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代诗歌鉴赏一一2025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精粹例题详析集
课标要求:
1.能运用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传达自己对作品的感受和理解。
2.能对作品的内容和形式作出自己的评价。
3.能对作品的表现手法作出自己的评价,能比较两个以上的文学作品在主题、表现形式、作品
风格上的异同,能对同一个文学作品的不同阐释提出自己的看法或质疑。
核心素养:
1.审美鉴赏与创造:鉴赏古代诗歌形象、语言和手法,分析古代诗歌思想感情。
2.文化传承与理解:掌握古代诗歌常见题材,积累相关文学常识做到知人论世。
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寓驿舍①
陆游
闲坊古驿掩朱扉,又憩空堂绽客衣。
九万里中鳏自化,一千年外鹤仍归②。
绕庭数竹饶新笋,解带量松长旧围。
惟有壁间诗句在,暗尘残墨两依依。
【注】①驿舍:作者题下自注云“予三至成都,皆馆于是"。②晋代陶潜《搜神后记》卷
一,“丁令威,本辽东人,学道于灵虚山,后化鹤归辽,集城门华表柱。”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尾首呼应,以“暗尘残墨”回应“闲坊古驿”,气氛始终幽暗凄冷。
B.诗歌颔联运用典故,指出自己重来旧地,亦表明诗人不与世俗同流的归隐之志。
C.诗人在驿馆数竹量松,抚今追昔,感慨良多,看似悠闲的动作中实含有无穷凄惶。
D.诗歌收篇运用“i韵”的叠词,意蕴凄凉,《声声慢•寻寻觅觅》中的开篇叠词,有异曲同
工之妙。
2.王弼(三国•魏)说:“象生于意,意以象尽,可寻象以观意。”本诗无一字明说“情”,其
意象却又处处含有深沉强烈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题。
离峡州后回寄元珍表臣
欧阳修
经年迁谪厌荆蛮,惟有江山兴未阑。
醉里人归青草渡,梦中船下武牙滩®。
野花零落风前乱②,飞雨萧条江上寒。
荻笋时鱼③方有味,恨无佳客共杯盘。
[注]①青草渡与武牙滩均为峡州境内地名。②乱,这里有飞舞之意。③时鱼,即笫鱼,为名贵
食用鱼。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前两联回忆,诗人深情赞美峡州的山水风物,并常在“醉里”“梦中”回到峡州。
B.颈联写景,到了冬天,峡州野花飘落,一片狼藉,江上飞雨,让词人特别感伤。
C.尾联抒情,诗人在享用当地物产的美味时,想起了好友,遗憾不能与好友共享。
D.这首诗的结构非常严谨,首联点明了题意,中间两联承接自然,尾联富有情味。
4.本诗和白居易《琵琶行并序》都写到自己的“迁谪”,二者表达的感情有何不同?请简要分
析。
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题。
八声甘州・寄参寥子①
苏轼
有情风万里卷潮来,无情送潮归。问钱塘江上,西兴浦口,几度斜晖?不用思量今古,俯仰昔
人非。谁似东坡老,白首忘机。
记取西湖西畔,正春山好处,空军烟霏。算诗人相得,如我与君稀。约它年、东还海道,愿谢
公②雅志莫相违。西州路③,不应回首,为我沾衣。
[注]①参寥子:即诗僧道潜,与苏轼过从甚密,参寥子追随他数年。元祐六年,苏轼被召进京
任职,临行作此词赠道潜。②谢公:指谢安。《晋书》记载,他身为重臣,却渴望造一条大船,
沿水路归东山,后因病重未如愿。③西州路:谢安去世后,羊昙经过西州时忆及故人,恸哭而
去。
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二句表面上是写钱塘江潮水,一说有情,一说无情,以后者为主,突出了此词抒写离情的
特定场景。
