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物体教学设计 (15篇)_第1页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 (15篇)_第2页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 (15篇)_第3页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 (15篇)_第4页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 (15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15篇)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1

一.单元教学目标:

1.在观察简单物体的实践活动中,体验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

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发展空间观念。

2.结合观察简单物体的过程,体会最多能看到物体的三个面,

并能直观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二.单元教学分析:

本单元的学习内容是一年级下册“观察物体”的发展,从两

个方向观察简单物体发展到从三个方向观察简单物体,进一步发

展学生观察物体的空间经验和空间观念。在这个单元学习中,学

生将经历观察物体的过程,体验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

的物体形状可能是不同的,最多能看到物体的'三个面;并能正确

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三.教学课时:

本单元课时安排:3课时。

题目看一看(一)备课人邹艳华

教学

目标

1、通过观察活动,体验站在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

不一样,最多能看到物体的三个面。

2、知道物体的正面、右面和上面,能辨认从正面、右面和上

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3、积极主动参与观察活动,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

重难点1、最多能看到物体的三个面。

2、知道物体的正面、右面和上面,能辨认从正面、右面和上

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教学

准备课件

学具课时

安排1

教学过程

片段一

师:今天我们来观察物体,你们猜一猜要观察什么物体呢?

(有的学生说电视机,有的学生说房子,还有一位学生说外

星人。全班同学笑了,课堂气氛轻松活跃。)

师:同学们学习离不开自己面前的课桌,老师上课离不开讲

台。今天老师就请大家观察这张讲台,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它,能

看到什么?

片段二

师:下面我们分五个小组活动,请第一小组先到前面来观察

这张讲台。(学生安静下来)你们各自选择一个位置观察,再交换

位置观察,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师指导这个小组学生变换观察的角度,进行有序的观察,

为其他小组的观察活动起示范作用。)

第三小组上来观察时,班上最调皮的阳志江同学绕过桌子的

右面,一下子就钻进了讲台下层的格栏里躺下了。

师:你在干什么呀?

阳:老师您瞧,我在观察讲台桌的下面。我躺在里面,只看

见桌子的下面,其他面都看不见了。

(我赞许地对他点点头,学生观察的兴致更高了。)

师:刚才同学们从不同角度观察了讲台,先在小组内交流。

师:哪一个小组先汇报?请说一说你们是站在哪个位置观察

的,看到了什么?

(学生的小手举得高高的,急于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大家。)

生1:我们小组的同学站在这里看(他指了指讲台桌的左右,

一位同学插嘴说:这是旁边。另一位学生又说:这是右面。)

师:你们认为哪种说法好?

师:你们小组真能干,同学们还有补充的吗?

师:你们观察得真仔细,还有不同的吗?

师:站在哪里可以看到5个面?你示范一下,行吗?

(生站到桌子上)

师:你敢于说出自己的想法,也不错。通过实地观察,发现

了站在不同的位置看到物体的形状是不一样的,对于长方体来说,

最少可以看到它一个面,最多可以看到它三个面。

师:(打开书本第26页)图中老师、淘气、笑笑分别看到讲

桌的哪一面,先想一想,再连一连,做完后把你的想法与同桌进

行交流。

师:你真是一个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孩子。

片段三

师:观察长方体形状的物体,不论它的大小,最多只能看到

它的三个面。现在每人都拿出一个自备的长方体,看看这个结论

是不是正确的,然后,再打开书本第26页,找一找怎么称呼所看

到的三个面。自己看书认识长方体的上面、右面和正面。

师:谁能帮他解决问题?

板书设计

修改及补充内容

题目看一看(二)备课人卓敬敏

教学

目标

1、经历用正方体搭简单物体,并从正面、右面和上面观察它

的活动,辨认简单物体的正面、右面和上面的形状。

2、在搭摆和观察物体的过程中,体验从同一个方向看不同物

体,它们的形状可能相同;正面与一种形状对应的物体不是唯一

的。

3、培养动手实践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

重难点1、在搭摆和观察物体的过程中,体验从同一个方向看

不同物体,它们的形状可能相同;正面与一种形状对应的物体不

是唯一的。

2、培养动手实践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

准备课件

学具课时

安排1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引入

师:同学们平常喜欢玩什么?

生:积木、毯子等。观察物体教学设计2

本单元主要是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这是学习空间与几何知

识的必要基础,对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

力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本单元只是让学生初步了解从不同位

置观察同一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逐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

念。本单元只是让学生观察具体的实物,以后还将学习观察较为抽

象的几何图形。本课教学内容通过一个具体情境一一四名同学分

别从前面、后面、左面和右面分别给一个小猴子实物玩具照相展

开,通过学生的观察,再结合课本上给出的从四个方向观察到的形

状图,让学生判断四种形状究竟是谁看到的。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

使学生认识到,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个物体,看到的物体可能是

不同的,并让学生初步体会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时刻都在进行对物体的观察,他们从大量

的生活背景中已经积累了一部分的观察体验,对于处在不同的位

置观察同一个物体,该物体的形状可能会不一样这一事实,学生基

本能够理解。只是在这节课学习以前,学生的认识有的还比较模糊,

有的不准确,需要教师的积极引导,来帮助学生建立比较清楚的数

学认识,从学科知识的角度来强化日常的生活经验,积累更加丰富

的与数学有关的信息。

1.经历探究物体与图形的形状、位置关系和交换的过程,初

步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2.会辨认简单物体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到的形状,发展学生的

空间观念。

3.丰富对现实空间和图形的认识,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

展形象思维。感受数学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1.教学之前,可以用生动活泼的形式向学生讲述“盲人摸象”

的故事,引导学生感受局部和整体的关系。

2.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准备正面、侧面和后面有差别的实物,

可以让学生分别从不同的位置观察这个实物,也可以让不同的学

生从不同的'位置同时观察这个物体,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在

不同位置看到的该物体是什么样的,使学生通过交流,知道从不同

的位置观察物体,结果是不同的。

1观察物体1课时

2练习十五1课时

观察物体。(教材第90、第91页的内容)

1.能正确辨认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物体的不同形状。

2.知道从不同的角度看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

3.凭借动手操作,发展空间观念和合作意识。

辨认简单物体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到的形状,发展学生的空间

观念。

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小猴子玩具。

师:同学们,你们听说过“盲人摸象”的故事吗?

