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人教A新版八年级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1页
2025年人教A新版八年级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2页
2025年人教A新版八年级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3页
2025年人教A新版八年级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4页
2025年人教A新版八年级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人教A新版八年级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7题,共14分)1、捉蒋——英雄壮举;放蒋——大局为重;送蒋——情真意切。与此评价相关的人物是()A.彭德怀B.李宗仁C.张学良D.周恩来2、在电影《西安事变》中,有这样一个镜头:蒋介石对周恩来说“你是我的部下,你应该听我的话”,这一场景源于下列哪一历史事件()A.中共一大召开B.五四运动爆发C.黄埔军校建立D.北伐战争进行3、“文化大革命”结束的标志是()A.九一三事件B.“四五运动”C.二月抗争D.“四人帮”被粉碎4、中国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A.中国同盟会B.光复会C.兴中会D.国民党5、【题文】一五计划期间,中国第一个生产载重汽车的工厂在哪里建成投产A.长春B.武汉C.沈阳D.北京6、由于领土的急剧扩张,地中海在公元前2世纪成为罗马的内海,这一时期罗马处于()时期。A.王政B.共和国C.帝国D.古王国7、“跳槽”“人才招聘”“自主创业”“炒鱿鱼”等流行语的出现突出反应了改革开放后我国()A.人民生活的改善B.综合国力的提升C.就业制度的变化D.医保制度的建立评卷人得分二、填空题(共7题,共14分)8、____与____联合发起了平津战役。9、新中国成立后;国防;科技领域硕果累累:

(1)1964年10月;我国第一颗______爆炸成功,打破了帝国主义的核垄断。

(2)1970年;我国成功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是______。

(3)1986年;我国发展高新科技的计划纲要是______。

(4)改革开放以来,为了振兴科技和繁荣经济,我国实施的战略是______。10、1947年中国共产党召开土地会议,颁布______,实行______的土地制度。11、标志着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被废除的事件是。12、历史在谱写着歌曲,歌曲在凝聚着历史。“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当年,中国人民志愿军高唱着这首战歌在司令员____的率领下,奔赴朝鲜前线,保家卫国;“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带领中国人民站起来的是____;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每当唱响这首《走进新时代》,我们不免心潮澎湃,“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是在____(会议)上作出的。13、如图人物是______;他领导了______革命。

14、1960年,党中央全面调整经济,提出“______、______充实、提高”方针。评卷人得分三、判断题(共9题,共18分)15、侯德榜发明了联合制碱法,使中国制碱技术跃居世界前列。()16、史实:汪林茂在《层次递进的晚清三次新政》中评论某一历史事件时说:“其最大的意义并不是产生了自强”的效用;而是在古老的封建主义的‘体’上撕开了一道口子,开动了近(现)代化的这辆列车。”

推论:作者认为洋务运动的进步作用主要体现在开辟了近代化道路。______。(判断对错)17、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台湾问题是抗日战争遗留下来的问题()18、判断题。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19、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出现了“短暂的春天”。20、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解放了思想,为十一届三中全会奠定了组织基础。______21、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首先取得巨大成就的地点是在农村而不是在城市。______(判断对错)22、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先从农村开始,实行的是农业合作化。______(判断对错)23、20世纪初,清政府制订新学制,普遍兴办学校,并于1910年废除科举制度。______(判断对错)评卷人得分四、识图题(共3题,共27分)24、读图,回答问题。图一图二(1)图一、图二所示分别为中国近代哪一不平等条约开放的通商口岸?(2)图一到图二所示通商口岸位置的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25、图片是历史过程的真实记录,每一幅图片都向我们述说一段历史,观察下列图片,回答问题(1)图一中的人物是谁?反映了哪一重大事件?

(2)图二的场景是哪一运动的结果?该事件是的完成是对哪一阶级的终结?

(3)图三场景的出现与哪一运动有关?这一运动的完成标志着我国哪一制度的建立?26、阅读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1)图一是近代哪一派别创办的近代企业?此图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对近代化起到是什么作用?

(2)图二中的历史人物在当时为挽救民族危亡进行了哪项重大政治活动?

(3)图三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对人们的思想起到了什么重大作用?图四所示的新服式的出现和近代哪一次政治革命有关?

