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福建省福州市长乐第一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_第1页
2024-2025学年福建省福州市长乐第一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_第2页
2024-2025学年福建省福州市长乐第一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_第3页
2024-2025学年福建省福州市长乐第一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_第4页
2024-2025学年福建省福州市长乐第一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2025学年福建省福州市长乐第一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材料一:所有的逻辑推理,目的只有一个,即找出事物的真相。这是个艰巨的任务,因为真相往往是难以捉摸的。但不探寻真相是荒谬的,那种真相永远是可望而不可即的想法同样是荒谬的,它否定了我们所有的努力,使真相沦落为妄想。真相有两种基本形态:一为本体真相,一为逻辑真相。所谓本体真相,指的是关乎存在的真相,某个事物被认定是本体真相,那么它必然存在于某处。桌上有一盏灯,这是本体真相,因为它确实是在那里,而不是幻象。逻辑真相是在我们的思维和语言中自动呈现出来的真相。肯定一个命题意味着已判断它为真,反之亦然。一个命题如果真实地反映了客观事物,那么它就为真。例如一个命题说一艘船泊在码头上,如果这里确实有一艘船,确实有一个码头,而这艘船确实泊在码头上,那么这个命题就是真的。判断一个真命题的过程就是以语言为媒介,将大脑中的观念(主观事实)与相应事物的真实状态(客观事实)联结起来。上例中,如果那个命题所说的与现实情况并不相符,则命题就是假的。在任何特定的情况下,对真相的确认都要去检查别人认定或推测所得的真相在现实中是否存在依据,即确认真相就是要达到主观与客观的统一。这里我们所要关注的焦点是事物的客观情况。如果不能判断一个命题如“狗在车库里”的真假,那么仅仅在大脑中思考狗、车库或者其他相关概念是无助于解决这个问题的,得亲自到车库去看看。从这一点也可以清楚地看出,为什么我们说本体真相更为基础。决定命题真假的依据是客观现实情况,而逻辑真相是建立在本体真相基础之上的主观判断。当人们撒谎时,他很清楚现实世界中真相是什么,而在表述时却有意欺瞒篡改,他知道“A是B”,但他说出来的却是“A不是B”,逻辑真相反映的就是命题内容符合客观事实,即符合论。另一理论——融贯说,则从属于符合论,“融贯说”指如果一个命题与某个已经得到证明的理论或思想学说一致(相融贯),那它就是真的。以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为例,如果说某个关于物质世界的特殊命题是真的,那是因为它与相对论是一致的。使这个命题逻辑上正确的正是相对论本身,因为相对论被认为是真实地反映了物质世界客观规律的理论,它与真实的物质世界是相符合的。由此可以看出,融贯说如果想成立,必须依靠符合论,因为符合论更为基础。我们应该注意到,依据融贯说得出来的结论可能是非常荒谬的,因为它所依赖的基础并非客观事实,而是某种理论或思想学说。而任何理论或者思想学说都可能是错误的,或者已经过时,与现实世界并不相符。(摘编自D·Q·麦克伦尼《简单的逻辑学·真相》,赵明燕译)材料二:对事物的真理性认识,必须以看到它的本质、揭示它的真相为前提,即人的思想如实地反映客观世界的本来面目。但是,人们揭示了事物的真相,并不等于对事物获得了真理性认识。揭示了真相,我们的认识仍处在对事物现象的感知阶段,并没有上升到理性阶段,还不能证明我们已经获得了真理性认识,其实,搞清楚事物的真相,并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在客观世界中,真相与假象是常常混淆着的,以至于人们在观察事物的过程中,真假难分:在实际生活中,甚至可能出现真假颠倒的情况:有的时候,真相与假象常常是并存着的情况——真中有假、假中有真,更增加了人们分辨真假的难度。在对人本身的认识上,看清一个人的真面目很难,这主要因为人性极端复杂多变。正如一个西方谚语说:“人是什么?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野兽。”