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物理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1页
2025年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物理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2页
2025年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物理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3页
2025年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物理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4页
2025年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物理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物理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8题,共16分)1、关于物体的内能,下列叙述中正确的应是()A.温度高的物体比温度低的物体内能大B.物体的内能不可能为零C.内能相同的物体,它们的分子平均动能一定相同D.内能不相同的物体,它们的分子平均动能一定不相同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黑体辐射强度与波长有关,温度升高,各种波长的辐射都有增加,且辐射强度的极大值向波长较长的方向移动。普朗克在对黑体辐射的研究时,提出了光子的假说B.光电效应揭示了光的粒子性,而康普顿效应则反映了光的波动性C.电子和其他微观粒子,都具有波粒二象性D.光波是一种概率波。光的波动性是由于光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引起的,这是光子自身的固有性质3、研究表明,两个邻近的分子之间同时存在着引力和斥力,其大小随分子间距离的变化如图中虚线所示,当r=r0时;分子间的引力等于斥力。关于分子间的作用力和分子势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r0时,分子间作用力随着r的增大而增大B.r>r0时,分子间作用力随着r的增大而增大C.r0时,两个分子的势能随着r的增大而减小D.r>r0时,两个分子的势能随着r的增大而减小4、分子势能Ep与分子间距r的关系如图所示(取无限远处分子势能Ep=0),图线与横轴交点的坐标值为r1图线最低点对应的横坐标值为r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当r>r2时,分子引力随分子间距r的增大而增大B.当r<r2时,分子引力随分子间距r的减小而减小C.当r=r1时,分子引力和分子斥力平衡,分子间的作用力为零D.当分子间的作用力表现为斥力时,分子势能随分子间距r的减小而增大5、许多科学家对物理学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以下关于物理学史和物理学家所用物理学方法叙述正确的是()A.汤姆逊发现了电子,并首先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B.质点是对研究对象的一种科学抽象处理,任何物体在任何时候都能看成质点C.在“探究平抛运动在竖直方向上的分运动”的实验中,应用了比较研究法D.如果一个力的作用效果与另外两个力的作用效果相同,这个力就是那两个力的合力,这里采用了理想实验法6、已知氢原子的基态能量为E1,激发态能量为其中n=2,3,4。已知普朗克常量为h,电子的质量为m,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氢原子从基态跃迁到激发态后,核外电子动能减小,原子的电势能增大,动能和电势能之和不变。B.基态氢原子中的电子吸收一频率为的光子被电离后,电子速度大小为C.一个处于的激发态的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时最多可辐射出6种不同频率的光D.第一激发态氢原子的电离能等于E17、日本东电正式提交核污水排海申请,预计2023年春开始排入福岛核电站1公里处的近海,此决定引发国内外强烈质疑。核泄漏对环境会造成污染,影响人类的安全、生活,其中核反应之一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核反应为衰变B.环境温度升高,则的半衰期增大C.的比结合能比的比结合能大D.的质量等于和X的总质量8、关于原子、原子核的相关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当发生光电效应时,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随着入射光强度的增大而增大B.当氢原子从n=3的能级跃迁到n=5的能级时,辐射出光子C.核反应方程中的X是中子D.轻核聚变的过程质量增大,重核裂变的过程质量亏损评卷人得分二、多选题(共5题,共10分)9、关于热现象和热学规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的温度升高,分子的热运动加剧,每个分子的动能都增大B.悬浮在液体中的固体微粒越小,布朗运动就越明显C.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在某过程中,从外界吸收热量气体对外界做功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一定增大E.随着分子间距增大,分子间的作用力一定会增大E.随着分子间距增大,分子间的作用力一定会增大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1为氧气分子在不同温度下的速率分布图象,由图可知状态③时的温度比状态①、②时的温度都高B.图2为分子间作用力f和分子势能随分子间距离r变化的关系图线,其中①表示分子力,②表示分子势能C.图3是布朗运动实验得到的观测记录,图中是按相等时间间隔依次记录的某个分子位置的连线E.液体表面层分子间的距离比液体内部分子间的距离大,而附着层内液体分子间的距离可能小于液体内部分子间的距离E.液体表面层分子间的距离比液体内部分子间的距离大,而附着层内液体分子间的距离可能小于液体内部分子间的距离11、一定质量的某种理想气体从状态开始经回到初始状态在各状态时的参数如图中所示,已知在状态时的压强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状态时的压强为B.在过程中气体向外界放出热量C.在过程中气体对外界做功的数值为D.在过程中气体从外界吸收热量且内能不变12、关于理想气体的性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理想气体是一种假想的物理模型,实际并不存在B.理想气体的存在是一种人为规定,即它是一种严格遵守气体实验定律的气体C.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内能增大,其温度一定升高D.氦是液化温度最低的气体,任何情况下均可当成理想气体1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在表达式和中,能量和动量p是描述物质的粒子性的重要物理量,波长或频率是描述物质的波动性的典型物理量B.根据玻尔理论,氢原子的核外电子由较高能级跃迁到较低能级时,要释放一定频率的光子,同时电子的动能和电势能都减小C.在链式反应时,中子的速度越小越容易被铀原子核捕捉使原子核发生裂变D.汤姆孙通过阴极射线在电场和磁场中偏转的实验,发现了阴极射线是由带负电的粒子组成的,并测出了该粒子的比荷评卷人得分三、填空题(共5题,共10分)14、物体的内能:物体中_______的热运动_______与_______的总和,任何物体都具有内能。15、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从状态A依次经过状态B和C,其图象如图所示。该变化过程中,内能减小的过程是______(选填“”或“”)。若气体在过程中吸收热量为Q,则气体在过程中放出的热量______Q(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16、在2021年12月9日的天宫课堂中,航天员王亚平做了一个水球实验。水球表面上水分子间的作用力表现为___________(填“引力”或“斥力”),原因是表面层水分子间的平均距离比内部分子间的平均距离________(填“大”或“小”)。王亚平又将她和女儿用纸做的小花轻轻放在水球表面,纸花迅速绽放,水面对小花做了___________(填“正功”或“负功”)。

