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浙教新版必修1语文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9题,共18分)1、下列对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而卒莫消长也卒:突然B.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曾:连都C.洗盏更酌更酌:重新斟酒D.相与枕藉乎舟中卒枕藉:枕着垫着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B.不如须臾之所学也C.非蛇鳝去穴无可寄托者D.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3、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居则日:“不吾知也!”B.未之有也C.异乎三子者之撰D.技经肯綮之未尝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积土成山,风雨兴焉或师焉,或不焉B.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师道之不传也久矣C.吾尝终日而思矣吾从而师之D.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师不必贤于弟子5、下列对《沁园春·长沙》的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头三句,点明了时间、地点和特定的环境,洋溢着词人乐观主义的革命激情。B.一个“看”字,总领七句,描绘了独立橘子洲头所见到的一幅色彩绚丽的秋景图。C.词人从山上、江面、天空、水底选择了几种典型景物进行描写,远近相间,动静结合,对照鲜明。D.一个“恰”字,统领七句,形象地概括了早期革命者雄姿英发的战斗风貌和豪迈气概。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成以其小,劣之以金笼进上B.昂其直,居为奇货遂为猾胥报充里正役C.儿涕而去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D.成述其异,宰不信无出其右者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一项是()A.中纪委监察部的派驻机构要把加强监督作为首要职责,切实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监督,防止权力失控、决策失误和行为失范。B.《中国人最易读错的字》一书以近200个中国人最易读错的字为对象,除了从语音的正误方面做出判断外,还对读错的原因进行了分析。C.文艺作品语言的好坏,不在于它用了一大堆华丽的词语,用了一些修辞手法,而在于词语用得恰到好处。D.现在,我又看到了那阔别多年的乡亲,那我从小就住惯了的山区所特有的石头茅草屋,那崎岖的街道,那熟悉的可爱的乡音。8、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来丕豹、公孙支于晋来:招致B.夫击瓮叩缶弹筝搏髀搏:拍打C.至今治强治:治理D.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就:成就9、下列文学常识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鸿门宴》选自《史记》。《史记》全书一百三十篇,包括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十表、八书,叙述了上起黄帝,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约3000年的历史,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B.庄子是春秋时期道家代表人物,其作品大量使用寓言,通过虚构的人物和故事论述哲学观点,《逍遥游》《东施效颦》和《邯郸学步》均出自他笔下。C.关汉卿,元代戏曲作家,代表作有《窦娥冤》《救风尘》《拜月亭》等,其中《窦娥冤》是元杂剧的代表性作品。D.《左传》,又名《左氏春秋》或《春秋左氏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为“十三经”之一,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为“《春秋》三传”。评卷人得分二、情景默写(共5题,共10分)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表现千百年来;才华横溢的英雄豪杰都被长江淘洗干净的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运用比喻修辞情写赤壁的险要地势的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收束了对赤壁雄奇景物的描写,引起后面对历史的缅怀。
(4)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从不同方面对周瑜的形象进行了刻画;“_________________”以婚事衬托其少年得意;“_________________”写其装束,表现了他的儒雅风度。
(5)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分别从神态描写和侧面描写的角度,把周瑜面对敌军时的从容自信刻画得淋漓尽致。
(6)《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苏轼以洒酒祭奠江月的豪举来抒发人生似梦,壮志难酬的感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理解课文与默写。
(1)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既点题;又为周瑜出场营造声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A.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描写赤壁古战场的险要形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词人从视觉;听觉角度,运用比喻生动描写赤壁雄奇壮阔的景物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A.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收束了对赤壁雄奇景物的描写,引起后面对历史的缅怀。
