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2024中考语文文言文梳理七上第4篇诫子书课堂讲本课件_第1页
福建省2024中考语文文言文梳理七上第4篇诫子书课堂讲本课件_第2页
福建省2024中考语文文言文梳理七上第4篇诫子书课堂讲本课件_第3页
福建省2024中考语文文言文梳理七上第4篇诫子书课堂讲本课件_第4页
福建省2024中考语文文言文梳理七上第4篇诫子书课堂讲本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七年级上册第4篇

诫子书三国蜀汉·诸葛亮文言文梳理文学常识1内容梳理2作品主旨3字词梳理4重点句子5文学常识诸葛亮(181—234),字孔明,三国时蜀汉政治家、军事家。教材原文参考译文(重点翻译用铺底标识)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君子的行为操守,(他们)以宁静专一来修养身心,以节俭来培养品德。不内心恬淡就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就无法达到远大目标。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学习,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不立志就无法学有所成。放纵懈怠就无法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教材原文参考译文(重点翻译用铺底标识)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随同岁月而丧失,于是人变得年老志衰,没有用处,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只能悲哀地守着穷困潦倒之人住的陋室,那时再悔恨又怎么来得及!作品主旨本文是诸葛亮写给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主要是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怠惰浮躁。字词梳理1.重点课下注释补充①诫(告诫、劝勉)子书(书信)②夫(助词,用于句首,表示发端)君子(有才德的人)之行③静(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以(连词,表示后者是前者的目的)修身④非淡泊(内心恬淡,不慕名利)无以(没有什么可以拿来,没办法)明志⑤年与(随同)时驰(疾行,指迅速逝去)⑥遂(于是,就)成枯落(凋落,衰残。比喻人年老志衰,没有用处)⑦悲守穷庐(穷困潦倒之人住的陋室)2.词类活用①形容词作动词:非学无以广才(增长)②形容词作名词:非宁静无以致远(远大目标)3.古今异义▶夫君子之行古义:fú,助词,用于句首,表示发端今义:丈夫▶险躁则不能治性古义:轻薄今义:地势险恶、复杂,不易通过;险要4.一词多义意与日去(丧失)太丘舍去(离开)夫君子之行(行为操守)三人行(行走)非志无以成学(完成,实现)遂成枯落(变成,成为)去行成夫学须静也(学习)非志无以成学(学业)非淡泊无以明志(志向)非志无以成学(立志)《齐谐》者,志怪者也(记载)处处志之(做记号)学志1.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译:(他们)以宁静专一来修养身心,以节俭来培养品德。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