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苏教新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月考试卷_第1页
2025年苏教新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月考试卷_第2页
2025年苏教新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月考试卷_第3页
2025年苏教新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月考试卷_第4页
2025年苏教新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月考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苏教新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月考试卷554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9题,共18分)1、以毕生精力投入到核实验工作,被誉为“两弹元勋”的科学家是()A.赵忠荛B.邓稼先C.钱学森D.华罗庚2、农村稳则社会安;农民富则国家盛,农业丰则基础强,而农业的根本出路则在科技创新。唐朝时创制的农业生产工具是()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3、隋朝大运河是世界上伟大工程之一,它的完成,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它开凿于()A.秦始皇时B.汉武帝时C.隋文帝时D.隋炀帝时4、某历史兴趣小组同学在探究“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出现的共同原因时提出了以下意见,其中正确的是()①都是在国家统一,社会稳定时出现的②统治者都注意调整统治政策③都在思想文化上实行高压政策④都重视生产技术的改进A.①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5、【题文】“我来自元谋,你来自周口,牵起你毛茸茸的手,爱让我们直立行走。”这首在网络上颇为流传的诗句,让我国境内的远古人类蒙上了一层神秘而浪漫的薄纱。下列远古人类中,生活在周口店的是()A.元谋人B.北京人C.半坡人D.河姆渡人6、从汉代开始;我国的文化出现了中外交汇的特点。下列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各项成就中能够体现中外文化交汇特点的是()

​A.B.C.D.7、在中国历史上,分裂和统一的局面曾交替出现。结束东汉末年以来近400年分裂局面,又一次实现全国统一的是()A.陈朝B.北周C.隋朝D.唐朝8、传说4000多年以前,他教民农耕,是农业生产的创始人,为了给人们寻找治病的草药,“尝百草之滋味,一日而遇七十一毒”。他是()A.大禹B.黄帝C.蚩尤D.炎帝9、诗歌是生动鲜活的历史。下列诗句所反映的历史现象按其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②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③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④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A.①②③④B.②①③④C.①④③②D.③②①④评卷人得分二、填空题(共9题,共18分)10、科举制主要科目有_______和_______。______主要测试考生记诵儒家经典的能力,_______考查考生治理政事的能力。11、商朝著名的青铜器有巨大的______和造型奇特的______等。12、请阅读图《都江堰示意图》;在图中填出以下位置的名称:

13、1140年,岳飞带领岳家军在______大败金朝骑兵主力,取得大捷。14、隋文帝时设置进士科,我国科举制正式诞生。错误:________________正确:_______________15、【题文】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2分,每空1分,共6分)。

(1)1684年,清朝设____加强对台湾的管辖;1884年,为加强西北边疆的管辖,清朝在新疆设立____。

(2)社会主义建设探索时期;涌现出了很多模范人物,其中两弹元勋是_______,党的好干部是_______。

(3)《剑桥欧洲经济史》中写道:“1861年2月19日,在许多历史著作中,(将)这一天定为俄国经济史上的两个时期的分界线。”按这种理解,1928-1937年也成为俄国经济的“分界线”是因为____的建立;1942年夏—1943年初,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也迎来了“分界线”,这是指____。16、春秋时期,第一个当上霸主的是____;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是____。17、北宋为强化君权,在地方各州设置监督______,相互牵制,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18、公元前______年,商鞅在______支持下变法,使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______国家。评卷人得分三、判断题(共5题,共10分)19、建文帝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实行削藩政策,明成祖即位后继续实行削藩政策。20、甲骨文使用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等多种造字方法,已经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是汉字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阶段。______(判断对错)21、孔子主张实行“仁政”;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思想,即“民贵君轻”思想;反对一切非正义的战争。______(判断对错)22、隋朝大运河由北向南分为四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和江南河。()23、秦简记载:“五人行盗,赃物在一钱以上,断去左足,并在脸上刺刻涂墨,判为刑徒。”这一记载说明了秦朝的偷盗很猖獗。______(判断对错)评卷人得分四、连线题(共2题,共20分)24、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成语典故往往形成于历史事件中,请把与下列成语对应事件的字母写在括号内起来。()1.围魏救赵A.巨鹿之战()2.纸上谈兵B.桂陵之战()3.破釜沉舟C.长平之战()4.问鼎中原D.淝水之战()5.揭竿斩木E.春秋争霸()6.草木皆兵F.大泽乡起义25、很多成语都来自我国古代历史故事,语言简洁,寓意深刻。你知道下列成语与哪些历史事件相关?用线条将它们连接起来。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9题,共18分)1、B【分析】邓稼先担任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理论设计的负责人;1963年由他主持的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理论设计方案形成.第二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试验爆炸成功.接着他又参加了氢弹的研制,被誉为“两弹元勋”.

