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环境影响评价师《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考前押题题库(三百题)_第1页
2023年环境影响评价师《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考前押题题库(三百题)_第2页
2023年环境影响评价师《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考前押题题库(三百题)_第3页
2023年环境影响评价师《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考前押题题库(三百题)_第4页
2023年环境影响评价师《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考前押题题库(三百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年环境影响评价师《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考前

押题题库(三百题)

一、单选题

1.危险废物使用其他方式处理后所采取的最终处理措施是()。

A、安全填埋

B、固化

C、弃置

D、焚烧

答案:A

解析:安全填埋是危险废物无害化处置技术之一,也是对危险废物使用其他方式

处理后所采取的最终处置措施。

2.地下水环境保护的管理体系包括。。

A、环境监测方案和向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报告等制度

B、环境预测方案和向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报告等制度

C、地下水环境跟踪监测方案和定期信息公开

D、环境评价方案和环境预测方案等制度

答案:C

解析:《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地下水环境》(HJ610—2016)要求提出合理、

可行、操作性强的地下水污染防控的环境管理体系,包括地下水环境跟踪监测方

案和定期信息公开等。

3.在某工程竣工环境保护验收中,发现工程部分污染防治措施未落实。根据《建

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规范生态影响类》,该工程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调查

结论是。。

A、建议不通过竣工环境保护验收

B、建议暂不通过竣工环境保护验收

C、提出整改方案后,建议通过竣工环境保护验收

D、限期整改后,建议通过竣工环境保护验收

答案:D

解析:根据调查和分析的结果,客观、明确地从技术角度论证工程是否符合建设

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条件,主要包括:①建议通过竣工环境保护验收;②限期

整改后,建议通过竣工环境保护验收。

4.下列关于《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指标体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A、有组织排放废气只有最高允许排放速率限值

B、有组织排放废气只有最高允许排放浓度限值

C、无组织排放废气只有最高允许排放速率限值

D、无组织排放废气只有监控浓度限值

答案:D

解析:《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规定了33种大气污染物

的排放限值,设置了三项指标:①通过排气筒排放废气的最高允许排放浓度;②

通过排气筒排放的废气,按排气筒高度规定的最高允许排放速率,任何一个排气

筒必须同时遵守上述两项指标,超过其中任何一项均为超标排放;③以无组织方

式排放的废气,规定无组织排放的监控点及相应的监控浓度限值。

5.《工业炉窑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规定,各种工业炉窑烟囱(或排气筒)最低

允许高度为()o

Ax8m

B、10m

C、15m

D、20m

答案:C

解析:根据《工业炉窑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9078-1996)关于烟囱高度的

规定:①各种工业炉窑烟囱(或排气筒)最低允许高度为15m;②当烟囱(或排

气筒)周围半径200m距离内有建筑物时,除应执行以上规定外,烟囱(或排气

筒)还应高出建筑物3m以上。

6.烟气中二嗯英类的监测浓度为连续()次测定值的算术平均值。

A、2

B、3

C、4

D、5

答案:B

解析:对烟气中二嗯英类的监测应每年至少开展1次,其采样要求按HJ77.2的

有关规定执行,其浓度为连续3次测定值的算术平均值。

7.下列建设项目不适用《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的是()o

A、核建设项目

B、铁矿矿山新建项目

C、电子芯片新建项目

D、钢铁厂高炉扩建项目

答案:A

解析: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169-2018)规定,本标准

适用于涉及有毒有害和易燃易爆危险物质生产、使用、储存(包括使用管线输运)

