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华东师大版八年级生物上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1页
2025年华东师大版八年级生物上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2页
2025年华东师大版八年级生物上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3页
2025年华东师大版八年级生物上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4页
2025年华东师大版八年级生物上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华东师大版八年级生物上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9题,共18分)1、人的皮肤颜色由基因A和a控制;正常肤色由显性基因A控制,白化肤色则由隐性基因a控制,一对肤色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肤色白化的男孩,则男孩父亲的基因组成是()

A.AA

B.Aa

C.aa

D.AA或aa

2、在下列4种营养成分不同的食品中,某同学若以其中的一种食品为主食,则最易患佝偻病的是:D3、下列哪一种疾病可被称为“现代文明病”()A.急性传染病B.肺结核C.脑血管疾病D.呼吸系统传染病4、人的肺泡外缠绕着毛细血管网,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这有利于()A.血液与肺泡内的气体交换B.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C.增加肺泡的数量D.组织细胞与血液的物质交换5、下列性状不同的一组是()A.AA和AaB.Aa和aaC.Aa和AaD.aa和aa6、下列哪种行为属于动物的学习行为()A.小鸟喂鱼B.大山雀喝牛奶C.小孩吮奶D.蜘蛛结网7、生物种类的多样性的实质是()A.形态的多样性B.生物生存环境的多样性C.基因的多样性D.适应系统的多样性8、蚯蚓身体的前端区别于后端的标志是()

A.粗细。

B.颜色。

C.刚毛。

D.环带。

9、如图所示的四个装置中,设计不合理的是()A.验证光合作用需要光B.验证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C.验证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D.验证蒸腾作用产生水评卷人得分二、多选题(共6题,共12分)10、下列关于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原始生命起源于非生命物质B.化石为生物进化提供了直接的证据C.生物多样性是生物进化的结果D.越复杂、越高等的生物化石出现在越古老的地层里11、染色体是由下列哪两种物质成分构成()A.DNAB.蛋白质C.脂肪D.糖类12、下列不属于先天性行为的是()A.猫捉老鼠B.公鸡报晓C.蚂蚁搬家D.老马识途13、.图中列举了一些外向型经济的优越条件,以下区域中同时具备上述优势条件的是()A.珠江三角洲B.内蒙古高原C.黄河三角洲D.长江三角洲14、下列属于特异性免疫的是:A.接种过卡介苗的人不会得肺结核病B.患过一次天花的人不会再患该病C.白细胞吞噬病原体D.消化道表面的黏膜分泌黏液杀死病原体15、图中属于恒温动物的是()A.

企鹅B.

蟾蜍C.

长颈鹿D.

鱼评卷人得分三、填空题(共9题,共18分)16、病毒外壳由____组成,它的核心由____组成.17、生物的多样性包括: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18、【题文】当今社会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是____疾病和癌症.19、【题文】没有变质的鸡蛋都能孵出小鸡。()20、【题文】________是指亲子间的相似性;________是指亲子间和子代个体间的差异。人类利用遗传变异原理培育新品种的方法有人工选择、___________、基因突变等。21、观察下图;据图回答问题。

⑴、甲图是染色体,是由____和____组成。

⑵、在乙图中,主要的遗传物质是____(填字母“A”或“B”)。

⑶、丙图是A物质的结构示意图,A物质具有____结构。22、传染病是由____引起的,具有____和流行性等特点,引起传染病的____、____和____等生物,称为病原体;传染病能够在人群中流行,必须同时具备____、____和____这三个基本环节.缺少任何____环节;传染病就流行不起来。

人体某部位皮肤受伤,病菌入侵,白细胞聚集到受伤部位,伤口周围红肿,这种现象在生理学上叫____,在免疫学上属于____免疫;人体的第三道防线主要由____和____组成,功能是产生____,消灭____,属于____免疫.23、原生动物是结构____的一类原生生物,整个身体由____细胞构成,这个细胞能从周围环境中____,能完成全部的____.24、中国酿酒历史悠久.从禹时算起;酒在中华已有五六千余年的历史,与中华文明的发展同步.我国古籍中有很多关于酒的记载,从《诗经》到《红楼梦》,三千余年的文学和历史著作中,几乎都离不开酒.酿酒是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发酵,将糖类分解为酒精与水和二氧化碳的过程,请分析.

(1)酿酒的第一步是先通入一段时间空气,让酵母菌进行充分的有氧呼吸,其目的是____.

(2)若发现酿酒过程中装置内温度有所上升,这是由于____的缘故.

(3)当发酵一段时间以后,发酵罐内的溶液密度逐渐减小,其原因是____.

(4)实验室酵母菌计数的方法与细菌计数法类似;一般有两种方法;

方法一,透光法,在特定强度的光照下,酵母菌悬浊液会挡住一部分光照,测定透光量可以间接地知道酵母菌数目,请推理悬浮液中酵母菌浓度与透光量的关系为____.

