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yy第二十三章超敏反应性疾病及其免疫检测
一、A1
1、关于IV型超敏反应错误的是()0
A、无明显个体差异
B、发生慢
C、与抗体、补体有关
D、与效应T细胞和吞噬细胞及其产生的细胞因子和细胞毒性介质有关
E、在抗感染免疫清除抗原的同时损伤组织
2、花粉引起的支气管哮喘属于()。
A、I型变态反应
B、H型变态反应
C、III型变态反应
D、IV型变态反应
E、非变态反应
3、无需补体组分参与的效应是()。
A、免疫黏附
B、溶解细菌
C、抗B抗体与B型红细胞的溶解
D、ADCC
E、调理作用
4、不属于III型超敏反应性疾病的是()»
A、Arthus反应
B、肾小球肾炎
C、系统性红斑狼疮
D、类风湿关节炎
E、传染性变态反应
5、迟发型超敏反应(W型超敏反应)中最重要的细胞是()。
A、B细胞
B、M①
C、Th1
D、Th2
E、嗜碱性粒细胞
6、下列不属于I型变态反应的是()。
A、过敏性哮喘
B、过敏性鼻炎
C、接触性皮炎
D、过敏性胃肠炎
E、尊麻疹
7、为了更准确的估计患者皮试反应性,皮试时设阳性和阴性对照,阳性对照液常用()。
A、变应原的稀释保存液
B、变应原提取液
C、生理盐水
D、二硝基氟苯
E、盐酸组胺
8、一种破伤风类毒素抗体(抗体1)能与发生二硫键全部断裂而变性的破伤风类毒素发生反应;另一种破
伤风类毒素抗体(抗体2)不能与因同种原因变性的破伤风类毒素发生反应。对于这一实验结果,最可能的
解释是()。
A、抗体1对破伤风类毒素无特异性
B、抗体2对破伤风类毒素上的构象决定簇有特异性
C、抗体1对破伤风类毒素的氨基酸序列有特异性
D、抗体2对二硫键有特异性
E、B和C正确
9、寄生虫学免疫诊断皮内试验,24小时后局部出现阳性反应属于()。
A、I型变态反应
B、H型变态反应
C、III型变态反应
D、IV型变态反应
E、以上都不是
10、属于I型超敏反应的疾病是()。
A、肾小球肾炎
B、风湿病
C、过敏性休克
D、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E、接触性皮炎
11、对金属银的皮肤变态反应()。
A、是由IgE介导的
B、由嗜碱性粒细胞的浸润
C、可用P-K试验诊断
D、是由对镁和蛋白复合物致敏的T细胞引起
E、可用组胺拮抗药进行有效治疗
12、n型超敏反应又称o
A、速发型超敏反应
B、迟发型超敏反应
C、细胞毒型超敏反应
D、免疫复合物型超敏反应
E、Arthus反应
13、可直接特异性杀伤靶细胞的是()。
A、巨噬细胞
B、中性粒细胞
C、K细胞
D、NK细胞
E、致敏Tc细胞
14、可刺激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脱颗粒,释放组胺等过敏性介质的成分是()o
A、C1q,C1s
B、C3b,C4b
C、C3a,C2b
D、C2a,C5a
E、C3a,C5a
15、速发型超敏反应中引起皮肤奇痒的物质是()。
A、白三烯
B、前列腺素
C、组胺
D、激肽
E、ECF-A
16、过敏原皮肤试验准备前,制备抗原的步骤错误的是()o
A、收集原料
B、粉碎与匀浆
C、脱脂与提取
D、过滤与分离
E、装载一起保存
17、在H型超敏反应中()
A、细胞毒性抗体直接引起靶细胞溶解
B、TC细胞参与反应而导致细胞被杀伤
C、组胺的释放在早期起重要作用
D、补体活化导致细胞或组织损伤的机制
E、中性粒细胞杀伤作用导致组织损伤
18、DTH反应()»
A、去除补体可以增强
B、可经血清被动转移
C、依赖于T细胞
D、抗体可以增强其反应
E、去除巨噬细胞可以增强
19、脱敏疗法治疗I型超敏反应机制错误的是()。
A、大剂量、短间隔、连续多次注射抗毒素,然后再大量注射进行治疗
B、治疗过程中防止发生超敏反应
C、小剂量变应原进入机体,仅与少数致敏细胞上的IgE结合
D、脱颗粒后释放活性介质较少,不足以引起临床反应
E、少量的介质可被体液中的介质灭活物质迅速破坏
20、I型变态反应可通过下列哪种成分转移给正常人()。
A、患者的致敏淋巴细胞
B、患者的血清
C、致敏淋巴细胞释放的转移因子
D、巨噬细胞释放的淋巴细胞激活因子
E、患者的红细胞
21、高亲和性的可结合到肥大细胞上的IgE分子部位是()o
A、Fab段
B、CH2功能区
C、H链恒定区
D、HVR区
E、Fc段
22、新生儿溶血症可能发生于()。
A、Rh-母亲首次妊娠,胎儿血型为Rh-
B、Rh+母亲首次妊娠,胎儿血型为Rh+
C、Rh-母亲再次妊娠,胎儿血型为Rh+
D、Rh+母亲再次妊娠,胎儿血型为Rh+
E、Rh-母亲再次妊娠,胎儿血型为Rh-
23、重症肌无力在损伤机制上属于()。