的建设项目可能发生的突发性事故(不包括人为破坏及自然灾害引发的事故)的

环境风险评价。本标准不适用于生态风险评价及核与辐射类建设项目的环境风险

评价。

8.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地下水环境》,关于地下水环境影响识别的说

法,错误的是。。

A、地下水污染特征因子应根据建设项目液体物料成分等进行识别

B、地下水环境敏感程度应根据建设项目的地下水环境敏感特征进行识别

C、地下水环境影响应根据建设项目建设期和运营期两个阶段的工程特征进行识

D、对于随着生产运行时间推移对地下水环境影响有可能加剧的建设项目,应按

运营期的变化特征分为初期、中期和后期分别进行环境影响识别

答案:C

解析: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地下水环境》(HJ610-2016)的规定,

地下水影响识别的基本要求是:①地下水环境影响的识别应在初步工程分析和确

定地下水环境保护目标的基础上进行,根据建设项目建设期、运营期和服务期满

后三个阶段的工程特征,识别其正常状况和非正常状况下的地下水环境影响。②

对于随着生产运行时间推移对地下水环境影响有可能加剧的建设项目,还应按运

营期的变化特征分为初期、中期和后期分别进行环境影响识别。识别方法是:①

根据附录A,识别建设项目所属的行业类别。②根据建设项目的地下水环境敏感

特征,识别建设项目的地下水环境敏感程度。识别内容是:①识别可能造成地下

水污染的装置和设施(位置、规模、材质等)及建设项目在建设期、运营期、服

务期满后可能的地下水污染途径。②识别建设项目可能导致地下水污染的特征因

子。特征因子应根据建设项目污废水成分(可参照HJ/T2.3)、液体物料成分、

固废浸出液成分等确定。C项,少了服务期满后的阶段。

9.填埋场在服务期满后,需要提出填埋场封场、植被恢复的具体措施,并要求提

出封场后()的管理和监测方案。

A、20年内

B、25年内

C、30年内

D、35年内

答案:C

解析:填埋场在建设期势必要永久占地和临时占地,植被将受到影响,可能造成

生物资源或农业资源损失,甚至对生态环境敏感目标产生影响。而在服务期满后,

需要提出填埋场封场、植被恢复的具体措施,并要求提出封场后30年内的管理

和监测方案。

10.某工厂一设备产生高声级的突发性噪声,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声

环境》,其噪声源评价量为()o

A、最大A声级及持续时间

B、等效连续A声级

C、倍频带声压级

D、A声级

答案:A

解析:根据《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工业企业

厂界场界噪声评价量为昼间等效声级(Ld)、夜间等效声级(Ln);夜间频发、

偶发噪声的评价量为最大A声级(Lmax)o根据《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

准》(GB12523-2011),建筑施工厂界噪声评价量为昼间等效声级(Ld)、夜

间等效声级(Ln)和夜间最大A声级(Lmax)o发声持续时间和对敏感目标的作

用时间段也是建设项目的声源资料。

11.某建设项目位于3类声环境功能区,项目建设前后评价范围内敏感目标噪声

级增加量高达5dB(A)o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声环境》,该项目的

声环境评价工作等级应为Oo

A、一级

B、二级

G三级

D、四级

答案:B

解析: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声环境》(HJ2.4-2009),声环境影响

评价工作等级中的二级评价基本原则为:①建设项目所处声环境功能区为GB309

6—2008规定的1类、2类地区;②建设项目建设前后评价范围内敏感目标噪声

级增高量达3dB(A)〜5dB(A)[含5dB(A)],或受噪声影响人口数量增加较

多时。

1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关于数据统计有效性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为获得S02年平均浓度数据,每年至少有分布均匀的60个日平均浓度值

B、为获得PM2.524h平均浓度数据,每日至少有18h平均浓度值或采样时间

C、为获得C01h平均浓度数据,每小时至少有30min的采样时间

D、为获得038h平均浓度数据,每8h至少有6h平均浓度值

答案:D

解析:根据《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任何情况下,有效的污染

物浓度数据均应符合下表(题表)中的最低要求。+考生笔记分享用软件考,否

则应视为无效数据。

污染物项目平均时间数据有效性懒

二氯化硫(S6)、二氧化氮(NO:).每年至少有324个日平t勺浓度值;

颗粒物(粒径WlOjim)、细颗粒物年平均每月至少有27个日平均浓度值(二月至少有

《粒径W2.5mn)、氮氧化物(NOx)25个日平均浓度值)

二氧化、一弱化氮;(N6)、

一氧化碳<CO)x颗粒物(粒径W每日至少有20个小时平均浓度值或采样时

24d时平均

10gm),细颗粒物(粒径、间

氤氧化物<NOx>

臭氧(0>)8,N寸平均每8,]时至少有寸平均浓度值

二氧化硫(so:),二氧化氮;(NO:)、

一氧化碳<CO>x臭氧(6)、Mi,N寸平均每,N寸至少有45分钟的采样时间

弱化物(NOX)

总聂淳颗粒物(TSP),兼并㈤花每年至少有分布均匀的60个日平均浓度值.:

年平均

(B⑶P)、铅(Pb)每月至少有分布均匀的5个日平均浓度值

每季至少有分布均匀的15个日平均浓度值j

铅(⑹季平均

每月至少有分布均匀的5个日平均浓度值

总悬浮颗粒物(TSP),兼并㈤花

2叼时平均每日应有24d时的果样时间

(B(a]P).(Pb)

13.规划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中,现状调查内容不包括()o

A、自然地理状况

B、工业发展情况

C、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及运行情况

D、资源赋存与利用状况

答案:B

解析:规划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中,现状调查内容包括:①自然地理状况;②社

会经济概况;③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及运行情况;④资源赋存与利用状况;⑤环境

质量与生态状况。

14.土壤环境影响评价主要评价时期包括:建设项目建设期、。和服务期满后。

A、运营期

B、维护期

C、扩建期

D、改建期

答案:A

解析: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土壤环境(试行)》(HJ964-2018),

土壤环境影响评价应对建设项目建设期、运营期和服务期满后(可根据项目情况

选择)对土壤环境理化特性可能造成的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

者减轻不良影响的措施和对策,为建设项目土壤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15.根据《海水水质标准》,关于各类海域适用水质类别的说法,错误的是()

A、海上自然保护区适用《海水水质标准》第一类水质类别

B、人工水产养殖区适用《海水水质标准》第二类水质类别

C、海水浴场适用《海水水质标准》第三类水质类别

D、海洋开发作业区适用《海水水质标准》第四类水质类别

答案:C

解析:按照海域的不同适用功能和保护目标,海水水质分为四类:第一类适用于

海洋渔业水域,海上自然保护区和珍稀濒危海洋生物保护区;第二类适用于水产

养殖区,海水浴场,人体直接接触海水的海上运动或娱乐区,以及与人类食用直

接有关的工业用水区;第三类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区,滨海风景旅游区;第四类

适用于海洋港口水域,海洋开发作业区。

16.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总纲》,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总纲》是由国务院于2011年修订、发布并于201

2年1月1日起实施的

B、《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总纲》(HJ2.1—2016)规定了建设项目

环境影响评价的一般性原则、通用规定、工作程序、工作内容及相关要求

C、《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总纲》(HJ2.1—2016)适用于需编制环

境影响报告书和经济影响报告表的建设项目综合影响评价

D、目前通用版本是《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总纲》(HJ/T2.1-2011)

