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输血学多选题集与题解_第1页
临床输血学多选题集与题解_第2页
临床输血学多选题集与题解_第3页
临床输血学多选题集与题解_第4页
临床输血学多选题集与题解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血液生理学基础

1.正常人体血细胞生成可分为几个阶段

A.两个阶段

B.三个阶段

C.四个阶段

D.五个阶段

答案:A

曾解:正常人体血细胞生成可分为胚胎与胎儿期及出生后骨髓造血期两个阶段

2.胚胎与胎儿造血期又可分为

A.胚叶造血期

B.肝脾造血期

C.骨髓造血期

D.以上均是

答案:D

后解:根据胚胎与胎儿发育过程,胚胎与胎儿造血期又可分为三个阶段。胚叶造血期,肝脾

造血期,骨髓造血期。

3.关于出生后骨髓造血下列哪项是不正确的

A.从新生儿到4岁幼儿,全身骨髓具有活跃的造血功能

B.随着年龄的增长,管状骨中红髓的范围缩小,脂肪组织逐渐增多变为黄色,称为黄红髓

C.黄髓已不再造血,也就不具有潜在造血功能

D.大约18-20岁,红髓仅局限于扁平骨及肱骨、股骨的近端,约占骨髓总量的50%

答案:C

意解:出生后幼儿至成人,骨髓造血需经历一定的变化。从新生儿到4岁幼儿,全身骨髓具

有活跃的造血功能。5-7岁时,在管状骨的造血细胞间出现脂肪细胞。随着年龄的增长,管

状骨中红髓的范围逐渐缩小,脂肪组织逐渐增多,骨髓变为黄色,称为黄红髓。黄髓虽已

不再造血,但仍具有潜在造血功能。大约18-20岁,红髓仅局限于扁平骨及肱骨、股骨的近

端,约占骨髓总量的50%,此后这些红髓的造血活动持续终身,但其活动程度随年龄增长而

减少。

4.胸腺发育至青春期重约

A.20克

B.30克

C.40克

D.50克

答案:C

蕨解:胸腺是一种中枢性淋巴器官,随着年龄的增长,胸腺继续发育,至青春期约重40g,

以后随年龄增长而逐渐退化,淋巴细胞减少,脂肪细胞增多,至老年时约15g。

5.胸腺的主要功能是产生

A.单核细胞

B.T淋巴细胞

C.B淋巴细胞

D.巨噬细胞

答案:B

题解:胸腺小叶的周围称为皮质,中央部分称为髓质。胸腺的主要功能是产生T淋巴细胞

和分泌胸腺素,后者则由上皮性网状细胞产生,可促使T淋巴细胞的增殖与成熟。

6.下列关于淋巴结的叙述哪项是不正确的

A.淋巴结是一种周围性淋巴器官

B.淋巴结的实质是由淋巴组织和淋巴窦构成

C.滤泡中央是T淋巴细胞增殖部分,称为生发中心

D.髓质主要由髓索和淋巴索构成

答案:C

题解:淋巴结是一种周围性淋巴器官。淋巴结的实质是由淋巴组织和淋巴窦构成,周围部分

的淋巴组织较致密,称为皮质;中央部分则较疏松,称为髓质。皮质的浅层有许多淋巴滤

泡,滤泡中央是B淋巴细胞增殖部分,称为生发中心。皮质的深层是弥漫的淋巴组织,主

要山胸腺迁来的T淋巴细化所构成,称为胸腺依赖区。在抗原刺激下,T淋巴细胞可以增殖

,产生大量致敏的小淋巴细胞,经血流直接作用于抗原。髓质主要由髓索和淋巴索构。髓

索的主要成分是B淋巴细胞、浆细胞及巨噬细胞等。

7.下列关于脾脏的叙述哪项是正确的

A.脾脏具有滤血、造血、储血及参与免疫反应等多种功能

B.新鲜脾切面大部分呈暗红色称为红髓

C.白髓包括中央动脉周围淋巴鞘与脾小结

D.以上均是

答案:D

题解:脾脏具有滤血、造血、储血及参与免疫反应等多种功能。牌实质由三部分构成。新鲜

脾切面大部分呈暗红色称为红髓,其间散在分布着许多灰白色小结节称之为白髓。红髓由

脾窦和脾索构成。白髓包括中央动脉周围淋巴鞘与脾小结。在中央动脉周围的是脾脏的依

赖区,区内主要是T淋巴细胞,而脾小结就是脾内淋巴小结,小结内有生发中心,主要是

B淋巴细胞。

8.骨髓造血微环境山下列哪项组成

A.血管、神经

B.巨噬细胞

C.基质

D.以上均是

答案:

而解:D骨髓是一种海绵样、胶状的脂肪组织,它封闭在坚硬的骨髓腔内,可分为红髓、黄髓

。山血管、神经、巨噬细胞、基质等共同构成造血微环境。

9.粒细胞造血岛的中心是何细胞

A.巨噬细胞

B.单核细胞

C.淋巴细胞

D.巨核细胞

答案:A

题解:在骨髓的血窦间充满着造血细胞,均需依赖于正常造血微环境。造血细胞在髓腔内有

一定的排列顺序。巨核细胞紧贴在窦壁外,位于血窦附近的红细胞造血岛内有成群的各期

幼红细胞。粒细胞造血岛则远离血窦,其中心为巨噬细胞,周围为各期幼粒细胞,髓腔内

还有成熟的淋巴细胞、网状细胞和浆细胞等组成的淋巴小结。

10.骨髓中的血细胞释放入血可能与下列哪项因素有关

A,细胞的成熟变形能力

B.造血实质和窦状隙的容积和/或压力

C.窦状隙血中的释放因子浓度

D.以上均是

答案:D

题解:骨髓中血细胞释放入血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1)细胞的成熟变形能力;(2)造

血实质的容积和/或压力;(3)窦状隙的容积和/或压力;(4)窦状隙血中的释放因子浓

度。

11.血液是由几部分组成

A.两大部分

B.三大部分

C.四大部分

D.五大部分

答案:A

题解:血液通常具有运输、调节、维持酸碱平衡和渗透压、维持体温恒定以及防御等功能

。血液是由细胞成分与非细胞成分两大部分组成。血液的细胞成分是由红细胞、白细胞、

血小板三个部分组成,血液非细胞成分是指血浆或血清

12.抗凝血液采集后离心可见血液分为几层

A.二层

B.三层

C.四层

D.五层

答案:B

题解:抗凝血液采集后离心可分为三层:上层为淡黄色透明液体,即血浆约占总体积50-60%

;下层为红色的红细胞层,占总体积的40-50%,两层之间还有一层菲薄的白细胞和血小板

层,称为淡黄色层。

13.人体的体液可有哪些构成

A.细胞内液

B.组织间液

C.血浆

D.以上均是

答案:D

题解:人体的体液可分为三个部分:细胞内液(占体重40-50%),组织间液(或称组织液,

占体重15-20%)和血浆(占体重4-5%),其总称为体液。组织间液和血浆又统称细胞外液

o血浆与细胞间进行物质交换,要通过组织间液。

14.下列叙述哪项是错误的

A.血液中水占78-82g/100ml

B.由于水比热大,有利于维持体温

C.血浆含水量与红细胞含水量相等

D.水参与维持渗透压和酸碱平衡

答案:C

题解:血液中水占78-82g/100mL而血浆含水(91-92g/100ml)较红细胞(65-68g/100ml)