方法二,稀释法,在n只试管中各加入90毫升无菌稀释液,从标本中取出10毫升加到第一只试管内,混合均匀后,从第一只试管中取出10毫升加到第二只试管内,依此类推,到第n只试管为止,假如n为4,在第4只试管中提取1毫升稀释液放在小型培养皿中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共计数出18个酵母菌,则原10毫升标本中的酵母菌总数为____.评卷人得分四、判断题(共4题,共32分)25、躯体运动的形成是由骨、骨连结、骨骼肌三部分共同完成的()26、在遗传过程中,母亲的X染色体只遗传给女儿,不遗传给儿子。______(判断对错)27、海带是藻类植物,它没有根、茎和叶等器官的分化.28、细菌有球形、杆形、螺旋形等不同的形态。评卷人得分五、解答题(共4题,共36分)29、如图为鲢鱼外形图,请据图回答:

(1)“鱼儿离不开水”;这是因为鱼用______呼吸.

(2)鲢鱼属于______(海水/淡水)鱼;主要以______等水生植物为食.6

(3)鱼游泳时;主要通过______和______的摆动以及______的协调主要游泳.

(4)鱼的体表常常有______覆盖,它的表面有滑滑的粘液,起______作用.30、人的体细胞中有______对染色体;其中性别决定与一对性染色体有关,男性的一对性染色体是______,女性的一对性染色体是______.生男孩和生女孩的可能性都是______.

31、请阅读资料后回答问题.

在某地生活着几种鸟.鹰就是其中一种;它的脖子较短,能捕食刚孵出不久的其它鸟的幼鸟;而鹅不捕食这些幼鸟,它的脖子较长.当刚刚孵出的幼鸟看到任何鸟类的影子时,它们就马上将身体蜷缩起来.随着幼鸟逐渐长大,当它们看到鹰的影子时仍然会将身体蜷缩起来,但它们看到鹅的影子时却不再蜷缩.

(1)刚刚孵出的幼鸟看到任何鸟类的影子时;它们就马上将身体蜷缩起来.幼鸟的这种行为从获得途径上看属于______行为,这种行为是由______决定的.

(2)请你预测一下;当看到上图A;B两种鸟的影子时,稍大一些的幼鸟将有怎样的行为?这种行为说明了什么问题?请试着解释.

32、阅读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螳螂在昆虫界享有“温柔杀手”的美誉.由于螳螂平时总是把两个前臂收于胸前;像是在祈祷,因此法布尔等西方学者把螳螂称为“祈祷者”.其实,螳螂这种虔诚姿态的背后却暗藏杀机,这是它捕虫前做准备的标准姿势.螳螂捕食的大事是害虫,对庄稼有益,是人类的好朋友.

材料二:白鳍豚是长江流域的特有物种.2006年;曾对长江白鳍豚进行一次全江调查,结果却没有发现一只活的白鳍豚.这预示着一个令人悲伤的结果.或许人类将永别长江女神--白鳍豚.

(1)螳螂的运动靠______;呼吸靠______,它的体表覆盖着的坚韧外壳是______,它的作用是______.

(2)雄螳螂会通过______感受雌螳螂体表分泌的______;从而飞过来进行交配.

(3)和鲨鱼不同;白鳍豚虽然也生活在水中,但它属于______动物,你判断的依据主要是______;和螳螂不同,鲨鱼和白鳍豚又因为体内有脊柱,故称为______动物.

(4)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无论是螳螂还是白鳍豚,它们的生存都受到了极大的威胁,我们应该尽快行动起来,保护好它们的______,让人和动物和谐相处.

评卷人得分六、实验探究题(共4题,共20分)33、蚯蚓是人类的好朋友;图是“观察蚯蚓”的实验时观察到的部分结构,据图回答:

(1)蚯蚓的身体由许多【______】______构成;这使它的躯体运动灵活.

(2)判断该图为蚯蚓身体的哪一端;并说出判断理由:______.

(3)用手指触摸蚯蚓体节近腹面处;会有粗糙的感觉,这是摸到了______.

(4)在实验中要不断用浸湿的棉球轻擦蚯蚓体表.这样做是为了______.34、人工合成的植物激素类似物常用于生产实践。课题组想研究某生长素类似物对微型月季侧芽生长的影响。方法如下:在相同的培养基中分别加入等量的蒸馏水;X、Y、Z三种不同浓度的植物激素类似物;取相同的微型月季茎段侧芽200个,平均分成4组,在适宜的条件下培养,每隔12天测量每个侧芽的生长长度并计算平均值,将实验结果绘制成图甲;查阅文献获取侧芽生长与生长素浓度的关系如图乙。

(1)实验中每组侧芽需要50个;计算侧芽生长长度的平均值,目的是______。

(2)由图乙可知;生长素浓度对侧芽生长的影响是______。

(3)如果该生长素类似物与植物生长素具有相同的功能;请结合甲;乙两图,判断浓度X、Y和Z的大小关系正确的有______。

①X>Y②Y>X③Z>X④Z>Y35、科学探究是学习生物学的重要方法;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要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探究的结果要经过实验论证,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下面是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的一些探究活动。

