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高一地理新教材必修一 土壤_第1页
2024-2025学年高一地理新教材必修一 土壤_第2页
2024-2025学年高一地理新教材必修一 土壤_第3页
2024-2025学年高一地理新教材必修一 土壤_第4页
2024-2025学年高一地理新教材必修一 土壤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节土壤

课程标准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土壤标本,说明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

1.认识土壤的物质组成。2.学习如何观察和识别土壤。3.理解土壤的形成因

学习目标

素。4.掌握人类利用土壤的做法。

梳理教材夯实基础

一、观察土壤

1.概念

指陆地表层具有一定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

2.组成

由矿物质、有机质、水分和空气四种物质组成。

3.观察

(1)土壤颜色:土壤最重要的外部特征之一。如黑土、红壤等。

(2)土壤质地

按不同粒级的矿物质在土壤中所占的相对比例,可分为如下三种类型:

①砂土:通气、透水性强,保肥性能弱,易耕作。

②壤土:通气、透水性能良好,蓄水、保肥性能强,是农业生产理想的土壤质地。

③黏土:通气、透水性差,蓄水、保水性能强,保肥性能好,但质地黏重,不易耕作。

(3)土壤剖面构造

自然土壤有机层一腐殖质层一淋溶层一淀积层一母质层一母岩层

耕作土壤耕作层一犁底层一自然土层

【判断】

1.我们到田地中观察到的土壤都是自然土壤。(义)

2.耕作土壤没有有机层。(V)

3.土壤与土地是一回事。(X)

二、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

1.成土母质

岩石的风化产物,是土壤发育的物质基础。成土母质决定了土壤矿物质的成分和养分状况,

影响土壤的质地。

2.生物

影响土壤发育的最基本也是最型的因素。生物残体为土壤提供有机质,有机质在微生物作

用下转化为腐殖质。

植物吸收营养元素储存在生物体内,随生物残体的分解释放到土壤表层,使营养元素在土壤

表层富集。

3.气候

湿热地区的土壤形成速度比干冷地区快得多。湿热地区土壤化学风化作用和港渣作用强,土

壤黏粒比重高。冷湿环境有利于土壤有机质积累,干旱、高温地区土壤有机质积累少。

4.地貌

山顶与山麓、阳坡与阴坡、迎风坡与背风坡的土壤发育不同;从山顶到低平洼地,依次分布

着砾质土、砂土、壤土和黏土。

5.时间

土壤发育的时间越长,土壤层越厚,土层分化越明显。

【思考】根据图中内容填空。

——>|生物残体||誉石|

一|风化’

|有■质|----------[②|

[植]根系吸后||0|矿*质|

一|土壤肥力1-----------1

答案①腐殖质②成土母质

三、土壤的功能和养护

i.功能

(D土壤与环境之间有着活跃的物质和能量交换,是联系有机界和无机界的关键环节。

(2)为植物生长提供了扎根立足的条件,从而促使地理环境以至地球面貌发生了根本的改变。

(3)具有重要的蓄水、保水功能。

(4)和人类关系十分密切。人类种植农作物以土壤为物质基础,人类饲养动物也主要以植物为

饲料。

2.养护

(1)有些土壤不能满足耕作需要,人们会设法对其进行改良或改造。如亚马孙河流域人们利用

生物炭改良土壤。

(2)优良的土壤,人们也会注重种养结合,以保持土壤持续提供高效肥力的能力。如休耕、种

植绿肥、作物轮作、广施农家肥等。

【判断】

1.土壤与地表物质循环有关,与能量转化无关。(义)

2.地表由岩石裸露变为草木丛生,土壤的肥力下降。(X)

3.土壤在合理的经营下肥力会不断得到改良和提高,利用不当,则会引起土壤肥力减退。(V)