17、两分子间的斤力和引力的合力F与分子间距离r的关系如图中曲线所示,曲线与r轴交点的横坐标为r0。相距很远的两分子,不考虑其他影响,仅在分子力作用下,由静止开始相互接近,在接近过程中,分子引力____________,分子势能___________,分子动能___________。(选填“逐渐变大”;“逐渐减小”、“先增大后减小”、“先减小后增大”)

18、热力学温标是英国物理学家________建立的。预防新冠肺炎体温检测临界温度是用热力学温度表示则为________评卷人得分四、作图题(共2题,共18分)19、根据气体分子动理论,气体分子运动的剧烈程度与温度有关,下列表格中的数据是研究氧气分子速率分布规律而列出的。按速率大小划分的区间(m/s)各速率区间的分子数占总分子数的百分比(%)0℃100℃100℃100以下1.40.7100~2008.15.4200~30017.011.9300~40021.417.4400~50020.418.6500~60015.116.7600~7009.212.9700~8004.57.9800~9002.04.6900以上0.93.9

试作出题中的分子运动速率分布图像。20、用连线连结起左边列出的科学家和右边列出的他所测定的物理量或证实过的物理事实。

A、布朗a;热功当量。

B、卡文迪许b;电磁波的存在。

C、焦耳c;万有引力恒量。

D、赫兹d;分子不断作热运动。

E、法拉第e;原子的有核结构。

F、牛顿f、电子电量评卷人得分五、实验题(共1题,共10分)21、某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气体等温变化的规律;该同学按如下操作步骤进行实验:

a.将注射器活塞移动到空气柱体积适中的位置;用橡胶塞密封注射器的下端,记录此时压力表上显示的气压值和压力表刻度尺上显示的空气柱长度。

b.用手握住注射器前端;开始缓慢推拉活塞改变气体体积;

c.读出此时压力表上显示的气压值和刻度尺上显示的空气柱长度。

d.重复b、c两步操作,记录6组数据,作图。

(1)关于该同学在实验操作中存在的不当及其原因,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________。

