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合作项目外教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研究_第1页
中外合作项目外教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研究_第2页
中外合作项目外教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研究_第3页
中外合作项目外教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研究_第4页
中外合作项目外教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本研究以海南省某大学学前教育中美合作办学项目的外教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现状为对象,采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等进行研究。研究发现,该课程在教学目的上较好地开拓了学生视野,丰富知识面,但不能很好地激发自主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且存在着线上与线下教学目的不尽一致的问题;教学内容上为学生带来学科前沿知识的同时存在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和应用不足的问题;教学实施上,充分利用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优点的同时存在着中方助教教师协助能力弱、学生无法跟上课程进度等问题;课堂评价上,评价方式多样化的同时存在着评价主体单一、评价时效性弱的问题。针对此,研究者提出了要明确教学目的、增加学生实践技能的内容、革新双语授课模式、及时进行教学评价反馈等建议。关键词:学前教育专业;中外合作办学;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目录TOC\o"1-3"\h\u6284一、研究缘起 110668(一)新时代社会发展要求我们关注中外合作办学质量 121362(二)后疫情时代需要我们探讨如何做好外教线上线下混合教学 131578(三)国内外研究的匮乏坚定了研究者对该领域研究的决心 276551.国内研究现状 224712.国外的研究现状 39631二、研究设计 426555(一)研究目的及意义 41099(二)研究对象与内容 422306(三)研究方法 5126601.问卷调查法 511942.访谈法 652383.文献法 730967(四)相关概念界定 7161811.中外合作办学 7171282.线上线下混合教学 724438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921002(一)教学目的 992201.国际化视野与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 9270442.实践能力、应用型人才培养 1031758(二)教学内容 1264341.课程教学内容的理解与收获 1226552.课程教学内容的运用 1319694(三)教学实施 15131471.学生对教学的接受程度 15253352.课堂的参与程度 1691943.中方助教教师的协助 1718542(四)教学评价 1924759四、研究结论及分析 214748(一)教学目的 2110351(二)教学内容 2121078(三)教学实施 222270(四)教学评价 229150五、外教课程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的相关建议 2317955(一)明确教学目的,培育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 2314997(二)适应学生发展需要,增加学科前沿知识与实践技能培训 2427728(三)增强师资建设力度,革新学科双语授课模式 241053(四)健全合作办学项目评价体系、及时进行教学评价反馈 2526411参考文献 2627214致谢 276390附录一 2828156附录二 3428766附录三 3514216附录四 37一、研究缘起(一)新时代社会发展要求我们关注中外合作办学质量党的二十大强调“教育强国”,要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深化教育改革,在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宗旨下,坚持教育的公平性、科学性原则,形成更全方位、更宽领域、更多层次、更加主动的教育对外开放局面。中外合作办学作为新时代下的重要教育形式与教育载体,肩负着深化教育改革,提升我国学科建设、专业建设、师资建设速度,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各行各业所需要的国际化人才的历史重任。可见,我国的社会发展需求对中外合作办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新时代要求中外合作办学要从扩大规模、外延发展向内涵建设与质量提升转换,从重规模的粗放发展转向注重质量提升的方向转变。如何满足新时代背景下我国社会发展对中外合作办学的新要求,是每一位中外合作办学的参与者必须思考的问题。作为中外合作办学的一名学子,研究者也希望为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二)后疫情时代需要我们探讨如何做好外教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新冠疫情的爆发使得我国线上教学得到了普及与发展,而在疫情期间,大部分高校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采用了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的外教课程教学方式,通过外方教师进行线上授课,中方助教教师线下协同的形式进行教学,希望借此解决外教远程线上教学存在的师生分离、互动障碍、反馈受阻等实际难题。然而,事实如何需要开展实践调查。中外合作办学的实质是通过引进国外优质的教育资源,推动我国学科专业水平的发展,为培育高质量、高水平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做贡献。而外教课程作为中外合作办学的核心要素,在推动国际间的文化交流和合作,确保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果上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需要研究者对外教课程教学高度重视并开展研究。后疫情时代,外教课程逐渐从线上教学回归到了线下教学,但对于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对于新型教学研究的探索却没有结束。中外合作项目仍然会出现受疾病、外交签证、宗教文化等因素影响,出现外方教师无法前往中国进行线下教学的现象。而线上线下混合教学作为后疫情时代应对这些难题的重要教学方式,需要我们深入了解并研究如何利用好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的教学方式并发挥其优势,为今后课程教学提供新的发展思路和方向。(三)国内外研究的匮乏坚定了研究者对该领域研究的决心研究者通过阅读图书、学校图书馆数据库及中国知网等查阅了大量关于中外合作办学、线上线下混合教学、中外学前教育专业对比的文献,并在查阅文献的过程中确定研究课题以及研究思路。