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苏教新版必修2化学下册月考试卷含答案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7题,共14分)1、凯库勒提出了有机物分子中碳原子为四价;而且可以互相结合成碳链的思想,为现代结构理论奠定了基础。1865年发表“论芳香族化合物的结构”论文,第一次提出了苯的环状结构理论。这一理论极大地促进了芳香族化学的发展和有机化学工业的进步。有关下列几种有机物叙述正确的是。
A.a、d互为同分异构体,b、c互为同系物B.a和d的二氯代物均有3种,一氯代物均有1种C.4种有机物均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D.a和b中所有原子可能共平面,c和d中所有原子都不可能共平面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发生物质变化的同时不一定发生能量变化B.ΔH的大小与热化学方程式的化学计量数无关C.生成物的总焓大于反应物的总焓时,反应吸热,ΔH<0D.煤、石油、天然气均为化石能源,是非再生能源3、“嫦娥五号”成功着陆月球,携带月壤返回,实现了中国首次月球无人采样返回。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月壤中含有的3He,其质子数为3B.“嫦娥五号”主体框架-钛合金、铝合金属于高分子材料C.制作钻杆用的SiC增强铝基材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D.运载火箭用的液O2液H2推进剂在工作时发生氧化还原反应4、一种直接铁燃料电池(电池反应为:)的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Fe极为电池正极B.KOH溶液为电池的电解质溶液C.电子由多孔碳极沿导线流向Fe极D.每5.6gFe参与反应,导线中流过个5、下列关于元素周期表说法正确的是A.IA元素都是金属B.元素周期表有18个列,有18个族C.随着原子序数递增,同周期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均是由1→8递变D.同主族元素形成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随核电荷数的增加而减弱6、如图为发光二极管连接柠檬电池装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铁环作为柠檬电池的正极B.电子由发光二极管经导线流向Fe环C.负极的电极反应为:Fe-2e-=Fe2+D.可将柠檬替换成盛装酒精溶液的装置7、列依据热化学方程式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A.已知2SO2(g)+O2(g)2SO3(g)为放热反应,则SO2的能量一定高于SO3的能量B.已知2SO2(g)+O2(g)2SO3(g)为放热反应,达到平衡后,再加入SO2反应的ΔH减小C.已知H+(aq)+OH-(aq)=H2O(l)ΔH=-57.3kJ·mol-1,则任何酸碱中和反应的热效应均为57.3kJD.已知2C(s)+2O2(g)=2CO2(g)ΔH1,2C(s)+O2(g)=2CO(g)ΔH2,则ΔH1<ΔH2评卷人得分二、多选题(共6题,共12分)8、下列有关有机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该物质有3种官能团B.1mol该物质和钠发生反应消耗2mol钠C.该物质不可与氧气发生催化氧化D.此物质一定条件下与乙醇和乙酸都可发生反应9、研究表明,在一定条件下,气态HCN(a)与HNC(b)两种分子的互变反应过程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HCN比HNC更稳定B.为吸热反应且反应条件一定要加热C.1molHCN(g)中的所有化学键全部断开需要吸收186.5kJ的热量D.1molHCN(g)转化为1molHNC(g)需要吸收59.3kJ的热量10、为探究锌与稀硫酸的反应速率(以v(H2)表示),向反应混合液中加入某些物质,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加入NH4HSO4固体,v(H2)不变B.