A.实验过程中手不能握注射器前端;以免改变了空气柱的温度。

B.应该以较快的速度推拉活塞来改变气体体积;以免操作动作慢使空气柱的质量发生改变。

(2)实验室中有容积为5mL和20mL的两种注射器供选择,为能用较小的力作用在活塞上使气体体积发生明显变化,选用容积为________mL的注射器更合适;实验中为了找到气体体积与压强的关系________(选填“需要”或“不需要”)测出空气柱的横截面积。

(3)通过绘制的图像,该同学猜测:空气柱的压强跟体积成反比。你能够通过图像直观地帮助该同学检验这个猜想吗?请简要说明你的方案。()评卷人得分六、解答题(共1题,共10分)22、电压力锅的锅盖上设有安全阀(泄气阀)和浮子阀。加热一段时间后;浮子阀自动浮起让锅内形成高压封闭空间。烹饪结束后,为了尽快安全开盖,可通过掀开泄气阀放气的方式使锅内降压至浮子阀下沉,便可安全开盖。上述过程可以简化模型如下:

如图,气缸容积为V,其顶部有一个自动阀门K(类比浮子阀)和一个排气塞(类比泄气阀)。当气缸内压强小于或等于1.2P0(P0为一个标准大气压强)时,阀门K将自动处于开启状态;当气缸内压强大于1.2P0时,阀门K将自动处于关闭状态。排气孔横截面积为S,由质量为m的排气塞盖住,塞子在被顶起前与小孔能保持良好的密闭性。开始时,气缸内气体压强为P0,温度为T0,给气缸缓慢加热,当气缸内压强为1.6P0时,缸内气体温度为T。重力加速度为g,塞子质量

(1)要使塞子不被顶起;则缸内气体的最高温度是多少?

(2)缸内气体处于最高温度时,掀开塞子进行排气,求排出的气体的质量与未排气前缸内气体质量的比值是多少时,K阀门能自动开启?(忽略排气过程中气缸内气体温度的变化)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8题,共16分)1、B【分析】【分析】

【详解】

A.温度高低只反映分子平均动能的大小;由于物体的内能跟物体的质量;体积、温度和状态有关,所以温度高的物体不一定比温度低的物体内能大,A错误;

B.内能是物体内所有分子无规则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分子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所以内能永不为零,B正确;

C.内能相同的物体;它们的温度可能不相同,所以它们的分子平均动能可能不相同,C错误;

D.内能不同的两个物体;它们的温度可以相同,即它们的分子平均动能可以相同,D错误。

故选B。2、C【分析】【详解】

A.根据黑体辐射的规律可知;随温度的升高,相同波长的光辐射强度都会增加,辐射强度的极大值向波长较短的方向移动.故A错误;

B.光电效应和康普顿效应都揭示了光的粒子性;故B错误;

C.任何一个运动着的物体;小到电子质子大到行星太阳,都有一种波与之对应这种波称为物质波,故电子和其他微观粒子,都具有波粒二象性,故C正确;

D.波粒二象性是光的根本属性;与光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无关,故D错误。

故选C。3、C【分析】【详解】

A.时,分子作用力表现为斥力,随着r的增大而减小;故A错误;

B.时,分子作用力表现为引力,随着r的增大先增大后减小;故B错误;

C.时,分子作用力表现为斥力,随着r的增大分子作用力做正功;两个分子的势能减小,故C正确;

D.时,分子作用力表现为引力,随着r的增大分子作用力做负功;两个分子的势能增大,故D错误。

故选C。4、D【分析】【分析】

【详解】

A.当r>r2时,分子引力随分子间距r的增大先增大后减小;所以A错误;

B.当r<r2时,分子引力随分子间距r的减小而增大;所以B错误;