探究重点提升素养

探究点土壤的形成因素

。探究导引

东北地区俗称黑土地,主要原因是分布着典型的黑土,人们常说黑土地上是“捏把黑土

冒油花,插双筷子也发芽”。黑土是大自然给予人类的得天独厚的宝藏,是一种性状好、肥

力高、非常适合植物生长的土壤。世界上仅有三块黑土平原:美洲的密西西比平原、欧洲的

乌克兰平原、亚洲的东北平原。

1.分析东北地区土壤肥沃的原因。

答案①东北地区植被茂密,有机质来源丰富。

②东北地区气候冷湿,微生物活动较弱,分解作用缓慢,有利于有机质积累。

2.我国南方的湿热地区植被茂密,但发育的土壤反而有机质含量较低,比较贫瘠,其主要原

因是什么?

答案①我国南方地区气候湿热,微生物分解作用较快,有机质积累较少。

②南方地区降水较多,土壤的淋溶作用强烈。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低,比较贫瘠。

3.我国东北黑土分布区目前都存在着黑土肥力降低的现象,我们对其应该如何进行养护?

答案可以采取休耕、作物轮作、秸秆还田、增施农家肥等手段进行养护。

。核心归纳

1.自然地理要素对土壤的作用

自然地理要素对土壤的作用

土壤发育的物质基础,决定了土壤矿物质的成分和养分状况,影响土

成土母质

壤质地

直接影响土壤的水热状况和土壤中物理、化学过程的性质与强度。

气候通过影响岩石风化过程、外力地貌形态以及动植物和微生物的活动等,

间接影响土壤的形成和发育

生物是土壤有机质的来源,与土壤肥力的产生密切相关

地貌主要通过对物质、能量的再分配间接地作用于土壤

2.土壤的组成

肥力特征

土壤的组成状态体积比例

作用肥力

是土壤中矿物养分的主

矿物质固态45%

要来源土壤肥力的高低取决

有机质的含量是土壤肥于土壤中水、肥、气、

有机质固态5%

力高低的重要标志热四个因素之间的协

过多会造成土温下降,调程度以及能否满足

水分液态20%〜30%

土壤缺氧植物生长过程中的各

过多会造成养分、水分种需求

空气气态20%〜30%

不足,植物枯萎

。跟踪训练

下图是“各种成土因素作用示意图”。读图回答1〜3题。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岩石主要影响土壤的土层厚度、水热条件

B.气候主要影响土壤的水热状况、理化性质

C.生物主要影响土壤的发育程度、矿物养分

D.地貌主要影响土壤的质地特征、肥力特征

2.土壤中的许多化学元素离开原来的位置,并改变原来的存在形式,在土壤上层富集()

A.是岩石的作用B.是气候的作用

C.是生物的作用D.是地貌的作用

3.三峡工程建设过程中,国土资源部和财政部曾联合下文,投资10亿多元抢救三峡库区4000

万立方米沃土,这是国内迄今为止最大的土地搬迁项目。下列四幅图中,甲、乙、丙、丁四

个地点(均位于库区)土层深厚的是()

A.甲B.乙C.丙D.丁

答案LB2.C3,A

解析第1题,成土因素的作用各不相同,岩石主要影响土壤的矿物成分;气候主要影响土

壤的水热状况、理化性质;生物主要影响土壤的有机质来源,不会影响矿物养分;地貌主要

影响土壤的发育过程。第2题,土壤中的许多化学元素离开原来的位置,并改变原来的存在

形式,在土壤上层富集是生物循环的作用。第3题,图中甲位于河谷,河谷地区沉积物厚度

大,土壤发育程度好,土层深厚。

随堂演练知识落实

下表为“我国东部地区的三种典型土壤:黑土、水稻土、红壤成分表”。读表,回答1

2题。

土壤水分空气矿物有机质

a30%20%49%1%

b25%30%37%8%

c35%15%47%3%

1.表中a、b、c代表的三种土壤正确的排序组合是()

