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合作社财务管理指南_第1页
农村合作社财务管理指南_第2页
农村合作社财务管理指南_第3页
农村合作社财务管理指南_第4页
农村合作社财务管理指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农村合作社财务管理指南TOC\o"1-2"\h\u8788第一章合作社财务管理概述 311301.1合作社财务管理的意义与目标 3157191.1.1合作社财务管理的意义 3265291.1.2合作社财务管理的目标 4206261.2合作社财务管理的原则与要求 4269601.2.1合作社财务管理的原则 4176861.2.2合作社财务管理的要求 57608第二章合作社财务组织与制度 5302462.1合作社财务组织结构 549402.1.1财务管理部门 582442.1.2财务决策机构 513772.1.3财务执行机构 5182722.2财务管理制度建设 5115852.2.1合规性原则 5139992.2.2完善性原则 6279402.2.3适用性原则 614642.2.4可操作性原则 6111582.3财务人员配备与培训 6166072.3.1财务人员配备 6110832.3.2财务人员培训 628769第三章合作社资产与负债管理 6190703.1资产管理 6237373.1.1资产概述 6118443.1.2流动资产管理 789933.1.3固定资产管理 7167653.1.4长期投资管理 78373.1.5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管理 7277203.2负债管理 8223673.2.1负债概述 8205203.2.2流动负债管理 8292663.2.3长期负债管理 8302663.3资产负债表编制与分析 8152303.3.1资产负债表编制 820923.3.2资产负债表分析 824168第四章合作社收入与支出管理 9127544.1收入管理 9216094.1.1收入分类 9308654.1.2收入确认 92544.1.3收入管理措施 9325064.2支出管理 975354.2.1支出分类 977444.2.2支出控制 9222534.3收支平衡与预算编制 9195764.3.1收支平衡 10231224.3.2预算编制 1015811第五章合作社成本与费用控制 1089975.1成本核算与控制 10245265.1.1成本核算 10203785.1.2成本控制 1026375.2费用核算与控制 1024625.2.1费用核算 11215985.2.2费用控制 11218075.3成本费用分析 11158665.3.1成本费用结构分析 11221625.3.2成本费用变动趋势分析 1155865.3.3成本费用潜在问题分析 1130503第六章合作社投资管理 1218796.1投资决策 12178986.1.1投资原则 12229716.1.2投资决策程序 1263656.2投资项目评估 12287096.2.1评估内容 12243106.2.2评估方法 12236726.3投资收益分析 13200356.3.1收益预测 1385386.3.2投资回收期 13144326.3.3投资收益率 1325946第七章合作社融资管理 13244417.1融资渠道与方式 13103457.1.1支持 13144357.1.2银行信贷 13220227.1.3农村合作基金会 13109107.1.4社员互助 1486437.1.5资本市场 1495287.2融资成本分析 14187147.2.1贷款利率 14225027.2.2手续费 14278067.2.3担保费用 1466097.2.4资金使用成本 1410437.3融资风险管理 1451007.3.1完善融资决策机制 14194457.3.2选择合适的融资渠道 14130027.3.3加强风险监测与评估 14164947.3.4建立风险预警机制 15174827.3.5增强风险承受能力 1563527.3.6建立风险补偿机制 151949第八章合作社财务报告与分析 1541098.1财务报告编制 15272408.1.1编制原则 15270778.1.2报告内容 15174298.1.3编制方法 15247978.2财务报告分析 16103858.2.1分析目的 16214398.2.2分析方法 16302138.3财务指标解读 16255268.3.1资产负债表指标解读 1675008.3.2利润表指标解读 16102388.3.3现金流量表指标解读 1625401第九章合作社财务风险管理 17231709.1财务风险识别 1722819.1.1概述 17213439.1.2方法与步骤 17316619.2财务风险评估 1745149.2.1概述 17290189.2.2方法与步骤 17171189.3财务风险控制 17153579.3.1概述 1821899.3.2控制措施 18144049.3.3实施与监督 1829017第十章合作社财务监督与审计 18514910.1财务监督机制 18351410.1.1建立健全财务监督制度 182235810.1.2财务监督的主要内容 1966310.2财务审计程序 19980210.2.1审计筹备 192092910.2.2审计实施 191404210.2.3审计报告 19397610.3审计结果处理与反馈 192924810.3.1审计结果处理 191375710.3.2审计结果反馈 20第一章合作社财务管理概述1.1合作社财务管理的意义与目标1.1.1合作社财务管理的意义农村合作社作为一种特殊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其财务管理对于合作社的稳健运行具有重要意义。