(一)观察法是科学探究中常用的方法;小明借助显微镜,看到了微观世界的口腔上皮细胞;酵母菌、水绵、细菌的结构,请根据结构模式图及有关实验操作回答下列问题:

(1)乙;丙、丁、戊四种生物细胞结构中含有真正细胞核的是______(填代号)。

(2)己图是制作并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过程图;请将制作此装片过程的代表字母正确排序______。

(3)丙图所示生物在进行的生殖方式是______;该生物能用来酿酒,出酒前和出酒后影响该生物的环境因素不同的是______。

(4)如表数据为某个菌种在25小时内增长的实验。庚图______曲线反映了如表的结果?

。时间(分钟)细菌数量(个)07505900010440001535000201100025600036、某学习小组为了探究甲状腺激素对蝌蚪生长发育的影响,进行如下实验:①将同期孵化的生长发育状态相似的20只蝌蚪,平均分成A、B两组;②A组每天饲喂5克蝌蚪饲料和少量甲状腺激素,B组每天只饲喂10克蝌蚪饲料,不添加甲状腺激素,其余条件保持相同;③每天记录蝌蚪生长发育的情况。(1)从实验设计可知,本实验探究的问题是:对蝌蚪的生长发育有影响吗?(2)青蛙的生殖属于有性生殖,其方式是(填“卵生”或“胎生”),青蛙的发育特点是。(3)该小组同学按照实验方案进行操作,出现的实验结果是:A组蝌蚪比B组蝌蚪生长发育快。他们得出的结论是:。(4)留心观察,你会发现自然界中有许多奇异的现象,如不同环境中的青蛙的体色是不同的,但都与其周围的环境基本保持一致。这说明。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9题,共18分)1、B【分析】

白化病属于家族遗传性疾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常发生于近亲结婚的人群中.肤色正常的夫妇生出了患白化病的孩子,说明夫妇双方除含有一个控制正常肤色的基因A外,都含有一个控制白化病的隐性基因a,这对基因的遗传图解如图所示:

由遗传图解可知:父母亲的基因组成都是Aa;白化病患者的基因组成是aa.

故选B.

【解析】【答案】白化病是一种较常见的皮肤及其附属器官黑色素缺乏所引起的疾病;是由于先天性黑色素合成发生障碍所导致的遗传性白斑病,这类病人通常是全身皮肤;毛发、眼睛缺乏黑色素,因此表现为眼睛视网膜无色素,虹膜和瞳孔呈现淡粉色,怕光,看东西时总是眯着眼睛.皮肤、眉毛、头发及其他体毛都呈白色或白里带黄.

2、D【分析】佝偻病是由于缺钙或缺维生素D引起的。【解析】【答案】D3、C【分析】解:据统计;50年代影响人类健康的疾病主要是呼吸系统疾病,由呼吸系统疾病引起的死亡率为120.3/10万人,占死亡总人数的16.86%,是死亡率最高的一种疾病.

现在恶性肿瘤的死亡率为140.47/10万人;占死亡总人数的23.89%;脑血管病的死亡率为127.18/10万人,占死亡总人数的21.63%;心脏病的死亡率为98.92/10万人,占死亡总人数的16.82%,是现代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脑血管疾病;

心血管疾病;恶性肿瘤被称为现代文明病.影响心脑血管疾病的因素;除了遗传和先天性因素外,还包括人们的生活方式,如吸烟、喝酒、营养过剩、熬夜、压力过大等.

故选:C.

心脑血管疾病和癌症已经成为对人类健康和生命威胁最大的一类疾病;被称为现代文明病.据此解答.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脑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恶性肿瘤被称为现代文明病,并了解其病因.【解析】【答案】C4、A【分析】解:肺泡数量多;肺泡外面包绕着毛细血管,肺泡和毛细血管的壁都佷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如图所示:这些特点,适于血液与肺泡之间进行气体交换。

故选:A。

人体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肺是气体交换的器官,肺的功能单位是肺泡.

此题考查了肺泡适于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的特点:表面积大、管壁薄.【解析】A5、B【分析】解:A;AA和Aa都表现显性性状;不符合题意;

B;Aa和aa分别表现显性性状和表现隐性性状;符合题意;

C;Aa和Aa都表现显性性状;不符合题意;

D;aa和aa都表现隐性性状;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特性和行为方式统称为生物的性状,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生物的性状有显性和隐性之分.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叫显性基因,一般用大写的字母表示,如A或B.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叫隐性基因,一般用小写的字母表示,如a或b;显性性状由一对显性基因AA或一个显性基因和一个隐性基因Aa控制.隐性性状由两个隐性基因aa控制.据此解答.

