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教案_第1页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教案_第2页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教案_第3页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教案_第4页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七章力

§7.1⑴力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力的概念和力的单位。

2.知道力的三要素,能用示意图表示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活动和生活经验感受力的作用效果。

2.了解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能解释有关现象。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观察体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2.从力用三要素表示的事例中认识科学方法的价值。

★课程内容

1、力的作用效果;2、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3、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重点——力的概念及力的作用效果

★难点---力的概念的理解

★教具---弹簧、钢尺、小车、小钢球、磁铁

★过程

一、力的作用效果

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速度大小和运动方向।--------►

例1、以下现象中运动状态没有发生改变的是〔DE〕

A.一阵风把地面上的灰尘吹得飞舞。

B.篮球撞击在篮板上被弹回。

C.绕着地球匀速飞行的卫星。

D.静止于地面上的足球。

E.从斜面上匀速下滑的木块。

二、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概念〕

1.物体间发生力的作用时,物体不一定相互接触。

2.有力发生时,必定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例2、判断以下现象中的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施力物受力物

人举杠铃人杠铃

推土机推土推土机土

风吹草动风草

鸡蛋碰石头鸡蛋石头

三、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演示:两根弹簧秤

1.大小相等

2.方向相反"2"G"";;;;;i)Q

3.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4.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

例3、①人游泳时,为什么不断地向后划水利用反

②划船时,用浆向后划水,船就前进,为什么?

注意:反作用力有时对我们不利:人体感觉痛的例子多〔略〕

★小结

★作业——动手动脑学物理1〜5题

★板书设计

★反思:

§7.1(2)力

★课程内容

1、力的单住

2、力的三要素,并能用力的示意图或图示表示力

3、了解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力的求法

★重点——力的三要素;力的示意图或图示的画法

★难点——求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力

★教具——弹簧、弹簧秤、钢尺

★过程

四、力的单位:牛顿〔N〕

五、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1.力的示意图〔反映出力的三要素〕

例1:水平地面上的物体受到水平向右的100N的拉力,还有向上的150N

的拉力。F=150Nf

〔无标度〕

I--------►F=100N

X多个力的画法:同作用点

2.力的图示——力的大小用标度加线段的长度较精确地表示出来。

例2、水平地面上的物体受到与水平方向成30度角的150N斜右上方的

拉力,请用力的图示表示出此力。F=150N

〔有标度〕取50N

补充:

六、求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力

F2

「大小:F.+F2|»

1、方向相同I方向:与Fi、F2相同

「大小:F2-K

2、方向相反I方向:与Fz相同2'||----->F2

例3、力R和F?是同一条直线的两个力,它们的合力大小为30N,方向

向左,E的大小为40N,那么力F2的大小和方向怎样?

分析:FF40NFi方向向左时F2=F-F合="N-30N=1ON

方向水平向右।।»[

R=40N,当R方向向右时F2=FjbF^=40N+30N=70N

方向水平向左[

★小结——结合例题总结

★反思:

§7.2弹力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①知道什么是弹力,弹力产生的条件。②能正确使用弹力测力。

③知道形变越大,弹力越大。

二、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弹簧测力计的结构。

②通过自制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掌握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课程内容