合作社财务管理涉及合作社资产、负债、收入、支出等方面的管理,旨在保证合作社经济活动的合规性、透明性和效益性,为合作社成员提供优质服务,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其主要意义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保障合作社资产安全。通过加强财务管理,保证合作社资产的完整性、安全性和合规性,防止资产流失。(2)提高合作社经营效益。通过对合作社经济活动的有效管理,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经营成本,实现合作社的经济效益最大化。(3)促进合作社可持续发展。合理规划合作社财务活动,保证合作社在发展过程中资金充足,为合作社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1.1.2合作社财务管理的目标合作社财务管理的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保证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准确性。通过建立健全的财务管理体系,保证合作社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准确性,为合作社决策提供可靠依据。(2)提高财务管理的合规性。遵循国家法律法规及合作社章程,保证合作社财务活动的合规性,避免因财务管理不善导致法律风险。(3)优化资源配置。通过财务管理,合理配置合作社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现合作社经济效益最大化。1.2合作社财务管理的原则与要求1.2.1合作社财务管理的原则合作社财务管理应遵循以下原则:(1)依法管理原则。合作社财务管理必须遵循国家法律法规及合作社章程,保证财务活动的合规性。(2)公开透明原则。合作社财务管理应保持公开透明,让成员了解合作社财务状况,增强成员对合作社的信任。(3)实事求是原则。合作社财务管理应实事求是,真实反映合作社经济活动,为决策提供可靠依据。(4)预算管理原则。合作社财务管理应实行预算管理,合理规划财务活动,保证合作社资金充足。1.2.2合作社财务管理的要求合作社财务管理应满足以下要求:(1)建立健全财务管理体系。合作社应建立健全财务管理体系,明确财务管理职责,保证财务管理的有效性。(2)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合作社应制定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规范财务活动,提高财务管理水平。(3)提高财务人员素质。合作社应加强财务人员培训,提高财务人员业务素质,为合作社财务管理提供有力支持。(4)加强内部审计。合作社应加强内部审计,及时发觉和纠正财务管理中的问题,保证财务管理合规有效。第二章合作社财务组织与制度2.1合作社财务组织结构合作社财务组织结构是保证合作社财务管理工作有序、高效进行的基础。其主要构成如下:2.1.1财务管理部门合作社财务管理部门是合作社内部专门负责财务管理的部门,其主要职责包括:制定和实施财务管理制度,组织财务预算编制与执行,进行财务核算、分析和报告,以及监督财务活动的合规性等。2.1.2财务决策机构合作社财务决策机构由合作社理事会和监事会组成。理事会负责制定财务管理政策和重大财务决策,监事会对财务管理的合规性和有效性进行监督。2.1.3财务执行机构财务执行机构主要包括财务负责人和财务工作人员。财务负责人负责组织、协调和指导财务管理工作,财务工作人员具体负责日常财务核算、分析和报告等工作。2.2财务管理制度建设财务管理制度是合作社财务管理的基本依据,其建设应当遵循以下原则:2.2.1合规性原则财务管理制度应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合作社章程以及相关财务政策,保证合作社财务活动的合规性。2.2.2完善性原则财务管理制度应涵盖合作社财务管理的各个方面,包括预算管理、资金管理、成本核算、财务报告等,保证财务管理的全面性和完整性。2.2.3适用性原则财务管理制度应根据合作社的实际情况制定,既要考虑合作社的规模、行业特点,也要考虑合作社成员的需求和利益。2.2.4可操作性原则财务管理制度应具备较强的可操作性,便于财务管理部门和工作人员在实际工作中执行和落实。2.3财务人员配备与培训2.3.1财务人员配备合作社应根据财务管理的实际需要,合理配置财务人员。