研究者在CNKI数据库中输入“中外合作办学”,得到从1993-2023年的全部文献篇数为6982篇,其中硕博论文篇数为333篇,它们在2018-2023的5年间硕博论文篇数为108篇,占总体的三份之一,可见近五年对该领域的发展愈发的重视,但其中关于学前教育中外合作办学的论文数量仅为4篇,关于学前教育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的论文数量仅1篇,可见国内对该领域的相关研究存在着较大的空白。研究者在PrimoVE检索系统中检索“Chinaandforeigncooperationinrunningschools”,得到的全部文献篇数为53篇,这些文献的研究角度大多为跨国高等教育,并且均以该项目的问题研究为主题,对于其教学现状的探讨较少,由此可见国外对该领域的相关研究程度也仍较为欠缺。1.国内研究现状目前国内对中外合作办学的研究较少且相关文献多以期刊论文为主,大多都集中于对中外合作办学的问题研究,关于外方课程的教学现状研究很少,只有一些关于中外合作办学的课程描述和发展策略的总结。比如,罗腊梅经过研究发现,目前我国学前教育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存在着培养目标定位不合理、课程设置不连贯、师资水平参差不齐、评价体系不完善等问题。[[]罗腊梅.基于中外合作办学视角的学前教育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探索与思考[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8,34(03):117-119+152.]王光煜认为,目前我国的学前教育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培养目标及规格的内涵有待加强。“复合型”、“国际型”的表述方式虽然体现了中外合作办学培养国际化复合型人才的内在需求,但过于抽象、笼统,并没有体现出学前教育本科专业的特点。[[]王光煜.学前教育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及规格探究——基于中外合作办学的视角[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6,20(05):47-52.]朴婧等人认为,双语师资力量匮乏,使得师资队伍建设成为中外合作办学发展的瓶颈。目前,我国院校普遍面临能够承担双语教学的专业教师数量不充足、流动性较大等问题,无法保障教学任务的完成,也不利于合作院校就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教材选择、教学的实施与评估等方面进行深入的了解、探讨和修订。[[[]罗腊梅.基于中外合作办学视角的学前教育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探索与思考[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8,34(03):117-119+152.[]王光煜.学前教育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及规格探究——基于中外合作办学的视角[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6,20(05):47-52.[]朴婧,王琦.基于中外合作办学视角的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J].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2020,39(04):59-61.[]曾健坤.中外合作办学大学本科课程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6.在对中外合作办学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现状的研究上,陈阳等学者认为,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为中外合作教学开辟了新思路,通过高效和便捷的方式为全球高校间师生的合作与交流创造了平台,是一种具有创新性的教学模式。[[]陈阳,贾鹏蛟,程诚.中外合作办学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研究[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23(08):49-51.]丁玲的研究显示,外方课程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批判性思维和沟通能力的要求更高,学生需要投入更多精力和时间学习和掌握。这样的教学模式,为学生创造更多自主学习机会,是保证后疫情背景下中外合作办学课程高质量开展的关键[[]丁玲.中外合作办学外方在线课程教学质量提升探索[J].经济研究导刊,2023(10):125-127.[]陈阳,贾鹏蛟,程诚.中外合作办学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研究[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23(08):49-51.[]丁玲.中外合作办学外方在线课程教学质量提升探索[J].经济研究导刊,2023(10):125-127.2.国外的研究现状中外合作办学作为我国特有的一种办学模式,国外学者对该领域的研究较少,其主要从“跨国高等教育”的角度来进行研究,所以对中外合作办学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的研究仍有着巨大的空白。本文主要从中外合作办学的角度探究国外学者的研究现状。DongpingYang认为中外合作办学作为我国发展很快的一种新兴教育模式,它不仅增加了教育供给,促进了高校教学改革和学科建设,在满足公众求学需求多样化的同时,促进了人才培养模式的多样化和教学条件的改善,也增加了高等教育供给的多样性和选择性。[[]Dongping,Yang.,Chunqing,Chai.,&Shengli,Huang.(2013).ChineseresearchperspectivesoneducationVolume1.Brill.]Aziz的研究表明,中外合作的教学模式对学生的创新能力有较大提升,中外合作的教学模式为中国引进境外优质教育资源,实现中外教育教学理念融合创新,促进高校学科专业建设,推动了创新性人才的培养。[[]Zhao,N.,&Aziz,N.B.A.(2023).ExplorationontheInnovativeTalentTrainingModelforChinese-ForeignCooperativeEducationinChineseUniversitiesinthePost-epidemicEra.EducationalAdministration:TheoryandPractice,30(1),160–180.]Adams认为,从目前中国的高等教育发展情况上看,中外合作办学仍然面临着较大的挑战。国际化教育资源的不平衡、跨文化交流的障碍、学科专业建设的难度等问题仍然是中外合作办学中所面临的难题。[]Dongping,Yang.,Chunqing,Chai.,&Shengli,Huang.(2013).ChineseresearchperspectivesoneducationVolume1.Brill.[]Zhao,N.,&Aziz,N.B.A.(2023).ExplorationontheInnovativeTalentTrainingModelforChinese-ForeignCooperativeEducationinChineseUniversitiesinthePost-epidemicEra.EducationalAdministration:TheoryandPractice,30(1),160–180.[]Adams,J.,&Song,H.(2009).KeydevelopmentsandfuturechallengesinChinese-foreigncooperationinhighereducation.

