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第三分册综合复习与测试试卷及答案-华东师大版-2024-2025学年_第1页
高中历史第三分册综合复习与测试试卷及答案-华东师大版-2024-2025学年_第2页
高中历史第三分册综合复习与测试试卷及答案-华东师大版-2024-2025学年_第3页
高中历史第三分册综合复习与测试试卷及答案-华东师大版-2024-2025学年_第4页
高中历史第三分册综合复习与测试试卷及答案-华东师大版-2024-2025学年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综合复习与测试试卷(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关于鸦片战争,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B.鸦片战争是由英国发动的侵略战争C.鸦片战争导致中国签订了《南京条约》D.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以下关于辛亥革命的说法,正确的是:A.辛亥革命是由孙中山领导的反对清朝的革命运动B.辛亥革命的目标是推翻满清政府,建立共和国C.辛亥革命后,袁世凯成为临时大总统,革命成果被篡夺D.辛亥革命后,中国进入了长期的内战和混乱时期3、以下哪个事件标志着中国封建社会进入南宋时期?A.隋朝的建立B.唐朝的灭亡C.宋朝的建立D.长沙之战4、下列关于《天工开物》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明代末年宋应星所著B.记载了我国古代手工业和农业技术C.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D.主要内容包括农业、纺织、冶金、建筑等领域5、下列关于商鞅变法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秦国进行的一系列政治、经济、军事改革B.商鞅变法确立了封建制度,废除了井田制C.商鞅变法奖励军功,实行军功爵位制度D.商鞅变法实行了“法家”思想,强化了中央集权6、下列关于秦朝统一六国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秦灭六国,结束了长期的战国纷争B.秦始皇统一度量衡,实行统一的法律制度C.秦朝实行了严酷的中央集权制度,实行焚书坑儒D.秦朝统一六国后,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推行了郡县制7、以下哪个事件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A.鸦片战争B.太平天国运动C.洋务运动D.戊戌变法8、以下哪位学者被称为“中国近代启蒙第一人”?A.康有为B.梁启超C.胡适D.魏源9、下列关于新文化运动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新文化运动是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B.新文化运动主张民主、科学、实用主义C.新文化运动对封建礼教进行了猛烈批判D.新文化运动主要发生在20世纪初10、下列关于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表述不正确的是:A.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B.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为中国近代化进程奠定了基础C.辛亥革命后,中国进入了民主政治的黄金时期D.辛亥革命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11、下列关于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表述不正确的是:A.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B.建立了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C.标志着中国进入了资本主义社会D.激发了中国人民的爱国精神,推动了民主思想的传播12、关于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以下哪项不是主要原因:A.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抗日力量发挥了重要作用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C.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D.日本帝国主义自身的衰落13、关于《马关条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中国割让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B.中国赔款2亿两白银给日本C.中国开放多个通商口岸给日本D.中国承认日本对朝鲜的完全控制14、下列关于辛亥革命说法正确的是:A.辛亥革命发生在1901年B.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C.辛亥革命后,袁世凯成为临时大总统D.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15、在古代中国,以下哪个朝代实行了行省制,加强了对地方的管理?A.秦朝B.汉朝C.唐朝D.元朝16、近代中国历史上一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会议是?A.五四运动B.辛亥革命C.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D.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4小题,每小题13分,共52分)第一题:比较分析请比较分析以下两个历史事件,并回答以下问题:描述这两个事件的基本情况。分析这两个事件发生的原因。讨论这两个事件对世界历史产生的重大影响。事件一:文艺复兴事件二:英国工业革命第二题:分析比较阅读以下材料,分析比较中国古代的“封建制度”和“郡县制”的特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材料一:“封建制度”是指在古代中国,君主将土地分封给宗室、功臣等人,这些人作为封建诸侯,享有封地内的政治、经济、军事等权力。