为多。水作为溶剂参与各种化学反应;参与维持渗透压和酸碱平衡;由于水比热大,有利

于维持体温。

15.血液中电解质参与哪项功能

A.调节组织中电解质成分

B.维持血浆渗透压和酸碱平衡

C.保持神经肌肉的兴奋性

D.以上均是

答案:D

题解:血液中维持一定电解质浓度,其意义在于:①参与调节组织中电解质成分;②参与维

持血浆渗透压和酸碱平衡;③保持神经肌肉的兴奋性,尤其是钠,钾,镁更为重要。

16.血液中血浆蛋白的主要功能是

A.维持血液胶体渗透压

B.参与免疫反应

C.参与凝血及抗凝血

D.以上均是

答案:D

疏解:血液中血浆蛋白的主要功能是:维持血液胶体渗透压;维持血液酸碱平衡;运输多

种物质;参与免疫反应;参与凝血及抗凝血。

17.正常人血液比重为

A.1.010-1.020

B.1.030-1.040

C.1.050-1.060

D.1.070-1.080

答案:C

题解:正常人血液比重为L050-1.060,血浆比重则为1.025-1.030,主要由血浆蛋白含量所

决定。

18.正常人体在下列哪项中存在渗透现象

A.血液与组织间液间的物质交换

B.组织间液与细胞内液间的物质交换

C.血浆与血细胞间的物质交换

D.以上均是

答案:D

题解:血液与组织间液,组织间液与细胞内液,血浆与血细胞间的物质交换都要通过生物

膜,当生物膜两侧出现溶质浓度差时,浓度低侧水分子更多地进入高浓度侧,这称之为渗

透现象。如在浓度高侧施加一定压强以阻止水渗入其压强称为渗透压。渗透压主要取决于

溶质颗粒的数量,与其种类和大小无关。

19.正常人体体液交换起着决定性作用是

A.晶体渗透压

B.胶体渗透压

C.晶体渗透压与胶体渗透压同时起作用

D.与晶体渗透压、胶体渗透压均无关

答案:B

题解:血浆渗透压绝大部分来自所含的晶体物质,由于这些物质分子小,颗粒数目多,故

渗透压高,称为晶体渗透压;而血浆蛋白部分由于分子量大,颗粒少只产生约275.00土

7.50mmol/kg渗透压,称之为胶体渗透压。在蛋白质中,以白蛋白对胶体渗透的维持起着

特别重要的作用。由于生物膜并非理想的半透明膜,除水分外,晶体物质也可自由通过,

膜两侧的晶体成分浓度相等,即晶体渗透压相互抵消,故胶体渗透压对体液交换起着决定

性作用。

20.正常人血浆渗透压为

A.215mmol/kg

B.245mmol/kg

C.275mmol/kg

I).305mmol/kg

答案:C

题解:正常人血浆渗透压为275.00±7.50mmol/kg左右。

21.血浆的PH值是

A.7.15-7.25

B.7.35-7.45

C.7.55-7.65

D.7.75-7.85

答案:B

题解:血浆的PH值7.35-7.45。在安静状态下,人动脉血PH值比静动脉血PH值略高。这是山

于静脉血中含较高的C02浓度(HCO3-)和酸性代谢产物。当运动时,有更多的酸性代谢物

(HC03",乳酸)从组织进入血液,故静脉血PH值将会进一步降低至7.30左右。

22.一般成人血量为

A.65.1-70.4ml/kg

B.85.1-90.4ml/kg

C.105.1-107.4ml/kg

D.165.1-170.4ml/kg

答案:A

题解:一般成人血量为65.l-70.4ml/kg,新生儿为78.7ml/kg,早产儿为89ml/kg。从性别来

看,相同身高的女性较男性血量少1000ml左右。

23.正常人储备血量占总血量

A.1/3

B.1/4

C.1/5

D.1/6

答案:A

面解:血量是指循环系统中存在的血液容量,包括循环血量和储备血量。储备血量占总血

量1/5,在失血、剧烈运动等情况下,重新分配补充循环血量。

第二章输血免疫学基础

1.下列关于抗原的说法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A.抗原是能刺激机体免疫系统引起特异性免疫应答的非己物质

B,只能在体内与其相应特异性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结合,产生免疫反应

C.输入异体血液成分属于受者接受外来抗原刺激可诱发免疫反应

D.抗原是一种大分子物质由糖蛋白,脂多糖或脂蛋白等构成

答案:B

蔡脑:抗原是能刺激机体免疫系统引起特异性免疫应答的非已物质。它可以在体内或体外与

其相应特异性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结合,产生免疫反应。前者称体液免疫,而后者称为细

胞免疫。临床上输入异体血液成分或器官移植,都属受者接受外来抗原刺激均可诱发免疫

反应。通常抗原是一种大分子物质由糖蛋白,脂多糖或脂蛋白等构成。

2.红细胞腴上的ABH抗原主要是何物质构成

A.糖蛋白

B.脂蛋白

C.糖脂

D.磷脂

答案:B

题解:红细胞膜上的ABH抗原主要是脂蛋白。白细胞和血小板的膜抗原则是糖蛋白。

3.具有良好活性的抗原分子量需超过

A.20万道尔顿

B.30万道尔顿

C.40万道尔顿

D.50万道尔顿

答案:D

蓍解:抗原分子量一般在1万道尔顿以上,具有良好抗原活性其分子量需超过50万道尔顿。

4.关于抗原的抗原性下列说法哪项不正确

A.抗原性包含反应原性和免疫原性

B.反应原性是指与抗体反应的能力

C.免疫原性则是指刺激机体诱发免疫反应的特性

D.体液中的ABH物质具有反应原性和免疫原性

答案:D

题解:抗原性包含反应原性和免疫原性。反应原性是指与抗体反应的能力。免疫原性则是指

刺激机体诱发免疫反应的特性。体液中的ABH物质是小分子物质,仅具有反应原性者,称为

半抗原。异种血清,异型蛋白,异体细胞(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等)均具有反应原性

和免疫性,因而都是完全抗原。若人为地使半抗原与体内大分子蛋白结合,就可使半抗原

转变为完全抗原。这种大分子的蛋白质称为载体。

5.影响抗原的抗原性是下列哪项因素

A.种属间的抗原性

B.同种间的抗原差异

C.个体间差异

D.以上均是

答案:D

曾解:影响抗原抗原性的因素有:(1)种属间的抗原性;(2)同种间的抗原差异;(3)个体间

差异;(4)抗原进入机体的途径;(5)抗原分子及量的大小,抗原性的强弱及刺激频率。

6.抗体按产生的原因和条件可归纳

A.天然抗体

B.免疫抗体

C.自身抗体

D.以上均是

答案:D

题解:抗体是机体对外来抗原刺激所产生的一组具有免疫功能的球蛋白,即免疫球蛋白(1g)