C.当r=r2时;分子引力和分子斥力平衡,分子间的作用力为零,所以C错误;

D.当分子间的作用力表现为斥力时,即r<r2时,分子势能随分子间距r的减小而增大;所以D正确;

故选D。5、C【分析】【分析】

【详解】

A.汤姆孙发现了电子;并提出了“枣糕式原子模型”,故A错误;

B.只有当物体的体积和形状对研究的问题没有影响时;才能将物体看成质点,故B错误;

C.在“探究平抛运动在竖直方向上的分运动”的实验中;应用了比较研究法,故C正确;

D.如果一个力的作用效果与另外两个力的作用效果相同;这个力就是那两个力的合力,这里采用了等效替代法,故D错误。

故选C。6、B【分析】【详解】

A.氢原子由基态跃迁到激发态时,氢原子吸收光子,则能量增大,即动能和电势能之和增大,轨道半径增大;根据知,电子动能为

可知电子动能减小;由于动能和电势能之和增大,则其电势能增大,故A错误;

B.根据能量守恒得

解得电离后电子的速度大小为

故B正确;

C.一个处于的激发态的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时最多可辐射出3种不同频率的光,分别是从跃迁再从跃迁最后从跃迁故C错误;

D.第一激发态氢原子的能量为若刚好发生电离时,其电离能等于故D错误;

故选B。7、C【分析】【详解】

A.由核反应过程中质量数守恒和电荷数守恒可知,X的电荷数为质量数为0,则X为所以该核反应为衰变;故A错误;

B.半衰期是放射性元素的一个特征常数;它一般不随外界条件(温度;压强)的变化,也不随元素所处状态(游离态或化合态)的不同和起始元素质量的多少而改变,即半衰期与外界环境无关,则B错误;

C.比结合能是某个原子核的结合能与组成该原子核的核子数的比值,比结合能越大,说明当初在孤立的核子(质子和中子),构成该原子核时其质量亏损就越多,即原子核的比结合能越大,表示原子核中核子结合得越牢固,原子核越稳定,比结合能越小,原子更容易发生核反应,并在核反应中释放出能量,同时出现质量亏损,所以是经过核反应后,释放出能量后的转变成的更稳定的新核,比结合能比的比结合能大;故C正确;

D.该核反应向外释放能量,则由爱因斯坦质能方程可知,该核反应存在质量亏损,则的质量大于和X的总质量;故D错误。

故选C。8、C【分析】【详解】

A.当发生光电效应时;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随着入射光频率的增大而增大,与光强无关,选项A错误;

B.当氢原子从n=3的能级跃迁到n=5的能级时;要吸收出光子,选项B错误;

C.根据核反应的质量数和电荷数守恒可知,核反应方程中的X质量数为1;电荷数为0,是中子,选项C正确;

D.轻核聚变的过程和重核裂变的过程都要释放能量;有质量亏损,选项D错误。

故选C。二、多选题(共5题,共10分)9、B:C:D【分析】【分析】

【详解】

A.物体的温度升高;分子的热运动加剧,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大,故A错误;

B.微粒越小,则同时撞击微粒的液体分子数目越少,则撞击效果越不均衡;微粒质量越小,运动状态越容易改变。悬浮在液体中的固体微粒越小,来自各方向的撞击抵消的越少,则布朗运动就越明显;故B正确;

C.由题意可知;吸收的热量大于对外界所做的功,由热力学第一定律可知,气体的内能增大,则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一定增大,故C正确;

D.由热力学第二定律可知;在引起其他变化的情况下热量可以从低温物体传递到高温物体,故D正确;

E.分子间距小于时,随着分子间距增大,分子间的作用力减小,分子间距大于时;随着分子间距增大,分子间的作用力先增大后减小,故E错误。

故选BCD。10、A:B:E【分析】【分析】

【详解】

A.分子速率的分布呈现“中间多;两头少”的规律,温度越高分子的热运动越剧烈,速率大的分子占比增大,由图线可知状态③时的温度比状态①;②时的温度都高,A正确;

