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3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7 7 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课时1) 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课时2) 课题3走进化学实验室(课时2) 绪言与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复习学案 《绪言与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测试题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知识点总结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测试题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 第一课时原子的结构 第二课时离子 第三单元测试 课题4化学式与化合价(第一课时) 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检测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 课题2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课题3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复习学案)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检测题 参考答案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 2 课题2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 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课题4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复习学案) 第六单元综合检测题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参考答案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 课后练一练 课题2燃料的合理利用和开发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 第7单元燃料及其利用学情检测 答案与提示 3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3、通过收集材料、查阅资料、讨论交流、实践活动等具体探究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4、通过具体事例,体会化学与人类进步、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认识化学学习的价值。①小学自然中学过,我们生活的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有许多性质;②日常生活中我们熟悉的现象,如蜡烛可以燃烧、铁器会生锈等;③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畅想式提问或故事讲解或图示介绍,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观察老师表演的魔术(实验1)白纸显红字2)水变“牛奶”,“牛奶”变水;想一想:用自己现有的知识(已学过的语文、数学、英语、物理等知识)能否解释?学生活动:展示课前搜集的有关化学在衣、食、住、行、新能源、新材料方面发挥的作用。培养学生对信息的收集、加工及整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化学能使人们进一步认识自然、改造自然、保护自然。教学设计意图:通过设置合理的问题、适当的课件及简单容易的小实验,让学生轻松自如的把握化学研究的几个方面。讨论交流:学生相互交流,个别阐述。讨论交流:学生思考并尝试回答,物质由元素组成。【问题4】:蔗糖、木材、酒精等物质中所含元素种类是相同的,可物质性质差异很大,你知道其中4小结:物质的结构不同,性质不同。【问题5】:你能用哪些方法鉴别铜片和铝片,酒精和水。小结:性质是区别不同物质的依据。自读完成:绿色化学。对学生进行爱国教育,建设美好家园。有人说:化学家在从事上帝的工作。因为化学家不仅关心自然界中已经有的元素与物质,而且还创造自然界中没有的新元素与新物质,正在一个“老的自然界”旁边创造一个“新的自然界”。100年来,新分子层出的本领。想成为一名化学家吗?就让我们从这里开始【例题1】下列各项内容中,属于化学学科研究范围的是()A.培育新的花卉品种,增加观赏价值B.设计新程序,开发电脑新功能C.综合利用石油生产优良人造纤维D.利用指南针确定航海方向【解析】A项属于生物学研究的内容,B、D项与物理学科有关,而C项利用石油可以加工制成各种新产品,此过程是化学研究的内容之一。【答案】C【例题2】绿色化学是21世纪化学与技术发展的主导方向,它要求从根本上消灭污染。“绿色销毁”是根据绿色化学思想所采用的无污染销毁。请举例说明什么是“绿色销毁”。【解析】绿色化学的特点是充分利用资源,减少废物向环境排放,可从源头上消除污染我们可以用秸秆处理、垃圾处理等阐明这些观点。【答案】秸秆可放入沼气池中,这样不污染环境,同时能得到燃料,不应该焚烧。垃圾应该分类处理,有的可以回收再利用。盗版光盘可以用压路机轧碎后回收利用,盗版书籍可以送造纸厂打成纸浆再利用,假冒伪劣商品可分门别类,回收利用,不应该用焚烧的方法销毁。【例题3】课本P4页中,鸟与鱼生活在一起,是因为鸟笼使用了一种特殊的高分子薄膜,请你推测制作鸟笼的高分子薄膜必须具备的性质或性能是()5A.绝热B.透气C.导电D.隔水【解析】我们知道,鸟生活在天空中,鱼生活在水中。鸟与鱼一起生存,要求制作鸟笼的材料应有良好的透气、隔水性能。1.当前从全球范围来看,所面临的挑战有健康问题,能源问题,粮食问题,环境问题等。化学家们希望从化学角度,通过化学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为人类的发展与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化学界所研究的课题很多,其中有:①合成高效化肥;②新型高效药品的开发;③研制快速降解的塑料;④寻找高效催化剂在低耗下分解水得到氢气;⑤合成人造皮肤;⑥研制植物营养液进行无土栽培;⑦在无毒、无害的条件下进行化学反应;⑧开发新型制冷剂代替氟利昂;⑨消除汽车有害尾气。请将以上问题归类,并把其课题序号填在相应的横线上。(1)健康问题2)能源问题:(3)粮食问题4)环境问题:2.下列各项中属于化学学科研究内容的是()A、培育新品种,增加农作物的产量B、利用指南针确定方向C、综合利用石油生产优良人造纤维D、设计新程序、开发计算机新功能。3.下列哪位科学家提出了元素周期律并画出了第一张元素周期表()A、道尔顿B、阿伏加德罗C、拉瓦锡D、门捷列夫4.下列叙述符合绿色化学要求的是()A.化工厂的烟囱中排放出未经处理的烟尘B.将未经处理的废水排放到河流中C.农民焚烧作物秸秆D.垃圾分类回收,并进行化学加工再利用性质变化规律1.下列内容不属于化学研究范围的是()A开发利用化石燃料B提高人们的道德水平C制备无污染洗衣粉D治理环境污染2.下列生产中属于化学工艺的是()①发明指南针②造纸技术③烧制陶瓷④火药的发明⑤青铜器的制造A、①②③④⑤B、②③④⑤C、①②③④D、③④⑤3.创立奠定近代化学基础的是()A会制造劳动工具B发现和利用了火C原子论和分子论的创立D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发现4.组成自然界的元素只有多种,到21世纪末人类发现和合成的物质已超过万种。5.