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4年新世纪版必修3历史上册阶段测试试卷354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5题,共10分)1、14—17世纪,欧洲掀起了一场资产阶级的“新文化运动”,中国曾有人直译为“再生”或“再生运动”。这场运动的实质是A.使人开始从神灵和自然的控制下觉醒B.把人性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C.把人从封建专制和等级特权中解放出来D.论证了天赋人权、人生而平等的理论2、面对社会的疾速变化,他们表现出一种“非理性”态度,有的把中世纪当作“黄金时代”,有的高举“回归自然”的主张;他们的笔下流露出忧郁感伤,也有着超凡的叛逆形象。这里的“他们”应是A.早期的人文主义者B.空想社会主义C.浪漫主义文学家D.现代主义作家3、“科教兴国”战略实施以来,我国科技成就突飞猛进,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能证明此观点的史实是A.“两弹一星”研制成功、票证制度的普遍实施B.“南优2号”选育成功、革命“样板戏”广泛流行C.“银河一号”研制成功、教育战线的“停课闹革命”D.“神舟六号”飞船发射成功、互联网的普遍应用4、1978年3月,全国人大五届一次会议把“双百”方针写进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国家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以促进艺术发展和科学进步,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繁荣。”这一法律规定出台的主要原因是A.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改革开放的决策B.邓小平提出了“三个面向”的教育思想C.建国以来的“左”倾错误得到全面纠正D.总结社会主义时期文艺工作的经验教训5、(广东实验中学08-09学年9月月考12题)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不习六艺之文,不考百王之典,不综当代之务,举夫子论学、论政之大端一切不问,而日一贯,曰无言,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已治人之实学。股肱惰而万事荒,爪牙亡而四国乱,神州荡覆,宗社丘墟。”他所抨击的是A.先秦儒学B.汉代经学C.隋唐佛学D.宋明理学评卷人得分二、填空题(共3题,共6分)6、美国文学家海明威是现实主义代表作家,他的代表作是________。7、大唐盛世,国力强大,对周边地区产生了文化的辐射力,形成了以中国本土为地理中心、以中国文化为轴心的__________;宋元时期,中国的技术发明______和火药经由阿拉伯人传到欧洲,推动了人类历史进程。8、将下列表格填写完整。
。时期。
农书。
作者。
特点。
《氾胜之书》
原著失传。
贾思勰。
元朝。
对中国南北方的;广义的农业;全面系统地论述,并附有较完备的“农器图谱”
明朝。
重视备荒;水利等农政;热心推广番薯等高产新作物。
评卷人得分三、判断题(共5题,共10分)9、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是对牛顿经典力学的否定,与量子理论一起构成现代物理学的基础。A.正确B.错误10、公元前5世纪,在希腊出现了一些以人和人类社会为探索主题、研究人类反思人类自己的学者,他们被称为智者学派。A.正确B.错误11、瓦特改良蒸汽机的广泛使用,使工业革命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即“蒸汽时代”。A.正确B.错误12、史实: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
推论:标志着人类进入电气时代。A.正确B.错误13、北宋时,儒家学者冲破汉唐儒学的束缚,融合了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形成了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理学”。A.正确B.错误评卷人得分四、材料分析题(共4题,共12分)14、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是当今世界的共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文艺复兴”原意是“再生”“复活”“复兴”。16世纪资产阶级历史学家基本上承袭此概念;认为文艺在希腊罗马的古典时期曾高度繁荣,而到中世纪时却衰败湮灭,直到此时才获“再生”与“复兴”,因而得名。但此时的文化并非古典文化的简单恢复,而是资产阶级在意识形态方面反封建斗争的反映,故此名没有把这个时代充分地表达出来。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材料二16﹣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弱,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家则拿出了资产阶级国家蓝图。
