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 古代人类的迁徙和区域文化的形成 【知识精研】高二历史下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_第1页
第6课 古代人类的迁徙和区域文化的形成 【知识精研】高二历史下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_第2页
第6课 古代人类的迁徙和区域文化的形成 【知识精研】高二历史下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_第3页
第6课 古代人类的迁徙和区域文化的形成 【知识精研】高二历史下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_第4页
第6课 古代人类的迁徙和区域文化的形成 【知识精研】高二历史下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化认同:就是指对人们之间或个人同群体之间的共同文化的确认,使用相同的文化符号、遵循共同的文化理念、秉承共有的思维模式和行为规范,是文化认同的依据。文化认同,是人的社会属性的表现形式。第三单元

人口迁徙、文化交融与认同第6课古代人类的迁徙与区域文化的形成第7课近代殖民活动与人口的跨地域转移第8课现代社会的移民与多元文化农业社会区域文明工业社会整体世界信息社会全球化多元一体的移民文化古代早期的区域文化欧洲文化为主导的新文化求生存谋发展人口迁徙文化交融文化认同重要途径动态载体第三单元人口迁徙、文化交融与认同第

6

课古代人类的迁徙和区域文化的形成【课程标准】

通过了解古代历史上跨洲、跨国家、跨地区不同规模的人口迁徙,认识人口迁徙对人类文化和变迁的影响及其过程中出现的文化认同。知识补充游牧世界农耕世界游牧世界:逐水草而居,定期迁徙,社会结构简单,长期狩猎,性格剽悍,机动性强。生产产品单一,需与农耕民族交往,换取生产生活资源。农耕世界:安土重迁,社会结构复杂,细密的社会分工,生产产品多样,可自给自足。生活:南农北牧经济:南富北贫军事:南弱北强

游牧世界对农耕世界的三次移徙和冲击,实际上两个世界以暴力为载体的文明的交流,游牧民族将其独有的马匹和战车文化传播给农耕民族,而农耕民族则以先进的文化影响游牧民族,使之逐渐开化。

——许序雅《世界文明简史》按照吴于廑先生的看法,人类历史上游牧世界曾三次对农耕世界发起冲击:第一次:公元前2千纪初印欧人的迁徙第二次:3-6世纪亚欧游牧民族大迁徙第三次:蒙古西征一.第一次游牧民族大迁徙:印欧人的迁徙及其对早期区域文化的影响(一)印欧人起源1、起源及生活方式:概念解析:印欧人(印度欧罗巴人)指的是说“印欧语”的人,包括印度语、伊朗语、斯拉夫语、日耳曼语、凯尔特语、希腊语,便取欧洲和印度两词,构成“印欧语”一词。2、文明成果驯养马匹,制造了马拉战车印欧人战车起源:可能起源于东欧平原。生活方式:属于游牧民族(二)印欧人迁徙概况1.时间:2.迁徙范围:从公元前2千纪初起,延续数百年甚至上千年西起欧洲,东到印度的广大地区。3.迁徙方式:欧洲北部日耳曼人西欧北部凯尔特人印度恒河雅利安人伊朗高原波斯人小亚细亚赫梯人巴尔干半岛希腊人任务2:根据以上信息,分析印欧人迁徙的特点。①时间长②范围广③方式多样④形成多种新民族武力征服、与被征服者融合形成多种新族群:赫梯人、波斯人、希腊人和雅利安人。对早期区域文化发展影响深远。4.结果:任务1:阅读课文,归纳印欧人迁徙的概况。一.第一次游牧民族大迁徙:印欧人的迁徙及其对早期区域文化的影响材料1:由于动物必须追逐水草为生,因此以驯化动物来获取主要生活资料的民族,就走上了一条根据季节的变化和牧草的茂盛情况而迁徙不居的游牧生活道路。

——赵琳《文明融合与文化冲突》材料2:印欧人没有掌握农业种植技术,食物匮乏且来源不固定,使得印欧人无法进行定居生活。所以游牧和迁徙是印欧人的显著特征。对马的驯化和利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其迁徙过过程。材料3:游牧民族骁勇强悍、性情凶野,长期的简朴生活使其顽固地保持着传统的氏族公社制度,迁徙不居的游牧习性则使得这些民族喜好马背上的营生(劫掠)而不耐耕作之苦。

——《游牧民族对农耕地区的3次大入侵》材料4:因为在公元前三千纪末以前就形成文明的地区中,小亚细亚离亚欧大平原最近,而公元前三千纪后半期正是公认的印欧语系各民族开始移民的时期。看来吸引他们的东西乃是毗邻的文明所具有的富庶,这种富庶使该地区很容易招致蛮族的劫掠。