使用材料的变化标志着人类文明的进步。下列用品的材料不是通过化学变化制取的是()A铁器B青铜器C塑料器具D石器6布置作业:请上网冲浪或去图书馆查阅或者通过报纸、杂志等途径了解更多的内容。那么化学究竟是对人类社会利多还是弊多,请就此开展一次辩论:正方:化学有利于人类社会的发展。反方:化学不利于人类社会的发展。7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1.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区别,并能运用概念判断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2.认识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理解反应现象和本质的联系。3.学习重点与难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与判断。引言:我们知道在物质世界里,各种物质之间存在着多种相互作用,也不断发生着变化。例如,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变成水蒸气和冰、炎热的夏天食物易腐败、燃料能燃烧、钢铁制品在潮湿的环境会慢慢生锈等。认识物质的性质及其变化的特点,掌握其规律,对于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是至关重要的。现在我们就来学习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许多化学概念、化学基础知识都是通过实验形成的,因此必须学会观察实验的方法。下面请大家做几个物质变化的实验,主要观察变化前后物质的颜色、状态,列表记录。无新物质生成?强调:只是形状、状态(气态、液体、固体)的变化。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强调:化学变化一定生成新物质。我们日常看到木材燃烧,铁生锈等都是化学变化。在化学变化过程中除生成其他物质外,还伴随强调:这些现象常常可以帮助我们判断有没有化学变化发生。【例题1】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电灯通电后发亮B.从海水中得到食盐C.食物腐败D.电热棒工作时发热【解析】因为化学变化常伴有放热、发光、放出气体、生成沉淀、颜色改变等现象,这些可以帮助我们判断是否有化学变化,但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是生成其他物质。在A、B、D的变化前后都没有生成其他物质,因此它们都属于物理变化。而C的食物腐败是由于食物与空气等发生了反应,变成了其他的物质而不能食用,因此属于化学变化。【例题2】下列四种变化中,其中一种与其他三者有本质区别的是()A铁生锈B水结冰C煤燃烧D脂肪酸腐败【解析】铁生锈是铁变成了铁锈这种新物质,煤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脂肪酸腐败生成了不同于酸的物质,总之,这三种都生成了新物质。而水结冰只是物质的状态改变了,没有生成新的物质。所以选【例题3】为什么一个苹果被分成许多小块,甚至榨成果汁仍然能吃,而腐烂后却不能再吃?【解析】苹果被分成许多小块或榨成果汁,只是大小和形状发生了变化,并没有生成新物质,发生了物理变化;但苹果腐烂后生成了新物质,对人体有害,发生了化学变化,所以腐烂的苹果不能吃。1.下列描述涉及一些物质的变化,其中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C.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D.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92.下列成语描述的变化中,一定包含化学变化的是()A.木已成舟B.花香四溢C.烛炬成灰D.滴水成冰3.人类需要能量。下列能量转化的例子中不是由化学变化引起的是()A.燃气篝火烘烤食物B.太阳能热水器烧水C.绿色植物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D.煤燃烧发电物质的变化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特征伴随现象举例1.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家庭自制冰块B.馒头变馊C.糯米酿成酒D.火柴燃烧2.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潮起潮落B.海市蜃楼C.3.能用于判断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的依据是()A.生成新物质B.生成沉淀或气体C.发生颜色变化D.发光发热4.下列变化中,前者是物理变化,后者是化学变化的一组是A.蜡烛燃烧;蜡烛熔化B.酒精挥发:酒精燃烧C.空气液化;液态空气汽化D.铁生锈;铁被腐蚀1.成语被誉为中华民族语言的瑰宝。下列成语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磨杵成针B死灰复燃C木已成舟D积土成山2.下列各组日常生活中发生的变化,都是化学变化的是()A酒精燃烧、蜡烛熔化B冰雪融化、冰糕变软C剩饭变嗖、高粱酿酒D灯泡发光、铁锅生锈3.一种固体物质受热后变成气态,则这种变化()A一定是升华B一定是化学变化C不可能发生,固态物质要先变成液态再变成气态D可能是物理变化,也可能是化学变化1.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并能分清哪些是物理性质,哪些是化学性质。2.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学会归纳整理。3.用化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变化,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水是我们熟悉的物质,你知道水能发生哪些变化,体现了水具有的哪些性质?(个人思考,同桌交流)3.通常研究的物理性质有。4.什么是熔点。合作学习:同桌相互检查记忆情况,相互释疑。讨论交流:请同学们举一些日常生活中物质的物理性质的例子。讨论交流:请同学们举一些日常生活中物质的化学性质的例子。(1)木柴燃烧—化学变化木柴能燃烧—化学性质(2)铁生锈——化学变化铁(在潮湿的空气里)易生锈——化学性质铁(在干燥的空气里)难生锈——化学性质(3)胆矾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化学变化胆矾溶液可以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化学性质小结:这里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有两层含义:一是不需要变化就表现出一是在物理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例如,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等都属于物质的物观察老师演示(也可由师生共同完成)[实验1-5]探究氧气和氧气和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1.思考: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尽可能多地描述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性质,试着判断哪些属于物理性质,哪些属于化学性质,利用哪些方法可以区分它们。交流:小组内交流讨论自己的看法,然后每组派代表发言,班内交流学习。2.思考:水、二氧化碳、乙醇(俗称酒精)有哪些用途,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用途?