JournalofKnowledge-BasedInnovationinChina,

1(3),185–205.鉴于此,对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外教课程的教学现状进行探究与分析具有必要性与现实意义。研究设计(一)研究目的及意义本研究旨在调查海南省某大学的学前教育中美合作项目外教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的现状,分析存在该现状的原因,提出合理的建议改进该合作办学项目外教课程的教学状况并为其课程教学的开展提供新的思路。其研究意义如下:有利于提高该项目师生对课程教学的满意程度。通过对该项目教学现状的探究,了解该项目师生对课程的评价,发现其课程教学中的不足之处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从而改善外教课程的教学现状,提高教学质量。有利于促进学前教育中外合作项目的高质量发展。在分析该项目外教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现况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建议,期望能够提高学前教育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外教课程教学质量,为我国学前教育中外合作办学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为其余高校合作办学项目提供借鉴经验,为各高校稳步实现与国际接轨,提升中外办学项目的国际化水平提供参考。(二)研究对象与内容海南省某大学的学前教育中美合作项目是海南省某大学与美国芝加哥某大学合作的学前教育专业本科教育项目。项目计划引进美方的优质教育资源、国际化的教学理念以及其合作办学的管理模式与经验,采取“3+1”培养模式,由双方高校共同制定学生的培养方案,以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适应学前教育事业发展与改革需要的应用型人才。而该项目的外教课程目前大多采用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的教学方式。所以本研究的研究对象为海南省某大学的学前教育中美合作办学项目的外教课程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现状。本研究从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四方面来分析在该项目外教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的教学优势与存在的教学问题,并对其所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三)研究方法1.问卷调查法问卷调查法能够系统、定量地收集大量数据,利用统计软件进行描述性统计,量化分析探究各种现状。基于此,本研究使用问卷调查法对该项目的外教课程教学现状进行基础性调查。调查所使用的问卷为自编问卷(见附录一),由两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有关被调查者的个人信息。第二部分则是被调查者对于外教课程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现状的观点,分为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实施与教学评价四个维度,问卷结构如表1所示。表1问卷结构表问卷结构表总维度分维度试题数学生个人信息基本信息5学业情况11教学目的国际化视野、自主创新能力培养4实践能力、应用型人才培养3教学内容课程教学内容的理解与收获2课程教学内容的运用1教学实施学生对教学的接受程度4课堂的参与程度3中方助教教师的协助2教学评价评价的方式1评价的时效性与准确性1由于大一学生还未参与外教课程的学习,故本研究的问卷调查对象为海南省某大学学前教育中美合作办学项目大二到大四的所有学生,总计256名。通过问卷星小程序分两次分发调查问卷,第一次按年级各分发15份问卷,共计45份问卷,作为前端性检测。对其进行了信度与效度分析。由于本问卷是以李克特五级量表形式开展调查,故问卷信度利用SPSSAU数据分析平台进行了克隆巴赫系数(Cronbach.α)信度检测。结果如表2所示。表2信度检测数据维度Cronbach.α系数教学目的0.793教学内容0.765教学实施0.835教学评价0.753总体信度0.874克隆巴赫系数信度取值范围在0到1之间,越接近于1,可信度越高,信度取值在0.7~0.8表示信度较好,信度取值在0.8~0.9表示信度极好。本问卷的克隆巴赫系数信度取值均在0.7~0.9之间,可见,问卷具有较高的可信度。问卷效度采用内容效度进行分析。通过计算每个题项得分与整个量表总分之间的相关性,判断每一题目的内容是否与其他题目保持一致,是否都聚焦于研究的核心概念。通过SPSSAU平台数据分析表明KMO值为0.874,KMO检验的系数取值范围在0到1之间,越接近于1,表示问卷效果越好,可见,本问卷效度较好,题目之间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基于此,研究者再发放192份问卷进行调查。故本研究回收的有效问卷237份,答题人占该项目大二到大四总人数的93%,问卷的调查结果具有代表性,破损、失效问卷为0份,回收问卷的有效率达到了100%。2.访谈法访谈法能够实现访谈者与访谈对象的直接交流,通过访谈法可以深入了解教师与学生的真实体验与感受,探讨混合教学中的各个环节并揭示混合教学的实施细节与难点,深入了解混合教学的现状、问题和发展趋势,为改进教学实践和促进教学创新提供有力支持。基于此,本研究使用访谈法对该项目的外教课程教学现状进行进一步的调查研究。本研究的访谈对象分别为该项目的30名学生、8名中方助教教师和5名外教教师,研究者在问卷调查的数据基础上对学生分批进行了3次集中访谈。(见附录二)每次访谈后对其中对外教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特别满意或特别不满意的学生进行随机个别访谈,共8次。对所有的中方助教教师和外教教师进行了个别访谈,共13次。(见附录三、四)3.文献法文献法可以让研究者了解研究对象的研究概况,帮助研究者进行分析研究,以便达到研究的目的。研究者在研究的初始阶段,运用文献法,梳理了解各高校中关于中外合作办学和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的资料,了解其的相关概念和研究现状,为后续的论文撰写奠定基础,提供参考资料。(四)相关概念界定1.中外合作办学2003年3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72号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在第一章第二条对中外合作办学作出明确定义:“外国教育机构同中国教育机构在中国境内合作举办以中国公民为主要招生对象的教育机构的活动。”目前,我国中外合作办学主要分为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两种形式。其中,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具体分为独立法人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非独立法人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具备独立法人资格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是指由中外双方共同投资,法人资产自由、独立,独立承担办学责任并获得国家教育行政部门批准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林金辉.中外合作办学中引进优质教育资源问题研究[J].