B.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上片中;起承上启下作用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描写周瑜指挥赤壁之战时青春年少的英雄形象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A.苏轼《念奴娇(大江东去)》中“_______________”一句;写的是周瑜的儒将装束,“_______________”一句,表明了周瑜的赫赫战功。
B.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描写赤璧战场上周瑜从容娴雅,沉着应战,指挥若定的儒将风度形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A.苏轼在《念奴娇(大江东去)》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了岁月虚度,只能借酒浇愁的无奈之感。
B.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了对自己坎坷身世的无限感慨,这两句借酒抒情,思接古今,是全词余音袅袅的尾声。
C.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将自己对人生的思索寄托于江水和明月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词人凭吊英雄人物,借洒酒祭月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⑴《荀子·劝学》强调君子与常人本性没有差别,只是善于借助外力的一句是“____,____”。
⑵《荀子·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句子是“_____,_____”。
⑶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了积累的重要性。《老子》中说“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劝学》中说“____,____”。
⑷《荀子·劝学》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与韩愈《师说》中“____,____”的观点是相同的。
⑸《短歌行》中比喻人生短促的句子:“____,____”。
⑹《短歌行》中出自《诗经·郑风·子矜》,借写姑娘思念情人来表达渴慕贤才之意的句子:“____,____”。
⑺《短歌行》中出自《管子·形解》,表示希望尽可能多地接纳人才的句子:“____,____”。
⑻《短歌行》中借用典故,表示自己像周公一样热切殷勤地接待贤才,使天下人才都心悦诚服地归顺的句子:“____,____”。
⑼《归园田居》中“____,____”两句表露了作者清高孤傲;与世不合的性格,为全诗定下一个基调,同时又是一个伏笔,它是诗人进入官场却终于辞官归田的根本原因。
⑽在《沁园春长沙》中,作者面对一派生机勃勃的大千世界,思绪万千,不禁发问:怅寥廓,____,____?13、填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远望村庄,轮廓模糊,炊烟袅袅,一切都显得那么安详、舒缓、柔和。远景描写,静中寓动。1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赤壁赋》中面对浩浩荡荡、奔腾不息的长江水,吹洞箫的客人由此发出人生短暂的感叹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赤壁赋》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游人任凭一叶扁舟随波漂荡;在辽阔的江面上自由来去。
(3)在《登泰山记》中,作者先后用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自己登上泰山山顶时刹那间的感受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评卷人得分三、现代诗歌阅读(共3题,共6分)15、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问题:峨日朵雪峰之侧这是我此刻仅能征服的高度了:我小心地探出前额,惊异于薄壁那边朝向峨日朵之雪彷徨许久的太阳正决然跃入一片引力无穷的山海。石砾不时滑坡,引动棕色深渊自上而下的一派嚣鸣,像军旅远去的喊杀声。我的指关节铆钉一样楔入巨石的罅隙血滴,从撕裂的千层掌鞋底渗出。呵,真渴望有一只雄鹰或雪豹与我为伍。在锈蚀的岩壁;但有一只小得可怜的蜘蛛与我一同默享着这大自然赐予的快慰。
(1)“这是我此刻仅能征服的高度了”;“此刻”和“仅”两个词语读起来特别有韵味。你能从中读出哪些韵味呢?
(2)《峨日朵雪峰之侧》中诗人突然给出一个“特写镜头”,“但有一只小得可怜的蜘蛛”。这只蜘蛛有何内涵?16、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问题。悬崖边的树曾卓不知道是什么奇异的风将一棵树吹到了那边——平原的尽头临近深谷的悬崖上它倾听远处森林的喧哗和深谷中小溪的歌唱它孤独地站在那里显得寂寞而又倔强它的弯曲的身体留下了风的形状它似乎即将倾跌进深谷里却又像是要展翅飞翔一九七○年
(1)如何理解“它的弯曲的身体/留下了风的形状”?
(2)这首诗塑造了“一棵位于悬崖边的树”的形象,请结合诗歌内容对“树”的形象进行简要赏析。17、阅读教材中的篇章(节选),按要求作答。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节选自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1)节选部分诗人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简析“看万山红遍”中“看”字的作用。评卷人得分四、句子默写(共2题,共14分)18、补写出下面句子的空白处。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谁主沉浮?
(2)携来百侣曾游。__________________。
(3)越陌度阡,枉用相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栗深林兮惊层巅。
(6)_________________;使我不得开心颜?
