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聊城市水城慧德学校十二月月考高二语文试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材料一:从中国文化传统来看,“家—国”之间具有某种价值上的同构性。因此,中国的老话说,“国之本在家”“积家而成国”。《大学》讲“孝者,所以事君也;弟者,所以事长也”。在家孝亲,推之事君;在家悌兄,推之事长。通过“孝”与“悌”在价值观念上的延展,实现从“齐家”到“治国”的跨越,“家齐而后国治”,最终达到德化天下的境地。所以,在传统中国社会中,“孝悌”所支撑的“家”,既具有生存论上的核心地位,同时在社会的“修齐治平”层面上也居于核心地位。但对于现代社会来说,恰恰在这里,有着“公”与“私”的鸿沟。“家”似乎属于私德,似乎很难跨越到公共领域去。在以往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批判中,“家”与“国”的同构性关系一直受到很大诟病,似乎政治上的专制与家庭的伦理观念有着极大关系。在现代社会中,“家”与“国”则分属两界,有其不可通约之处。如果不能在这个关键部位有所突破,中国文化传统的“修齐治平”就再难在现代社会立足。事实上,在现代社会,我们同样可以在更为积极的层面上来理解“家”的作用。但是,在现代文化中,受限于个体主义与自由主义的思想传统,“家”在政治—道德建设中的作用始终是缺位的。霍耐特在分析现代社会时非常敏锐地看到,“自由主义思想,把家庭领域只是看成一种单纯给定的,没有什么进一步影响的结构,从而忽略了它在现代社会的政治—道德的建设中的作用”。这一评价是非常有见地的,深刻地揭示了西方社会因自由主义作祟而在认识“家”的社会作用方面所存在的盲区。在《自由的权利》一书中,霍耐特对于现代社会中的“亲密关系”与“家庭关系”有了更深入的研究,指出:“要想让一个人把他原先对一个小团体承担责任的能力,用来为社会整体的利益服务,这个人必须拥有的心理前提,是在一个和谐的、充满信任和平等的家庭里建立的。”霍耐特的论述有着强烈的实践智慧,具体点出了在现代社会中,“家”的政治—道德意义,算是一种现代版的“家和万事兴”。现代家庭恰恰是培养共同合作、相互支持的重要机制。在中国文化传统中,人性不是一个“个体”的自然本性,而是在“家”中教化出来的德性之人。从对最亲近之人的爱,“推及”到对他人的爱,进而“推及”到对宇宙的爱,这正是“家”的教育的重要内容。在现代社会中,“家”所培养出来的善于合作的“个体”正是健康社会的基础。在“修齐”与“治平”之间找到新的连接点,中国文化传统重视“家”的传统,就可以在现代社会发挥更大的作用。在中国文化传统中,“家”的价值观念有重大意义,这是其他价值观念得以发挥的基础。没了这个基点,整个价值系统中的其他规范就会摇摇欲坠,社会就会迅速进入失范状态。(摘编自孙向晨《重建“家”在现代世界的意义》,有删改)材料二:“家”是中国文明构成的总体性范畴。相比于犹太-基督教文明和古希腊文明从其起点上就不屈不挠地摒斥“家”,儒家文明对社会伦理、政治以及经济关系的建构,始终是从“家”出发,形塑“家国一体”的秩序体系。这一“缘情制礼”的反复努力,不仅构成两千多年来中国文明的大传统,也与民间丰富的小传统完全吻合,不仅决定我国传统文明的制度和伦理底色,也是更具坚韧性和独立性的“文化—心理结构”,即民情的基础。即使20世纪初以来,在个人主义和自由主义思潮影响下,“家庭革命”甚嚣尘上,家庭结构和模式,传统家国关系频受挑战,但作为“文化—心理结构”的“家”并没有被根本撼动,反而自觉不自觉地成为重建舶来的个人主义、自由主义和其他思想的依据。由此可见,不理解“家”的内涵和作用机制,就不可能理解中国文明的实质特点及其构成和变迁。其次,“家”在中国文明中的上述地位,立足于作为实体的家已成为“中国人的社会生命”之源的事实。今天,若戴着个人主义和功利主义的眼镜来打量“家”,视其为纯粹的权利、利益和权力关系的受体,而忘却其在生活和历史中形成的作为情感和生命意义的承载,甚而忘却其作为现代人之丰富的情感需求(爱情、亲情以及依赖性)的港湾,我们就很难深入把握中国人的日常情感和伦理结构,也难以在不同文明之间开展共情的研究。(摘编自肖瑛《“家”作为方法:中国社会理论的一种尝试》,有删改)材料三:家庭在西洋是一种界限分明的团体。如果有一位朋友写信给你说他将要“带了他的家庭”一起来看你,他很知道要和他一同来的是哪几个人。