教育研究,2012,33(10):34-38+68.[]林金辉.中外合作办学中引进优质教育资源问题研究[J].教育研究,2012,33(10):34-38+68.2.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柯蒂斯·邦克指出国际关于混合式学习的表述有多种,"HybridLearning"、"BlendedLearning"、"FlexibleLearning",三者在意义上是有重合的,研究可以使用任何一个。[[]詹泽慧,李晓华.混合学习:定义、策略、现状与发展趋势——与美国印第安纳大学柯蒂斯·邦克教授的对话[J].中国电化教育,2009(12):1-5.]约翰·丹尼尔提出“混合式教学(blendedteaching)”相比“混合式学习(blendedlearning)”而言是更适合的教学策略术语,只是混合式学习使用更为广泛。[[]约翰·丹尼尔,翁朱华,顾凤佳,等.理解教育技术——从慕课到混合学习,下一步走向何方?[J].开放教育研究,2015,21(06):10-15.DOI:10.[]詹泽慧,李晓华.混合学习:定义、策略、现状与发展趋势——与美国印第安纳大学柯蒂斯·邦克教授的对话[J].中国电化教育,2009(12):1-5.[]约翰·丹尼尔,翁朱华,顾凤佳,等.理解教育技术——从慕课到混合学习,下一步走向何方?[J].开放教育研究,2015,21(06):10-15.DOI:10.“混合式学习”的定义是由斯密斯与艾勒特将传统学习理念与数字化学习(E-learning)理念相结合而提出。在国内,“混合式学习”是由何克抗教授在2003年12月的第七届全球华人计算机教育应用大会上倡导的,从此,“混合式学习”进入到了学者研究的视野。“混合式学习”的理论基础包括建构主义、结构主义和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等,其中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影响较大[[]尹明福.基于Moodle平台的混合式学习模式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06):135-137.]。张锦、杜尚荣认为“混合式教学”应该包括教学空间的混合、教学时间的混合、教学方式的混合和教学评价的混合”。何克抗认为“混合式教学”把传统教学方式的优势和网络化教学的优势结合起来,既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充分体现了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张锦,杜尚荣.混合式教学的内涵、价值诉求及实施路径[J].教学与管理,2020(09):11-13.]。耿大勇、蓝和慧、魏玲认为“混合式教学”是在综合多种教学理论,并在多种教学环境下,一方面教师融合多种教学资源,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学习:另一方面学生采用多种方式进行学习,并采取多种学习评价评估学习效果[[[]尹明福.基于Moodle平台的混合式学习模式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06):135-137.[]张锦,杜尚荣.混合式教学的内涵、价值诉求及实施路径[J].教学与管理,2020(09):11-13.[]耿大勇,蓝和慧,魏玲.互联网+背景下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混合式教学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8(16):81-82+87.根据2019年10月教育出台的《教育部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教高(2019〕8号)指出“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主要指基于慕课、专属在线课程(SPOC)或其他在线课程,运用适当的数字化教学工具,结合本校实际对校内课程进行改造,安排20%-50%的教学时间实施学生线上自主学习,与线下面授有机结合开展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打造在线课程与本校课堂教学相融合的混合式“金课”。大力倡导基于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应用的线上线下混合式优质课程申报。”[[]王改花.大学生学习者特征对线上线下混合式学习效果的影响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22.[]王改花.大学生学习者特征对线上线下混合式学习效果的影响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22.因此,依据混合教学的内涵以及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的定义,本研究将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的内涵界定为教师运用在线学习平台进行线上教学,同时教师线下进行课堂面授,两者进行结合的混合教学方式。而本文研究项目采用了外教线上教学与中方助教教师线下协助教学的教学方式也属于线上线下混合教学中的一种。三、研究结果与分析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是构成教学过程的四个基本要素。四个要素各自具有独特的重要性。教学目标为教学过程提供了明确的方向和预期结果。教学内容承载了教学过程中的核心知识和信息。教学实施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教学评价能够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进行客观、全面的评估。它们相互关联、相互呼应,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教学体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关注这四个要素,确保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和高效性,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基于此,研究者从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方面展开调查。(一)教学目的教学目的,是指教学活动实施的方向和预期达成的结果,它既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也是终点,教学目的在教学活动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不仅能够指导教学活动、确保教学质量,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培养目标的实现,并为评价教学效果提供依据。因此,基于该项目的培养目标,教师在教学目的上要指向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能适应学前教育事业发展与改革需要的应用型人才。为此,研究者重点从外教教学的否开拓了学生的眼界,丰富其学科知识面,培育其自主创新精神,使其能够适应学前教育事业与改革需要。是否培育了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其专业技能水平两个方面对该项目的教学目的进行衡量与分析。