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浙教新版选择性必修1历史下册月考试卷含答案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6题,共12分)1、西汉酷吏的迁转;官职表;从下表中可知,汉代酷吏。
。酷吏名。
升迁事由。
官职。
宁咸。
长安左右宗室多犯法;宁治之。
武帝即位。徒为内史。
尹齐。
督盗贼.所斩伐不避贵成.上以为能。
迁为关内都尉;中尉。
叉纵。
以捕案太后外孙情成君子仲;上以为能。
迁长陵及长安令。
A.加强了政府权威B.削弱了亲亲贵族的影响C.打击了诸侯势力D.推动了依法治国的实施2、宗法社会等级与特权的结合,使得法有等差。宗族对成员不仅拥有超越法的权力,甚至还具有抗拒法律的权力,影响了法律的执行过程和程序;对宗族内部事务的处理,人们信赖的是宗族的裁判,而不是官方的法庭和法律。中国古代社会这一现象A.成为专制制度形成的历史根源B.有利于基层宗族力量的发展C.严重破坏了社会秩序和社会安定D.造成了中国社会结构的畸形3、晚清时期,清政府始终控制着封疆大吏以及军政机构关键职位的任免权,对于中央与地方之间财政收入的再分配,也有最终的决定权。地方疆吏只能在中央许可的前提下,在自己的辖区内便宜行事。清政府的这一做法()A.推动了中央权力的下移B.维护了多民族国家的领土完整C.加快了中国现代化进程D.一定程度上延续了清王朝统治4、商汤讨伐夏桀时的誓词中有“今夏多罪,天命殛之”之语,盘庚迁殷后的训示中有“先王有服,恪谨天命”之辞。据此可知,商代A.君王权力日益集中B.开始实行分封制度C.依据血缘分配权力D.借助神权强化王权5、《大清律例》由体现法律总则的“名例律"和按照六部管理范围划分的“六律”组成,是清代最为系统的成文法典。在财产继承方面,户律规定:“分析家财田产,不问妻、妾、婢生,止以子数均分”。材料反映出当时A.专制主义空前强化B.法律制定程序趋向近代化C.传统宗法观念淡化D.土地兼并之风日益盛行6、1970年,联合国大会在《国际法原则宣言》中强调,“一个民族自由决定建立自主独立国家,与某一独立国家自由结合或合并,或采取任何其他政治地位,均属该民族实施自决权之方式”,但“每一国均不得采取目的在局部或全部破坏另一国国内统一及领土完整之任何行动”。这一宣言()A.促使民族意识开始觉醒B.有利于新兴力量的崛起C.加速了两大阵营的瓦解D.推动了第三世界的兴起评卷人得分二、填空题(共5题,共10分)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研究隋唐以前中国古代地方行政管理机制的沿袭与变革情况:。朝代。
特点。
地方。
沿革情况。
秦。
传承开创。
郡县制。
秦朝建立后;全面推行郡县制,形成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
汉。
汉承秦制。
西汉初年:
(1)_________(制度名称);
东汉:州;郡、县。
汉初(2)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后来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基础上,汉武帝颁布(3)“_____”,_______。
东汉时“州”由监察区变为行政区;成为郡以上的一级政区。
隋。
承前启后。
州;县。
隋废郡;由州直辖县。
唐。
发展完善。
道;州、县。
州的行政权力萎缩;
监察区“道”(4)________________。
8、中国古代的国家政治治理。
国家治理体系是一个国家制度和制度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是一整套紧密相连、相互协调的国家制度。其中治理国家的政治制度体系是共中的一个重耍组成部分。(1)完成下列提纲。(将字母分别填入相应空格中)
A.削弱地方权力与加强中央集权的地方官制。
B.选择标准的演变与不断制度化的趋势。
C.君主专制下大一统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