。若按产生的原因和条件大致可分为天然抗体,免疫抗体和自身抗体。

7.抗体按抗原与抗体反应的最适应温度可归为

A.冷抗体型

B.热抗体型

C.冷抗体型与温抗体型两种

D.冷抗体型与热抗体型两种

答案:C

曾解:抗体按抗原与抗体反应的最适应温度又可分为冷抗体型与温抗体型。前者最适反应温

度为4C,后者则为37℃。

8.抗体按免疫球蛋白生物化学特性可分为几类

A.3类

B.4类

C.5类

D.6类

答案:C

题解:抗体按免疫球蛋白生物化学特性可分为5类,即IgG,IgM,IgA,IgD和IgE。

9.关于IgG生物化学特性下列说法哪项不正确

A.IgG是体内唯一能通过胎盘的免疫球蛋白

B.根据重链恒定区氨基酸序列的差异可分为五种亚类

C.IgG1结合补体的能力最强

D.IgGi和IgG3在溶血性输血反应和新生儿溶血病中起重要意义

效案:C

窗解:IgG是体内唯一能通过胎盘的免疫球蛋白,在二次免疫应答中可大量生成。根据重链

恒定区氨基酸序列的差异,又可分为IgGi、IgC2、IgG3、IgC4四种亚类。其中IgG3结合补

体的能力最强,IgGi次之,IgG2很差,IgG4很难结合补体。IgGi和IgG3在溶血性输血反应

和新生儿溶血病中有重要意义。

10.关于IgM生物化学特性下列说法哪项不正确

A.IgM是由4个Ig基本单位通过J链连接而组成的四聚体结构

B.IgM特性由口重链决定

C.用2-疏基乙醇(2-Me)可将IgM分解,同时释放J链,其溶血和凝集活性亦随之消失

D.A型或B型的血清中大多数分别为IgM的抗B或抗A

答案:A

曾解:IgM是山5个Ig基本单位通过J链连接而组成的五聚结构,其特性由U重链决定。用2-

航基乙静(2-Me)或苏木糖醉可将IgM分解为5个亚单位,同时释放J链。经过此种处理,其溶

血和凝集活性亦随之消失。在临床输血工作中,应用此方法以区分IgG、IgM抗体。另外,A

型或B型的血清中大多数分别为IgM的抗B或抗A。

11.下列说法哪项不正确

A.IgA其特性由a重链决定

B.IgA又可分为IgA1和IgA2两个亚型

C.IgD其特性是由6重链决定

D.IgD在血清中的含量较高,属血型抗体

答案:D

题解:IgA其特性山a重链决定。它又可分为IgAi和IgA2两个亚型。在输血工作中,其临床

意义相对较少。IgD其特性是由3重链决定,作为抗原的受体存在于B淋巴细胞表面上,在

血清中的含量很低,属非血型抗体。

12.下列说法哪项不正确

A.IgE其特性由a重链决定

B.体内IgE均结合在嗜碱性细胞及肥大细胞匕

C.IgE分子与特异性抗原结合可激活颗粒细胞

D.激活颗粒细胞可释放组织胺及其他血管活性物质

答案:A

题解:IgE其特性由e重链决定,体内IgE均结合在嗜碱性细胞及肥大细胞上,IgE分子与特

异性抗原结合可激活颗粒细胞,释放组织胺及其他血管活性物质。

13.下列关于补体说法哪项不正确

A.补体至少由20种电泳移动度不同的糖蛋白组成

B.补体分子量为2.5-4.0万

C.补体的性质极稳定

D.体内补体量占血清总蛋白的3%-4%

答案:C

题解:补体至少由20种电泳移动度不同的糖蛋白(主要为B球蛋白,少数为a或丫)组成,

分子量为2.5-4.0万,占血清总蛋白的3%-4%,补体的性质极不稳定,紫外线、机械振荡以

化学药物均可破坏性。

14.补体对热敏感,何温度30分钟可使其完全灭活

A.4℃

B.22℃

C.37℃

D.56℃

答案:D

题解:补体对热敏感,56℃30分钟可被完全灭活。在室温保存24小时丧失20%活性,48小时

60%,72小时达100%。在370c保存24小忖活性丧失70%,而4℃保存24小时则10%若保存2周

,也可达40虬-55℃保存3个月活性不变。

15.下列关于补体激活途径说法哪项不正确

A.补体的活性可按经典途径与替代途径两个顺序进行

B.经典途径继特异性抗原抗体反应之后出现

C.经典途径具有体液免疫力的生物效应的逐步减弱

D.补体的活化具有连续性,并不是永无止境的

答案:C

题解:补体的活性可按经典途径与替代途径两个顺序进行。经典途径继特异性抗原抗体反应

之后出现,具有体液免疫力的生物效应的放大。替代途径具有抗微生物感染与其它生物学

变化的非免疫防御功能的扩大。补体的活化具有连续性,但并不是永无止境的。在体内它

同时受着多种抑制因子和灭活因子的调控,以保持机体的内平衡。

16.参与免疫应答的是哪种细胞

A.巨噬细胞

B.T淋巴细胞

C.B淋巴细胞

D.以上均是

答案:D

题解:免疫应答是机体受外来抗原刺激后所引起的免疫活性细胞相互间作用的一系列复杂的

免疫过程。参与免疫应答的有巨噬细胞,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

17.下列关于淋巴细胞说法哪项不正确

A.B淋巴细胞参与体液免疫应答

B.T淋巴细胞参与细胞免疫应答

C.B淋巴细胞产生抗体均有需T淋巴细胞辅助

D.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都是记忆细胞

答案:C

题解:免疫应答分为体液免疫应答和细胞免疫应答,前者B淋巴细胞参与,后者则为T淋巴细

胞参与作用。根据B淋巴细胞产生抗体需否T细胞辅助,可分为瓦淋巴和B2淋巴细胞。Bi淋

巴细胞为T细胞非依赖细胞,B?淋巴细胞为T淋巴细胞依赖细胞。T淋巴细胞按其功能可分

为T辅助淋巴细胞(却)具有协助B淋巴细胞产生抗体和辅助其它T淋巴细胞亚群细胞的功能

,及T淋巴抑制细胞(Ts)具有抑制B淋巴细胞产生抗体和抑制其它淋巴细胞(NK细胞)的功能

oTH与TS淋巴细胞两者相互协调,相互制约,共同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和维持免疫稳定性

。由于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都是记忆细胞,故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都会出现免疫记忆现

象,即对T依赖抗原的再次刺激后出现二次反应。

18.红细胞膜是由下列哪几种组成

A.由脂质和蛋白分子组合而成。

B.由脂质和单糖分子组合而成。

C.由蛋白和单糖分子组合而成。

D.由磷脂和多糖分子组合而成。

答案A

曾解红细胞与其它细胞膜一样,是由脂质和蛋白分子组装而成。脂质分子连续排列为双层

,厚4-5nm,这种双层脂质形成细胞膜的基本结构,各种蛋白质插入其内。细胞膜的脂质几

乎占整个细胞膜总量的一半,其中磷脂占60%,胆固醇占30%,糖脂占10%。插入双层脂质的

膜蛋白是下列成分组成,例如:带了糖蛋白、唾涎酸糖蛋白以及Rh(D)蛋白,在细胞膜内

层上的有收缩蛋白、肌动蛋白以及锚蛋白,后者形成细胞骨架。细胞膜的蛋白可分为边缘

蛋白和整体蛋白两种,前者易从细胞膜解离,为不含脂质的完整的蛋白质,如收缩蛋白,

后者是通过剧烈的处理后才解离,且混有脂质,如唾涎酸糖蛋白。插入细胞膜间的一些蛋

白,如带3蛋白,则固定在细胞骨架上。如红细胞以十二烷基硫酸钠处理,蛋白质可以从脂

质解离,然后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可分离出来。

19.免疫球蛋白的基本单位是四条肽链的对称性结构,即

A.一条重链和三条轻链

B.二条重链和二条轻链

C.四条重链

D.四条轻链

答案B

蕨解免疫球蛋白的基本单位是四条肽链的对称性结构,即二条相同的重链和二条相同的

轻链。轻链有K和入二型。两条相同的重链借二硫键相互连接,两条相同的轻链分别借二

硫键连接在重链的N端的两侧。

20「

A.小

BC.:

D.体

案D

题解由四条多肽链和几对二硫键连接成一个基本单位称为单体。IgG、IgD、IgE及大多数

血清型IgA均为单体。分泌型IgA为二聚体,即两个单体IgA由丁链相连,加上一个分泌片组

成。而IgM则为五聚体,即五个单体IgM由一条J链相连而成。

21.唯一能通过胎盘的免疫球蛋白是

A.IgA

B.IgD

C.IgE

D.IgG

答案D

题解IgG是唯•能通过胎盘到达胎儿的免疫球蛋白,IgG抗体可以导致新生儿溶血病。

22.正常人血清IgG有几个亚类

A.一个亚类

B.二个亚类

C.三个亚类

D.四个亚类

答案D

题解IgG是再次体液免疫应答的主要免疫球蛋白,在血清中含量最高,通常为9.5-

15.5g/L„正常人血清中的IgG有四个亚类,即IgG”IgGz、IgGa和IgG.,。血清中平均浓度为

:IgG)6.63g/L;IgGz3.22g/L;IgGsO.58g/L;IgGO46g/L。

23.下列哪一种免疫球蛋白应用二筑基乙醇(2-ME)处理后可失去凝集活性。

A.IgG

B.IgA

C.IgM

D.IgD

答案C

题解IgM是初次体液免疫反应早期阶段的主要免疫球蛋白,其含量0.8-1.8g/L。IgM有二

个亚类,即IgMi和IgM?。IgM以二筑基乙醇(2-ME)处理,失去凝集活性,在检测抗体时,

可用此法与IgG及其它免疫球蛋白相区别。

24.下列哪一项不正确

A.二筑基乙醇(2-ME)是目前一般实验室常用的血清还原剂。

B.二硫苏糖醇(DTT)在维持还原作用中效果比二疏基乙醇(2-ME)好。

C.DTT在空气中抗氧化作用比271E强。

D.DTT有臭味

答案D

曾解在一般实验室中目前仍常用2-皿作血清还原剂。然而二硫苏糖醇具有下列优点:1它

在维持还原作用中效果比2-ME强;2.在空气中抗氧化作用也比较2-ME强;3.无臭味。但是

,已经用2-ME处理的血清,可直接做凝集试验而不需预先透析。经2-ME处理后的血清,做

间接抗球蛋白试验会出现假阳性;倘若经倍比稀释后再做间接抗人球试验,则不会出现假

阳性反应。

25.下列说法哪一项是错误的

A.如果抗体存在于一个人血清中,而这个人从未接受过输血或注射过含有关抗原的红细胞

,或怀孕过带有有关抗原的胎儿者则称之为天然抗体。

B.天然抗体均属于冷凝集素,为IgM。

C.大多数抗-Le"属于IgM。

D.小部分抗-M属于IgG。

答案B

题解天然抗体是指一个人血清中存在的抗体不是由于输血或注射含有关抗原的红细胞、

或怀孕过带有有关抗原的胎儿所致。大多数天然抗体是冷凝集素,属于IgM。抗A和抗B部

分属IgM,也可能全部属IgM;。型人的抗A或抗B部分属IgG,另一■部分则属于IgA;A?和AB人

血清中的抗A,几乎全属于IgM,而0型血清分离到抗人则属于IgG。另外,大多数抗Le.在一般

血清学试验中仅是IgM。MNSs系统的天然抗体常属IgM,但是小部分天然抗-M属于IgG。

26.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检测

A.体内致敏的红细胞

B体外致敏的幻:细胞

C.血清中是否含有相应ABO抗体

D.血清中是否含有相应的血型物质

答案:B

题解:抗人球蛋白试验分为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和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前者是用于检测

体内致敏的红细胞:而后者则是用于检测体外致敏的红细胞。

27.红细胞有几个血型系统

A.13

B.23

C.36

D.46

答案:B

题解:已知红细胞有23个血型系统。最常见的是ABO,Rh红细胞血型。

28.下列关于红细胞血型抗原说法哪项不正确

A.红细胞血型抗原分别属于高频率和低频率抗原

B.高频率抗原是指相应的抗体与999/1000以上的红细胞凝集

C.低频率抗原是指在一群体中频率不超过1/1000

D.红细胞ABO抗原属高频率抗原

答案:C

近解:许多红细胞血型抗原分别属于高频率和低频率抗原。前者是指相应的抗体与999/1000

以上的红细胞凝集;后者是指在一群体中频率不超过1/400。红细胞ABO抗原属高频率抗原

29.在新生儿红细胞上,下列哪一种抗原表达最弱

A.A抗原

B.B抗原

CPi抗原

D.I抗原

答案:D

题解:在新生儿红细胞上,I,LetLeb及ScP抗原表达极其微弱,而A,B及Pi抗原与成人相比

较弱。在脐血红细胞上,Li?,L”,Yta,Xga以及Vel抗原表达也较成人弱。但Rh,Fy,Jk,

MNSs,Di,Do和Sc系统以及C°a和A/抗原,则在出生时,似乎已发育完全。

30.绝大多数的A,B,H抗原位点是在

A.带3糖蛋白

B.血型糖蛋白

C.多糖基神经胺

1).糖脂

答案:A

题解:在ABO血型系统,ABH抗原存在于红细胞表面的四种结构上:带3糖蛋白,血型糖蛋白

,多糖基神经胺以及简单的糖脂。绝大多数的A,B,H抗原位点是在带3糖蛋白上。

31.红细胞上Rh抗原的血清学活性决定于存在的

A.磷脂

B.糖基化蛋白

C.重糖基化蛋白

D.脂蛋白

答案:A

曾解:在Rh血型系,Rh(D)抗原是在分子量约为30000的蛋白质上。红细胞上Rh抗原的血清学

活性决定于存在的磷脂。此外,LW抗原是糖基化蛋白,分子量4400;kell抗原存在于分子量

93000的糖蛋白上;Duffy抗原存在于分子量35000-43000的重糖基化蛋白。

32.ABO血型的抗原决定簇其肽链山同样的几种氨基酸组成

A.5种

B.10种

C.15种

D.25种

答案:C

曾解:抗原决定簇是与抗体结合的互补区域,如果为糖蛋白或糖脂,其互补区域为『7糖类

残基。ABO血型的抗原决定簇其肽链由同样的15种氨基酸组成。通常糖链含有4种糖:D一半

乳糖,L—岩藻糖,N—乙酰一D一葡萄糖胺和N-乙酰一D一半乳糖胺。

33.关于红细胞ABH血型物质卜列说法哪项正确

A.H物质的生物合成先于A和B物质

B.A物质的生物合成先于H和B物质

C.B物质的生物合成先于A和1I物质

D.A和B物质的生物合成先于H物质

答案:A

题解:在红细胞ABH物质生物合成过程中,H物质的生物合成先于A和B物质。一般合成过程是

:第一步是在H基因存在时,由H基因编码的岩藻糖基转移酶的作用,在前身物的半乳糖未

端接上岩藻糖(a1,2链),产生H特异性,有I,II型两种结构。第二步是以II物质作为底物,

在A酶作用下,把N一乙酰一半乳糖胺连接在H物质的半乳糖末端(a1,3链),产生A特异性

。如果H物质在B酶作用下,把半乳糖连接在H物质的半乳糖末端(a1,3链),将产生B特异性

。对于AB型的个体,将同时产生A和B两种物质。

34.在红细胞上的H,A.B抗原是有哪一型前身物合成的

A.I型

B.H型

C.HI型

D.IV型

答案:B

题解:红细胞UAB抗原的结构有I型和II型两种。在红细胞上是有H型前身物合成的;在血

浆中则是由I型前身物合成的。

35.决定A抗原的是在H物质的半乳糖上加哪一种糖

A.N-乙酰氨基半乳糖胺

B.D-半乳糖

C.L-岩藻糖

D.N-乙酰氨基葡萄糖胺

答案:A

题解:以H物质作为底物,在A酶作用下,把N一乙酰一半乳糖胺连接在H物质的半乳糖末端

(a1,3链),产生A特异性

36.红细胞ABO血型系统每个红细胞上HAB抗原位点数目是

A.(2.0-5.0)X103

B.3.0X104

C.(1.0-5.0)X105

D.(1.0-2.0)X106

答案:D

题解:不同红细胞血型系统间每个红细胞上抗原位点的数目差距很大。HAB位点为(1.0-2.0)