1.知道什么是弹性、塑性、弹力

2.弹簧测力计

★重点——弹簧测力计的正确使用

★难点——弹力的概念及产生的条件

★教具——弹簧〔科〕、钢尺、橡皮筋、刻度尺

★过程

一、弹性:物体受力后形状会改变,不受力又恢复原状的性质。

二、塑性:形变后不会自动恢复原状的性质。

三、弹力: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到原状而产生的力叫弹力。

产生弹力的条件[两物体要接触

I物体要发生弹性形变

四、弹簧测力计

1.结构:弹簧、指针、刻度盘。

2.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所受拉力成正比。

3.考前须知

〔1〕使用前观察:零刻线、量程、分度值

a.不能超量程

〔2〕使用时:b.拉力应沿着弹簧伸长方向。

.c.读数时,视线要垂直于刻度盘。

例1、用大小均为2N,方向相反的两个力E、F?分别拉弹簧测力计的拉

环和挂钩,那么弹簧测力计示数为〔A〕

A.2NB.4NC.OND.无法确定〔始终显示挂钩这端指示的数〕

例2、实脸室中一弹簧测力计因弹簧断裂而损坏,于是某同学就去掉了

断裂的一小段弹簧,将剩下较长的一段弹簧重新安装好,并校准了零刻线,

请你分析这个修复的弹簧测力计会测量准确吗?〔不准确,会偏小〕

〔注意:伸长量是弹簧每局部伸长的和〕

如:标准弹簧损坏弹簧

原长10cm假设去掉1cm只有9cm

每1cm伸长0.1cm此时1N物体指针指向0.9N位置

假设挂1N的物体,指针指向1N位置

答:不准确,测量值会偏小

★小结:

★反思:

§7.3重力

★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技能

①知道重力是如何产生的。

②知道重力的大小和方向

③知道重心的概念

二、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观察和实验,感知重力的存在。

②通过探究,了解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课程内容

1、万有引力

2、重力

3、重力的方向

4、重力的大小

5、重力的作用点---重心

★重点——重力的概念及重力大小

★难点——重力的方向及重力的计算

★教具——挂图

★过程

一、万有引力

二、重力〔G〕

1.定义: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2.施力物:地球

三、重力的大小〔重量〕实验:

Mi=50gGi=0.5N

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与其质量成正比。m2=100gG2=IN

m3-150gG3=1.5N

m4=200gG4=2N

g=9.8N/kg

mg

四、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

应用:重垂线——可检验竖直、水平

I

水平仪:

五、重力的作用点---重心:形状规那么,质地均匀的物体的重心其几何中

(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

例1、用力的图示法表示以下物体所受的重力〔m二2kg,g取10N/kg〕

取10N

G二20NG二20N

〔1〕岸止于水平面的木块〔2〕石•面上卜滑的物手〔3〕空4飞行的小鬃

例2、汽车L次可载质量为1.2t的货物,它需运几次才把总重量为10%

的砖块运完?

3

解:一次载物的重力Gi=mlg=1.2X10kgX9.8N/kg=1.176N

须运次数n/^”8.5即n=9次

答:需运9次。

★小结

★作业----动手动脑学物理1~4题

★反思:

第八章运动和力

§8.1(1)牛顿第一定律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

(2)知道惯性的概念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活动体验任何物体都具有惯性

(2)探究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现

通过活动和阅读感受科学就在身边

★课程内容

1、牛顿第一定律的开展历程

2、牛顿第一定律

3、惯性

★重点——牛顿第一定律

★难点----惯性概念的理解

★教具----斜面、小车、毛巾、棉布

★过程

引语:牛顿是伟大的科学家,他说过“人们说我看得远一些,我只不过站

在巨人的肩膀上”这是牛顿的谦虚,但从牛顿发现牛顿定律来看,不是没有

道理,我们一同来研究学习今天的内容。

观察实险

要求:小车在同一高度〔同一位置〕

法国笛卡儿:当物体不受外力时,不仅速度不变,而且运动方向也不变。

二、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

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处力作用时候,总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1.原来静止〔不受外力〕保持静止

原来运动〔不受外力〕保持匀速直线运动

2.结论得出方法:实验+推理

三、惯性——物体保持原有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

1.一切物体在任何时候都具有惯性。

2.物体的惯性只与物体质量有关,且质量越大,那么惯性越大。

3.惯性是物体具有的固有属性,它不是力。

★小结:

★作业:1、完成P45实验填空

2、练习册练习五

★反思:

