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生物第五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1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_第1页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生物第五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1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_第2页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生物第五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1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_第3页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生物第五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1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_第4页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生物第五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1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6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eq\a\vs4\al(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酶具有极强的催化功能,其缘由是(B)A.增加了反应物之间的接触面积B.变更了化学反应的活化能C.提高了反应物分子的自由能D.降低了反应物分子的自由能解析:酶与无机催化剂一样,都能降低反应的活化能,但酶降低反应活化能的作用更显著。2.下列关于酶的论述错误的是(C)A.有些酶是核酸B.在0~37℃范围内,唾液淀粉酶的活性会随着温度的上升而提高C.酶的数量因参加化学反应而削减D.任何活细胞内都有酶的存在解析: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蛋白质或RNA,因此任何活细胞内都有酶的存在。酶既然是催化剂,酶的数量便不会因参加化学反应而削减。对于人体唾液腺分泌的唾液淀粉酶,其最适温度是37℃,因此在0~37℃范围内,唾液淀粉酶的活性会随着温度的上升而提高。3.下图表示酶活性与温度的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B)A.当反应温度由t2调到最适温度时,酶活性下降B.当反应温度由t1调到最适温度时,酶活性上升C.酶活性在t2时比t1高,故t2时更适合酶的保存D.酶活性在t1时比t2低,表明t1时酶的空间结构破坏更严峻解析:本题考查了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考查考生对不同温度对酶活性影响的分析实力,同时还考查考生的识图实力。从图中可看出,当反应温度由t1调到最适温度时,酶活性渐渐上升,所以B正确;在高温但没有使酶失活的范围内,当反应温度由t2调到最适温度时,酶活性也渐渐上升,因此A错误;当温度超过最适温度后,随温度的上升酶渐渐变性失活,而在温度低于最适温度时,随温度的降低酶的活性减弱,但酶的分子结构并没有被破坏,故酶适合在低温下保存,C、D两项均错误。4.关于酶的叙述,正确的是(C)A.酶供应了反应过程所必需的活化能B.酶活性的变更与酶所处的环境的变更无关C.酶结构的变更可导致其活性部分或全部丢失D.酶分子在催化反应完成后马上被降解成氨基酸解析:结构确定功能,酶结构变更就会导致酶功能变更。酶的活性受温度、pH等外界因素的影响。酶催化化学反应的本质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酶是一种催化剂,反应前后不变更。5.纵轴为酶反应速率,横轴为底物浓度,其中正确表示酶量增加1倍时,底物浓度和反应速度关系的是(B)解析:在底物浓度肯定时,酶促反应速率v与酶浓度[E]成正比。即使在底物浓度[S]很小时,酶的浓度不同,反应速率也不会相同。酶的浓度增加1倍,反应速率也会相应增加1倍。6.下图表示人体肝细胞内的某种生化反应,有关叙述正确的是(D)A.甲和乙都是反应的底物B.丙、丁的相对分子质量之和小于乙C.该反应过程肯定发生在细胞外D.甲、乙、丙可能都不是蛋白质解析:通过反应前后对比可知,甲没发生变更,可以断定甲为酶,乙被分解成了丙和丁,该反应可能是水解反应。若是水解反应,则丙、丁的相对分子质量之和应比乙相对分子质量大18,甲是酶,可在细胞外,也可在细胞内起作用,甲也可能是RNA。7.在比较过氧化氢和Fe3+催化H2O2分解的试验中,对试验结果分析正确的是(C)A.在过氧化氢酶的作用下,过氧化氢的分解更快,是因为20%的肝脏研磨液的浓度高于3.5%的FeCl3溶液B.3.5%的FeCl3溶液分解过氧化氢速率慢是因为其物质的量浓度过高,影响了其活性的正常发挥C.肝脏研磨液中H2O2分解速率快,是因为酶比一般无机催化剂催化效率高D.酶能降低反应的活化能,而FeCl3不能解析:20%的肝脏研磨液,其中含酶的数量并不大,含酶分子数是3.5%的FeCl3溶液中溶质分子数的25万分之一;同时,催化剂的浓度不会影响其活性的正常发挥;酶同无机催化剂所起的作用一样,都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但是酶降低活化能的作用更显著。故选C。8.能正确说明酶不同于一般催化剂的催化特性之一的是(D)A.酶都是蛋白质B.能够催化脂肪酶水解的酶是脂肪酶C.酶的活性随着温度上升而不断提高D.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物质的化学反应解析: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脂肪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催化其水解的酶是蛋白酶。酶的活性与温度有关,一般酶都有最适温度,低于或高于这个温度,酶的活性都会降低,并不是越高越好。由于酶具有专一性,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物质的化学反应。9.