答案:B

解析:AD两项,《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总纲》(HJ/T2.1—2011)是由原环

境保护部2011年修订、发布并于2012年1月1日起实施的。2016年由原环境

保护部修订并发布,名称修改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总纲》(H

J2.1—2016),并于2017年1月1日起实施。自修订后标准实施之日起,《环

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总纲》(HJ/T2.1—2011)废止。BC两项,《建设项目环

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总纲》(HJ2.1-2016)规定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

一般性原则、通用规定、工作程序、工作内容及相关要求,适用于需编制环境影

响报告书和环境影响报告表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

17.根据《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某煤砰石贮存场(煤

阡石含硫量大于2%)的大气污染控制项目是。°

A、TSP、PM10

B、TSP、S02

C、CO、S02

D、N02、S02

答案:B

解析:根据《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01)

中对于大气污染物排放控制要求的规定,工业固体废物的贮存、处置场以颗粒物

为控制项目,其中属于自燃性煤砰石的贮存、处置场,以颗粒物(总悬浮微粒T

SP)和二氧化硫为控制项目。

18.(2017年)根据《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关于PM2.524h平均浓度值数据有

效性的说法,正确的是()。

A、每日至少有12h平均浓度值或采样时间

B、每日至少有18h平均浓度值或采样时间

C、每日至少有20h平均浓度值或采样时间

D、每日至少有22h平均浓度值或采样时间

答案:C

解析:

表4污染物浓度数据有效性的最低要求

污染物项目平均时间数据有效性规定

:氧化成(SO2)、氧化氯(NO?)、段粒物(较径小J每年至少4324个日平均浓度值

i鞅粒物(粒径小J等『2.5即)、氯依化年平均每月至少仃27个日平均浓度值(二月至少有少

物(NO,)个日平均浓度值)

.班化成(SO2).一乳化级(NO.),气化段(CO),

颗粒物(粒径小于等于10F*in)、颗粒物(粒粒小于等j24小时平均年H至少仃20个小时平均浓度值或采样时间

2.5pm)、鼠箕化物(NOX)

臭班(Oj)8小时平均每8小时至少仃6小时平均浓度值

.铤化成(SO。、阜化敏(NOj),,化碳(CO).

1小时平均俗小时至少仃45分钟的采样时间

兑氧(O,).氢辄化物(NO,)

每年至少有分布均匀的60个“平均浓度值

总悬浮粒粒物(TSP),茉并[可花(BaP)、钳<Pb)年平均

每月至少有分布均匀的5个日平均浓度值

每年至少仃分布均匀的15个H平均浓度值

错(Pb)季平均

年月至少育分布均匀的5个H平均浓度值

M息泞曲泣物(TSP)、第H㈤佗(B»P)、错<Pb>24小时平均年H应有24小时的采样时问

19.根据《声环境质量标准》,2类声环境功能区内夜间突发噪声最大声级不得

超过()dB(A)o

A、10

B、15

C、60

D、65

答案:D

解析:根据《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各类声环境功能区夜间突发

噪声,其最大声级超过环境噪声限值的幅度不得高于15dB(A)。环境噪声限值

如表所示,则2类声环境功能区内夜间突发噪声最大声级不得超过50+15=65[d

声环境功能区类别

昼间夜间

。英5040

1类5545

2类6050

3类6555

4a类7055

4类

4b类7060

20.某厂生产周期为10h,按照《污水综合排放标准》,此污水监测频率为()。

A、每1h采样一次

B、每2h采样一次

C、每4h采样一次

D、24h不少于2次采样

答案:C

解析:按照《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工业污水按生产周期确定

监测频率。生产周期在8h以内的,每2h采样一次;生产周期大于8h的,每4h

采样一次。24h不少于2次。最高允许排放浓度按日均值计算。

21.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关于单项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等级,

说法正确的是()。

A、各单项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等级均应相同

B、各单项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等级不能调级

C、对于单项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均低于第三级的建设项目,可填写《建设项

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D、对于有任一单项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低于第三级的建设项目,均可

答案:C

解析:对于单项影响评价的工作等级均低于第三级的建设项目,不需编制环境影

响报告书,只需按国家颁发的《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填写《建设项目环

境影响报告表》。对于建设项目中个别评价工作等级低于第三级的单项影响评价,

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简单的叙述、分析或不作叙述、分析。

22.根据《城市区域环境振动标准》,铁路干线两侧铅垂向Z振级标准是。。A.

昼间70dB、夜间67dBB.昼间75dB、夜间72dB

A、昼间80d

B、夜间75dB

C、昼间80d

D\夜间80dB

答案:D

解析:城市各类区域垂向Z振级标准值见下表,其中,铁路干线两侧铅垂向Z

振级标准是昼间80dB、夜间80dBo

使用地带范围昼间夜间

特殊住宅区6565

居民区、文教区7067

混合区、商业中心区7572

工业集中区7572

交通干线道路两例7572

铁路干线两侧8080

23.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地表水环境》,地面水环境影响评价分级判

据中,应纳入污水排放量统计的是()