本题考查学生对基因控制性状,性状有显性和隐性之分,控制生物性状的基因也有显性和隐性之分的理解,同时,考查学生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解析】B6、B【分析】解:ACD;小鸟喂鱼、小孩吮奶、蜘蛛结网;都是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先天性行为;

B;大山雀喝牛奶是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的学习行为.

因此;大山雀喝牛奶属于动物的学习行为.

故选:B

(1)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不会丧失.

(2)后天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动物的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特点.【解析】B7、C【分析】解:生物多样性通常有三个主要的内涵;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遗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是指物种的种内个体或种群间的基因变化,不同物种(兔和小麦)之间基因组成差别很大,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决定的,生物的性状千差万别,表明组成生物的基因也成千上万,同种生物如兔之间(有白的、黑的、灰的等)基因也有差别,每个物种都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基因的多样性决定了种类的多样性,不同种类的生物与环境又构成了不同的生态系统,因此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实质是基因的多样性.

故选:C

生物多样性通常有三个主要的内涵;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遗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生物多样性的内涵.【解析】C8、D【分析】

身体呈长圆筒形;褐色稍淡,细长约由100多个体节组成.前段稍尖,后端稍圆,在前端有一个分节不明显的环带.前端离环带近约13个体节,后端离环带远,因此蚯蚓身体的前端区别于后端的标志是前端离环带近.

故选D.

【解析】【答案】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区分蚯蚓前端后端的标志.解答时可以从蚯蚓的特点;结构方面来切入.

9、D【分析】【解答】解:A;该实验中用不透光的锡箔片把一片叶的部分区域从上、下两面遮盖;部分叶片遮光,还有部分叶片没有遮光,这样处理可以形成见光和不见光两部的对照实验,此实验的变量是光.该实验现象能说明光合作用需要光.故A设计合理.

B;该实验装置内的氢氧化钠溶液能够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从而验证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故B设计合理.

C;该装置是验证种子萌发时释放二氧化碳的实验.种子萌发时;有机物彻底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将萌发的种子瓶内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二氧化碳具有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特性).故C设计合理.

D;植物进行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叶;用塑料袋将植物连同盆土一同罩住,这样塑料袋内壁的水珠是否来自叶片的蒸腾作用就不能确定,因为把花盆中的土壤也扎在里面,水蒸气有可能来自土壤中的水分.故D设计不合理.

故选:D.

【分析】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合成的有机物中的过程.

蒸腾作用是水分以气体状态从活的植物体内通过植物体表面(主要是叶子)散失到植物体外的大气中的过程.

呼吸作用是细胞内的有机物在氧气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二、多选题(共6题,共12分)10、ABC【分析】试题分析:A、达尔文把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做自然选择.达尔文认为,自然选择过程是一个长期的、缓慢的、连续的过程.由于生存斗争不断地进行,因而自然选择也是不断地进行,通过一代代的生存环境的选择作用,物种变异被定向地向着一个方向积累,于是性状逐渐和原来的祖先不同了,这样,新的物种就形成了.由于生物所在的环境是多种多样的,因此,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所以,经过自然选择也就形成了生物界的多样性.可见,生物多样性是生物进化的结果.故A正确.B、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最重要的、比较全面的证据,化石是由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等,由于某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漫长的年代和复杂的变化而形成的.并不是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就叫化石,研究发现,不同的地层中埋藏着不同类型的生物化石:埋藏于较浅地层中的化石与现代生物结构比较相似,埋藏于较深地层中的化石与现代生物结构差别较大,并且越是古老的地层中发掘的生物化石结构越简单、低等,水生生物的化石越多;越是晚期的地层中发掘的生物化石结构越复杂、高等,陆生生物化石越多.化石在地层中出现的先后顺序,说明了生物的进化历程和进化趋势: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逐渐进化而来的,因此化石是研究进化的主要证据.故B正确.C、地球从形成到现在大约有46亿年的历史.早期的地球是炽热的球体,地球上的一切元素都呈气体状态,那时谈不到生命的发生.后来随着地球的慢慢冷却,才逐渐为生命的发生提供了一定的条件,原始大气的主要成分是氨、氢、甲烷、水蒸气.水是原始大气的主要成分,当时由于大气中没有氧气,因而高空中也没有臭氧层阻挡,不能吸收太阳辐射的紫外线,所以紫外线能直射到地球表面,在紫外线、天空放电、火山爆发所放出的能量、宇宙间的宇宙射线,以及陨星穿过大气层时所引起的冲击波等这些能量作用下空气中的无机物经过复杂的化学变化转化形成了一些有机小分子物质物,后来随着地球的慢慢冷却,于是随倾盆大雨从天而降,汇集入原始海洋.在原始海洋中,经过上万年后这些有机小分子长期累积并相互作用,形成了比较复杂的有机大分子物质,如原始的蛋白质、核酸等.这些物质并逐渐形成了与海水分离的原始界膜,构成了相对独立的体系.一旦这些物质拥有了个体增殖和新陈代谢也就意味产生了生命.所以原始海洋是生命诞生的摇篮.故C正确.D、化石是保存在地层中的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研究发现,不同的地层中埋藏着不同类型的生物化石:越是古老的地层中发掘的生物化石结构越简单、低等,水生生物的化石越多;越是晚期形成的地层中发掘的生物化石结构越复杂、高等,陆生生物化石越多.这说明生物进化的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所以化石记录显示,在越晚形成的地层里形成化石的生物越复杂、高等,陆生的越多,但是也有简单的、低等的、水生生物.故D错误.故选:A.考点:此题主要考查的是生命的起源和生物的进化的知识【解析】【答案】ABC11、AB【分析】染色体存在于细胞核中,由DNA和蛋白质组成,在每条染色体上一般一只有一条DNA分子。【解析】【答案】AB12、AD【分析】解:A;“猫捉老鼠”实际上是猫出生后在成长的过程中通过环境因素的影响;由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是在先天性行为的基础上建立的一种新的行为活动,也称为后天性行为。A正确;