材料三到17;18世纪;文化大环境又进行了一次更新。17世纪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启蒙运动率先为构筑一个新的理性主义文化大环境开辟了道路。18世纪则出现了西方“三大革命合力并举”的形势,这一切终于催化着酝酿已久的理性主义文化大环境蒸蒸而生。
——王贤仙《近代中西方文化启蒙之浅析》(1)据材料一;指出文艺复兴对传统文化的态度及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中国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的主要代表。并分析欧洲启蒙思想家们提出了怎样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
(3)材料三中18世纪西方出现了“三大革命”,分别指的是当时欧洲政治、思想、经济领域的什么重大事件?15、东西方“人民”;“公民”一词的词义经历了古今演变。反映了人类政治文明的变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先秦时期的“人”与“民”是两个对立的阶级。甲骨文的“7”(人)像人垂手侧面站立形;表示一个懂得鞠躬;谦逊,有修养的人;甲骨文的“呷”(民),像被用一刃刺瞎眼睛(或低眉顺目)的人,“盲其一目以为奴征”(或在人面前恭顺),即“民”为奴隶,被认为是蒙昧无知、不曾开化,没有道德可言的群氓。
周秦以来“民”渐渐演变成了一个与“君主;群臣百官”相对应的字。“民”因其无知;就需要政府进行调教、驯服,教化。古代将管辖一方的官员称为放牧者,“民”就如同牛羊是官员们的放牧对象。
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人民主权”理论,对中国产生较大影响。“人民”已经不再是懵懂;糊涂、任人支配的代名词,而是拥有权力、发表意见、参与政务的新主体。孙中山认为“专制国以君主为主体,人民皆其奴隶,共和国以人民为主体国中之百官,上而总统,下而巡差,皆人民之公仆也。
——摘编自万齐洲、冯天瑜《“人民”词义的变迁》材料二:希腊城邦(polis)是政治(politics)的词根;公民(politest)形成于城邦的政治生活中,即“属于城邦的人”,不包括妇女;侨民及奴隶,“凡有权参加议事和审判职能的人,我们就可以说他是那一城邦的公民”。人是城邦权利的主体,城邦属于全体公民所有。古希腊、罗马最初都是只有贵族才有公民权,平民经过斗争,公民范围扩大,不再局限于出生而可由授予获得(卡拉卡拉敕令)。
文艺复兴;宗教改革激发了欧洲城市市民平等意识的觉醒;市民逐渐演变为近代西方的公民。近代西方公民的选举权、参政权也是随着社会的发展,逐渐扩展其范围的。
——摘编自《西方“公民”概念演变的历史考察》、《论述西方当代的选举制度》(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国先秦至晚清时期“人民”的含义的变化和西方自古以来公民政治发展变化的趋势。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人、民”的含义变化及西方公民政治发展的原因。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明末清初的数十年间;四川遭受了多次战乱;天灾及瘟疫,境内人口锐减,耕地大量荒废。当时四川人口大约只有50万,达到了历史上的最低点。在此情况下,清政府实施“移民垦荒”政策。尤其是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政府明确规定四川荒地归移民所有,全国掀起了移民入川的浪潮。在不到100年的时间内,四川移民已达632万人。到嘉庆末年,四川人口更是达到2000多万,全国最多。这次移民中,湖北、湖南的最多,故称“湖广填四川”。大规模的移民使四川农业生产力迅速恢复。“五方杂处”的环境促进了不同文化的交融,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四川移民文化,如川剧。同时湖广填四川改变了汉唐以来由北向南移民格局,开创了由东向西大移民的先例。
——摘编自陈世松《大变迁:“湖广填四川”影响解读》材料二18世纪末19世纪初;伴随美国领土的扩张,兴起了大规模的西进运动。大批移民争相跨过阿巴拉契亚山脉,涌入“老西部”地区。到1830年,北部大湖平原成为美国的“小麦王国”。而南部的海湾平原则号称“棉花王国”。加州黄金热的出现,则使采矿业迅速推向整个西部。随着铁路运输的大发展,1870年,中央大平原也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牧牛王国”。西进运动扩大了美国的生产基地和市场,极大地推动了美国工农业生产,使它从一个地处一隅的小邦,变成一个泱泱大国。美国西进运动和西部开发的历史也有阴暗的一面,这就是对印第安人的掠夺和屠杀。这一人类历史上罕见的种族灭绝暴行,是美国历史上永远洗刷不了的污点。