如果学生知道,请学生讲给大家听,如果学生不知道,教师简

单把故事内容介绍给大家听。

师:你们说为什么故事中的每个人说出来的结果都不一样呢?

生:因为他们每个人摸到的都是大象身体的一部分,所以不相

同。

师:是啊,所站的角度不同,结果也可能不相同,今天我们就一

起来学习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从学生喜欢的故事入

手,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立刻进入了学习的状态,让学

生初步感受新知】

1.教学例1.

师:我们最熟悉的学习环境就是教室,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两

张照片,请仔细看看。

出示:教材第90页例1图。

师:谁愿意告诉大家哪一张照片是在教室前面拍的?另一张是

在教室的哪一面拍的?

生1:第一张是在教室的前面拍的,因为我们站在教室的前面

比如站在讲台上,就可以看到课桌的后面,所以我确定第一张照片

是在教室的前面拍的。

生2:另一张应该是在教室的后面拍的,因为照片上可以看见

课桌抽屉的一面,应该是在教室的后面。

师:说得有道理,只有站在教室的前面才能拍到教室的后面,

站在教室的后面才能看清楚教室前面的物体。站的位置不同看到

的结果也可能是不同的。

2.教学例2.

师:(出示小猴子玩具)这是什么?喜欢吗?

师:现在老师把小猴子放在讲桌上,请四个同学到前面来,分

别站在小猴子的前面、后面、左面和右面。

学生举手到前面来,按位置站好。

师:告诉大家,你看到了什么?

生1:我看了小猴子的前面,有眼睛、鼻子、耳朵,还有肚子。

生2:我看到了小猴子的后面,有后脑勺,还拖着长尾巴。

生3:我看到了小猴子的左面,只能看到它的左半边身子,并且

它的尾巴是在我的右手边弯过去了。

生4:我看到了小猴子的右面,只能看到它的右半边身子,但是

小猴子的尾巴是从我的左手边弯着的。

师:他们说的你能听明白吗?老师想知道,这左边和右边有没

有明显的区别呀?

生:左边看到的和右边看到的最大不同就在于小猴子的尾巴

那。

师:能说具体点,让人一看就知道是左面还是右面吗?

生:我们只要注意小猴子的尾巴就可以了,如果站在小猴子的

左边,那它的尾巴就是在我们的右边弯着;如果在小猴子的右边,

那它的尾巴就在我们的左边弯着。

师:说得真棒!拿出你准备的玩具在小组里观察,看看你们的

观察结果怎样?

学生在小组合作观察,交流观察结果。

师:现在请大家仔细看图,想一想:你能知道这幅图中的图片

是谁看到的吗?

出示:教材第90页例2图。

学生观察后,交流明确:第一幅图是小青拍到的;

第二幅图是小明拍到的;

第三幅图是小玲拍到的;

第四幅图是小梅拍到的。

师:同学们,经过刚才的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相同的物体,看到的结果可能是不同的。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亲自观察实物,体会不同角

度观察同一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初步构建空间观念】

师:今天我们学会了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知道了在不同的

位置观察到的同一物体的形状是不一样的。在生活中,我们处处都

要留心观察,做一个勤于观察的好孩子。你们能做到吗?

观察物体

位置不同,看到的物体形状可能不同

前面

后面

左面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本节课以学生喜爱的讲故事导入,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

理特点,唤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实践表明,学生对情境中的问题

很感兴趣,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课堂气氛活跃。导入的设计

很有特点,既帮助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搭建认知平台,也吸引

了学生的注意力。

2.主体参与,探究新知。

始终围绕“自主参与、深刻体验”展开学习活动,让学生在活

动中增强了自主意识,从而主动地探索新知,并且要注重个性化教

学方式。

A类

连一连。

(考查知识点:观察物体;能力要求:具有一定的空间想象力)

B类

(考查知识点:观察物体;能力要求:能正确辨别从不同角度看

到的物体形状)

课堂作业新设计

A类:

B类:

教材习题

第91页“想想做做”

1.第二张照片是在学校的外面拍的,第一张是在学校里面拍

的。

2.略

3.略

练习十五。(教材第92、第93页的内容)

1.巩固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体会观察物体的时间顺序与

所看结果的联系。

2.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空间想象能力。

巩固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

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空间想象能力。

师: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研究了观察物体,知道了从不同的

位置看到的物体形状可能是不同的。今天我们继续研究观察物体。

【设计意图:开门见山,告诉学生今天学习的主要内容,避免学

习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明确学习目标】

师:同学们,你们已经知道观察角度不同看到的结果可能不同,

那么观察角度不变,如果物体是运动的,不同时间看到的结果又如

何呢?

出示:教材第92页第3题。

师:这是小明准备过马路时,一辆汽车从他的面前驶过,拍下

来的照片,你觉得哪幅图是小明最先看到的?为什么?

生:应该最先看到的是第二幅图,因为第二幅图中的汽车是刚

刚开过来,还没有超过斑马线。

师:那么接下来该是看到哪幅图呢?

生:第二次拍到的应该是第三幅图,因为这幅图中的汽车刚好

在斑马线上。

师:那第一幅图就是最后拍到的。根据汽车先是没到斑马线,

然后是正好在斑马线上,最后是刚离开斑马线,按这样的顺序确定

了这三幅图的顺序。请同学们想一想,小明的位置变了吗?为什么

看到情况不同呢?