(7)_________________,黄芦苦竹绕宅生。1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中描写潼关一带山河地势特点的两句是“___,___”。
(2)在《阿房宫赋》中,杜牧用“___,___”八个字就写出了秦国的穷奢极欲。
(3)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用“___,___”两句追忆当年刘裕领军北伐、收复失地时何等威猛的气势。评卷人得分五、选择+简答(共1题,共4分)2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2018年4月18日在京发布第十五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报告显示;2017年我国成年国民各种媒介(包括书报刊和数字出版物)的综合阅读率为80.3%,较2016年的79.9%有所提升;数字化阅读方式(网络在线阅读;手机阅读、电子阅读器阅读等)的接触率为73.0%,较2016年上升了4.8个百分点。成年国民各媒介综合阅读率与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保持增长势头。
调查还发现;有声阅读成为国民阅读新的增长点。2017年,我国成年国民的听书率为22.8%,较2016年的17.0%提高了5.8个百分点;0—17周岁未成年人的听书率也有所增长。具体来看,未成年人群体中,14—17周岁青少年的听书率最高,9—13周岁少年儿童和0—8周岁儿童的听书率相差不大。同时,听书的方式也很多样。我国成年国民中,选择通过移动有声应用软件平台听书的人最多,选择通过广播和微信语音推送听书的也占一定比例。
(1)用一句话归纳上述消息的主要内容。不超过30个字。
(2)针对上述消息所反映的社会现象,写一段评述性文字。不超过80个字。评卷人得分六、写作题(共1题,共10分)21、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人生就是一场旅行。我们走过山川田野,领略自然风光;走过街市阡陌,感受世俗万象;走过任性自我,磨砺青春锋芒;走过困惑迷惘,把握前进方向
读了上面的文字;你有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以“走过,才明白”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②不少于800字。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9题,共18分)1、A【分析】【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平时注意积累,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还要注意文言文中常常出现以今释古的现象。同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考生要注意结合文段内容理解文言实词,可以运用代入法和组词法理解选项中的实词的意义,将选项中的词义代入看是否通顺,A项“卒”最终。故选A。
【点睛】
文言实词的考核一直是文言文阅读重点考核的内容,全国卷近几年有加大难度的趋势,考的词语一般在课本中没有出现,要求学生根据文意进行推断,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还要注意文言文中常常出现以今释古的现象。同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2、B【分析】【详解】
本题考查辨析文言实词古今异义的能力。解答此类题时;应先明确题干对于选项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这是要求选出“不是古今异义”的一项。考生可以把今天的意思代入句中,看是否合乎语境。
B项;“须臾”古今意思都是“极短的时间,片刻”。
A项;“博学”,古义是广博地学习,广泛地学习;今义是学问广博精深。
C项;“寄托”,古义是藏身;今义是托付。
D项;“爪牙”,古义是爪子和牙齿;今义是坏人的党羽。
故选B。3、C【分析】【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根据特殊句式的特点来分析句子中存在什么特殊句式,再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分类选择。
题中A项;“居则日:‘不吾知也’”的意思是“平日里说:‘没有人了解我’”,“不吾知也”中“吾”是动词“知”的宾语,按现代汉语应放其后,却放其前,是宾语前置;
B项;“未之有也”的意思是“从来没有过这样的事”,代词“之”是动词“有”的宾语,按现代汉语应放其后,却放其前,是宾语前置;