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你还能说出哪些物质的性质和用途?由此可得出什么结论?交流:小组内交流讨论自己的看法,然后每组派代表发言,班内交流学习。归纳总结物质的性质和变化的区别与联系。(个人思考,组内交流并在全班展示)【例题】阅读下列信息:铝是一种银白色的金属,具有金属光泽,质地较软,很容易制成薄片;——氧化铝;铝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氢气。根据上述信息,请你回答下列问题。(1)铝的物理性质有;(2)铝的化学性质有。【解析】根据是否发生化学变化(化学反应),将物质的性质分为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铝在空气中能与氧气反应生成与铝不同的氧化铝,铝可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新物质氢气,铝本身也发生改变,这些都属于铝的化学性质;其余则属于它的物理性质。【答案】(1)银白色、有光泽的金属,质地较软、密度较小,良好的导电性和传热性2在常温下可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铝,可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1.下列有关物质性质的描述中,属于物理性质的是()A.碳酸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B.甲烷(天然气、沼气主要成分)极难溶于水C.乙醇(俗称酒精)可以燃烧D.水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2.下列物质的用途中,主要应用其化学性质的是()A.用铁、铝制作炊具B.用汞(俗称水银)作体温计的指示液C.用酒精作燃料D.用铜制作导线3.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石蜡受热熔化属于化学变化B.木炭燃烧属于物理变化C.水银的熔点低属于物理性质D.金刚石的硬度大属于化学性质4.手放在一块被火烧烤的板上仍安然无恙,则这块板材具有的性质是()A.透气B.耐高温C.防水D.绝热5.下列性质属于化学性质的是()A导电性B.挥发性C.可燃性D.溶解性6.判断下列描述哪些是物理变化?哪些是化学变化?哪些是物理性质?哪些是化学性质?A、铜绿受热时会分解;B、纯净的水是无色无味的液体;C、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了氧化镁;D、氧气不易溶于水且比空气重;E、木棒受力折断。物理性质物理性质性质化学性质1.下列物质的用途中,主要应用其化学性质的是()A.用木材做桌椅B.用水灭火C.用汽油作燃料D.用铝制作电缆2.古人曾将铅煅打成细细的铅条,作为笔来写字,这也是“铅笔”名称的由来。铅条能象现代铅笔一样写字,这一现象与铅的下列性质有关的是()A.硬度小B.熔点低C.密度大D.能导电(1)盐和糖2)铜制品和铁制品;(3)酒和醋4)瓷勺和塑料勺。4.①木炭是灰黑色的多孔性固体;②木炭能燃烧;③我国某些地方冬天有时用木炭来取暖;④将木炭粉碎;⑤木炭可制黑火药;⑥取一小块木炭点燃,放入氧气瓶中燃烧,发出白光。上述描述属于物理属于化学变化的是,属于用途的是。5.选用“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之一,填写下列空格。(1)通常情况下,氮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2)煤气燃烧3)玻璃破碎;(4)铝箔能在空气中剧烈。酒精还能溶解许多其它物质。点燃酒精灯,在火焰的上方罩一个干燥的烧杯,烧杯内壁出现水珠,又在火焰上罩一附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烧杯内壁出现白色物质。根据以上文字叙述归纳小结,试(2)推断酒精的一种用途:。1.把某种金属用小刀轻轻切下一块放入盛水的烧杯中,观察到该金属与水剧烈反应,并放出热量,本身熔化成银白色的小圆球,浮在水面上。根据以上叙述,推断该金属的物理性质有12)(34));2.美国科学家卡尔·克里斯特领导的科技小组曾经成功地制取出盐粒大小的N5。在制取N5的实验中,曾发生了爆炸,摧毁了实验室的部分设备。因此,科学家认为:N5与氮气不同,化学性质极如果能让这种物质保持稳定,则它可能会成为火箭和导弹的理想燃料。根据以上叙述,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氮气N5变化规律(2)请你想象一下,N5在应用领域的用途。变化规律3.下列氢气的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A.密度比空气小B.无色气体C.能跟氧气反应D.难溶于水4.下列叙述中,体现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的是()A.二氧化碳能溶于水B.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C.二氧化碳可以用来生产碳酸型饮料D.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5.下列物质的用途,所利用的性质与另外三种有根本区别的是()A.氢气用于填充气球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C.煤用于作燃料D.铜丝用作电线6.市场上销售一种不粘锅炊具,内壁涂有一层叫聚四氟乙烯的物质。请推测做涂层的聚四氟乙烯可能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课时1)1.认识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实验,初步学会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和描述。2.能有意识地从日常生活中发现一些有探究价值的问题,并能在教师指导下根据实验方案进行实验,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得出有价值的结论。3.能体验到探究活动的乐趣和学习成功的喜悦,并进而体会到化学学习的特点是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等。4、认识到合作与交流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作用。情景导入:观察四大发明图片,观察古代的一些化学器具。讨论交流:其中哪些发明与化学有关,了解化学史。得出结论:化学是一门以为基础的科学。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通过对它的、、等,可以发现和验证化学原理,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并――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说出对蜡烛有哪些认识?(多角度)学生提出自己对蜡烛有哪些不明白的问题,互相解答。用3分钟阅读课本第12页内容,明确实验探究的目的、方法和步骤。可以按课本第12页的提示进行实验观察,也可以增加或更改某些实验观察的内容,并对观察的现象进行描述记录,填写表格。探究步骤点燃前探究蜡烛的物理性质燃着时观察燃烧时现象并进对现象的观察和描述将你填写的表格与同学们交流,比一比谁观察到的现象越多,谁的描述越详细越准确,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并改进自己的通过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活动,你感受到化学学习的哪些特点?这个探究活动体现了化学学习的以下特点:【例题】小明在探究蜡烛燃烧的过程中,发现罩在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被熏黑。