B;公鸡报晓是生来就有的;不学就会的,由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先天性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B错误;

C;蚂蚁搬家是生来就有的;不学就会的,由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先天性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C错误;

D;老马识途是通过学习得来的行为;属于后天性行为,D正确。

故选:AD

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称为先天性行为例如:蜜蜂采蜜,蚂蚁建巢,蜘蛛织网,鸟类迁徙等。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行为,不会丧失。后天性行为是动物出生后通过学习得来的行为。动物建立后天行为的主要方式是条件反射。参与神经中枢是大脑皮层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动物行为获得途径和特点。【解析】AD13、AD【分析】略【解析】AD14、AB【分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人类免疫的类型特点。掌握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的区别是解题的关键。是人体中产生了抵御该病的抗体,属于第三道防线,是特异性免疫;【解答】属于人体第二道防线;属于人体第一道防线,CD人体的免疫包括两种类型: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是生来就有的,人人都有,能对多种病原体有免疫作用,包括人体的第一、二道防线;特异性免疫是指第三道防线,产生抗体,消灭抗原,是出生后才有的,只能对特定的病原体有防御作用。A.接种过卡介苗的人不会得肺结核病和B.患过一次天花的人不会再患该病,都符合题意。C.白细胞吞噬病原体D.消化道表面的黏膜分泌黏液杀死病原体。都是生来就有的免疫,因此都属于非特异性免疫。故AB符合题意。B【解析】AB15、AC【分析】解:AC;企鹅是鸟类、长颈鹿是哺乳动物;都是恒温动物,AC正确;

BD;蟾蜍是两栖动物、鱼是鱼类;都属于变温动物,不是恒温动物,BD不正确.

故选:A;C.

(1)体温不因外界环境温度而改变;始终保持相对稳定的动物,叫做恒温动物,如绝大多数鸟类和哺乳动物.

(2)体温随着外界温度改变而改变的动物;叫做变温动物,如无脊椎动物;鱼类、两栖类、爬行类.

(3)鸟类和哺乳动物;它们的体表大都被毛(羽毛),循环路线有体循环和肺循环,体内有良好的产热和散热的结构,所以能维持正常的体温,为恒温动物.

关键知道动物界中只有鸟类和哺乳类动物是恒温动物.变温动物大都具有冬眠现象,为对外界环境的适应方式.【解析】AC三、填空题(共9题,共18分)16、蛋白质核酸【分析】【解答】解:病毒同所有生物一样;具有遗传;变异、进化,是一种体积非常微小,结构极其简单的生命形式.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主要由内部的核酸和外部的蛋白质外壳组成,不能独立生存,只有寄生在活细胞里才能进行生命活动,一旦离开就会变成结晶体.

故答案为:蛋白质;核酸.

【分析】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主要由内部的核酸和外部的蛋白质外壳组成.17、略

【分析】试题分析:生物多样性的内涵通常包括三个方面,即生物种类(物种)的多样性、基因(遗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生物种类的多样性是指一定区域内生物种类的丰富性,如我国已知鸟类就有1244种之多,被子植物有3000种,基因的多样性是指物种的种内个体或种群间的基因变化,不同物种之间基因组成差别很大,同种生物之间的基因也有差别,每个物种都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基因的多样性决定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生物种类的多样性组成了不同的生态系统。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生物多样性的内涵,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理解生物多样性的内涵。【解析】【答案】基因的多样性18、略

【分析】【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心脑血管疾病和癌症的危害;影响心血管疾病和癌症的因素,除了遗传和先天性因素外,还包括人们的生活方式.

过去传染病曾一度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目前,在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和部分发展中国家中,影响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已经不再是传染性疾病,心脑血管疾病和癌症已经成为对人类健康和生命威胁最大的一类非传染性疾病,被称为现代文明病.影响心脑血管疾病;癌症的因素,除了遗传和先天性因素外,还包括人们的生活方式,如吸烟、喝酒、营养过剩、熬夜、压力过大等,因此这类疾病又称为生活方式病.