X1()6,I抗原为(1.0-5.0)X1()5;Rho(D)、Fya,jY及Di2为3.OX104而K和L©a则为

(2.0-5.0)X103o

37.新生儿血清中主要免疫球蛋白是何种类型

A.IgA

B.IgG

C.IgM

D.IgE

答案:B

面解:新生儿血清中大多数IgG是由母亲通过胎盘转移而来,而少量IgG是来自胎儿自身,这

可能是婴儿具有来自父亲的Gm的缘故。IgM是不经胎盘转移的。在大多数婴儿能测到抗T和

抗Gm,少数则测到抗A,抗B。另外,IgA在脐血清中难以测出。

38.血型血清学试验中应用下列何种试剂可区分IgM与IgG抗体

A.甲醇

B.乙醉

C.二筑基乙醇

D.丙酮

答案:C

题解:在实际应用中,血清用二筑基乙醇(2ME)、二硫苏糖醇(DTT)或异构体赤薛醇(DTE)

还原处理,常用于血型血清学试验中IgM与IgG抗体的区别,如凝集活性消失,则这种抗体

属IgM。

39.大多数红细胞天然抗体属于下列哪种免疫球蛋白

A.IgA

B.IgG

C.IgM

D.IgE

答案:C

意解:倘若抗体存在于一个人的血清中,而这个人未接受过输血或注射过含有相关抗原的红

细胞,或怀孕过带有关抗原的胎儿者,则这种抗体称为天然抗体。大多数天然抗体是冷凝

集素,属于IgM。抗A和抗B部分属IgM,也可能全部属IgM;0型人的抗A和抗B部分属IgG,也

可能全部属IgA:A2和A2B人血清中有抗A1似乎全部属于IgM。但从0型血清分离的抗Ai则只

能是IgG,抗-HI及抗H只属IgM。MNSs系统的天然抗体常属IgM。

40.关于红细胞天然抗体产生下列说法哪项正确

A.环境中存在与红细胞同种抗原相同的或相似的物质从而产生的异种凝集素

B.可能是针对存在于正常血清中的多种抗原(多数是自身的抗原)所产生的抗体

C.正常血清中的多种抗原大多数是自身的原

D.以上均是

答案:D

蓝解:红细胞天然抗体产生可能与下列情况有关:环境中存在与红细胞同种抗原相同的或

相似的物质,而这种天然抗体可能是对这种物质产生的异种凝集素;可能是针对存在于正

常血清中的多种抗原(多数是自身的抗原)所产生的抗体。

41.我国汉族红细胞D抗原阴性率为

A.0.04%

B.0.4%

C.4.0%

D.40.0%

答案:B

题解:我国汉族红细胞D抗原阳性率99.6%,红细胞D抗原阴性率为0.4%;E抗原阳性率

47.88%。

42.红细胞Rh(D)抗原是红细胞表面的蛋白质分子上,其分子量为

A.4400

B.30000

C.43000

D.93000

答案:B

题解:红细胞Rh(D)抗原是红细胞表面的蛋白质分子上,其分子量为30000。红细胞上Rh

抗原的血清学活性决定于存在的磷脂。

43.原始红细胞上D抗原的量是成熟红细胞的

A.二分之一

B.三分之一

C.四分之一

D.五分之一

答案:C

题解:原始红细胞上D抗原的量是成熟红细胞的四分之一。另外,下列红细胞抗原也可见于

有核红细胞上:A、B、II、I、Rh、MNSs、P、Lu、K、Le等。

44.在日常输血中,最重要的红细胞同种抗体是

A.抗A和抗B

B.抗D

C.抗M和抗N

D.抗Lea和抗Leb

答案:A

蕨解:在II常输血中,抗A和抗B是最重要的红细胞同种抗体,因为它常引起致命的溶血性输

血反应。其次为Rh抗体,最常见抗D和抗E,它们比其它免疫性红细胞同种抗体更常见。

45.关于单克隆抗体下列说法哪项不正确

A.单克隆抗体可以在体外大量制备

B.单克隆抗体能识别多个抗原决定簇

C.单克隆抗体对PH改变较为敏感

D.单克隆抗体具有均一性和单一性的特点

答案:B

题解:单克隆抗体是通过杂交瘤技术而产生的抗体(McAb)。其特点是可以在体外大量制备

,具有均一性和单一性的特点。在血型鉴定方面,由于McAb特异性高,又只能识别一个抗

原决定簇,往往不引起细胞凝集,且对PH改变较为敏感,故McAb完全替代血清抗体还为时

过早。

46.关于外源凝集素下列说法咖项不正确

A.外源凝集素不是抗体,但具有抗体的重要性质

B.外凝集素为免疫性糖结合蛋白或糖蛋白

C.江西蜗牛的蛋白腺中可提取抗A1凝集素

D.国产荆豆中可提取抗H外源凝集素

答案:B

意解:外源凝集素不是抗体,但具有抗体的重要性质,外凝集素为非免疫性糖结合蛋白或糖

蛋白,它凝集红细胞或沉淀糖结合物。外源凝集素存在于植物(如种子),无脊椎动物(如蜗

牛)以及低等脊椎动物(鱼卵)的特异性受体蛋白。从江西蜗牛的蛋白腺中可提取抗A1凝集素

;从菜豆中可提取抗A凝集素;从国产荆豆中可提取抗H外源凝集素,分别均应用于临床输

血实践中。

47.ABO血型系统中白种人最少见血型是

A.A型

B.B型

C.0型

D.AB型

答案:D

题解:ABO血型系统中白种人的频率为:0型45%,A型41%,B型10%及AB型4%。因此,白种人

最少见血型是AB型。

48.ABO血型系统中东方人最常见血型是

A.A型

B.B型

C.0型

D.AB型

答案:B

题解:ABO血型系统中东方人最常见血型是B型,其次为A型。

49.ABO血型系统中印第安人最常见血型是

A.A型

B.B型

C.0型

D.AB型

答案:D

题解:ABO血型系统中印第安人最常见血型是AB型,占90%左右。

50.下列哪位是最早发现ABO血型

A.Daridsohn

B.Landsteiner

C.Dauset

D.Weil

答案:B

题解:1901年维也纳大学病理解剖研究所助教Landsteiner首先发现人类红细胞ABO血型。以

后他又发现了红细胞的MN、P、Rh血型,赢得了“血型之父”的誉称。

51.人类首先发现的红细胞血型是

A.Rh血型系统

B.Kell血型系统

C.ABO血型系统

D.Lewis血型系统

答案:C

题解:Landsteiner首先描述了人类红细胞ABO血型系统---A型、B型及0型。二年后

Landsteiner的两位同事Sturle和vonDescatello发现第四个ABO血型---AB血型。

52.下列哪位是首先叙述红细胞ABO血型遗传理论

A.Berntein

B.Landsteiner

C.Levine

D.Payne

答案:A

题解:红细胞ABO血型遗传理论于1924年由Berntein首先叙述。Berntein证明了各个体具有

双亲遗传一个ABO基因,而红细胞膜上存在的ABO抗原系由这两个基因共同决定的。

53.关于红细胞ABO血型特性下列说法哪项正确

A.凡红细胞上具有一A抗原者为A型;有下抗原者为B型;A和B抗原都没有者为0型;A和B抗原

均有者为AB型

B.血清中常存在反应强的抗体,而红细胞上缺少相应的抗原

C.许多组织细胞上有规律地存在着A、B、H抗原

D.以上均是

答案:D

题解:红细胞ABO血型特性:(1)凡红细胞上具有A抗原者为A型;有B抗原者为B型;A和B

抗原都没有者为0型;A和B抗原均有者为AB型。(2)血清中常存在反应强的抗体,而红细

胞上缺少相应的抗原。(3)许多组织细胞上有规律地存在着A、B、H抗原,以及分泌型机

体的分泌液中存在着A、B、H物质。

54.红细胞ABO血型系至少需几组基因控制

A1乡M

.

