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024)第16课《诫子书》导学案_第1页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024)第16课《诫子书》导学案_第2页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024)第16课《诫子书》导学案_第3页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024)第16课《诫子书》导学案_第4页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024)第16课《诫子书》导学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024)第16课《诫子书》导学案2024-2025学年统编语文七年级第16课《诫子书》导学清单

【知识梳理】

诸葛亮(181-234),字孔明,谥号忠武侯,琅玡阳都(今山东沂南南)人,被称为“卧龙"。三国时蜀汉丞相,历史上有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汉末避乱南阳,躬耕隐居。他励精图治,赏罚分明,志在恢复汉室,统一中国,曾先后六次北伐中原,建兴十二年(234年)死于军中,终年五十四岁。后人辑有《诸葛亮集》。

重点词语

夫:助词,用于句首,表示发端。

静: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

修身:个人的品德修养。

淡泊:内心恬淡,不慕名利。

无以:没有什么可以拿来,没办法。

明志:明确志向。明,明确、坚定。

宁静:这里指安静,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

致远:达到远大目标。致,达到。

广才:增长才干。

淫慢:放纵懈怠。淫,放纵。慢,懈怠。

励精:振奋精神。励,振奋。

险躁:轻薄浮躁。与上文“宁静”相对而言。险,轻薄。

治性:修养性情。治,修养。

年与时驰: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

意与日去:意志随同岁月而消失。

枯落:凋落、衰残。比喻人年老志衰,没有用处。

多不接世:意思是,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

穷庐:穷困潦倒之人住的陋室。

将复何及:又怎么来得及。

词类活用

(1)非宁静无以致远(形容词用作名词,远大目标)

(2)非学无以广才(形容词用作动词,增长)

古今异义

(1)险躁则不能治性(古义:修养;今义:治理)

(2)险躁则不能治性(古义:轻薄;今义:危险,险要)

(3)淫慢则不能励精(古义:懈怠;今义:速度)

一词多义

(1)学非学无以成学(达成,成就)夫学须静(学习)

(2成遂成枯落(成为,变成)非志无以成学(学)

特殊句式

(1)判断句式:夫学须静也。(“……也"表判断)

(2)倒装句:将复何及!(宾语前置,正常语序应为“将复及何”)

名句理解

(1)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交流点拨】这是“双重否定"的句式,以强烈而委婉的语气表达了他对儿子的谆谆教诲与无限期望。“淡泊”与“宁静”,是以“明志”与“致远"为终极目标和远大理想的、真正有志者的无声誓言,是积极向上和进取的,是催人奋进的。“淡泊明志,宁静致远”,贯穿诸葛亮一生,是他的精神的集中体现。

(2)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交流点拨】无论人处于什么阶段(少年、中年、晚年),学习与志向总是最重要的。诸葛亮不但告诫儿子要学习,而且还要珍惜时间,发奋学习,并要注意学习方法:要“静"、“志”。没有坚定的理想和信念是不可能成就自己的学业的。

1.“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有什么作用?

这句话既是诸葛亮一生经历的总结,更是对他儿子的要求。在这里诸葛亮用的是“双重否定”的句式,以强烈而委婉的语气表现了他对儿子的教诲与无限的期望。

2.作者是从哪两个方面进行论述的从这几个方面又是怎样展开论述的

作者是从学习和做人两个方面进行论述的,作者先从正面进行阐述,他认为:无论做人,还是学习,作者强调的是一个“静"字,修身须要静,学习须要静,获得成就也取决于静;接着又从反面进行论证,把失败归结为一个“躁”字,进而把“静"与“躁”加以对比,增强了论述效果,达到了论证的目的。

3.作者围绕学习告诫儿子要成才必须具备哪三个条件这三个条件的关系如何

此题可用定向—分析—归纳法。①淡泊(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②立志(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③惜时(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关系:诸葛亮主张以俭养德,以静求学,以学广才,这三者是互相联系的,缺一不可的.志是成才的前提和基础,但志向的培养又必须修养品德。

4.从全文看,作者写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

告诫儿子修身养性,生活节俭,以此来培养自己的品德。表达了他希望后代志存高远。

5.文中常被人们引用作“志当存高远"的两句话是什么作为新世纪的莘莘学子,应当如何做结合生活实际,请谈谈自己的理解。

本题运用主观感受题解题法。本题属于感悟主题的,只要抓住主题,结合生活实际,理由充分即可。这两句话是“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淡泊明志,宁静致远"是积极的人生态度.现代社会变化频仍,丰富多彩,能不能在各种变化和诱惑中保持平静的心态,能不能甘于寂寞,保持清静圆满心态不停追求,是每个人都要深思的.现在是一个浮躁的时代,是一个物欲横流的时代.能够安静下来,看一本书、听一首歌、练练书法、写一行诗、似乎也是一种奢侈。其实,只要宁静、淡泊,随时调整自己的心态,就马上活得充实、轻松,眼前的混沌也就明晰了。

这篇作品是三国时期著名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54岁临终前写给8岁儿子的一封家书。其主旨是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淫慢险躁。

二、说说你对以下两句话的理解。

1.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参考答案:以宁静专一来提高自身修养,以俭朴节约来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