材料二:“郡县制”是秦朝时期开始实行的一种行政区划制度,全国划分为郡和县,郡县的长官由皇帝直接任命,实行中央集权。请简述“封建制度”和“郡县制”各自的特点。分析“封建制度”和“郡县制”对后世政治制度的影响。第三题:以下是我国古代某一时期的社会经济状况,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唐朝中期以后,随着经济的发展,土地兼并现象日益严重,农民流离失所,社会矛盾日益尖锐。材料二:北宋时期,实行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导致土地兼并进一步加剧,农民生活困苦,社会动荡不安。材料三:南宋时期,由于战争频发和自然灾害,农业生产受到严重影响,农民生活更加困难。根据材料一,简述唐朝中期以后土地兼并现象产生的原因。分析材料二,说明北宋时期土地兼并对社会产生的影响。结合材料三,阐述南宋时期农民生活困苦的原因。第四题:以下是我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的经济特点,请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材料:农业生产采用铁犁牛耕,农业生产工具逐渐改进。手工业分工细,技艺精湛,出现了一批著名的手工业中心。商业繁荣,出现了一些大商人和商业都市。货币经济逐渐取代实物交换。请简述这一历史时期的基本特征。分析这一时期经济特点产生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论述这一时期经济特点对后世的影响。综合复习与测试试卷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关于鸦片战争,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B.鸦片战争是由英国发动的侵略战争C.鸦片战争导致中国签订了《南京条约》D.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答案:A解析:选项A的说法不正确。鸦片战争虽然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但这个说法过于笼统,因为近代史的开端通常指的是中国从封建社会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转变的开始,而不仅仅是鸦片战争本身。鸦片战争后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和外来侵略,才是导致中国近代史开端的直接原因。2、以下关于辛亥革命的说法,正确的是:A.辛亥革命是由孙中山领导的反对清朝的革命运动B.辛亥革命的目标是推翻满清政府,建立共和国C.辛亥革命后,袁世凯成为临时大总统,革命成果被篡夺D.辛亥革命后,中国进入了长期的内战和混乱时期答案:B解析:选项B正确。辛亥革命是由孙中山领导的一场旨在推翻清朝统治、建立共和国的革命运动。辛亥革命成功后,孙中山被推举为临时大总统,但随后袁世凯篡夺了革命成果,成为实际上的国家领导人。选项A、C和D虽然描述了辛亥革命的相关情况,但并不是辛亥革命本身的正确描述。3、以下哪个事件标志着中国封建社会进入南宋时期?A.隋朝的建立B.唐朝的灭亡C.宋朝的建立D.长沙之战答案:C解析:宋朝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封建社会进入南宋时期。960年,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建立宋朝,定都汴京(今河南开封),史称北宋。1127年,金军攻破开封,北宋灭亡,赵构南逃,在南京(今河南商丘)即位,后来定都临安(今浙江杭州),史称南宋。因此,选项C正确。其他选项A、B、D与南宋时期的开始无关。4、下列关于《天工开物》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明代末年宋应星所著B.记载了我国古代手工业和农业技术C.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D.主要内容包括农业、纺织、冶金、建筑等领域答案:B解析:《天工开物》是明代末年宋应星所著,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该书详细记载了我国古代手工业和农业技术,包括农业、纺织、冶金、建筑、陶瓷、造纸等领域。因此,选项A、C、D描述正确。选项B中“不正确”的描述在于,《天工开物》不仅记载了手工业技术,还包括农业技术。所以,选项B是不正确的描述。5、下列关于商鞅变法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秦国进行的一系列政治、经济、军事改革B.商鞅变法确立了封建制度,废除了井田制C.商鞅变法奖励军功,实行军功爵位制度D.商鞅变法实行了“法家”思想,强化了中央集权答案:B解析:商鞅变法确实是战国时期秦国进行的一系列政治、经济、军事改革,确立了封建制度,废除了井田制,奖励军功,实行军功爵位制度,强化了中央集权。但是选项B中提到的“废除了井田制”并不准确,因为商鞅变法中井田制并没有被废除,而是进行了改革,将井田制改为均田制。因此,选项B是不正确的。6、下列关于秦朝统一六国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秦灭六国,结束了长期的战国纷争B.秦始皇统一度量衡,实行统一的法律制度C.秦朝实行了严酷的中央集权制度,实行焚书坑儒D.秦朝统一六国后,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推行了郡县制答案:D解析:秦灭六国,结束了长期的战国纷争,秦始皇统一度量衡,实行统一的法律制度,秦朝实行了严酷的中央集权制度,实行焚书坑儒。但是选项D中提到的“推行了郡县制”并不准确,因为郡县制是在秦朝统一六国之前,战国时期各国就已经开始实行的地方行政制度。秦朝统一六国后,继续推行郡县制,而不是首次推行。因此,选项D是不正确的。7、以下哪个事件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A.鸦片战争B.太平天国运动C.洋务运动D.戊戌变法答案:A解析:鸦片战争是1840年至1842年发生在中国和英国之间的一场战争,它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这场战争导致中国的主权受到严重侵犯,被迫签订《南京条约》,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因此,A选项是正确答案。