C项;“异乎三子者之撰”的意思是“和他们三人的志向不同”,介词短语“乎三子者之撰”是“异”的状语,按现代汉语应放其前,却放其后,是状语后置;
D项;“技经肯綮之未尝”的意思是“我的刀从不去碰筋脉经络相连的地方和筋骨结合的地方”,“技经肯綮”是“未尝”的宾语,按现代汉语应放其后,却放其前,是宾语前置。
故选C。
【点睛】
文言文句式总分两大类:固定句式、特殊句式。其特殊句式又可分为:倒装句、被动句、省略句、判断句四大类,而倒装句又分为:宾语前置句、状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定语后置句。判断句就是以名词、代词或名词性短语为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的句式,其常见的形式有以“者,也”“,也”“,者也”“者,”“者,者也”“,者”等形式;文言文中,有些语句的主语是动作的承受者,这种句式就是被动句,其常见类型有“见”“见于”“于”“为”“为所”“受”“受于”;所谓宾语前置,就是通常作宾语的成分,置于谓语动词的前面,以示强调;定语后置是通常定语应该放置于中心词的前面,但文言语句中却有很多句子将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介宾短语后置(状语后置)是文言文中,介词结构作状语往往都会置于动词后作补语。4、D【分析】【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理解常见的文言虚词是文言文阅读的基础之一;因为不理解虚词,句子的结构和含义就不好理解,也就无法理解文言文。因此,考生对于考纲规定的18个文言虚词应熟练掌握。
A项;①兼词,相当于“于此”,句意:堆积土石成了高山,风雨在这里兴起;②语气词,可不译,句意:有的(句读)向老师学习,有的(疑惑)却不向老师学习。
B项;①结构助词,的,句意:没有蛇;鳝的洞穴它就无处藏身;②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句意:从师(学习)的风尚不流传已经很久了。
C项;①连词,表修饰,句意:我曾经整天思索;②连词,表承接,句意:我跟从(他)把他当作老师。
D项;均为介词,表比较,比。①句意:冰是水凝结而成的,却比水还要寒冷;②句意:老师不一定比学生贤能。
故选D。5、A【分析】【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
A.“洋溢着词人乐观主义的革命激情”在前三句中没有体现。前三句是“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只是点明了时间;地点和特定的环境。
故选A。6、D【分析】【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实词与虚词的积累;是培养阅读文言文能力的基础,理解文言文中虚语的用法和含义时,要联系原句来理解,再逐项对比。
本题A项;介词,因为/介词,用。
B项;动词,当作/介词,被。
C项;连词,表修饰/代词,你。
D项;都为代词,指代促织。
故选D。
【点睛】
理解文言实词和虚词含义的技巧:从语法搭配的角度辨析词性,从语义搭配的角度推测词义,从语境暗示的角度推断词义,从句子结构对称的角度推断词义等。如本题,主要从语境内容分析。7、A【分析】【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病。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B项,“近200个中国人最易读错的字”有歧义,“200个”可修饰“人”,也可修饰“字”。C项,不合逻辑,两面对一面,前面说“文艺作品语言的好坏”,这是两种情况,后面说“用了一大堆华丽的词语,用了一些修辞手法”,这是一种做法,可在“它”与“用”之间加“是否”,“恰到好处”之前加“是否”。D项,“我又看到了那熟悉的可爱的乡音”搭配不当,“看到”与“那熟悉的可爱的乡音”不搭配。
点睛:语病主要分为两大类: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对于结构性病句,考生应多从语法角度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比如D项,“看到”后面有好几个宾语,其中“乡音”无法看到,搭配不当。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8、C【分析】【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C.治:社会安定。句子翻译为:到今天秦国社会安定;国力强盛。
故选C。9、B【分析】【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B.“春秋时期”有误。应是战国时期道家代表人物。