§8.1〔2〕牛顿第一定律

★课程内容

1知道力和运动的对应关系

2、能根据物体的受力情况确定运动状态

3、会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

★重点--力和运动的关系

★难点--力和运动的关系相互判断

★教具--惯性演示器

★过程

四、惯性现象

解释步骤:

1.了解物体原有的运动状态。

2.分析引起惯性现象的突变现象。

3.由于惯性,物体仍然保持原有的运动状态。

例1、使用钢笔写字时,有时笔尖被堵住写不出字来,人们总是将钢笔

笔尖朝下甩几下,就可以写出字来,请用惯性知识解释此现象。

分析:1、朝下甩——钢笔和墨水向下运动

2、突变——钢笔停止向下运动

3、惯性现象——墨水由于惯性,保持向下运动。

例2、在做匀速直线运动的列车车厢里,有位乘客抬头看到他头顶上方

有一滴水即将下落,那么这湎水将〔C〕V

A、落在乘客的正前方B、落在乘客的正前方0-

C、落在乘客的头上D、落在乘客左方或右方匚刍

PCC(厂

假设:列车加速运动选B停止启

列车减速运动选A

列车向右转弯选左方

例3、当我们行走的时候,如果遇到石头等阻碍物,容易向前倾倒,但

如果踩到西瓜皮等物体,又会向后倒,这是为什么呢?

分析:上身-►由于惯性,保持原有运动状态

减速T上身率倾

下身I

加速-►上身后倒

J有利:利用

五、惯性的利弊t有害:防止

六、惯性与惯性定律,惯性与惯性现象的区别

1、惯性是物体固有属性,惯性定律是一条运动规律

〔无条件〕〔有条件——物体不受力〕

2、有惯性现象产生时,物体具有惯性。

没有惯性现象产生时,物体同样具有惯性。

★小结——结合例题小结

★反思:

§8.2〔1〕二力平衡

★课程目标〔内容〕

1、知道物体的平衡态,理解二力邛衡条件。

2、会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判断两个力是否平衡

3、知道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的区别

★重点,—二力平衡条件

★难点•——二力平衡与相互作用力的区别

★教具•----二力平衡演示器

★过程

由如下分析引出课题

c静止物

]运动物〔V恒定〕

一、1平衡力

当一个物体受到几个力的作用,物体仍然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

状态,这几个力平衡

静止状态’

平衡态”

匀速直线运基状态

二、二力平衡的条件

演示:注意: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的区别

作用在同分别作用在

一个物体上两个物体上

1.大小相等

2.方向相反

3.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4.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例1、在以下图中,各力均为5N,属于二力平衡的是〔A〕

例2、踢出去的足球,在水平草地上滚动,下面列举的各对力中,属于

平衡力的是〔B〕

A、球所受的重力和摩擦力B、球所受到的重力和草地对球的支持力

C、球所受的重力和球对草地的压力D、球对草地压力和草地对球的支持力

★小结

力和运动的关系可以粗略地概括如下.

维持运动不需要力的作用,因为物体有惯性,只有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时才需要力.但是物体在平衡力的作用下,运动状态不会改变.

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条件是什么呢?从理论上说,物体不受

力或受平衡力时就可以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而实际上物体是没有不受

力的,所以物体受平衡力时就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作业——动手动脑学物理1〜5题

★反思:

§8.2(2)二力平衡力

★课程内容

1、知道力和运动的对应关系

2、能根据物体的受力情况确定运动状态

3、会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

★重点--力和运动的关系

★难点--力和运动关系的相互判断

★过程

三、力和运动关系

力运动状态

〔理想〕不受力IF合二01静止

〔实际〕平衡力J+一1速宣线运动

F合H0

受非平衡力不动状态改变

1.物体受到力的作用时,它的运动状态不一定改变

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时,它一定受到力的作用

2.物体受非平衡力时的运动状态的改变

①F合与V相同时,F合使物体加速

②Fg与V相反时,F合使物体减速

③F合与V成角度时,F合使物体方向发生改变〔转弯〕

例号一重,吊着一重物,静止时绳子的拉力为5X10年,当重物匀速上

升时,拉力为F“当重物匀速下降时,拉力为F?,那么以下选项正确的选项

是〔D〕

3333

A.F,>5X10N,F2<5X10NB.Ft<5X10N,F2<5X10N

3333

C.E>5X10N,F2>5X10ND.FF5X10N,F2=5X10N

例2、传送带上有一物体m,它与传送带一^以1m/s的是度,在水平方

向上做匀速运动,请在图中作出m的受力示意图。FN

例3、把一个重为2N的苹果竖直向上抛出,苹果在空中运行时受到重力

和空气阻力的作用,请你分析苹果在上升和下落过程中的运动状态,并比拟

两种情况下所受合力的大小。

分析:上升减速上合力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反〕F产G+f

7G+f

下降千米4,下降〔合力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同)FA=G-f

G

★小结——结合例r婀小结

★反思:

§8.3〔1〕摩擦力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①知道摩擦力是如何产生的

②知道摩擦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

③知道摩擦力的利与弊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感知摩擦力的存在

〔2〕通过实验,探究摩擦力跟物体外表受到的压力以及接触面的粗糙

程度的关系。

★课程内容

1>摩擦力的概念,以及摩擦力的产生条件

2、知道摩擦力的方向及作用点

3、了解摩擦力的种类

4、研究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因素

★重点——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难点——摩擦力的种类及方向

★教具——木块、弹簧测力计、毛巾

★过程

一、摩擦力——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

就会在接触面间产生阻碍这种相对运动的力,这个力叫滑动~

1.产生条灯相互接触〔有压力〕----------

J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

2.作用点:在物体的接触面间小

3.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方向相反_f工1____

4.种类f静摩擦力

<J■滑动摩擦力

动摩擦i滚动摩擦力

二、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因素

1.猜测:与“压力、粗糙程度”有关

2.设计实验

①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目的f=F]

②控制变量法.压力不变,改变接触面粗糙程度;

2.接触面粗糙程度不变,改变压力。

3.进行实验

〔通过数据说明〕

4.结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和接触面积的粗糙程度有关,且压力

大,接触面越粗糙,那么滑动摩擦力越大。

★小结:

★反思:

§8.3〔2〕摩擦力

★课程内客

1、增大有益摩擦

2、减小有害摩擦

★重点——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

★难点----摩擦力大小的分析

★过程

三、增大摩擦和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1.增大有益摩擦{①增大压力

②增大接触面粗糙程度

如:自行车刹车

,汽车滚轮打滑:增加货物、皮带打滑:

I缩短皮带

鞋底做成花纹

2.减小有害摩擦

(1)减小压力

(2)减小接触面粗糙程度

(3)变滑动为滚动摩擦如:滚动轴承

(4)使接触面彼此分开〔加润滑油〕如:气垫船…

例1、奥运会上运发动在上单杠之前总在手上擦些镁粉,且做回环动作

时,手握杆又不能太紧,这样做是为什么?

擦镁粉——增大摩擦〔靠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手握杠不能太紧——减小摩擦〔减小压力〕

例2、如下图,不计滑轮、托盘和绳重、物体A重10N,当物体B重2N

时,物体A受摩擦力2L;当物体B重3N时,物体A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

此时A受摩擦力3N。当托盘落地后,A会做减速运动。

★小结:

★作业-

★反思:

第九章压强

§9.1〔1〕压强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压强的概念.理解什么是压力,什么是物体的受力面积.

2.了解压强公式中各物理量的名称、单位及符号.知道压强单位的物理

义和由来.

二、过程与方法

1.观察生活中各种跟压强有关现象,了解比照是提高物理思维的根本方

法.

2.通过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经历探究的主要环节.通

过探究实验,观察实验现象.采集实验数据.获得对压强比拟深入的了解.初

步学习使用控制变量,具有一定的实验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经历观察、实脸以及探究等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

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对参与

物理学习活动的兴趣,提高学习的自信心.