8、以下哪位学者被称为“中国近代启蒙第一人”?A.康有为B.梁启超C.胡适D.魏源答案:D解析:魏源是清朝末年的思想家、学者,他的著作《海国图志》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以抵御外侮。因此,他被称为“中国近代启蒙第一人”。故D选项是正确答案。其他选项中的康有为、梁启超、胡适都是中国近代重要的思想家,但在“中国近代启蒙第一人”这一称号上,魏源更为突出。9、下列关于新文化运动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新文化运动是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B.新文化运动主张民主、科学、实用主义C.新文化运动对封建礼教进行了猛烈批判D.新文化运动主要发生在20世纪初答案:B解析:新文化运动是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主张民主、科学,但它并不特别强调实用主义。新文化运动对封建礼教进行了猛烈批判,主要发生在20世纪初。因此,选项B的描述不准确。其他选项A、C、D均符合新文化运动的特点。10、下列关于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表述不正确的是:A.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B.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为中国近代化进程奠定了基础C.辛亥革命后,中国进入了民主政治的黄金时期D.辛亥革命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答案:C解析:辛亥革命确实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为中国近代化进程奠定了基础,并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但是,辛亥革命后并没有立即进入民主政治的黄金时期,因为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篡夺,中国又陷入了军阀混战的局面。因此,选项C的表述不正确。其他选项A、B、D均正确描述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11、下列关于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表述不正确的是:A.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B.建立了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C.标志着中国进入了资本主义社会D.激发了中国人民的爱国精神,推动了民主思想的传播答案:C解析:辛亥革命确实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激发了爱国精神,推动了民主思想的传播。但是,辛亥革命并没有使中国进入资本主义社会,因为这个转变是在辛亥革命后经过长期的社会变革才逐渐实现的。因此,C选项表述不正确。12、关于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以下哪项不是主要原因:A.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抗日力量发挥了重要作用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C.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D.日本帝国主义自身的衰落答案:D解析: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包括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抗日力量发挥了重要作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以及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使得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取得了胜利。而日本帝国主义自身的衰落虽然是一个事实,但并不是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因此D选项不是主要原因。13、关于《马关条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中国割让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B.中国赔款2亿两白银给日本C.中国开放多个通商口岸给日本D.中国承认日本对朝鲜的完全控制答案:D解析: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结束后,清政府被迫签订了《马关条约》。该条约规定中国承认日本对朝鲜的完全控制,同时割让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款2亿两白银,开放多个通商口岸给日本。故选D。14、下列关于辛亥革命说法正确的是:A.辛亥革命发生在1901年B.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C.辛亥革命后,袁世凯成为临时大总统D.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答案:B解析:辛亥革命发生在1911年,推翻了清朝的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1912年,袁世凯成为临时大总统。辛亥革命虽然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制度,但并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故选B。15、在古代中国,以下哪个朝代实行了行省制,加强了对地方的管理?A.秦朝B.汉朝C.唐朝D.