A、细胞免疫功能缺陷
B、H型超敏反应
C、体液免疫功能低下
D、巨噬细胞缺陷
E、NK细胞活性低下
24、III型超敏反应重要病理学特征是()。
A、红细胞浸润
B、巨噬细胞浸润
C、淋巴细胞浸润
D、嗜酸性粒细胞浸润
E、中性粒细胞浸润
25、检测淋巴因子与下列哪项超敏反应有关()o
A、I型超敏反应
B、n型超敏反应
C、HI型超敏反应
D、IV型超敏反应
E、I、I[型超敏反应
26、皮肤迟发型超敏反应病人的皮损部位活体组织学检查,其特点为()。
A、动脉壁有1g和补体沉积
B、表皮坏死
C、水肿
D、中性粒细胞浸润
E、小血管周围有单个核细胞浸润
27、不参与I型超敏反应的细胞是()o
A、嗜碱性粒细胞
B、肥大细胞
C、浆细胞
D、NK细胞
E、嗜酸性粒细胞
28、补体经典途径的主要激活物是()。
A、免疫复合物
B、酵母多糖
C、细菌脂多糖
D、肽聚糖
E、凝聚的IgA
29、初次注入大量抗毒素的马血清所引起血清病的发病机制属于()。
A、I型超敏反应
B、II型超敏反应
C、HI型超敏反应
D、IV型超敏反应
E、V型超敏反应
30、不可能引起迟发型超敏反应的变应原有()。
A、结核菌素
B、染料
C、真菌
D、麻风杆菌
E、破伤风类毒素
31、DTH皮肤试验阳性与下列物质有关()o
A、抗体、补体和CK
B、抗原、抗原致敏的T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
C、抗原抗体复合物、补体和中性粒细胞
D、IgG抗体、抗原和肥大细胞
E、抗原、巨噬细胞和补体
32、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常发生()变态反应。
A、I型
B、H型
C、C型
D、IV型
E、vn型
33、某孕妇为Rh-,第一胎分娩Rh+胎儿,为防止再次妊娠的Rh+胎儿产生溶血症,应给Rh母亲注射()。
A、抗Rh因子抗体
B、Rh抗原
C、免疫抑制剂
D、免疫增强剂
E、以上都不是
34、属过敏性鼻炎确诊常用依据的诊断方法是()o
A、皮肤试验
B、非特异性鼻黏膜激发试验
C、特异性鼻黏膜激发试验
D、血清总IgE测定
E、嗜酸性粒细胞检测
二、A3/A4
1、患儿,男性,7岁,肺炎,经青霉素过敏试验阴性后静脉滴注青霉素,15min后,患儿诉腹部稍痛,10min
后加剧,哭闹不止,面色变黄,呈痛苦状,诊断为青霉素过敏。立即改用10%葡萄糖250ml加10%的葡萄
糖酸钙10ml静脉滴注,并肌注肾上腺素0.25mg,地塞米松5mg,异丙嗪12.5mg。30min后,患儿症状
消失。
<1>、该患儿发生的超敏反应类型为()。
A、I型
B、n型
C、HI型
D、IV型
E、不确定
<2>、输血反应属于()型超敏反应性疾病。
A、I型
B、II型
C、III型
D、IV型
E、混合型
<3>、下列不是血清中总IgE的测定方法的是()o
A、放射免疫吸附试验
B、酶联免疫测定法
C、化学发光法
D、凝胶扩散法
E、电化学发光法
答案部分
一、A1
1、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IV型超敏反应的主要特点是:①发生慢,接触变应原后24〜72小时发生,故称迟发型超敏
反应;②与抗体、补体无关,而与效应T细胞和吞噬细胞及其产生的细胞因子和细胞毒性介质有关;③IV
型超敏反应的发生和过程基本同细胞免疫应答,无明显个体差异,在抗感染免疫清除抗原的同时损伤组织。
【答疑编号100066925]
2、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I型超敏反应的致敏阶段是由变应原进入机体引起,凡经吸入或食入等途径进入体内后能引
起IgE类抗体产生并导致变态反应的抗原性物质称为变应原。常见的变应原有:鱼虾、蟹贝、牛奶、鸡蛋;
花粉、尘螭及其排泄物。
【答疑编号100066922]
3、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ADCC效应:对固定的组织细胞,在抗体IgG和IgM介导下,与具有IgGFc受体和补体C3b
受体的巨噬细胞、NK细胞等结合,释放蛋白水解酶、溶酶体醐等,使固定组织溶解破坏。不需要补体组分
参与。
【答疑编号1000669161
4、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常见的m型超敏反应性疾病有:
(1)局部免疫复合物病:如Arthus反应及类Arthus反应。
(2)全身免疫复合物病:①血清病;②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③慢性免疫复合物病:如系统性红斑狼