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参考答案:不内心恬淡,不慕名利,就无法明确自己的志向;不平和清净、集中精神就无法达到远大的目标。

三、画出文中提到“志”的语句,联系上下文,说说你对文中“志"与“学”的关系是如何理解的。

参考答案:“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非志无以成学。”文中强调“志"的重要性:一方面要靠淡泊、宁静以明志,即时时将“志”放在眼前,不断磨砺;一方面强调无“志"则不足以“成学”,没有志向则学无目标。

四、课文句式整齐,读来朗朗上口。试为下列句子划分节奏,在反复诵读中,体会文言文的韵律美。

1.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参考答案: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参考答案: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3.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参考答案: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4.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参考答案: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即时作业】

一、单项选择题

1.关于《诫子书》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该文是诸葛亮写给儿子的一封家书,殷殷教诲中蕴含着深切的希望。

B.文中诸葛亮告诉儿子,成才需要具备三个条件:立志、学习、惜时。

C.本文句式整齐,多用对偶,读来朗朗上口,极具韵律美。

D.文中诸葛亮勉励儿子要珍惜时光、勤奋学习,认为这是为人的根本、做事的基础。

2.下面对文章《诫子书》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说明了“淡泊”“宁静"是实现人生理想的基本要求,强调它们是与人的志向相关的。

B.“学须静也”中的“学"已经不只是一般的学习,而含有修养自己的人格和品德的意思;“静”也不只是单纯的宁静,而有淡泊名利的意味。

C.“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从反面说明了“淡泊”“宁静"的重要性。

D.“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表达了君子不与外界同流合污、独善其身的良好愿望。

3.下面语段中画横线句子有语病的一处是()

A家训是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B好的家训是一代又一代人能否健康成长的保证,时过境迁,许多人不禁发问:家训还有存在的必要吗?在日前举行的郴州市“家训与文化传承"理论研讨会上,专家一致认为,C家训是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正能量”,在新形势下我们更应该重视家训。为此,D专家呼吁要重建现代家训文化。

A.A____________B.B

C.C____________D.D

4.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夫/君子之行

B.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C.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D.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5.源于《诫子书》中的“宁静致远"为不少有识之士所青睐,他们挥毫泼墨,将之作为勉励自己的座右铭。对下面书法作品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幅是行书,笔画洒落有致,风格秀逸多姿。

B.第二幅是隶书,结构古雅端整,笔意朴实淳厚。

C.第三幅是篆书,横笔蚕头燕尾,线条匀净修长。

D.第四幅是楷书,形体方正端庄,结构严谨有度。

二、填空题

6.文学常识填空。

(1)《诫子书》选自___。诸葛亮(181-234),字,琅砑阳都(今山东沂南南)人,三国时蜀汉、。曾隐居隆中,留心世事,被称为。后来任蜀国丞相。代表作有等。

(2)释题:诫,。子,一般认为是指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书,。文题的意思是:___。

7.用“/”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每个句子中,每个分句只划一次。)

(1)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3)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4)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5)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三、综合题

8.下面是我国语言学家、翻译家、作家季羡林为自己书斋所绘的一幅画。请仔细观察后,回答问题。

(1)请用说明性语言简要介绍这幅画画面的主要内容(画中的文字不必介绍)。

(2)从这幅画中,可以看出季羡林先生怎样的志趣?

乱中有序

四、文言文阅读

(一)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

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①非学无以广才_________

②淫慢则不能励精___

③险躁则不能治性___

④年与时驰____________

10.下列句中“之"与“夫君子之行”中“之"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两狼之并驱如故_________B.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C.知之者不如好之者_________D.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11.请将下列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②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12.下列对这篇文言文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说明了“淡泊"宁静”是实现人生理想的基本要求,强调它们与人的志向是相关的。

B.“夫学须静也"的“学”不仅仅指一般的学习,更指修养自己的人格和品德的意思,“静"也不仅仅指单纯的宁静,更指淡泊名利的意味。

C.“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从反面说明了“淡泊"宁静”的重要性。

D.“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表达了君子不与外界同流合污,独善其身的良好愿望。

13.诸葛亮在书信中告诫儿子,一个人要成才需要具备哪些条件?结合文章内容谈谈。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周公诫子

成王封伯禽于鲁。周公诫之曰:“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子,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吾闻,德行宽裕,守之以恭者,荣;土地广大,守之以俭者,安;禄位尊盛,守之以卑者,贵;人众兵强,守之以畏者,胜;聪明睿智,守之以愚者,善;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智。夫此六者,皆谦德也。夫贵为天子,富有四海,由此德也。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可不慎欤”

(选自《韩诗外传》)

1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又相天子(_)

(2)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

(3)守之以恭者,荣()

(4)守之以卑者,贵(_)

1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

(2)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可不慎欤

16.选文中,周公以“_____,_____"(用原文填空)来形容自己的勤奋辅君,以此来教育儿子要以谦恭的态度来治国安邦。

---答案与解析---

1.【答案】D

2.【答案】D

3.【答案】B

4.【答案】C

5.【答案】C

6.【答案】(1)《诸葛亮集·文集》卷一;孔明;政治家;军事家;“卧龙先生”;《出师表》

(2)告诫、劝勉;书信;写给儿子的一封告诫、劝勉的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