生:小明的位置没变,但是汽车是运动的,所以看到的结果也

是不同的。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体会,观察角度的变化或被观察物体的

运动,都可能使观察的结果不同】

师: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练习十五

观察角度的不同,观察到的结果可能不同。

联系生活,实践运用;生活是现实的、丰富的,数学是抽象的,

如果不把两者联系起来,学生必然感到枯燥乏味。本节课创造大量

条件,让学生把课堂中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培养

了学生观察立体实物的能力,建立了初步的空间观念。使学生充分

感受到数学和生活的联系,数学确实就在我们身边。

A类

连一连。

(考查知识点:观察物体;能力要求:知道是从哪个角度看到的

结果)

B类

观察下面左边的三个物体,从上面看到的是什么形状,用线连

起来。

(考查知识点:观察物体;能力要求:具有一定的空间想象力)

课堂作业新设计

A类:

B类:

教材习题

第92页“练习十五”

1.略

2.左边:小女孩儿看到的是正方形;小男孩儿看到的是长方

形。右边:小女孩儿看到的是第一幅图;小男孩儿看到的是第二幅

图。

3.312

4.213

5.第一幅图是第三个小孩儿看到的;

第二幅图是第四个小孩儿看到的;

第三幅图是第二个小孩儿看到的;

第四幅图是第一个小孩儿看到的。

6.不相同。

7.第一幅图是第二个小孩儿看到的;

第二幅图是第四个小孩儿看到的;

第三幅图是第一个小孩儿看到的;

第四幅图是第三个小孩儿看到的。观察物体教学设计3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

第67页观察物体。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到的物体的样子是不一样的,

知道要全面的了解物体的特征需要从不同的角度来观察。

2.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能

力。

3.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全面观察物体的兴趣和热情。

教具学具:小企鹅,茶壶,练习卡,电脑课件等。

教学过程:课前准备:课前准备:

四人一组,围桌而坐

师:这儿有一张照片,猜猜看,他是谁?

电脑出示一张一个人背面的照片,教师又出示这个人侧面的

照片,一部分学生会猜到,此时教师又出示这个人的正面照片,

学生为自己的正确猜测叫好。

师:请你用一句话来描述老师。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大家都喜欢拍照片吗?

2.老师课前拍了两张照片,请大家看一看。出示教室的前后

两张照片,让大家观察。

3.哪一老师站是在教室前面拍的?哪一张老师站在教室后面

拍的?你是怎么知道的?你是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

师: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探讨研究的内容:从不同的.方位观

察物体。

板书课题:观察物体

二、探究学习,感知体验。

(一)观察小企鹅。

1.师:现在请小组长把塑料带里的小企鹅拿出来,像老师一

样。下面我们就从不同的位置来观察观察这只小企鹅,好吗?好,

请小组长将放在桌子的中间,将小老鼠的头朝前。放好了吗?请

小朋友们围坐在一起。(出示图)我们也像他们这样来观察观察我

们的小企鹅。

2.师:你现在看到的小企鹅是什么样子呢?小企鹅头在哪一

边?(稍停)闭上眼睛想一想,再睁开眼睛看一看。

3.投影出示企鹅图片,汇报观察结果。电脑逐个出示企鹅的

另外三面,分别请看到这三面的同学起立(对起立并判断正确的

同学加以赞扬)。

4.换位观察。师:你们想知道其他同学看到的企鹅是什么样

子的吗?下面我们就来交换位置再观察。(让学生顺时针逐个交换

位置观察)请同学逐个说出你观察到的企鹅是投影片上的几号水

壶,其他同学做裁判,看他说得对不对。

5.师:好,小朋友们合作得非常好。刚才我们从不同的位置

来观察企鹅,看到的形状是一样的吗?

小结:观察物体的位置不同,看到的物体的形状自然也不同。

三、组织活动,内化新知。

1、师:。

那就用我们所学的知识和小企鹅一起闯关吧!

你们敢和我比一比吗?

第一关:师:出示课本67页图(小恐龙)

同学们观察,三位小朋友看到的恐龙照片。用自己的话描述。

你们真聪明!下面我们接着比好吗?

答题卡先做,学生先说,在电脑对答案

第二关:

拿出水壶放在讲台上请四位同学说一说你看到的是茶壶的哪

一面

电脑出示情景图(操作完了,回答课件出示的问题)下面学

生回答。

你们真棒,还敢比吗?

第三关

投示冰箱图:介绍:(指正面)这是冰箱的正面,这是冰箱

的哪一面?(侧面)我们能看到这个冰箱的哪些面?看不到哪些

面?看不到的这几个面大概会是什么样子,请大家想象一下。每

个小组讨论。根据哪些来确定呢?汇报交流。说一说你的理由?

你是根据什么来确定的?

第四关:

猜一猜

1.电脑出示一张三轮车背面的照片,请你猜一猜这是几个轮

子的汽车。2.电脑出示一张三轮车正面的照片,让大家观察。

(原来是三个轮子的汽车)

师:你为什么看到正面照片时,才敢下结论?

四、谈收获,总结

师:看来,我们站的位置不同,看到的这位车的样子也就不

同,观察物体要全面。我们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物体,所看到的

情况是不一样的,所以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有时候要注意从不同

的角度去观察物体、理解物体、感受物体,这样对物体的认识才

会更加全面。

五、请你欣赏:

生活中一些美的照片(只要大家认真观察,生活很美丽)

整节课的教学设计有以下几个特点。

1.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取新知。本节课安排猜物体观察小企鹅

观察茶壶等活动,让学生进行观察、想象、猜测和推理的探究活

动。教师组织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每个活动,使所有的学生都真

正地、实实在在地进行观察和操作。让学生用实物去摆放,使学

生感受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2.让学生在活动中培养能力。只有在活动的过程中,学生才

能真正经历观察、猜测、分析和推理等过程,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和思维能力才能得到培养和锻炼,空间观念才能得到发展。本节

课的每一个活动,我都精心设计,课中以小企鹅为主线,创设了

承载知识重难点、适合学生心理年龄的教学情境,组织了一个个

生动有趣、吸引学生的活动,调动了全体学生参与到破案的活动

中,课中每个学生在动手、体验和思考中,在与同伴合作、交流、

探究中,掌握了知识,启迪了智慧,发展了能力。

3.让学生感受学习数学的价值。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

生活。本节课不仅仅赋予学生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学

习活动中获取到一些数学思想和方法,体会到数学的价值,体会

到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用生活中从不同方向拍到的美丽照片结

尾,让学生感受数学的美。观察物体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加深学生对轴对称和镜面对称现象的认识。

2、进一步让学生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图像。

3、切实让学生掌握在方格纸上画简单的轴对称图形的技能。

4、进一步培养学生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数据并整理成简单

条形统计图的能力。

教学重点:切实让学生掌握在方格纸上画简单的轴对称图形

的技能;进一步培养学生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数据并整理成简

单条形统计图的能力。

教学难点: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轴对称和镜面对称现象的认识;

教学过程:

一、复习观察物体和对称:

打开书本67面第五单元,看看我们在这个单元里学习了那些

知识。

1、观察物体;对称;

【设计意图】通过看书回顾,让引导学生回忆有关观察物体

和对称的知识。

2、对于观察物体,你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想说的?