——摘编自刘绪贻《美国通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朝前期“湖广填四川”的特点,并简要说明其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湖广填四川”相比,美国西进运动的不同之处。并说明这种不同出现的原因。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永定河属海河水系,清初“水患频仍”。康照三十七年(1698年),直隶巡抚主持冶河,改行河道,并在两岸筑堤防系统。竣工后,康熙皇帝赐名“永定河”,下旨:“永定河工,照黄河岁修、抢修之例办理。”清廷设立永定河道,总理永定河事务,有近2000名河兵常年修守。改名永定河后的40年内,下游漫溢、决口达20次。清中期以后,在永定河修建17处减水坝,各减水坝下均开挖有减水引河。一段时期内不再洪水泛滥,但河道淤积严重,到清末已成“墙上筑夹墙行水”的形势。——据(清)《永定河续志》等材料二新中国成立后,中央在大江大河治理中把保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首位。1951年,开始在永定河上修建官厅水库,这是海河流域第一座大型水库。1957年,《海河流域规划》编制完成,其方针任务是:防止华北洪涝灾害,发展灌溉、航运、发电、工业城市给水。1963年11月,毛泽东发出“一定要根治海河”的号召。海河流域各地分别成立“根治海河”指挥部,在工程实施中采取了“集中力量打歼灭战”的方针。“根治海河”前期,每年用在水利建设上的劳动力达百万以上。骨干工程在用工与治理顺序上实现了各省市的团结协作。经不懈治理,海河流域的洪涝等自然灾害得到有效控制,“十年九荒”的历史彻底改变。——据《海河志》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代治理永定河的措施及其效果。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成立后治理海河的特点及其意义。评卷人得分五、论述题(共3题,共6分)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表2
。中国。
外国。
1835年;清廷增订《防范洋人贸易章程》。
1840年6月;鸦片战争爆发。
1851年1月;洪秀全发起太平天国起义。1856-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
1861年;冯桂芬写成《校郁庐抗议》,主张“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
1861年;咸丰帝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总揽外交;通商、关税、筑路、开矿、制造论炮军火等洋务事务。
1878年;轮船招商局会办朱其昂在天津设立贻来牟机器磨坊,用机器生产面粉。
1894年8月;光绪帝发布对日宣战上谕,中日甲午战争全面展开。
1897年;德国强占中国胶州湾。
1898年6月11日-9月21日;“百日维新”。1899年,美国政府向各国政府提出关于中国“门户开放”政策的通牒,企图通过“机会均等”的手段,保持中国市场对美国商品的自由开放。
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法案通过,使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参加政权的机会。
1836-1848年;英国宪章运动,要求实行普选制,是世界上第一次上人阶級的独立的全国性政治运动。1853-1856年,克里米亚战争,英法联军打败俄国,俄国不得在黑海保留舰队及在黑海沿岸设立要塞。
1861年4月15日;林肯政府正式宣布对南部联盟作战,美国内战爆发。
1868年10月23日;日本朝廷改元,年号明治,此后的一系列改革史称“明治维新”。
1883年;德国工程师戴勒姆制成以汽油为燃料的内燃机。
1884年;柏林会议。列强制订侵略非洲的计划,如英国从开罗到开普敦的“二C”计划;法国从塞内加尔到索马里的“二S”计划、德国从西南非到东非斜跨大陆的计划等等。
1898年4-7月;美西战争,美国海军先后在菲律宾和古巴歼灭了西班牙舰队。
——摘编自陈会颖《中外历史对比年表》表2为19世纪中后期的中外历史事件简表。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摘编自熊鸿儒《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发展规律及启示》
根据材料并结合世界近现代史知识,围绕“科技创新”拟定一个论题,并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成文。)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在西方;科学才成为一般社会的组成部分。换句话说,只是在西方,哲学家——科学家与匠人才实现联合,互相促进。学者和艺术家强烈反对中世纪的整个生活方式,努力创造尽可能与古典时代的生活方式相似的新的生活方式。若无西欧的缩小匠人与学者之间鸿沟的有利社会环境,人类学识上的这些成果独自原不可能引起科学革命。匠人在文艺复兴期间并不像在古典时代和中世纪时代那样受鄙视。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根据材料,提炼一个观点,结合世界近代史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评卷人得分六、简答题(共2题,共4分)21、革命派和改良派在论战中是如何论述革命的必要性,正义性,进步性的?22、科学技术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郑和当时建造的超大型宝船长140多米;宽57米是史无前例的。(建造宝船的)巨型船坞,在中国历史上亘古未有,在当时世界上也无与伦比。它是中世纪中国造船业在全世界遥遥领先的明证。郑和船队的航海技术在当时世界上也是独领风骚的。15世纪初,是中国人称雄海上的时代,这是全世界公认的事实。——摘编自韩胜宝《郑和之路》