★课程内容

1、认识压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2、理解压强概念

3、知道压强的计算公式及各物理量对应的单位

★重点——压强概念的理解

★难点——压力与重力的联系及区别

★教具——实验小桌、重物、沙子

★过程

一、压力——垂直压在物体外表上的力F区

一F压F

F

□口

F压二GF压<GF压与G无关F在与G无关

1>方向:垂直被压物体外表且指向被压物体

2、作用点:被压物体的外表上

3,大小:压力有时是由物体重力产生的,有时与重力无关。

二、压强〔P〕

1.物理意义:表示压力的作用效果

2.定义: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

3.公式:P=F/S(F——N,S——m2,P——Pa)

1N/m2=1Pa

★小结:

1.压力:是垂直作用在物体外表上的力.压力不是重力。

2.压强:是反映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

压强.单位是Pa.

思考——压强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作业——动手动脑学物理1〜5题

★反思:

§9.1〔2〕压强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理解压强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2.会用公式进行计算

3.了解压强的增大和减小的主要方法.

二、能力目标

1.了解改变压强的实际意义和根本方法,具有运用知识解释简单现象和

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2.通过实际动手、实践如何改变压强.具有一定的动手实践能力.

三、德育目标

1.经历观察、实验以及探究等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

是的科学态度.

2.了解压强存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的广泛性,认识科学对人类生活的

重要性,有将科学效劳于人类的意识.

3.感悟科学是人类创造创造的根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课程内容

1、能用公式P二F/S进行压强的有关计算

2、增大压强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重点——增大压强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难点——运用公式P二F/S进行压强的有关计算

★过程

三、压强的计算公式P=:TF=PSS=F/P

O

1.会确定压力F和受力面积S

2.P、F、S的单位应统一。F——N,S——m2,P——Pa

例、一边长为的正方体重当放在水平面上并受到的竖直

110cm78N,18N••

方向作用力时,那么地面所受的压强为多大?F=18N

解:当它受到18N竖起向上的拉力时H-1广一|

Fa=G-F=78N-18N=60N----------------------------------------

而离诟6XM(两种情况)

当18N压力为竖起向下时

z

Fa=G+F=78N+18N=96N

//-423

p=Fa/S=96N/10X10X10m=9.6X10N

例2,野生动物调查员在野外发现了黑熊留下的足印,为了估算黑熊的体

重,把一个底面积为10cm?的容器放在泥地上,倒入1.25kg的沙子,便留下

与黑熊足印深度相同的痕迹。设黑熊足印总面积为800cm2,那么其体重为多

大?

解:由题可知:

二口沙口二口.匚□><□□□

□.□□xnnDPa

~一□□」□□一□□□

4-42

G熊二F二P熊S熊=1.25X10PaX800X10m=1000N

3、形状规那么,密度均匀的物体

_F_G_pVg_pghS

pD——-----

ssssPgh

四、增大压强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①S一定时,增大F(①S一定时,减小F

1,增大压强②F一定时,减小S2.减小压强.②F一定时,增大S

.③同时增大F和减小S③同时增大S和减小F

例3、分析P26两幅图和P78图片。

★小结:

在压力一定的情况下,增大受力面积,压强减小;减小受力面积,压强

增大.

在受力面积一定的情况下,增大压力.压强增大;减小压力,压强减小.