A.黑土、水稻土、红壤B.红壤、黑土、水稻土

C.水稻土、黑土、红壤D.红壤、水稻土、黑土

2.表中所列土壤,哪种是经人类长期耕作改造形成的土壤()

A.黑土B.水稻土

C.红壤D.都不是

答案LB2.B

解析第1题,三种土壤中红壤有机质含量最少,故a为红壤;黑土因有机质含量最高而最

肥沃,且土质较疏松,空气含量较大,故b为黑土;c土壤中水分含量与其他两种土壤比较,

相对较多,故为水稻土。第2题,水稻土是人类长期种植水稻形成的肥沃土壤。

富铝土是土壤在湿热气候条件下,土体铝硅酸盐矿物受到强烈分解,使得氧化铝、氧化

铁在土壤中富集后的一类土壤的总称,在我国分布广泛,包含多种土壤类型,并具有下图所

示的过渡关系。完成3〜4题。

红壤黄壤北

相对干旱相对湿润

3.影响富铝土形成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成土母质B.气候

C.生物D.地形

4.下列土壤类型中,铁、铝相对含量最高的是()

A.赤红壤B.砖红壤

C.红壤D.黄壤

答案3.B4.B

解析第3题,读材料可知,富铝土是土壤在湿热气候条件下形成的,影响其形成的主要自

然因素是气候,故B正确。第4题,气温较高的湿润地区,更易形成富铝土,再结合图示,

铁、铝含量最高的是砖红壤,故选B。

5.茶树是富锦植物,茶叶中积累了大量的锦,且茶叶中近30%的铳能以M/+的形态溶入茶

水中,因此,饮茶是人体摄取镒的重要来源。但产自不同地区的茶叶镒含量有很大差异,为

此,某同学作了“土壤pH对茶叶从土壤中吸收锦元素的影响”的研究性学习。他主要从以

下两个方面展开研究:①茶叶镒含量与叶龄的关系;②茶叶镒含量与土壤pH的关系,得到

下表中的数据。据此回答(1)〜(4)题。

茶叶镒■含量(mg/kg)及对应土壤的pH

X12345678910111213

老1333212123322

叶626112002322811516392728919488138585191

成122211112221

993

叶341422025025996246031678253224145837

嫩1111111

620472749673886995

叶278267733323665250125

壤5.104.164.674.344.706.025.425.694.954.054.514.334.48

PH

(1)不考虑人类活动的影响,土壤中的锦元素主要来自土壤成分中的()

A.矿物质B.有机质C.水分D.空气

(2)茶叶中叶的锦含量最高,表明生物在土壤形成过程中具有对营养元素的作

用,同时,生物也是土壤的来源。

(3)从不同叶龄茶叶镒含量与土壤pH的关系中可以看出,不同叶龄茶叶镐的含量与土壤pH

呈________(填“正”或“负”或“不”湘关。

(4)一般来说,茶叶的质量与其镒含量成正比,根据上述材料,你认为茶树最适宜种植在

(填“中性”或“酸性”或“碱性”)土壤中。

答案(1)A⑵老富集有机质⑶负⑷酸性

课时对点练

g基础过关

地处赤道附近的亚马孙平原终年高温多雨,形成生物多样的热带雨林景观,发育成砖红

壤。完成1〜2题。

1.亚马孙平原的气候、植被、土壤三者之间具有的关系是()

A.密切关联,相互影响B.各自独立,互不联系

C.土壤不受气候的影响D.土壤不受植被的影响

2.在亚马孙平原热带雨林环境下发育而成的砖红壤应该具有的特征是()