加入少量水,v(H2)减小C.加入CH3COONa固体,v(H2)减小D.滴加少量CuSO4溶液,v(H2)减小11、丁烯()是制备线性低密度聚乙烯的原料之一,可由丁烷()催化脱氢制备,反应为该工艺过程中产生的副产物有炭(C)、等。和反应温度对丁烯产率的影响如图甲;乙所示。已知原料气中氢气的作用是活化固体催化剂。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随着温度升高,反应中生成的副产物增多,影响丁烯的产率B.丁烷的催化脱氢反应是吸热反应,丁烯的产率随温度升高而不断增大C.原料气中氢气的作用是活化固体催化剂,改变氢气的投入量会影响丁烯的产率D.一定温度下,越小,越有利于提高丁烯的产率12、今年是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150周年,联合国将2019年定为“国际化学元素周期表年”。下列有关化学元素周期表的说法正确的是A.元素周期表共有18列B.VIIA族元素的非金属性自上而下依次减弱C.主族元素均呈现与其族数相同的最高化合价D.第二周期主族元素的原子半径自左向右依次增大13、“氯化反应”一般指将氯元素引入化合物中的反应,一般包括置换氯化、加成氯化和氧化氯化。已知在制“氯乙烯反应”中,HC≡CH(g)+HCl(g)CH2=CHCl(g)的反应机理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碳碳叁键的键能:M1小于CH≡CHB.由题图可知M2→M3的变化过程是热能转变成化学能的过程C.该氯乙烯反应的总反应速率取决于M2→M3的反应速率D.HgCl2是“氯化反应”的催化剂,不会参与反应的过程评卷人得分三、填空题(共8题,共16分)14、已知:某原电池的总反应为:2Fe3++Cu═2Fe2++Cu2+。则:
(1)该原电池的正极材料可以选用(填材料名称):________;该电极的电极反应式是:________。
(2)若负极质量减少1.28克,那么电路中转移的电子数为:________。15、在铜锌原电池中(如下图);
以硫酸铜为电解质溶液,锌为________极,电极上发生的是________(填“氧化”或“还原”)反应,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锌片上观察到的现象为_______;
铜为________极,电极上发生的是________(填“氧化”或“还原”)反应,电极反应式是____;
铜片上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原电池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16、某温度时;在一个2L的密闭容器中,X;Y、Z三种气体物质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根据图中数据,试填写下列空白:
(1)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2)反应开始~2min,气体X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______。
(3)反应开始~2min,气体Y的转化率为_______
(4)此反应在四种不同情况下的反应速率分别为:①v(X)=5mol/(L·min)②v(Y)=0.05mol/(L·s)③v(Z)=4.5mol/(L·min),其中反应速率最快的是_______(填编号)。17、Ⅰ.某废水中可能含有下列离子中的若干种:Fe3+、Al3+、Fe2+、Cu2+、Cl-、CO32-、NO3-、SO42-、SiO32-。现进行如下实验:
Ⅰ.取少量溶液;加入KSCN溶液,无明显变化。
Ⅱ.另取溶液加入少量盐酸;有无色气体生成,该无色气体遇空气变成红棕色。
Ⅲ.向Ⅱ中所得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Ⅳ.向Ⅱ中所得溶液中加入过量浓氨水;仅有红褪色沉淀生成,过滤,在所得溶液中加入盐酸至酸性时,再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有蓝色沉淀生成。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废水一定含有的离子是_____________;