国际化视野与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表3学生对教学目的在国际化视野与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认可程度数据题目程度非常符合比较符合一般比较不符合非常不符合激发了自主学习的兴趣10.13%7.72%43.04%16.03%13.08%自主学习能力提升9.70%19.41%42.19%18.14%10.55%开阔眼界,提高了知识面6.75%27%33.33%20.68%12.24%对知识的掌握比预期好5.49%21.52%44.30%20.68%8.02%从表3可知,认为较好获很好地激发了自主学习兴趣,提升了自主学习能力的学生占比均未达到三成,超70%的同学认为外教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对于激发自主学习兴趣、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帮助不大,这说明外教在教学目的方面对于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的培育有所欠缺。而关于外教线上线下混合教学能否开阔视野方面,认为非常好地开拓了自己眼界,提高了知识面的学生,占比6.75%;认为外教线上线下混合教学较好地开拓了自己眼界,提高了知识面的学生,占比27%;由这两项数据可以发现,认为外教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对开拓了自己眼界,提高了知识面有所效果的学生,占比33.33%。可见近70%的学生认为通过外教线上线下混合教学,能够丰富自己的知识面,开拓自身眼界,外教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在教学目的上对学生的国际化培养,丰富学生学科知识面具有成效。在外教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是否对知识的掌握比预期好方面,超70%的学生认为外教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并没有使他们对知识的掌握比预期好。这说明外教通过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并没有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实践能力、应用型人才培养表4学生对教学目的在实践能力培养认可程度数据题目程度非常符合比较符合一般比较不符合非常不符合学到了更多的实践技能10.97%18.57%37.55%19.41%13.50%提高了沟通交流能力10.55%18.57%36.29%24.05%10.55%提高了团队协作能力11.81%15.61%41.35%19.41%11.81%从表4可知,认为较好学到了更多实践技能、提高了沟通交流能力和提高了团队协作能力的学生均不到三成。超70%的同学认为外教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对于学到了更多实践技能、提高了沟通交流能力和提高了团队协作能力的帮助不大,这说明外教在教学目的方面对于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育有所欠缺,在实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教育目的上有所偏差。基于上述结果,研究者在对30名同学的访谈中发现有17名同学表示该项目的外教课程教学为她们在学前教育的专业发展带来了新的的知识与教学理念。但在外教课程中,她们无法很好地掌握本节课的知识要点,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的。她们无法通过教学得知通过本节课她们在什么方面有所发展,从而进行针对性的学习。比如,E同学表示在外教课程结束后,中方助教教师会对今天的课程内容进行第二次教学,在知识点讲解上外教教师更注重于对于理论的研究与发展。而中方助教教师则更注重于理论的实践应用,从而使他对原本课程的知识要点产生误差,他无法很好地确认课程的重要知识点以及本次课程的教学目的。同时通过对中方助教教师A与外教教师D的访谈了解到,她们希望通过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的教学方式兼顾中方与外方的教学目的。目前在该项目中,中方教学更偏向于培养一线的学前教育教师,所以中方的教学目的更注重于教学技能。而美方教学更偏向于培养专注学前教育专业的研究者,所以在教学目的上更注重于学前教育的理论知识。她们希望通过外教教学结束后,中方助教教师对今天的课程内容进行第二次教学的教学方式,培养兼顾中方与外方的教学目的、符合项目培育目标的学生。但因为教学目的的倾向有所不同,学生无法兼顾双方的教学目的进行发展,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学生认为课程的教学目的不明确,与培养目标有所偏差。在学生D的访谈中,学生D表示在外教教学中,大部分时间是对当代学前教育的理论进行讲解与探讨,对于相应的专业实践性知识仅仅采取案例研究的方式进行教学,她并没有在外教课程教学中对自身的实践能力有着较高的提升。所以在这方面需要引起教育者的充分重视。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是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发生交互作用、服务于教学目的的主要信息。教学内容对传承知识、培养技能、塑造价值观、发展思维、适应社会和满足个人需求等多个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而其意义的实现需要教育者精心设计教学内容、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发展需求,以促进学生全面而均衡的发展。研究者通过该项目的培养方案了解到,该项目设置了二语习得与早期语言能力发展、早期教育评估、青少年成长与发展等课程,包括了当前国际对幼儿成长规律的新研究成果、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新型的教学理念等。从该项目的培养计划、课程设置与课程内容可知,这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够理解并接受教学内容,并将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运用到专业见习、实习等实践活动中。因此,研究者将从学生是否能够理解教学内容,学生是否能够将教学内容运用到专业见习、实习等实践活动中两个方面对该项目的教学内容进行衡量与分析。1.课程教学内容的理解与收获表5学生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与收获数据题目程度非常符合比较符合一般比较不符合非常不符合目前您已上的外教线上课程教学内容中包括了学科国际前沿知识7.17%15.19%46.41%21.94%9.28%您上课时感受到因种族、文化不同无法理解、学习教学内容8.02%18.57%45.57%21.94%5.91%外教线上线下结合的课程教学内容让我受益匪浅10.55%20.25%41.35%18.14%9.70%从表5可知,不足三成的学生认为在教学内容方面,外教线上线下混合教学较好地包括了学科国际前沿知识,这说明了外教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在教学内容上应该需要有所改进,教学内容需要更国际化、现代化。在是否上课时感受到因种族、文化不同无法理解、学习教学内容方面,认为较为符合和较为不符合的学生均不足三成。超40%的学生都认为,因种族、文化的不同对于理解、学习教学内容的阻碍一般。这说明学生对于因种族、文化不同而对教学内容的学习与理解产生影响方面分歧较大。外教线上线下混合教学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而在理解教学内容,并从中有所收获方面,认为能够非常好地理解教学内容,并从中有所收获的学生,占比10.55%;认为能够较好地理解教学内容,并从中有所收获的学生,占比20.25%;认为对课程教学内容的理解与收获一般的学生,占比41.35%。