D.由官员兼任到设立专门机构的演变趋势。
E;“家国一体”政治特点的先秦政治制度。
(2)若就提纲中的“二”展开论述;可选择下列哪三则材料?(选字母)
9、(一)官员的选拔。制度时期内容世官制西周至。
春秋官位世袭的制度,____世代垄断高官荐举功劳制春秋。
战国举荐有才能的人为官,或依据____授予官职“以法为教”
“以吏为师”秦朝向官吏学习____而为官察举制汉代含义察举指先____而后____形成汉武帝时期形成汉武帝时期内容察举指先考察而后推举,重点考察被举者在乡里的舆论评价和为官能力,然后推荐为官或提拔任用。分____(岁举)和____(无固定时间)常科为岁举,有人数规定,有具体标准,如孝廉、茂才等;特科有具体标准但无固定时间,如贤良方正、贤良文学、明经等。内容察举指先考察而后推举,重点考察被举者在乡里的舆论评价和为官能力,然后推荐为官或提拔任用。分____(岁举)和____(无固定时间)常科为岁举,有人数规定,有具体标准,如孝廉、茂才等;特科有具体标准但无固定时间,如贤良方正、贤良文学、明经等。评价为两汉政权选拔了大批人才评价为两汉政权选拔了大批人才此外,积____为官和____等也是两汉官员选拔制度的重要补充此外,积____为官和____等也是两汉官员选拔制度的重要补充九品中正制魏晋。
南北朝背景东汉末年政治与社会秩序大乱,豪强大族控制地方选人权推行220年,魏王曹丕推行此制推行220年,魏王曹丕推行此制内容在各州、郡设置____、____,中正根据家世、道德和才能评定州、郡士人的资品,分为九等,写出评语。获得____的士人,由吏部授官内容在各州、郡设置____、____,中正根据家世、道德和才能评定州、郡士人的资品,分为九等,写出评语。获得____的士人,由吏部授官评价将选官权收归中央,加强了____。但后来逐渐形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局面评价将选官权收归中央,加强了____。但后来逐渐形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局面10、民族交融往往通过战争;和亲、改革与管理、经济交往等方式实现。按照这种分类;与下列事件对应,填写在答题纸上(填写序号和文字)。
①征伐匈奴②设河西四郡③孝文帝改革。
④文成公主进藏⑤建立榷场⑥设宣政院。
。民族交融的方式事件战争
和亲
改革与管理
经济交往
11、中国古代的赋役制度。秦汉时期田赋秦朝“收泰半之赋”;汉高祖实行十五税一的税率,汉景帝改为三十税一人头税秦朝的主要有口赋。汉朝的分口赋、算赋。汉朝还征收________税秦朝的主要有口赋。汉朝的分口赋、算赋。汉朝还征收________税徭役秦汉徭役有更卒、正卒、戍卒三种秦汉徭役有更卒、正卒、戍卒三种隋唐时期隋朝主要向民众征收租调役唐朝实行________制,租、调之外的役,用“庸”代替唐朝实行________制,租、调之外的役,用“庸”代替780年,唐朝政府改行________,按田亩征收地税,按人丁、资产征收户税,分夏、秋两次征收780年,唐朝政府改行________,按田亩征收地税,按人丁、资产征收户税,分夏、秋两次征收宋朝征收两税,但________繁杂多变,往往超过正税数倍宋朝除了征收代役金外,还经常再派发各种徭役宋朝除了征收代役金外,还经常再派发各种徭役王安石推行________王安石推行________元朝基本上沿袭唐朝的租庸调与两税法,分别施行于北方和南方。元朝在税粮外又有“科差”明朝明初赋税分夏税、秋粮两次征收。正统年间,江南部分税粮折银征收送赴北京,称“________”明朝后期,张居正在全国推行________明朝后期,张居正在全国推行________清朝康熙帝规定“滋生人丁,永不加赋”。雍正帝实行“________”在中国历史上存在了约2000年的人头税彻底废除,国家对百姓的人身束缚进一步减弱在中国历史上存在了约2000年的人头税彻底废除,国家对百姓的人身束缚进一步减弱评卷人得分三、判断题(共6题,共12分)12、魏晋时期开始实行租庸调制。A.正确B.错误13、开创郡县制度和行省制度的朝代是秦朝与元朝,行省制度的创立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化,是中国省制的开端。