A.有机质含量高B.多为黑褐色

C.多呈碱性D.土层厚度大

答案LA2.D

解析第1题,高温多雨利于植物生长,形成热带雨林植被,高温多雨使得微生物对枯枝落

叶分解速度快、分解彻底,而且淋溶作用强,土壤贫瘠。气候、植被、土壤三者之间存在密

切关联,相互影响,故A正确。第2题,热带雨林气候区,土壤淋溶作用强烈,有机质含量

低,铁、铝残留在土壤中,颜色为砖红色,土层深厚,质地黏重,呈酸性至强酸性。故D正

确。A、B、C错误。

下图为“小尺度范围各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示意图”。完成3〜4题。

3.图中①至⑤代表了自然地理环境的大气、生物、地质、地貌、水文要素,其中对土壤形成

比较稳定的影响要素是()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④⑤

4.图示区域()

A.土壤肥力与生物活动密切相关

B.山坡上土壤厚度一般大于河谷

C.土壤的矿物养分主要来自植被

D.林地土壤有机质含量一般高于草地

答案3.C4.A

解析第3题,地质、地貌是土壤形成较稳定的影响因素,大气、生物和水文是土壤形成较

为活跃的因素。第4题,土壤肥力与生物活动关系密切,故A正确。山坡上因易被侵蚀搬运,

土壤厚度较薄;土壤的矿物养分来自于成土母质,植被提供有机质;草地由于根系密集,利

于有机质富集,有机质含量较林地土壤高,B、C、D错误。

土壤凋萎湿度是指土壤水分减少到使植物叶片开始呈现萎落状态时的土壤湿度,被认为

是植物能够吸收的土壤水的最低值。下图为“我国某地区不同树种(苗木)凋萎湿度测量结

果”。读下图,完成5〜6题。

凋萎湿度/%

2-----------------------------------------------------------------------

1-----------------------------------------------------------------------

o---------------1--------------1--------------1--------------1-----------

富土苹果山丁子久保桃核桃山桃

5.对土壤凋萎湿度影响最小的因素是()

A.气温高低B.土质颗粒

C.基岩性质D.降水多少

6.图中树种抗旱能力最强的是()

A.富士苹果B.山丁子

C.久保桃D.山桃

答案5.C6.D

解析第5题,根据材料,土壤凋萎湿度是一种特殊的土壤湿度,所以此题的实质是判断对

土壤湿度影响最小的因素,气温高低影响土壤水分的蒸发,从而影响土壤湿度,A项错误;

土质颗粒影响土壤涵蓄水源的能力,影响土壤湿度,B项错误;基岩性质对土壤的属性没有

影响,不会影响土壤的含水量,故C项正确;降水越多,土壤湿度越大,D项错误。第6题,

根据材料,土壤凋萎湿度越低,树种抗旱能力越强。读图可知,图中四种树种中山桃的土壤

凋萎湿度最低,抗旱能力最强。

有机质含量高低是土壤肥力的重要标志,一般土壤有机质含量为5%。图1为“我国东

部某地土壤剖面图”,图2为“该土壤有机质分布图”。读图回答7〜8题。

Or《I■表层

.A----------多腐殖质层

£3()•淋溶层

深\____/

&60'•淀积层

90-

母质层

120

图1

%)

(cm

深度

土壤

1()0

8()

60

40

0

02

图2

是(

正确的

述,

的叙

土壤

表层

该地

关于

7.

量较高

质含

有机

多,

落叶

枯枝

地表

A.

量较高

质含

有机

肥,

有机

增施

人工

B.

较低

含量

机质

,有

作用

侵蚀

流水

C.受

量低

机质含

,有

稀少

植被

导致

干旱

气候

D.

是(

业技术

用的农

地宜采

,该

特性

壤的

该土

针对

8.

耕改土

B.深

耕直播

A.免

砾石压

D.

棚温室

C.大

8.B

7.C

答案

明地表

%,说

低于5

含量

机质

近)有

厘米附

表层(0

地土壤

,该

看出

可以

图2

,从

第7题

解析

部地

我国东

多;

失较

力流

,肥

影响

作用

外力

明受

,说

较低

机质

壤有

层土

少;表

量较

质含

有机

上种

在土地

下直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