在中国,这句话是含糊得很。在我们中国“阖第光临”虽则常见,但是很少人能说得出这个“第”字究竟应当包括些什么人。为什么我们这个最基本的社会单位的名词会这样不清不楚呢?在我看来,却表示了我们的社会结构本身和西洋的格局不相同的,我们的格局不是一捆一捆扎清楚的柴,而是以“己”为中心,像石子一般投入水中,和别人所联系成的社会关系;像水的波纹一般,一圈圈推出去,愈推愈远,也愈推愈薄。我们儒家最考究的是人伦,伦是什么呢?我的解释就是从自己推出去的和自己发生社会关系的那一群人里所发生的一轮轮波纹的差序。(节选自费孝通《乡土中国·差序格局》,有删改)1.下列关于材料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国是由一个一个的家组成的,因此中国传统的家国关系是“家”“国”具有某种价值上的同构性,也就是“家是最小国”“国是最大家”。B.“家”“国”的同构性关系,在过去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批判中常常被诟病,仿佛是中国传统的家庭伦理观影响了政治上的专制。C.“家”与“国”一直分属两界,有着不可通约之处。如果不能突破,中国文化传统的“修齐治平”就难以立足。D.若戴着个人主义和功利主义的眼镜打量“家”,就不能把握中国人的日常情感、伦理结构,也不能研究文明间的共情。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霍耐特的论述,算是一种现代版的“家和万事兴”,与我国的家庭理念有很大相似性,说明他受中国传统观念影响深刻。B.而是家庭教化的结果。C.成为民情基础。D.老张儿子结婚,邀请中国亲戚“阖第光临”,那么亲戚家有可能来两三个人,也可能来四五个人甚至更多。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的观点的一项是()A.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B.人有祖宗,犹水木之有本源,不可忘也。C.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D.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4.请简要梳理材料二第一段的论证思路。5.三则材料对于“家”的认识各有什么不同?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琴和箫孙犁①我同她们的父亲虽然是同乡,但是在抗战刚开始,家乡正在混乱的时候才搅熟了。在那些时候,女人总是把一个孩子交到我的怀里,从床头上拉出一支黑色的竹箫来吹。我的朋友望着他那双膝间的胡琴筒,女人却凝视着丈夫的脸,但我详细观察了,总觉得在她的心里和那个男人的心里,有一种共同的东西在交流。②不久,他就参加了那风起云涌一样的游击队。她就同丈夫一同到军队里去了。把孩子送到河间的年老的父亲那里去。③敌人进攻我们的县城,我的朋友同他的部队在离县城十五里地的沙滩迎击,受伤殒命。那时正是春天。孩子们的母亲赶回来,把他埋葬了。她和我商议,把大菱交给我看管,她带着二菱去。临走,她把那个布满灰尘的南胡给我们留下,她和二菱带走了箫。④一天夜晚,或者是什么中秋节日,我给大菱讲了一个故事。⑤“珂叔叔,你把爹的南胡放到哪里了?”孩子找到了南胡。我帮她定好弦,安放在她那小膝盖上,孩子就也望着那胡琴筒开始演奏了,但那声音简直是泣不成声,我支持不住自己,转过身去,探身窗外,月色多么皎洁,天空多么清冷啊!⑥冬天,孩子们的母亲带了二菱来看我们。她已经能够镇静,只是当从包裹里拿出一双白色的小鞋给大菱换上的时候,她才哭了。⑦这一次,她又把二菱强留给我,说是要到延安去了。不久,我只得把她们又送到河间去,因为我要到别处去工作。⑧今年五月,敌人调集了四五万兵力,说要用“拉网战术”消灭我们。我就想:敌人像一个愚呆恶毒的蜘蛛,妄想用脆弱的残网,绞杀有幸福生活的人民和有战斗历史的子弟兵吗?我看见敌人那些炮楼在夜色里摇摇欲坠,因为它们没有根底。⑨已经是秋初,稻子比往年分外好,漫天漫野的沉重低垂的稻穗。在田埂上走过,稻穗扫着我的腿,我就像每逢跳到那些交通沟里一样,觉到振奋了。⑩一个夜晚,我和一个专摆渡游击战士的船夫约好,到淀北边一个偏僻的小庄子上去,我顺着羊肠小道摸到了泊船的处所,我倒坐在艇的前面,船夫站在后尾上撑起篙来。