R2幺n

.L-H

C30M

40H

1.)

案C

题红细胞ABO血型系至少需3组基因所控制,即H和h,A1、A2B和0,以及Se和se。在没

有H基因时(定名为hh)为H抗原物质前身物,结果形成Oh型(孟买型),在这种情况尽管ABO基

因存在,A或B抗原将不会形成,是因为不存在A和B抗原的前身物H抗原物质。

55.红细胞ABO位点在第几对染色体h

A.第1对染色体

B.第9对染色体

C.第19对染色体

D.第21对染色体

答案:B

题解:己知红细胞ABO位点在第9对染色体上。

56.红细胞含H抗原最多的是

A.0型

B.A型

C.B型

D.AB型

答案A

题解:在红细胞ABO血型中,红细胞含H抗原最多的是0型

57.卜列哪项关于红细胞ABH抗原分泌型的说法是错误的

A.血型物质存在于红细胞上

B.以唾液中含量最为丰富

C.决定分泌型是有特殊基因Se所控制

D.中国人均为分泌型

答案:D

蕨解:红细胞ABH抗原有两种:一种是可溶性糖蛋白,存在于体液及血浆中;另一种是脂蛋

白,存在于红细胞膜以及其他•些组织细胞上。两种抗原具有相同的型特异性。可溶性ABH

抗原在大约80%人群的分泌液中显示出来,这些人称为分泌型•其受一对Se和se基因控制

。如缺乏Se基因,分泌物中就不存在ABH抗原,则称为非分泌型。

58.需中和B型人血清中的天然抗体,最好加哪一种唾液

A.B型分泌型唾液

B.0型分泌型唾液

C.任何人的唾液均可

D.A型分泌型唾液

答案D

题解:在许多组织细胞上有规律地存在着A、B、H抗原,以及分泌型机体的分泌液中存在着

A、B、H物质。因此,需中和B型人血清中的天然抗体,最好加A型分泌型唾液。

59.下列哪项不符合孟买型(Bombay)型

A.其红细胞不与抗A抗B血清凝集

B.而血清中却有抗A、抗B

C.红细胞不与抗H血清凝集

D.血清无抗H

答案D

题解:红细胞AB0血型系至少由3组基因所控制,即H和h,ALA^B和0,以及Se和se,在没有H

基因时(定名为hh)不存在A和B抗原的前身物-H抗原物质,形成Oh型(孟买型),在这种情况

尽管ABO基因存在,A或B抗原将不会形成。其红细胞不与抗A抗B血清凝集及不与抗H血清凝

集,而血清中却有抗A、抗B、抗H。

60.下列关于红细胞ABH抗原说法哪项不正确

A.红细胞ABH抗原有可溶性糖蛋白和脂蛋白两种形式

B.红细胞ABH抗原具有相同的型特异性

C.可溶性ABH抗原在大约20%人群的分泌液中可显示

D.分泌型受一对Se和se基因控制

答案:C

题解:红细胞ABH抗原有两种形式:-种是可溶性糖蛋白,存在于体液及血浆中;•种是脂

蛋白,存在于纠细胞膜以及其他一些组织细胞上。两种抗原具有相同的型特异性。可溶性

ABH抗原在大约80%人群的分泌液中显示出来,这些人称为分泌型。其受一对Se和se基因控

制。如缺乏Se基因,分泌物中就不存在ABH抗原,则称为非分泌型。

61.下列关于红细胞ABO抗体说法哪项不正确

A.红细胞AB0抗体可分为天然抗体和免疫同种抗体

B.0型的血清中多数为IgG抗A和抗B,而A型或B型的血清中多数分别为IgM的抗B或抗A

C.人在出身前已产生红细胞ABO血型抗体

D.至5-6岁时,红细胞ABO抗体具有较高的效价

答案:C

而解:红细胞AB0抗体可分为天然抗体和免疫同种抗体。通常0型的血清中多数为IgG抗A和

抗B,而A型或B型的血清中大多数分别为IgM的抗B或抗A。人在出身前尚未产生抗体,一般

在出身几个月后再开始形成自己的抗体:至5-6岁时,具有较高的效价。老年人的抗A或抗B

水平一般低于年轻人。

62.关于血型天然抗体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来自母体IgG抗体以IgG为主

B.可被相应抗原中和

C.为机体天然存在的抗体

D.不能通过胎盘

答案:A

题解:倘若抗体存在于一个人的血清中,而这个人未接受过输血或注射过含有相关抗原的

红细胞,或怀孕过带有关抗原的胎儿者,则这种抗体称为天然抗体。机体天然存在的抗体

可能是针对存在于正常血清中的多种抗原(多数是自身的抗原)所产生的抗体。大多数天然

抗体是冷凝集素,属于IgM,不能通过胎盘,被相应抗原中和。

63.下列关于红细胞ABO血型鉴定说法哪项不正确

A.用已知抗体型特异性试剂血清检测红细胞的抗原,称之正向定型或红细胞定型

B.用己知血型的试剂红细胞检测血清中的抗体则称为反向定型或血清定型

C.0型血清在红细胞ABO亚型鉴定中不起作用

D.0型红细胞用于检查是否存在不规则抗体

答案:C

曾解:红细胞ABO血型鉴定,包括用已知抗体型特异性试剂血清检测红细胞的抗原,称之正

向定型或红细胞定型,以及用己知血型的试剂红细胞检测血清中的抗体则称为反向定型或

血清定型。0型血清中的抗A、B,在测定A或B亚型中具有重要地位。当区分A1和A2时,可用

抗A1血清。在反向定型中,一般用Ai、B和0型红细胞。0型红细胞用于检查不规则抗体。当

怀疑有抗A1时,必须用A2细胞鉴定。另外,0型红细胞用于检查是否存在不规则抗体。

64.在鉴定ABO血型,倘若出现正反定型不符应考虑

A.减弱的或缺少的抗原反应。

B.减弱的或缺少的抗体反应。

C.未知的抗原或抗体反应。

D.以上均是

答案D

题解在ABO血型鉴定中排除技术上可能发生的误差后,倘若出现正反定型不符时,则需要

考虑的四种情况:(1)减弱的或缺少的抗原反应;(2)未知的抗原反应;(3)减弱的或

缺少的抗体反应;(4)未知的抗体反应。

65.用试管法测ABO血型时,红细胞生理盐水悬液浓度规定为

A.1%

B.2%

C.5%

D.10%

答案B

题解:用试管法鉴定红细胞AB0血型时,红细胞生理盐水悬液浓度规定为2%。

66.在红细胞AB0血型鉴定过程中,对AB0标准血清亲和力的要求为

A.5s内出现凝集、3min时凝集块大于lmm"

