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高考化学选择题和填空题答题策略指导选择题专题一提高选择题的审题能力审题是解题的前提和基础,审题的质量直接关系到解题的成败。因此,在高三二轮复习时,要着力培养审题能力,既是考试大纲对考生能力的基础要求,也是教师进行高质量教学设计的一个重要出发点。下面着重阐述如何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希望能为学生二轮高效率的备考以及考前增分提供一些参考。题干及选项关键词的审读————○所谓“关键词语”,指的是题目中一些限制性语言,或是对题目中所涉及的化学变化的描述、对变化过程的界定等。因此,在读题时,不能只注意那些给出的具体数字或字母的已知条件,而对另外一些叙述性的语言,特别是其中一些“关键词语”视而不见。若抓不住“关键词语”,就意味着抓不住问题的实质,找不到解答问题的突破口,其结果必将是答非所问。为提高审题的准确性,审题时除仔细阅读题目外,一般应圈下有关的“关键词语”,这样,就可避免漏掉问题或“看错题目了”。【例1】在pH=1的无色溶液中,下列各离子组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的是()A.NH、K+、Na+、CO、NOB.K+、Na+、Fe2+、SO、NOC.K+、Na+、NH、HCO、AlOD.K+、NH、Na+、NO、I-练1在下列各溶液中,离子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A.强酸性溶液中:K+、Al3+、Cl-、SOB.含有0.1mol·L-1
Fe3+的溶液中:K+、Mg2+、I-、NOC.含有0.1mol·L-1
Ca2+的溶液中:Na+、K+、CO、Cl-D.室温下,pH=1的溶液中:Na+、Fe2+、NO、SO审题时要注意隐含条件的挖掘———————○所谓“隐含条件”是指隐含在文字叙述中,需要认真分析才能挖掘出来的条件。现在高考命题总是从一个具体的角度切入并与教材知识点有机结合,将所考查的知识点巧妙地隐藏在所设置的情境中,考查学生是否具备一种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的提炼加工能力。因此,审题时,必须把隐含条件分析挖掘出来,这常常是解题的要点。【例2】CuS、Cu2S用于处理酸性废水中的Cr2O,反应如下。反应Ⅰ:CuS+Cr2O+H+→Cu2++SO+Cr3++H2O(未配平)反应Ⅱ:Cu2S+Cr2O+H+→Cu2++SO+Cr3++H2O(未配平)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Ⅰ和Ⅱ中各有2种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B.处理1molCr2O时反应Ⅰ、Ⅱ中消耗H+的物质的量相等C.反应Ⅱ中还原剂与氧化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5D.质量相同时,Cu2S能去除更多的Cr2O练2在水中加入等物质的量的Ag+、Pb2+、Na+、SO、NO、Cl-,该溶液放在用惰性材料作电极的电解槽中,通电片刻(假定溶液足量),则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质量比为()A.35.5:108
B.71:108C.8:1
D.16:207审题时要注意排除干扰条件—————————○所谓“干扰条件”是指题中与解题无关,但对应试者的思维产生干扰作用的迷惑性条件。在审题过程中,只有仔细阅读题干,明确题目的设问,迅速地摒弃这些干扰因素,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解题才能迅速而正确。【例3】某研究小组开展课外研究发现,将适量Zn与一定浓度氯化铁溶液反应,开始可以观察到大量气泡产生。反应后期,溶液的pH升高到6左右,金属表面出现黑色粉末,溶液变成浅绿色。试管底部出现灰绿色悬浮物。收集少量黑色粉末与稀硫酸作用有气泡产生。则下列反应没有发生的是()A.FeCl3+3H2O=Fe(OH)3↓+3HClB.Zn+2HCl=ZnCl2+H2↑C.3Zn+2FeCl3=3ZnCl2+2FeD.4Fe(OH)2+O2+2H2O=4Fe(OH)3练3浅绿色的Fe(NO3)2溶液中存在着如下的平衡:Fe2++2H2OFe(OH)2+2H+若在此溶液中加入盐酸,则溶液的颜色变化为()A.绿色变深
B.浅绿色变得更浅C.变黄
D.无明显变化审题时要注意有效数据的提取———————○所谓“有效数据”是指题干中出现的或隐含的对解决问题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数字或字母。命题者经常在一些题目中故意给出一些多余的数据信息,增强了迷惑性,干扰了学生的正常思维。因此,在审题过程中,要仔细分析,准确提取有效信息,排除无关数据的干扰,去伪存真。【例4】有五瓶溶液分别是:①10mL0.60mol/LNaOH水溶液;②20mL0.50mol/LH2SO4水溶液;③30mL0.40mol/LHCl溶液;④40mL0.30mol/LCH3COOH水溶液;⑤50mL0.20mol/L蔗糖水溶液。以上各瓶溶液所含离子、分子总数的大小顺序是()A.①>②>③>④>⑤