揭示事物的真相有难度,除了自然原因之外,还有社会原因。在现实社会生活中,在一些人认为是利害相关的问题上,把问题的真相宣示出来并不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人们为了揭示事物的真相,常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阻碍或者刁难,有时,还要付出惨痛的代价。哥白尼提出日心说,遭到了当时罗马教廷的强烈反对,认为这一理论违背了圣经的教义。哥白尼坚持自己的观点,被判处火刑,不过,科学已经证明,真理是在哥白尼这一边,可见,在寻找真理的这一步中,即为了充分地揭示出事物的真相,必须要拿出勇气,甚至还要有一种个人牺牲精神。虽然揭示真相是有难度的,但是真相毕竟会被揭示。真相之所以必然会被揭示,是因为人们通过揭示事物的真相,进而认识真理。这个过程中,认识主体即人的素质起决定作用。作为认识主体的人,首先应该是一个真实的自我。所谓真实的自我就是能够勇于正视自己,正视自己的本来面目。只有那些勇于正视自己的人,才能更好地揭示真实的客观世界,才能够真正把握关于客观世界的真理。我们还应该怀着一颗纯真的心,勇于说真话,把揭示真相看作理所当然的事情。(摘编自宋惠昌《求真的哲学:真相与真理》)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事物的真相是可望而不可即的,因此找出某个事物的真相是个艰巨的任务。B.融贯说从属于符合论,以符合论为基础,融贯说如果要成立,必须依靠符合论。C.“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野兽”说明人性极端复杂,要看清人的真面目难度很大。D.人作为揭示真相、认识真理的主体,既要勇于正视自我,又要怀着一颗纯真的心。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如果“一艘船泊在码头上”这一命题是假的,说明现实中只有一个空空的码头存在,而没有一艘船停泊在那里。B.本体真相反映的是事物的客观现实情况,而逻辑真相是建立在本体真相基础之上的主观判断,本体真相比逻辑真相更可靠。C.现实生活中,揭示真相常会遇到各种阻碍,甚至要付出惨痛代价,但只有勇敢地揭示真相,我们才有可能获得真理性认识。D.虽然揭示真相有难度,但真相必然会被揭示,因为我们把揭示事物的真相看作是理所当然的,需要通过揭示真相来认识真理。3.下列选项中不可以作为材料二第二段观点的论据的一项是()

A.太阳和地球之间的距离在一天内的变化微乎其微,而《两小儿辩日》中,一孩童却认为太阳初升时离地球近而正午时离地球远。B.杨贵妃很美吗?在唐朝时期的审美观下,人们认为杨贵妃很美,但是在当代人的审美观下,我们也许不再认为她是美的。C.叶尾壁虎有着枯叶一样的条纹和叶状的尾巴,能够将自己完美地融入周围环境中,乍看上去就像一片在秋风中枯萎的树叶。D.在许多人眼中,“新闻”一度成为“事实”的同义代名词,然而实际上,“虚假新闻”一直困扰着我们。4.围绕“真相”这一论题,两则材料论述的侧重点有何不同?请简要概括。5.阅读下面安徒生《皇帝的新装》中的情节,简要分析这一情节印证了两则材料中的哪些观点。皇帝就在那个富丽的华盖下游行起来了。站在街上和窗子里的人都说:“乖乖!皇上的新装真是漂亮!他上衣下面的后裙是多么美丽!这件衣服真合他的身材!”谁也不愿意让人知道自己什么也看不见,因为这样就会显出自己不称职,或是太愚蠢。“可是他什么衣服也没穿呀!”一个小孩子最后叫了出来。“上帝哟,你听这个天真的声音!”爸爸说。于是大家把这孩子讲的话私下里低声地传播开来。(★★★★)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孩子的讲演萧红这是一个欢迎会,出席的有五六百人,站着的,坐着的,还有挤在窗台上的。被欢迎的宾客是一个战地服务团。第一个上来的是个花胡子,两只手扶着台子的边沿,好像山羊一样,他垂着头讲话。“告诉我!笑什么……笑什么……”孩子王根拉住了他旁边的女同志,摇着她的胳臂。“笑他滑稽,笑他那样子。”那女同志一边用手按住嘴,一边告诉那孩子。那孩子起来看看,他是这大厅中最小的一个,大概也没看见什么,就把手里剥好的花生放在嘴里,一边嚼着一边拍着那又黑又厚的小手掌。接着又去吃落花生,吃别的果子,吃一些混着沙土的点心和芝麻。讲演者一个接着一个,由于开着窗子和门的关系,所有的讲演者的声音,都不十分响亮,平凡的,拖长的……因为那些所讲的悲惨的事情都没有变样,一个说日本帝国主义,另一个也说日本帝国主义。那些过于庄严的脸孔,在一个欢迎会上是不大相宜的。不知道是谁提议叫王根也走上讲台。