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同一个物体,看到的画面有可能不一样;

要想知道从一个面可以看到什么画面,可以想象自己站在那个面,

再去想象自己看到的画面。

3、练习:连一连,大家分别看到哪个画面。说说你为什么这

样连。

【设计意图】给学生充分发表见解的机会,加深对观察物体

方法的'理解,再次明确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同一个物体,看到的

画面有可能不一样的道理,结合具体的观察场景,培养学生观察

和想象的能力。

4、课本68页的对称和69页的对称有什么不一样?

68页的对称是沿着一条线对折,两边重合,这条线叫对称轴,

我们把好像这样的对称现象叫轴对称。69页的对称是相对于镜子

或水面的对称,是镜面对称。

5、练习:下面图形哪些是轴对称图形,是轴对称图形的画出

它的对称轴。

5、和同学做镜面对称的游戏:一个同学做动作,另一个同学

做出这个同学在镜子里的动作。说说镜子里面的影像和镜子外面

的特点。

【设计意图】轴对称和镜面对称学生是很难准确区分的,只

要学生有区分的意识就可以了,并不是要求学生用准确的语言来

表达,允许学生结合具体的事例来表达自己对轴对称和镜面对称

的理解。通过学生具体的描述,加深学生关于对称轴和两种对称

现象的感知;设计两个练习,目的是训练进一步掌握对称轴的画

法,加深学生对镜面对称时镜里的影像和镜外的物体特点的认知。

二、复习统计;

1、这个学期我们学习了哪些有关统计的知识?

(1)条形统计图,一格表示2个单位。

(2)统计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2、统计一下我们班参加各项兴趣活动的人数,并做成条形统

计图。

二()班学生参加兴趣活动的人数统计表

兴趣小组音乐美术书法其他

参加人数

(2)看上表完成下面的统计图,表示出每个兴趣小组参加的

人数。

单位:人二()班学生参加兴趣活动的人数统计图

音乐美术书法其他

(3)

1.参加()兴趣小组的人数最多。

2.参加()兴趣小组的人数最少。

3.一格代表()人。

4.看着统计表,提出一些问题并解答。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主动回顾有关统计的知识,加深理

解。结合具体的统计实例,进一步培养学生收集、整理、描述分

析数据并整理成简单条形统计图的能力。

二、完成书本109页练习。

【设计意图】数学广角不做单独一节课的复习内容,通过具

体的练习,进一步培养学生简单推理的能力。

板书设计:

复习观察物体、对称

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同一个物体,轴对称对称轴

看到的画面有可能不一样

对称

镜面对称(镜面、水面…)

统计:一格表示2个单位观察物体教学设计5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

P41,观察物体

(二)。

二、教学目的:

(1)通过观察4个同样大的正方体摆成的两个简单物体组合,

能辨认正面、侧面和上面所看到的形状。

(2)能根据观察两个简单物体组合看到的某个面的形状,用

同样大的正方体摆出相应的两个简单物体组合,体会物体与它相

对应的平面视图的转换与联系,感受物体的相对位置和空间位置

的关系,发展形象思维和空间观念。

(3)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观察几何体的兴趣,愿意对问

题进行讨论和交流。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从不同角观察观察、分析多个物体的组合体,帮

助学生构建初步的空间想象力

教学难点:从形象构建抽象的想象能力

四、教具准备:农远设备、光盘、正方体、正方形纸片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

教师出示爱心箱,提问:同学们认识它吗?(认识,是捐款

箱)

师:对,这是捐款箱,去年5月12日,汶川地区发生了特大

地震,给四川人民带来了严重的灾难,同学们曾通过这个爱心箱,

为四川同胞伸出了援助之手,献出了一份爱心。

要求:请同学们观察这个“爱心箱”,并请你告诉我,在你

的位置看到的是它的哪一面或哪几个面?你最多能看到几个面呢?

观察后指名回答。

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是的,我们最多能看到这个物体的三

个面。同学们知道,观察物体,从不同的角度,看到的形状不同,

要想看清物体的形状,必须从各个角度观察。这节课,我们继续

来学习“观察物体”。教师板书

二、新授

1、谈话导入:“同学们,在学习新课之前,我先向同学们介

绍一位新老师和几位新同学,你们想认识他们吗”?①(播放光

盘)在“指一指,谁是它的正面、上面、侧面”?处暂停。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谁是它的正面、上面、侧面?”

(教师强调:我们这里说的正面、侧面、上面指的都是从垂直的

角度看的。)指名回答。好,我们看电视里的小朋友是怎样回答的。

②(播放光盘)在问题:“你知道它是那个立体图形吗?”处暂

停。

师:“同学们,你们是怎样认为的呢?指名回答。“恩,'可

能’这个词用的真好”。是啊,这个物体可能是长方体,也可能

是正方体,还可能是别的物体下面我们来看看到底是什么物体”。

③(播放光盘)到“通过这个游戏,你们有什么感受呢?”停。

师:哪位同学说一说,你有什么感受?(我觉得只看到物体

的一个面,无法确定物体的形状。)我们来看电视机里的同学们是

怎么回答的。④(播放光盘)到“电视机前的同学们,你们也摆

一摆吧。”

2、教学例题:

师:“同学们,你们听清楚电视里老师的要求了吗?”拿出

你们手中的正方体摆一摆,并且从不同角度观察观察。(同学们可

以下位观察)

学生观察后,教师出示下图并提问:同学们,观察好了吗?

(观察好了。)

提问:”上面的图形分别是小华从什么位置看到的?”(同

桌先说一说,再指名说一说。)

我们看电视机里的同学是怎么回答的。⑤(播放光盘)到“通

过上面的观察,你们有什么发现呢?谁来说一说?”

师:”通过上面的观察,你们有什么发现呢?谁来说一说?”

