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 众多的人口(分层练)-2024-2025年第一学期七年级地理课件(中图版)(原卷版)_第1页
3.2 众多的人口(分层练)-2024-2025年第一学期七年级地理课件(中图版)(原卷版)_第2页
3.2 众多的人口(分层练)-2024-2025年第一学期七年级地理课件(中图版)(原卷版)_第3页
3.2 众多的人口(分层练)-2024-2025年第一学期七年级地理课件(中图版)(原卷版)_第4页
3.2 众多的人口(分层练)-2024-2025年第一学期七年级地理课件(中图版)(原卷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2025学年七年级地理上学期同步精品课堂(中图版2024)

3.2众多的人口(分层练)

填图一我国人口增长曲线图

1.读“我国人口增长曲线图”,回答问题:

(1)从图中看出,旧中国在较长的历史时期中,由于战争疾病等原因,死亡率高,人口增长。

(2)新中国成立后,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和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上升,大幅度下降,人口迅速

增长。

(3)为此我国政府把实行作为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

(4)目前,我国的人口数量方面的特点是。2010年我国人口数已达到亿。

2.根据“中国人口增长图”和“近三次人口普查总人口数图”,回答下列问题。

第1页共12页.

(1)解放前我国人口增长速度(快或慢)。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人口增长速度(加快或减缓)。

(2)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我国人口总数约为亿,约占世界人口的1/5。

(3)从1990年到2010年,我国人口总数在(增加或减少),但是人口增幅是在(加快或减缓),

这是因为我国政府把实行“”作为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

填图二我国人口分布图

(1)写出B、D两省区的名称B,D

(2)A省区主要的少数民族是,我国最西端在该省区的上,C省区行政中心是。

(3)图中北回归线自西向东穿过的省区分别是(写简称)。

(4)以ab线为分界,东部人口密度,西部人口密度。图中的人口地理界线的两个端点城市是

和。

一、单选题

老龄化社会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及以上人口占全社会人口比重达到10%,或65岁及以上人口达

到7%的社会。据下图我国未来人口老龄化趋势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第2页共12页.

1.下列关于我国人口的叙述,正确的是()

A.2020年我国尚未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B.2040年60岁及以上人口数量达到最大值

C.6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逐年增加D.60岁及以上人口数量持续减少

2.“银发经济”(服务老年人为主的产业)的崛起,最可能带动的行业有()

A.医疗服务B.户外运动C.服装制造D.网络购物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人口生育政策进行了动态调整(如图),完成下面小题。

3.我国人口生育政策调整与下列人口数据变化关系密切的是()

①老年人数量增加②流动人口数量多③劳动人口比重下降④青少年人口占比大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4.目前我国人口出生率较低的主要原因有()

①生活水平提高②平均初婚年龄降低③育龄妇女人数增多④社会福利保障制度不断完善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读我国第六、七次人口普查四省(市)部分数据统计图,结合图文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占总人口比重(%)

人口普查大陆地区人口总数(万人)城市人口比重(%)

0-14岁15-59岁60岁及以上

第六次13397216.6070.1413.2649.68

第七次14117817.9563.3518.7063.89

5.与第六次相比,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

A.大陆地区人口总数下降B.6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明显上升

C.15~59岁人口比重上升D.0~14岁人口比重下降

6.2021年5月31日,我国出台了“三孩政策”。主要是为了()的问题

①缓解人口老龄化问题②迅速提高人口素质③增加未来劳动力数量④解决人口增长过快

A.①②B.①④C.②④D.①③

7.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表明中国城市人口数已经超过乡村人口数。乡村人口向城市迁移的原因不包括城市

()

A.就业机会多B.医疗水平高

C.空气质量优D.教育条件好

第3页共12页.