他的以下做法中你认为不合适的是()A.反复实验,并观察是否有相同的现象B.查资料,了解石蜡的主要成分,探究生成的黑色物质是什么C.因与本次实验目的无关,故不予理睬D.询问老师或同学,讨论生成黑色物质的原因【解析】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在实验中往往会发生一些意外的现象,千万别轻易忽略这些细节,许多发明和发现都是源自实验中发生的与期望不符合的现象或数据。历史上很多科学家就是从类似的意外发现中,不断地探究进而取得了令人羡慕的成就。我们也应该培养严谨、求实、勇于创新的科学态度,这也是学好化学的前提。在探究过程中,除了实验和观察外,查找资料、与他人交流等也同样是获得证据的重要方式。因此A、B、D的做法都是可取的。【答案】CA、均匀的变黑B、与外焰接触部分被烧黑C、与内焰接触部分被烧黑D、与焰心接触部分被烧黑气味是,蜡烛不溶于水,把蜡烛放入水中,蜡烛(填浮在水面或沉入水底),蜡烛3.蜡烛燃烧既发生了变化又发生了变化,火焰分层,_最暗,部分的温度最高,部分温度最低。将干燥的烧杯放在蜡烛火焰上方,烧杯内壁有生成,迅速向烧杯中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4.1元硬币的外观有银白色的金属光泽,一些同学认为它可能是由铁制成的。在集体讨论时,有同学提出“我们可以先拿磁铁来吸引一下”。就“拿磁铁来吸引一下”这一过程而言,属于科学探究中的()A、实验B、假设C、观察D、推理反思与评价—心问题:蜡烛刚熄灭时,总会有一缕白烟冒出,它的成分是什么呢?有人提出了以下假设:A白烟是燃烧时生成的二氧化碳B白烟是燃烧时生成的水蒸气C白烟是石蜡蒸气凝成的石蜡固体小颗粒序号),但是这样做并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原因是。(2)吹灭蜡烛,立即用一块干而冷的玻璃片放在白烟上,玻璃片上没有出现水雾,说明白烟不(3)吹灭蜡烛,立即用燃着的木条去点白烟(注意不要接触烛芯),发现蜡烛重新被点燃,说明白烟具有可燃性,这是为假设提供了证据。同时可排除假设——,因为。2.为探究酒精灯火焰不同部住的加热效果,李明同学取来3支试管,分别编号为A、B、C。向试管内(1)把A试管底部放在酒精灯火焰上方约3cm处加热;试管编号ABC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设计一个实验方案:证明液化石油气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只要求写出操作、现象和结论。1.不属于蜡烛燃烧实验现象的是()A.火焰分为三层,外层最亮B.熄灭后有白烟产生C.生成二氧化碳和水D.罩在火焰上的烧杯内壁出现白雾2.自1985年起,每年的9月10日泪始干”歌颂了人民教师为人民教育事业鞠躬尽瘁的高风亮节。目前有些蜡烛生产厂家宣传的广告词“不流泪的蜡烛”──即蜡烛熔化后不会从周围流下,你相信吗?说明原因。精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烧杯壁上出现水珠,过一会儿,火焰逐渐减弱,移开烧杯火焰又恢复正常。他想了想用一氧化碳做了相同的实验(一氧化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观察到没有水珠出现,火(1)你认为火焰变微弱的原因可能是 。(2)该同学用一氧化碳做相同实验的目的是 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课时2)1.认识到科学探究既需要观察和实验,又需要进行推理和判断,培养分析能力。2.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培养自我反思的能力,以及对自己的探究报告进行修改并使之完善的能力。预习该探究活动的内容,并在家里利用吸管、瓶子、盆子等进行收集呼出的气体的操作练习,你还存在哪些问题?(组内交流)我们人既吸入气体也呼出气体,人吸入气体和呼出气体一样吗?我们吸入的是空气——含有氧气、水蒸气和其它杂质气体和尘粒等,而其中是人体需要的,呼出的气体中它可能没有或很小。从生物学中我们已经道人和动物呼出大量的,所以我们判断呼出的气体中,它的含量比吸入的空气高。人和动物的呼吸系统是湿润的,呼出的气体中水分的含量比吸入的空气。1、人呼吸需要氧气,则呼出气体中氧气含量将;2、人呼出二氧化碳,则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会;3、呼出气体中水蒸气的含量可能增加或减少或基本不变。1.氧气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木条燃烧越旺,说明氧气越。2.二氧化碳可以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成,浑浊越多,二氧化碳越。3.二氧化碳可以使燃着的木条。水蒸气在常温下易凝结成。用3分钟阅读课本第14--16页内容,明确实验探究的目的实验方案,小组合作,进行实验探究并完成探究报告。【现象】:呼出的气体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滴入到空气中的石灰水无明显变化.【现象】:空气中,木条持续燃烧,而在呼出的气体中,木条很快熄灭.对人体吸收的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探究(完成探究报告或自制报告)探究报告探究活动名称:探究活动目的:):步骤现象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全班交流展示探究报告,反思交流。(小组派代表发言)【例题1】市场上销售的碳酸饮料中,溶有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请你设计实验方案验证打开瓶盖时冒出的气泡中含有二氧化碳。将实验设计及相关内容填入下表中。实验过程实验现象实验结论【解析】要检验冒出的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可利用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性质来检【答案】实验过程实验过程实验现象实验结论一支装有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变浑浊有二氧化碳【例题2】镁是一种银白色金属,它可以在空气中点燃。取一段用砂纸打磨过的镁带用坩埚钳夹住,在酒精灯上点燃,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的氧化镁是一种白色的固体粉末。根据上述有关镁的叙述回答下列问题:(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2)镁带燃烧时的现象是。【解析】(1)镁带燃烧前是银白色金属,燃烧后生成的氧化镁是白色固体粉末,所以该过程生成了其他物质,发生了化学变化2)注意:不要将实验现象的描述与对实验现象的分析、推测、结论等相混淆。例如,描述实验现象时,不应直接指明生成物的名称。本题中镁带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是实验结论,而生成一种白色固体粉末才是实验现象。1.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是A.空气B.二氧化碳C.水蒸气D.氧气2.常用于检验二氧化碳气体的物质是()A.食盐水B.澄清石灰水C.纯净水D.蔗糖水3.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了A.水B.二氧化碳C.水和二氧化碳D.灰烬4.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右图所示的a、b两个集气瓶中,出现的现象是()5.通过探究“我们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实验,得出结论正确的是A.吸入的气体全部是氧气B.呼出的气体全部是二氧化碳C.呼出的气体极易溶于水D.