⑪现在坐在船上了,眼前是一片茫茫的水,船划过荷茎菱叶,嚓嚓地响,潮气浸到眼皮上来,却更有些清醒了。我开始想到这也是和大菱、二菱旧游之地,我们就要在这里和敌人决战了。⑫当船将要靠近北岸的时候,船夫告诉我,“就在这个地方,”他用篙触一触一个久已作废的渔人撒网站立的棚台架,“两个女孩子死得好惨。”⑬他说着,身子很像就站不稳,船也摇摆起来,他继续说:“同志,我也是五十岁的人了,也伤过几个儿女,可是没比这一次伤了我的老心。她们,就坐着我的船啊。刚上船来,你没见过那股欢喜劲儿,她们大的也不过十三四岁,那小的也就有十岁,还有像你这样一个同志带领她们。一上船那大孩子就说:可不怕了,在这里我们就不怕他们。你知道,那些孩子也是和我们一样,在敌人的炮火里爬过来跳过去啊。那孩子说了就趴在船帮上洗了一个脸,把一个多月小脸上带着的烟火气、汗土,全洗了个干净。那带她们的大同志还说不要洗脸,战斗没完啊,那孩子不管,把头发也洗了洗。我没见过那样俊气的孩子,我看见了这样可爱的孩子,我就忘去了我那死去的孩子了。我也高兴,就说洗吧,咱们不怕他们。可是就在这个地方,没提防岸上那片苇地里一小队鬼子跑出来,就用机枪向我们扫射,那大同志把那个小女孩子拉到自己怀里,卧倒下去,他是第一个死的。当我赶紧拨转船想跑,那大女孩子就直栽到水里去了,临死我还看见她那新洗过的俊气的脸。就是我这老没死的倒钻到水里逃了命。”⑭我听下去,无数我认识的孩子们的脸就一一出现在眼前,我检阅着她们,我也一一检阅自己的心、志气。我在孩子们的脸上,像那老船夫的话,我只看见了一股新鲜的俊气,这俊气就是我的生命的依据。⑮那老船夫最后一篙把船撑到岸上,临别他又说一句:“就为了这两个孩子,我也要干到底啊!”⑯我在岸上停了一刻,看见他急转回船去,箭似的走了。我再看看那久已作废的渔人撒网站立的棚台架,但已经不能辨认,我从那茫茫的一片水里像看见了大菱和二菱。⑰我走向那约定工作的小庄子上去,我甚至忘记了那附在我裸露的腿上的像马蝇一样厉害的蚊虻,我不堪设想那殉了难的就是大菱姐妹,那也许是她们,也许不是她们,但那对我是一样,对谁也是一样,像那老船夫说的。⑱晚间休息下来的时候,我遥望着那漫天的芦苇,我知道那是一个大帐幕,力量将从其中升起。忽然,我也想起在一个黄昏,不知道是在山里或是平原,远远看见一片深红的舞台幕布,飘卷在晚风里。人们集齐的时候,那上面第一会出现两个穿绿军装的女孩子,一个人拉南胡,一个人吹箫,演奏给人们听。一九四二年八月二十五日晨(有删改)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用细腻的笔触叙述了孩子父亲的牺牲,极力渲染了他的牺牲给家庭带来的伤痛,让读者颇有一种沉重的叹惋。B.第⑤段描写的“月色多么皎洁”与《荷花淀》开头描写的“月亮升起来,院子里凉爽得很,干净得很”都渲染了清新宁静的氛围。C.孩子父亲牺牲之后,孩子母亲放下孩子毅然去延安,既有家仇,更有国恨,与孙犁笔下的众多女性一样,思想上开始了觉醒。D.“我只看见了一股新鲜的俊气,这俊气就是我的生命的依据。”这句话是说两个女孩子的牺牲触动了我,让我清楚了生命的意义。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通过船夫的动作、语言描写,表现了船夫对孩子牺牲的悲痛、对侵略者的愤恨和坚定的斗争决心。B.小说中的环境描写有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等作用。如第⑨段中的“漫天漫野的沉重低垂的稻穗”烘托了“我”处在抗战之中内心的沉重。C.小说中多次提到“俊气”,让读者强烈感受到美好事物被摧毁的哀伤,感受到孙犁“荷花淀派”作品中很少感受到的残酷。D.孙犁描写战争的小说,有时用平静的语调叙事和塑造人物形象,但平静之下有波澜,这篇小说也体现了这一特点。8.“琴和箫”在小说中含义丰富深刻,请简要分析。9.请分别从叙述视角、主题表达、语言风格的角度,比较本小说与《荷花淀》的不同之处。二、文言文阅读10.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何泽,广州人也。父鼎,唐末为容管经略使。泽少好学,长于歌诗。举进士,为洛阳令。唐庄宗好畋猎,数践民田,泽乃潜身伏草间伺庄宗,当马谏曰:“陛下未能一天下以休兵,而暴敛疲民以给军食。今田将熟奈何恣畋游以害多稼使民何以出租赋吏以何督民耕陛下不听臣言愿赐臣死于马前使后世知陛下之过。”庄宗大笑,为之止猎。