故选B。二、情景默写(共5题,共10分)10、略
【分析】【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注意把握试题类型。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本题属于前者。考生应先分析语境,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境回顾诗句。此题注意提示语中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表现千百年来,才华横溢的英雄豪杰都被长江淘洗干净”“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运用比喻修辞情写赤壁的险要地势”“收束了对赤壁雄奇景物的描写,引起后面对历史的缅怀”“从不同方面对周瑜的形象进行了刻画”“从神态描写和侧面描写的角度,把周瑜面对敌军时的从容自信刻画得淋漓尽致”“苏轼以洒酒祭奠江月的豪举来抒发人生似梦,壮志难酬的感慨”。默写的时候要注意如下词语:“浪淘”“樯橹”“酹”。
【点睛】
名句名篇默写是高考的必考题型,考生要注意平时多积累名句名篇,要落实到写上,书写时要注意字形相近的字和字形复杂字的书写,特别要注意同音异形字的书写不要出现错别字。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分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种类型。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解析】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小乔初嫁了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11、略
【分析】【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
注意容易写错的字:“纶”、“樯橹”、“尊”、“酹”。【解析】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樯橹灰飞烟灭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12、略
【分析】【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生、知、跬、譬、衿、韵、茫”等,要理解字义去记忆。【解析】①.君子生非异也②.善假于物也③.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④.则知明而行无过矣⑤.故不积跬步⑥.无以至千里⑦.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⑧.师不必贤于弟子⑨.譬如朝露⑩.去日苦多⑪.青青子衿⑫.悠悠我心⑬.山不厌高⑭.海不厌深⑮.周公吐哺⑯.天下归心⑰.少无适俗韵⑱.性本爱丘山⑲.问苍茫大地⑳.谁主沉浮13、略
【分析】【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名句名篇默写能力。
注意“暧暧”“依”“墟”等字的书写。【解析】①.暧暧远人村②.依依墟里烟14、略
【分析】【详解】
本题考查默写名句名篇的能力;解题时必须注意语意的提醒,从理解内容方面入手,不要死记硬背。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出下句的直接默写。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和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别字形。
(1)“面对浩浩荡荡;奔腾不息的长江水;发出人生短暂的感叹”是提示,注意“须臾”的书写;
(2)“任凭一叶扁舟随波漂荡;在辽阔的江面上自由来去”是提示,注意“顷”的书写;
(3)“用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自己登上泰山山顶时刹那间的感受”是提示;注意“负”的书写。
【点睛】
考生默写名句名篇时,容易出现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一时回忆不起来(背诵不出);二是顺序错乱,张冠李戴;三是书写错漏。因此,答题时要沉着认真,要善于借助出处和引导句去回忆,万一一时记不起来,可以先放一放,不要急躁,做完其他题后可能又会突然记起来。答完题一定要反复默念,包括引导句在内,进行“全程回放”,这样,语序不当和书写错漏的问题一般都可以被发现并纠正。【解析】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苍山负雪明烛天南三、现代诗歌阅读(共3题,共6分)15、略