材料二江南制造总局造船厂;1868年已着手建造螺轮蒸汽舰了。造螺轮蒸汽舰是1845—1850年间在欧洲推广使用的。1850年后被用于军事。——摘编自徐泰来《中国近代史记》
克服技术的落后是一个巨大的困难;尤其是当那些西洋顾问和教习自己就不很专业时,更是如此。自强规划所造出的枪炮舰船的性能及其低劣,这就导致需要不断从国外购置枪炮。
——[美]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材料三1958年起;由聂荣臻主持的国防科技研究已迈开步伐。党和政府克服苏联政府单方面撕毁协议;撤走专家、停止供应设备所造成的严重困难,自力更生发展国防科技工业,终于取得了国防极端技术的重大突破。中国国防尖端技术的巨大发展,标志着中国国防现代化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大大加强了我国的国防力量,也集中代表了我国科学技术当时达到的新水平,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摘自何沁《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材料四19世纪70年代;德国瞄准对重工业和新工业发展有决定影响的科技领域,设立许多科学研究机构。俾斯麦鼓励德国学子去学习和掌握德国还没掌握的高新科技。特拉瑙带回了爱迪生的电灯制造专利权。1883年创办德国爱迪生公司。电气工业的发展是造成德国90年代德国经济繁荣的基本因素。1851年至1900年,在重大科技革新和发明创造方面德国超过英法之总和,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摘编自丁建宏《德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说明造船;航海技术对郑和下西洋的作用。结合所学知识;追述唐宋时期造船、航海的主要科技成就。
(2)根据材料二;归纳洋务企业制造军舰的技术状况。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洋务运动失败的外部原因。
(3)根据材料三;指出我国国防尖端技术大发展的作用。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文化大革命”前我国“国防尖端技术重大突破”的表现。
(4)根据材料四;归纳德国发展高新科技的途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科技发展对当时德国经济的影响。
(5)你对发展我国科学技术有何建议?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5题,共10分)1、B【分析】【详解】
结合所学可知,14﹣17世纪,欧洲掀起了一场资产阶级新文化运动是指文艺复兴,文艺复兴主张人文主义,强调人的价值和作用,崇尚人性,要求把人性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因此B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使人开始从神灵和自然的控制下觉醒的是古希腊智者运动;C、D选项是17-18世纪启蒙运动的内容和实质。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2、C【分析】【详解】
由材料“非理性”“回归自然”“流露出忧郁感伤,也有着超凡的叛逆形象”等信息可知,这里的“他们”应是浪漫主义文学家,故C正确;早期的人文主义者、空想社会主义不符合史实,故AB错误;现代主义文学特征是反传统,故D错误。3、D【分析】【详解】
依据材料可知,“科教兴国”战略是在1995年提出的,因此这一时期的科技成就是神六及互联网的普遍应用,故选D。A是19世纪60、70年代,不符合题意,排除。BC是文革时期,不符合题意,排除。4、D【分析】【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全国人大五届一次会议之所以强调将“双百”方针写进宪法,使其具有了法律效力,是因为“双百”方针在文革时期遭到破坏,中国的文艺科技事业遭受到了极大的打击,即总结社会主义时期文艺和科技工作的经验教训,故选D。1978年3月,十一届三中全会并未召开,排除A;“三个面向”的教育思想的提出是在20世纪80年代,排除B;十一届三中全会并未召开,全面纠正“左”倾错误的说法并不符合材料的时间点,排除C。
【点睛】
本题解题的关键信息是时间,知识点的考查相对较细,学生需要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5、D【分析】【详解】
本题是从材料提取有效信息和再认、再现基本知识的能力的考查。顾炎武针对宋明理学空谈义理,主张学以致用,故选D。二、填空题(共3题,共6分)6、略
【分析】【详解】
结合所学可知,美国文学家海明威的作品是《老人与海》。【解析】《老人与海》7、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第一问是考查唐朝时期强大的国力,所以在文化上形成了以儒家思想为基础的强大的文化圈,第二问是考查的宋科技发明的外传,促进了欧洲社会的转型,属于基础知识考查,难度不大。【解析】①.东亚文化圈(或汉文化圈;或儒家文化圈)②.活字印刷(或指南针)8、略
【分析】【详解】