A、循环水排水

B、间接冷却水排水

C、含热量大的冷却水排水

D、含污染物极少的清净下水

答案:C

解析: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地表水环境》(HJ2.3-2018)中有关地

面水环境影响评价等级与评价范围的规定,废水排放量按行业排放标准中规定的

废水种类统计,没有相关行业排放标准要求的通过工程分析合理确定,应统计含

热量大的冷却水的排放量,可不统计间接冷却水、循环水以及其他含污染物极少

的清净下水的排放量

24.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声环境》,获取一级评价项目敏感目标处声

环境质量现状数据必须采用的方法是()。

A、引用已有数据

B、类比测量

C、现场实际测量

D、专家咨询

答案:C

解析: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声环境》(HJ2.4-2009),对声环境质

量现状进行一级评价时,评价范围内具有代表性的敏感目标的声环境质量现状需

要实测。对实测结果进行评价,并分析现状声源的构成及其对敏感目标的影响。

25.下列与噪声有关的术语叙述不正确的是()o

A、背景值指不含建设项目自身声源影响的环境声级

B、贡献值指由建设项目自身声源在预测点产生的声级

C、预测值指预测点的贡献值和背景值按响度叠加方法计算得到的声级

D、边界噪声评价量指新建建设项目以工程噪声贡献值作为评价量;改扩建建设

项目以工程噪声贡献值与受到现有工程影响的边界噪声值叠加后的预测值作为

评价量

答案:C

解析:《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声环境》(HJ2.4-2009)规定如下:①背景

值是指不含建设项目自身声源影响的环境声级;②贡献值是由建设项目自身声源

在预测点产生的声级;③预测值是指预测点的贡献值和背景值按能量叠加方法计

算得到的声级;④边界噪声评价量,新建建设项目以工程噪声贡献值作为评价量,

改扩建建设项目以工程噪声贡献值与受到现有工程影响的边界噪声值叠加后的

预测值作为评价量。

26.烟气停留时间是指燃烧所产生的烟气处于高温段的持续时间,这里的高温段

最低为。℃o

A、500

B、800

C、850

D、1000

答案:C

解析:根据《生活垃圾焚烧污染控制标准》(GB18485-2014)规定,烟气停留

时间是指燃烧所产生的烟气处于高温段(2850。C)的持续时间。

27.大气环境预测因子应根据评价因子而定,选取有()的评价因子作为预测因

子。

A、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B、国家环境空气排放标准

C、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D、地方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答案:C

解析:大气环境影响预测的步骤中第一步为确定预测因子。预测因子应根据评价

因子而定,选取有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评价因子作为预测因子。

28.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地下水环境》,社区医疗、卫生院建设项目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的项目类别是()。

A、I类

B、II类

C、川类

D、IV类

答案:D

解析: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地下水环境》(HJ610-2016)附录A地

下水环境影响评价行业分类表可知,社区医疗、卫生院(所、站)、血站、急救

中心等其他卫生机构的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的项目类别为报告表IV类。

29.生活垃圾焚烧厂运行企业对烟气中重金属类污染物和焚烧炉渣热灼减率的监

测应每月至少开展一次;对烟气中二嗯英类的监测应每年至少开展一次。。

Av1;1

B、2;2

C、3;3

D、1;2

答案:A

解析:生活垃圾焚烧厂运行企业对烟气中重金属类污染物和焚烧炉渣热灼减率的

监测应每月至少开展1次;对烟气中二嗯英类的监测应每年至少开展1次。

30.根据《工业炉窑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以下对炉窑的建设要求表述不正确

的是()。

A、一类区内禁止新建各种工业炉窑

B、一类区内禁止新建各种炉窑,包括市政、建筑施工临时用沥青加热炉

C、一类区内允许建设市政、建筑施工临时沥青加热炉

D、一类区内原有的工业炉窑改建时不得增加污染负荷

答案:B

解析:根据《工业炉窑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9078—1996)的规定,在一类

区内,除市政、建筑施工临时用沥青加热炉外,禁止新建各种工业炉窑,原有的

工业炉窑改建时不得增加污染负荷。

31.根据《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及其修改单,危险废物集中贮存设施的

场界与居民区的距离应。。

A、大于800m

B、大于1000m

C、根据区域环境功能区划确定,并经具有审批权的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批准

D、依据环境影响评价结论确定,并经具有审批权的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批准

答案:D

解析:根据《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01),危险废物贮存

设施的选址要求包括:①应选在地质结构稳定,地震烈度不超过7度的区域内;

②设施底部必须高于地下水最高水位;③应依据环境影响评价结论确定危险废物

集中贮存设施的位置及其与周围人群的距离,并经具有审批权的环境保护行政主

管部门批准,并可作为规划控制的依据。

32.《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01)中指出,

煤奸石型的堆场在自燃的情况下,会散发大量的()。

A、N02

B、C02

C、S02

D、C0

答案:C

解析:根据《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01)

规定,含硫量大于1.5%的煤砰石,必须采取措施防止自燃。煤奸石型的堆场,

在自燃的情况下,会散发大量的S02,造成S02浓度增高。

33.根据《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规范生态影响类》,建设项目竣工环

境保护验收详细调查阶段的工作内容不包括0。

A、环境质量和污染源监测

B、污染源和环境敏感目标调查

C、生态保护措施及其效果检查

D、环境保护措施和设施运行及其效果检查

答案:B

解析:根据《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规范生态影响类》图1工作程序图,

详细调查阶段包括生态保护措施及效果检查(C不选)、环境保护措施(含以新

带老)和设施运行及效果检查(D不选)、环境质量和污染源监测(A不选)、公

众意见调查。

34.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分析、预测与评价的内容不包括。。

A、分析规划与相关政策、法规、上层位规划在资源利用、环境保护要求等方面

的符合性

B、开展人群健康影响状况分析、事故性环境风险和生态风险分析、清洁生产水

平和循环经济分析

C、评价区域资源与环境承载能力对规划实施的支撑状况

D、环境污染与环境治理现状分析

答案:D

解析:根据《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总纲》(HJ130-2014),规划环境

影响评价的分析、预测与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①根据规划的层级和属性,分析

规划与相关政策、法规、上层位规划在资源利用、环境保护要求等方面的符合性。

②评价不同发展情景下区域环境质量能否满足相应功能区的要求,对区域生态系

统完整性所造成的影响,对主要环境敏感区和重点生态功能区等环境保护目标的

影响性质与程度。③根据不同类型规划及其环境影响特点,开展人群健康影响状

况分析、事故性环境风险和生态风险分析、清洁生产水平和循环经济分析。④评

价区域资源与环境承载能力对规划实施的支撑状况,以及环境目标的可达性。⑤

给出规划方案的环境合理性和可持续发展综合论证结果。

35.《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15618-2018)