呼出的气体里含有较多水蒸气实验步骤及现象把一只干燥的冷烧杯罩在酒精灯上,观察到烧杯用手触摸上一步骤中的烧杯底部,感觉用塑料软管向一杯盛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内吹气,发现石灰水变浑浊说明酒精燃烧时生成了说明酒精燃烧时有热量放出说明呼出的气体中含有__________(1)呼出的气体中有较多的二氧化碳和水,较少的氧气2)空气中有较多的氧气,较少的二氧化碳2.可以设计实验证明上面的结论。1.在学习植物细胞结构时,我们经常利用显微镜把细胞分解为细胞壁,细胞质,细胞膜,细胞核等几个不同部分来认识,这种方法属于()A、比较B、归纳C、理性思维分析D、实验分析2.1998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了科恩(美)、波普尔(英),以表彰他们在理论化学领域作出的重大贡献。他们的工作使实验和理论能够共同协力探讨分子体系的性质,使整个化学领域经历了一场革命性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是()A、化学不再是纯实验科学B、化学不再需要实验C、化学不做实验,就什么都不知道D、未来化学的方向还是经验化3.二氧化碳可以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成;还可以使燃着的小木条。4.为证明某空杯内充满着空气,小红同学把杯口向下使杯子浸没在盛水的盆里,她将观察到的现象是 。1.一氧化氮是大气污染物,但少量的一氧化氮在人体内具有扩展血管、增强记忆的作用。实验室收集一氧化氮只能用排水法收集。对一氧化氮的猜想或评价正确的是()A易溶于水B可能极易与氧气反应C易与水反应D有害无利2.某实验测出的人呼吸各种气体的体积分数如下表所示:请你回答:(1)因参与人体新陈气体吸入气体呼出气体体是。X78%75%(2)请你证明:呼出的气体中含氧气21%15%验证方法是二氧化碳0.03%3.68% 其他0.91%0.88%代谢而消耗的气有水蒸气,你的(3)请你分析:X气体在呼吸过程中没有参与化学反应,但在呼出的气体中体积分数却减小了,原因是3.写一篇化学日记:我用实验证明了自己呼出气体的成分。3.了解化学实验对探究的重要性及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地位。可以先组织学生参观化学实验室,在此基础上讨论实验室里的有关常识,然后组织学生练习一些将全班同学分成四个小组轮流参观:1组观察实验室的布局,仔细阅读墙上的张贴物;2组进实验准备室,仔细记录在准备室里看见的主要仪器;3组进入药品贮放室,仔细观察药品是怎么贮存的?为什么要这样贮存?4组参观贮放易燃、易爆、有毒物品的设备并记录贮存方法。讨论交流:1.你看见了哪些易燃、易爆、有毒物质?易燃、易爆、有毒物品为什么要单独贮放?为什么要加1.走进实验室,你通常能见到一些什么状态的药品,它们一般盛放在什么仪器内?(个人思考,2、你认识下列仪器并能说出它们的用途以及使用时的注意事项吗?(个人思考,组内交流)(1):固体药品通常保存在,取用固体药品一般用。有些块状固体应(3):往试管装入固体药末时,可先使试管,把盛有药品的药匙(或纸槽)小心送小组内成员进行实验操作,其他同学观察并记录该同学实验过程。2.刚才的实验操作中哪些同学做得比较规范,哪些同学出现了错误,怎样改正?回忆日常生活中,我们怎样将一种饮料从瓶子倒到杯子中而不滴1.取用一定量的液体药品,常用量取体积。量液时,量筒必须,视线要与量筒2.胶头滴管的使用。取用少量的液体可用,取液后的滴管,应保持橡胶乳头在,不小组内成员进行实验操作,其他同学观察并记录该同学的实验过程。量取液体时,如果视线没有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而是采取用仰视或是俯【例题】下列操作正确的是()A.将剩余的药品倒入下水道B.未经清洗的滴管再吸取别的试剂C.可以用品尝的方法区别实验室中的蔗糖和食盐D.量筒只用来量取液体的体积,不能用作反应容器【解析】实验剩下的药品应该放在指定的容器中,而不能直接倒入下水道;未经清洗的滴管再吸取别的试剂,会污染别的试剂;蔗糖和食盐作为厨房里的调味品可以食用,但作为实验室里的化学药品却不能品尝。【答案】D1.取用固体药品一般用,有些块状的药品要用夹取。有些粉末状的药品还可以用2.量取液体时,视线要与保持水平。取用少量液体时还可以用。3.下列药品的取用,需要药匙的是A酒精B小石块C植物油D食盐4.某学生用量筒量取液体,量筒放平稳,而且面对刻度线,初次仰视液面读数为19ml,倒出部分液体后,俯视液面读数为11ml,则该学生倒出的液体的体积是()A、8mlB、大于8mlC、小于8mlD、无法确定5.怎样把粉末状的药品装入试管中?固体:广口瓶药品保存液体:细口瓶药品保存化学实验块状:镊子基本操作课堂小结:固体药品粉末状:药匙、纸槽基本操作滴加:胶头滴管药品取用液体药品滴加:胶头滴管倾倒:试管、试剂瓶取用一定量药品托盘天平量筒1.体温计是一种常用的医疗仪器,给体温计消毒时,应该()A、用自来水冲洗B、在沸水中煮20-30C、用医用酒精棉球擦拭D、在火焰上灼烧2.把碳酸钠粉末装入试管中,正确的操作是()A.用镊子B.用玻璃棒C.用药匙或纸槽送入D.直接倒入3.实验时,不宜用作化学反应容器的仪器是()A.量筒B.集气瓶C.试管D.烧杯4.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没有说明药品用量时,固体、液体都可以取任意量B.用试管夹时,将试管夹从试管口往下套,夹在试管中上部C.实验用剩的药品要放回原瓶,以免浪费药品D.实验室取用固体药品一般用药匙,有些块状固体可用镊子5.要准确量取8ml的液体,需选用的量筒是()2.实验室里,盛放配制好的食盐水的仪器是()A、烧杯B、广口瓶C、试管D、细口瓶3.要把试剂瓶里的食盐放进试管,正确的方法是()A、用镊子夹取送入试管B、直接向试管中倾倒C、先倒在手上,然后再塞进试管D、用药匙或纸槽将食盐放进试管4.向试管里添加稀盐酸时,先将瓶塞拿下,在桌上,拿瓶子时,瓶上的标签要 ,瓶口要试管口,缓慢地向试管中倒入稀盐酸,倒完后,立即 ,并把瓶子。5.做完实验后,对于用过的废液,你认为正确的处理方法是()A、拿出实验室B、放回原试剂瓶C、倒入废液缸D、留在实验台上,为下次用7.游戏:以小组为单位,从初中化学常用仪器抽取若干仪器,让学生蒙住双眼,用手来摸,能说的最快、最全、最准的为优胜者。1.能进行给物质加热、洗涤仪器等基本实验操作。2.进一步培养良好的实验习惯。3.认识化学实验的目的和意义,了解实验的注意事项。4.体会到严谨的科学态度,合理的实验步骤,正确的操作方法是实验成功的关键。1.在实验室里我们通常使用什么仪器对物质进行加热?(个人思考,组内交流)2.在实验室里(1)哪些常见的仪器可以直接加热,(2)哪些仪器需要垫上石棉网才能加热,(3)哪些仪器不能加热?(个人思考,组内交流)(3)向灯里添加酒精时,不能超过酒精灯容积的。(5)不要碰倒酒精灯,万一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不要惊慌,应立刻。应用外焰部分进行加热。用酒精灯给物质加热时的注意事项:等。有些仪器如集气瓶、量筒、漏斗等不允许用酒精灯加热。⑵如果被加热的玻璃容器外壁有水,应,然后加热,以免容器炸裂。⑶加热的时候,不要使玻璃容器的底部跟灯芯接触,也不要离得过远,距离过近或过远都会影响加热效果。烧得很热的玻璃容器,不要,否则可能破裂。也不要直接放在实验台上,以免烫坏实验台。⑷给试管里的固体加热,应该先进行。预热的方法是:在火焰上来回移动试管。对已固定的试管,可移动酒精灯。待试管均匀受热后,再把灯焰固定在放固体的部位加热。的。加热时,使试管倾斜一定角度(约45度角)。在加热过程中要不对地移动试管。为避免试管里的液体沸腾喷出伤人,加热时切不可让。观察给固体物质的加热装置,思考下列问题:【例题1】小明同学用酒精灯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实验后发现试管破裂了,请你帮他分析可能导致试管破裂的错误操作。【解析】用酒精灯给物质加热,一定要掌握酒精灯使用的常识和注意事项,要严格按照实验要求操作。实验过程中如果操作不当,将会导致试管破裂,这主要是由于试管受热不均匀或骤冷骤热引【答案】加热前试管外壁水滴没有擦干;没有预热;加热时试管底部触及灯芯;实验后将热的试管立即放入冷水中冲洗等。【例题2】下列叙述中表示玻璃仪器洗涤干净的是A.