(2)实验Ⅱ中加入盐酸生成无色气体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
(3)过滤除去Ⅳ中的蓝色沉淀,调整溶液的pH为10.7左右时,加入铝粉,反应产生氨气和氮气的体积比为1:4,其离子方程式为Al+NO3-+OH-AlO2-+NH3+N2+H2O(未配平)。若除去0.2molNO3-,消耗铝____________g。
Ⅱ.某混合液中,可能大量含有的离子如下表:。阳离子
H+、K+、Al3+、NH4+、Mg2+
阴离子
Cl-、Br-、OH-、CO32-、AlO2-
为探究其成分,某同学将Na2O2逐渐加入到上述混合溶液中并微热,产生沉淀和气体的物质的量与加入Na2O2的物质的量的关系分别如图所示:
(1)该溶液中一定含有的阳离子是_____________,其对应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____________,溶液中一定不存在的阴离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写出沉淀减少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8、化学反应往往伴随着能量的变化;请完成以下问题。
Ⅰ.已知:2H2(g)+O2(g)=2H2O(g)ΔΗ=-483.6kJ·mol-1
N2(g)+2O2(g)=2NO2(g)ΔΗ=+67.7kJ·mol-1
则反应4H2(g)+2NO2(g)=N2(g)+4H2O(g)的反应热ΔΗ=_____。
Ⅱ.断开1molAB(g)分子中的化学键使其分别生成气态A原子和气态B原子,所吸收的能量称为A—B键的键能。下表列出了一些化学键的键能E:。化学键H—HCl—ClO=OC—ClC—HO—HH—ClE/(kJ·mol-1)436247x330413463431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表示某反应的能量变化关系,则此反应为___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2)若图示表示反应H2(g)+O2(g)=H2O(g)ΔH=-242kJ·mol-1,x=___________。
(3)由非金属性,可用CuCl2作催化剂,在450℃利用空气中的氧气跟氯化氢反应制氯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忽略温度和压强对反应热的影响,根据上题中的有关数据,计算当反应中有1mol电子转移时,反应的能量变化为______。19、写出由CH2=CH-Cl制取聚氯乙烯的方程式____________,该反应属于________反应。20、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锂离子电池是一种生活中常见的二次电池,常用于手机、笔记本电脑、电动车中。它主要依靠Li+在正极材料(LixCOO2)和负极材料(石墨)之间往返嵌入和脱嵌来工作。低温时,由于电解液粘度增大,电池中锂离子的迁移能力下降。低温充电时石墨嵌锂速度降低,Li+来不及嵌入石墨中形成LixC;便得到电子被还原,容易在负极表面析出金属锂,降低电池容量,影响电池安全。上海复旦大学开发了一款新型锂离子电池,其放电的工作原理如图1所示。该电池不仅在-40℃下放电比容量没有衰降,甚至在-70℃下该电池的容量保持率也能够达到常温的70%左右,极大地拓展了电池的应用范围。复旦大学团队采用凝固点低;可在极端低温条件下导电的乙酸乙酯基电解液,并采用不需要将锂离子嵌入到电极中即可完成充、放电的有机物电极,避免了低温条件下嵌入过程变慢。请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_________(填“对”或“错”)。
①新型锂离子电池有望在地球极寒地区使用。
②在传统锂离子电池中;金属锂是负极材料。
③若新型锂离子电池在常温下的放电比容量为99mAh·g-1,则其在-40℃下的放电比容量为99mAh·g-1。
(2)新型锂离子电池放电时;正极是_________(填“A”或“B”)。
(3)下列关于该新型锂离子电池可耐低温原因的推测中;不正确的是_________(填字母)。
a.采用与传统不同的有机物电极。
b.乙酸乙酯基电解液的凝固点低。