B.②>①>③>④>⑤C.②>③>④>①>⑤
D.⑤>④>③>②>①练4一定温度时,向2.0L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2molSO2和1molO2,发生反应:2SO2(g)+O2(g)2SO3(g)。经过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反应过程中测定的部分数据见下表:
t/s02468n(SO3)/mol00.81.41.81.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在前2s的平均速率v(O2)=0.4mol·L-1·s-1B.保持其他条件不变,体积压缩到1.0L,平衡常数将增大C.相同温度下,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4molSO3,达到平衡时,SO3的转化率大于10%A.a、c两点溶液的导电能力相同B.a、b、c三点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a>b>cC.b点溶液中:c(H+)+c(NH3·H2O)=c(OH-)D.用等浓度的NaOH溶液和等体积的b、c处溶液反应,消耗NaOH溶液体积Vb=Vc练5新装修的房屋会释放有毒的甲醛(HCHO)气体,银Ferrozine法检测甲醛的原理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22.4LCO2中含共价键数目为4NAB.30gHCHO被氧化时转移电子数目为2NAC.该电池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g2O+HCHO=4Ag+CO2+H2OD.理论上,消耗HCHO和消耗Fe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4:1审题时要注意化学用语的正确运用—————○化学用语属于化学学科的语言,在高考中具有工具性的作用。审题时要注意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1)区分五种符号:元素符号、离子符号、化合价标注符号、核素组成符号和原子(或离子)结构示意图;(2)规范五种表达式的书写:化学式(分子式)、电子式、最简式、结构式和结构简式;(3)注意五种反应式:化学反应方程式、电离方程式、离子反应方程式、热化学反应方程式和电极反应式;(4)记准两种模型:球棍模型和比例模型。总之,审题时应注意看准要求,观察仔细,在细微之处下功夫。【例6】下列有关表述正确的是()填空题基本策略先易后难;较易题必须阅读两遍拿满分;较难题阅读2-3遍后还没有任何思路就放弃审题是“审”而不是“看”,边审题边做标记。第二卷一般是有机题和选做题较容易,可先做;实验及无机题较难要后做。选择题做完后一般不要轻易更改答案。填空不要留空,不会做也要碰运气填满。若出现思路混乱无头绪时就停下笔,深呼吸并掐自己一两下。审题常见错误有一是不看全题,断章取义。部分同学喜欢看一段做一段,做到后半题时才发现前半题做错了,只得从头再来。须知,一道化学题包含完整的内容,是一个整体。有的句与句之间有着内在的联系;有的前后呼应,相互衬垫。所以必须总观全题,全面领会题意。二是粗心大意,一掠而过。如许多考生把不可能看成可能;把由大到小看成由小到大;把化合物看成物质或单质;把不正确看成正确;把强弱顺序看成弱强顺序而答错。三是误解题意,答非所问。四是审题不透,一知半解。许多同学见到新情境题目,内心紧张,未能全面理解题意。按要求答题如把答案写在密封线内,阅卷时无法看到答案而不给分;要求写元素名称而错写成元素符号,而要求写元素符号又答成元素名称或分子式;要求写物质名称而错写成分子式;要求写有机物的结构简式而错写成分子式或名称;要求写离子方程式而错写成化学方程式;把相对分子质量、摩尔质量的单位写成“克”;把物质的量、摩尔浓度、气体体积、质量、密度、压强等的单位漏掉;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不配平;热化学方程式不注明物质的状态等。善于联想运用解无机试题或有机试题,都要注意联想、运用课本知识。尤其是近几年的有机化学试题,均从考生从未接触过的新物质、新材料出发命信息给予题,考查有机化学知识,更应会根据有机化络、转化规律、官能团的性质等进行联想、迁移、类推,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计算题在计算方面的主要存在问题有:计算结果不写单位或写错单位;不注意题目中的有效数字。进入状态:进入考场之后,就要把心收回来,全身心进入考试状态。先把考试所需的学习工具放置好,把注意力集中到试卷上来,写好姓名、班级、座号或填涂好学校、准考证号、姓名等,然后,大致浏览一遍考卷有几题,有几页。最后,用挑战的心态进入解答状态。在考场上要发挥得好,必须做好以下几点:一是要消除怯场心理,卸下思想包袱,排除外来干扰。轻装上阵,树立必胜信心。二是要吃好、睡好、头脑休息好。注意饮食卫生,防止疾病发生,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去迎考。