【分析】【详解】
(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炼字手法的掌握和品味语言艺术的能力。诗歌的语言凝练;含蓄;用简约的文字反映了丰富的内容,这都要归功于诗人对炼字艺术的不懈追求。杜甫有“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说法,贾岛也有“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的诗句。锤炼诗歌的语言,让它更加精确传神是诗人在语言艺术上的看家本领。而炼字的主要对象是诗句中的动词、形容词,有时也有名词、数词等其他词类的锤炼。需要把考查的词语放到原句中,结合上下文来分析。题干要求回答“这是我此刻仅能征服的高度了”,“此刻”和“仅”两个词语读起来特别有韵味。你能从中读出哪些韵味呢?“此刻”点明了时间,而“仅”意思是“只”,表示了范围。作者用这些副词修饰了所登的地方峨日朵雪峰之侧的眼前之景,给人一种身临其境之感。同时结合句子中的“征服”表现了一种攀登者的勇气。此刻征服的高度,表明诗人经过了努力取得了眼前的小成就,但这仅仅是眼前的,将来他还会攀上更高的地方,这样写表现了诗人的一种继续攀登、奋斗不止的执着精神。
(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诗歌意象及其作用,准确把握诗人感情的能力。仔细品鉴诗句所使用的意象,揣摩其情感基调,分析诗人感情。题干要求回答《峨日朵雪峰之侧》中诗人突然给出一个“特写镜头”,“但有一只小得可怜的蜘蛛”。这只蜘蛛有何内涵?“但有一只小得可怜的蜘蛛”在原文中后半部分,需要结合全诗来分析。这句的前文是“呵,真渴望有一只雄鹰或雪豹与我为伍。这是表现我的勇者风范和气度,希望与动物界中的猛禽为伍;然而诗人的笔锋一转看到的是“在锈蚀的岩壁,但有一只小得可怜的蜘蛛”。蜘蛛与雄鹰、雪豹形成鲜明对比,但是蜘蛛虽然渺小,但作为一个生灵存在,它“还与我一同默享着这大自然赐予的快慰”。作者这样写表现了对大自然生命的礼赞和讴歌:再小的生灵都有它存活世界的理由和方式,从而引发读者思考:宇宙众生平等,没有高低贵贱以及绝对的强弱之分。【解析】(1)①这个高度是“我”尽了自己的全部努力所达到的;②这并不意味着将来(或“下一刻”)“我”不能达到新的高度;也不意味着此刻的高度微不足道,这毕竟已是一次历尽艰辛的征服;③暗示着“我”的目标与“我”的努力之间的差距。
(2)①诗歌第一节重点写征服自然的困难与危险,第二节写脱离险境后,诗人体会到征服自然的成就感,因此渴望与雄鹰、雪豹这些征服自然的勇者为伍。但小蜘蛛的出现,使前一诗节的辉煌壮丽不流于虚矫浮饰,使之凝定在一个谦卑而坚毅的高度之上,诗人也由此领悟到:在大自然面前众生是平等的,个体生命在“默享着这大自然赐予的快慰”之时,是没有大小之分的。②与前一诗节的宏阔与“嚣鸣”相对照,“可怜”与“默享”两个词甚具分量。它们对生命的热爱、对生命力的赞颂,全由这只小小的蜘蛛得到表露。很多时候,不起眼的细小意象比司空见惯的“波澜壮阔”更有力量。16、略
【分析】【详解】
(1)本题考查学生对重要诗句的理解和赏析能力。理解诗句含义的几种方法:①抓住关键词语理解;②联系上下文理解句意;③根据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揣摩作者的写作目的理解句子。“它的弯曲的身体/留下了风的形状”;这是对这棵树的外表的描写,外在的形象特征是其经历的体现。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看似写树,实则写人。“风”本是无形的,此处化抽象为形象,此处的“风”不仅指自然界的风,还可以理解为命运的打击。整句诗可以理解为“整个人生,都因为命运的打击而发生了改变,都因为命运的打击而变得更加坚定执著”。
(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诗歌意象及其作用;准确把握诗人感情的能力。仔细品鉴诗句所使用的意象,揣摩其情感基调,分析诗人感情。诗人对这棵处境危险的树描绘,如“吹到了那边——平原的尽头,临近深谷的悬崖上”“似乎即将倾跌进深谷里”,写出了树抗争状态“倾听”“倔强地站”“歌唱”“弯曲的身体留下了风的形状”“展翅飞翔”。诗人看似写树,句句写人,树象征着与之有共同点的不屈不挠的革命者的形象。本题要善于抓住“象征”手法,分析“树”和“革命者”之间的关系。
【点睛】
诗歌是形象的艺术,凝练、简约、含蓄。我们要善于运用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这把钥匙去打开作家的心灵,去感受描述的意象(物象、人物形象)、意境,去剖读作品中表现的思想、情感、旨趣。【解析】(1)这棵孤独的树经历了暴风骤雨;千锤百炼使它的身体饱经风霜,这风的形状正是它历经沧桑的见证,它那弯曲的身体也正是外界自然灾害所造就的,这里风的形状喻示着树遭遇的风雨和磨难。