A.正确B.错误14、布雷顿森林体系一定程度上稳定了世界金融货币秩序。A.正确B.错误15、中国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以建设和平的周边环境。如2001年上海合作组织的成立,中国积极参与上海合作组织的活动,并发挥了主导作用。A.正确B.错误16、从租调制到租庸调制,保证了农民有充分的生产时间,有利于国家赋税收入。A.正确B.错误17、地理环境并非雅典民主制度形成的决定性因素。A.正确B.错误评卷人得分四、材料分析题(共3题,共18分)18、材料:中国共产党苏区与边区的政权建设。内容。
中华苏维埃政权所建设的;是工人和农民的民主专政国家。苏维埃政权是属于工人;农民、红色士兵及一切劳苦民众的。在苏维埃政权下,所有工人、农民红色士兵及一切劳苦民众都有权选派代表掌握政权的管理。只有军阀、官僚、地主豪绅、资本家、富农及一切剥削人的人和反革命分子,是没有选举代表参加政权和政治上自由的权利的。
本党愿与各党各派及一切群众团体进行选举联盟;并在候选名单中确定共产党员只占三分之一,以便各党各派及无党无派人士均能参加边区民意机关之活动与边区行政之管理。在共产党员被选为某一行政机关之主管人员时,应保证该机关之职员有三分之二为党外人士充任,共产党员应与这些党外人士实行民主合作,不得一意孤行,把持包办。
出处。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1934年)
《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1941年)
谈谈你对中国共产党苏区与边区政权建设的理解。(要求:表述成文,观点明确,论证充分,逻辑清晰。)19、中国古代民族关系材料一汉武帝时期新置郡、县(部分)。设郡地区新置郡、县河西走廊武威、张掖、酒泉、敦煌辽东地区乐浪(朝鲜)、临屯(朝鲜)等南越南海(广州)、郁林(广西)、交趾(越南)等东瓯、闽越冶(福建)、回浦县(浙江)西南汶山(四川)、武都(甘肃)、益州(云南)等海南珠崖、儋耳材料二唐代中原政权与周边部族、政权关系。部族、政权重要事件突厥唐初,突厥颉利、突利可汗举国南下,唐太宗亲征。贞观二年,突利可汗降,于邪州至灵州分突利故地置顺、祐、化、益四州都督府;分颉利之地为六州,左置定襄都督府,右置云中都督府回纥龙朔元年,回纥犯边,唐破之于天山,设瀚海都护府。贞元三年,德宗以亲女咸安公主妻回纥王西域贞观十三年,唐军入吐鲁番,高昌亡,次年唐于其地设西州,置安西都护府吐蕃贞观十二年,吐蕃攻吐谷浑,取青海西南地。贞观十五年,文成公主入藏,中宗景龙三年,金城公主入藏。“安史之乱”后,西域陷于吐蕃。建中四年,唐蕃清水会盟,盟文规定唐蕃界限云南756年,吐蕃、南诏联兵入寇,据清溪关。唐德宗时出兵,败蕃、诏联盟,南诏臣于唐朝鲜半岛贞观年间,唐太宗亲征高丽,高宗再征朝鲜半岛,置安东都护府于平壤——以上材料均摘编自韩茂莉《中国历代疆域变化及其地理基础》
(1)依据材料一;材料二;指出汉、唐时期对边疆地区进行管辖的相同点。依据材料二,概括唐代中原政权在处理与周边部族、政权关系时所采取的主要方式(或措施)。
(2)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汉、唐时期边疆管理所带来的历史影响。20、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一个完全独立自主的新中国屹立于世界东方。从此,中国彻底结束了近代百年的屈辱外交,揭开了对外关系的新篇章。
(1)下表为新中国不同阶段的外交成就;请将序号①;②、③、④分别填入表中相应位置。
。50年代。
日内瓦会议。
日内瓦会议。
70年代。
中美关系正常化。
中美关系正常化。
中日建交。
中日建交。
改革开放后。
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
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