我国疆域辽阔,人口众多。近年来,我国人口发展呈现少子化、老龄化、区域人口增减分化的趋势性

特征。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8.据图分析我国人口分布大势是()

A.北方地区人口数量远大于南方地区B.西北地区人口增长远高于青藏地区

C.黑河—腾冲线以东人口数量多D.黑河—腾冲线以西人口密度大

9.下列省区人口数量和人口增长率(2010-2020)都高的是()

A.藏B.豫C.浙D.秦

图示意我国人口分布,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0.我国人口分布总体特征是()

A.东多西少B.北多南少

C.内陆多,沿海少D.第一阶梯人口多

11.关于图中人口分界线的描述,准确的是()

A.A为黑龙江省漠河市B.B为云南省昆明市

C.A所在省份行政中心为哈尔滨D.B所在省份简称是粤

12.下列属于影响人口分布的社会经济条件是()

第4页共12页.

①交通便利②经济发达③地势平坦④医疗水平高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021年5月,我国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公布,如图为我国第七次人口普查统计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历次人口普查数据表明,我国近70年来人口()

A.一直保持高速增长B.人口增长逐渐加快

C.人口出现负增长D.人口总数逐渐增加

14.2021年8月,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的决定,修改后的人口计生

法规定,国家提倡适龄婚育、优生优育,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我国人口政策调整的主要目的是

()

A.缓解人口老龄化B.缓解人口增长过快

C.解决人口分布不均D.解决人口性别比失调

15.一个国家人口政策的制定与调整,说明()

①人口增长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②人口政策调整要适应人口发展变化

③人口增长应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④人口政策只能解决人口增长过快问题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二、解答题

16.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数据(不包括港、澳、台人口)

年份(年)195319641982199020002010

人口(亿)5.836.9510.0811.3412.6613.40

材料二:中国的人口密度分布图

第5页共12页.

材料三:国际上通常看法是,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10%,即为进入老

龄化社会。我国自1999年已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预计到2020年,我国60岁以上老人将达到2.48亿;2050

年,我国60岁以上老人数量将达到4.34亿。为了应对这一情况,我国于2016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全

面二孩”。

(1)根据材料一可知,2000年至2010年的10年间,我国人口增加了亿,与1990年至2000年的10年

间增加的人口数相比较,我国近十多年来,人口的增长速度明显(上升或下降),这说明了我国实行的

人口国策已见成效。

(2)根据材料二可知,我国人口地理分界线是黑龙江到云南腾冲。试分析我国东南部人口稠密的自然

原因:(一条即可)。

(3)结合所学知识,写出人口老龄化加剧可能带来的问题有(至少两条)。

(4)“全面二孩”政策是继“单独二孩”等政策之后的又一次人口政策调整。下面对“全面二孩”人口政策的理

解,正确的是()

①缓解了人口老龄化②取消了计划生育政策③提升了社会消费能力④增加了劳动力储备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17.为了更好地理解中国人口现状和人口国策,老师要求全班同学绘制自己的“家谱”,图甲是小明同学的作

业。图乙为中国历次人口普查结果变化折线图,图丙为中国不同年龄人口变化曲线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从图甲中家庭子女数量的变化可以看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先经历了人口的(填“快速”

或“缓慢”)增长阶段,结合图乙可知,到1982年人口总数达到亿,后期增速逐步变(填“快”或

“慢”)。

(2)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中国把作为一项基本国策,所以班里大部分同学和小明一样是。

第6页共12页.

(3)结合家庭变化和图丙,小明发现,中国目前出现了儿童人口比重(填“上升”或“下降”),老年人口

比重(填“上升”或“下降”)的现象,正面临日益严重的问题,将会引发什么社会问题(至少两条)?。

一、单选题

(2024·贵州黔东南·中考真题)我国2016年起全面实施“两孩”政策,2021年实施“三孩”政策。

下图为我国第5—7次人口普查情况统计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从图中看出,我国()

A.少年儿童比重持续上升B.老年人口比重持续上升

C.劳动力人口比重持续下降D.65岁以上人口比重最高

2.2016和2021年,我国分别实施“两孩”“三孩”人口政策的主要目的是()