这三项数据说明超70%的学生认为该项目课程的教学内容对她们有所帮助,学生能从课程的教学内容中学习到有助于他们发展的知识。外教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在此方面值得肯定。2.课程教学内容的运用图1学生对将教学内容运用到专业见习、实习等实践活动程度数据从图1可知,认为能够非常好地将教学内容运用到专业见习、实习等实践活动的学生,占比8.86%;认为能够较好地将教学内容运用到专业见习、实习等实践活动的学生,占比21.52%;这两项数据,说明了超30%的学生能够在实践活动中运用教学内容。但该项目中,认为将教学内容运用到专业见习、实习等实践活动中效果一般的学生,占比41.35%。这说明,超40%的同学认为,该项目在教学内容的运用上差强人意,虽然能够将课程的教学内容,运用到实践当中,但实践效果未很好达到预期,教学内容在实践运用上还需要得到加强。从上述对该项目的学生的调查发现,超70%的学生认为该项目课程的教学内容对她们有所帮助,课程的教学内容在教学中占有优势。而超30%的学生都可以较好地理解外教课程内容并将其运用到专业见习、实习等实践活动中,超40%的学生都认为对外教课程的教学内容的理解与运用表现一般。研究者经过对该项目学生B、C、I、J、R的集中访谈发现,这与学生的见习、实习场所和实践经验有关,由于访谈的五位同学来自于不同的年级,见习、实习的地点与实践经验也有所不同。其中B同学为大四的学生已获得学前教育的教师资格证,多次参与幼儿园的的组织活动,她表示她的实践经验为她理解和运用外教课程的教学内容提供帮助。I同学为大三的学生,上一次的见习地点是一所规模较大的双语幼儿园,他表示在上一次的见习中,他能够通过见习所观察的教学行为与该园的办园理念帮助理解外教课程的教学内容并加以运用。他以往见习的大部分幼儿园场所的教学实施无法很好地适应外教课程的教学内容,这使得他在专业见习、实习等实践活动中对教学内容的运用表现一般。在对外教教师E的访谈中,她表示因为中国与外国在幼教领域中的教学方法有所不同,导致她的教学内容多以外方的幼教理念为主,对中国幼教环境的匹配程度不足。而在她的教学内容中,更多以学前教育的理论知识为主,专业的实践技能教学为辅,所以对实践型技能的教学较少。因此,在这方面需要引起教育者的充分重视。教学实施教学实施是实现教学目标的中心阶段,教育者在教学策略的选择中要符合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的要求,根据学习者的特点实施相应的教学策略。教学实施的意义在于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提升教学质量和效果,同时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教育资源的有效利用。通过关注教学实施的过程和效果,可以推动教学的持续改进和发展。因此,研究者将从学生是否能够跟上教师的课堂进度、学生是否积极地与教师进行互动、交流并参与到课堂活动中两个方面对该项目的教学实施进行衡量与分析。学生对教学的接受程度表6学生对教学的接受程度数据题目程度非常符合比较符合一般比较不符合非常不符合您对外教线上课程的时间与教学进度安排是否满意9.70%18.57%44.30%16.88%10.55%在课堂期间,您能够跟老师的教学进度7.59%22.78%39.24%20.68%9.70%您认为外教线上线下结合的课程每次上课的教学时长适中6.79%27.78%29.24%25.68%10.51%您认为当前合作办学项目的外教教学的作业难易程度适中10.13%18.99%37.97%20.68%12.24%从表6可知,对外教线上课程的时间与教学进度安排感到较为满意的的同学与感到较为不满意的同学均不足三成,超40%的学生对外教线上课程的时间与教学进度安排感到一般。这说明了明学生对于外教线上课程的时间与教学进度安排分歧较大,外教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在该教学实施方面需调整一下时间与教学进度的安排。在跟上教师课堂进度和认为外教线上线下结合的课程教学时长是否适中方面,认为能够较好跟上教师课堂进度和认为外教线上线下结合的课程教学时长较为适中的学生、认为较难跟上教师课堂进度和认为外教线上线下结合的课程教学时长较为不适中的学生均大于三成。但后者比例均大于前者,这说明教师在课堂的教学实施中仍有欠缺,学生难以跟上课堂进度且教学时长并不适中,需要改进课堂的教学实施环节,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在认为外教教学的作业难易程度适中方面,超三成的学生认为外教教学的作业难易程度不适中,近40%的学生对作业的难易程度持一般的意见,这说明超70%的学生认为外教作业的难易程度不合适,外教教学在作业的难易程度上缺乏考量,需要进一步改进。课堂的参与程度表7学生课堂参与程度数据题目程度非常符合比较符合一般比较不符合非常不符合在课堂期间,您能很好地配合外教的课堂活动并与之交流10.13%17.72%40.51%20.68%10.97%您能够很好地适应外教线上线下结合的课程教师的教学方法并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8.02%19.41%40.93%22.36%9.28%您对当前合作办学项目的外教线上线下结合教学中上课氛围感到满意7.17%18.14%45.99%20.25%8.44%从表7可知,在课堂参与度方面,认为能较好地配合外教的课堂活动并与之交流、较好地适应外教线上线下结合的课程教师的教学方法并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与对当前合作办学项目的外教线上线下结合教学中上课氛围感感到较为满意的同学均不足三成,超70%的同学认为配合外教的课堂活动并与之交流较难、较难适应外教线上线下结合的课程教师的教学方法、对当前合作办学项目的外教线上线下结合教学中上课氛围感到较不满意。这说明外教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在课堂参与度方面存在较大的欠缺,学生没有很好地参与到课堂的教学活动中,需要在此方面调整教学实施的策略,改进课堂的教学实施环节,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中方助教教师的协助表8学生对中方助教教师的协助认可数据题目程度非常符合比较符合一般比较不符合非常不符合在课堂期间,中方助教老师能够协助外教老师进行教学并及时反馈学生在学习中的疑问7.17%20.25%41.35%17.30%13.92%中方助教教师会在外教课程结束后对本次课堂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并进行二次教学7.59%21.94%37.97%18.57%13.92%从表8可知,认为中方助教老师能够较好地协助外教老师进行教学并及时反馈学生在学习中的疑问和认为中方助教教师在外教课程结束后能较好地对本次课堂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并进行二次教学的同学均不足三成。这说明了,超70%的学生认为在课堂实施方面,中方助教教师发挥的协助作用较少,并不能很好地帮助他们进行学习。外教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在该方面需要重点关注并进行改进。从对该项目的学生的调查发现,超30%的学生都难以跟上外教教师的课堂进度,并且难以与教师进行互动、交流、参与到课堂活动当中。研究者通过对中方助教教师B与F的访谈了解到,部分学生的英语口语交流水平较差、对于学科的专有名词与学科术语储备不足,这导致他们无法及时地跟上外教教师的课堂进度并对外教教师的课堂互动进行回应。所以在这方面需要引起教育者的充分重视。在对学生C、F、I三位大二学生的访谈中了解到,外教课程采用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的教学形式,通过线上教育平台的录播和回放功能,缓解了他们初期因英语口语表达不熟练对外教课程不适应的情况,帮助他们巩固和复习课程的知识点。