不适用于()。

A、耕地

B、园地

C、农村房屋建设用地

D、牧草地

答案:C

解析:根据《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15618

-2018),此标准的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和管制

值,以及监测、实施和监督要求。本标准适用于耕地土壤污染风险筛查和分类。

园地和牧草地可参照执行。

36.以下不适用《工业炉窑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炉窑是0o

A、焦炉

B、非金属熔化炉

C、化铁炉

D、炼钢炉

答案:A

解析:《工业炉窑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9078-1996)适用于除炼焦炉、焚

烧炉、水泥工业以外使用固体、液体、气体燃料和电加热的工业炉窑的管理,以

及工业炉窑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设计、竣工验收及其建成后的排放管理。

37.根据《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排放单位排放(包括泄漏和无组织排放)的

恶臭污染物,在排污单位边界上规定监测点(无其他干扰因素)的()监测值都

必须低于或等于恶臭污染物厂界标准值。

A、月平均

B、监测总数平均

c、一次最大

D、日平均

答案:C

解析:《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93)标准实施规定:①排污单位排

放(包括泄漏和无组织排放)的恶臭污染物,在排污单位边界上规定监测点(无

其他干扰因素)的一次最大监测值(包括臭气浓度)都必须低于或等于恶臭污染

物厂界标准值;②排污单位经烟气排气筒(高度在15m以上)排放的恶臭污染物

的排放量和臭气浓度都必须低于或等于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③排污单位经排水

排出并散发的恶臭污染物和臭气浓度必须低于或等于恶臭污染物厂界标准值。

38.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声环境》,噪声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的划