故答案为:心脑血管。

考点:心血管疾病的危害;癌症的危害.

点评:关键点:心血管疾病和癌症已经成为对人类健康和生命威胁最大的一类疾病.【解析】【答案】心脑血管19、略

【分析】【解析】

试题分析:鸡蛋的结构中;卵壳较硬,上面有气孔,保护卵细胞,卵白除了保护卵细胞,还为胚胎发育提供水分和养料,卵细胞是由胚盘;卵黄膜、卵黄构成的,卵黄膜起保护作用,卵黄为胚胎发育提供养料,胚盘中含有细胞核,是胚胎发育的地方,将来发育成雏鸡,并不是每个鸡蛋都能孵化出小鸡,要想孵化出小鸡,鸡蛋必须具备两个条件:鸡蛋是受精的卵,具备鸡蛋孵化所需要的适宜的温度,因此,并不是没有变质的鸡蛋都能孵出小鸡。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鸟卵的结构。

点评:此题为基础题,难度一般,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鸟卵的结构,可结合示意图进行记忆。【解析】【答案】错20、略

【分析】【解析】

试题分析:遗传是指亲子间的相似性即具有相同的性状;变异是指亲子间和子代个体间的差异即性状的差异.如父母都是双眼皮,生的孩子有单眼皮的有双眼皮的,父母和双眼皮的孩子之间就是遗传;父母和单眼皮的孩子之间就是变异,两个孩子之间也是变异.利用遗传变异原理培育新品种的方法有多种,人类应用基因重组;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等可遗传变异来培育生物新品种.如培育的杂交水稻是利用了野生水稻和栽培水稻的基因组合培育出的新品种,培育出人工杂交稻来,既是人工选择,又属杂交育种;用一定剂量的放射性钴照射小麦的种子,属于用射线诱导发生基因突变,产生可遗传变异的过程,属诱变育种;

考点:此题考查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的概念和变异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意在考查学生对遗传和变异的概念的掌握情况,对遗传变异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解析】【答案】遗传变异杂交育种21、DNA(脱氧核糖核酸)蛋白质A双螺旋【分析】【解答】生物的主要遗传物质是DNA;DNA分子为双螺旋结构,像螺旋形的梯子,一条DNA上有许许多多的基因,一个基因只是DNA上的一个片段,生物的各种性状都是分别由这些不同的基因控制的,基因是染色体上具有控制生物性状的DNA片段,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的。

【分析】此题为基础知识题,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染色体的组成和DNA的分子特点。22、病原体传染性细菌病毒寄生虫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一个发炎非特异性免疫器官免疫细胞抗体病原体特异性【分析】【解答】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够在人与人和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具有流行性和传染性.病原体包括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病原微生物.传染病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三个环节才能流行,缺少任何一个环节都不能。

人体的免疫有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人体皮肤受伤;病菌入侵,白细胞聚集到受伤部位,伤口周围红肿,这种现象在生理学上叫发炎.人体的这种免疫功能是生来就有的,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人体的第三道防线主要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组成;当病原体侵入人体时,人体的淋巴细胞就会产生抗体,消灭抗原,这种免疫是出生后产生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属于特异性免疫。

故答案为:病原体;传染性、细菌、病毒、寄生虫、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一个、发炎、非特异、免疫器官、免疫细胞、抗体、病原体、特异性。

【分析】病原体是指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生物.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有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人体的免疫分为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23、简单一个吸收营养物质生理功能【分析】【解答】单细胞生物结构简单;虽然只由一个细胞构成,但也能完成营养;呼吸、排泄、运动、生殖和调节等生命活动.这个细胞能从周围环境中吸收营养物质,能完成全部生理功能,如草履虫的一系列生命活动可以通过细胞的一些结构来完成.

故答案为:简单;一个;吸收营养物质;生理功能.

【分析】生物可以根据构成的细胞数目分为单细胞生物和多细胞生物.单细胞生物只由单个细胞组成,而且经常会聚集成为细胞集落.单细胞生物个体微小,全部生命活动在一个细胞内完成,一般生活在水中.24、让酵母菌先进行有氧呼吸,快速增加酵母菌的数量微生物呼吸产生的能量中一部分以热能形式释放发酵时糖被消耗,产生酒精和CO2,酒精溶液的密度比糖水低成反比180000【分析】【解答】(1)先加入的酵母菌数量太少;因此需要酵母菌先大量的生长和繁殖,所以开始先通入一段时间的空气,目的是让酵母菌先进行有氧呼吸,快速增加酵母菌的数量.

(2)由于微生物呼吸产生的能量中一部分以热能形式释放;因此该过程中装置内温度有所上升.

(3)随着发酵的进行;葡萄糖逐渐分解成酒精和二氧化碳,发酵的产物酒精比葡萄糖的分子量小,所以随着发酵程度的加深,液体密度会逐渐变低.

(4)浓度越高;透光量越少,所以成反比.