下图表示某反应物剩余量随pH及温度的变更状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C)A.该酶的最适温度是37℃B.随着pH的上升,酶的活性先降低后增大C.随着温度的上升,酶的最适pH不变D.随着温度的上升,酶的活性渐渐降低解析:该酶的最适温度是35℃;随着pH的上升,酶的活性先增大后降低;当温度超过最适温度时,随着温度的上升,酶的活性渐渐降低。10.下列关于酶的叙述中正确的是(B)A.酶是由有分泌功能的细胞产生的并且能调整生物体生命活动的物质B.一般来说,活细胞都可产生酶,酶可在细胞外起作用C.酶都是在核糖体上合成的,全部的酶与双缩脲试剂作用都可产生紫色反应D.全部的酶都只能在常温、常压和中性环境中发挥作用解析:除了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外,全部的活细胞都能产生酶,不是只有具有分泌功能的细胞才能产生。大多数酶是蛋白质,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但也有部分酶是RNA,不在核糖体上合成,也不能与双缩脲试剂反应。虽然大多数酶都只能在比较温柔的环境中起作用,但也有一些酶能耐受较严酷的环境,如胃蛋白酶在酸性环境中起作用。11.关于酶的性质,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B)A.化学反应前后,酶的化学性质和数量不变B.酶的催化作用提高了化学反应速率,变更了反应平衡点C.酶是活细胞产生的有催化实力的一类特别的有机物,其中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D.酶的催化效率很高,但易受温度和酸碱度的影响解析:化学反应前后酶的化学性质和数量不变,A正确;酶可以提高化学反应速率,但是不能变更反应平衡点,B错误;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少数是RNA,C正确;酶具有高效性,但是酶的作用条件温柔,酶活性受温度和酸碱度的影响,D正确。12.某同学在探讨化合物P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时,得到如下图所示的试验结果。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D)A.在肯定范围内,反应物浓度影响着酶促反应速率B.曲线①作为试验比照C.P对该酶的活性有抑制作用D.若反应温度不断上升,则A点持续上移解析:曲线①②表示不同条件下的酶促反应速率,其中②施以了试验因素(加了P),为试验组,①为未施以试验因素的比照组。加了P的试验组反应速率反而较低,说明P对该酶的活性有抑制作用;在肯定温度范围内,酶的活性随温度上升而增加,但超过最适温度,酶的活性随温度上升而减弱,最终变性失活,故A点不会随温度的上升而持续上升。eq\a\vs4\al(二、非选择题共40分)13.(12分)某同学从温度为55~65℃的泉水中筛选出能合成脂肪酶的细菌,并从该细菌中提取了脂肪酶。回答问题:(1)测定脂肪酶活性时,应选择脂肪作为该酶作用的物质,反应液中应加入缓冲溶液以维持其酸碱度稳定。(2)要鉴定该酶的化学本质,可将该酶液与双缩脲试剂混合,若反应液呈紫色,则该酶的化学本质为蛋白质。(3)依据该细菌的生活环境,简要写出测定该酶催化作用最适温度的试验思路。答案:在肯定温度范围(包括55~65℃)内设置温度梯度,分别测定酶活性。若所测得的数据出现峰值,则峰值所对应的温度即为该酶催化作用的最适温度。否则,扩大温度范围,接着试验,直到出现峰值。解析:(1)脂肪酶只能催化脂肪的分解,在反应液中,为了维持酸碱度稳定,可适当加入缓冲溶液。(2)酶大部分为蛋白质,少部分为RNA,若与双缩脲试剂混合,反应液呈紫色,该酶的化学本质应为蛋白质。(3)要想测定酶催化作用最适温度,应设置包括该酶所在泉水温度在内的一系列温度梯度的比照,然后分别测定酶活性。假如所测酶活性数据没有峰值,需扩大温度范围,直至得到酶活性峰值数据,那么这个峰值所对应的温度即为该酶催化作用的最适温度。14.(12分)酶具有专一性,可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某试验小组用淀粉酶溶液催化可溶性淀粉溶液和蔗糖溶液,以检测酶的专一性。(1)材料用具:试管、量筒、淀粉溶液、蔗糖溶液、斐林试剂(甲液:质量浓度为0.1g/mL的NaOH溶液,乙液:质量浓度为0.05g/mL的CuSO4溶液)。(2)试验原理: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的产物麦芽糖可与斐林试剂生成砖红色沉淀,淀粉酶不能催化蔗糖水解成果糖和葡萄糖。蔗糖不与斐林试剂反应。(3)试验步骤①取两支干净的试管,编号,然后依据下表中的要求进行操作。②轻轻振荡这两支试管,使试管内的液体混合匀称,然后将试管的下半部浸到60℃左右的热水中,保持5min。③取出试管,各加入1mL斐林试剂并振荡摇匀。④将两支试管的下半部放进50~65℃的温水中,保持2min。⑤视察并记录两支试管内溶液发生的变更。⑥试验结果:1号试管出现砖红色沉淀,2号试管不出现砖红色沉淀。⑦结论:酶具有专一性。解析:本试验主要探究酶的专一性,即淀粉酶只能催化淀粉水解成麦芽糖。麦芽糖为还原糖,可与斐林试剂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同时淀粉酶不能催化蔗糖水解,蔗糖为非还原糖,不与斐林试剂反应。第①步中,1号试管注入的是2mL的可溶性淀粉溶液,与之对比的2号试管中应注入2mL的蔗糖溶液,再分别在1号、2号试管中均加入2mL的淀粉酶溶液,此处全部试剂全定量为2mL体现的是等量原则。第②步将两支试管均放入60℃左右的热水中保温5min的目的是使酶有足够的催化温度及反应时间。第③步加入斐林试剂后,在50~65℃的温水中保温的目的是使斐林试剂在最适温度下参加反应。15.(16分)下列A、B、C三图依次表示酶浓度肯定时,酶促反应速率和反应物浓度、温度、pH之间的关系。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A中,反应物达到某一浓度时,反应速率不再上升,其缘由是受反应液中酶浓度的限制。(2)图B中,D点所对应的温度称酶促反应的最适温度。(3)图B中,D点到E点的曲线急剧下降,其缘由是温度上升使酶活性下降。(4)将装有酶与反应物的甲、乙两试管分别放入12℃和75℃水浴锅中,20min后取出转入37℃的水浴锅中保温,两试管内反应状况应分别为:甲反应速率加快;乙无催化反应。(5)图C可以表示人体内的胃蛋白酶的催化反应速率随pH变更而变更的曲线。(6)一般来说,动物和植物相比较,最适温度较低,而最适pH较高。解析:(1)肯定量的酶只能催化肯定量的反应物进行化学反应,当反应物过多而酶量不足时,反应速率不再随反应物浓度的上升而上升。(2)酶最大催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