(4)请你为以上四幅图片拟定一个合适的共同主题。评卷人得分五、改错题(共2题,共6分)27、《南京条约》中割台湾给英国,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判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理由:________。28、张之洞在“自强”的口号下;创办了汉阳铁厂--中国第一个近代化钢铁企业。

______(判断对错)

改正:______。评卷人得分六、列举题(共4题,共8分)29、读图说史: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初,面对西方列强的侵略,中国从经济、政治到思想文化进行一系列探索开中国的近代化艰难起步。下列图片分别反映了相应的四个重大历史事件,结合这些事件和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图①江南制造总局图②公车上书图③起义军占领楚望台军械库图④《新青年》请回答:(1)上述四副图片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分别是什么?(2)图③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有何意义?(3)图①、图②、图④所反映事件的领导人是谁?(各举一例)(4)概括说明中国近代化的探索之路有何特点。30、读图,回答问题。

(1)图一中④处所示古文明发祥于哪些大河?(2)图一中②处出现的文明古国名称是什么?(3)图二文明古迹出现在图一①、②、③、④所示的哪一地方?这一地方的人最早使用的是什么文字?曾经形成了等级森严的种姓制度的文明古国又地处①、②、③、④中的哪个地方?按种姓制度划分,该国的国王属于哪一等级(名称)?(4)综合四大文明古国形成的自然条件,其中它们有什么共同点?31、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的代表人物。(每项两人)32、高铁动车的开通将更加有利于经济发展。(1)“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是毛主席对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雄姿及其在南北交通上发挥的重大作用的盛赞。(2)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的第一批国产汽车品牌是“___________”牌。(3)一五计划时期我国修建了青藏、新藏和___________公路。(4)21世纪初期___________________铁路修到世界屋脊。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7题,共14分)1、C【分析】【分析】通过题干可判断相关事件为西安事变,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基本分析能力。2、C【分析】由题干中“蒋校长”“周主任”可判断为黄埔军校时的称呼.1924年5月;黄埔军校成立,孙中山任校总理,蒋介石任校长,后周恩来任政治部主任.黄埔军校培养了大量军事政治人才,为建立国民革命军奠定了基础.

故选C.

本题以电影《西安事变》中的一个镜头为切入点;考查黄埔军样的相关知识.

注意识记黄埔军校建立的背景、人事安排及意义.【解析】C3、D【分析】略

【解析】D4、A【分析】1905年;孙中山在日本东京成立了中国同盟会,这是中国第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它的成立,大大推动了全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

故选:A。

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同盟会.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熟练掌握孙中山的历史功绩.【解析】A5、A【分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一五计划的成就。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是一五计划取得的成就,故选A。【解析】【答案】A6、B【分析】由于领土的急剧扩张;地中海在公元前2世纪成为罗马的内海,根据公元前2世纪这个时间可知这一时期罗马处于共和国时期.公元前509年,罗马建立奴隶制共和国.罗马共和国建立后,逐步征服了意大利半岛.公元前3世纪至前2世纪,为争夺地中海霸权,罗马共和国同地中海西部强国迦太基进行了三次布匿战争,最终击败迦太基,公元前2世纪后期,取得地中海霸权,成为强大的奴隶制国家.

故选B.

本题考查了罗马共和国.公元前8世纪;在意大利半岛的台伯河畔,罗马城逐步建立起来.

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灵活运用罗马共和国的相关时间与扩张.【解析】B7、C【分析】题干中“跳槽”“人才招聘”“自主创业”“炒鱿鱼”等流行语说明我国就业不再依靠计划分配终身任职;人才招聘会;自主就业等新型就业方式日渐兴起,我国的就业制度向着市场化的方向发展.这些流行语的出现突出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就业制度的变化.

故选C.

本题考查就业制度的变化.人才招聘会;自主就业等新型就业方式日渐兴起.

掌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就业制度的变化和培养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解析】C二、填空题(共7题,共14分)8、东北野战军华北野战军【分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兵临城下直取平津史实的识记。依据北师大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24课国民党政权的崩溃;第三子目兵临城下直取平津中的内容:“在淮海战役胜利发展之际,东北野战军根据中共中央部署,马不停蹄,秘密挥师入关,与华北野战军联合发起平津战役。”可知,故填东北野战军华北野战军。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学生对兵临城下直取平津史实的识记。对于这一内容,还可以考查平津战役的背景、时间、经过、结果和意义。9、略

【分析】(1)1964年10月;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加强了我国的国防力量,打破了帝国主义的核垄断,对于维护世界和平具有重要意义.