B.“不用”后四句,指面对社会人生的无情,不必为此忧虑。“忘机”一词,表达作者达观超
旷的心态。
C.共同游赏西湖、探访春山,作者描写了翠微、云霏等美景,表达了对相聚时光美好却短暂的
悲伤之情。
D.作者用谢安的典故,与朋友约定:像谢安那样,东归、隐退,绝不让这高雅的志向与未来的
事实违背。
6.元好问在《论诗绝句》中提到“豪华落尽见真淳”是一种艺术境界,请结合本词做简要分析。
四、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过申州①作
(唐)方干
万人曾死战,几户免刀兵。井邑②初安堵③,儿童未长成。
凉风吹古木,野火烧残营。寥落千余里,山高水复清。
【注】①申州:在今河南省信阳市洲河区,春秋时为申国,唐初设申州。②井邑:乡里和
城镇。③安堵:安定,安居。
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全诗采用赋的手法逐层展开画面,但诗人的愤懑之情却熔铸于字里行间,讽旨明确而又含蓄
深沉。
B.首联用数字的对比来生动展现战乱给人民带来的深重苦难,揭示了战乱的残酷和祸国殃民的
本质。
C.颈联撷取“凉风、古木、野火、残营”等萧索的意象,直接地再现了“万人曾死战”的战乱
遗迹。
D.尾联借人烟由稠密变“寥落”的衬托之笔,从空间角度极写遭受战乱劫难的面积之广和创伤
之重。
8.诗歌描绘了一幅触目惊心的战乱劫后图,在场景展开上有“点面结合、相映成趣”的特点,
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五、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题。
北堂斋居示柜秸①
张耒
穷腊贫家幺希丝②单,可堪过雨夜堂寒。
屏除荤酒神应爽,谈笑诗书乐未闲。
净境眼前无俗物,清都③梦到有飞翰④。
鸡鸣月落纸窗白,疑是从天风驭还。
【注】①柜秸,即张柜、张秸,诗人儿子。②幺希丝,麻织物,细葛布。③清都,天帝居住的宫
阙。④飞翰,指飞鸟。
9.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出了虽然雨夜寒冷、衣着单薄,但是诗人依然能感受到温暖和慰藉。
B.颈联中“净境”既是北堂斋的真实写照,又可折射出诗人内心的独特感受。
C.后两联描写清都飞鸟、月落鸡鸣、东方渐白等画面,虚实结合,拓宽诗境。
D.诗人居北堂斋“示柜秸”,有对儿子的殷切期望,也体现出自己的人生追求。
10.本诗表明了诗人怎样的生活态度?请结合作品简要概括。
六、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题。
山路梅花[i±,
冯山
传闻山下数株梅,不免车帷暂一开。
试向林梢亲手折,早知春意逼人来。
何妨归路参差见,更遣东风次第吹。
莫作寻常花蕊看,江南音信隔年回。
【注】此诗为诗人旅途即兴之作。
1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诗人在车行途中,听闻山下有数株冬梅开放,便前往赏梅,可见诗人的雅兴之浓。
B.颔联“试向”“早知”,都显出探梅、赏梅、折梅的情趣,很自然地表达了诗人清旷的胸怀。
C.尾联中诗人说不要将梅花当作寻常花朵欣赏,流露出寄怀江南、音信相传的意味。
D.诗人写山路梅花,不添香着色,不写疏影横斜,而是托物言志,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
12.请简要分析颈联中诗人是如何将对梅花的期待之情推向高潮的。
七、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题。
古风(其十)
唐李白
齐有倜傥生,鲁连特高妙。
明月出海底,一朝开光曜。
却秦振英声,后世仰末照。
意轻千金赠,顾向平原笑。
吾亦澹荡人,拂衣可同调。
鲁连台①
清屈大均②
一笑无秦帝③,飘然向海东。
谁能排大难,不屑计奇功?