在对中方助教教师A的访谈中,研究者发现助教教师的英文沟通能力有所欠缺,中方助教教师A表示,虽然自身在该课程的专业知识和英语阅读能力较强,但是在与外教教师进行口语交流依旧不足,需要对外教的教学内容及活动进行记录,在协助课堂活动的进行。没有办法及时地协助外教老师进行教学并及时反馈学生在学习中的疑问。教学评价教学评价是教育者与学习者根据教学过程及结果进行现实的或潜在的价值判断过程。教学评价对于教学活动具有主要的指导作用,可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教师的专业成长以及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升教育教学的整体效益。可以帮助教育者或学习者明确自身的教学现状,并以此选择适合自身的教学策略。因此,需要重视教学评价工作,不断完善评价机制和方法,以推动教学的持续改进和发展。研究者将从评价的时效性与准确性方面对该项目的教学评价进行衡量与分析。图2学生对于教师在课堂学习中能够给予及时、准确的评价数据从图2可知,该项目中,认为教师能够非常好对学生的课程学习给予及时、准确的评价的学生,占比11.81%;认为教师能够较好地对学生的课程学习给予及时、准确的评价的学生,占比18.99%;认为教师对学生的课程学习给予的评价时效性与准确度一般的学生,占比38.4%;认为教师对学生的课程学习给予的评价时效性与准确度较差的学生,占比22.36%;认为教师对学生的课程学习给予的评价时效性与准确度非常差的学生,占比8.44%。这说明,学生对于该项目课程的教学评价的看法各执己见,该项目的教学评价需要进行多元化发展。从对该项目的学生的调查发现,超30%的学生都认为教师对学生的课程学习给予的评价时效性与准确度较差。研究者通过对学生D、H、M、N、P、R的集中访谈发现,这部分学生都认为外教教师与学生的沟通交流较少,虽然评价的方式呈现多样化,但大部分时间仍采用作业评价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学生无法及时、准确地根据教学评价调整自身。而在对学生A访谈中,学生A认为该项目的教学评价主体过于单一化,学生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只接收到外教教师的教学评价,无法从多个评价主体的评价中更为全面地了解自身。在对外教教师B与D的访谈中,她们表示当前的教学评价过于单项化,大部分时间只有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而外教教师只有在学期末时才能通过教务系统了解到学生们对自己教学的评价,这导致无法根据学生的评价结果调整教学策略。所以在这方面需要引起教育者的充分重视。图3学生对于外教课采用线上线下结合授课教学形式的认可程度数据本研究通过对该合作办学项目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得出图3的数据,从图3可知,发现超过30%的学生对于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秉持着不认可的态度,超过40%对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秉持着中立的态度。这说明超70%的学生对该项目课程的认可程度较低,教学现状存在着一定的缺陷需要进行改善。基于图3的调查数据,研究者对学生“对外教课采用线上线下结合授课教学形式的认可程度”与学生“所在的年级”、“学分绩点在班级的排行情况”、“英语水平”运用因素分析法进行皮尔逊(Pearson)相关系数的相关分析,结果如表9。表9相关系数分析数据变量p值所在的年级0.13*学分绩点在班级的排行情况0.05英语水平-0.02皮尔逊(Pearson)相关系数取值范围在-1到1之间,其中1表示完全正相关,-1表示完全负相关,越接近于0,相关性越弱。由表9可知,所分析的变量与学生“对外教课采用线上线下结合授课教学形式的认可程度”的相关系数值均在-0.2~0.2之间,说明它们之间的相关关系较弱。学生对外教课程采用线上与线下结合教学的认可程度与学生所在的年级、学分绩点在班级的排行情况以及个人英语水平的相关关系不大,相互影响较少,研究意义较小。四、研究结论及分析教学目的从调查现状中发现,外教线上线下混合教学较好地完成了开拓学生视野,丰富知识面的教学目的,值得肯定与坚持。但在教学目的上对于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方面存在明显的不足。并且外教通过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在知识传授方面并未达到预期的效果,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没有比预期更好。而实践能力的培养上,外教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对于学生的培养有所欠缺,外教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对于学生学习了更多实践技能、提高沟通交流能力和提高团队协作能力的帮助较小。通过进一步调查分析,其原因是,在落实教学目的上,外教教师与中方助教存在偏差,这使得学生难以同时实现双方的教学目的,从而出现了双方制定的培养目标存在偏差的现象。课程目的要么偏向美方教学目的,与中国学前教育专业的社会需求脱节,缺乏针对性,操作性值得商榷。要么使课程目的偏向中方教学目的,与美方原有的外教课程教学目的存在较大反差而显凌乱。同时,学生对教学目的的不明确影响了自身对课程学习重点的掌握以及对学习成果的评价。所以,导致了外教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在教学目的上的欠缺。教学内容从调查现状中发现,外教线上线下教学在学生理解教学内容并从中获得收获方面,得到了学生的认可,值得坚持。而在涵盖学科国际前沿知识和适应不同文化背景学生需求方面,外教线上线下教学还有所欠缺。并且,外教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的教学内容存在着缺乏实践型技能培养和实践机会、场所等问题。学生反映在课程的学习过程中难以运用所学的课程知识进行实践,见习、实习等实践地点无法为学生运用课程知识提供支持,丧失了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突破教学地点限制的空间优势。中外合作项目外教课程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在实践技能培养方面尚存在明显短板,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所需实践技能训练之间存在断裂,这是当前急需改进的重点问题。外教课程的教学内容往往注重于学科的理论知识,未充分考虑中国学前教育一线教学的实际需求,导致所学知识在实际工作中应用难度增大。尽管在实践技能培养和教学内容与学生需求的贴近性上有待改进,但混合教学模式本身具有的时空灵活性优势依然值得肯定。线上教学部分便于学生回顾、复习课程内容,线下教学则有利于面对面的深度交流和实践操作,两者结合可以更好地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习惯和需求。教学实施从调查结果上看,在外教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的教学实施中,学生对教学的接受程度与课堂参与度均较低。通过进一步的调查分析,其原因是学生群体英语口语表达能力薄弱,并且在双语教学中缺乏足够数量和能力的专业教师。这两个方面构成了制约教学效果提升的关键因素,也是未来教学改革和优化的重要方向。学生在以往的学习中重点关注于书面表达能力,而对英语口语表达能力的学习较为薄弱,这使得学生对于教学的接受程度与课堂参与度均较低。另一方面,双语教学中缺乏足够数量和能力的专业教师也是影响教学实施的重要因素。