分依据不包括()o

A、噪声源种类和数量

B、项目建设前后噪声等级的变化程度

C、建设项目噪声有影响范围内的环境保护目标、环境噪声标准和人口分布

D、建设项目规模投资额

答案:D

解析:噪声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的划分依据有:①建设项目所在区域的声环境

功能区类别;②建设项目建设前后所在区域的声环境质量变化程度;③受建设项

目影响的人口数量。

39.对于以线源为主的城市道路等项目,评价范围设定为()。

A、线源中心两侧各200m

B、线源中心两侧各100m

C、面源中心两侧各200m

D、点源中心两侧各200m

答案:A

解析: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范围是根据项目排放污染物的最远影响范围确定的,即

以排放源为中心点,以D10%为半径的圆或2XD10%为边长的矩形作为大气环境影

响评价范围;当最远距离超过25km时,确定评价范围为半径25km的圆形区域或

边长50km矩形区域。评价范围的直径或边长一般不应小于5km。对于以线源为

主的城市道路等项目,评价范围可设定为线源中心两侧各200m的范围。

40.关于《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及其修改单适用范围的说法,错误的是

0O

A、适用于危险废物的产生者

B、适用于危险废物的经营者

C、适用于产生医疗废物的医院

D、适用于铜矿浮选尾矿的管理者

答案:D

解析:《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01)适用于所有的危险废

物(尾矿除外)贮存的污染控制及监督管理,适用于危险废物的产生者、经营者

和管理者。

41.根据《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规范一生态影响类》,下列措施中,

不属于降低或减缓公路项目污染影响的环境保护措施是()0

A、噪声污染防治措施

B、废气污染防治措施

C、固体废物处置措施

D、占地恢复措施

答案:D

解析:根据《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规范一生态影响类》(HJ/T394-2

007),环境保护措施是指为预防、降低、减缓建设项目对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

而采取的环境保护设施、措施和管理制度。污染影响的环境保护措施主要是指针

对水、气、声、固体废物、电磁、振动等各类污染源所采取的保护措施,不包含

占地恢复措施。

42.根据《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关于大气污染物排放控制要求的说法,

正确的是。。

A、使用水煤浆的锅炉参照燃油锅炉控制要求执行

B、燃气锅炉规定了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汞及其化合物的排放浓度限

C、省级人民政府可以规定本辖区内执行大气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的地域范围、

时间

D、新建锅炉房的烟囱周围半径200m距离内有建筑物时,其烟囱应高出周围建筑

物5m以上

答案:C

解析:根据《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71-2014),使用型煤、水煤

浆、煤奸石、石油焦、油页岩、生物质成型燃料等的锅炉应参照本标准中燃煤锅

炉排放控制要求执行;燃气锅炉规定了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的排放浓度

限值,不包括汞及其化合物的排放浓度限值;由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或省级

人民政府规定执行大气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的地域范围、时间;新建锅炉房的烟

囱周围半径200m距离内有建筑物时,其烟囱应高出最高建筑物3m以上。

43.根据《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可直接入场进行填埋的废物是。。

A、生活垃圾焚烧产生的飞灰

B、生活垃圾焚烧产生的炉渣

C、危险废物焚烧产生的飞灰

D、医疗废物焚烧产生的底渣

答案:B

解析:根据填埋废物的入场要求,下列废物可以直接进入生活垃圾填埋场填埋处

置:①由环境卫生机构收集或者自行收集的混合生活垃圾,以及企事业单位产生

的办公废物;②生活垃圾焚烧炉渣(不包括焚烧飞灰);③生活垃圾堆肥处理产

生的固态残余物;④服装加工、食品加工以及其他城市生活服务行业产生的性质

与生活垃圾相近的一般工业固体废物。AD两项,生活垃圾焚烧飞灰和医疗废物

焚烧残渣(包括飞灰、底渣)经处理后才可入场进行填埋。C项,危险废物焚烧

产生的飞灰不得在生活垃圾填埋场中填埋处置。

44.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声环境》,对同一噪声源在相同位置、相同

时段测得的评价量中,大小关系必定成立的是0o

A、最大声压级2最大A声级

B、最大A声级2最大声压级

C、最大声压级2各倍频带声压级最大值

D、A声级2各倍频带声压级

答案:C

解析:噪声源噪声级数据包括:声压级(包括倍频带声压级)、A声级(包括最

大A声级)、A声功率级、倍频带声功率级以及有效连续感觉噪声级。各噪声级

之间的关系为:①A声级一般用来评价噪声源。对特殊的噪声源在测量A声级的

同时还需要测量其频率特性,频发、偶发噪声,非稳态噪声往往需要测量最大A

声级;②各倍频带声压级经能量叠加法求得的和为总声压级;③倍频带声压级和

LA=10lg£10。%-山

A声级的换算关系为:L'V-式中,LA为A声

级,dB;LPi为各个倍频带声压级,dB;ALi为第i个倍频带的A计权网络修正

值,dB;n为总倍频带数。总声压级(最大声压级)是能量的叠加即相当于几个

噪声叠加,可知总声压级,各倍频带声压级。

45.一般情况下,水文调查与水文测量应在()进行,必要时,其他时期可进行

补充调查。

A、丰水期

B、枯水期

C、丰水期与枯水期

D、平水期

答案:B

解析:水文测量和水质监测应尽量向有关部门收集现有资料,当资料不足时,需

进行一定的水文调查(测量)与水质调查(监测),特别需要进行与水质调查同

步的水文测量。一般情况,水文调查与水文测量在枯水期进行,必要时,其他时

期(丰水期、平水期、冰封期等)可进行补充调查。

46.AERM0D模式使用每小时连续预处理气象数据模拟()的浓度分布。

A、小于等于1小时平均时间

B、小于1小时平均时间

C、大于等于1小时平均时间

D、大于1小时平均时间

答案:C

解析:AERMOD是一个稳态烟羽扩散模式,可基于大气边界层数据特征模拟点源、

面源、体源等排放出的污染物在短期(小时平均、日平均)、长期(年平均)的

浓度分布,适用于农村或城市地区、简单或复杂地形。模式考虑了建筑物尾流的

影响,即烟羽下洗,并使用每小时连续预处理气象数据模拟21h平均时间的浓

度分布。AERMOD适用于评价范围W50km的一级、二级评价项目,而且AERMOD

包括两个预处理模式,即AERMET气象预处理和AERMAP地形预处理模式。

47.根据《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规定,下列符合危险废物贮存设施的选

址要求是()。

A、设施底部低于地下水最高水位线

B、位于居民中心区冬季最大风频的上风向

C、场界距居民区100m

D、建在易燃、易爆等危险品仓库、高压输电线防护区域以外

答案:D

解析:危险废物贮存设施的选址要求为:①设施底部必须高于地下水最高水位;

②应依据环境影响评价结论确定危险废物集中贮存设施的位置及其与周围人群

的距离,并经具有审批权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并可作为规划控制的依

据。在对危险废物集中贮存设施场址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时,应重点考虑危险废物

集中贮存设施可能产生的有害物质泄漏、大气污染物(含恶臭物质)的产生与扩

散以及可能的事故风险等因素,根据其所在地区的环境功能区类别,综合评价其

对周围环境、居住人群的身体健康、日常生活和生产活动的影响,确定危险废物

集中贮存设施与常住居民居住场所、农用地、地表水体以及其他敏感对象之间合

理的位置关系;③应建在易燃、易爆等危险品仓库、高压输电线路防护区域以外;

④应位于居民中心区常年最大风频的下风向。

48.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预测评价项目建成后各污染物对

预测范围的环境影响时,下列关于达标区环境影响叠加,正确的是()。

A、本项目贡献浓度

B、新增污染源贡献浓度-区域削减污染源贡献浓度+其他在建项目污染源贡献浓

度+拟建项目污染源贡献浓度

C、新增污染源贡献浓度-区域削减污染源贡献浓度+其他在建项目污染源贡献浓

度+拟建项目污染源贡献浓度+环境质量现状浓度

D、新增污染源贡献浓度-“以新带老”污染源贡献浓度-区域削减污染源贡献浓

度+其他在建项目污染源贡献浓度+拟建项目污染源贡献浓度+环境质量现状浓度

答案:D

解析:8.8评价方法8.8.1环境影响叠加8.8.1.1达标区环境影响叠加预测评价

项目建成后各污染物对预测范围的环境影响,应用本项目的贡献浓度,叠加(减

去)区域削减污染源以及其他在建、拟建项目污染源环境影晌,并叠加环境质量

现状浓度。计算方法见公式(5)。

C受m=CZ5a一家凯充aj©+太普3)0+,奘/Or^r)

式中:。费力GM)一在1时刻,强测点(XJ)叠加各污染源及现状浓度等的环境质量浓度,pgm5:

心二日——在f时刻,本项目对预测点(xj)的黄献淑度,ggnPi

。区笔削减《卬⑺―在f时/I,区域削减污染源对预测点<V>的贡献浓度,pgm3i

C爰状一在:时刻,强两点々J)的环境用量现枝浓度,pgm3,各预测点环境受量现状

浓度技6.4.3方法计算;

%在*3©-在'时蚪其他在建、拟建项目污染源对畏滔卢(xj)的煲款浓度,ngm3.