(2)1970年;我国用长征号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成为继苏联;美国、法国、日本后,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3)1986年3月;面对世界高技术蓬勃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严峻挑战,为了跟踪世界先进水平、发展高技术,邓小平同志在王大珩、王淦昌、杨嘉墀和陈芳允四位科学家提出的“关于跟踪研究外国战略性高技术发展的建议”和朱光亚极力倡导下,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党中央、国务院果断决策,于1986年3月启动实施了“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即863计划.

(4)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实施“科教兴国”发展战略,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发展高等教育是重大举措,其中科教兴国的奠基工程是普及九年义务教育..

故答案为:

(1)原子.

(2)东方红1号.

(3)八六三计划.

(4)科教兴国.

本题以填空题的形式考查学生对两弹一星;八六三计划、科教兴国战略相关知识的掌握.

本题考查学生对两弹一星、八六三计划、科教兴国战略相关知识的掌握.重点识记内容与影响.【解析】原子弹;东方红1号;八六三计划;科教兴国10、《中国土地法大纲》耕者有其田【分析】1947年;中国共产党制定颁布的《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按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它彻底废除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到1948年秋,解放区有1亿多农民分到了土地。

故答案为:

《中国土地法大纲》;耕者有其田。

本题考查解放战争时期土地改革;重点掌握《中国土地法大纲》。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判断分析的能力。熟练掌握《中国土地法大纲》。【解析】《中国土地法大纲》耕者有其田11、略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土地改革。标志着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被废除的事件是土地改革。【解析】【答案】土地改革12、彭德怀毛泽东十一届三中全会【分析】【分析】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是抗美援朝战争的军歌,抗美援朝的总司令是彭德怀,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是新中国成立,带领中国人民站起来的是毛泽东,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是指改革开放,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上提出的。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歌曲与事件的对应。13、略

【分析】根据题干图片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片中的人物是孙中山,1911年,孙中山领导了辛亥革命,推翻了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使民主共和深入人心。

故答案为:

孙中山;辛亥。

本题主要考查孙中山及其领导的辛亥革命的相关史实。1911年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了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的封建统治,结束了封建帝制,建立中华民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辛亥革命最大的革命成果是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理解并识记辛亥革命的相关史实。【解析】孙中山;辛亥14、略

【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从1958年开始,由于在经济工作中指导思想上的“左”倾错误和严重的自然灾害,给我国国民经济造成了长达三年的严重困难局面,为此1960年,党中央全面调整经济,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

故答案为:

调整;巩固.

本题主要考查探我国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有关内容.

本题注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本题的关键点是分析题干,注意准确识记“八字方针”的有关内容.【解析】调整;巩固三、判断题(共9题,共18分)15、√【分析】【分析】20世纪20年代;我国著名化学家侯德榜制出纯碱,注册商标为“红三角”,先后获得美国费城万国博览会;瑞士国际商品展览会金奖。他撰写了《制碱》一书,将制碱的奥秘公诸于世,打破了制碱业的垄断,他还探索出制碱的新工艺──联合制碱法,比欧洲的制碱方法,降低成本百分之四十,这种制碱法被命名为“侯氏制碱法”。故答案为:正确。

【点评】本题考查了侯德榜。16、√【分析】由材料“其最大的意义并不是产生了‘自强’的效用;而是在古老的封建主义的‘体’上撕开了一道口子,开动了近(现)代化的这辆列车。”可知,作者认为洋务运动的进步作用主要体现在开辟了近代化道路,故正确。

故答案为:

√。

本题以判断题的形式;考查洋务运动的相关知识。

注意对材料的解读,识记洋务运动的相关知识。【解析】√17、×【分析】【解析】试题分析:台湾问题是国共内战后的遗留问题,是国民党战败逃到台湾后造成的。考点:台湾问题【解析】【答案】×18、√【分析】【分析】依据已学知识可知;1840年至1842年的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以后随着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社会的主要矛盾以及人民的主要革命任务都随之发生了变化,总之,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题目表述正确,所以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鸦片战争的影响。鸦片战争·中英《南京条约》19、√【分析】本题考查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帝国主义国家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经济的掠夺,中国民族工业得到了一个发展机会,进入“黄金时代”,出现了“短暂的春天”。本题是正确的。故选T。【解析】T20、×【分析】粉碎“四人帮”后;人们要求纠正“文革”的错误,当时中共中央主要领导人仍然坚持“左”的指导思想,坚持“两个凡是”的方针,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之前,思想理论界开展了一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它使人们认识到,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场大讨论是一场深刻的思想大解放运动,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莫定了思想基础。