c.锂离子不需要在正负极间移动21、已知一定温度和压强下,在容积为V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1molA和1molB,保持恒温恒压下反应:A(g)+B(g)C(g)△H<0。达到平衡时;C的体积分数为40%。试回答有关问题:
(1)在相同温度下,若保持容器体积VL不变,起始充入1molA和1molB,达到平衡时,C的体积分数_______40%(填“>”、“<”或“=”)。
(2)若平衡时,保持容器容积不变,使容器内压强增大,则平衡_______。
A.一定向正反应方向移动B.一定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C.一定不移动D.不一定移动。
(3)若使温度、压强在上述条件下恒定不变,在密闭容器中充入2molA和2molB,则反应达到平衡时,C的体积分数为_______;容器的容积为_______。评卷人得分四、判断题(共4题,共36分)22、吸热反应在任何条件下都不能发生。_____23、铅蓄电池是可充电电池。(_______)A.正确B.错误24、天然气是一种清洁、不可再生的化石燃料。(____)A.正确B.错误25、农村用沼气池产生的沼气作燃料属于生物质能的利用。_____A.正确B.错误评卷人得分五、结构与性质(共1题,共2分)26、(1)按要求书写。
系统命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甲基—1;3-丁二烯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各对物质中属于同系物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属于同分异构体的是____________属于同位素的是__________,属于同素异形体的是___________
AC与CBO2与O3
CD
E与
(3)下列属于苯的同系物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
ABCD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7题,共14分)1、B【分析】【分析】
【详解】
A.a、d结构不同,分子式均为C6H6互为同分异构体,b;c结构不相似;不可能互为同系物,A不正确;
B.a和d的结构中所有氢均等效;只有一种氢原子,一氯代物只有1种,而在二氯代物中,先定第一个氯原子位置,只有一种定法,再定第二个氯原子,有3种定法,故二氯代物均为3种,B正确;
C.4种有机物只有b;c含碳碳双键;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C不正确;
D.a为苯,所有原子共平面,b;c、d中都含甲烷结构;所有原子不可能共平面,D不正确;
故答案选B。2、D【分析】【详解】
A.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发生物质变化的同时一定发生能量变化,故A错误;
B.焓变大小决定于化学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的大小及物质的状态等;故B错误;
C.生成物的总焓大于反应物的总焓时,反应吸热,ΔH>0;故C错误;
D.化石燃料是不可再生能源;故D正确。
答案选D。3、D【分析】【分析】
【详解】
A.月壤中含有的3He;其质子数为2,质量数为3,A错误;
B.“嫦娥五号”主体框架-钛合金;铝合金属于金属材料;不是高分子材料,B错误;
C.制作钻杆用的SiC增强铝基材料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不是有机合成材料,C错误;
D.运载火箭用的液O2液H2推进剂在工作时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水;放出大量的热,D正确;
答案选D。4、B【分析】【分析】
根据铁燃料电池总反应为可知,Fe发生失电子的氧化反应,为原电池负极,电极反应为3Fe-8e-+8OH-=Fe3O4+4H2O,O2发生得电子的还原反应;为原电池的正极,电池工作时电子由负极Fe流出,经过导线流向正极多孔碳,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
A.铁燃料电池总反应为Fe元素化合价升高,发生失电子的氧化反应,为原电池负极,故A错误;