疮、类风湿关节炎等;④过敏性休克样反应:见于临床上用大剂量青霉素治疗梅毒、钩端螺旋体病时出现
的与过敏性休克相同的临床表现。
【答疑编号100066910]
5、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IV型超敏反应中,抗原经APC加工处理后,以抗原肽MHC-H类或I类分子复合物的形式
提呈给具有相应抗原识别受体的Th细胞和Tc细胞,使之活化、增殖、分化、成熟为效应T细胞,即炎性
T细胞(Th1细胞)和致敏Tc细胞。
【答疑编号100066908】
6、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超敏反应也称变态反应或过敏反应。常见的I型变态反应有过敏性休克、过敏性哮喘、过敏
性鼻炎、过敏性胃肠炎和尊麻疹。
【答疑编号100066901]
7、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为了更准确的估计患者皮试反应性,试验时同时作阴性和阳性对照。阳性对照常用盐酸组胺,
阴性对照用生理盐水。
【答疑编号100066897]
8、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一种破伤风类毒素抗体(抗体1)能与发生二硫键全部断裂而变性的破伤风类毒素发生反应;
另一种破伤风类毒素抗体(抗体2)不能与因同种原因变性的破伤风类毒素发生反应。对于这一实验结果,
可以解释为抗体2对破伤风类毒素上的构象决定簇有特异性或抗体1对破伤风类毒素的氨基酸序列有特异
性。
【答疑编号100066893]
9、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IV型变态反应在接触抗原后48〜72h内观察结果。皮内试验的阳性结果以红肿和硬结为主,
斑贴试验的阳性结果以红肿和水疱为主。
【答疑编号100066887]
10、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常见的I型变态反应有过敏性休克(药物过敏性休克、血清过敏性休克)、过敏性哮喘、过
敏性鼻炎、过敏性胃肠炎和尊麻疹。
【答疑编号100066884]
11、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皮肤接触一些化学物质如二硝基氟苯以及保、倍等可引起接触性超敏反应。此种反应属于IV
型超敏反应。IV型超敏反应是由效应T细胞与相应致敏原作用引起的以单个核细胞(巨噬细胞、淋巴细胞)
浸润和组织细胞变性坏死为主的炎症反应。所以对金属馍的皮肤变态反应是由对银和蛋白复合物致敏的T
细胞引起。
【答疑编号100066877]
12、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自身组织细胞表面抗原与相应抗体(IgG、IgM)结合后,在补体、巨噬细胞和NK细胞参与
下,引起细胞溶解和组织损伤为主的病理性免疫应答,即为H型变态反应,又称为细胞毒型超敏反应,或
细胞溶解型超敏反应。
【答疑编号100066872]
13、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致敏Tc细胞可通过释放穿孔素和蛋白酶,直接破坏抗原特异性的靶细胞,引起组织坏死。
【答疑编号100066867]
14、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免疫复合物经过经典途径激活补体,产生C3a、C5a,C567等过敏毒素和趋化因子,使嗜
碱性粒细胞和肥大细胞脱颗粒,释放组胺等炎症介质,造成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导致渗出和水肿。
【答疑编号100066862]
15、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速发型超敏反应中引起皮肤奇痒的物质是组织胺。组织胺可以引起鼻塞、打喷嚏、流涕、喉
咙发痒、眼皮肿胀等现象。
【答疑编号100066857】
16、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过敏原皮肤试验准备前,不同抗原的制备方法不同,但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①收集原料;
②粉碎与匀浆:③脱脂与提取;④过滤与分离;⑤分装保存。
【答疑编号100066852]