(5)这四个试管;假设前一个试管的浓度是后一个试管浓度的10倍,如2号是3号的10倍,根据题意,4号1毫升里有18个,那么4号里应该是有1800,3号有18000,2号里有180000,1号里就有1800000,所以1/10的n次方乘x等于稀释后算得x=180000是1毫升的.

故答案为:

(1)让酵母菌先进行有氧呼吸;快速增加酵母菌的数量;

(2)微生物呼吸产生的能量中一部分以热能形式释放;

(3)发酵时糖被消耗,产生酒精和CO2;酒精溶液的密度比糖水低;

(4)成反比;

(5)180000.

【分析】酿酒要用到酵母菌,在无氧的条件下,酵母菌发酵能把葡萄糖分解成酒精和二氧化碳.在制作甜酒时,先加入的酵母菌数量太少,因此需要酵母菌先大量的生长和繁殖,所以开始先通入一段时间的空气,然后隔绝空气,目的是让酵母菌先进行有氧呼吸,快速增加酵母菌的数量,氧气耗完后,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四、判断题(共4题,共32分)25、√【分析】试题分析:躯体运动由运动系统完成的,运动系统由骨、骨连接和骨骼肌完成。考点:本题考查的是运动系统的组成。【解析】【答案】对26、×【分析】解:在亲代的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经过减数分裂,染色体彼此分离,男性产生两种类型的精子--含22+X染色体的精子和含22+Y染色体的精子。女性则只产一种含22+X染色体的卵细胞。受精时,如果是含22+X的精子与卵子结合,就产生具有44+XX的受精卵并发育成女性;如果是含22+Y的精子与卵子结合,就产生具有44+XY的受精卵并发育成为男性,由此看出生:

在遗传过程中;母亲的X染色体既可以遗传给女儿,也可以遗传给儿子,题干说法是错误的。

故答案为:×。

人的体细胞内的23对染色体;有一对染色体与人的性别有关,叫做性染色体;男性的性染色体是XY,女性的性染色体是XX。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性别遗传的过程。【解析】×27、A【分析】【解答】藻类植物结构简单;无根;茎、叶的分化,海带、紫菜等无根、茎、叶的分化,用孢子繁殖后代,属于藻类植物.故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分析】藻类植物大都生活在水中,结构简单,有的单细胞,有的多细胞,但都没有根、茎、叶的分化.藻类植物用孢子繁殖后代.28、A【分析】【解答】细菌的基本形态有球状、杆状和螺旋状,如图;据此细菌可分为球菌、杆菌和螺旋菌.

故答案为:正确。

【分析】细菌是生物圈中数量最多,分布最广的一类微生物.细菌的个体十分微小,大约1000个细菌排成一排才有1毫米长,细菌的形态多种多样,基本形态有三种:球状、杆状、螺旋状.五、解答题(共4题,共36分)29、(1)鳃(2)淡水藻类(3)尾部躯干部鳍(4)鳞片保护

【分析】【分析】本题考查了鱼类的主要特征。解题的关键是掌握鱼适应水中生活的特点。【解答】(1)鱼生活在水中,一是因为能用鳃呼吸,鳃是鱼适于水中呼吸的器官;二是因为能用鳍游泳。因此,“鱼儿离不开水”,这是因为鱼用鳃呼吸。

(2)根据鱼类生活的环境不同,鱼类可以分为海洋鱼类和淡水鱼类,鲢鱼是淡水鱼,主要以藻类等水生植物为食物。(3)鳍是鱼的运动器官,鱼有尾鳍、臀鳍、腹鳍、胸鳍和背鳍,其中胸鳍和腹鳍有保持身体平衡的作用,尾鳍可以保持鱼体前进的方向,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能产生前进的动力,其它鳍起到协调作用。因此,鱼游泳时,主要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以及鳍的协调游泳。

(4)鱼的体型呈梭型,体表覆盖有鳞片具有保护作用,并且能分泌粘液,有利于减少鱼在水中运动时遇到的阻力,适于水中生活。因此,鱼的体表常常有鳞片覆盖,它的表面有滑滑的粘液,起保护作用。

【解析】(1)鳃(2)淡水藻类(3)尾部躯干部鳍(4)鳞片保护

30、略

【分析】

常染色体就是对性别决定不起直接作用;除了性染色体外的所有染色体.例如,人类有22对常染色体,1对性染色体.人类正常染色体为46条(23对),其中22对称为常染色体,男女都一样;第23对称为性染色体,人的性别主要是由性染色体决定的,男性体细胞中的一对性染色体组成是XY,女性体细胞中的一对性染色体组成是XX.