古戍三秋雁,高台万木风。
从来天下士,只在布衣中。
【注】①鲁连台:后人为纪念鲁仲连而筑。鲁连,即鲁仲连,战国时齐人,终生不仕。游赵国
时,力斥尊秦为帝的主张,促使赵国决心死拒。秦将获知,退兵五十里。又因信陵君带兵救赵,
秦兵遂去。赵平原君以重金酬谢,鲁仲连笑曰:“所贵于天下之士者,为人排患释难、解纷乱
而无所取也。即有所取者,是商贾之人也,仲连不忍为也!”辞而去。②屈大均(1630-1696),
清初著名学者、诗人。曾积极参与反清活动。③无秦帝:使秦王不能肆意称帝。
13.下列对两首诗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诗前八句主要描写鲁仲连其人其事,末两句引之为同调,表示自己也是鲁仲连这样的人物。
B.屈诗“古戍三秋雁,高台万木风”一联,写登台所见,意在扣题,议论之中,间入写景,使
诗境顿然荡开,同时展示了辽远的历史空间。
C.屈诗“天下士”引用了鲁仲连的一段话,“布衣”又点出鲁仲连的平民身份。这里通过对鲁
仲连的歌颂,升华为对古今所有鲁仲连的赞美。
D.两首诗都具体详细地叙写了鲁仲连不帝秦、不受赏的内容,人物形象鲜明,给读者留下深刻
的印象。
14.两诗都追述了鲁仲连的义举奇功,抒发了赞佩之情。屈大均描写鲁仲连的诗句,大有白诗
风范,但又独出机杼。请结合屈诗内容做具体分析。
八、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题。
寄杨工部,闻毗陵舍弟自落溪入茶山①
(唐)姚合
采茶溪路好,花影半浮沉。
画舸僧同上,春山客共寻。
芳新生石际,幽嫩在山阴。
色是春光染,香惊日气侵。
试尝应酒醒,封进定恩深。
芳贻千里外,怡怡太府②吟。
【注】①舍弟:指作者胞弟姚勖,时任毗陵刺史。茶山:指顾渚山,贡茶产地。②太府:
此处指太府寺卿,太府寺是掌管钱帛、物资、贸易等的官署。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点出溪路景色之美,“花影”句描绘两岸山花烂漫,紧扣“好”字。
B.姚勖一行人溯毒溪而上,不只为了人山采茶,更为了一同探寻春山胜景。
C.“芳新”“幽嫩”代指树上新茶,突出了新茶的香味与质地,用词精致。
D.尾联想象太府官员为所贡之茶感到欣喜,表明作者期望进贡之事圆满完成。
16.本诗的“试尝应酒醒”与陆游《临安春雨初霁》中的“晴窗细乳戏分茶”都涉及“茶”,
这两句在表达意图上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B
解析:B.“表明诗人不与世俗同流的归隐之志”错误,应是“物是人非”。颔联运用两个典故,
“鳏自化”用《庄子•逍遥游》鳏化为鹏故事,喻指不少得志者飞黄腾达,官运亨通,但他们
扶摇直上,与我本不相干;“鹤仍归”用《搜神后记》中丁令威成仙后化鹤归来的故事,一方
面切自己此日旧地重来,一方面有物是人非之叹。这一联用的两个典故,格言升沉异势,深寓
感慨,既表明诗人旧地重来,又蕴含了物是人非的感叹。
故选Bo
2.答案:①“闲坊”“古驿”“空堂”,写出了此地的冷清荒凉,表达了诗人天涯落拓的孤寂。
②“鳏鹏自化”喻指不少得志者飞黄腾达,官运亨通,“鹤仍归”写自己此日旧地重来,表达
人事浮沉,物是人非感慨。
③“竹增松长”,表达时光流逝的凄惶。
④“暗尘残墨”,今昔对比,表达壮志难酬的沉痛抑郁。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首联“闲坊古驿掩朱扉,又憩空堂绽客衣”,写景叙事,借景抒情。“闲”表明“坊”地处僻
静,“古”突出“驿”的陈旧、荒凉,常“掩”的“朱扉”,“客”需憩“空堂”突出住地的
冷清。着意突出驿舍荒凉幽寂的特点,烘托了诗人孤寂凄冷的感情。