王根发烧了,立刻停止吃东西,血管里的血液开始不平凡地流动起来。他也并不是恐惧,因为这地方人多,又都是会讲演的,他想他特别要说得好一点。于是王根站上了自己的木凳。人们一看到他就喜欢他。他的小脸一边圆圆的红着一块,穿着短小的、好像小兵似的衣服,戴着灰色的小军帽。他一站上木凳,第一件事是把手放在帽沿前行着军人的敬礼。他还没开口,人们就禁不住笑了起来。“你也会讲演吗?你这孩子……你这小东西……”人们都用这种眼光看着他,并且张着嘴,好像要吃了他。他全身都热起来了。王根刚一开始,就听到周围哄哄的笑声,他把自己检点了一下:“是不是说错啦?”因为他一直还没有开口,他证明自己没有说错,于是,接着说下去,他说他家在赵城……“我离开家的时候,我家还剩三个人,父亲、母亲和妹妹,现在赵城被敌人占了,家里还有几个,我就不知道了。我跑到服务团来,父亲还到服务团来找我回家。他说母亲让我回去,母亲想我。我不回去,我说日本鬼子来把我杀了,还想不想?我就在服务团里当了勤务。我太小,打日本鬼子不分男女老幼。我当勤务,在宣传的时候,我也上台唱莲花落……”又当勤务,又唱莲花落,不但没有人笑,不知为什么反而平静下去,大厅中人们的呼吸如游丝般轻微。人们之中有的咬着嘴唇,有的咬着指甲,有的把眼睛掠过人头而投视着窗外。站在后边的那一堆人,就像木刻图上所刻的一样,笨重,粗糙。他们的眼光都像反映在海面上的天空那么深沉,那么无底。窗外则站着更冷静的月亮。那稀薄的白色的光,扫遍了这整个学校的校舍。它和每年的春天一样,但是今夜,它在一个孩子的面前做了一个伟大的听众。小讲演者虽然站在凳子上,并不比人高出多少。“父亲让我回家,我不回家,让我回家,我……我不回家……我就在服务团里当了勤务,我就当了服务团里的勤务。”他听到四边有猛烈的鼓掌的声音;向他湖水似的涌来,他就心慌起来,他想他的讲演还没有完,人们为什么鼓掌?或者是说错了!不是还有日本帝国主义没有加上吗?他特别用力镇定自己。“我当了勤务……当了服务团里的勤务……我……我……”人们接着掌声,就来了笑声,笑声又接着掌声。王根说不下去了。他想一定是自己出了笑话,想马上发现出自己的弱点以便即刻纠正。但是不成,他只能在讲完之后,才能检点出来,或者是衣服的不齐整,或者是自己的呆样子。他不能理解这笑是人们对他多大的爱悦。“日本帝国主义——日本鬼子……”他就像喝过酒的孩子,从木凳上跌落下来一样。他的眼泪已经浸上了睫毛,他什么也看不见,他不知道他是站在什么地方,自己是在做什么。人们的笑声更不可制止,他哭了。王根想:这讲演是失败了,完了,光荣在他完全变成了懊悔,而且是自己破坏了自己的光荣。他没有勇气再作第三次的修正,他要从木凳上下来。他刚一开始弯曲他的膝盖,就听到人们向他呼喊:“讲得好,别哭啊……再讲再讲……”其余的别的安慰他的话,随就听不见了。他觉得这都是嘲笑。于是更感到自己的耻辱,更感到不可逃避,他便跌到不知道是什么人的怀里大哭起来。这天晚上的欢迎会,一直继续到半夜。王根再也不吃摆在他面前的糖果了。他把头压在桌边上,就像小牛把头撞在栏栅上那么粗蛮,他手里握着一个红色上面带着黄点的山楂。那山楂就像用热水洗过的一样,当用手抹着眼泪的时候,那小果子就在手心里冒着气。这欢迎会开过了,就被人们忘记了,若不去想,就像没有这么回事存在过。可是在王根,一个礼拜之内,他常常从夜梦里边坐起来。他总是梦到讲演,并且每次讲到他当勤务的地方,就讲不下去了。于是他想逃走,可是总逃不了,于是他叫喊着醒来了。和他同屋睡觉的另外两个比他年纪大一点的小勤务的鼾声,证明了他自己也和别人一样地在睡,而不是在讲演。但是那害怕的情绪,使他在小床上缩做了一个团子,就仿佛在家里的时候,为着夜梦所恐惧缩在母亲身边一样。“妈妈……”这是他往日做孩子时候的呼喊。现在王根一点声音也没有就又睡了。虽然他才九岁,因为他做了服务团的勤务,他就把自己也变作大人。1938年10月(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花胡子因为形象滑稽而被听众嘲笑,下仅表现了听众无聊麻木的心态,也为王根出场理下了伏笔。B.王根开口讲演之前,他圆圆的小脸、冷静的表现使人们禁不住笑起来,笑声中洋溢着对他的爱悦。C.讲演过程中,听众的情绪与王根的情绪形成鲜明的反差,正是听众的起哄造成了王根讲演的失败。D.王根在讲演之后持续做梦,表明他对这次的讲演耿耿于怀,紧张和懊悔等情绪始终萦绕在心头。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取材巧妙,作家通过体察入微的笔触,以欢迎会上孩子的讲演真实地再现了抗日战争时期的社会生活。B.小说以儿童视角展开叙述,透过儿童对他人的细心观察,对自己的细腻反思,呈现出自然流淌的朴实情感。C.