B.10s内出现凝集、5min时凝集块大于

C.15s内出现凝集、3min时凝集块大于1mm'

D.20s内出现凝集、5min时凝集块大于ImuT’

答案C

题解:在红细胞AB0血型鉴定过程中,对AB0标准血清亲和力的要求为15s内出现红细胞凝

集、3min时红细胞凝集块大于1mm工

67.红细胞血型鉴定时,如发生红细胞缗钱状形成,可用下列哪种方法来解决

A.在37式下行血型鉴定

B.将被检者红细胞用生理盐水洗涤后鉴定血型

C.用新鲜制备的标准血清鉴定血型

D.用2%红细胞悬液鉴定血型

答案B

题解;红细胞血型鉴定时,如发生红细胞缗钱状形成,可将被检者红细胞用生理盐水洗涤

至少三次,然后再鉴定血型。

68.鉴定红细胞ABO血型时最佳离心速度为

A.500转/min,Imin

B.1000转/min,Imin

C.3000转/min,Imin

D.5000转/min,Imin

答案:B

题解:红细胞ABO血型鉴定操作步骤中,最佳离心速度为1000转/min,离心Imin或3000转

/min,离心15秒。

69.试管法鉴定ABO血型中哪步操作是不正确的

A.取干净小试管三支,标明抗A、抗B、抗AB,各加相应标准血清2滴

B.每管加5%红细胞生理盐水悬液3滴,混匀

C.置1000转/min,离心Imin

D.用手轻轻扣动试管,仔细观察有无凝集,必要时显微镜下观察

答案:B

题解:红细胞ABO血型鉴定正定型操作步骤为:取干净小试管三支,标明抗A、抗B、抗AB,

各加相应标准血清2滴;每管加2-5%红细胞生理盐水悬液1滴,混匀;置1000转/min,离心

Imin或3000转/min,离心15秒;用手轻轻扣动试管,仔细观察有无凝集,必要时显微镜下

观察。

70.下列关于红细胞血型哪项是错误的

A.A型红细胞含A抗原

B.B型血清中有抗A

C.AB型血清中没有抗A、抗B

D.0型红细胞上无任何抗原

答案D

题解:红细胞ABO血型特性:凡红细胞上一具有A抗原者为A型;有B抗原者为B型;A和B抗原都

没有者为0型;A和B抗原均有者为AB型;血清中常存在反应强的抗体,而红细胞上缺少相

应的抗原。因此,0型红细胞上并不是没有任何抗原。

71.紧急情况下又无标准血清,现知自己为A型,将自己的红细胞+受检血清以及自己的血清

+受检者的红细胞均有凝集,受检者血型应为

A.0型

B.A型

C.B型

D.AB型

答案:C

题解:在ABO血型鉴定中凡红细胞上具有A抗原者为A型;有B抗原者为B型;A和B抗原都没有

者为0型;A和B抗原均有者为AB型。血清中常存在反应强的抗体,而红细胞上缺少相应的

抗原。现知自己为A型(红细胞上有A抗原、血清中有抗B),将自己的红细胞+受检血清以

及自己的血清+受检者的红细胞均有凝集,受检者血型应为B型。

72.反定型的主要在于

A.发现新的血型

B.正定型补充

C.对血型判断无意义

D.鉴别亚型或血型抗原凝集力

答案D

题解:在红细胞ABO血型鉴定时,反定型的主要目的在于鉴别亚型或血型抗原凝集力。

73.用标准红细胞A、B、0与受检者血清反应均为不凝集,应报告血型为

A.A型

B.B型

C.AB型

D.0型

答案C

题解:在ABO血型鉴定中凡红细胞上具有A抗原者为A型;有B抗原者为B型;A和B抗原都没有

者为0型;A和B抗原均有者为AB型。血清中常存在反应强的抗体,而红细胞上缺少相应的

抗原。反定型用标准红细胞A、B、0与受检者血清反应均为不凝集,应为AB型。

74.临床上造成ABO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试验错误最常见的原因是

A.ABO标准血清质量不高

B.红细胞悬液浓度过浓过淡

C.冷凝集

D.责任心不强,工作粗枝大叶

答案:D

曾解:临床上造成ABO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试验错误最常见的原因是山于工作人员责任心不

强,工作粗枝大叶。

75.在血型鉴定和交叉配合时,红细胞缗钱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血清中冷凝集素效价<1:16

B.血浆球蛋白增高

C.自身免疫性温性抗体

D.被检红细胞悬液过浓

答案B

曾解:在血型鉴定和交叉配合时,红细胞缗钱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血浆球蛋白增高,包括

:异常球蛋白增高,常见的疾病有多发性骨髓瘤、巨球蛋白血症等疾病。

76.在ABO血型鉴定中0型血清与下列红细胞反应哪项是错误的

A.与标准"A”型红细胞发生凝集

B.与标准“0”型红细胞不发生凝集

C.与标准“B”型红细胞发生凝集

D.与标准“AB”型红细胞不发生凝集

答案:D

题解:在AB0血型鉴定中凡价:细胞上具有A抗原者为A型;有B抗原者为B型;A和B抗原都没有

者为0型;A和B抗原均有者为AB型。血清中常存在反应强的抗体,而红细胞上缺少相应的

抗原。因此,0型血清与标准“AB”型红细胞发生凝集。

77.用标准红细胞鉴定血型为“B”型时应符合下列哪一条

A.A管不凝集,B管凝集,0管不凝集

B.A管凝集,B管不凝集,0管不凝集

C.A管凝集,B管凝集,0管不凝集

D.A管不凝集,B管不凝集,0管凝集

答案:B

题解:在AB0血型鉴定中凡红细胞上具有A抗原者为A型;有B抗原者为B型;A和B抗原都没有

者为0型;A和B抗原均有者为AB型。血清中常存在反应强的抗体,而红细胞上缺少相应的

抗原。反定型用标准红细胞鉴定血型时,A管凝集、B管不凝集、。管不凝集为“B”型:

78.能够导致红细胞表面抗原减弱或缺少的原因有

A.红细胞A或B抗原的亚型

B.疾病状态(如白血病)

C.过量的血型特异性可溶性物质

D.以上均是

答案D

题解能够导致红细胞表面抗原减弱或缺少的原因有:(1)红细胞A或B抗原的亚型,倘若当

A、B及AB型红细胞与试剂抗血清作试验时,预期发生的反应皆为4+的强阳性反应。ABO血型

的正定型凝集反应减弱,可指示A或B亚型人体的血液。(2)某些疾病状态导致红细胞表面

A或B抗原的减弱,可由遗传所致,也可后天获得。例如A型急性白血病患者在疾病活动期可

转变为船或A3亚型,在疾病缓解期又恢复至原来A型的反应状态。另外,抗原性的减弱,也

可发生于B抗原、H抗原以及其他血型系统抗原。(3)过量血型特异性可溶性物质:在少数

患有卵巢囊肿、胃癌或胰腺癌、或肠道阻塞的病人中,血清中的ABH物质浓度极高,以致抑

制抗A或抗B试剂的作用,造成假性的红细胞表面抗原减弱。这种情况不是由于病人的红细

胞表面抗原减弱,而是其血清中含有过量血型特异性可溶性物质中和试剂抗血清所致。

79.倘若是由于过量血型特异性可溶性物质导致ABO血型鉴定困难应用何种方法能作出正确

定型

A.红细胞置入4℃环境中

B红细胞置入37c环境中

C.红细胞置入56℃环境中

D.盐水洗涤红细胞三次以上

答案:D

题解:由于过量血型特异性可溶性物质导致ABO血型鉴定困难时,若用盐水洗涤红细胞三次

以上,去除任何残存的血清则能作出正确ABO定型。

80.根据下列哪项可区分红细胞AB0亚型

A.红细胞与抗A,抗A1,抗B及抗A,B的凝集程度

B.红细胞上H物质活性的强弱

C.分泌型人的唾液中A,B和H物质

D.以上均是

答案:D

题解:红细胞AB0亚型可根据以下原则区分:(1)红细胞与抗A,抗Ai,抗B及抗A,B的凝集程

度;(2)红细胞上H物质活性的强弱;(3)血清中士否存在抗Ai;(4)分泌型人的唾液中A,B和

H物质。另外,AB0抗原的血型或变异性很多,在A抗原中主要为A1和A2,其他A亚型不多见

。而B亚型一般比A亚型更少。

81.构成红细胞A型主要两种亚型是

A.Ai和As

B.Ai和A?