颔联“九万里中鳏自化,一千年外鹤仍归”,“鳏自化”用《庄子•逍遥游》鳏化为鹏的典故,
喻指不少得志者飞黄腾达,官运亨通,但他们扶摇直上,与我本不相干;“鹤仍归”用《搜神
后记》中丁令威成仙后化鹤归来的故事,一方面切自己此日旧地重来,一方面有物是人非之叹。
这一联使用两个典故,表达作者感慨人事浮沉,物是人非。
颈联“绕庭数竹饶新笋,解带量松长旧围”,紧承“一千年外鹤仍归”,运用动作描写,写此
日追寻旧迹的行动,故地重游,驿中庭院已经起了变化。那片竹子比过去长得更多了,那株古
松比过去长得更粗大了。诗人在思量这些年闲抛的岁月,亦在寻找这些年往来奔波的脚印。竹
增松长,岁月如流。可见这数竹量松看似悠闲的动作中,实含有无穷感慨,万种凄惶。写作者
一根根数竹,解下腰带量松,这些动作寄寓了作者岁月如流的无穷感慨。
尾联“惟有壁间诗句在,暗尘残墨两依依”,今昔对比,壁上的诗句,字迹漫漏,蛛网尘封,
尚依稀可以辨认,留下了往日的雪泥鸿爪,也记下了当日的激烈壮怀,抚今追昔,诗人怎能不
心事万千?今昔对比,诗人感慨万千,表达了壮志难酬的沉痛抑郁之情。
3.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内容、手法和情感的能力。B.“一片狼藉”理解错误,诗句意思
是“即使是冬天,峡州也有野花迎风起舞”;“特别感伤”不符合这首诗的情感基调。故选B。
4.答案:①本诗写自己被贬官到峡州,虽然厌恶那里的习俗,但对那里的山光水色颇有兴味,
表现出豁达乐观的思想感情。②白居易《琵琶行并序》中的“迁谪”,是由琵琶女演奏悲愤的
琵琶曲引起的,诗人感慨“同是天涯沦落人”,流露出的是一种被贬后的愤懑之情。
解析:本题考查小说赏析诗歌内容和情感的能力。根据本诗的标题中“离峡州后”可知,这首
诗是写诗人被贬官到峡州后写的。首联诗人回忆这一年被贬谪在陕州的生活,诗人非常讨厌陕
州这样荒蛮之地,只是此地的江山景色还没有完结。诗人描写陕州的山水风物,借此抒发自己
的“迁谪”之意。颔联诗人赞美了峡州的山水风物,并常在醉里梦回到峡州。颈联写即使是冬
天,峡州也有野花迎风飞舞,江上寒雨飘飞,一片萧条。尾联写陕州的竹笋和鲍鱼鲜美有味,
遗憾的是没有知心朋友与自己一同享用。后三联写诗人虽然厌恶那里的习俗,但对那里的山光
水色颇有兴味,表现出豁达乐观的思想感情。白居易《琵琶行并序》中说“使快弹数曲。曲罢
悯然,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
是夕始觉有迁谪意”,所以,诗人的“迁谪”之意是由琵琶女演奏悲愤的琵琶曲引起的,诗人
在诗中感慨“同是天涯沦落人”,流露出被贬后的愤懑之情。
5.答案:C
解析:“悲伤之情”错,词人回想与参寥子相处的时光,确是志趣投合,表达对友情的珍惜。
6.答案:①词人选取江潮、斜晖、人世等宏大事物入作,俯仰天地、纵览古今,得出“物是人
非”的结论。对此无情人生,词人的态度却是旷达乐观的,他超脱时俗,无意名利。②词人珍
惜友情,两人志趣投合、感情真挚。苏轼借谢安、羊昙的典故,表明归隐之志,这也是两人情
谊深厚的体现。③词作以平淡的文字抒写深厚情意,气势雄放,达观中充满豪气,向往出世又
执着于友情。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国词作起势不凡,以钱塘
江潮喻人世的聚散分合,充分地表现了词人的豪情。“几度斜晖”的发问,又写出天上阳光的
无情。“俯仰昔人非”写人世转瞬万变,如同梦幻,这又是社会人生的无情。对此无情的人生,
词人的态度却很乐观,“不用思量今古”,不必替古人伤心,也不必为现实忧虑,因而他能超
脱时俗,“白首忘机”。词人选取江潮、斜晖、人世等宏大事物入作,俯仰天地、纵览古今,