B.铁燃料电池是碱性电池;通过KOH溶液形成闭合回路,电解质溶液为KOH溶液,故B正确;
C.该原电池中;Fe为负极,多孔碳电极为正极,原电池工作时,电子由负极Fe极沿导线流向正极多孔碳极,故C错误;
D.根据电池反应为可知,3mol铁参与反应时转移8mol故每5.6gFe即0.1molFe参与反应,导线中流过0.16.021023=个故D错误;
答案选B。5、D【分析】【详解】
A.第IA元素中除氢元素以外其他都是金属元素;A错误;
B.元素周期表有18个列;有16个族,即7个主族;7个副族、1个第Ⅷ族和1个0族,B错误;
C.随着原子序数递增;同周期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不一定均是由1→8递变,例如第一周期和第四周期等,C错误;
D.同主族从上到下非金属性逐渐减弱;则同主族元素形成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随核电荷数的增加而减弱,D正确;
答案选D。6、C【分析】【分析】
在如图所示的工作过程中,铜线、铁环插入柠檬,制成柠檬电池,由于活泼性Fe>Cu;所以铜线是柠檬电池的正极,Fe环是柠檬电池的负极。
【详解】
A.铁环作为柠檬电池的负极;故A错误;
B.电子由负极Fe环经导线流向发光二极管;再由发光二极管流向铜线,故B错误;
C.负极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为:Fe-2e-=Fe2+;故C正确;
D.酒精为非电解质;不能将柠檬替换成盛装酒精溶液的装置,故D错误。
故选C。7、D【分析】【分析】
【详解】
A.放热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所以2SO2(g)和O2(g)的总能量大于2SO3(g)的总能量;故A错误;
B.ΔH与化学计量数有关,与可逆反应的限度无关,当该反应达到平衡后再加入SO2,该反应应的ΔH不变;故B错误;
C.在稀溶液中强碱和强酸反应生成1mol水放出的热量为中和热,△H=-57.3kJ/mol;弱酸或弱碱电离吸热,所以其中和热小于57.3kJ/mol,故C错误;
D.已知2C(s)+2O2(g)=2CO2(g)△H1,2C(s)+O2(g)=2CO(g)△H2,一氧化碳生成二氧化碳放热,焓变是负值,所以△H1<△H2;故D正确。
故选D。二、多选题(共6题,共12分)8、BD【分析】【详解】
A、该物质中含有-Br、-OH、-COOH和碳碳双键四种官能团,故A错误;B、-OH和-COOH均可以和钠单质反应,1个-OH或-COOH均消耗一个Na,所以1mol该物质和钠发生反应消耗2mol钠,故B正确;C、该物质存在碳碳双键和苯环,可以与氧气发生催化氧化反应,故C错误;D、此物之中含有羧基,一定条件下可以和乙醇发生酯化反应,含有羟基,一定条件下可以和乙酸发生酯化反应,故D正确;故选BD。9、AD【分析】【详解】
A.物质含有的能量越低;物质的稳定性就越强,根据图示可知等物质的量的HCN比HNC含有的能量更低,因此HCN比HNC更稳定,A项正确;
B.由图示可知HCN比HNC能量低;则HCN(g)→HNC(g)时会吸收能量,反应为吸热反应,但反应条件不一定需要在加热条件下进行,B项错误;
C.根据图示可知1molHCN(g)转化为中间状态的物质时需吸收186.5kJ的热量;但由于该中间物质中仍然存在化学键,断裂化学键需吸收能量,因此1molHCN(g)中的所有化学键全部断开需要吸收的热量大于186.5kJ,C项错误;
D.根据图示可知1molHCN(g)转化为1molHNC(g)需要吸收的能量为186.5kJ-127.2kJ=59.3kJ;D项正确;
答案选AD。10、BC【分析】【分析】
锌与稀硫酸反应的实质是锌与氢离子的反应;改变氢离子的浓度,会改变化学反应速率。
【详解】
A.加入NH4HSO4固体,NH4HSO4发生电离,溶液中c(H+)增大,反应速率加快,即v(H+)增大;故A错误;
B.加入少量水稀释溶液,溶液中c(H+)减小,反应速率减小,即v(H+)减小;故B正确;
C.加入CH3COONa固体,存在平衡CH3COO-+H+⇌CH3COOH,溶液中c(H+)减小,反应速率减小,即v(H+)减小;故C正确;
D.滴加少量CuSO4溶液,Zn置换出Cu,构成原电池,加快反应速率,故v(H+)增大;故D错误;
答案选BC。
【点睛】
在溶液中加入硫酸铜,会形成原电池,化学反应速率加快。11、AC【分析】【详解】
