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迁移(讲义)-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_第1页
人口迁移(讲义)-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_第2页
人口迁移(讲义)-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_第3页
人口迁移(讲义)-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_第4页
人口迁移(讲义)-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1讲人口迁移

目录

01考情透视•目标导航...........................................................2

02知识导图•思维引航...........................................................3

03考点突破•考法探究...........................................................3

考点一人口迁移............................................................3

知识梳理.................................................................3

知识点1人口迁移的概念和分类.....................................................3

知识点2人口迁移的时空特点......................................................5

知识点3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12

核心突破............................................................15

考点1人口迁移主要影响因素的分析思路............................................14

考点2人口迁移的影响...........................................................18

题型01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21

题型02人口迁移的影响..........................................................22

热点应用................................................................23

01人口回流与城归................................................................23

02人户分离......................................................................26

03吊庄移民......................................................................27

w

考点要求考题统计+考点提取

2024北京卷,4题,3分,四地中对周边人口迁入吸引力最强的是,人口迁移的影响因

2024广西卷,3-4题,6分,邻近五县劳动力向建水县流动的主要原因是县际间、人口

流动有利于建水县在乡村振兴中,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及影响

2024浙江1月卷,28(2)题,5分,指出该国人口迁移方向并简析其主要原因,人口迁

移的影响因素

2023山东卷,3-5题,9分,与该市2010〜2020年情况相符的是、与该市的其他县级行

政区相比市辖区、具有类似常住人口变化状况的地级市一般具有相似的,人口迁移及影

人口迁移

2023浙江6月卷,22-23题,6分,我国省际流动人口占比下降的主要原因是、表中甲、

乙、丙、丁与各省区流动人口状况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是,人口迁移及影响因素

2023海南卷,1-2题,6分,下列关于2003-2008年我国中部和西部地区人口重心迁移

的描述正确的是、对我国中部地区1978-2018年人口重心迁移影响相对较小的是,人口

迁移判读及影响因素

2023广东卷,5-6题,6分,导致该村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初人口持续外流的主要

原因是、该村发展迅速的特色产业最可能是,人口迁移及影响

2023辽宁卷,1-2题,6分,表中数据反映中小城市、中小城市应对人口净流出可以,

人口迁移的影响

命题趋势:从近几年高考题统计看,人口迁移的考查频率较高,且多考查我国国内人口迁移,常见

考向是人口迁移的时空特点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及其影响。本专题主要结合具体区域进行考查,

给出各种形式的统计图表等,体现人口迁移与自然或社会经济因素之间的联系,注重考查区域认知、

综合思维等地理核心素养。要求学生能够运用图文资料描述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概念:一段时间内人口居住地发生长期或永久改变的人口移

三大特征:①居住地发生改变(前提条件);②居住地改变

一年以上(时间限度);③移动范围跨越行政区边界或国界自然因素:气候、水源、土壤、矿产资源

(空间移动)

经济因素:往往对人口迁移起着主导作用

人口机械增长率(净迁移率/人口迁移率)=迁入率-迁出

率人口迁移率为正时,迁入大于迁出,人口净迁入;人口迁政治因素:政治迫害、战争、政策、政治变革

移率为负时,迁出大于迁入,人口净迁出

社会文化因素:宗教、种族差异、文化教育

新大陆被发现后(19世纪以前):集团性、大规

生态环境因素:自然灾害、生态环境脆弱、环境污染

模由旧大陆到新大陆,欧洲人-美洲;非洲人-美

洲;亚洲的中国、印度和日本等国居民向国外迁其他因素:交通和通信、婚姻和家庭、性别和年龄

移。国际

人口利:为迁入地提供大量廉价劳动力;促进迁入地

二战后:劳务输出逐渐成为国际人口迁移的主要商品流通和经济发展;促进迁入地第三产业发展

形式;国际难民数量增加,持续时间长;发展中对迁入地

国家专业人才移民数量增多;从发展中国家迁往弊:增加公共设施的负担和城市管理难度;住

发达国家房、交通、卫生教育等压力巨大

我国历史上的人口迁移:由于政治、经济、战利:缓解人地矛盾;更好地开发利用土地资源;

争、灾害等使人口大规模南迁加强了迁出地与外界社会的经济、科技、文化等

出地联系

建国到改革开发前:组织性迁移为主,因为国家政

国内

策,开发内地和边疆,大批人口从东部向中部,从弊:导致当地人才外流,劳动力不足;影响迁出

人口

东部、中部向西北、东北、西南方向迁移地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改革开放后:自发的,流动人口剧增;由于改革开

放政策、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大批人口由乡村

到城市、内地到沿海、向工矿地区

㈤3

圣克突破•差渚擦穿

考点一人口迁移

(知识呵J

知识点1人口迁移的概念和分类

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是由人口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共同决定的。

人口增长=自然增长+机械增长

人口迁移概念:指一段时间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永久性或长期性改变的人口移动。

改变居住地・跨越行政界线・达一年以上

t______t______t

前提条件■T殳以跨越行政・时间限度

区(县级以上)