其中本项目预测的贡献浓度除新增污染源环境影响外,还应减去

"以新带老”污染源的环境影响,计算方法见公式(6)。

CX5BQ,y£)一。快0<xjrx)一0以紫帚老(xy/)(6)

式中।GHI旬⑶-在r时刻,本项目新增污染源对预测点《xj》的贡献浓度,陷m'i

C以命”①向―在।号刻,“以新帝老”污染源对技裁点(x,y)的贡献浓度,晤nP.

49.《铁路边界噪声限值及其测量方法》中规定,测量时背景噪声应比铁路噪声

低()(A)dB以上,若两者声级差值小于该值,需进行修正。

A、8

B、10

C、12

D、15

答案:B

解析:《铁路边界噪声限值及其测量方法》(GB12525-90)规定,背景噪声应

比铁路噪声低10dB(A)以上,若两者声级差值小于10dB(A),应进行修正。

50.某城市拟建地铁高架线路,位于GB3096中规定的0类区域,根据《环境影响

评价技术导则一声环境》,其噪声评价工作等级是。。

A、一级

B、二级

G三级

D、四级

答案:A

解析: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声环境》(HJ2.4-2009)第5.2.2条规

定,评价范围内有适用于《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规定的0类声环

境功能区域,以及对噪声有特别限制要求的保护区等敏感目标,或建设项目建设

前后评价范围内敏感目标噪声级增高量5dB(A)以上[不含5dB(A)]或受影响

人口数量显著增多时,按一级评价。

51.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地下水环境》,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的内容

应给出()。

A、基本水质因子不同时段在包气带中的迁移规律

B、基本水质因子不同时段在地下水中的影响范围和程度

C、预测期内水文地质单元边界处特征因子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D、预测期内地下水环境保护目标处特征因子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答案:D

解析: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地下水环境》(HJ610-2016),地下水

环境影响预测的内容包括:①给出特征因子不同时段的影响范围、程度,最大迁

移距离。②给出预测期内场地边界或地下水环境保护目标处特征因子随时间的变

化规律。③当建设项目场地天然包气带渗透系数小于1.0X10—6cm/s或厚度超

过100m时,须考虑包气带阻滞作用,预测特征因子在包气带中迁移规律。④污

染场地修复治理工程项目应给出污染物变化趋势或污染控制的范围。

52.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地表水环境》,某评价河段的断面宽深比为

25,最大弯曲系数0.8,该河段可简化为()

A、矩形弯曲河流

B、矩形平直河流

C、非矩形平直河流

D、非矩形弯曲河流

答案:B

解析:根据现实行《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地表水环境》(HJ2.3-2018)规