17、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II型超敏反应是自身组织细胞表面抗原与相应抗体(IgG、IgM)结合后,在补体、巨噬细胞
和NK细胞参与下引起细胞溶解和组织损伤为主的病理性免疫应答,又称为细胞毒型超敏反应,或细胞溶解
型超敏反应。
【答疑编号100066847]
18、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IV型超敏反应也称为DTH反应,是由效应T细胞与相应致敏原作用引起的以单个核细胞(巨
噬细胞、淋巴细胞)浸润和组织细胞变性坏死为主的炎症反应。发生慢,接触变应原后24〜72小时发生,
故又称迟发型超敏反应。
【答疑编号100066842】
19、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在治疗I型超敏反应的疾病时,可采用小剂量、短间隔(20〜30min)、连续多次注射抗毒
素的方法进行脱敏,然后再大量注射进行治疗,不致发生超敏反应。脱敏注射的原理:可能是小剂量变应
原进入机体,仅与少数致敏细胞上的IgE结合,脱颗粒后释放活性介质较少,不足以引起临床反应,而少
量的介质可被体液中的介质灭活物质迅速破坏。短时间内,经多次注射变应原,体内致敏细胞逐渐脱敏,
直至机体致敏状态被解除,此时再注射大量抗毒素不会发生变态反应。但这种脱敏是暂时的,经一定时间
后,机体又可重建致敏状态。
【答疑编号100066839]
20、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正常人血清中IgE含量极低,而变态反应病患者血清中IgE含量较高,特别是特异性IgE含
量异常增高。所以I型变态反应可以通过血清转移给正常人。
【答疑编号100066834]
21、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表面具有高亲和性IgEFc受体,可与IgE的Fc段结合。
【答疑编号100066831]
22、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新生儿溶血症主要见于母子间Rh血型不合的第二胎妊娠。血型为Rh阴性的母亲因流产或
分娩过Rh阳性的胎儿时,Rh阳性RBC进入体内产生了抗Rh抗体(IgG类),当她再次妊娠Rh阳性的
胎儿时,母体内的抗Rh抗体可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与胎儿Rh阳性RBC结合,通过激活补体和调理
吞噬,使胎儿RBC溶解破坏,引起流产或新生儿溶血。
【答疑编号1000668261
23、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重症肌无力在损伤机制上属于H型超敏反应型疾病。重症肌无力是抗受体抗体介导的功能受
抑制的病症。80%以上患者有针对神经肌肉接头处突触后膜上乙酰胆碱受体的抗体,补体参与发病过程。
神经肌肉传导障碍导致晨轻暮重、活动后加重、休息可减轻的渐进性骨髓无力及各种受累器官的症状。因
受体内吞和在胞内的降解,受体数目减少。
【答疑编号100066821]
24、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中性粒细胞浸润是IH型超敏反应的主要病理特征。局部聚集的中性粒细胞在吞噬免疫复合物
的过程中,释放蛋白水解酶、胶原酶、弹性纤维酶和碱性蛋白等,使血管基底膜和周围组织损伤。
【答疑编号1000668171
25、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IV型超敏反应发生的机制:抗原经APC加工处理后,以抗原肽-MHC-H类或I类分子复合
物的形式提呈给具有相应抗原识别受体的Th和Tc细胞,使之活化、增殖、分化、成熟为效应T细胞,即
炎性T细胞(Th1)和致敏Tc细胞,当致敏Tc细胞再次遇到相应抗原刺激后,炎性T细胞可通过释放TNF-B、
IFN-Y、1「2、IL-3等细胞因子,激活巨噬细胞和NK细胞,引起单个核细胞浸润为主的炎症反应,致敏Tc
细胞则通过释放穿孔素和蛋白酶,直接破坏抗原特异性的靶细胞,引起组织坏死。
【答疑编号100066813]
26、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迟发型超敏反应是由效应T细胞与相应的致敏原作用引起的以单个核细胞(淋巴细胞、巨噬
细胞)浸润和组织细胞变性坏死为主的炎症反应。所以皮损部位活体组织学检查可见小血管周围有单个核
细胞浸润。
【答疑编号100066808]