元朝答案:D解析:元朝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加强了对地方的管理,行省制是元朝在中央集权制度下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其他选项中的朝代并没有实行行省制。A选项秦朝实行郡县制,B选项汉朝在地方实行郡国并行制,C选项唐朝在地方实行道、州、县三级制。故选D。16、近代中国历史上一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会议是?A.五四运动B.辛亥革命C.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D.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答案:C解析: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的实现,是国民革命运动兴起的标志。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但不是一场会议。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但也不是一场会议。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符合题意,故选C。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4小题,每小题13分,共52分)第一题:比较分析请比较分析以下两个历史事件,并回答以下问题:描述这两个事件的基本情况。分析这两个事件发生的原因。讨论这两个事件对世界历史产生的重大影响。事件一:文艺复兴事件二:英国工业革命答案:基本情况描述:文艺复兴:文艺复兴是发生在14世纪末至17世纪初的一场文化运动,起源于意大利,随后扩展到欧洲其他地区。这一时期强调人文主义,重视个人价值和人的潜能,推动了艺术、文学、哲学等领域的发展。英国工业革命:工业革命发生在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以英国为中心,标志着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这一时期,机器的发明和工厂生产的大规模应用,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和物质财富。事件发生的原因分析:文艺复兴:文艺复兴的原因包括对中世纪宗教束缚的反抗、对古典文化的热爱和追求、经济条件的改善(如城市商业的繁荣)、以及意大利的特殊地理位置和人文主义思想的传播。英国工业革命:工业革命的原因包括农业技术的改进、人口增长、煤炭资源的丰富、以及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形成。事件对世界历史产生的重大影响:文艺复兴:文艺复兴促进了人类思想的解放,为启蒙运动奠定了基础,对艺术、文学、哲学等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为现代文化的形成打下了基础。英国工业革命:工业革命导致了社会结构、经济制度、科技发展等方面的巨大变革,推动了世界范围内的工业化进程,加速了全球化的步伐,并对世界政治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文艺复兴和英国工业革命这两个重要历史事件的了解和比较分析能力。通过描述事件的基本情况,分析其发生的原因,以及讨论其对世界历史的影响,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两个事件的历史意义和相互关系。同时,这也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历史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第二题:分析比较阅读以下材料,分析比较中国古代的“封建制度”和“郡县制”的特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材料一:“封建制度”是指在古代中国,君主将土地分封给宗室、功臣等人,这些人作为封建诸侯,享有封地内的政治、经济、军事等权力。材料二:“郡县制”是秦朝时期开始实行的一种行政区划制度,全国划分为郡和县,郡县的长官由皇帝直接任命,实行中央集权。请简述“封建制度”和“郡县制”各自的特点。分析“封建制度”和“郡县制”对后世政治制度的影响。答案:“封建制度”的特点:封建诸侯享有封地内的政治、经济、军事等权力。封建诸侯对君主有较强的独立性。封建制度下,土地和人口流动性较小。“郡县制”的特点:行政区划明确,全国划分为郡和县。郡县的长官由皇帝直接任命,实行中央集权。郡县制下,地方行政权力较为集中。“封建制度”和“郡县制”对后世政治制度的影响:“封建制度”影响:为后来的封建王朝提供了政治模式,影响了地方行政管理。封建诸侯的割据状态导致了分裂和战乱,削弱了中央集权。封建制度下的土地和人口流动性小,限制了社会经济的发展。“郡县制”影响:为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基础,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郡县制下,地方行政权力较为集中,有利于统一政令和征收赋税。郡县制促进了地方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有利于国家的稳定和统一。解析:这道题目要求考生分析比较两种不同的政治制度,并阐述其特点和对后世的影响。在回答时,考生应首先明确“封建制度”和“郡县制”各自的特点,然后结合历史背景,分析这两种制度对后世政治制度的影响。在回答时,应注意逻辑清晰,论据充分。第三题:以下是我国古代某一时期的社会经济状况,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唐朝中期以后,随着经济的发展,土地兼并现象日益严重,农民流离失所,社会矛盾日益尖锐。材料二:北宋时期,实行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导致土地兼并进一步加剧,农民生活困苦,社会动荡不安。材料三:南宋时期,由于战争频发和自然灾害,农业生产受到严重影响,农民生活更加困难。根据材料一,简述唐朝中期以后土地兼并现象产生的原因。分析材料二,说明北宋时期土地兼并对社会产生的影响。结合材料三,阐述南宋时期农民生活困苦的原因。答案:唐朝中期以后土地兼并现象产生的原因有:农业生产发展,粮食产量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