定,河流水域概化要求:①预测河段及代表性断面的宽深比220时,可视为矩

形河段。②河段弯曲系数>13时,可视为弯曲河段,其余可概化为平直河段。

③对于河流水文特征值、水质急剧变化的河段,应分段概化,并分别进行水环境

影响预测;河网应分段概化,分别进行水环境影响预测。

53.关于《污水综合排放标准》适用范围的说法,错误的是0o

A、标准适用于船舶工业水污染物的排放管理

B、标准适用于染料工业水污染物的排放管理

C、标准适用于汽车工业水污染物的排放管理

D、标准适用于电子工业水污染物的排放管理

答案:A

解析:《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适用于现有单位水污染物的排放

管理,以及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设计、竣工验收及

其投产后的排放管理。按照国家综合排放标准与国家行业排放标准不交叉执行的

原则,造纸工业,船舶,船舶工业,海洋石油开发工业,纺织染整工业,肉类加

工工业,合成氨工业,钢铁工业,航天推进剂使用,兵器工业,磷肥工业,烧碱、

聚氯乙烯工业执行各自的排放标准。其他水污染物排放均执行《污水综合排放标

准》(GB8978—1996)。

54.按照《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一级环境风险评价的完整工作内

容是。。

A、对事故影响说明影响范围和程度,提出应急措施

B、对事故影响说明影响范围和程度,制定应急措施

C、定量预测,提出防范措施,制定应急预案

D、定量预测,说明影响范围和程度,提出防范、减缓和应急措施

答案:D

解析:一级评价必须对事故影响进行定量预测,说明影响范围和程度,提出防范、

减缓和应急措施。二级评价需进行风险识别、源强分析和对事故影响进行简要分

析,提出防范、减缓和应急措施。

55.(2017年)《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规定的环境影响评价原

则不包括()。

A、依法评价

B、早期介入

C、科学评价

D、突出重点

答案:B

解析:一、环境影响评价原则突出环境影响评价的源头预防作用,坚持保护和改

善环境质量。1.依法评价贯彻执行我国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标准、政策和规

划等,优化项目建设,服务环境管理。2.科学评价规范环境影响评价方法,科学

分析项目建设对环境质量的影响。3.突出重点根据建设项目的工程内容及其特点,

明确与环境要素间的作用效应关系,根据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结论和审查意见,充

分利用符合时效的数据资料及成果,对建设项目主要环境影响予以重点分析和评

价。

56.下列环境噪声监测点布设符合《声环境质量标准》的是()。

A、一般户外测点距任何反射面1m处,距地面高度1.0m以上

B、噪声敏感建筑物户内测点距墙壁或窗户1m处,距地面高度1.2m以上

C、噪声敏感建筑物户外测点距墙壁或窗户1m处,距地面高度1.2m以上

D、噪声敏感建筑物户内、户外测点均需距墙壁或窗户1m处,距地面高度1.2m

以上

答案:C

解析:环境噪声监测点布设要求为:①测点位置一般规定。一般情况下,测点选

在工业企业厂界外1m、高度1.2m以上的位置;②测点位置其他规定。当厂界有

围墙且周围有受影响的噪声敏感建筑物时,测点应选在厂界外1m、高于围墙0.

5m以上的位置;③当厂界无法测量到声源的实际排放状况时(如声源位于高空、

厂界设有声屏障等),应按①设置测点,同时在受影响的噪声敏感建筑物户外1

m处另设测点。④室内噪声测量时,室内测量点位设在距任一反射面至少0.5m

以上、距地面1.2m高度处,在受噪声影响方向的窗户开启状态下测量。⑤固定

设备结构传声至噪声敏感建筑物室内,在噪声敏感建筑物室内测量时,测点应距

任一反射面至少0.5m以上、距地面1.2m、距外窗1m以上,窗户关闭状态下测

量。

57.某锅炉房现有燃煤锅炉烟气颗粒物排放限值为80mg/m3,拟扩建一台燃煤锅

炉,其烟气颗粒物排放限值执行50mg/m3,受监测点位限值只能对混合后的烟气

进行监测。根据《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该锅炉房排放烟气颗粒物执行标

A.65mg/m3

2:

R/8O+5Oa

J-----------mgm*

C.50mg/m3

nW+5O:

u----------------mgm3

准限值为()。2

A、A

B、B

C、C

D、D

答案:C

解析:不同时段建设的锅炉,若采用混合方式排放烟气,且选择的监控位置只能

监测混合烟气中的大气污染物浓度,应执行各个时段限值中最严格的排放限值。

故其烟气颗粒物排放限值执行50mg/m3o

58.下列污染物中,排放管理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的是()。

A、水泥窑排放的氮氧化物

B、火电厂输煤系统排放的颗粒物

C、铅冶炼装置排放的铅及其化合物

D、石化企业工艺加热炉排放的颗粒物

答案:B

解析:在我国现有的国家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体系中,按照综合性排放标准与行

业性排放标准不交叉执行的原则,有专项排放标准的执行相应的专项排放标准,

其他大气污染物排放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oA

项,执行《水泥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4915—2013);B项,《火电厂

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23—2011)中未对输煤系统排放的烟尘作出规定,

故B项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C项,执行《铅、

锌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25466-2010);D项,执行《石油化学工业污染

物排放标准》(GB31571—2015)o

59.根据《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总纲》,关于评价范围确定的说法,错

误的是()。

A、按环境要素和区域开发建设情况确定评价范围

B、在时间跨度上,评价范围一般应包括整个规划周期

C、在空间跨度上,评价范围一般应包括规划区域、规划实施影响的周边地域

D、评价范围确定应考虑自然地理单元、气候单元、水文单元、生态单元等的完

整性

答案:A

解析:规划环境影响评价范围的界定原则:①按照规划实施的时间跨度和可能影

响的空间尺度确定评价范围。②评价范围在时间跨度上,一般应包括整个规划周

期。对于中、长期规划,可以规划的近期为评价的重点时段;必要时,也可根据

规划方案的建设时序选择评价的重点时段。③评价范围在空间跨度上,一般应包

括规划区域、规划实施影响的周边地域,特别应将规划实施可能影响的环境敏感

区、重点生态功能区等重要区域整体纳入评价范围。④确定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

空间范围一般应同时考虑三个方面的因素。一是规划的环境影响可能达到的地域

范围;二是自然地理单元、气候单元、水文单元、生态单元等的完整性;三是行

政边界或已有的管理区界(如自然保护区界、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界等)。

60.进行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应从建设项目产生的正负两方面环境影响,以()

的方式,估算建设项目所引起环境影响的经济价值,并将其纳入建设项目的费用

一效益分析中,作为判断建设项目环境可行性的依据之一。

A、定性

B、定量

C、定性与定量结合

D、定性与半定量结合

答案:C

解析:以建设项目实施后的环境影响预测与环境质量现状进行比较,从环境影响

的正负两方面,以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对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后果(包括

直接和间接影响、不利和有利影响)进行货币化经济损益核算,估算建设项目环

境影响的经济价值。

6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声环境》中规定,项目建设前后噪声级有显著增

高,其增高量达。时,应按一级评价进行工作。A.2dB(A)以内B.3dB(A)C.

4dB

A、B、5dB

C、以上[不含5dB

D、]

答案:D

解析:噪声一级评价基本原则有:①评价范围内有适用于《声环境质量标准》(G

B3096-2008)规定的0类声环境功能区域,以及对噪声有特别限制要求的保护

区等敏感目标;②建设项目建设前后评价范围内敏感目标噪声级增高量达5dB(A)

以上[不含5dB(A)]或受影响人口数量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