在亲代的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经过减数分裂,染色体彼此分离,男性产生两种类型的精子--含22+X染色体的精子和含22+Y染色体的精子.女性则只产一种含22+X染色体的卵细胞.受精时,如果是含22+X的精子与卵子结合,就产生具有44+XX的受精卵并发育成女性;如果是含22+Y的精子与卵子结合,就产生具有44+XY的受精卵并发育成为男性.这说明男女的性别在受精卵形成时就已确定.由于男性可产生数量相等的X精子与Y精子,加之它们与卵子结合的机会相等,所以每次生男生女的概率是相等的.在整个人群中男女性别之比大致1:1

故答案为:23;XY;XX;50%

【解析】【答案】此题考查的是性染色体和性别遗传.解答时可以从人的染色体的组成;性染色体的组成、性别遗传方面来切入.

31、略

【分析】

动物行为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一出生就有的一种行为方式,是动物的一种本能,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如:刚刚孵出的幼鸟看到任何鸟类的影子时,它们就马上将身体蜷缩起来等都属于先天性行为;而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成长的过程中通过环境因素的影响,由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是在先天性行为的基础上建立的一种新的行为活动,也称为后天性行为,如:幼鸟逐渐长大,当它们看到鹰的影子时仍然会将身体蜷缩起来,但它们看到鹅的影子时却不再蜷缩等.由于鸟类具有一定的学习行为,可以根据某种鸟的影子来判断是否代表有危险以及是否需要躲避.

故答案为:(1)先天性;遗传物质。

(2)看到A影子时;幼鸟将身体蜷缩起来;看到B影子时,幼鸟的身体不再蜷缩;说明鸟类具有学习行为,较大的鸟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可以知道某种鸟的影子是否代表有危险,以及是否需要躲避.

【解析】【答案】知道从获得的过程来看;动物的行为可以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据此答题.

32、略

【分析】

(1)螳螂属于昆虫;其背部没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属于无脊椎动物,靠气管进行呼吸,具有三对足;两对翅,能爬行或飞行,运动能力比较强,扩大了其的活动范围,对于螳螂寻找食物、求得配偶、逃避敌害等都十分有利.体表有外骨骼,起到保护、支撑和防止体内水分的散失,外骨骼不能随着身体的长大而变大,当螳螂逐渐长大时,外骨骼就会限制螳螂的生长,所以螳螂在生长过程中会出现蜕皮现象.

(2)螳螂属于昆虫;其嗅觉器官是触角,在繁殖期间,雄螳螂通过触角来接受雌螳螂发出的性外激素而发生反应,从而飞过来进行交配.

(3)鲨鱼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等特征为鱼类,而白鳍豚生活在水中,具有胎生;哺乳的特征为哺乳动物,但二者都有脊柱为脊椎动物,螳螂没有脊柱为无脊椎动物.

(4)动物面临灭绝的主要原因是生活环境受到破坏;表现为人类的各种活动包括水资源的污染;乱砍滥伐等,所以我们。

我们应该尽快行动起来;保护好它们的生活环境,让人和动物和谐相处.

故答案为:(1)足和翅;气管;外骨骼;保护和支持内部柔软器官;防止体内水分蒸发。

(2)触角(的嗅觉感受器);性外激素。

(3)哺乳;胎生;哺乳;脊椎。

(4)栖息地(生存环境)

【解析】【答案】本题考查各种动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点;从昆虫和哺乳动物的特点来答题.

六、实验探究题(共4题,共20分)33、②;体节;环带靠近身体前端;刚毛;维持蚯蚓正常呼吸【分析】解:(1)蚯蚓身体细长约由100多个②体节组成;这使它的躯体运动灵活,属于环节动物.

(2)蚯蚓身体细长;前段稍尖,后端稍圆,在前端有一个分节不明显的环带,前端离环带近约13个体节,后端离环带远.据此判断图为蚯蚓身体的是前端.

(3)蚯蚓的腹面大多数体节中间有刚毛;刚毛有协助运动的作用.因此用手触摸蚯蚓体节近腹面处时,会有粗糙不平的感觉,这是因为摸到了蚯蚓体表的刚毛.

(4)蚯蚓呼吸的是空气中的氧气.氧气先溶解在体壁的粘液里;然后渗透到体壁内的毛细血管中的血液里,血液中的二氧化碳也通过体壁排出体外.因此蚯蚓是用湿润的体壁进行呼吸的,呼吸的是空气中的氧气.在实验过程中,用浸湿的棉球轻擦蚯蚓体表,其目的是保持蚯蚓的体表湿润,维持其正常的呼吸.

故答案为:(1)②;体节;

(2)环带靠近身体前端;

(3)刚毛;

(4)维持蚯蚓正常呼吸.

蚯蚓属于环节动物;靠近身体前端有环带,用湿润的体壁呼吸,腹面有刚毛,刚毛有协助运动的作用.图中①口;②体节、③环带.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知蚯蚓的呼吸、刚毛、环带以及蚯蚓对人类生活的益处.【解析】②;体节;环带靠近身体前端;刚毛;维持蚯蚓正常呼吸34、样本数量多,减少实验误差,使实验结论更加准确随生长素浓度的增大先促进侧芽的生长,达到一定浓度后抑制侧芽的生长③④【分析】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