拜仓部郎中。明宗时,数上书言事。明宗幸汴州,又欲幸邺,而人情不便,大臣屡言不听;泽伏閤切谏,明宗嘉之,拜吏部郎中、史馆修撰。泽外虽直言,而内实邪佞,尝于内殿起居,班退,独留,以笏叩颡,北望而呼曰:“明主,明主!”闻者皆哂之。五代之际,民苦于兵,往往因亲疾以割股,或既丧而割乳庐墓,以规免州县赋役。户部岁给符,不可胜数,而课州县出纸,号为“蠲纸”。泽上书言其敝,明宗下诏悉废户部蠲纸。泽与宰相赵凤有旧,数私于凤,求为给谏。风薄其为人,以为太常少卿。敕未出而泽先知之,即称新官上章自诉。章下中书,风等言:“泽未拜命而称新官,轻朝廷,请坐以法。”乃以太仆少卿致仕,居于河阳。洋时年已七十,尚希仕进,即遣婢宜子诣匦上章言事,请立秦王为皇太子,秦王素骄,多不轨,遂成其祸,由泽而始。晋高祖入立,召为太常少卿,以疾卒于家。1.下列对文中画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今田将熟/奈何/畋游以害多稼/使民何以出租更以何督民耕/陛下不听臣言/愿赐臣死于马前/使后世知陛下之过/
B.今田将熟/奈何意败游以害多稼/使民何以出租赋/史以何督民耕限下不听臣言/愿赐臣死于马前/使后世知陛下之过/
C.今田将熟奈何/恣畋游以害多稼/使民何以出租/赋吏以何督民耕/下不听臣言/愿赐臣死/于马前使后世知陛下之过/
D.今田将熟/条何恣畋游以害多稼/使民何以出租/赋吏以何督民耕/陛下不听臣言/愿赐臣死于马前使/后世知陛下之过
2.下列对文中加粗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延考试的人称为进士,前三名为状元、探花、榜眼。
B.幸。在古代,封建君主对妻妾的宽爱叫“幸”,比如“妇女无所幸”(《鸿门宴》)君主驾临某地,也叫“幸”,如本文中的“明宗幸汴州”。
C.蠲纸。旧时以颁发兔除赋役证书名义,向民间摊派供应的一种公文用纸,进贡此种纸可抵免税赋,故称“蠲纸”。
D.致仕。古代官员正常退休叫做“致仕”,古人还常用致事、致政、休致等名称指官员退休。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何泽敢于进言。庄宗好打猎,践踏庄稼,何洋特意在田间等待庄宗,当面指责他,且以死相威胁,庄宗不仅没生气,反而听从了他的话,且拜他为仓部郎中。
B.何泽忠心耿耿。他曾在内殿住宿,下班以后,一人留在殿内,以笏叩额,北望大叫:“明主,明主!”虽然听见的人都笑他,但他忠心不改。
C.何泽勇于革除弊病。当时战乱频仍,百姓为逃避赋役,往往采取割股、割乳的方法自残,泽上书说明其弊端,明宗下诏完全废除户部蠲纸。
D.何泽热衷做官。他为做给谏,多次私下找宰相赵风;已七十岁,还想当官,还派奴婢宜子把奏章投到匦里请求立秦王为皇太子。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陛下未能一天下以休兵,而暴敛疲民以给军食。(2)泽未拜命而称新官,轻侮朝廷,请坐以法。三、诗歌鉴赏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题。筹笔驿①罗隐②抛掷南阳为主忧,北征东讨尽良筹。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千里山河轻孺子③,两朝冠剑恨谯周④。唯余岩下多情水,犹解年年傍驿流。【注】①筹笔驿:在今四川广元北,相传诸葛亮出师伐魏,曾驻此地筹划军事,书写公文,因而得名。②罗隐:唐代诗人,应进士试屡试不中,史称“十上不第”。③孺子:指蜀国后主刘禅。④谯周:蜀国大臣,力主投降魏国,蜀亡后受到魏国封赏。1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该诗先想到诸葛亮,写他的出山和北伐,肯定他的用兵“尽良筹”,这就跟筹笔驿的规划军事结合。B.颔联写时势顺利时仿佛天地都齐心协力,大运一去即使英雄也难以指挥自由,总结了诸葛亮壮志未酬的原因。C.颈联,谯周劝后主投降,断送了蜀国千里山河,引起两朝文武之“恨”;这里运用对比手法,千里山河葬送之“轻”与两朝文武之“恨”形成反差。D.本诗咏史怀古,融写景、叙事、抒情、议论于一体,自然流畅,不着痕迹。12.