三是要做好考前的各种物质准备,考试前一天务必检查各种考试用具是否准备妥当。四是要有效地利用考试时间。先易后难,大部分题都做了,心里就不慌,再心平气静地去做难题;草稿纸分块使用,不要写得太细,即时抄到试卷上,以节约时间。五是会进行猜想。如选择题有四个答案,其中有个别答案涉及的知识未掌握,那么就用淘汰法,从敢肯定的答案入手,逐个淘汰,剩下的就是应选答案。选择题1.解答选择题时,应注意以下问题(1)每个答案要有足够的理由说明其正确与否(2)对有疑问的答案可先避开,先找出正确或不正确的答案(3)反证法(4)将文字语言转化成化学用语、基本规律、解题所涉及的基本公式等(一定要在草稿纸上列出,不可凭空想象)(5)注意答案的相关性与排斥性(6)注意答案的要求(正确与不正确、最大与最小、离子总数与分子总数等)(7)每小题平均耗时不超过2分钟(基础较差的同学可适当延长一点时间)实验题以下知识点需特别引起关注:(1)物质分离提纯的方法及用到的主要仪器a.过滤---适用于不溶性固体和液体的分离b.蒸馏---适用于互溶性且沸点相差较大的液体的分离c.分液---适用于不溶性液体的分离
d.渗析---适用于胶体和溶液的分离e.加热---适用于固体混合物中一种受热易分解或易升华的混合物的分离(2)配置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使用的仪器和主要操作步骤(3)三个定量实验(中和滴定、硫酸铜晶体中结晶水含量的测定、中和热的测定)(4)托盘天平、容量瓶、分液漏斗、各种试纸的使用(5)气体装置的气密性检查(6)喷泉实验的操作、引发喷泉的原理首先必须弄清实验原理,注意仪器的装配要求,化学实验的安全要求(防爆炸、防污染、防倒吸、防堵塞)以及达到本实验的要求,要注意实验设计的创新与评价。评价实验方案一般有以下几方面:①能否达到目的;②所用原料是否常见易得、廉价;③原料的利用率高低;④过程是否简捷优化;⑤有无对环境污染;⑥实验的误差大小有无创意等等。能达到上述六点要求的实验方案应该说不失为最优实验方案3.无机题无机题一般包括三小题:第一、二小题一般为化学理论题;第三小题一般为无机物的推断对于第一小题,要弄清化学基本理论(物质结构理论、化学平衡理论,电解质溶液理论),要利用一些基本思考方法(类比法、假设法、先同后变法等);要注意有可能出现信息题;对于第三小题,要注意抓特征条件。典型的溶解性特征①加入过量硝酸从溶液中析出的白色沉淀:可能是AgCl,则原来溶液中必然含有Ag(NH3)2Cl;可能是硅酸沉淀,则原来的溶液必然含有可溶解的硅酸盐。②加入过量的硝酸不能观察到沉淀溶解:如果是白色沉淀,则可能AgCl、BaSO4、BaSO3;如果是淡黄色或黄色,则可能是AgBr或AgI③能够和盐反应生成强酸和沉淀的极有可能是H2S气体和铅、银、铜、汞的盐溶液反应。:④沉淀先生成后溶解的:CO2和Ca(OH)2、Al3+和氢氧化钠溶液、AlO2-和盐酸,氨水和硝酸银操作不同现象不同的反应::Na2CO3和盐酸;AlCl3和NaOH;NaAlO2和盐酸;AgNO3和氨水;FeCl3和Na2S;H3PO4和Ca(OH)2反应。重要的实验现象:1、燃烧时火焰的颜色:(1)火焰为蓝色或淡蓝色的是:H2、CO、CH4、H2S、C2H5OH;(2)火焰为苍白色的为H2与Cl2; (3)Na燃烧时火焰呈黄色。2、沉淀现象:(1)溶液中反应有黄色沉淀生成的有:AgNO3与Br-、I-;S2O32-与H+、H2S溶液与一些氧化性物质(Cl2、O2、SO2等)、Ag+与PO43-;(2)向一溶液中滴入碱液,先生成白色沉淀,后变为灰绿色,最后变为红褐色沉淀,则溶液中一定含有Fe2+;(3)与碱产生红褐色沉淀的必是Fe3+;(4)产生黑色沉淀的有Fe2+、Cu2+、Pb2+与S2-;(5)与碱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的一般是Mg2+和Al3+,若加过量NaOH沉淀不溶解,则是Mg2+,溶解则是Al3+;(6)加过量酸产生白色胶状沉淀者是SiO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婚纱摄影工作室合作合同范本
- 2025水果销售居间合同
- 2025工程采购合同范本
- 2025聘请家庭保姆合同范本
- 2025写字楼租赁合同书范文
- 2025年进出口贸易合同范本
- 2025成都市土地流转合同
- 8.1《薪火相传的传统美德》教案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
- 《电子书下载流程》课件
- 《胃癌内科治疗》课件
- 苏州市施工图无障碍设计专篇参考样式(试行)2025
- 2025-2030中国锻造(锻件)行业投资策略及规划建议研究研究报告
- 影城员工考核试题及答案
- 新药临床试验合作协议
- 设备部门级安全培训
- 网络舆情分析与应对策略
- 华为经营管理丛书华为的研发管理
- 个人装载机租赁协议书范本
- 2022年高级经济师《运输经济》试题真题及答案
- 2023-2024学年沪科版(2019)高中信息技术必修一第三单元项目六《解决温标转换问题-认识程序和程序设计语言》教学设计
- 《猪的传染病》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