光亮透明B.内壁上的水成股流下C.内壁上有水珠D.内壁上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解析】玻璃仪器是否洗净,是根据其内壁附着的水来判断,如果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而是均匀分布形成一层水膜,表示仪器已洗干净。2.玻璃仪器洗涤干净的标志是。3.请把下列相关内容用短线连接起来:刚加热后的试管直接放在实验台上在火焰上来回移动加热时玻璃容器外壁有水液体喷出伤人加热时玻璃容器离灯芯太远移动酒精灯给不固定的试管加热玻璃容器炸裂给已固定的试管加热烫坏实验台加热试管中的液体时对着自己或别人影响加热效果课堂小结:物质的加热仪器:酒精灯仪器的连接仪器的连接拓展提升:玻璃仪器的洗涤洗涤干净的标准1.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2.下列仪器中不可直接加热的是()A.试管B.烧杯C.燃烧匙D.蒸发皿3.下列使用酒精灯的操作中正确的是()A.用燃着酒精灯去点燃另一只酒精灯B.加热结束用灯帽盖灭酒精灯火焰C.用加热试管内液体时,试管口可随意朝向D.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4.下图是实验室常用的仪器,请用图中仪器的名称按要求填空:((1)用于夹持试管的仪器是2)取用粉末状药品时一般选用;(3)用于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的是(4)常用于给物质加热的仪器是5)既可用作反应容器又能直接受热的是;(6)用来收集和贮存少量气体时需用。5.用量筒量液体时,量筒必须,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保持水平,如果仰视的话,将会使读数。6.不能用已燃着的酒精灯去引燃另一只酒精灯的原因是,一旦洒出的酒精在桌面上燃烧起来,不要惊慌,应立刻。1.在用酒精灯加热时,不能将玻璃仪器与灯芯接触,其原因是()A、灯芯温度太高会使玻璃熔化破裂B、灯芯温度低,会使玻璃受热不均而破裂C、酒精灯会熄灭D、造成酒精大量挥发浪费2.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A、洗涤玻璃仪器一定要连洗几次,直到干净B、加热试管中的冷水,可以不预热直接对准试管底部加热C、滴瓶上的滴管是不能用来吸取其他试剂的D、熄灭酒精灯,只能灯帽盖灭(选做题)3.取5毫升水并加热至沸腾,试回答下列问题:)?1.知道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2.能区别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及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3.初步学会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和描述的方法,书写探究活动(或实验)报告。认识到化学学习特点是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过程及现象。1.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1)什么叫化学变化?列举生活中常见事例3~4个。(2)什么叫物理变化?列举生活中常见事例3~4个。2.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2)什么叫物理性质?我们一般从哪些方面描述物质的物理性质。4.实验室里有哪些常见的仪器,说明它们的用途以及使用时的注意事项。6.液体药品的取用(2)如何用量筒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正确读出量筒内液体的体积数?7.给物质的加热A.电灯泡通电后亮了B.矿石由块状碾成粉末C.煤炭在燃烧D.汽油在挥发【解析】:A中电灯泡通电后亮了,虽有光有热产生,但整个过程中并没有新的物质生成,当断电之后,灯泡仍是灯泡,所以,属于物理变化。B仅是外形上变化。D仅是状态上的变化,都是明显的物理变化。而C的变化就不同了,煤燃烧后产生了二氧化碳和水蒸气,还留下灰烬,这些都是与煤不相同的物质,故属于化学变化。【例题2】下列关于各物质的叙述中,其中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是()。A.铁在潮湿空气中生锈了B.石蜡受热会熔化C.铜绿加热后会变黑D.酒精挥发了解析:性质是物质本身所具有的属性,而变化是表现性质的过程。注意辨析性质和变化的关系,是本题的关键所在。A、D是表现性质的过程(注意叙述中的“了”),属于物质的变化;B、C是叙述物质的属性,属于物质的性质。B中石蜡的性质是不需经过化学变化所表现出来的,属于物理性质;而C中铜绿的性质,是发生化学变化(反应)后所表现出来的,应属化学性质。故答案应选C。【例题3】下面一段关于碱式碳酸铜受热的描述中,分析下列①~⑥前画有横线的文字,判断它们属于A~E中的哪一种情况,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括号中:A.反应条件B.反应现象C.物质的化学性质D.物质的物理性质E.反应的结果给绿色粉末状的①()碱式碳酸铜加热②(),绿色粉末逐渐变成黑色③(),管壁出现小水珠,同时,也有气体放出④()。这是生成了氧化铜、水和二氧化碳⑤();说明碱式碳酸铜受热能分解出新的物质⑥()。【解析】:描述碱式碳酸铜的颜色、状态是指它的物理性质,对其进行加热,是指该反应所需要的条这一化学变化生成什么物质,这说的是反应的结果(或结论),通过这一变化的过程,说明了该物质具有什么样的化学性质,即变化反映出了物质的性质。故正确答案是:①D,②A,③B,④B,⑤E,【例题4】下列实验基本操作或事故处理,正确的是。A.为了节约药品,将用剩的药品放回原试剂瓶B.酒精灯打翻着火,用湿抹布扑盖C.玻璃仪器用水冲洗三遍就可以D.药品直接放在天平托盘上称重【解析】:避免事故发生就应规范操作:用剩的药品不能放回原试剂瓶,是为了避免污染原试剂;玻璃仪器用水冲洗三遍不一定就干净了,必须符合干净的标准。有腐蚀性的药品直接放在天平托盘上称重对天平托盘有腐蚀。答案:B这两种变化虽各不相同,但二者又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二者常常相伴发生,有的变化既包含物理变化,又包含化学变化。在化学变化过程中一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但在物理变化过程中不一2.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物质的性质与变化是有着密切的联系。一种物质能够发生哪些变化(指化学反应),全是由物质本身具有的性质决定的,如镁带具有可以“燃烧”的性质,当镁带只要在空气中达到了着火点的条件时,它就会发生“燃烧”这种变化(反应)。反之,物质的变化又是对物质性质的反映。化学实验中常用仪器的名称、用途和使用方法,药品的取用,物质的加热操作、玻璃仪器的洗涤2.考查使用。简述某仪器或基本操作的用途和注意事项等。3.考查判断。判断实验基本操作的正误、实验目的或先后顺序。4.考查思维能力。分析反常实验现象的产生原因;预测违规实验操作的后果;判断实验结果的1、“绿色化学”要求从根本上减少或杜绝污染。下列做法中符合绿色化学理念的是A、实验中未说明药品用量时,取用较多量药品进行实验B、实验室将废液直接倒入下水道C、对废旧电池作深埋处理,消除其污染D、化工生产中使原料尽可能地转化为产品2、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铁锅生锈B、冰雪融化C、粮食酿酒D、蜡烛燃烧3、下列各图是初中化学的几个实验操作,其中正确的是ABCD4、关于仪器的用途,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试管可以用作反应容器B.托盘天平可以称量物质质量C.量筒可以用作稀释浓硫酸的容器D.玻璃棒可以用来搅拌液体5、下列实验操作不当的是()A.将烧碱放在已知质量的烧杯里用托盘天平称量B.