(观察物体,从不同的位置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我们看电视里的小朋友是怎么回答的。⑥(播放光盘)到“电

视前面的'同学们,你们也一起来摆一摆吧。好,开始吧。”处停

下。

师:“同学们,我们也动手摆一摆吧。用4个正方体摆出自

己喜欢的图形。”“好,同学们已经摆好了,哪位同学起来给大

家介绍一下,你是怎样摆的呢?”指名说说。多请几位同学说说,

最好是不同的。提醒学生注意语言的组织。师:“同学们摆的都

不错”。“我们看看电视里的同学们是怎样摆的,又是怎样说的。

和我们摆的一样吗”?⑥(播放光盘)到“用老师给的正方形摆

出你从正面看到的形状。”处停止。让班里的同学先用手中的正

方形摆一摆。同组的同学互相说一说,你正面的物体的形状是怎

样的?并用我们手中的正方形摆出正面看到的图形。“好。同学

们摆好了吗?谁给大家展示一下!”请两位同学说一说。

师:“我们看电视里的小朋友是怎样做的”。⑦(播放光盘)

到“你知道这三幅图分别是他从什么位置看到的吗?”停。师:

“小强是这样摆的,和我们摆得有什么不同?”

师”这几幅图分别是从什么位置看到的呢?”指名回答。

我们再看电视机里的小朋友是怎样回答的。⑧(播放光盘)

到“电视机前的同学们,你们也试一试吧?”停。

3、课堂巩固练习:

师:我们也来摆一摆。看看有几种摆法?不做评说,然后和

电视中的小朋友对照一下,看是不是都摆对了。“好,我们来看

电视里的小朋友是怎么做的”。⑨(播放光盘)到“赵晶的回答,

可以这样一直摆下去。”停。师:“同学们,你们看赵晶同学多

爱思考,你们有没有想到?好,请同学们接着看电视。”⑩(播

放光盘)到“电视机前的同学们,也请你们动动脑筋。”

师:“如果只用4个小正方体,可以有多少种摆法呢?”指

名回答。好,我们再来看电视。(11)(播放光盘)到“你有什么感受

呢?”停。

三、总结:师:“是啊,你们有没有什么感受?或者说有什

么收获呢?”

四、思考:

请同学们先猜想一下:下面物体从各个方向观察,你会看到

什么?教后反思:

本节课,我让学生经历观察的过程,体验到:从不同位置观

察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选定一个角度观察最多能看

到物体的三个面;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

物体的形状。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同时通过学生的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合作意识、创新意识。

本节课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学:

1、活动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一个重要的方式,不仅可以激发学

生学习的兴趣,而且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知识,本节课

在这一点上体现得比较突出。比如,观察捐款箱、电视柜的活动

中,不是让学生单纯地坐在位置上看一看、说一说,而是设计了

离开位置观察、拍照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他们不仅获取了知

识,更为重要的是获得了学习的快乐。

2、给学生提供了直观的、形象的学习材料,注重了学生动手

操作,让学生自己体验观察的方法。通过观察文具盒、小正方体

等实物,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物体正面、上面和侧面的理解。同

时鼓励学生离开自己的座位,自由地观察物体,把所看到的和周

围的同学说一说,站在什么位置看到了捐款箱的哪几个面,最多

能看到物体的三个面。这几个操作活动,充分体现了教师的民主

作风,为学生提供了更大的探索、交流、合作空间。

不过,本节课也有一些值得我思考的地方:

1、学生对于面的概念不是十分清楚,在最初观察时,有的孩

子竟然说自己能看见四个面,甚至更多。细思原因,原来学生把

看到的一条边当成了一个面,我想如果在课前复习时,让学生动

手摸一摸长方体的面,我想学生就不会出现以上问题了。

2、本节课学生动了起来,思维也活跃起来了,不过学生活动

的有些没有章法,我应该认真思考,如何在新课改实验中,教学

既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让学生学的"活而不乱"观察物体

教学设计6

(一)教材内容

“视图与投影”是《课标》中“空间与图形”领域的内容,

每一学段要求不同:

第一学段:”能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

的形状”。

第二学段:”能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

置”。

第三学段“:正式学习投影和三视图的知识。

所以在本册中没有给出视图的概念,而是采用“从不同方向

观察”的表述。

学生已经积累了丰富的观察物体的感性经验,通过第一学段

的学习,已经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本册

通过让学生观察较为抽象的几何形体,。进一步认识到从不同的

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O能正确辨认从正面、

侧面和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O能正确辨认两个及一组立体图

形的位置关系和形状。

(二)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观察的过程,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

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2.通过观察实物,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

两个物体或一组立体图形的位置关系和形状。

3.通过拼搭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像和推理能力。

(三)教材的编写特点

通过各种方式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本单元教材在编排上不仅设计观察活动,而且设计了需要学

生进行想像、猜测和推理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像力和

思维能力。例如,呈现从不同方位观察一个立体图形所得到的三

个图形,让学生用正方体搭出相应的立体图形。这就要求学生要

根据已有的图形的表象,不断在头脑中对这些表象进行组合和调

整,最后再通过拼摆进行验证,从而使学生的空间想像力和思维

能力得到充分的锻炼。

(四)具体编排

例1

教科书通过观察小药箱的活动,使学生认识到从不同方向观

察立体图形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在任一位置,都不能同时看到

所有的面;使学生能够辨认从正面、左面和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

体的形状。

教学时,可以分以下两步进行。

(1)提供相应实物,让学生站在不同的位置进行观察,说一

说自己看到的是哪几个面。使学生真正体验到从不同方向观察同

一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并且发现站在任一位置,都不能

同时看到长方体所有的面,而最多只能看到它的三个面。

(2)指导学生分别从正面、左侧面和上面进行观察,使学生

能辨认从不同方向看立体图形得到的平面图形。

注意:①提供给学生的实物要足够大,观察时,视线都要垂

直于被观察物体的表面。否则学生在观察的时候很难只看到一个

面,会给教学带来不必要的麻烦。②使学生明确,这里所说的正

面、左面和上面,都是相对于观察者而言的。③还可以让学生从

右侧面和背面观察这个物体,描述所看到的形状。或提供一些其

他的简单立体图形,如正方体、球、圆柱等,让学生观察,看一看

观察到的是什么形状,为后面的学习做准备。

例2及“做一做”