1.概念辨析

人口移动:人们总是不断地进行空间移动,从一个地方移动到另一个地方,人口移动有时数量少,有时却

是成批的大规模移动,这种现象称为人口移动。

有的人口移动只是暂时性的,如我国春运期间的人口移动,不涉永久变动,称为人口流动。

有的人口移动具有永久性质,涉及人口居住地发生长期或永久改变的人口移动,称为人口迁移。

类型人口迁移人口流动

概念人口变更定居地的空间移动住所不变更的空间移动

区别发生永久性或长期性居住地改变临时或短期离开居住地的外出活动

主要自然环境变迁、灾荒、战乱、宗教迫害、政策、

短期的工作与学习、商务活动、旅游、探亲等

原因政治、经济差别等

“闯关东”“下南洋”、北宋末年人口南迁、定

举例外出探亲、出国考察、长假出游、“民工流”

居海外获取“绿卡”

2.人口机械增长

人口迁移使得某一区域的人口数量发生变化

人口机械增长率指一定区域、一定时间内(通常为1年),净迁入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又称人口净迁移率。

人口机械憎长率二年内迁入人口数一年内迁出人口数X100%

年平均人口数

人口机械增长率(净迁移率/人口迁移率)=迁入率-迁出率

迁入率(%)=年内迁入人口数/总人口数X100%

迁出率(%)=年内迁出人口数/总人口数X100%

区域人口机械增长率为正时,迁入大于迁出,人口净迁入;区域人口机械增长率为负时,迁出大于迁入,

人口净迁出。

注意增长数和增长率的区别

3.人口迁移的分类

按照是否跨越国界分为国内人口迁移和国际人口迁移

国内人口迁移:在一国范围内,人口从一个地区向另一个地区移居

国际人口迁移:人口跨国界并改变住所达到一定时间(通常为1年)

【思考】下图中A、B、C为不同国家,箭头表示人口迁移方向,虚线表示省级行政区

界线。读图回答:

属于国际人口迁移的是:

A[一,C]—

属于国内人口迁移的是:

A]—CI—

知识点2人口迁移的时空特点

人口迁移在不同的空间范围和不同的历史时期,表现出不同的特点

1.国际人口迁移

世界历史上的人口迁移

拿「

V______原始人类受自然食物吸引的人口y_______近代欧洲殖民者受土.矿产资源吸弓1.■拉吞韭洲奴市产仅

迁移路线一到美洲,大洋洲开发的人口迁移路线掠夺非洲奴隶严重地区

V-------支髓髓毒地资源开垦吸引的V---------髓因贩卖非洲奴隶而产生的人口迁移•非洲奴隶市场或非洲奴隶寓岸主要地点

①人类社会早期

主要迁往食物或者耕地丰富的地区

迁移特点:规模小、距离短

原因:原始人群受天然食物的吸引;农业社会主要因为土地开垦、逃避灾荒、战乱、宗教迫害等。

②新大陆被发现后

特点:集团性、大规模

方向:旧大陆到新大陆

欧洲人-美洲;非洲人-美洲;亚洲的中国、印度和日本等国居民向国外迁移。

意义:在客观上开发了新大陆,传播了工业文明,也改变了人种的空间分布

原因:新航线开辟和地理大发现的影响;资本主义发展和殖民主义扩张,奴隶贸易

*人口迁移方向人口迁出国

不、中华.

塞内瑞拉

③二战后国际人口迁移的原因:政治:重新划定边界、战争;经济:劳动力供需变化、新兴城市和产业的

发展;环境:自然灾害、大型工程建设。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

特点劳务输出逐渐成为国际人口迁移的主要形式;国际难民数量增加,持续时间长;

发展中国家专业人才移民数量增多

方向从发展中国家迁往发达国家;北美洲和大洋洲是最大的移民迁入地区

特别欧洲由人口净迁出区变为人口净迁入区

说明

拉丁美洲由人口净迁入区变为人口净迁出区

西亚和北非人口净迁入区,近年来,西亚、北非难民迁往欧洲

匚□人口迁出国—人口迁入国♦人口迁移方向

图1.19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成为人口净迁入区

本地图来源:《普通高中教科书地理必修第二册》审图号:GS(2019)1870号

时期19世纪以前二战后

①拉丁美洲人到北美和西欧

①欧洲人到美洲、大洋洲

迁移路线②南亚、南欧和非洲人到西亚、北非打工

②非洲黑人被贩卖到美洲

③南欧和非洲人到西欧打工

迁出地旧大陆(欧洲、非洲、亚洲)亚、非、拉

迁入地新大陆(美洲、大洋洲)西欧、北美、西亚、北非

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定居移民减少,

迁移特点集团性、大批的移民为主

短期流动人口增多

地理大发现与新航线的开辟;资各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劳动

原因

本主义发展和殖民扩张力供求关系的地区差异性

开发了新大陆;传播了工业文明;改变了

意义调整了劳动力空间分布不均的状况

人种分布

当前国际人口迁移的新形式

形式科技移民劳务输出国际难民迁移

迁移人

高素质人才廉价劳动力战争难民、政治难民

口类型

寻求更好的学习、生活、寻求更多的就业机会,增加收入;发达国家

原因战乱、种族冲突、政治迫害

工作条件和地区劳动力不足

主要由发展中国家迁往发由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或部分富裕流向和平国家或者能给难民