将试管夹从试管底部往上套,夹在试管的中上部C.振荡试管时.用手紧握试管,拇指堵住试管口,上下晃动D.滴加液体时,滴瓶滴管的尖端不能触及已加过其它试剂的试管内壁6、图2所示实验操作正确的是()①烧杯②试管③胶头滴管④燃烧匙⑤量筒,能直接加热的玻璃仪器;吸取1.下列各组仪器,能在酒精灯火焰上直接加热的一组是()A.烧杯、蒸发皿B.水槽、量筒C.蒸发皿、试管D.集气瓶、燃烧匙2.下列有关生活常识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用完后的废电池应该集中回收处理B.天然果汁中不含任何化学物质C.绿色食品是指颜色为绿色的食品D.“白色污染”是指白色粉尘造成的污染3.有一次上课时,小明觉得很闷、呼吸不畅。他想“可能是教室里二氧化碳的含量较多的缘故,应该用石灰水来检验一下”。就“可能是教室里二氧化碳的含量较多的缘故”而言,属于科学探究中的A.实验B.假设C.观察D.做结论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绿色化学是指与绿色植物有关的化学B.人类利用化学合成了上千万种物质C.化学实验是学习化学、探究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D.化学在材料、能源、环境和生命科学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5.下列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冰雪融化B.自行车钢圈生锈C.蜡烛受热熔化D.瓷碗破碎6.下列性质属于纸张化学性质的是A.白色B.不溶于水C.可燃D.易撕碎7.下列物质不能溶于水,且密度比水小的是A.食盐B.蔗糖C.铁丝D.石蜡8.小明同学完成了给液体加热试验后,想试着加热固体:他取了一支试管,加入蔗糖固体后放在酒精灯上加热,但过了一会儿,却发现试管破裂。请你帮他分析一下,造成试管破裂的原因可能有哪些?(至少写两种)布置作业:写一篇化学日记:今天,我走进了化学的世界1、化学研究的对象与物理、数学、地理等其他自然科学的研究对象不同。取一块大理石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研究,以下不是化学研究领域的是()A.大理石由什么成分组成B.大理石的产地在哪里C.大理石有什么性质和用途D.大理石的微观结构如何2、下列观点你认为不正确的是()A、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是由微观粒子构成的B、运动是绝对的,而静止是相对的C、人类的活动不仅充分利用了自然原来就有的物质,还创造许多新物质D、绿色化学就是指研究绿色蔬菜的化学一系列变化,其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飞机撞击大楼造成玻璃纷飞B、飞机中的航空煤油燃烧引起爆炸C、房屋钢筋熔化D、大楼倒塌4、用试管加热固体时,因操作不正确而出现试管炸裂的现象,其原因可能是()A、加热前试管外壁干燥B、加热不均匀,局部温度过高C、试管口略向下倾斜了D、试管夹夹在试管中上部了5、下列关于铜的性质描述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A、铜一般呈红色B、铜能导电C、铜能传热D、铜在潮湿空气中易形成铜绿6、胆矾是一种蓝色晶体,胆矾受热时易失去结晶水,成为白色固体硫酸铜,在工业上精炼铜、镀铜等都应用胆矾。上述对胆矾的描述中,没有涉及的是()A制法B物理性质C化学性质D用途7、某些玻璃仪器,为保证其密闭性,常常把玻璃的接触面处磨毛(也称磨砂),下列仪器中已经过了A、量筒B、集气瓶C、烧杯D、锥形瓶8、读量筒中液体体积时,某同学俯视读数为20mL,则实际为()9、经过一段时间的化学学习,你认为下列不属于化学这门科学研究范畴的是()A、物质的组成和结构B、物质的变化和性质C、物质的运动状态D、物质的用途和制取10、量取76ml水,最好选用下列哪种仪器()1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实验时,用剩的药品要放回到原试剂瓶中,以免浪费B、实验时,如果没有说明液体药品的用量时,应取1~2mLC、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试管要与桌面成45度角D、用量筒量取液体时,应使视线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A、②④B、①③C、①②③④D、①③④13、下列提示的内容与化学有关的是()①节日焰火②塑料制品③液化气煮饭④医药药品A、①③B、②④C、①②③④D、③14、古诗是古人为我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下列诗句中涉及物理变化的是()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C.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D.爆竹一声除旧岁,春风送暖入屠苏15、下列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的是A、燃烧B、放热C、变色D、爆炸16、给50ml液体加热,需要使用的仪器是下列中的()①试管②烧杯③试管夹④酒精灯⑤蒸发皿⑥石棉网⑦铁架台(铁圈)⑧坩埚钳A①③④B②④⑦C②④⑥⑦D④⑤⑧17、日常生活中常见到下列现象,其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冬天的早晨,玻璃窗上出现美丽的窗花B自行车轮胎在烈日下爆裂C牛奶放置时间过长会结块D用电热壶烧开水18、关于“绿色化学”特点概述错误的是()A、采用无毒无害的原料,生产有利环保、人体健康、安全的产品。B、在无毒、无害的条件下反应,减少废物向环境排放。C、充分利用能源、资源,提高原子利用率、使原料的原子都成为产品。D、充分利用绿色原料进行化工生产,产出绿颜色产品。19、下列关于物质的描述中,属于物理性质的是A、镁条能燃烧B、氮气在通常状况下没有颜色C、氧气可以支持燃烧D、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20、与化学实验成功无必然联系的因素是()A严谨的科学态度B科学的实验方法C合理的实验步骤和操作方法D偶然的巧合21、生活中处处有化学,你留心了吗?请完成下列空白。(1)①金属铜是色,水是色,空气是色;②下列物质在通常状况下的状态:食盐,二氧化碳,汽油;③生活中有很多物质具有气味,试举两例。④豆油浮在水面上,说明豆油的密度水的密度;⑤请按下列要求各举两例能燃烧的物质:①小强已经长大了,看见妈妈非常辛苦,就尝试着帮助妈妈做家务活。有一次,妈妈吃完饭后,他争着要刷碗,你能告诉他怎样才能确定碗洗干净了呢?②用完醋后,要将醋瓶的瓶盖立即,并使醋瓶的标签。③向锅内倒油时,要将油瓶盖放在桌面上。22、从一支燃着的蜡烛,可观察到很多现象。下图是燃烧中的烛火,试(1)图中凹下的A部分,是固态、液态还是气态?__①固态变液态②液态变气态③固态变气态(3)甲、乙、丙三部分温度最高的是,最亮的是,温度最低的是。欲使烧杯内的水温度上升较快,则应利用火焰的加热。(4)用一个干烧杯罩在火焰上方,在烧杯内壁上很快有一层,说明蜡烛燃烧时有 生成。把另一个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发现杯壁上的石灰水变 ,证明蜡烛燃烧时还有生成。(5)把一块碎瓷片放在蜡烛火焰的内焰中,有色的生成,说明内焰燃烧不充分,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3、某同学探究动物的呼吸作用,如图所示实验装置足以维持实验中小白鼠的生命活动,忽略水蒸气和温度的影响,经数小时后发现,U形管的液面B处。实验结束后,将燃着的木条伸入 。变化对实验结果 24、植物不但进行光合作用,也同时进行呼吸作用。为了比较二者的不同,有人设计了如实验。在一晴朗的早晨,选取大小相似的同种植物两盆,在花盆上各放入一杯澄清的石灰水,然后把其中一盆用无色透明的塑料袋罩住,放在发现A中木条比B中更亮;而A中的石灰水保持澄清,B中(1)A中木条燃烧更旺,说明A中更多,说明阳光照射下植物主要发生作用。