联系所学可知,《氾胜之书》是西汉氾胜之的著作;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是现存最早的最完整、系统的农学书籍;元朝王祯的《农书》对中国南北方的、广义的农业进行全面系统地论述,并附有较完备的“农器图谱”;明朝徐光启的《农政全书》重视备荒、水利等农政,热心推广番薯等高产新作物。【解析】。时期。
农书。
作者。
特点。
西汉。
《氾胜之书》
氾胜之。
原著失传。
北魏。
《齐民要术》
贾思勰。
现存最早的最完整;系统的农学书籍。
元朝。
《王祯农书》
王祯。
对中国南北方的;广义的农业;全面系统地论述,并附有较完备的“农器图谱”
明朝。
《农政全书》
徐光启。
重视备荒;水利等农政;热心推广番薯等高产新作物。
三、判断题(共5题,共10分)9、B【分析】【详解】
相对论打破了牛顿以来传统的绝对时空观。相对论并非全盘否定牛顿力学,牛顿力学反映的是宏观物体低速运动的客观规律,而狭义相对论反映的是物体高速运动的客观规律,是对牛顿力学的继承和发展。故判断为错误。10、A【分析】【详解】
根据所学,公元前5世纪,在希腊出现了一些以人和人类社会为探索主题、研究人类反思人类自己的学者,他们被称为智者学派。故正确。11、A【分析】【详解】
结合所学内容可知,瓦特改良蒸汽机的广泛使用,使工业革命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即“蒸汽时代”。题意说法正确。12、B【分析】【详解】
结合所学内容可知,电力的广泛应用标志着人类进入电气时代,而非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题干说法错误。13、A【分析】【详解】
根据所学,北宋时,儒家学者冲破汉唐儒学的束缚,融合了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形成了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理学”。故正确。四、材料分析题(共4题,共12分)14、略
【分析】【分析】
【详解】
(1)依据材料一“此时的文化并非古典文化的简单恢复;而是资产阶级在意识形态方面反封建斗争的反映”可知文艺复兴运动并非真正复兴古代希腊和罗马古典文化,而是借助其反对封建宗教神学。然后结合文艺复兴运动出现的背景相关所学从思想文化方面当时基督教会垄断文化教育;古希腊罗马是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政治方面新兴资产阶级力量弱小等角度分析作答。
(2)结合明末清初的进步思想相关所学可得出中国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的主要代表。结合17-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相关所学可知启蒙思想家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主要有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君主立宪,“三权分立”,民主共和制等。
(3)结合设问中的时间“18世纪”结合相关所学可知“三大革命”在政治、思想、经济领域指的是法国大革命、启蒙运动和工业革命。【解析】(1)态度:借助古希腊罗马文化反对封建宗教神学。原因:基督教会垄断文化;新兴资产阶级力量弱小;古希腊罗马是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2)代表: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
蓝图: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君主立宪;“三权分立”、民主共和制。
(3)法国大革命、启蒙运动、工业革命。15、略
【分析】(1)本题根据材料一“先秦时期的人与民是两个对立的阶级周秦以来“民”渐渐演变成了一个与“君主;群臣百官”相对应的字19世纪末20世纪人民而是拥有权力、发表意见、参与政务的新主体国中之百官;上而总统,下而巡差,皆人民之公仆也”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概述中国先秦至晚清时期“人民”的含义的变化。再据材料二“不包括妇女、侨民及奴隶,平民经过斗争,公民范围扩大近代西方公民的选举权、参政权也是随着社会的发展,逐渐扩展其范围的”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概括西方自古以来公民政治发展变化的趋势。
(2)本题根据材料一“西方人民主权理论,对中国产生较大影响”、据材料二“文艺复兴、宗教改革激发了欧洲城市市民平等意识的觉醒”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社会经济变革、官僚政治取代先秦贵族政治、西方工业文明冲击、传播启蒙思想、社会剧变等方面简析中国“人、民”的含义变化的原因。再从人民争取政治权利的斗争、对外扩张、工商业经济发展;政府适的改革等方面简析西方公民政治发展的原因。【解析】(1)变化:先秦时期;人;民是两个对立阶级,即文明的贵族与不开化的群氓;春秋战国以后,官民相对,民是被官教化、驯服、管理的对象;近代社会,主张人民是国家的主体、国家权力的拥有者,百官是人民公仆。
趋势:拥有政治权力的公民范围不断扩大;由贵族到平民;本城邦到外邦;有产者到无产者;男性到女性。
(2)原因:中国:社会经济变革;中央集权的官僚政治取代先秦贵族政治;西方工业文明冲击;先进国人传播启蒙思想,社会剧变。