A.由图乙可知;温度超过590℃时,随着温度升高,反应中生成的副产物增多,丁烯的产率降低,影响丁烯的产率,故A正确;
B.由图乙可知;当温度在590℃左右时,再升高温度,副产物增多,导致丁烯产率降低,故B错误;
C.由图甲可知;改变氢气的投入量会影响丁烯的产率,故C正确;
D.由图甲可知,一定温度下,控制在1左右时,丁烯的产率最高,并不是越小越有利于提高丁烯的产率;故D错误;
选AC。12、AB【分析】【详解】
A.元素周期表共有18纵行;也就是共有18列,A正确;
B.由于同一主族的元素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原子获得电子的能力逐渐减弱,所以VIIA族元素的非金属性自上而下依次减弱,B正确;
C.主族元素一般呈现与其族数相同的最高化合价;O;F非金属性强,O没有与族序数相等的最高正化合价,F没有正价,C错误;
D.第二周期主族元素的原子半径自左向右依次减小;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AB。13、AC【分析】【分析】
【详解】
A.M1为HC≡CH(g)与HgCl2形成的中间体;加入催化剂降低反应所需活化能,中间体更易发生加成反应,更易断裂化学键,键能小,因此M1中碳碳叁键的键能小于乙炔中碳叁键的键能,故A正确;
B.由题图可知M2→M3的变化过程是放热反应;应该是化学能转变为热能的过程,故B错误;
C.反应的总反应速率主要取决于活化能大的反应;而M2→M3的反应活化能最大,因此总反应速率取决于M2→M3的反应速率,故C正确;
D.HgCl2是“氯化反应”的催化剂;参与了化学反应,反应质量不变,故D错误。
综上所述;答案为AC。
【点睛】
高中阶段所学催化剂是参与化学反应,只是催化剂质量不变。三、填空题(共8题,共16分)14、略
【分析】【分析】
根据总的化学方程式2Fe3++Cu═2Fe2++Cu2+;由电子得失或转移情况判断正负极及正极选取的材料,并写出电极反应;根据电极反应,由负极质量减少计算转移的电子数;据此解答。
【详解】
(1)由原电池的总反应为2Fe3++Cu═2Fe2++Cu2+可知,Cu作负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正极材料是不如Cu活泼的金属或石墨电极,Fe3+在正极上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式为2Fe3++2e-=2Fe2+;答案为不如Cu活泼的金属或石墨电极,2Fe3++2e-=2Fe2+。
(2)设电路中转移的电子的物质的量为n,由可知,n==0.04mol,转移的电子个数为0.04NA;答案为0.04NA。【解析】不如Cu活泼的金属或石墨电极2Fe3++2e﹣=2Fe2+0.04NA15、略
【分析】【分析】
根据金属活泼性;锌比铜活泼,锌作负极,铜作正极;由铜;锌和硫酸铜组成的原电池中,锌作负极失电子生成锌离子,铜作正极,溶液中铜离子得到电子生成铜。
【详解】
在铜锌原电池中,以CuSO4为电解质溶液,锌比铜活泼失电子为负极,电极上发生的是氧化反应,电极反应式为Zn-2e-=Zn2+,锌片上观察到的现象为锌片逐渐溶解,铜为正极,得电子,电极上发生的是还原反应,电极反应成为Cu2++2e-===Cu,铜片上观察到的现象是铜极变粗,原电池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Zn+Cu2+===Zn2++Cu。
【点睛】
电解液中,铜离子得电子能力比氢离子强,因此铜离子被还原成单质铜。【解析】负氧化Zn-2e-===Zn2+锌片溶解正还原Cu2++2e-===Cu铜极变粗Zn+Cu2+===Zn2++Cu16、略
【分析】【分析】
(1)
由图可知,Y、X的物质的量减少,则Y、X为反应物,而Z的物质的量增加,可知Z为生成物,v(Y):v(X):v(Z)=△n(Y):△n(X):△n(Z)=(1−0.9):(1−0.7):(0.2−0)=1:3:2,且2min后物质的量不再变化,则该反应为可逆反应,由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可知反应为3X+Y2Z;
(2)
反应开始至2min,气体X的物质的量变化了0.3mol,以气体X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075mol/(L⋅min);
(3)