——汤因比《人类与大地母亲》材料5:如果没有技术和运输上的保障,他们也是难以进行跨越高山大河的集体性迁徙的。在拥有了轮式车和马作为交通工具后,古印欧人大迁徙开始了。材料6:公元前2000年开始的地球小冰河期,东欧平原的伏尔加河和顿河流域变得天寒地冻,生活在这里的游牧民族古印欧人,由于缺乏农业种植技术,无法获取足够的食物,为了生存,他们开始了漫长的大迁徙。(三)印欧人迁徙的原因①习性:游牧民族从事畜牧业,具有流动性②根本:生产力低下,食物匮乏和来源不稳定,不能满足人口增长需要③性格:骁勇强悍、不耐耕作之苦④外部:相对发达的农耕文明具有吸引力⑤技术和运输保障:轮式车和马作为交通工具⑥环境:气候恶化思考:根据材料,概括印欧人迁徙的原因。合作探究一一.第一次游牧民族大迁徙:印欧人的迁徙及其对早期区域文化的影响(四)对早期区域文明的影响1.小亚细亚:赫梯人(1)政治:(2)军事:(3)经济:赫梯人战车想象图材料:公元前15-前14世纪,小亚细亚东部的赫梯人率先掌握了冶铁技术,后这一技术逐渐传入两河流域、中亚、北非和欧洲。

——选择性必修2第4课公元前17世纪建立赫梯帝国;公元前14世纪,进入鼎盛时期;公元前13世纪末衰落。入侵两河流域,占领巴比伦城,蚕食埃及在西亚的土地,多次与埃及发生争霸战争。使用马和马拉战车。最早发明冶铁术和使用铁器,并传播;赫梯人冶铁实物任务3:依据课文,归纳印欧人迁徙对区域文明的影响一.第一次游牧民族大迁徙:印欧人的迁徙及其对早期区域文化的影响2.伊朗高原:波斯人(1)建立:(2)军事:(3)影响:波斯重骑兵部队公元前6世纪,崛起于伊朗高原。征服了东到印度河流域,西到巴尔干半岛北部,包括埃及在内广大地区,建立历史上第一个地跨亚非欧的大帝国;数次入侵希腊。西亚和北非文明区首次被统一起来,西亚文明和希腊文明发生了深入、广泛的交流。波斯人公元前5世纪国力强盛,继承和发展了印欧人马拉战车和骑兵制度。一.第一次游牧民族大迁徙:印欧人的迁徙及其对早期区域文化的影响(四)对早期区域文明的影响3.巴尔干地区:希腊人和古希腊文明(1)发展概况:希腊人思考人类与自然、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等问题,在哲学、科学、文学、建筑和艺术等多个领域取得成就。公元前2000年左右,印欧人与当地居民融合成为古代希腊人。(2)文明成就:(3)影响:希腊文明成为西方文明的一个重要源头。思考:如何理解“源头”?城邦政治:开西方民主政治之先河三大哲人:奠定西方哲学基础史诗与戏剧:西方文学创作源泉史学:欧洲史学源头建筑:希腊柱式被后世吸收一.第一次游牧民族大迁徙:印欧人的迁徙及其对早期区域文化的影响(四)对早期区域文明的影响4.印度河→恒河流域:雅利安人和古印度文明(1)发展概况:①雅利安人从印度河流域推进到恒河流域,把马和铁带到印度。②公元前600年左右,印度历史进入列国时代。(2)文化特色:种姓制度和佛教成为古代印度社会的重要符号,对周边尤其是东南亚产生重大影响。一.第一次游牧民族大迁徙:印欧人的迁徙及其对早期区域文化的影响(四)对早期区域文明的影响材料:公元前18世纪至公元前15世纪,是印欧游牧民族的第一次大迁徙。这次大迁徙使得除中国以外的三大古文明受到了冲击并开始走向衰落,也使得古代文明之间进行了融合。爱奥尼亚人在公元前两千纪初南下到了希腊地区。公元前1650年前后,另一支印欧种人阿卡亚人也到达了希腊本土,并创造了迈锡尼文明。公元前13世纪后期,多利亚人进入了希腊,希腊历史进入荷马时代。……这次全球大迁徙有三大成就:马拉车的推广、青铜工艺的推广、商路的扩大与延伸。——摘编自蓝琪《印欧种人的第一次迁徙对世界历史的影响》思考: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印欧人迁徙对早期区域文化的影响(1)摧毁或破坏了旧文明,一定程度上造成地区的动荡和文化的浩劫;(2)促进新文明的发展。

①促进了文明的融合与新的区域文明的形成与发展;

②促进了先进技术的传播和商贸的扩大;