西方:古希腊、罗马平民、近代欧美人民争取政治权利的斗争;对外扩张;工商业经济发展;政府适应社会变化的改革。16、略
【分析】【详解】
(1)特点:根据“全国掀起了移民入川的浪潮。在不到100年的时间内;四川移民已达632万人”得出持续时间长;移民规模大;来根据“这次移民中,湖北;湖南的最多”得出源集中于湖南、湖北;根据“清政府实施‘移民垦荒’政策”得出政府主导鼓励性移民。影响:歌迷“大规模的移民使四川农业生产力迅速恢复”促进四川地区经济的恢复发展;根据“‘五方杂处’的环境促进了不同文化的交融,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四川移民文化”得出文化融合,影响到四川文化生活方式;开创了自东向西移民先例;助推康乾盛世的到来。
(2)不同:根据“伴随美国领土的扩张,兴起了大规模的西进运动”、“北部大湖平原成为美国的‘小麦王国’。而南部的海湾平原则号称‘棉花王国’”、“美国西进运动和西部开发的历史也有阴暗的一面,这就是对印第安人的掠夺和屠杀”等信息并结合所学可得出移民与领土扩张相结合;范围更广;以自发移民为主;采用大农场资本主义生产;伴随种族屠杀。原因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主要是经过独立战争,美国建立;工业革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美国的领土迅速扩张;交通技术的迅速发展等。【解析】(1)特点:持续时间长;移民规模大;来源集中于湖南;湖北;政府主导鼓励性移民。
影响:促进四川地区经济的恢复发展;文化融合;影响到四川文化生活方式;开创了自东向西移民先例;助推康乾盛世的到来。
(2)不同:移民与领土扩张相结合;范围更广;以自发移民为主;采用大农场资本主义生产;伴随种族屠杀。
原因:经过独立战争,美国建立;工业革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美国的领土迅速扩张;交通技术的迅速发展。17、略
【分析】【详解】
(1)措施:根据“廷设立永定河道;总理永定河事务”得出设立专门机构;根据“熙黄河岁修;抢修之例办理”可知建立岁修、抢修制度;根据“直隶巡抚主持治河,改行河道,并在两岸筑堤防系统”得出该修河道,筑堤束水;根据“永定河修建17处减水坝,各减水坝下均开挖有减水引河”得出修减水坝和减水引河。效果:根据“一段时期内不再洪水泛滥,但河道淤积严重,到清末已成‘墙上筑夹墙行水’的形势”可知取得了一定成就,但未根治水患。
(2)特点:根据“中央在大江大河治理中把保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首位”得出将保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首位;根据“每年用在水利建设上的劳动力达百万以上,骨干工程在用工与治理顺序上实现了各省市的团结协作”得出群众广泛支持、参与,地区将团结合作;根据;根据“《海河流域规划》编制完成”、“在工程实施中采取了‘集中力量打歼灭战’的方针”得出统一领导、统筹规划,制定了正确的;根据“海河流域的洪涝等自然灾害得到有效控制,‘十年九荒’的历史彻底改变”得出水利工程功能更广泛。意义:综合材料二内容可知,新中国成立后对海河的治理,有效的治理了水患,从而推动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为现代化建设创造了有利条件,在治理海河的过程中充分体现了我国的制度优势。【解析】(1)措施:设立专门机构;建立岁修;抢修制度;改修河道;筑堤束水;修减水坝和减水引河。效果:取得了一定成就,但未根治水患。
(2)特点:将保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首位;群众广泛支持、参与;统一领导、统筹规划,地区间的团结合作;水利工程功能更广泛;制定了正确的方针政策。意义:有效治理了水患;推动了国民经济恢复发展,为现代化建没创造了有利条件;体现了制度优势。五、论述题(共3题,共6分)18、略
【分析】本题以“19世纪中后期的中外历史事件”为切入点,具有一定的开放性,考生需结合设问要求“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自拟论题。首先,理解材料信息,可从“19世纪中后期西方工业文明对中国的双重影响”等角度确立相应的论题。其次,根据论题从材料中提取互相关联的历史信息,如“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法案通过,使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参加政权的机会。”、“1840年6月,鸦片战争爆发。1851年1月,洪秀全发起太平天国起义。1856-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等信息可从完成工业革命的西方国家先后发动了对中国侵略的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丧失了一系列主权;另一方面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近代化。总之,学生必须紧扣要求确立主题,阐述过程必须有理有据。【解析】示例:
论题:19世纪中后期西方工业文明对中国的双重影响。
阐述:19世纪中后期;西方列强加速向工业文明转变,同时也加剧了对中国的侵略。通过一系列战争,列强从中国攫取了大量特权,破坏了领土主权,加强了商品或资本输出,逐渐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但伴随着列强侵华,中国创办了洋务企业和民族工业,“中体西用”思想得以发展,戊戌变法等活动兴起,中国艰难地向近代社会转型。