A.优化人口年龄结构B.降低人口分布密度

C.提高老年人口比重D.降低死亡人口数量

(2023·江苏镇江·中考真题)中国式现代化既是巨大人口规模的现代化,也是巨大家庭户总量的现代

化。下表为“我国历次人口普查相关数据表”。完成下面小题。

普查年份项目1953年1964年1982年1990年2000年2010年2020年

家庭户总量(亿户)\\\2.773.404.024.94

家庭户规模(人户)4.334.434.413.963.443.102.62

独居老人家庭户占比(%)\\\\2.33.66.1

人口总量(亿人)5.836.9110.0411.3112.9513.4014.12

3.由表可知,我国()

A.家庭户的总数量逐年减少B.家庭户规模变大

C.独居老人家庭户占比递减D.人口的规模巨大

4.1982年后,我国家庭户生育率()

第7页共12页.

A.整体上升B.整体下降C.先升后降D.先降后升

5.针对我国人口现状,积极应对的策略有()

A.吸纳更多海外移民B.实施独生子女政策

C.完善社会养老制度D.限制人口区域流动

(2024·山东聊城·中考真题)读我国近十年人口数据统计图,完成下面小题。

6.近十年我国的人口变化特点及可能面临的社会问题是()

A.总量持续增长,劳动力短缺B.总量持续减少,年龄结构优化

C.自然增长率持续上升,就业困难D.自然增长率出现负增长,养老负担加重

7.面对我国人口发展现状,可采取的措施有()

①鼓励人口流入大城市②大力接纳外来移民③完善养老服务体系④增加服务型机器人的研发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2024·吉林·中考真题)2010年和2020年我国分别进行了第六次和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读图,完

成下面小题。

8.两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比例()

A.不变B.下降C.上升D.最大

9.针对人口年龄结构变化特点,2021年我国开始实施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的政策,这将有利于

第8页共12页.

()

A.缓解人口老龄化现象B.人口均匀分布

C.调节男女比例D.降低人口出生率

(2024·江苏苏州·中考真题)江苏省位于我国人口密集区,图为江苏省2013,2022年人口年龄结构和

人口总量统计图,完成下面小题。

10.江苏省位于我国人口密集区,有利的自然条件为()

A.经济发达B.气候适宜C.矿产资源丰富D.饮食文化独特

11.据图可知,江苏省2013~2022年()

A.0-14岁人口占比减少B.15-64岁人口占比不变

C.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增加D.人口总量增加1000万

12.针对江苏省人口老龄化问题,应该()

①下调养老金②控制生育③健全养老保障机制④发展老龄产业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4·广东·中考真题)广东省常住人口2023年比上年增加49万人,连续多年保持全国第一位。图

为广东省近十年常住人口数量统计图。完成下面小题。

第9页共12页.

13.近十年广东省常住人口数量变化的总体趋势是()

A.先降后升B.先升后降

C.总体上升D.持续下降

14.近十年来,形成广东省常住人口数量变化总体趋势的主要原因有()

①外来人口迁入较多②就业压力大

③省内人口自然增长④落户政策宽松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15.广东省常住人口数量连续多年稳居全国第一,带来的最突出优势是()

A.人均医疗资源丰富B.人均教育资源丰富

C.人均耕地面积大D.劳动力资源丰富

二、解答题

16.(2024·上海·中考真题)地图绘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地图、学习地理。运用表格数据,绘制“中国

人口分布图”。

2020年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

省级行政指标(人省级行政指标(人省级行政指标(人省级行政指标(人

单位/km2)单位/km2)单位/km2)单位/km2)

澳门20704浙江612海南285云南120

香港6709河南595江西271宁夏108

上海3923安徽436山西223黑龙江67

北京1333河北395贵州219甘肃59

天津1162重庆389广西212内蒙古20

江苏791福建335陕西192新疆16

第10页共12页.

广东701湖南314四川172青海8

台湾654湖北311吉林128西藏3

山东652辽宁288//

(1)第一步,确定衡量人口分布的指标。在上图的图例上方填写该指标的名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