小说语言风格多样,叙事语言沉静冷峻,人物语言既有成人的戏谑,也有孩童的天真,具有高超的艺术性。D.小说和茹志娟的《百合花》一样,表现了战争对个体和社会的影响,表达了团结人民群众一起奋战的主题。8.小说的主角王根虽然还只是一个九岁孩子,但战争让他“把自己也变作大人”。作为孩子和大人,他分别有什么不同的表现?请从文中找出相关细节并分析。9.在热闹的讲演中,作者为何要叙述月亮的“冷静”?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二、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庚申,以吴敏为门下侍郎。帝东幸之意益决,太常少卿李纲谓敏曰:“建牧之议,岂非欲委太子以留守之任乎?今敌势猖獗,非传太子以位号不足以招徕天下豪杰。”敏曰:“监国可乎?”纲曰:“肃宗灵武之事,不建号不足以复邦,而建号之议不出于明皇,后世惜之。上聪明仁恕,公曷不为上言之。”翌日,敏入对,具以纲言白帝,帝即召纲入议。纲刺臂血上疏曰:“皇太子监国,礼之常也。今大敌入攻安危存亡在呼吸间犹守常礼可乎?名分不正而当大权,何以号召天下!若假皇子以位号,使为陛下守宗社,收将士心,以死捍敌,天下犹可保。”帝意遂决。(选自《宋史纪事本末》,有删改)材料二:始,金人犯城者,蔡懋禁不得辄施矢石,将士积愤。至是,纲下令能杀敌者厚赏,众无不奋跃。金人惧,稍稍引却,且得割三镇诏及亲王为质,乃退师。除纲知枢密院事。纲奏请如澶渊故事,遣兵护送,且戒诸将,可击则击之。乃以兵十万分道并进,将士受命,踊跃以行。宰相咎纲尽遣城下兵追敌,恐仓卒无措,急征诸将还。诸将已追及金人于刑、赵间,遽得还师之命,无不扼腕。比纲力争,复追,而将士解体矣。(选自《宋史》,有删改)材料三:太学生陈东等伏阙上书:“在廷之臣,勇奋不顾身、任天下之重者,李纲是也,所谓社稷之臣也。其庸谬不才,妒嫉贤能,动为身谋,不恤国计者,李邦彦、白时中、张邦昌、蔡懋之徒是也,所谓社稷之贼也。陛下断然不疑,拔纲于卿监之中,不一二日,任为执政,中外相庆,知陛下能任贤矣。斥时中而不用,知陛下能去邪矣。然纲任而未专,时中斥而未去,复相邦彦,又相邦昌,其余又皆擢用,何陛下之任贤犹未能勿贰,去邪犹未能勿疑乎?又复罢季纲职事,臣等惊惑,莫知所以,此必邦彦挤陷。盖纲起自庶官,独任大事,邦彦等嫉若仇雠,恐其成功。臣等闻纲比决大策,用兵偶然有小不利,邦彦等遂得乘间投隙,归罪于纲。然一胜一负,兵家常势,小胜固未足以为善,小挫亦岂足以为辱?”(选自《靖康要录笺注》,有删改)10.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今大A敌入B攻C安危存亡D在呼吸E间F犹守G常礼H可乎?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帝东幸之意益决”与《师说》“圣益圣,愚益愚”的“益”意思相同。B.“具以纲言白帝”与《琵琶行并序》“唯见江心秋月白”的“白”意思不同。C.而,连词,表顺承,与《荀子·劝学》中“而寒于水”的“而”意义不同。D.“复相邦彦”与《归园田居(其一)》“复得返自然”的“复”意思不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皇上决定东巡,李纲建议传位太子以招揽豪杰。他引用唐肃宗灵武的故事,进一步强调建号的重要性,并建议吴敏向皇上进言。B.李纲在看到金人的反应后,令将士略微撤退来诱敌深入,直到得到金人割让三镇的诏书、让他们的亲王当人质后,才彻底收兵。C.陈东等人向皇上上书指出敢于拼搏、奋不顾身的李纲是国家社稷的忠臣,而以李邦彦、蔡懋为代表的大臣则是祸害国家的贼子。D.李纲在用兵的时候,偶尔会出现小的失利。这个时候以李邦彦为代表的奸臣就趁机挑拨离间,将出现的过失归结到李纲身上。13.把课文中的句子与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则知明而行无过矣。(2)又复罢李纲职事,臣等惊惑,莫知所以,此必邦彦挤陷。14.朱熹曾评价李纲“其爱君忧国之志终不可夺”,材料中有哪些事实可以支持朱熹的观点?请简要概括。三、诗歌鉴赏(★★★)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赠恩师①稽承谦万事由来夙有缘,七龄问字记当年。读书好处心先觉,立雪深时②道已传。每盼凤巢阿阁上,果摩麟顶③绛帷④前。德门善庆知无限,伫见骊珠颗颗圆。[注]①这是诗人稽承谦送给老师袁枚的一首诗。②立雪深时:程门立雪。宋代的杨时和游酢去拜见程颐,当时程颐正闭目养神,杨时和游酢二人恭敬地站在门外等候,等程颐醒来时,门外的雪已经下了一尺多深。