①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③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
④万隆会议。
(2)下面是编辑中的“新中国外交”三张资料卡片。参照范例;从以上①一④中分别挑选一项,完成“50年代”和“70年代”的资料卡片。简介限100字内。
改革开放后。
条目: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简介: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以后;积极参加了联合国及其专门机构和其他国际组织的活动,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对世界和平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50年代。
条目:
简介:
70年代。
条目:
简介:评卷人得分五、论述题(共2题,共4分)21、英国文官制度的历史;既是一部中外交流史,又是一部政治史。阅读材料,回答。
材料中国的科举制度早在16世纪就通过英文版的《大中华帝国史)一书被介到英国;从1570年到1870年关于中国科举制的英文版论文和专著就有78种之多,在英文体《绅士杂志》,《伦杂志》《雾杂志》等纷纷刊载着关于中国科举制的文章。19世纪,英国对中国问题的研究方兴未艾。科举制是一个热点,英国学者如郭士立;麦都思、密边乐在介解科举制的同时,都强烈呼吁英国政府按科举制原则对选官制度进行改革。密迪乐还运用竟争性考试的办法进行了对英駐广州机构办事员的录用工作,这成为当时西方学习的典范。科举制之所以受到英国人的推崇,是因为它适应了英国当时社会的需要,而英国现存的政党分肥制使从事具体事务的文官也往往因议员或内成员的更替而更换1853年《关于建立常任英国文官制度的报告》为基础、以1855年英国文官委员会主持普通文职文员公开竟争性考试为雏形、以1870年枢密院令为标志的与科举制形式非常相似的英国文官制度基本确立。
——编自刘海波《英国文官制度与科举制的渊源)等(1)编写一幕19世纪初期英国学者在议会宣传改进选官制度的人物对话场景。(要求:先写出对话主题;主题要紧扣英国当时政治或经济领域的重大事件;对话内容要围绕主题展开,观点明确;对话过程完整,逻辑清晰。)
(2)结合英国文官制度的确立,说明英国文官制度的确立史就是中国科举制度的“宣传史”。22、中国使用货币的历史悠久,形成了一部丰富多彩的货币发展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时期典型货币基本描述夏商周
在考古发掘中,夏商遗址出土了大量天然贝,贝作为货币一直沿用到春秋时期。春秋战国
青铜货币大量出现,货币形状繁多,其中赵国布币、齐国刀币、秦国圆形方孔钱、楚国蚁鼻钱较著名。秦汉
秦始皇规定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圆形方孔的半两钱;汉武帝废除汉初郡国制币权,由中央统一铸五铢钱。唐
唐高祖下令统一铸造“开元通宝”钱,结束了秦汉以来以重量定名的钱币体系,此后货币以通宝、元宝相称。北宋
宋仁宗下令设益州交子务,由京朝官一二人担任监官主持交子发行,并“置抄纸院,以革伪造之弊”,严格其印制过程,这便是我国最早由政府正式发行的纸币—“官交子”。
根据材料,谈谈你对以上时期货币形制演变特点的理解。(要求:持论有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评卷人得分六、简答题(共3题,共12分)23、新中国成立后;在外交领域取得重大成就,请回答:
(1)面对两大阵营尖锐对立的形势;新中国采取的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中最能体现这一特点的方针是什么?
(2)20世纪50年代中期;新中国外交政策不断走向成熟,其成熟的标志是什么?哪次会议表明新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身份参加国际重要会议?
