.

答案(1)生物群落(或群落)(2)4(3)生物放大(4)B、C

解析(1)池塘中所有的生物构成一个生物群落。(2)A是生产者,按能量传递效率为10%计算,

第二个营养级能量应为500,是B、C的和,所以B、C处于第二个营养级,同理D、E为第三

个营养级,F是第四个营养级,所以形成的食物网最多有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