★作业----动手动脑学物理

★板书设计:

一\压力:

定义:垂直压在物体外表的力叫压力

意义: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定义:物体单位面积上的压力叫压强〔P〕

二、压强:公式:P二F/S

单位:Pa1Pa=1N/1m2

三、增大减小压强的方法

四、例题

★反思:

§9.2(1)液体压强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初步认识液体压强规律,学会用压强计计量压强;

2.知道液体压强的规律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二、过程与方法

在探究液体压强规律的过程中,练习使用比照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整堂课的学习中,通过发散思维的训练,培养学生乐于参加探究的态

度,敢于把想法说出来与大家交流的勇气。

★课程内容

1、液体对容器底和容器侧壁有压强

2、探究液体内部压强规律

3、推导液体压强公式

★重点——液体内部压强规律

★难点——液体压强公式的推导

★教具——烧杯、水、带橡皮的玻璃筒、液体压强演示器、液体压强计

★过程

一、液体对容器底和容器侧壁有压强

受重力作用流动性

二、探究液体内部压强规律

1.液体压强计

原理:U型管中液柱的高度差反映出压强的大小。

2.液体内部压强规律

①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②液体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长。

③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④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密谋有关。

思考题:

1.为什么大堤做成上窄下宽的形状?

2.为什么潜水艇都用抗压能力很强的厚钢板制成?

3.为什么深海中的带鱼被打捞上岸后都是死亡的呢?

三、推导液体压强公式

F_G_mg_pVg_pghS_

——=—Pgh

sssss

★小结

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有哪些收获?

★作业----动手动脑学物理1〜4题

★板书设计

§14.2液体的压强

提出问题->液体压强规律->因素

|直接类比f一筐苹某

引导类比]拟人类比f苹:I恒生变热悉]

〔象征类比f无奈地承受」

学习状况的感受

适应问题----------A液滴的感受f熟悉变阳生

形成假说——♦液体压强因素「各个方向

II越深越大

>实验检验-规律-内容《

检验论证同深相等

I液体密度

★反思:

§9.2〔2〕液体的压强

★课程内容

1、正确认识P二pgh的适用范围

2、液体重力与产生压力的大小关系

3、连通器

★重点——液体压力与液体重力的区别

★难点——液体重力与产生压力大小的关系

★教具——连通器、船闸挂图

★过程

四、液体压强的计算

1.适用范围:液体内部压强,液体对容器底和容器侧壁压强。

2.单位应统一:都使用国际制主单位

3.h:深度——某处到液面的竖直距离

4.液体重力与产生压力的大小关系

123

PPPh

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FP2=P3

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FkG饭F2>GF3〈G液

例、有三个底面积相同、重力相等的容器,如上图所示,内装有深度相

同的同种液体。

①请你比拟三容器底所受液体压强Pl、P2、P3以及所受液体压力日、F2.

F3的大小关系。

②请比拟支承面所受压力Fl、F:、F1及压强X、Pz2>P。的大小关系。

解:①因为h相同,所以PFpgh=P2=P3

因为S相同,F=PS所以F尸FkF?

②易知Fl>Fl>FlP3>P\>P2

结论:容器底受到的压力和容器里液体的重力关系

1.上下等大的容器:F/G液

2.口小底大的容器:F压>6液

3.口大底小的容器:F压〈G液

五、连通器——下部相连通的容器叫连通器

1.特点:当连通器里装同种液体静止时,各液面相平。

2.应用:船间\\7/

★小结:结合例题主要思结液体压强的计算

★作业——

★反思:

§9.3〔1〕大气压强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大气压的存在.知道大气压强的数值是很大的.

2.理解托里拆利实验原理.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能力.

4.培养学生动手实验能力.

5.培养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对托里拆利实验原理进行分析,使学生掌握推理的方法.

2.渗透等效思想.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马德堡半球实验的学习,使学生爱科学;在对托里拆利实验原理的

学习,使学生体会理性思维的成就.