方向

达国家的石油输出国提供避难条件的国家

缓解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劳动力不足问题,

发展中国家在人才、经济给移入国的政治、经济、社

影响同时缓解流出国的就业压力,利于流出国

上蒙受双重损失会生活和生态环境带来影响

赚取外汇

1止界现代人口迁移

V--------因跨国劳务引起的人口迁移路线--------因战争弓I起的难民迁移路线

________20世纪80年代因干旱造成的

V------因政局动荡引起的人口迁移路线难民迁落曲线

V,------1947年印巴分治导致的穆斯林迁移路线

2.国内人口迁移及其特点

中国历史上的人口迁移

清代至新中国成立前因内战

引发的•1闯关东二~走西口,

■■下江南■■开垦农牧的人口迁移

西晋~永嘉之乱~《公元307«/

、~311年)弓|发的人口迁移

、二立,!

唐代~安史之乱.(公元755

~763年)引发的人口迁移1?/7

金灭北宋"靖康之难"(公元

W26<z

~"27年)引发的人口迁移i-»

唐代至清代(公元750~1900年)"江西

填湖广、湖广填四川"人口迁移!rH海诸史>

建国前国内人口迁移

方向:①古代历史时期:西晋永嘉之乱,唐代安史之乱,北宋靖康之难,使人口大规模地由黄河流域向长

江流域,珠江流域迁移。

②唐代至清代:江西迁往湖广,湖广迁往四川。

③清代至新中国成立前:闯关东、走西口、下江南

特点:频繁、规模大

原因:战乱、自然灾害等

影响:对我国人口分布状况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促进了我国多民族的融合和经济文化的发展

闯关东走西口下南洋

东北地区有辽阔的土地、明朝中期至民国初年四百余年的明末到清末时期,国内战乱不断,民不聊

茂密的森林。在明清时历史长河中,无数山西人、陕西生。福建、广东一带人多地少,慌乱穷困,

人、河北人背井离乡,打通了中老百姓生活极度难以维持,为谋生计,维

期,大量山东、山西、

原腹地与蒙古草原的经济和文化持家庭生活,改变个人或家族的命运,躲

河北、河南农民来此开通道,带动了北部地区的繁荣和避战乱,闽粤地区人们一次又一次、一批

荒种地,并定居下来。发展。又一批的到南洋谋生。

新中国成立后的人口迁移

20世纪50~80年代支援边

疆建设有组织的人口迁移

20世纪80年代务工经商

流动人口

20世纪80年代以来务工经商

人口流入较多的城市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主要

人口流出省、自治区南海诸岛

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

流向:东部到边疆、城市到农村;支边、上山下乡

迁移目的地:东北三省、内蒙古、新疆、青海和西藏等地。

主要人群:技术人员、退伍军人、干部和知识青年等。

原因:国家政策,为了开发内地和边疆,户籍管理政策

特点:有组织、有计划、规模小

中国20世纪80年代务工经商流动人口

——今省界

・人口主要流出省、自治区

:人口流出量在20万人以上

人口流出量在16万~20万人

»人口流出・在12万~16万人

------►人口流出量在8万~12万人

------A人口流出量在4万~8万人

.80年代以来务工经商人口从

南海诸阻/农村流入最多的一些大城市

简述改革开放后我国人口迁移的特点。

答案:①地区间人口流动频繁;②迁移规模加大;③人口由农村向城镇迁移,从中西部向东部和东南沿海

一带移动。

改革开放以后

流向:乡村到城市、内地到沿海、向工矿地区

原因:改革开放政策、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

特点:自发的,流动人口剧增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增加和地区间经济发展差异促进了我国流动人口的大量增加。

时期影响因素迁移特点流向

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脆弱,战大批迁移(以自发性为迁往自然条件好、社会较安

古代(建国前)

争频繁,自然灾害多主)定的地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

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迁移的主流是从东部向中部

成立后至20世纪国家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和严格

人口的自愿性迁移比较以及从东部、中部向西北、东

80年代中期的户籍管理制度

少北、西南方向的迁移

代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巨大的收

20世纪80流动人口大量增加,主

入差距,农村有大量的剩余劳动从农村迁往城市,从内陆地

年代中期以要是自发流动;流向发

力,政策上放松了对农村人口进区迁往沿海城市和工矿区

来生变化

入城市的限制

沿海

到广东

+山东

:京津

我分布

负增

能有

,可

率低

增长

自然

发人口

口红利

延长人

力,

劳动

达提供

业机会

,就

发达

地经济

口迁入

吸引人

多,

户籍人

口多于

区常住人

、产

政策

:人口

方法

管理负

轻城市

量;减

理容

的合

人口

:保持

口目的

规模

住人口

控制常

整与升

结构调

病”

“城市

变担与

优化升

进产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