诗的尾联写岩下流水,对表达情感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四、默写题1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赤壁赋》中,苏轼从变与不变的角度来观察水与月,认为从变化的角度来看,“____________”;但从不变的角度来看,“____________”,因此,并没有什么好羡慕的。(2)在《屈原列传》中,司马迁对《诗经》里的《国风》和《小雅》进行评价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子路认为,让自己前去治理“千乘之国”三年,可以达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效果。五、语言表达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读《边城》是一种享受,(),久久不能散去。我们如果把《边城》比作一杯白开水透明、纯粹,不含任何杂质,那么各种书籍就是各式饮品,入口的感觉虽然总是淡淡的,但你不会厌倦,反而会在一次次品饮中体会到它与众不同的风味。《边城》里的文字正如茶峒小镇的民风,淳朴、单纯、明了,像清风一般吹拂着都市人那颗不安分的心,从平凡中看出伟大,在琐碎中透露深刻,这就是《边城》的风格。这座边城,是翠翠心灵的归宿,她一直留在溪边无尽地等待。我们每个人心里也有一座边城,它既是我们的枷锁,也是我们的归宿。14.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山歌悠长,旋律朴素,但嘹亮的音调足以在听者心中激起层层涟漪B.悠长的山歌,旋律朴素,音调嘹亮,足以在听者心中激起层层涟漪C.一首旋律朴素而音调嘹亮的悠长山歌,足以在听者心中激起层层涟漪D.如听悠长的山歌,虽旋律朴素,但嘹亮的音调足以在听者心中激起层层涟漪15.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如果我们把《边城》比作一杯不含任何杂质的白开水,透明、纯粹,那么各种书籍就是各式饮品;B.如果我们把《边城》比作一杯白开水,透明、纯粹,不含任何杂质,那么各种书籍就如同各式饮品;C.如果我们把各种书籍比作各式饮品,那么《边城》就是一杯白开水,透明、纯粹,不含任何杂质;D.我们如果把各种书籍比作各式饮品,那么《边城》就是一杯不含任何杂质的白开水,透明、纯粹;16.下列对《边城》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边城》以边城小镇茶峒为背景,描绘了湘西地区特有的风土人情。借船家少女翠翠的爱情悲剧,凸显出人性的善良美好与心灵的澄澈纯净。B.《边城》塑造了作为“爱”与“美”化身的翠翠形象。她天真善良,温柔恬静,在情窦初开之后,便矢志不移,执着地追求爱情。C.《边城》中几次提到翠翠的梦境,是为了表现她已暗恋“大老”天保,寄托了她对美好爱情的无限憧憬。D.《边城》的结尾处,“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沈从文以诗歌般精妙的几笔,给人留下了悠长的惋惜和无限的牵挂期盼。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翻开定格在历史画卷中的红色家书,李大钊在狱中向敌人宣布“钊自束发受书,即矢志努力于民族解放之事业”;江诗咏在留给父母的遗书中告白“为大多数工农无产阶级谋利益”;谢士炎就义前挥笔写就“多少头颅多少血,续成民主自由诗”;刘绍南牺牲前慷慨壮歌“刀放头上不胆寒”……先烈的话语虽________却感人至深,只言片语却________,充分体现了战争年代共产党员的坚定信念和价值立场。品读红色家书,仿佛________,时光回溯,置身于炮火纷飞的革命年代,感受到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杀身成仁,恨不饮尽俊奴血;矢志为民,何能老去革命心。中国共产党通过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靠着坚定的理想信念,积聚起中国革命之磅礴精神,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一封封红色家书,印记着红色史迹,植根着红色基因,虽经岁月流逝,却________,激励着我们砥砺前行。