故答案为:×。

本题考查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理解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对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影响。

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对“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等历史知识的识记,属基础题。【解析】×21、√【分析】经济体制改革首先是对农业进行的主要在农村进行;其主要内容是,在农村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民获得了土地的使用权,有了生产的自主权,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提高了,粮食产量逐年提高,农村经济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农村逐步富裕起来。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首先取得巨大成就的地点是在农村而不是在城市,这个表述是正确的。

故答案为:

√。

本题考查了对内改革。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民获得了土地的使用权。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改革开放进程的知识再现的能力,学生在做题时要知道,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进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改革,农村改革取得突出成效以后,才开始在城市进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解析】√22、×【分析】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先从农村开始。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首先实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随后在中央指导下,农村逐步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大大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业生产得到大发展,农村开始富裕起来。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先从农村开始,实行的是农业合作化,这个表述是错误的。

故答案为:

×。

本题考查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先从农村开始。

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相关史实。【解析】×23、×【分析】20世纪初;清政府制订新学制,普遍兴办学校,并于1905年废除了沿用了一千三百多年的科举制度。

故答案为:×。

本题主要考查科举制度的废除的相关史实。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科举制度的废除的相关史实。【解析】×四、识图题(共3题,共27分)24、略

【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内容的认识。鸦片战争中,1842年中国被迫签订中英《南京条约》,条约规定: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需同英国商定。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1895年签订中日《马关条约》,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增辟苏州、杭州、沙市、重庆为通商口岸。由图中开放的通商口岸可以识读为图一为《南京条约》图二为《马关条约》开放的通商口岸。(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图片的综合分析能力。图一《南京条约》开放的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通商口岸在沿海地区。图二《马关条约》增辟的苏州、杭州、沙市、重庆通商口岸已经深入到内地。所以图一到图二所示通商口岸位置的变化说明外国侵略势力由沿海深入到内地,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中国民族危机加剧。【解析】(1)《南京条约》;《马关条约》。

(2)外国侵略势力由沿海深入到内地,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中国民族危机加剧。25、略

【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开国大典相关知识。结合图一“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可以判断,图一中的人物是毛泽东,反映的是开国大典。1949年10月1日下午3时,北京30万军民齐集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开国大典。毛主席庄严地向全世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并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是中国唯一的合法政府。他亲自按动电钮,升起了新中国第一面五星红旗。这时,54门礼炮齐鸣28响,广场上万众欢腾,掌声欢呼声响彻云霄。接着,举行盛大的阅兵式和群众游行。人们以无比喜悦的心情欢庆新中国的诞生。故答案为:毛泽东;开国大典。(2)本题主要考查土地改革相关知识。结合图二“50年代农民分到土地”可以判断是土地改革。新中国成立前,中国的土地制度极不合理。新中国成立后,实行土地改革。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运动在全国农村展开,到1952年底,全国大陆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土地改革基本完成,三亿多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到了土地。土地改革的完成,改变土地所有制,由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变为农民土地所有制,彻底废除了在我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故答案为:土地改革;地主阶级。(3)本题主要考查三大改造相关知识。结合图三“农民申请加入合作社”可以判断是三大改造中,农业合作化运动。新中国成立后,随着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建设的开展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也迅速迈开了步伐。为了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力,逐步克服农业同工业发展不相适应的矛盾,开展农业合作化运动,引导农民参加农业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道路的社会主义道路。到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三大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公有制形式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从此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故答案为:农业合作化运动(三大改造);社会主义制度。【解析】(1)毛泽东;开国大典。(2)土地改革;地主阶级。(3)农业合作化运动(三大改造);社会主义制度。26、略