★课程内容

1、大气压强

2、大气压强测量——托里拆利实验

★重点----大气压的存在及测量

★难点——托里拆利实验

★教具——杯、水、玻片、托里拆利实验挂图

★过程

演示:覆杯实验

一、大气压强

1.大气对浸在里面的物体产生的压强n

2.产生原因:受到重力且具有流动性//

3.介绍马德堡半球实验\//

二、大气压的测量——托里拆利实验u卜一•一・华,一・・

1.P^=1.013X105Pa=76cmHg

2.h淡——表示试管露出水银槽的高度。n

当时,水银不会下降而充满试管1"一+—一]

3.假设试管中混入空气,那么h会减小。

4.大气压可支持约10.34高的水柱。

例、如下图,用注射器可以粗测大气压强,该注射器的容积是50mL,全

部刻度长为8.3cm,排尽针筒内的空气后,用橡皮帽封住针头,当活塞下底

码的质量为6kg时,其匀速下降,求大气压强。〔g取10N/kg〕

解:由题

F火二G&二mg=60N

S二V/L=50X10V/8.3X10m=6X10-m2

P大二F大/S=60N/6X10m2=105Pa

★小结:

★作业——动手动脑学物理1-5题

★反思:

§9.3(2)大气压强

★课程内容

1、大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

2、了解实际生活中几种气压计的特点

3、了解气压与液体沸点的关系

4、气压与体积的关系

5、大气压的应用

★重点——大气压的变化

★难点——活塞式抽水机的工作原理

★教具——挂图、烧瓶、水、酒精灯

★过程

三、大气压变化

1.大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

⑴一个标准大气压二1.013X1()5pa

〔2〕在海拔3000m内,每升高10m,大气压减小100Pa

2.气压计

〔1〕水银气压计

〔2〕金属盒气压计〔无液气压计〕

〔3〕水气压计〔可自制〕

实验演示:让停止沸腾的水重新沸腾

3.气压与液体沸点的关系

一切液体的沸点随气压的增大而升高,随气压的减小而降

4.气压与体积的关系

温度一定时,一定质量的气体压强随体积的增大而减小,随

体积的减小而增大。

四、大气压的应用

1.活塞式抽水机

2.离心式水泵

★小结:

★反思:

§9.4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并能用其解释某些生活现象;

2.了解飞机的升力是怎样产生的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和实验,学会归纳、类比、逆向思维等研究方法,培养学生

的观察和分析概括信息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领略气体压强差异所产生的微妙,获得对科学的热爱和亲近感

★课程内容

1、流体压强与流速有关,流速越大,那么压强越小。

2、飞机的升力

3、流速增大的原因

★重点----流速增大的原因

★难点----流体流速增大的判断

★教具——硬币、纸张

★过程

引入:1.如何让硬币跳起来?〔向硬币上方吹气〕

2.在两张纸之间吹气

一、气体压强与流速有关,流速越大那么压强越小。

例如:分析“过堂风”等

二、飞机飞行时,机翼的开关使其上方流速较大,压强较小。机翼上、下外

表所受的压力差使飞机获得向上的升力。

例1、如下图是北美草原许多犬鼠洞穴的横截面示意图,这样一种结构,

会给洞中犬鼠带去习习凉风,形成一个天然的空调系统,请你说明其中的道

理。

三、流速增大的原因

①运动的物体带动周围的气体流速增大。

②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较长,那么流速较大。

③在相同的时间内,流体通过不同的横面,横截面较小的位置流速大。

例2、翻开水龙头,使自来水流过如下图的玻璃管,在A、B、C三处的

水管水柱的高度却不相同。请解释产生此现象的原因

ABC

★小结:

★作业---动手动脑学物理1〜4题

★反思:

第十章浮力

§10.1浮力

★教学目标

1.知道一切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都受到浮力。浮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的。

2.会用弹簧杆法测浮力。

3.知道浮力产生的原因是液体上下外表的压力差。

4.知道物体的浮沉是由重力和浮力决定的。会判断物体浮沉。

5.会对物体进行简单的受力分析,并知道漂浮的物体浮力大小等于物重。

★课程内容

1、浮力的产生;

2、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重点——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难点——产生浮力的原因

★教具——蜡块、石块、烧杯、水、弹簧秤、溢水杯、小桶等

★过程

浮力浮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