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师资力量对其人才培养和专业发展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师资力量的发展离不开高层次人才。缺乏双语能力强的专业教师不利于外教课程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的方式开展,无法迅速地协助外教教师进行课堂教学,及时地反馈学生在课程学习中所遇到的难题将直接影响课程的教学效果。除此之外,在外教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的教学实施中,混合教学模式体现出对于部分缺乏一定跨文化交流经验或英语水平较差的学生具有一定的适用性和优势,他们能够利用线上教学平台对知识点进行回顾。这一方面值得肯定与坚持。教学评价从调查结果上看,当前中外合作项目外教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在教学评价环节存在着评价主体单一、评价方式重复,教学评价的反馈滞后的现象,这不仅限制了学生自我学习能力的提升,也不利于教师根据学生反馈及时优化教学内容和方法,形成良好的教学互动循环。而当前教师对于学生给出的课程学习评价的时效性和准确性评价不高,说明教学评价机制亟待改进和完善,应建立多元化、及时性的评价体系,既能引导学生明确学习进步的方向,又能让教师及时获取反馈调整教学策略。因此,改革和完善教学评价体系,实现评价方式多元化、反馈即时化,是当前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值得肯定的是,外教线上线下混合教学虽然大部分使用作业评价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但在整体的课程教学评价上采用了多种的评价方式,为学生了解自身的学习提供了不同的角度,这对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至关重要。五、外教课程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的相关建议总结以上四个的方面的教学现状分析,针对外教课程中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方式所出现的教学问题,继而提出了以下建议。以期为海南省某大学学前教育中美合作项目提供发展方向,也希望为其余高校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提供发展思路。明确教学目的,培育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我国本科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确立的基本依据是《高等教育法》关于高等教育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这一法律规定。不同高校在国家高等教育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各不相同的,发展定位也应该是不同的,特别是高校在长期的办学历程中所形成的办学特色和精神风貌也是不一样的。[[]张应强,王平祥.“双一流”建设背景下我国本科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思考[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22(06):148-154.]鉴于中外合作项目在教学目的与培养目标上的偏差,首要任务是梳理和整合中外双方的教育理念,明确并统一教学目的[]张应强,王平祥.“双一流”建设背景下我国本科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思考[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22(06):148-154.教学目的作为教学过程中的起点与终点,需要深入贯彻课程的培养目标。在中外双方培养目标的基础上,更新学生的培养计划,培养符合新时代发展需求的国际人才。中外合作办学对于人才的培养并不是简单的“1+1=2”,如果一味地照搬照抄外方的培养目标与课程的教学目的,将其与本专业的培养目标与课程的教学目的“乱拼乱凑”,只会出现“1+1<1”的培养结果。要基于本专业特色,既学习外方的学前教育国际前沿知识又要锻炼中方的实践型学前教育技能,在课程教学中兼顾双方的培养理念与教学目的,充分发挥该项目中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的优势,将外方先进的教育理念与管理经验进行本土化转变,适应中国的学前教育环境,实现“1+1>2”的培养成果。在课堂教学中,要在课前向学生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的,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要点,兼顾双方的教学目的,发挥混合教学优势,培育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适应学生发展需要,增加学科前沿知识与实践技能培训中外合作办学要根据自身的整体定位和发展战略,密切结合国家、地方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各类专门人才的需求以及学校学科、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的需要,选择适合自身发展需要的优质教育资源进行引进。[[]林金辉.中外合作办学中引进优质教育资源问题研究[J].教育研究,2012,33(10):34-38+68.]教学的主体是学生,教学内容要为学生的发展而服务。教学内容要明确当地社会发展需求,为当地的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培育相适应的人才。当前我国对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仍以培养一线学前教育教师为主,这要求学生在学前教育专业的学习中,要注重对于学前教育实践型技能的学习。针对学生反映的实践技能型教学内容缺乏的问题,应调整课程教学内容结构,增加实践教学环节,如安排更多的实训课程、案例分析、仿真模拟、实地观摩等,使学生有机会将所学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技能。同时,加强中方助教与外教协作教学,确保课程内容与中国学前教育实践紧密相连,解决教学内容与学生实践需要脱节的问题。结合中外合作项目的特殊性,深入探讨并融合中西方教育在实践技能培训方面的理念与方法,在教学内容中引入更多的学科国际前沿知识,[]林金辉.中外合作办学中引进优质教育资源问题研究[J].教育研究,2012,33(10):34-38+68.增强师资建设力度,革新学科双语授课模式双语师资力量匮乏,使得师资队伍建设成为中外合作办学发展的瓶颈。开展中外合作办学的基本条件是拥有一支稳定的、具有国际教学经历和国际化视野,能够运用双语开展专业教学与评估的教师队伍。[[]朴婧,王琦.基于中外合作办学视角的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J].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2020,39(04):59-61.[]朴婧,王琦.基于中外合作办学视角的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J].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2020,39(04):59-61.健全合作办学项目评价体系、及时进行教学评价反馈教学评价是教学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