C.Ax和A.

D.Ai,/%

答案B

题解红细胞A型有两种主要的亚型Ai和在直接凝集反应中,两种红细胞均于抗A试剂发

生强凝集反应。Ai和A2间血清学区别,是根据与抗射试剂反应结果确定。在通常情况下,抗

Ai试剂可与用型红细胞发生凝集,而不与A?型红细胞凝集。大约80%A型或AB型红细胞与抗&

发生凝集,因此可判定为船或AB型,其余20%红细胞与抗A发生凝集,而不与抗人凝集,则

可判定为刖或A小型。目前认为倘若&基因与A?基因共同遗传时,人体的表现型为A”A?基因

则被由基因所掩盖。当A?基因与B或0基因配对时,则人体的表现型则为或Az型。

在常规输血前试验中,除非4或A2B型人的血清含有抗人抗体,病人与供血者间的儿或儿

型不需加以区别。在37。(:有反应的抗凡应该考虑其具有临床意义,因其能导致红细胞与血

清试验间的AB0血型鉴定困难,以及导致交叉配合试验的不合。

82.B型血清用木红细胞去吸附,留下哪种抗体

A.抗A

B.抗A

C.抗A?

D.抗A3

答案:B

题解:在临床输血工作中,B型血清用A?红细胞去吸附,留下抗4抗体。

83.抗儿血清与待检A型细胞发现凝集者,则最有可能的是

A.Ai

B.A2

C.A3

D.A„

答案B

题解:红细胞ABO抗原的血型或变异性很多,在A抗原中主要为&和A?,其他A亚型不多见

。而B亚型一般比A亚型更少。抗用血清与待检A型细胞发现凝集者、则最有可能的是A2型。

84.A/B红细胞抗原性较弱,容易误定为

A.A型

B.B型

C.AB型

D.0型

答案:B

题解:红细胞ABO抗原的血型或变异性很多,在A抗原中主要为&和其他A亚型不多见

•而B亚型一般比A亚型更少。Az红细胞抗原性较弱,AzB型容易误定为B型。

85.M红细胞抗原性较弱,容易误定为

A.A型

B.B型

C.AB型

D.0型

答案:D

题解:ABO抗原的血型或变异性很多,在A抗原中主要为8和A2,其他A亚型不多见。而B亚型

一般比A亚型更少。由于曲红细胞抗原性较弱,容易误定为0型。

86.红细胞Az型的鉴定中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用红细胞与抗A凝集明显

B.Az红细胞与抗&发生凝集

C.A?红细胞与抗A、抗B凝集明显

I).用红细胞与抗H发生凝集

答案:B

题解:红细胞ABO血型中,A?型红细胞与抗A凝集明显,与抗A、抗B凝集明显,与抗H发生凝

集,而与抗人发生不发生凝集。

87.红细胞儿型鉴定中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Ai红细胞与抗A凝集明显

B.Ai红细胞与抗%发生凝集

C.Ai红细胞与抗A、B凝集明显

I).Ai红细胞与抗H发生凝集

答案:D

题解:红细胞ABO血型中,Ai型的红细胞与抗A凝集明显,与抗儿发生凝集,与抗A、B凝集明

显,而与抗II不发生凝集。

88.避免造成定错A型亚型的最简单最有效的措施是

A.具备抗Ai血清

B.具备抗A?血清

C.鉴定血型时坚持使用0型标准血清

D.除用0型标准血清外,还把反定型法用于常规操作

答案D

题解:可根据以下原则区分红细胞ABO亚型:(1)红细胞与抗A,抗A”抗B及抗A,B的凝集程

度;(2)红细胞上H物质活性的强弱;(3)血清中士否存在抗人;(4)分泌型人的唾液中A,B和II物

质。为了避免造成定错A型亚型的最简单有效的方法是除用0型标准血清外,还把反定型法

用于常规操作。

89.可溶性ABH抗原在人体分泌液中显示出来称之为分泌型,其受控于下列哪一对基因

A.Se和se

B.Le^Dle

C.M和N

D.A、B和H

答案A

题解A、B和H抗原在唾液或其他体液中的产生,系受控于分泌型基因,在遗传上与ABO及1I

基因无关。Se基因(基因型SeSe或Sese)为ABH抗原分泌型所必须的。然而,具有同型se

(sese)的个体,既使有H、A或B基因存在,亦不会分泌ABH抗原。

90.Ai分泌型的唾液含哪种血型物质

A.仅含A物质

B.仅含Ai物质

C.含Ai及H物质

D.含A及H物质

答案D

题解:许多组织细胞上有规律地存在着A、B、H抗原,以及分泌型机体的分泌液中存在着

A、B、H物质。除小外,其余A亚型分泌型的唾液均含A及H物质。当然,Ai分泌型的唾液也

含A及H物质。

91.新生儿进行ABO血型鉴定时,一般只进行

A.正向定型

B.反向定型

C.正向定型与反向定型

D.不需鉴定

答案A

题解人在出生前尚未产生抗体,•般在出生几个月后才开始形成自己的抗体,至5-6岁时

,具有较高的效价。老年人抗A或和抗B效价一般低于年轻人。因此,新生儿ABO血型鉴定时

只做正向定型。

92.红细胞AB0血型鉴定下列哪一种说法是错误的

A.用已知抗体型特异性试剂血清检测红细胞抗原称为正定型。

B.用已知血型的ABO试剂红细胞检测血清中的抗体称为反向定型。

C.红细胞ABO血型鉴定试验温度应控制在20-241。

D在行反向定型时,只须做A型红细胞和B型红细胞检测。

答案D

题解常规的红细胞AB0血型鉴定,必须包括正向定型(用己知抗体型特异性试剂血清检测

红细胞抗原)和反向定型(用已知血型AB0试剂红细胞检测血清中的抗体)。0型红细胞则

用于检查红细胞不规则同种抗体。因此,在ABO血型反向定型必须同时检测A型、B型和0型

红细胞,以免造成红细胞不规则同种抗体的漏捡。另外,ABO血型鉴定试验温度为20-24K

93.中国台湾人B亚型中下列哪一种发生频率最高

AB:)

B.B„

C.B”

D.Bel

答案A

题解B型血液变异的亚血型较A型的亚血型更为罕见,但B抗原亚血型的发生在某些人种群

体中较为常见。例如中国台湾人25%为B型血液,其中B3与AR血型的频率,大约依次为1:

900及1:1800,即每900个B型者中有1个灰亚血型及每1800个AB型者中有1个AR亚血型。这

与北欧每1000个A型者中就有一个A3亚血型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94.用下列哪一种试剂可正确区分红细胞匕真正B抗原与获得性B样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