③麟顶:象征高深的学问。④绛帷:红色的帷帐,常用来形容学堂或讲坛的庄严。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感慨世间万事向来是有缘分的,接着回忆起当年七岁时跟随先生学习的经历。B.诗人借用了“程门立雪”的典故,表明在“程门立雪”的过程中已领会到学习的道理。C.凤凰象征高贵和吉祥,诗中以“凤巢阿阁”为喻,表现了诗人对显赫仕途的追求。D.尾联用“骊珠”比喻珍贵的学习成果,表达了对先生学识与教导的敬佩和赞美之情。16.诗人写给老师的这首诗,抒发了他对从师和学习的哪些看法?结合全诗简要概括。四、名篇名句默写(★★)17.情境默写。(1)韩愈的《师说》不仅有严密的论证思路,而且有简洁生动的语言表达,文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凝练地概括了士大夫不愿从师的荒谬心态。(2)王充在《论衡》中有言:“凿不休则沟深,斧不止则薪多。”荀子《劝学》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八个字与之意思相近。(3)在唐诗中,作者常借“飞鸟”传情达意,读来意趣横生。诸如《梦游天姥吟留别》“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中,它是只有在梦境才能看到的神奇之鸟;《登高》“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中,它低回盘旋,仿佛作者漂泊无助的身影。(4)李煜的《虞美人》一词中表现词人在永不停止消逝的时光面前感慨无限,同时放笔呼号,发出一声深沉的浩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语言文字运用(★★)18.下列词语的字音、字形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城隅(yú)郯子苌弘(tán)蛇鳝(shàn)之穴跬步(guǐ)B.楔入(xiē)兜鍪(móu)狄(dí)花鸡鸣桑树颠(diān)C.慰藉(jiè)间(jiān)关槁(gǎo)暴殷(yǐn)岩泉D.霜鬓(bìn)渚(zhǔ)清沙白莳(shì)未匝踟(chí)蹰(chú)六、文言小题(★★)19.下列加点字,词类活用现象全部相同的一项是()①小学而大遗②其曲中规③上食埃土,下饮黄泉④假舟楫者,非能水也⑤积善成德⑥假舆马者,非利足也⑦是故圣益圣,愚益愚⑧周公吐哺,天下归心⑨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A.③⑨⑤⑥B.④⑨⑥⑧C.①②⑤⑦D.⑦⑧③④(★★★)20.下列句子,“而”的用法与“登高而招”的“而”相同的一组是()①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②非能水也,而绝江河③博学而日参省乎己④吾从而师之⑤人非生而知之者⑥则群聚而笑之⑦犹且从师而问焉

A.①③⑤B.②④⑦C.④⑤⑦D.③⑥⑦(★)21.下列选项中,与“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句式全部相同的一项是()①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②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③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④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⑤微斯人,吾谁与归?⑥咨臣以当世之事⑦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⑧青青子衿,悠悠我心⑨吾从而师之⑩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⑪不拘于时⑫转徙于江湖间

A.②⑤⑧⑨B.①③⑥⑫C.②④⑦⑩D.①②⑪⑫七、语言文字运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越来越多同学喜欢向AI提问,并进一步开展深度学习。以下是小刚同学向AI提出问题后,AI给出的答案。在这个世界上,劳动是最古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