反应开始至2min,气体Y的物质的量从1mol变为0.9mol,则Y的转化率为×100%=10%。
(4)
都转化为同一物质表示的速率即可比较速率大小。根据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①v(X)=5mol/(L·min),用Y表示为mol/(L·min);②v(Y)=0.05mol/(L·s),统一单位,所以v(Y)=0.05mol/(L·min)×60s/min=3mol/(L·min);③v(Z)=4.5mol/(L·min),用Y表示为mol/(L·min),则②中反应速率最快。【解析】(1)3X+Y2Z
(2)0.075mol/(L⋅min)
(3)10%
(4)②17、略
【分析】【分析】
【详解】
试题分析:(Ⅰ)取少量溶液,加入KSCN溶液,无明显变化,可知无Fe3+;(Ⅱ)另取溶液加入少量盐酸,有无色气体生成,该无色气体遇空气变成红棕色,可知生成的气体为NO,说明在酸性条件下NO3-氧化了溶液里的Fe2+,得溶液里存在Fe2+和NO3-,同时排除CO32-和SiO32-,因这二种离子与Fe2+不共存;(Ⅲ)向Ⅱ中所得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可知溶液里有SO42-;(Ⅳ)向Ⅱ中所得溶液中加入过量浓氨水,仅有红褪色沉淀生成,过滤,在所得溶液中加入盐酸至酸性时,再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有蓝色沉淀生成,可知原溶液里有Cu2+;(1)该废水一定含有的离子是Fe2+、Cu2+、NO3-、SO42-;(2)酸性条件下NO3-氧化了溶液里的Fe2+的离子方程式是3Fe2++NO3-+4H+=3Fe3++NO↑+2H2O;(3)除去0.2molNO3-,反应产生氨气和氮气的体积比为1:4,其中生成的n(NH3)=0.2/9mol、n(N2)=0.8/9mol;共转移电子数为n(NH3)×8+n(N2)×5×2=0.2/9mol×8+0.8/9mol×5×2=9.6/9mol;消耗铝的质量为9.6/9mol÷3×27g/mol=9.6g。
Ⅱ.(1)根据图象中沉淀先增加后部分溶解可知:溶液中一定含有:Mg2+和Al3+,所以一定不含CO32-、AlO2-,并且含有镁离子的物质的量为3mol,氢氧化铝和氢氧化镁沉淀一共是5mol,根据元素守恒,所以含有铝离子的物质的量2mol;加入8mol过氧化钠会生成4mol氧气,而图象中生成了6mol气体,说明生成的气体除了过氧化钠和溶液反应生成的氧气之外,还一定有2mol其他气体生成,而只能是氨气,所以一定含有2mol铵根离子,所以一定不含有氢氧根离子;图象中加入过氧化钠的物质的量在0~amol之间时,没有沉淀生成,所以溶液中含有H+,由于加入8mol过氧化钠时生成的沉淀达到最大量5mol,8mol过氧化钠会生成16mol氢氧化钠,而生成2mol氢氧化铝、3mol氢氧化镁、2mol氨气消耗的氢氧化钠为:2mol×3+3mol×2+2mol=14mol,所以有2mol氢氧化钠与氢离子反应,氢离子的物质的量为2mol;并且物质的量为2mol,溶液中一定还含有阴离子,可能为氯离子或溴离子,钾离子不能确定是否存在,根据电荷守恒:所以n(H+)+3n(Al3+)+n(NH4+)+2n(Mg2+)≤2n(SO42-),所以氯离子物质的量≥16mol,即:。离子种类
H+
Al3+
NH4+
Mg2+
Br-或Cl-
物质的量(mol)
2
2
2
3
≥16
所以溶液中一定存在的阳离子为:H+、Al3+、NH4+、Mg2+;含有的阳离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n(H+):n(Al3+):n(NH4+):n(Mg2+)=2:2:2:3;溶液中一定不存在的阴离子为:OH-、CO32-、AlO2-;
故答案为H+、Al3+、NH4+、Mg2+;2:2:2:3;OH-、CO32-、AlO2-;
(2)生成的沉淀为氢氧化镁和氢氧化铝,其中氢氧化铝能够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l(OH)3+OH-═AlO2-+2H2O。
考点:本题考查了常见的离子检验方法、离子方程式的书写,题目难度中等,注意掌握常见的离子检验方法,能够根据描述的反应现象判断存在的离子,注意掌握氢氧化铝的两性及反应的方程式。【解析】①.Fe2+、Cu2+、NO3-、SO42-②.3Fe2++NO3-+4H+=3Fe3++NO↑+2H2O③.9.6④.H+、Al3+、NH4+、Mg2+⑤.2:2:2:3⑥.OH-、CO32-、AlO2-⑦.Al(OH)3+OH-═AlO2-+2H2O18、略