故选B.

本题考查了模范人物邓稼先的事迹.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模范人物邓稼先的事迹.【解析】B2、D【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得知:图片中②曲辕犁出现于唐朝的江东地区;③筒车发明于隋而盛于唐;前者属于耕地,后者则是灌溉;①选项中的秧马,旧时汉族农具,流行于长江中下游水稻产区。是种植水稻时,用于插秧和拔秧的工具。从北宋时期开始大量使用。④西汉的新型播种工具耧车。

故选:D。

本题考查唐朝的盛世经济中生产工具的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及识图能力。【解析】D3、D【分析】根据所学知识;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隋炀帝从605年开始,开通了一条贯穿南北的大运河.

故选D.

本题考查隋朝大运河;知道隋炀帝在位时开通了大运河.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灵活识记其意义.【解析】D4、D【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出现的共同原因;考查学生分析问题比较问题的能力。分析本题,这是典型的组合型选择题,组合型选择题的解法是排除法,就是在给的选项中找出一个或两个和题意不符的选项排除掉,经过一次或两次排除基本就能得出正确答案了。观察该题①②③④并仔细分析可知,3个盛世局面的出现,都和统治者政治,经济,文化的宽松政策有关,所以,③都在思想文化上实行高压政策明显不符合题意,应排除,由此可知选项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

【解析】D5、B【分析】【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为材料选择题。通过材料阅读考查学生对远古人类地理位置的认识。据题意要求;选出生活在周口店一带的远古人类,根据所学可知是北京人。选项中B符合题意,故选B。

考点:人教版七年级上冊·中华文明的起源·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解析】【答案】:B6、D【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石窟艺术。北魏工匠在继承传统雕塑艺术基础上吸收外来的佛教艺术,创造出具有新风格的石窟艺术,因而是最能体现中外文化交流的艺术成就。故选D。【解析】【答案】D7、C【分析】在中国历史上;分裂和统一的局面曾交替出现,结束东汉末年以来近四百年分裂局面,又一次实现全国统一局面的是隋朝.581年杨坚建立隋朝,589年灭陈,实现全国的统一.

故选C.

本题考查了隋朝的统一.解答本题需要准确识记杨坚建立隋朝与隋朝的统一.

本题考查隋朝的统一,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581年杨坚建立隋朝,589年灭陈,实现全国的统一.【解析】C8、D【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炎帝的功绩。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相传黄帝建造宫室,制作衣裳,还教人们挖井,发明舟车,为后世的衣食住行奠定了基础。蚩尤是中国神话传说中与黄帝、炎帝并称为中华人文初祖,以在涿鹿之战中与黄帝交战而闻名。蚩尤在战争中显示的威力,使其成为战争的同义词。蚩尤也是苗族相传的远祖之一。大禹因治水而有名,曾三过家门而不入。ABC不合题意,故排除。​炎帝改进农具,教人农耕,尝遍百草,发明医药,是中华原始农业和医药学的创始人,故D符合题意;故选D。【解析】D9、C【分析】略【解析】C二、填空题(共9题,共18分)10、略

【分析】【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科举制焕发的活力史实的识记。依据北师大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4课昂扬进取的社会风貌,第一子目科举制焕发的活力中的内容:“科举中常设的主要科目有明经和进士。明经科主要测试考生记诵儒家经典的能力,比进士科相对容易些。进士科包括策问,加试经史、杂文,后来杂文专考诗赋。策问以解决社会实际问题为目的,考查治理政事的能力。”可知,故填明经进士明经科进士科。考点:科举制焕发的活力【解析】【答案】明经进士明经科进士科11、略

【分析】青铜文化是中国先进文化的一种重要表现;商朝的青铜器制造规模大,技艺精湛,品种多,其中世界上现存最大的青铜器是司母方戊鼎,四羊方尊造型奇特,是青铜器中的精品.