B.当时,分子间的作用力时分子间的作用力表现为引力,时分子间的作用力表现为斥力,当两个分子从无穷远处相互靠近的过程中,分子力先做正功后做负功,分子势能先减小后增大,时分子势能最小;B正确;

C.图3得到的观测记录;是按相等时间间隔依次记录的某颗粒位置的连线,而不是分子位置的连线,C错误;

D.用气体的摩尔体积和阿伏加德罗常数可以估算出气体分子占据的空间体积;而不是分子的体积,D错误;

E.液体表面层分子间的距离比液体内部分子间的距离大;分子间的作用力表现为引力,表现出液体表面张力,液体和固体接触时,接触的位置出现附着层,附着层内分子间的距离可能小于也可能大于液体内部分子间的距离,从而表现出浸润和不浸润现象,E正确。

故选ABE。11、B:D【分析】【分析】

【详解】

A.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可得

代入图中数据可得

A错误;

B.在过程中;体积不变,外界对气体不做功,温度降低内能减少,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气体向外界放出热量,B正确;

C.在过程中,气体体积膨胀,对外做功,体积增加了3V0,而压强由减小到根据功的定义

可知对外做功应小于C错误;

D.在过程中;温度不变,内能不变。由于气体对外做功,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一定吸收热量,D正确。

故选BD。12、A:B:C【分析】【详解】

AB.理想气体是在研究气体性质的过程中建立的一种理想化模型;现实中并不存在,其具备的特性均是人为规定的,AB正确;

C.对于理想气体;分子间不存在相互作用力,也就没有分子势能,其内能的变化即为分子动能的变化,宏观上表现为温度的变化,C正确;

D.实际中的不易液化的气体;包括液化温度最低的氦气,只有温度不太低;压强不太大的条件下才可当成理想气体,在压强很大和温度很低的情形下,分子的大小和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就不能忽略,D错误。

故选ABC。13、B:C【分析】【详解】

A.在表达式和中,能量和动量p是描述物质的粒子性的重要物理量,波长或频率是描述物质的波动性的典型物理量;选项A正确,不符合题意;

B.根据玻尔理论;氢原子的核外电子由较高能级跃迁到较低能级时,要释放一定频率的光子,同时电子的动能增大,电势能减小,选项B错误,符合题意;

C.在链式反应时;中子的速度大小约为2.2km/s时容易被铀原子核捕捉使原子核发生裂变,选项C错误,符合题意;

D.汤姆孙通过阴极射线在电场和磁场中偏转的实验;发现了阴极射线是由带负电的粒子组成的,并测出了该粒子的比荷,选项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C。三、填空题(共5题,共10分)14、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所有分子动能分子势能15、略

【分析】【分析】

【详解】

[1]A到B过程,温度升高,内能增大,B到C过程,温度降低,内能减小,故内能减小的过程是

[2]由

可得

A到B过程,体积不变,W=0,由热力学第一定律可知,气体在过程中吸收热量Q等于增大的内能,B到C过程,压强增大,温度降低,故体积一定减小,W>0,由于内能减小,故气体在过程中放出的热量大于减小的内能,由于A、C状态温度相等,内能相等,故两个过程内能变化量相等,则气体在过程中放出的热量大于Q。【解析】①.②.大于16、略

【分析】【详解】

[1][2]水球表面上水分子间的作用力表现为引力;原因是表面层水分子间的平均距离比内部分子间的平均距离大;

[3]王亚平又将她和女儿用纸做的小花轻轻放在水球表面,纸花迅速绽放,水面对小花做了正功。【解析】引力大正功17、略

【分析】【详解】

[1]从相距很远到开始相互接近的过程中;在有分子力的情况下,分子引力一直增大;

[2][3]r0是分子的平衡距离,当r大于r0时,分子力表现为引力,分子力做正功,分子动能增加,分子势能减小;当r小于r0时,分子间的作用力表现为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