财务人员应具备以下条件:(1)具备相应的财务专业知识和技能;(2)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责任心;(3)具备一定的沟通和协调能力。2.3.2财务人员培训合作社应定期对财务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培训内容主要包括:(1)财务法律法规和政策;(2)财务管理和会计基础知识;(3)财务软件操作技能;(4)财务分析和报告撰写技巧。通过培训,使财务人员更好地适应合作社财务管理的需求,为合作社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持。第三章合作社资产与负债管理3.1资产管理3.1.1资产概述农村合作社的资产主要包括流动资产、固定资产、长期投资、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资产是合作社开展业务活动的基础,合理管理和配置资产对合作社的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3.1.2流动资产管理流动资产主要包括现金、银行存款、应收账款、存货等。合作社应加强对流动资产的管理,保证流动资产的合理使用和有效周转。(1)现金管理:合作社应建立健全现金管理制度,对现金收支进行严格监管,保证现金的安全、合规使用。(2)银行存款管理:合作社应选择信誉良好、服务优质的银行进行存款,合理安排存款结构,提高资金使用效率。(3)应收账款管理:合作社应加强应收账款的管理,及时收回欠款,降低坏账风险。(4)存货管理:合作社应建立健全存货管理制度,合理控制存货规模,降低存货跌价损失。3.1.3固定资产管理固定资产主要包括土地、房屋、设备等。合作社应加强固定资产的管理,保证固定资产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1)投资决策:合作社在购置固定资产时,应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和投资分析,保证投资决策的合理性。(2)折旧与摊销:合作社应按照国家规定,合理计算固定资产折旧与摊销,保证资产价值的合理体现。(3)维修与保养:合作社应定期对固定资产进行维修与保养,保证其正常运转。3.1.4长期投资管理长期投资主要包括对其他合作社、企业的股权投资和债权投资。合作社在进行长期投资时,应充分了解投资对象的经营状况、财务状况和发展前景,保证投资安全。3.1.5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管理无形资产主要包括商标、专利、技术等。合作社应加强无形资产的管理,保护合作社的知识产权。其他资产主要包括预付款、应收利息等,也应加强管理。3.2负债管理3.2.1负债概述农村合作社的负债主要包括流动负债和长期负债。合理管理负债,降低负债风险,对合作社的稳健经营具有重要意义。3.2.2流动负债管理流动负债主要包括应付账款、预收账款、短期借款等。合作社应加强对流动负债的管理,保证负债的合理规模和期限。(1)应付账款管理:合作社应合理规划采购计划,及时偿还应付账款,降低信用风险。(2)预收账款管理:合作社应合理控制预收账款规模,保证预收账款的及时偿还。(3)短期借款管理:合作社在借款时,应充分考虑借款成本、还款期限等因素,保证借款的合理性和安全性。3.2.3长期负债管理长期负债主要包括长期借款、应付债券等。合作社在进行长期负债融资时,应充分了解借款条件和还款期限,保证负债的合理性和安全性。3.3资产负债表编制与分析3.3.1资产负债表编制资产负债表是反映合作社在某一特定时期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状况的财务报表。合作社应按照国家规定的编制方法和要求,定期编制资产负债表。3.3.2资产负债表分析资产负债表分析主要包括对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结构分析、趋势分析等。通过资产负债表分析,可以了解合作社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风险状况,为合作社决策提供依据。(1)结构分析:分析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构成,了解合作社的财务结构。(2)趋势分析:分析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变化趋势,判断合作社的财务状况是否稳定。第四章合作社收入与支出管理4.1收入管理4.1.1收入分类合作社的收入主要包括经营收入、投资收入和其他收入。经营收入是指合作社在日常经营活动中取得的收入,如农产品销售收入、服务收入等;投资收入是指合作社对外投资所获得的收益;其他收入包括捐赠收入、补贴等。4.1.2收入确认合作社应当在收入实现时确认收入。收入确认应当遵循权责发生制原则,即收入应当在取得收益的权利已经实现,且与收入相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合作社时确认。