(3)20世纪70年代;新中国打开建国以来的外交僵局,说出70年代前期我国在外交领域取得的三项重大外交成就。
(4)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从20世纪80年代起,我国奉行的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具体表现为什么政策?24、“美国费城州议会大厦东会议厅”,思考:在此地诞生了美国历史上最重要的文献,它是什么?它有什么缺陷?是怎么解决的?25、P56左下角的“思考点”,思考:爱国主义教育和公民道德建设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什么作用和影响?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6题,共12分)1、B【分析】【分析】
【详解】
汉代酷吏因其敢于惩治违法的皇室宗亲而得到皇帝的赏识,且不断升迁。据此可知,汉代酷吏削弱了宗亲贵族的影响,B项正确;惩治违法的皇室宗亲,加强的是皇帝权威,不是政府权威,A项不选;材料没有提及打击诸侯势力,C不选;酷吏实行严刑峻法,不是依法治国和法治,仍属于人治,D项错误。2、B【分析】【分析】
【详解】
依据材料,宗族可以可以越过官方的法庭和法律,逃避法律制裁,这有利于宗族势力的扩张和发展,B项正确。材料的现象只是有利于宗族势力的发展,宗族力量的发展对社会秩序的稳定是一把双刃剑,排除C项;中国古代社会不是一个畸形的社会,排除D项。3、D【分析】【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晚清时期,清政府始终控制着封疆大吏以及军政机构关键职位的任免权,同时有权决定中央与地方之间财政收入的再分配,这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一定程度上延续了清王朝统治,D项正确;材料中的做法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不会推动中央权力的下移,排除A项;材料信息与领土完整无关,排除B项;清政府的这一做法不能体现加快中国现代化进程,排除C项。故选D项。4、D【分析】【详解】
材料“今夏多罪,天命殛之”、“先王有服,恪谨天命”体现的是先秦时期统治者借助神权来强化王权统治的特征,D正确;先秦时期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A排除;分封制是在西周时期推行的,B排除;C是西周宗法制的特征,排除。故选D。5、C【分析】【详解】
此题强调法律在财产继承方面不再明确继承对象的嫡庶之分,体现出清代嫡长子观念的淡化,故C项正确;材料不涉及专制主义,故A项与题目无关,排除;材料无法体现近代化,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土地在家庭内部继承中逐渐分化,与D项相反,故D项排除。6、B【分析】【详解】
题干所示为联合国的相关宣言,肯定了民族自决的合理性,要求国与国之间应该相互尊重领土完整,这有利于推动民族解放运动的开展,有利于新兴力量的崛起,B项正确;题干不能说明民族意识“开始”觉醒,A项不符合题干主旨和史实,排除A项;题干不能说明两大阵营瓦解加速,排除C项;第三世界兴起的标志是1961年不结盟运动的出现,排除D项。故选B项。二、填空题(共5题,共10分)7、略
【分析】【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汉初年在地方推行的制度是郡国并行制;推行郡国并行制,使中央集权受到威胁,最终引发了七国之乱;后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强化了中央集权;唐朝时期州的行政权力萎缩,监察区“道”逐渐演变为行政区,权力扩大。【解析】郡国并行制推行郡国并行制,使中央集权受到威胁“推恩令”中央集权得到加强逐渐演变为行政区,权力扩大。8、略
【分析】【详解】
(1)一;贵族政治指的是先秦时期的政治体制;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夏商周的制度都具有“家国一体”特点,所以1)应填E;二、根据材料中的皇权加强、地方管理由中央垂直管理等可知,这里强调的是中央集权,所以二出应填C;且2)处应填A;三、标题是选官制度的演变,而中国的选官制度的标准经历了从血缘到德才、门第和才学的演变,且不断制度化,所以1)处应填B;四、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在封建社会初期往往由官员兼任,随着历史发展,后来设立专门机构进行监察,所以1)处应填D。
(2)根据材料可知,“秦代行政图“,反映的是秦代郡县制加强中央集权,与君主专制下大一统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有关,故B项正确;“清掣签金瓶”反映的是清朝利用民族政策加强中央集权,与君主专制下大一统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有关,故C项正确;都护府是汉、唐时期中原王朝为监护边境各族而设置的军事机构,有利于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故E项正确;“清民间匾额”反映的是科举制的发展,与君主专制下大一统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无关,故A项错误;西周著作反映的是西周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历史,当时还未产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故D项错误。【解析】(1)一;1):E;二、C;2):A;三、1):B;四、1):D