【分析】【分析】
【详解】
Ⅰ.将两个热化学方程式依次标注为①、②,依据盖斯定律,由①×2-②即得,4H2(g)+2NO2(g)=N2(g)+4H2O(g)ΔΗ=-483.6kJ·mol-1×2-(+67.7kJ·mol-1)=-1034.9kJ·mol-1,故答案为:-1034.9kJ·mol-1;
Ⅱ.(1)由图可知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属于放热反应,故答案为:放热;
(2)根据焓变ΔΗ=反应物的键能总和-生成物的键能总和,可得:436+-463×2=-242,解得x=496;故答案为:496;
(3)在450℃利用空气中的氧气跟氯化氢反应制氯气,用CuCl2作催化剂,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O2+4HCl2Cl2+2H2O(催化剂写作CuCl2亦可),根据焓变ΔΗ=反应物的键能总和-生成物的键能总和,可得:ΔΗ=E(O=O)+4E(H-Cl)-2E(Cl-Cl)-4E(O-H)=(496+4×431-2×247-4×463)kJ·mol-1=+126kJ·mol-1,当反应中有1mol电子转移时,反应的能量变化为126kJ×=31.5kJ,故答案为:O2+4HCl2Cl2+2H2O(催化剂写作CuCl2亦可);放出热量31.5kJ。【解析】-1034.9kJ·mol-1放热496O2+4HCl2Cl2+2H2O(催化剂写作CuCl2亦可)放出热量31.5kJ19、略
【分析】【详解】
氯乙烯分子中的碳碳双键打开,相互连接形成链状的高分子化合物,化学方程式为nCH2=CH-Cl为加聚反应。【解析】①.nCH2=CH-Cl②.加聚20、略
【分析】【分析】
结合短文提供的信息和原电池化学原理分析解题。
【详解】
(1)①新型锂离子电池在-40C下放电比容量没有衰降,在-700C下电池的容量保持率也能达到常温的70%左右;所以新型锂离子电池有望在地球极寒地区使用,故①正确;
②传统锂离子电池中正极材料(LixCoO2),负极材料是石墨,Li+嵌入石墨中形成LixC,LixC失去电子;电池工作放电,故②错误;
③电池在-40C下放电比容量没有衰降,即新型锂离子电池在常温下和-40C下的放电比容量相等,均为99mAh•g-1;故③正确;
(2)原电池工作时,电解质溶液中,阳离子移向正极,阴离子移向负极。由新型锂离子放电原理图可知,Li+由B电极移向A电极,TFSI-由A电极移向B电极;所以B电极为负极,A电极为正极;
(3)a.新型锂离子电池可能采用快速完成充;放电的有机物电极;避免低温条件下嵌入过程变慢,以提高电池的放电比容量,故a正确;
b.新型锂离子电池可能采用极端低温条件下能导电的乙酸乙酯基电解液,避免低温条件下嵌入过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妇女权益保障集体合同
- 《2025项目合作合同书》
- 2024-2025学年人教版PEP四年级英语下册期末试卷(3)(含答案含听力原文无音频)
- 2025标准写字楼租赁合同模板下载
- 2025典范保险合同模板
- 2025装饰装修设计合同争议
- 2025年供气合同模板范文
- 2025私人房屋买卖合同书范本
- 2025在线签订劳动合同的操作流程
- 2025年网络广告投放合同范本
- 2024-2025学年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湘科版(2024)教学设计合集
- 新型建筑材料应用论文
- 2024复合材料和增强纤维 碳纤维增强塑料(CFRP)和金属组件十字拉伸强度的测定
- 《油气井增产技术》课件-63 拉链式压裂井场布置
- 水利工程竣工自查报告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2024年中考数学模拟试卷附答案
- 2024年中国老年糖尿病诊疗指南解读(2024年版)
- 震后学校维修合同书
- 手术室不良事件警示教育
- 李白:《将进酒》经典省公开课一等奖全国示范课微课金奖课件
- 19S406建筑排水管道安装-塑料管道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