(2)这首诗的主题意象是一棵位于悬崖边的树,它被“奇异的风”吹到悬崖边缘,却始终倔强地进行着挣扎和奋斗,坚持不跌入悬崖下的深渊。但是,身躯却也因而弯曲变形,惨遭摧残。它由于被抛弃到悬崖的边缘而倍感孤独和寂寞,却倔强地在孤独中倾听远方“森林的喧哗”和“小溪的歌唱”。它承受着被遗弃的命运,但从来没有放弃过爱和希望。这样的形象不仅是诗人内心情感和生活信念的寄托,也是众多知识分子的缩影和写照。17、略
【分析】【详解】
(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节选部分是说:在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里;我独自伫立在橘子洲头,眺望着湘江碧水缓缓北流。看万千山峰全都变成了红色,一层层树林好像染过颜色一样,江水清澈澄碧,一艘艘大船乘风破浪,争先恐后。鹰在广阔的天空飞,鱼在清澈的水里游,万物都在秋光中争着过自由自在的生活。可见,节选部分描绘了诗人独立橘子洲头所见到的一幅色彩绚丽充满生机的壮丽秋景图。诗人借景抒情,借对壮阔寥远;自由矫健、劲拔爽朗的自然美的赞美,抒发了作者斗志昂扬、改天换地的革命豪情。
(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炼字的能力。
一个“看”字,总领七句,描绘了独立橘子洲头所见到的一幅色彩绚丽的秋景图。大意是:远望群山,重重叠叠的树林点染如画;近看满江的秋水碧绿清澈,无数船只争相行驶。仰视,雄鹰在天空中展翅高飞;俯看,鱼儿在江水中轻快地畅游。宇宙中的万物都在秋天里生气勃勃地自由舒展、蓬勃生长。诗人借对壮丽寥廓的秋景的赞美,抒发了作者斗志昂扬、改天换地的革命豪情。词人从山上、江面、天空、水底选择了典型景物进行描写,远近相间,动静结合,对照鲜明。这七句,作者对秋景的礼赞,已使词情趋于高昂。然而,后文百尺竿头再翻进一层,突发一问:“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全词遂达于高潮,所以,这也为下面的抒情提供了背景,烘托了气氛。【解析】(1)①节选部分描绘了一幅绚丽多彩;生机勃勃的湘江秋景图。②在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里;眺望着湘江碧水缓缓北流。我独自伫立在橘子洲头,远望群山,重重叠叠的树林遍染红色;近看满江的秋水碧绿清澈,无数船只争相行驶;仰观雄鹰在高空中展翅高飞;俯瞰鱼儿在江水中轻快地畅游。③抒发了作者斗志昂扬、改天换地的革命豪情。
(2)一个“看”字,总领七句,描绘了独立橘子洲头所见到的一幅色彩绚丽的秋景图。既是四周枫林如火的写照,又寄寓着词人火热的革命情怀。词人从山上、江面、天空、水底选择了几种典型景物进行描写,远近相间,动静结合,对照鲜明。这七句,为下面的抒情提供了背景,烘托了气氛。四、句子默写(共2题,共14分)18、略
【分析】【详解】
本题考查默写名句名篇的能力。
本题默写时要注意以下重点字词:“寥廓”“苍”“峥嵘”“稠”“契”“䜩”“暧”“颠”“殷”“摧”等。【解析】①.怅寥廓②.问苍茫大地③.忆往昔峥嵘岁月稠④.契阔谈䜩⑤.心念旧恩⑥.暧暧远人村⑦.鸡鸣桑树颠⑧.熊咆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护士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商标保护面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化肥检验试题及答案
- 2025年临沂九中面试题及答案
- 2025年血液透析面试题目及答案
- 2025年青少年法律竞赛题库
- 2025年汽车工程师职业资格认证考试试卷及答案
- 2025年株洲中医院面试题及答案
- 2025年淘宝中级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解剖内分泌试题及答案
- 厂房车间装修合同范本(2025版)
- GB/T 42062-2022医疗器械风险管理对医疗器械的应用
- GB/T 2652-2022金属材料焊缝破坏性试验熔化焊接头焊缝金属纵向拉伸试验
- 重庆北碚悦榕庄-地块研究分析总规划概念
- 沉降位移观测记录表
- GB/T 21709.22-2013针灸技术操作规范第22部分:刮痧
- GB/T 1243-1997短节距传动用精密滚子链和链轮
- 肥料土壤调理剂登记办理准备资料
- 贵州省铜仁市各县区乡镇行政村村庄村名明细居民村民委员会
- DB63∕T 744-2008 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青海省实施细则
- T∕CAEPI 37-2021 铬污染土壤异位修复技术指南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