(2)B、C、E9、略
【分析】【详解】
①结合所学可知;西周至春秋实行官位世袭的制度,贵族世代垄断高官;
②结合所学可知;春秋战国时期的官员选拔制度为荐举功劳制,即举荐有才能的人为官,或依据军功大小授予官职;
③结合所学可知;秦朝实行“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的官员选拔制度,即向官吏学习律令而为官;
④⑤结合所学可知;汉代实行察举制,察举指先考察而后推举;
⑥⑦结合所学可知;察举制分常科(岁举)和特科(无固定时间)常科为岁举,有人数规定,有具体标准,如孝廉;茂才等;特科有具体标准但无固定时间,如贤良方正、贤良文学、明经等;
⑧⑨结合所学可知;积功劳为官和征辟等也是两汉官员选拔制度的重要补充;
⑩⑪⑫结合所学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九品中正制,即在各州;郡设置资品、大中正,中正根据家世、道德和才能评定州、郡士人的资品,分为九等,写出评语。获得中正的士人,由吏部授官;
⑬结合所学可知,九品中正制将选官权收归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但后来逐渐形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局面。【解析】贵族军功大小律令考察推举常科特科功劳征辟资品大中正中正中央集权10、略
【分析】【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征伐匈奴属于战争方式;文成公主进藏属于和亲方式;设河西四郡、孝文帝改革和设宣政院属于改革与管理的方式;建立榷场属于经济交往的方式。【解析】战争:①征伐匈奴;和亲:④文成公主进藏;改革与管理:②设河西四郡③孝文帝改革⑥设宣政院;经济交往:⑤建立榷场。11、略
【分析】【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汉朝的分口赋;算赋。汉朝还征收财产税。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朝实行租庸调制,租;调之外的役,用“庸”代替。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780年,唐朝政府改行两税法,按田亩征收地税,按人丁;资产征收户税,分夏、秋两次征收。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征收两税,但附加税繁杂多变,往往超过正税数倍。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王安石推行募役法。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明初赋税分夏税;秋粮两次征收。正统年间,江南部分税粮折银征收送赴北京,称“金花银”。明朝后期,张居正在全国推行一条鞭法。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康熙帝规定“滋生人丁,永不加赋”。雍正帝实行“摊丁入亩”。【解析】财产租庸调两税法附加税募役法金花银一条鞭法摊丁入亩三、判断题(共6题,共12分)12、B【分析】【详解】
唐朝开始实行租庸调制,故题目错误。13、B【分析】【详解】
郡县制在春秋时期就已出现,并非秦朝开创,故该说法错误。14、A【分析】【详解】
布雷顿森林体系是二战后建立的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一定程度上稳定了世界金融货币秩序。故正确。15、A【分析】【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全党全国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开始实行改革开放,这就需要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为此,中国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以建设和平的周边环境。如2001年上海合作组织的成立,中国积极参与上海合作组织的活动,并发挥了主导作用,所以材料说法正确。16、A【分析】【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租庸调制下规定输庸代役,保障了农民有充分的生产时间,有利于国家赋税收入。故题干表述正确。17、A【分析】【详解】
自然环境对文明的产生有一定的影响,但不是决定性因素。雅典民主制度形成的决定性因素是海外贸易和工商业比较发达,所以该说法正确。四、材料分析题(共3题,共18分)18、略
【分析】【分析】
【详解】
本题为开放性试题,没有固定答案。根据材料时间及其时代特征分析两个政权的特点,在此基础上结合所学知识,从背景、内容、意义等方面进行阐述。最后,总结概括出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过程中政权建设的特点。即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过程中注重民主政权建设;中国共产党根据革命形势(或社会矛盾)的变化不断调整方针政策,政权建设具有灵活性和创新性。【解析】理解:在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的形势下,中国共产党独立探索中国革命道路;建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苏区政权代表工农及劳苦民众的利益,取消富农等阶层人员的民主权利,具有革命色彩;苏区政权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革命政权的有益尝试。