4.1.3收入管理措施(1)建立健全收入管理制度,明确收入确认、核算、报告等环节的职责和程序;(2)加强收入合同的签订和履行管理,保证收入的及时收取;(3)加强收入凭证的审核,保证收入的真实性和合规性;(4)定期对收入进行分析,了解收入构成和变化情况,为经营决策提供依据。4.2支出管理4.2.1支出分类合作社的支出主要包括经营支出、投资支出和其他支出。经营支出是指合作社在日常经营活动中发生的支出,如原材料采购、人工成本、管理费用等;投资支出是指合作社对外投资所发生的支出;其他支出包括捐赠支出、罚款支出等。4.2.2支出控制(1)建立健全支出审批制度,明确支出审批权限和程序;(2)加强支出预算管理,合理控制支出规模;(3)加强支出凭证的审核,保证支出的真实性和合规性;(4)定期对支出进行分析,了解支出构成和变化情况,为经营决策提供依据。4.3收支平衡与预算编制4.3.1收支平衡合作社应当努力实现收支平衡,保持良好的财务状况。在经营活动中,合作社应当合理安排收入和支出,保证收入能够覆盖支出,避免出现亏损。4.3.2预算编制(1)合作社应当根据经营目标和财务状况,编制年度收支预算;(2)预算编制应当遵循实事求是、量入为出的原则,保证预算的合理性和可行性;(3)预算编制应当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如市场变化、政策调整等,保证预算的适应性;(4)合作社应当建立健全预算执行和监督机制,保证预算的顺利实施。第五章合作社成本与费用控制5.1成本核算与控制5.1.1成本核算成本核算是农村合作社财务管理中的重要环节,旨在对合作社在生产、经营活动中所发生的各项成本进行归集、分类和计算,为成本控制和决策提供依据。成本核算应遵循以下原则:(1)真实性原则:成本核算的数据应真实反映合作社的生产经营活动。(2)完整性原则:成本核算应涵盖合作社的全部生产、经营成本。(3)准确性原则:成本核算的数据应准确无误,便于分析和决策。5.1.2成本控制成本控制是农村合作社在成本核算的基础上,对成本进行有效管理的过程。成本控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预算控制:根据合作社的生产经营计划,制定成本预算,对成本进行约束。(2)过程控制: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对成本进行实时监控,发觉异常情况及时调整。(3)绩效评价:通过成本核算,对成本控制效果进行评价,促进合作社不断提高成本管理水平。5.2费用核算与控制5.2.1费用核算费用核算是指农村合作社对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的各项费用进行归集、分类和计算。费用核算应遵循以下原则:(1)相关性原则:费用核算应与合作社的生产、经营业务相关。(2)合理性原则:费用核算应合理划分费用项目,便于分析和决策。(3)及时性原则:费用核算应及时进行,反映合作社的费用情况。5.2.2费用控制费用控制是农村合作社在费用核算的基础上,对费用进行有效管理的过程。费用控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预算控制:根据合作社的生产经营计划,制定费用预算,对费用进行约束。(2)过程控制: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对费用进行实时监控,发觉异常情况及时调整。(3)绩效评价:通过费用核算,对费用控制效果进行评价,促进合作社不断提高费用管理水平。5.3成本费用分析成本费用分析是农村合作社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成本费用的分析,可以揭示合作社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成本费用结构、变动趋势和潜在问题,为合作社的成本控制和决策提供依据。5.3.1成本费用结构分析成本费用结构分析是指对合作社成本费用的构成进行分析,包括直接成本、间接成本、生产成本、销售成本等。通过分析成本费用结构,可以了解合作社的成本费用分布情况,为成本控制提供方向。5.3.2成本费用变动趋势分析成本费用变动趋势分析是指对合作社成本费用在不同时期的变动情况进行比较,以揭示成本费用的变动趋势。通过分析成本费用变动趋势,可以了解合作社成本费用的增减变化,为成本控制提供依据。5.3.3成本费用潜在问题分析成本费用潜在问题分析是指对合作社成本费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找出潜在的成本浪费和效益低下环节。通过分析成本费用潜在问题,可以为合作社制定针对性的成本控制措施提供参考。第六章合作社投资管理6.1投资决策6.1.1投资原则农村合作社在进行投资决策时,应遵循以下原则:(1)合规性原则:投资应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合作社章程及合作社内部管理制度。