故答案为:

司母戊方鼎;四羊方尊.

本题主要考查青铜器的相关知识点.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注意掌握夏商西周的青铜业.【解析】司母戊方鼎;四羊方尊12、略

【分析】

本题以《都江堰示意图》为切入点;主要考查都江堰水利工程.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理解并识记战国时期的水利工程的相关史实.【解析】都江堰是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在岷江流域主持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它由“分水鱼嘴”“飞沙堰”“宝瓶口”等组成,“分水鱼嘴”是都江堰的分水工程,把岷江分成内外二江.西边叫外江主要用于排洪;东边叫内江,主要用于灌溉,内江之水通过宝瓶口引入支流,用来灌溉农田.飞沙堰是分水堤坝与宝瓶口之间长120米的滚水坝,在洪水期用于泄洪,并减少泥沙淤积.

故答案为:

13、略

【分析】岳飞著名的抗金英雄;他领导的军队作战勇敢,纪律严明,深受人民的爱戴,被称为“岳家军”.他从金军收复了建康,后又在1140年郾城大败金军骑兵主力,收复许多失地.故1140年,岳飞带领岳家军在郾城大败金朝骑兵主力,取得大捷.

故答案为:

郾城.

本题以“岳飞带领岳家军”为切入点;考查岳飞的事迹.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岳飞抗金的相关史实.【解析】郾城14、略

【分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创立科举制的皇帝。隋文帝时,开始用分科考试的办法来选拔官员,但此时科举制还未诞生,到了隋炀帝时,正式设置进士科,考核参选者对时事的看法,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我国科举制才正式诞生。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科举制的创立【解析】【答案】错误:隋文帝正确:隋炀帝15、略

【分析】【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填空题主要考察的是学生的课本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1)此题考查的是清朝巩固政权采取的措施。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后管理着台湾。1683年清军进入台湾;郑成功的后代归顺清朝。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近代史上,左宗棠收复新疆后,1884年,为加强西北边疆的管辖,清朝在新疆设立“台湾行省”。

(2)此题考查的是社会主义探索时期的人物及贡献的相关史实。此题是基础题。十年探索时期人民积极建设社会主义;广大人民和干部中涌现出大批先进人物,像大庆石油工人王进喜,两弹元勋邓稼先;党的好干部焦裕禄等,他们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成为全国人民的楷模。

(3)此题考查的是苏联的发展史。1928-1937年也成为俄国经济的“分界线”;这一时期主要是斯大林领导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这一时期的经济建设模式是斯大林模式;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也迎来了“分界线”,说的是战争的局势发生了转变。因为斯大林格勒战役是二战的转折点,是二战的局势发生了转变,所以它也是二战的分界线。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下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危机·收复台湾和抗击沙俄;人教新课标八年级历史上册·侵略与反抗·收复新疆;人教新课标八年级历史下册·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人教新课标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二次世界大战·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解析】【答案】(1)台湾府;行省。(2)邓稼先;焦裕禄。(3)斯大林模式;斯大林格勒战役。16、齐桓公陈胜吴广起义【分析】【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历史事件的识记情况。公元前7世纪中期;齐桓公在山东葵丘召集诸侯会盟,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此后晋;楚等国相继称霸。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秦末爆发了陈胜吴广起义,后来有项羽刘邦领导的农民起义,所以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是陈胜吴广起义。

【点评】人教新课标版七年级上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春秋战国的纷争;人教新课标版七年级上册·统一国家的建立·伐无道,诛暴秦17、略

【分析】通判是“通判州事”或“知事通判”的省称.宋初;为了加强对地方官的监察和控制,防止知州职权过重,专擅作大,宋太祖创设“通判”一职.通判由皇帝直接委派,辅佐郡政,可视为知州副职,但有直接向皇帝报告的权力.通判是兼行政与监察于一身的中央官吏.

故答案为:通判.