全面抗战爆发后,国共两党重新合作;为适应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以及巩固抗日根据地的现实需要,陕甘宁边区政府提出“三三制”原则,成立由中国共产党领导;各阶层广泛参与的民主协商政权(或各阶级联合专政的政权);边区的政权建设巩固了根据地,广泛调动了各阶层的抗日积极性,有利于抗日战争的胜利,保障了根据地人民的民主权利,为此后政协制度的建立积累了经验。
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过程中注重民主政权建设;中国共产党根据革命形势(或社会矛盾)的变化不断调整方针政策,政权建设具有灵活性和创新性。19、略
【分析】【详解】
(1)相同点:根据材料一“汉武帝时期新置郡;县(部分)”“唐代中原政权与周边部族、政权关系”和所学知识可知从在边疆地区设置郡县;由中央政府直接管辖;军事征服;和亲政策;实行羁縻政策等方面回答相同点。
措施:根据材料二“分颉利之地为六州,左置定襄都督府,右置云中都督府”“置安西都护府”“置安东都护府于平壤”得出设立机构;唐太宗在东突厥旧地设置都督府,任命突厥贵族为都督或将军来管理;唐太宗和武则天时期在西突厥地区分别设立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可知,册封首领,唐玄宗册封鞠羯族粟末部首领大祚荣为渤海郡王。根据材料二“唐太宗亲征”“唐破之于天山,设瀚海都护府”“唐军入吐鲁番,高昌亡”“唐德宗时出兵,败蕃;诏联盟,南诏臣于唐”“唐太宗亲征高丽,高宗再征朝鲜半岛”得出武力征服,唐朝初年,唐太宗大败东突厥,俘获颉利可汗,维护北部边境安定。根据材料二“德宗以亲女咸安公主妻回纥王”“文成公主入藏”得出,政治和亲文成公主入藏。根据材料二“唐蕃清水会盟,盟文规定唐蕃界限”“诏联盟,南诏臣于唐”得出,会盟通好,唐政府与吐蕃会盟巩固了双方友好关系,也符合当时双方关系的实际。
(2)关于分析汉、唐时期边疆管理所带来的历史影响,根据材料一、二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扩大了王朝统治的版图,加强了中央王朝对各民族地区的管辖,汉族与边疆民族的的交往空前频繁,有利于统一民族国家的发展,有利于经济文化往来,民族交融【解析】(1)相同点:在边疆地区设置郡县,由中央政府直接管辖;军事征服;和亲政策;实行羁縻政策。
措施:①设立机构:唐太宗在东突厥旧地设置都督府;任命突厥贵族为都督或将军来管理;唐太宗和武则天时期在西突厥地区分别设立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②册封首领:唐玄宗册封鞠羯族粟末部首领大祚荣为渤海郡王。③武力征服:唐朝初年,唐太宗大败东突厥,俘获颉利可汗,维护北部边境安定。④政治和亲:文成公主入藏。⑤会盟通好:唐政府与吐蕃会盟巩固了双方友好关系,也符合当时双方关系的实际。
(2)扩大了王朝统治的版图,加强了中央王朝对各民族地区的管辖,汉族与边疆民族的的交往空前频繁,有利于统一民族国家的发展,有利于经济文化往来,民族交融。20、略
【分析】【详解】
(1)结合所学知识;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属于70年代的外交成就;1953年,周恩来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属于50年代的外交成就;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如亚太经合组织;上海合作组织等等;1955年,周恩来参加万隆会议,并提出“求同存异”方针,属于50年代的外交成就。因此填入表中相应位置的是②④①③。
(2)开放性问题,如果选择50年代的外交成就,那就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或万隆会议,再结合这一外交成就的背景、概况和意义予以说明。如:万隆会议。简介:在亚非民族解放运动高涨的形势下,1955年万隆会议召开。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会议取得圆满成功。万隆会议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联系。会后,中国与更多的亚非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如果选择70年代的外交成就,那就是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再结合这一外交成就的背景、概况和意义予以说明。如: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简介: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日益提高,广大发展中国家要求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71年,第26届联大恢复新中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这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此后,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解析】(1)②④①③
(2)参考示例:50年代1