【分析】(1)本题考查了学生对洋务运动相关知识的掌握。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内外交困。统治者集团内部一些较为开明的官员主张利用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强兵富国,摆脱困境,维护清朝统治。这些官员被称为“洋务派”;洋务运动前期,洋务派以“自强”为口号,采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创办了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一批近代军事工业;洋务运动发生在中国近代社会新旧交替的特殊历史阶段中,它虽然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但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洋务运动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2)本题考查了学生对戊戌变法相关知识的掌握。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图二康有为、梁启超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代表,为挽救民族危机,他们推动中国进行了维新变法,即戊戌变法运动。戊戌变法虽然失败了,但激发了人民的爱国思想和民族意识,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3)本题考查了学生对新文化运动相关知识的掌握。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图三《新青年》是新文化运动的阵地,新文化运动沉重的打击了封建礼教,促进了空前的思想大解放;启发了人们的民主觉悟;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创造了条件。图四中山装和旗袍等新服饰的出现反映了近代社会习俗的变化,出现这种变化是因为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为了改变愚昧落后的习俗,颁布了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的法令,社会习俗发生了很大变化。(4)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分析概括能力。综上所述,图一反映了中国引进西方先进生产技术,经济上的近代化;图二反映了中国对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的探索,是政治上的近代化探索;图三学习西方思想观念,是思想近代化的探索;图四反映了社会生活的近代化。综上所述,上四幅图片都是中国近代化的探索,反映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历程等。

【解析】(1)洋务派;洋务运动;洋务运动是近代化的开端。

(2)进行了维新变法(戊戌变法)。(3)促进了空前的思想大解放;启发了人们的民主觉悟;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创造了条件;辛亥革命。

(4)中国的近代化的探索、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历程等五、改错题(共2题,共6分)27、略

【分析】本题考查《马关条约》。1895年签署《马关条约》规定中国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及澎湖列岛给日本。故本题是错误的。【解析】不正确,理由:《马关条约》规定中国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及澎湖列岛给日本。28、略

【分析】19世纪60年代--90年代;地主阶级洋务派发动洋务运动,洋务派中央以奕䜣为代表,地方以李鸿章;张之洞、曾国藩、左宗棠等为代表,洋务运动前期,洋务派创办军事工业,如曾国藩创办的安庆内军械所、曾国藩和李鸿章创办的江南制造局、左宗棠创办的福州船政局等;后期创办民用工业,如李鸿章在上海创办的轮船招商局、张之洞创办的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等.因而张之洞在“求富”的口号下,创办了汉阳钢铁厂--中国第一个近代化钢铁企业,不是在在“自强”的口号下创办了汉阳钢铁厂.

故答案为:

错误:×;改正:把“自强”改为“求富”.

本题主要考查洋务运动.

本题旨在考查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判断分析的能力,注意区别掌握中国近代化探索中的洋务运动的口号和内容.【解析】×;把“自强”改为“求富”六、列举题(共4题,共8分)29、略

【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近代化探索的四个阶段和对读图能力的考查。图一江南制造总局是洋务派创办的军事工业,是洋务运动的产物。图二是康有为、梁启超领导的“公车上书”,揭开了维新变法的序幕。图三是武昌起义,即辛亥革命的开始。图四《新青年》的创办,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开始。(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创立了中华民国,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3)此题考查学生对近代化探索中代表人物的识记能力。结合所学可知,洋务运动的领导人是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曾国藩、恭亲王奕);戊戌变法的领导人是康有为(梁启超);新文化运动的领导人是李大钊(陈独秀、胡适、鲁迅)。(任答其一即可)(4)由图片的顺序思考,可以得出的趋势或者特点是:从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到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层层深入。【解析】(1)图一是洋务运动;图二是戊戌变法;图三是辛亥革命;图四是新文化运动(2)①推翻了清朝的统治②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③创立了中华民国④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3)洋务运动的领导人是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曾国藩、恭亲王奕);戊戌变法的领导人是康有为(梁启超);新文化运动的领导人是李大钊(陈独秀、胡适、鲁迅)(4)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层层递进(层层深入)30、略

【分析】(1)本题考查中国文明所在的流域。图一是亚非文明地图。标号④处是中国文明。中国文明发源于黄河、长江。(2)本题考查两河流域文明。图一是亚非文明地图。标号②处是两河流域。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两河流域文明也被为古巴比伦文明。(3)本题考查埃及文明和印度文明。图二是埃及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图一亚非文明地图中,标号①处就是北非的埃及。古埃及人最早使用的文字形成于公元前3000年左右。它用图形表示事物,所以叫象形文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标号③处是南亚的印度。雅利安人进入古印度后,逐渐产生不同等级,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制度,史称“种姓制度”。根据这个制度,社会分为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四个等级,其中国王、武士、官吏属于第二等级刹帝利。(4)本题考查亚非文明产生的自然条件。古代亚非文明被称为大河文明。大河文明诞生于大江大河流域,这些区域灌溉水源充足,地势平坦,土地相对肥沃,气候温和,适宜人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