(2)效益性原则:投资应追求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重目标。(3)风险可控原则:投资应充分考虑风险,保证风险可控、可承受。(4)可持续发展原则:投资应注重资源的合理利用,促进合作社可持续发展。6.1.2投资决策程序(1)投资项目的提出:合作社成员根据市场需求、产业发展趋势等因素,提出投资建议。(2)投资项目的论证:合作社组织专业团队对投资项目进行论证,评估项目的可行性。(3)投资项目的审批:合作社理事会根据论证结果,对投资项目进行审批。(4)投资项目的实施:经审批通过的投资项目,合作社应按照计划进行实施。6.2投资项目评估6.2.1评估内容农村合作社在投资项目评估过程中,应关注以下内容:(1)市场前景:分析投资项目所在行业的发展趋势、市场需求、竞争态势等。(2)技术可行性:评估项目的技术成熟度、技术来源、技术创新能力等。(3)财务可行性:分析项目的投资成本、收益预测、投资回收期等。(4)风险评估:识别项目潜在风险,评估风险大小及对项目的影响。6.2.2评估方法农村合作社在投资项目评估时,可采取以下方法:(1)市场调查法:通过市场调查,了解市场需求、竞争对手情况等。(2)财务分析法:运用财务指标,评估项目的财务可行性。(3)风险评估法:运用风险矩阵等工具,评估项目风险。6.3投资收益分析6.3.1收益预测农村合作社在投资收益分析过程中,应对以下内容进行预测:(1)销售收入:根据市场需求、产品价格等因素,预测项目销售收入。(2)成本支出:分析项目各项成本,包括原材料、人工、设备等。(3)利润预测:根据销售收入和成本支出,计算项目利润。6.3.2投资回收期投资回收期是指项目投资成本与项目收益相等的时间。农村合作社在投资收益分析时,应计算项目的投资回收期,评估项目的投资效益。6.3.3投资收益率投资收益率是指项目收益与投资成本的比例。农村合作社在投资收益分析时,应计算项目的投资收益率,以衡量项目的投资价值。第七章合作社融资管理7.1融资渠道与方式农村合作社在发展过程中,融资是关键环节。以下为合作社可选择的融资渠道与方式:7.1.1支持是农村合作社重要的融资来源之一。合作社可以通过申请农业项目资金、农业补贴、扶贫资金等途径获取资金支持。7.1.2银行信贷银行信贷是农村合作社主要的融资渠道。合作社可向农村信用社、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申请贷款,以解决资金需求。7.1.3农村合作基金会农村合作基金会是专门为农村合作社提供融资服务的非营利性组织。合作社可以通过基金会申请贷款、股权投资等融资方式。7.1.4社员互助合作社社员之间的互助融资也是一种有效的融资方式。社员可以通过现金、实物、技术等形式相互支持,共同发展。7.1.5资本市场我国资本市场的不断成熟,农村合作社可通过发行股票、债券等金融工具进行融资。7.2融资成本分析融资成本是农村合作社在融资过程中所支付的各种费用。以下为合作社融资成本的主要构成:7.2.1贷款利率贷款利率是合作社融资成本的核心部分。不同金融机构的贷款利率有所不同,合作社需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贷款渠道。7.2.2手续费合作社在融资过程中,可能需要支付一定的手续费,如贷款审批费、评估费等。7.2.3担保费用对于需要担保的融资项目,合作社还需支付担保费用。7.2.4资金使用成本合作社融资后,需支付资金使用成本,如利息、租金等。7.3融资风险管理农村合作社在融资过程中,应重视风险管理,以下为合作社融资风险管理的主要措施:7.3.1完善融资决策机制合作社应建立健全融资决策机制,保证融资决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7.3.2选择合适的融资渠道合作社应充分了解各种融资渠道的特点和风险,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融资方式。7.3.3加强风险监测与评估合作社应定期对融资项目的风险进行监测与评估,及时发觉并处理风险。7.3.4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合作社应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对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预警,保证融资安全。7.3.5增强风险承受能力合作社应通过提高自身盈利能力、优化资产结构等手段,增强风险承受能力。7.3.6建立风险补偿机制合作社可采取建立风险补偿基金等措施,降低融资风险带来的损失。第八章合作社财务报告与分析8.1财务报告编制8.1.1编制原则农村合作社财务报告的编制应遵循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和规范性的原则。保证报告内容真实反映合作社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为相关利益主体提供决策依据。8.1.2报告内容财务报告主要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等。