综上所述,19世纪中后明西方列强的侵略,一方面给中国带来了灾难,另一方面也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19、略
【分析】【详解】
论题:根据材料中所列的五次科技革命长波以及所对应的国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观点:科技创新是影响大国兴衰的关键因素之一。
阐述:选择其中若干次长波以及对应国家的发展情况进行阐释,以此突出科技革新对于国家兴衰的重要性,如第一次工业革命之于英国、第二次科技革命对于德国、第四五词科技革命对于美国的影响,具体阐释如下“”18世纪60年代,英国率先开始工业革命。瓦特改良的蒸汽机在棉纺织业、冶金采矿、机器制造、交通运输等生产部门得到广泛的推广应用,大机器生产逐步取代传统手工劳动,促使英国成为全球主要科技创新中心。到19世纪三四十年代,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英国成为“世界工厂”。但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英国技术更新缓慢,丧失科技创新中心位置,国力衰弱,而美国、德国重视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产生内燃机、发电机等重大发明成果,并大力发展电力工业、化学工业等新兴工业,改造钢铁生产等传统产业,迅速超过英法而一跃成为世界工业强国。但是,德国在两次世界大战中战败,丧失发展优势。美国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发源地和中心之一,产生计算机、互联网等技术发明,人类进入信息时代,促使其成为世界强国。20世纪90年代后,美国进一步抓住全球化、信息化的机遇,促进科技的持续发展,国力进一步加强。总而言之,近代英美等国的发展历史表明,科技创新是决定国力强弱的重要因素,而一个国家科技创新能力的强弱有赖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科技和产业政策等创新机制和创新环境的建设。【解析】示例:论题:科技创新是影响大国兴衰的关键因素之一。阐述:18世纪60年代,英国率先开始工业革命。瓦特改良的蒸汽机在棉纺织业、冶金采矿、机器制造、交通运输等生产部门得到广泛的推广应用,大机器生产逐步取代传统手工劳动,促使英国成为全球主要科技创新中心。到19世纪三四十年代,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英国成为“世界工厂”。但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英国技术更新缓慢,丧失科技创新中心位置,国力衰弱,而美国、德国重视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产生内燃机、发电机等重大发明成果,并大力发展电力工业、化学工业等新兴工业,改造钢铁生产等传统产业,迅速超过英法而一跃成为世界工业强国。但是,德国在两次世界大战中战败,丧失发展优势。美国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发源地和中心之一,产生计算机、互联网等技术发明,人类进入信息时代,促使其成为世界强国。20世纪90年代后,美国进一步抓住全球化、信息化的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旋律描绘与乐理思维的结合试题及答案
- 消化道初学试题及答案
- 建筑施工现场安全防护措施试题及答案
- 安全工程师考试更新信息试题及答案
- 房地产企业2025年风险管理与财务风险防范措施研究报告
- 2025护士条例考试题库及答案
- 安全工程师考试策略分析试题及答案
- 本科经济管理试题及答案
- 教育行业教育游戏市场2025年发展趋势与商业模式研究报告
- 精准掌握商务英语考试技巧的全景剖析试题及答案
- NB/T 11646-2024井工煤矿采空区自然发火监测预警技术规范
- 2025年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考核试卷及答案
- 《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规范》专业深度解读与应用培训指导材料之1:1范围+3术语和定义(雷泽佳编制-2025A0)
- 上海上海闵行职业技术学院招聘60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第18课《井冈翠竹》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 第16课《有为有不为》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 【MOOC】《思想道德与法治》(东南大学)章节中国大学慕课答案
- MOOC 中医与辨证-暨南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答案
- 自愿放弃缴纳住房公积金的承诺书
- 工程概预算定额讲义
- 【大学课件】色彩构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