本题以北宋强化君权为切入点;考查宋太祖创设“通判”一职.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宋朝建立和宋太祖加强君权的相关知识.【解析】通判18、略

【分析】公元前356年;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开始实行变法.法令规定: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田宅和爵位,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的战斗力不断增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为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故答案为:356;秦孝公;封建.

本题考查商鞅变法的相关知识;把握商鞅变法的时间;支持者、影响.

本题以商鞅变法为背景,考查的是学生对商鞅变法的时间、支持者及影响的有关知识的记忆、理解能力.【解析】356;秦孝公;封建三、判断题(共5题,共10分)19、√【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削藩政策。建文帝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实行削藩政策,明成祖即位后继续实行削藩政策。【解析】【答案】对20、√【分析】商朝人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甲骨文”;它已经具备了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甲骨文使用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等多种造字方法,已经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是汉字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阶段。

故答案为:

√。

本题考查了商朝甲骨文。商朝人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甲骨文”;它已经具备了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

掌握甲骨文的特点及意义。【解析】√21、×【分析】儒家在战国时期的代表人物是孟子;他提出“春秋无义战”,笼统地反对一切战争。他还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和“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道德观念。

故答案为:×。

本题考查了孟子。在“百家争鸣”的过程中;各家学派相互取长补短,形成了中国思想文化兼容并包和宽容开放的特点。

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儒家孟子的思想主张。【解析】×22、√【分析】【分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辨别能力以及简单的地理知识。隋朝大运河由北向南分为四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和江南河,由这个知识点便可辨别出是正确。【点评】注意考查学生对于历史与地理知识的结合。23、×【分析】由材料“五人行盗;赃物在一钱以上,断去左足,并在脸上刺刻涂墨,判为刑徒”可知,秦朝的说秦朝的刑法很残酷,秦始皇穷兵黩武;好大喜功,滥用民力,大兴土木。焚书坑儒,禁锢人们的思想;沉重的赋税、繁重的徭役和兵役;大量的农民被征发修筑长城、宫殿、驰道、建陵墓;其刑法极其严酷。秦的暴政导致了秦末农民战争,秦朝灭亡。

故答案为:×。

本题以“五人行盗;赃物在一钱以上,断去左足,并在脸上刺刻涂墨,判为刑徒。”为切入点,考查秦的暴政。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熟练掌握秦的暴政和秦末农民起义。【解析】×四、连线题(共2题,共20分)24、略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我国古代成语典故的相关内容。成语故事“围魏救赵”发生在战国时期,公元前354年,魏国将军庞涓指挥大军包围了赵国的都城邯郸。赵国向齐国求援,齐国任命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率军前往救援。孙膑主张采取避实击虚的灵活战术,向魏国的国都大梁(今河南开封)进军,造成兵临城下,大军压境之势。田忌采纳了孙膑的计谋,率军进攻魏国。庞涓得知消息,从赵国撤军回国。孙膑预先在魏军回国的必经之地挂陵设下埋伏,当庞涓率军经过时,齐军突然出击,大败魏军。这场战役又称为桂陵之战,把这种作战方法叫做围魏救赵,从此,孙膑名扬天下,世间争相传诵他的兵法,故围魏救赵桂陵之战;成语“纸上谈兵”出自历史上的著名的秦赵之间的长平之战,说的是赵括熟读兵书,谈起用兵的道理来,头头是道,自以为天下无敌,连他父亲也不在他眼里。却没有实战经验,到长平后完全改变了廉颇的作战方案,结果四十多万赵军尽被歼灭,他自己也被秦军箭射身亡,故纸上谈兵长平之战;破釜沉舟指的是巨鹿之战中,项羽渡河后将渡船沉于水中,捣毁做饭用的锅灶,每个士兵仅带三日口粮,表示与秦军血战到底,义无反顾。项羽率领的这只起义军与秦军交战中“无不一以当十”,最终大败秦军,击垮了秦王朝的主力部队,故破釜沉舟巨鹿之战;春秋时期楚庄王北伐,并向周天子的使者询问九鼎的重量,大有夺取周朝天下之势,故问鼎中原春秋争霸;陈胜吴广在中国封建社会里首举义旗,领导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其“奋臂为天下倡始”的首义精神,“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造反思想,“斩木为兵,揭竿而起”的斗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