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平淡无奇 言简意赅 斗转星移 历久弥新B.平淡无奇 微言大义 沧海桑田 古老厚重C.朴实无华 言简意赅 沧海桑田 古老厚重D.朴实无华 微言大义 斗转星移 历久弥新18.文中画框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中国共产党通过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靠着坚定的理想信念,积聚起中国革命之磅礴力量,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B.中国共产党靠着坚定的理想信念,积聚起中国革命之磅礴力量,通过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C.中国共产党靠着坚定的理想信念,积聚起中国革命之磅礴精神,通过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D.中国共产党通过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积聚起中国革命之磅礴精神,靠着坚定的理想信念,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及表达效果。六、材料作文2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历史的眼光,要“远视”,不应只局限于当下,而应从一个纵向的时间维度去分析、判断。新闻的眼光,要“近视”,需要与时代脉搏贴得更近一些、再近一些。作为青年人,你觉得该以怎样的眼光看待身处其中的时代?请写一篇文章,阐述你的看法。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1.答案:B2.答案:A3.答案:C4.答案:①本段采用的是“总-分-总”的论证结构行文,首先提出“家”是中国文明构成的总体性范畴的观点,②然后阐述了中国的“家国一体”的秩序体系是民情的基础;③接着分析了“家”从古到今起到的作用,始终没有被动摇;④最后得出结论:不理解“家”的内涵和作用机制,就不可能理解中国文明的实质特点及其构成和变迁。5.答案:①材料一肯定了“家”“国”同构性的积极意义,强调要重建“家”的传统价值观念,以达到家庭教化对现代社会的建设作用;②材料二说明了“家”在中国文明构成中的重要地位,强调对“家”的内涵和作用的理解是研究中国社会的重要方法;③材料三则通过中西对比,揭示了中国家庭是以“己”为中心和别人所联系成的社会关系,向外渐次淡薄呈现差序格局。6.答案:D7.答案:B8.答案:①象征“我”的朋友夫妇之间深厚、和谐的情感。“我”的朋友演奏胡琴,女人总是吹箫来配合,二人心灵共鸣。②蕴含着“我”对大菱姐妹的思念之情。小说结尾写了“我”幻想两个女孩子拉胡琴、吹竹箫的场景,这是“我”对大菱姐妹思念之情的流露。③象征勇赴国难、不惧牺牲的精神代代相传。“我”的朋友为抗战而死,其妻奔赴延安,代表他们精神的琴和箫传给了他们的女儿,暗示他们的精神代代相传。9.答案:①叙述视角的角度。本文叙述视角是第一人称,属于有限视角。《荷花淀》的叙述视角是全知视角。②主题表达的角度。《琴和箫》讲述的是在抗战时期一个幸福美好的艺术家庭被敌人毁灭的悲惨故事,表达了对日本侵略者的憎恨之情,同时表达了人民群众支持抗战、同仇敌忾、保卫祖国的决心。《荷花淀》描述了以水生嫂为代表的白洋淀青年妇女由普通的劳动妇女成长为机智勇敢的抗日游击战士的过程,表现了抗日根据地人民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精神。③语言风格的角度。《琴和箫》语言含蓄深沉,充满感伤。《荷花淀》语言朴素自然,清新洗练。10.答案:1.B;2.A;3.B;4.(1)陛下还没能够统一中国以停止战争,却暴敛疲惫民众以供给军粮。(2)泽还未拜官任职就以新官自称,这是轻视侮辱朝廷,请按法律对他论罪。