得出物是人非的结论。对此无情人生,词人的态度却是旷达乐观的,他超脱时俗,无意名利。
②下阕写词人与参富的友情。词人看穿了古今万物,无意去名利场上角逐,但他并没有完全忘
世,更没有忘情,他对生活的爱是执著强烈的,他对友情是非常珍视的。回想起在西湖与参寥
子和诗饮酒、饱览春山美景、谈禅说理、流连忘返的日日夜夜,词人不禁从内心深处对这位友
人以知己许之一一“算诗人相得,如我与君稀”,以“诗人”称参寥,正反映出词人珍惜友情,
两人志趣投合、感情真挚。“约他年、东还海道”以下五句,表现了词人归隐之志的坚定,进
一步写二人的友情。苏轼借谢安、羊的典故,表明归隐之志,说“愿”,说“不应”,全从自
我的感情落笔,正表现了两人情谊的深切。③词作以平淡的文字抒写深厚的情意,而气势雄放,
意境浑然。”从至情中流出”道出了这首词的特色。由于词人与参寥有着共同的志趣,由于参
寥品德的高尚,他们的友谊是十分真挚的。词人所抒之情发自内心,这种真挚的感情并不因文
字的平淡而失去其深沉、雄厚之力,达观中充满豪气,向往出世又执着于友情。这是“豪华落
尽见真淳”的一种艺术境界。
7.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
C.“直接地再现了”错误。应该是通过写景“侧面描写”或“间接地再现了”。
故选Co
8.答案:①首联诗人从“面”上总写战乱对百姓生命的摧残及表达深切的同情;②中间两联分
别选取村居、郊野的“点”来补充、深化首联的题旨;③尾联既是对中间两“点”的总括,又
是对总体画面的延伸拓展,引导读者思考战乱的不义,激发人们对战乱罪魁的谴责之情。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艺术特色的能力。
首联”万人曾死战,几户免刀兵”,是说“曾经有成千上万的人死于战争,实际上每当有战事
发生,又有几个人能够免除刀兵之灾呢?”,诗人落笔便运用数字之对比来展现战乱给人民带
来的深重苦难,从“面”上总写战乱对百姓生命的摧残及表达深切的同情。
颔联“井邑初安堵,儿童未长成”,使用近推特写式的镜头来摄取申州新战场的残迹,表现战
乱过后,人民刚刚安顿下来,不见丁壮,只能看到未长大的儿童,含蓄地绘出了一幅战乱吞噬
百姓的悲惨画面,从一个侧面补充了“几户免刀兵”那战乱劫后图的一角。颈联“凉风吹古木,
野火烧残营”,则把笔触伸向郊野,“凉风”“古木”,景象萧瑟;“野火”“残营”,愈显
荒凉。这又从另一个侧面再现了“万人曾死战”的战乱遗迹。可见,中间两联分别选取村居、
郊野的“点”来补充、深化首联的题旨。
尾联“寥落千余里,山高水复清”,则是从空间的角度极写遭受战乱劫难的面积之广,这里的
“山高”“水清”并非莺歌燕舞的美景之外观,而是人烟由稠密变“寥落”的衬托之笔,从中
更可见出战乱给社会所造成的创伤。可见,尾联既是对中间两“点”的总括,又是对总体画面
的延伸拓展,把眼前的画面延伸到迢遥无垠的远方,引导读者思考战乱的不义,激发人们对战
乱罪魁的谴责之情。
9.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分析诗歌内容、手法、思想感情的能力。A.“但是诗人依然能感受
到温暖和慰藉”错误,首联写雨夜寒冷、衣着单薄,诗人担心下过雨之后忍受不住寒冷,并未
体现“感受到温暖和慰藉”。故选A。
10.答案:①诗人描述了自己的斋居生活,摒除了荤菜和酒水,力求做到眼前清净,挣脱俗物
杂务的烦扰,表现了不慕优渥的达观。
②“我”与友人纵谈诗书,其乐融融,表现了对读书尚学的褒扬。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屏除荤酒神应爽”,写“我”斋居
之时,摒除荤菜和酒水,精神应该会畅快舒服;“净境眼前无俗物”,写“我”眼前清净,没