(2)A中石灰水保持澄清,而B中变浑浊,说明B中 更多,从而说明在缺少光照条件下,植物主要发生作用。(3)很多人喜欢在天刚蒙蒙亮时到茂密的树林中进行晨练,请你结合该实验谈谈看法 。25、甲同学为了研究酒精的性质,作了如下探究,请你把他的探究情况加以完成。(1)观察酒精灯内酒精的颜色和状态。(2)闻一闻它的气味。(3)用滴管吸取一些酒精滴入盛有少量水的试管中,可观察到。(4)用火柴点燃酒精灯,发现,然后把干燥而冷的烧杯罩在酒精灯火焰上方,发现 ;把烧杯倒过来立即注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后发现石灰水。酒精点燃时能生成和。26、在阳光照射下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为了探究阳光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同学们在种植蔬菜的塑料大棚内选定了实验区域,收集空气样品并进行实验。现有备选仪器:集气瓶、橡皮管、盛满水的水槽、烧杯、漏斗等,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我们周围的空气1.通过“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实验,练习实验操作、观察和分析推理能力;2.记住空气中的各种组成成分及其含量;3.通过对空气、氧气等几种常见物质的比较,理解纯净物、混合物的概念,并能对物质进行简单的分1.酒精能在空气中燃烧,说明空气中含有;澄清石灰水长期放置在空气中就会变浑浊,说明空气中含有;夏天当我们从空调房间走出来时,眼镜会变得一片模糊,说明空气中也含2.你对空气有哪些了解?(如:含有那些成分?有什么样的外观?性质?等等)3.中医疗法中有“拔火罐”,当医生进行诊疗时,火罐可吸附在病人的皮肤上,经过一段时间起到缓解病痛的作用。你能简单分析一下为什么“火罐”可以吸附于人的皮肤表面吗?2.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的实验中,当密闭容器中将汞连续加热12天后,发生了什么现象?3.实验中提到:容器内空气的体积大约减少了1/5,又是通过什么现象得知的呢?4.已知拉瓦锡加热至12天时,发生的汞+氧气加热氧化汞(红色固体粉末)请写出此反应的文字表达式:(1)将图2-3所示集气瓶水面上的容积划分为五等份,并加以标记。.(2)在带橡皮塞和导管的燃烧匙内装足量红磷,将胶管上的止水夹夹紧,把燃烧匙内的红磷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点燃,并迅速伸入集气瓶内,塞紧橡皮塞,观察现象。..(3)待集气瓶冷却到室温后,把导管插入盛水的烧杯中,打开止水夹,观察现象。....4、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空气中最多的成分是,其次是。各物质在空气中所%,%,2.找出混合物和纯净物的概念,试着判断以下物质属于纯净物还气、氧气、二氧化碳、海水、冰、冰水混合物纯净物:混合物:【检查】各组自选检查方式,对空气组成及混合物、纯净物的判断进行检查。讨论交流:举出一些在生活中常用的混合物,试说说它们是由哪些物质组成的?【例题1】生活离不开水,下列各种“水”属于纯净物的是()【解析】: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是明确纯净物、混合物的组成。蒸馏水只含有水一种物质,而矿泉水、红【例题2】小军根据燃烧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原理,认为可用木炭替代依据的实验原理小军检查装置气密性后,将盛有足量红热木炭的燃烧匙迅速伸入广口瓶中,并把塞子塞紧,待红热的木炭熄灭并冷却至室温后,就打开弹簧夹,并未发现倒吸现象。经过认真分析,小军发现实验失败的原因是(答一条)。(2)小军反思上述实验的探究过程后认为:用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时,在药品的选择和生成物的要求上应考虑是(答一条)。【解析】(1)木炭在空气中燃烧过程中虽然消耗了氧气,但同时生成了二氧化碳气体,而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的体积会弥补所消耗的氧气体积,反应前后广口瓶内气体压强并无明显的变化,造成实验失败。(2)探究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选择药品的条件是:①药品能在空气中燃烧,燃烧时只消耗氧气,②药品在空气中燃烧后的生成物不是气体(若生成物为气体,可将水换成易吸收该气体的液【答案】(1)木炭在空气中燃烧消耗空气中的氧气;木炭在空气中燃烧虽然消耗了空气中的氧气,但生成了二氧化碳气体,致使广口瓶内气体压强未减小。(2)药品要能在空气中燃烧,燃烧时只消耗氧气,生成物不能是气体。1.法国化学家首先用实验的的方法证明了空气主要是由氧气气体是,它的体积约占空气总体积的;含量居第二位的气体是,它大约占空气体积的百分比是。2.澄清石灰水长期露置于空气中会逐渐变浑浊(与生物课上向石灰水中吹气的实验原理是一样的可证明空气中含有少量的;盛有冰水的杯子,放在常温下的空气中,外壁会潮湿,这说明空气中含有;镁条在空气中能燃烧,说明空气中含有。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空气中的稀有气体肯定是纯净物;D.澄清的石灰水是一种纯净物;5.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A、洁净的空气B、鲜橙多饮料C、冰水混合物D、“三鹿”牛奶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通常状况下,空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B.通常状况下,无色无味的气体一定是空气C.空气不是单一物质,而是由多种气体组成的混合物D.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21%): ,其他气体和杂质占。纯净物纯净物混合物概念特性举例联系1.汽车尾气(含有烃类、一氧化碳、一氧化氮和二氧化硫等气体)是城市空气的主要污染源。治理方法之一是在汽车的排气管上装一个“催化转化器”。它的特点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美团员工试题题库及答案
- 职场常用的商务英语短语试题及答案
- 求各类英语试题及答案
- 黄平县面试真题及答案
- 2025体育教师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汽车工程知识测试题库及答案
- 2025护士考试题库及答案
- 2025公务员行政能力测试题及答案
- 有机化学反应路径的探讨试题及答案
- 乡村旅游与休闲农业融合发展的乡村旅游与草原旅游结合报告
- 华大新高考联盟2025届高三4月教学质量测评化学+答案
- 2025年中国防晒护理洗发露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建筑材料租赁标准合同范本7篇
- 2025-2030中国太阳能照明系统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研究报告
- 国家电网招聘考试(金融类)专业考试历年真题及答案
- 2025年湖北省汉江国有资本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5年高考政治三轮冲刺复习: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逻辑与思维》开放类主观题 提分刷题练习题(含答案)
- 电镀车间厂房合同协议
- 铁路雨季三防培训课件
- 大学英语四级考试2024年12月真题(第一套)Part I Writing
- 全国行政区域身份证代码表(电子表格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