[参考译文]何泽,是广州人。父亲叫何鼎,唐末为容管经略使。何泽少年时爱好学习,善于写诗歌。考中进士,当洛阳县令。唐庄宗喜欢打猎,多次踏坏农民庄稼,何泽就躲在田间等待庄宗,挡住马劝告说:“陛下没能统一天下来消除战事,却对疲惫的百姓横征暴敛来供给军需。现在庄稼快成熟了,你为什么要随意打猎踏坏农民那么多庄稼?叫老百姓如何交税?官吏怎样督促百姓种田?陛下不听臣的话,情愿赐臣死于马前,使后世知道陛下的过错。”庄宗大笑,为此停止打猎。授予何泽仓部郎中一职。明宗时,何泽多次上书议论政事。明宗到汴州,又想到邺,而将士不愿意,大臣们屡劝不听,何泽跪在门前恳切劝谏,明宗赞扬他,升他当吏部郎中、史馆修撰。何泽外表虽敢直言,但内心却奸邪便佞,曾在内殿住宿,换班退出时,一人留在殿内,用笏叩着额头,望着北边大叫说:“明主,明主!”听见的人都笑他。五代时,民众深受战争之苦,往往因亲人有病割大腿上的肉来孝敬,或者亲人死了割乳房献于坟墓,用这种办法逃避州县赋役。户部每年免除这些人赋役的的符文,不可计数,却叫州县出纸,称之为“蠲纸”。泽上书说明这种做法的弊端,明宗下诏完全废除户部蠲纸。泽与宰相赵凤是老相识,多次私下找凤,要求当谏官。凤鄙视他的为人,叫他当太常少卿。敕令尚未发出而何泽已经知道了,立即以新官职上奏章自我陈诉。奏章下到中书讨论,凤等说:“泽还未下敕令就以新官自称,是轻视侮辱朝廷(的行为),请求以法(对他)论罪。”于是以太仆少卿身份退休,住在河阳,何泽当时已七十岁,还想当官,就派奴婢宜子把奏章投到匦里,请求立秦王为皇太子。秦王本来就很骄横,无法无天,终于造成祸乱,就是由何泽上书开始的。晋高祖当皇帝,召他当太常少卿,因为疾病死在家里。11.答案:C12.答案:①以景结情(借景抒情、融情于景)。②将岩下流水拟人化,意思是说一切成为历史,只剩山岩下多情的流水,年年从筹笔驿附近流过,仿佛还蕴藏着深情。③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的尊敬怀念、感叹惋惜,以及自身的抑郁不得志之情。13.答案:(1)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则物与我皆无尽也(2)《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3)可使有勇;且知方也14.答案:D15.答案:C16.答案:C17.答案:D18.答案:B19.答案:①“杀身成仁”和“矢志为民”都是形容中国共产党员意志坚定、为正义献身的词语,两两相对;“恨不饮尽”和“何能老去”、“倭奴血”和“革命心”也是两两相对。意义紧密相连。②句式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贵州城市职业学院《数字图像处理及应用》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贵阳职业技术学院《中学英语教学研究方法》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5广东省安全员《B证》考试题库
- 2025年重庆市安全员-A证考试题库附答案
- 广州珠江职业技术学院《恶意代码调查技术》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5年江西省安全员B证(项目经理)考试题库
- 广州应用科技学院《手机多媒体开发》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5青海建筑安全员A证考试题库
- 广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多媒体信息处理与传输》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动画设计原理》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思政教师培训心得体会2021
- HLB值的实验测定方法
- 2023年《病历书写基本规范》年度版
- 防止电力生产事故的-二十五项重点要求2023版
- 代理记账机构代理记账业务规范
- 建办号建筑工程安全防护、文明施工措施费用及使用管理规定
- GB/T 31227-2014原子力显微镜测量溅射薄膜表面粗糙度的方法
- GB/T 18209.2-2010机械电气安全指示、标志和操作第2部分:标志要求
- 煤矿水害事故防治
- GA/T 1217-2015光纤振动入侵探测器技术要求
- 建设工程竣工验收消防设计质量检查报告(填写范本)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