条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简介:新中国积极同邻近国家和新兴的民族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1953年;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50年代2
条目:万隆会议。
简介:在亚非民族解放运动高涨的形势下;1955年万隆会议召开。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会议取得圆满成功。万隆会议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联系。会后,中国与更多的亚非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70年代。
条目: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简介: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日益提高,广大发展中国家要求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71年,第26届联大恢复新中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这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此后,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五、论述题(共2题,共4分)21、略
【分析】【详解】
(1)场景:本题相对开放;需要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及科举制的特征进行分析即可,从1832年议会改革;责任内阁制的形成、科举制的选拔方式及公平公正的特征等角度进行展开。
(2)说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关于说明可从中国在世界的影响力、工业革命推动英国进行文官制度改革、英国民主政治的发展及科举制的特征等角度展开分析即可。【解析】(1)示例主题:英国文官制度的建立必须借鉴科举制度。
密迪乐:各位议员;我们必须改革我们的文官制度,现有文官制度不利于议会与内閣工作的正常运转。
议员1:为什么这么说?
密迪乐:我举两个例子。一是1832年议会改革;因为议员成分出现了较大的变化,工业资产阶级大量进入,必然需要更多懂经济的事务官,只有通过考试才能选出人才;二是自1721年沃尔波尔组閣后,首相权力不断扩大,而文官也随着政党的轮替而更替,影响了政府政策的执行。(举出一例即可)
议员2:那该怎么改?
密迪乐:我建议学习中国的科举制度;科举制度有四大优势:一是标准公开,可防止私下售官;二是方式独特,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结果公正;三是过程严密,保证了公正公平;四是重视教育,有利于整个社会文化素质的提升。议员们:有道理。(纷纷鼓掌)
(“示例”仅作阅卷参考;不作为唯一标准答案)
(2)示例说明:16世纪以来;随着新航路的开辟和西欧各国的对外扩张,当时仍是世界大国与强国的中国成为西方国家了解和研究的重要对象,中国的科举制等传入西方。
19世纪以来;随着工业革命的不断深入,启蒙思想不断宣传,英国对国家政治发展的规范化;专业化要求越来越高,同时由于传统文官制度弊端不断凸显,英国更希望找到一种更加公平合理的文官制度。于是讲究公平公正的科举制得到更多的青睐,英国兴起了科举制度宣传热。
进入19世纪中期;随着英国内阁制;政党制和议会制度的发展,英国文官制度的改革日益切,同时英国对中国科举制的宣传与实践更为充分,最终促成了英国科举制——文官制度的确立。
(“示例”仅作阅卷参考,不作为唯一标准答案)22、略
【分析】【分析】
【详解】
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解答本题首先要根据材料总结出夏商周至北宋货币形制变化的基本特征。根据材料可知,货币经历了贝→金属货币→纸币的演变历程,体现出从自然货币向人工货币转变的特征;根据材料“秦始皇规定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圆形方孔的半两钱”可知,由形制杂乱繁多向统一的货币形制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仓库阁楼转让合同协议书
- 怎么手写定金合同协议书
- 电商运营合作合同协议书
- C语言图形化编程题库试题及答案
- 计算机基础知识难点分析与试题及答案
- 了解2025年计算机二级VFP考试试题及答案的技巧
- 认购协议书与购房合同
- 系统复习JAVA基础2025年计算机二级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计算机四级嵌入式技术问答试题及答案
- 2025年计算机二级C语言考试应试策略与试题及答案
- 智能家居广告策划案
- 餐饮利润管理培训课件
-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复习教学设计
- 教师如何运用有效反馈促进学生学习
- 2024年中国外运股份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骨化三醇口服溶液-药品临床应用解读
- 北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目录
- 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实施方案
- 报价单模板完
- 滑模施工检查验收记录
- SCL-90症状自评量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