以下是各报表的主要内容:(1)资产负债表:反映合作社在报告期末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总体状况。(2)利润表:反映合作社在一定时期内的收入、成本、费用和利润等经营成果。(3)现金流量表:反映合作社在一定时期内的现金流入和流出情况,包括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4)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反映合作社在一定时期内所有者权益的变动情况。8.1.3编制方法财务报告的编制应依据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结合合作社的实际情况。具体编制方法如下:(1)资产负债表:按照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类别分别填列。(2)利润表:按照收入、成本、费用和利润的类别分别填列。(3)现金流量表:按照现金流入和流出的类别分别填列。(4)所有者权益变动表:按照所有者权益的变动项目分别填列。8.2财务报告分析8.2.1分析目的财务报告分析旨在通过对财务报表数据的解读,揭示合作社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为决策提供依据。8.2.2分析方法财务报告分析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法:(1)比率分析:通过计算财务比率,评价合作社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2)趋势分析:通过对比不同时期的财务数据,分析合作社的发展趋势。(3)结构分析:通过分析财务报表中各项目所占比例,揭示合作社的财务结构。(4)因素分析:通过分析影响财务指标的各种因素,找出关键因素,为改进经营管理提供依据。8.3财务指标解读8.3.1资产负债表指标解读(1)流动比率:反映合作社短期偿债能力,一般应保持在2:1以上。(2)速动比率:反映合作社在短期内偿还流动负债的能力,一般应保持在1:1以上。(3)资产负债率:反映合作社负债占总资产的比例,一般应控制在60%以内。8.3.2利润表指标解读(1)毛利率:反映合作社主营业务收入与成本之间的比率,越高说明盈利能力越强。(2)净利润率:反映合作社净利润与主营业务收入之间的比率,越高说明盈利能力越强。(3)资产收益率:反映合作社总资产与净利润之间的比率,越高说明资产利用效率越好。8.3.3现金流量表指标解读(1)现金流量比率:反映合作社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与流动负债的比率,越高说明短期偿债能力越强。(2)现金流量收益率:反映合作社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与净利润的比率,越高说明盈利质量越好。(3)现金流量自给率:反映合作社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与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的比率,越高说明合作社对外部融资的依赖程度越低。第九章合作社财务风险管理9.1财务风险识别9.1.1概述财务风险识别是农村合作社财务风险管理的基础环节,旨在识别合作社在运营过程中可能面临的财务风险,为后续的风险评估和控制提供依据。财务风险识别应遵循全面性、动态性、及时性和可操作性的原则。9.1.2方法与步骤(1)资料收集:收集合作社的财务报表、业务合同、政策文件等相关资料,了解合作社的财务状况和业务特点。(2)财务风险分类:根据合作社的财务状况和业务特点,将财务风险分为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法律风险等。(3)风险识别:分析各类风险的具体表现,如市场风险表现为产品价格波动、市场需求变化等;信用风险表现为客户违约、合作伙伴信用状况恶化等。9.2财务风险评估9.2.1概述财务风险评估是在风险识别的基础上,对识别出的财务风险进行定量和定性的分析,评估风险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为制定风险控制措施提供依据。9.2.2方法与步骤(1)风险量化:运用概率论和统计学方法,对各类财务风险进行量化分析,确定风险发生的概率和影响程度。(2)风险排序:根据风险量化结果,对各类财务风险进行排序,确定优先级。(3)风险评估报告:编制风险评估报告,内容包括风险类型、风险程度、可能带来的损失等。9.3财务风险控制9.3.1概述财务风险控制是在风险识别和评估的基础上,采取一系列措施降低风险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保证合作社财务稳健运行。9.3.2控制措施(1)市场风险控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