有俗物杂务,真是一片净土。诗人描述了自己的斋居生活,眼无俗物,并非眼前真的没有庸俗
之物,只是诗人的眼光境界已然改换,用新的眼光、从不同的角度看待生活与世界,自然没有
俗物,从而流露出诗人斋居之后认识与精神的转变与升华,表达了不慕优渥的达观。“谈笑诗
书乐未闲”,写“我”与友人纵谈诗书,笑语风雅,志意投合,其乐融融。由此收获了生活的
纯粹、欢乐、安闲与精神的舒畅、放松、自由,体现了对读书尚学的褒扬。
n.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综合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D.“托物言志”错误。本
诗主要是通过诗人自己的行为动作表达对梅花的喜爱之情,通过想象表达对春天的期待和对美
好事物的赞美,展现了诗人的闲情逸致,并没有“托物言志”表达诗人的志向。故选D。
12.答案:①“何妨”是反问的语气,表达了诗人非常期待在归途中能再次见到梅花参差绽放
的心情。
②“更遣”表示递进,体现了诗人进一步将心中这种期待请托于东风,希望它催着梅花依次盛
放。
③颈联由眼前赏梅而想象至梅花盛放之景,期待之情连贯递进,突出了诗人对梅花的期待与喜
爱。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何妨失路参差见,更遣东风次第”,这两句
写折梅之后,更觉春意逗人,因而产生了这样的感想:倘若能在归途中不时见到梅花,实为旅
途中的快事。据此可知,山路梅花开在路旁,陪伴行人于路途之中,给人带来温暖与慰藉。“何
妨”表反问,用反问的语气加强情感,表达了诗人归途中能再次见到梅花参差绽放的期待。“更
遣”表示递进,诗人将心中这种期待请托于东风,希望它催着山路梅花盛开,陪伴行人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钛合金在航空航天应用-全面剖析
- 2024年温州苍南县金乡镇招聘笔试真题
- 2024年山东师范大学招聘笔试真题
- 耐酸低熔玻璃战略市场规划报告
- 2024年吉林白山市浑江区事业单位招聘和工作人员真题
- 2024年德州市齐河县事业单位青年人才引进笔试真题
- 短视频平台电影内容传播策略-全面剖析
- 高效通信优化分布式RL算法-全面剖析
-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暑期学习计划
- 艺术创作项目实施质量保障措施
- 防高处坠落 物体打击专项施工方案
- 食品销售初级考试试题及答案
- 全国第三届职业技能大赛(增材制造)选拔赛理论考试题库(含答案)
-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 《15.青春之光》课件
- TSG21-2025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送审稿)
- 2025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校园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统信服务器UOS操作系统-产品白皮书
- 粮库火灾的防控措施与技术
- 5G-Advanced通感融合仿真评估方法研究报告
- DB33 860-2012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安全监控管理规范
- 全屋整装培训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