(1)例2

通过让学生观察两个简单立体图形组合的活动,学会辨认从

不同方向观察到的两个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

前面学生学习的都是从不同方向观察一个物体,这里是进一

步学习从不同方向观察两个物体的位置关系和形状。可分以下几

步进行。

①让学生根据头脑中已有的从不同方向观察这些立体图形所

得到的形状的表象,结合这两个物体的位置关系进行判断。如果

学生有困难,教师可以提供相应实物,让学生通过观察进行判断。

②让学生实地进行观察,检验自己的判断是否正确。

(2)做一做

呈现了从正面观察两个物体得到的一组图形,让学生判断可

能是观察哪两个物体的组合得到的,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根据从一个方向看到的图形,判断是哪两个物体”要比

“给出两个物体,辨认从某一个方向看到的图形”所要求的空间

想像力和思维能力更高。教学时,可以将练习八中第2题作为基

础,引导学生先想一想这两个立体图形可能是什么,并根据这两

个平面图形的位置进行猜测,再验证。

练习八

第2题,让学生根据从一个方向看到的图形,判断所观察的

物体是什么立体图形,使学生认识到从同一个方向观察不同形状

的立体图形,得到的形状也可能是相同的;不能只根据一个方向

看到的形状,就确定是什么立体图形,只有把从不同方向看到的

形状进行综合,才能形成完整的表象。在教学例1时,已经提醒

教师做了一些铺垫。这里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先根据头脑中已经具

有的从不同方向观察立体图形所得到的形状的表象进行猜测,再

验证。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再增加条件,使其他人能确定

是什么立体图形。而且可以让学生仿照此题进行活动,加深学生

的认识。

第3题,呈现了从不同方位观察两个物体得到的三组图形,

让学生判断是观察哪两个物体的组合得到的,培养学生的空间想

像能力和思维能力。由于有了第2题和例2的“做一做”的基础,

教师可以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但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有序的思

维,例如:先根据从正面看到的图形进行想像、猜测;再根据从

左面和上面看到的图形对前面的猜测进行修正并得出结论。如果

学生有困难,教师可以提供相应的实物帮助学生判断。

例3及“做一做”

(1)例3

呈现观察4个小正方体搭成的一个简单立体图形的活动,使

学生进一步学习从不同的方向观察立体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

念。可以分以下几步进行。

①让学生辨认从不同方向观察立体图形得到的平面图形。

②让学生用4个小正方体在小组中摆出不同的立体图形,再

指导学生从不同的方向进行观察。对观察的结果进行比较,并认

识到从同一角度观察不同形状的立体图形,得到的平面图形可能

是相同的,也可能是不同的。

③教师也可以逐步提出要求让学生进行拼摆,例如:用4个

小正方体拼摆,先使从正面观察这个立体图形得到的图形与例题

中的相同(会有无数种可能);再使从左面观察到的图形与例题相

同(也有无数种可能);最后,使从上面观察到的图形与例题相同

(只有一种可能)。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不断提问“能确定立体

图形的形状了吗”,使学生认识到仅仅依据从一个或两个方向看

到的图形不能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观察物体教学设计7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第12—13页的内容。

教学目的:

1、培养学生初步观察物体的能力;

2、通过观察实物,使学生初步体会到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看到

的形状是不同的,并会进行分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

1、培养学生初步观察物体的能力。

2、体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看到的形状不同,并能正确辨认。

教具准备:茶壶、汽车模型、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课件演示《盲人摸象》的故事,导入新课。

二、观察实物,教授新知。

1、观察汽车模型,并和小组同学说说你看到什么部位,是什

么样的。

2、课件出示课本主题图。有两位小朋友也在观察汽车,同学

们能不能说说他们看到的'分别是汽车的什么部位,是第几幅图呢?

先让学生独立观察后在小组中讨论交流,并说出每样判断他

们看到的是第几幅。

除了从侧面、后面观察物体之外,还可以从什么位置观察呢

通过刚才的学习,谁能说说我们怎样去观察一个物体呢?从

不同的位置观察,看到的物体的形状是怎么样的呢?

三、分层练习,巩固提高。

1、猜一猜:课件演示物体,学生说说是什么物体,从什么位

置观察的。

2、观察小组中带来的玩具,说出自己观察到的,然后交换位

置观察。

3、小组活动:观察桌面上的茶壶,从不同位置观察的同学用

动作表示出看到的茶壶的形状。

四、拓展延伸。

放一热水瓶于教室正中,学生围坐于四周,将自己所看到的

热水瓶的形状画出来。

板书:

观察物体

正面侧面

上面下面观察物体教学设计8

教学目标

1.知道在不同的位置上,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

2.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背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3.通过换位置观察等活动,经历探究知识的形成过程。

4.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体验到在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物体形状是不同的。

教学难点:

辨认从不同侧面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

教学过程

一、游戏:猜一猜

《盲人摸象》的动画片,边看边想,有什么启发?学生交流

自己的想法。

教师小结:对,我们在观察物体的时候,千万不能象盲人一

样,只看到一部分就作出判断,得出结论。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观

察物体》。

(板书课题:观察物体)

二、观察照片,激活经验。

1.观察教室照片。

(1)谈话引入,观察照片。小朋友,你们喜欢拍照吗?老师

这儿有两张照片,你知道是拍的哪儿吗?(在屏幕上依次打出两

张分别从教室的前后拍的照片,让学生进行辨认。

(2)拍的是同一个教室(板书:相同的物体)

为什么拍出来的样子会不一样呢?(板书:不同的样子)

(启发学生想象拍摄者的位置。)

(3)下面的两张照片哪张是在教室前面拍摄的,另一张是在

哪里拍摄的?你是怎么知道的?

(4)得出结论:同一个教室,站在不同的位置,从不同的角

度去拍,得到的照片是不一样的。

2.“想想做做”第1题。

下面的两张照片,哪一张是在学校外面拍摄的,哪一张是在

学校里面拍摄的?

你是根据什么做出判断的?

3.通过刚才的学习,同学们已经学会从两个相对的角度观察

同一个物体。

三、观察实物,亲身体验。

师:请把小熊放在桌子中间,熊的脸对着1号座位的同学。

(学生分前、后、左、右四个方位坐好)

师:你坐在这个位置,请问看到的小熊是什么样子的?