27、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I型超敏反应的致敏阶段,变应原进入机体,刺激机体特异的B淋巴细胞,使其增殖分化为
浆细胞,浆细胞分泌产生针对特异变应原的IgE抗体。此抗体吸附于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上,与肥大
细胞结合释放储存的组胺、嗜酸粒细胞激肽原酶等。
【答疑编号100066802]
28、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补体的作用:免疫复合物经过经典途径激活补体,产生C3a、C5a,C567等过敏毒素和趋
化因子,使嗜碱性粒细胞和肥大细胞脱颗粒,释放组胺等炎症介质,造成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导致渗出
和水肿;并吸引中性粒细胞在炎症部位聚集、浸润。膜攻击复合物可加剧细胞损伤。
【答疑编号100066797]
29、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血清病是通常在初次接受大剂量抗毒素(马血清)1〜2周后,出现发热、皮疹、关节肿痛,
全身淋巴结肿大、尊麻疹等症状。主要是体内马血清尚未清除就产生了相应抗体,两者结合形成中等大小
的可溶性循环免疫复合物所致。血清病常见的III型超敏反应性疾病之一。
【答疑编号100066794]
30、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迟发型超敏反应是由胞内寄生菌(结核杆菌、麻风杆菌等)、病毒、真菌等引起的感染。如
结核病人肺部空洞的形成、干酪样坏死、麻风病人皮肤的肉芽肿形成、以及结核菌素反应等均是由IV型超
敏反应引起的组织坏死和单核细胞浸润性炎症。
【答疑编号100066790]
31、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IV型变态反应在接触抗原后48〜72h内观察结果。皮内试验的阳性结果以红肿和硬结为主,
斑贴试验的阳性结果以红肿和水疱为主。皮肤试验阳性与抗原、抗原致敏的T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有关。
【答疑编号1000667861
32、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一般发生于A族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后2〜3周,由体内产生的相应
抗体与链球菌可溶性抗原如M蛋白结合后沉积在肾小球基底膜所致。常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枕头项目合作计划书
- 简单加减法游戏挑战试题及答案
- 《桥梁与道路工程》课件
- 2025年防护用品销售合同
- 《连翘薄荷》课件
- 2025年家电配线组件项目建议书
- 2025二手车买卖合同(无中介版)
- 第九章不等式与不等式组第41-47课时导学案
- 2025年离子敏传感器项目发展计划
- 2025年除涝排水设施管理服务项目合作计划书
- YY/T 1778.1-2021医疗应用中呼吸气体通路生物相容性评价第1部分:风险管理过程中的评价与试验
- GB/T 20041.21-2008电缆管理用导管系统第21部分:刚性导管系统的特殊要求
- GB/T 14054-1993辐射防护用固定式X、γ辐射剂量率仪、报警装置和监测仪
-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第六章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第一个重大成果
- 粤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全册课件
- 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模拟实训报告
- 八年级英语15篇完形填空(附答案)
-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课件第四讲 社会矛盾研究方法
- 会宝岭选矿厂集中控制技术方案
- 第13讲巧解弦图与面积
- 毕业设计(论文)-CK6150总体及纵向进给和尾座部件的设计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