生1:我看到了熊的正面

生2:我看到了熊的膀子和身子

生3:我看到了熊的'后面

师:咱们换个位置观察一下好吗?请1号座位的同学到2号

座位,2号座位的同学到3号座位,依次换位。

你现在看到的小熊又是什么样子的?(学生纷纷发言)。

师:我们继续换位置观察,2号座位的同学到3号座位,3号

座位的同学到4号座位,??你在这个位置上看到的小熊又是什么

样子的?小组内相互说一说。

(小组内交流完毕后,学生再次换位置观察并交流。最后让

学生回到原位。)

师:刚才我们在不同的位置对小熊进行了观察,下面老师就

来考考你。几号座位的同学看到的小熊是这个样子的?请站起来。

教师边说边出示:

师:—同学,你为什么站起来?

生:因为我在我这个位置上看到了熊的膀子和身子,而图片

上画的也是这个样子。

师:答得真好。大家刚才都换位置观察了,请想一想,是不

是这样?

生:(齐答)是。出不:

(做法同上)

继续出示:

师:几号座位的同学看到的小熊是这个样子的?(2号座位和

4号座位的同学都站了起来。)

师:他们都站对了吗?(立即有几个学生坐下)

师:你们几位同学为什么又坐下了?

生1:我看到的小熊膀子在左边,而图片上是在左边。

生2:我看到的小熊膀子在右边,而图片上是在左边。

生3重复生2的说法。

师:你们观察得真仔细。(此时判错了的学生相继坐下)出示:

(让学生辨认,做法同上。)

师:通过从不同位置对小熊的观察,你发现了一个什么问题?

(师生共同肯定:站的位置不同,看到的小熊的样子是不同

的。)

四、应用拓展

(一)练习

L“想想做做”第2题。右边的图分别是谁看到的?连一连。

学生在书上完成,指名反馈,集体校对。

五、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懂得了什么?(板书:不同的角度)

教师小结:同一个物体,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看到的是不

一样的。我们今后在观察物体时要注意从不同位置去观察,在思

考问题时也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这样得出的结论才会更

加全面、更加准确。观察物体教学设计9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

元38页-40页。

教具、学具准备:

长方体药箱、圆柱、球、长方体实物若干、圆柱和球的组合

学具。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观察的过程,让学生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

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2、通过观察实物,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

两个物体或一组立体图形的位置关系和形状。

3、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两个物体或一组立

体图形的位置关系和形状。

教学难点:

使学生明确从同一方向观察不同形状的立体图形,得到的形

状也可能是相同的。

教学流程:

一、古诗导入激发情趣

1、师:同学们,你们还记得宋代诗人苏轼的那首《题西林壁》

吗?让我们共同来朗诵这首诗。(课件出示诗句和庐山不同景色)

师:一座庐山,为什么诗人看到的却是“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的景色呢?

2、其实,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需要这样,从不同的位置观

察一个物体,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观察物体。(板书:观察物体)

二、观察物体探究新知

(一)观察长方体

1、整体观察(出示长方体小药箱)

(1)师:同学们,我们先来观察这个长方体的药箱,谁来说

说这个药箱有几个面?都是哪几个面?每个面的形状是什么样的?

(2)生回答,师强调看到的面,是相对观察者说的。

(3)师:请同学们按照活动要求观察这个小药箱请(课件

出示观察要求)

(4)学生观察。

a同学在自己的座位上观察药箱,说一说自己看到了哪几个

面。

b坐在不同方向的同学说说自己看到药箱的哪几个面,每个

面是什么形状。

(5)学生汇报。

教师小结:刚才同学们在自己的位置上观察,有的同学看到

一个面,有的看到两个或三个面。你能找出个位置看到所有的面

吗?最多能看到药箱的几个面?请大家站起来走一走,看一看。

(6)学生自由走动,观察。

(7)学生汇报。

教师小结:同学们的发言精彩极了,我们不论站在哪个位置,

都不可能看到长方体所有的面,最多只能看到长方体的三个面。

2、分别从三个面进行观察

(1)教师拿起小药箱让不同方向的同学观察、我们从正面、

上面、左面来看这个药箱得到的都是什么形状?

(2)分别出示药箱的三个面,让学生判断分别是哪几个面。

(3)做40页第1题,在书上完成。(课件演示进行订正)

(二)、分别观察正方体圆柱体球体

1、师:刚才老师和你们共同观察了长方体,现在请你和你小

组的同学分别观察正方体圆柱体球体学具,完成表格。(表格中

要求同学们从上面,正面,左面观察物体,并将看到的形状画下

来)

学生观察,完成表格并汇报。

(预设:学生会质疑,圆柱体从正面看有时是正方形的)

2、趣味游戏,强化认识。

(用课件出示一个正方形)师:这是我看到的物体的一个面,

谁来猜一猜,它可能是什么?(可能是长方体、正方体或圆柱)

师:看来大家的意见不一致,你们能不能想出一个好办法,

让大家知道这究竟是什么物体?(至少还要知道另一个面的形状)

(课件呈现不同的物体)

教师小结:同学们我们通过观察发现从同一个方向观察不同

形状的立体图形,得到的形状也可能是相同的。因此,不能只根

据一个方向看到的形状,就确定是什么立体图形,只有把从不同

方向看到的形状进行综合,才能形成完整的形象,才能判断出它

是什么立体图形。

(三)观察组合图形

1、观察交流加深认识

过渡:刚才,我们从不同角度观察了一个物体,那么,我们

从不同角度同时观察两个物体,会看到什么形状呢?

(1)师:拿出课前准备的圆柱和球的组合学具,摆成和桌子

上一样的位置,从各个不同的方向观察它们,观察后与小组内同

学交流自己看到的'结果。(教师巡视指导)

师:谁能说一说自己观察的结果。

(2)学生汇报

教师小结:同学们观察的很认真,说得非常清楚明白。老师

这里有几组图形(例2图),你们能正确判断它们是从哪个方向上

看到的吗?

1、学生判断。

2、做40页第3题。

三、逆向练习训练思维

师:刚才我们一同观察了单个物体以及立体组合图形,并猜

测和判断了它们在不同方向上的形状和位置关系。如果反过来,

给你出示一个物体或立体组合图形某一方向上看到的形状,你能

不能猜测出它们什么呢?(师在黑板上画了一圆形和一个正方形)

1、学生猜测,并畅所欲言。

(师讲解,圆柱体当底面直径和高等长时,从正面和侧面观

察到的形状是正方形)

2、再次引导学生明确:

(1)从同一方向观察,不同形状的立体图形,得到的形状也

可能是相同的。

(2)不能只根据一个方向看到的形状,就确定是什么立体图

形,只有把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形状进行综合,才能形成完整的形

象,才能判断出它是什么立体图形。

四、全课总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师:同学们这节课观察的认真,仔细,希望你们在生活中也

要懂得从不同角度去观察,思考,希望你们做一个处处留心观察

的有心人。观察物体教学设计10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活动,体验站在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

不一样,最多能看到物体的三个面。

2.知道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能辨认从正面、侧面、上

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3.积极主动参与观察活动,发展空间观念。

K教材分析R

本课为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二年级上

册第三单元“观察物体”的第一课时。本节所要观察的是长方体

形状的物体。在第一册学过“位置与顺序”,已经知道长方体有

前后、上下、左右6个面;在第二册的“观察物体”中,对“从

不同的方向观察物体,所看到形状不一样”也有所体验。在这个

认知基础上,本节课要在观察长方体的活动中,体验最多只能看

到它的3个面,发展空间观念,同时,会辨认长方体物体的正面、

侧面和上面,为今后从正面、侧面和上面三个方向观察物体打基

础。

K课堂实录H

片段一

师:今天我们来观察物体,你们猜一猜要观察什么物体呢?

(有的.学生说电视机,有的学生说房子,还有一位学生说外

星人。全班同学笑了,课堂气氛轻松活跃。)

师:同学们学习离不开自己面前的课桌,老师上课离不开讲

台。今天老师就请大家观察这张讲台,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它,能

看到什么?

片段二

师:下面我们分五个小组活动,请第一小组先到前面来观察

这张讲台。

(学生安静下来)你们各自选择一个位置观察,再交换位置

观察,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师指导这个小组学生变换观察的角度,进行有序的观察,

为其他小组的观察活动起示范作用。)

第三小组上来观察时,班上最调皮的阳志江同学绕过桌子的

侧面,一下子就钻进了讲台下层的格栏里躺下了。

师:你在干什么呀?

阳:老师您瞧,我在观察讲台桌的下面。我躺在里面,只看

见桌子的下面,其他面都看不见了。

(我赞许地对他点点头,学生观察的兴致更高了。)

师:刚才同学们从不同角度观察了讲台,先在小组内交流。

师:哪一个小组先汇报?请说一说你们是站在哪个位置观察

的,看到了什么?

(孩子们的小手举得高高的,急于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大家。)

生1:我们小组的同学站在这里看(他指了指讲台桌的左侧,

一位同学插嘴说:这是旁边。另一位学生又说:这是侧面。)

师:你们认为哪种说法好?

生1:我认为左侧面好,因为桌子有两个侧面。站在讲台桌的

左侧,我看到了讲台桌的左侧面和上面,桌子的上面有粉笔盒。

师:喔,看到了两个面。

生2:我们组的同学站在讲台桌的前面,也看到了讲桌的两个

面:上面和前面。

生3:站在讲台桌的一角观察,可以看到三个面:上面、侧面

和前面。我们组的结论是站的位置不同,看到的讲台桌的形状也

就不一样。

师:你们小组真能干,同学们还有补充的吗?

生4:我们组看到的讲台桌的形状和生1是一样的,不过,我

站在这边,

(指了指讲台的右侧,又想了想。)就是右侧面。

师:你们观察得真仔细,还有不同的吗?

生2:我们组有的同学是蹲着看的,蹲在前面就看到前面一个

面,蹲在侧面就看到侧面一个面。我们的结论是站的位置不同,

看到的讲台桌的面的个数也不一样。

生3:我们组的同学还趴在桌上,只看到上面一个面。我们觉

得最少可以看到一个面,最多看到三个面。观察物体教学设计11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实物的前、后、左、右几个面,体会从不同方向

观察同一个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2.通过实际操作,判断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单一物体的形状,

初步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推理能力。

3.积极参与观察活动,在观察活动中体会观察物体的.乐趣,

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教学难点:

会辨认简单物体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对应图形。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问题

师:“同学们一定还记得老师以前给你们照过好多可爱又有

趣的照片吧?现在老师想请你们也为老师照几张照片,可以吗?”

学生为老师照相,当老师站在学生当中时叫停,请坐在老师不同

方向的学生说说照出的相片是什么样子的。

师:”为什么他们给老师照出的照片不一样呢?”

学生回答,教师不做评判。引出课题,并板书。

二、探究发现,建立模型

1、小组观察活动

教师课件出示小组活动要求

(1)第一次观察活动:观察玩具

教师巡视,了解各组活动情况。

请一个小组的同学汇报。

师:”这个小组的同学观察到的都一样吗?”

指名学生回答。

师:“回忆自己小组同学汇报的情况,用一句话说一说?”

让各个小组汇报情况。

师“同学们知道是什么原因,让我们各个小组同学的观察结

果有的相同,有的不同?”

指名回答。

(2)第二次观察活动:观察带把的水杯

请一个小组的学生汇报观察情况。

各个小组代表汇报自己组观察的结果。

2.小结。

引导学生小结,然后教师课件出示: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个

问题所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

3.再次探讨课前相片为什么照出来是不一样的问题。

三、理解应用,强化体验

课件出示练习题。

1.智慧之旅第一站:

帮助小霞和小宇解决问题。

2.智慧之旅第二站:

男孩和女孩看到的是汽车的哪个面?

3.智慧之旅第三站:

教科书19页“练一练”的1、2题。

4.智慧之旅第四站:

教科书19页“练一练”的4题。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做一做,有困难的可以和组内的同

伴讨论。

四、总结归纳,提升经验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观察物体教学设

计12

教学目标

1.体验从不同角度观察同一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2.能结合具体事物辩认从不同位置(正面、侧面、上面)看

到的物体的形状。

3.发展学生的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