③通过征服和融合,改变了当地的人口结构,形成了新的民族;(3)改变了亚欧大陆的政治格局,推动了农耕文明向新地区开拓。合作探究二一.第一次游牧民族大迁徙:印欧人的迁徙及其对早期区域文化的影响(四)对早期区域文明的影响二.第二次游牧民族大迁徙:亚欧游牧民族大迁徙对区域文化发展的影响(一)第一阶段:公元前2-2世纪的大迁徙亚洲:①在中国北方,匈奴势力强大,不断扩张;②大月氏人西迁,建立贵霜帝国,势力一度到达印度北部。欧洲:日耳曼人在与罗马帝国的接触中不断南迁。大月氏日耳曼部落匈奴扩张大月氏西迁日耳曼人南迁(中国汉朝、西方罗马都进入强盛时期)大月氏:在雅利安人生活的故乡——阿富汗高原,曾经有一支印欧人曾不可思议地翻越了高耸入云的葱岭(今喀喇昆仑山脉)和遍地黄沙的塔里木盆地,来到了今天中国甘肃的祁连山下,历史上第一次在古印欧文明和中华文明之间建立了联系,他们在中国古籍中被称为“大月氏人”,而在西方,他们又被称为吐火罗人。措施:汉初:和亲西汉武帝时期:①卫青、霍去病打击匈奴②张骞出使西域③设置河西四郡西汉宣帝时期:前60年设西域都护府;东汉:窦宪大败北匈奴,匈奴被迫西迁思考:结合史纲上内容,列举两汉解决匈奴南侵的措施?贵霜帝国金币的设计既呈现了希腊化文化特征,又兼具印度本地文化特色,充分体现了文化交融的特点。(二)第二阶段:公元3-6世纪的大迁徙中国:(1)五胡内迁:匈奴、羯、鲜卑、氐和羌人等逐渐内迁,形成中国北方的民族大交融。

西晋灭亡,中国北方进入十六国时期。(2)北民南迁:带去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促进江南地区的开发。作用:使南北经济逐渐趋于平衡,为隋唐统一王朝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内迁民族接受中原文化与并中原文化相结合,使中原文化有新发展二.第二次游牧民族大迁徙:亚欧游牧民族大迁徙对区域文化发展的影响欧洲:日耳曼人进入罗马帝国并建立国家,灭亡西罗马帝国。410年,西哥特人攻陷罗马城。后在伊比利亚半岛建立西哥特王国。随后,日耳曼人其他部落汪达尔人、勃艮第人、苏维汇人、法兰克人、东哥特人、盎格鲁-撒克逊人也相继进入罗马帝国境内。476年,日耳曼雇佣军废除了西罗马皇帝,西罗马帝国灭亡。日耳曼人陆续建立的国家在自身历史发展和罗马因素的双重影响下,创造了西欧的封建社会。糅合日耳曼、基督教、古希腊、罗马文化,形成神学、骑士文学、市民文学为代表的欧洲新文化二.第二次游牧民族大迁徙:亚欧游牧民族大迁徙对区域文化发展的影响(二)第二阶段:公元3-6世纪的大迁徙①7世纪,阿拉伯人开始扩张,征服西亚和北非广大地区。②8世纪中期,阿拉伯人建立起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帝国(三)第三阶段:公元7-8世纪的大迁徙

阿拉伯文化昌盛时期,西欧正处于文化低潮的所谓“黑暗”时代。那时的西欧,在基督教文化垄断下,辉煌的古代希腊罗马文化,几乎荡然无存,古典著作,鲜为人知。然而,阿拉伯学者却通过翻译保存了大量的希腊学术著作,并把这些著作通过拉丁文等译本,传回欧洲,弥补了欧洲文化的“断层”,点燃了欧洲智慧的火种。——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古代史编》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复兴和发展阿拉伯人继承了西亚、北非、希腊、罗马文明的传统,创造出自己独特的文化,阿拉伯帝国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二.第二次游牧民族大迁徙:亚欧游牧民族大迁徙对区域文化发展的影响材料一:自公元3世纪起,由于罗马帝国在政治和经济上的全面危机,加上东方匈奴人的不断西迁,遂使各支日耳曼人如潮水般地拥入罗马帝国,甚至远徙到南欧和北非等地。

----刘爱兰:4-6世纪西欧和中国游牧民族的迁徙及融合材料二:据前苏联史学家古米廖夫考证,在公元据2世纪下半期到三世纪,大草原上发生了特大旱灾,这次大旱灾绵延了一个世纪,把旺盛的草原变成了沙漠。

---吴兴勇:匈奴与世界民族大迁徙材料三:他们宁愿在战争中因负伤而受到荣誉,而不愿从事耕种,以待收获。他们认为用流汗来取得用流血所能得到的东西是愚笨的、懦弱的。---叶洵灶:略论日耳曼民族大迁徙的原因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亚欧游牧民迁徙的原因?①周边农耕文明的动荡与衰落,提供可乘之机;②气候的变迁,寻找更适宜的居住地;③游牧民族好战的天性;④匈奴人的西进推动其他民族的迁徙。(四)迁徙原因:合作探究三二.第二次游牧民族大迁徙:亚欧游牧民族大迁徙对区域文化发展的影响(五)对区域文化发展的影响思考:通过下列材料,分析亚欧游牧民族大迁徙产生了哪些影响?在冲击的过程中(游牧世界对农耕世界),两者间的联系增强,彼此都从对方学到了自己所缺少的某些技术……,那些在冲击以后在农耕世界定居下来的游牧、半游牧民族,几乎都放弃了以游牧为主的经济,走上了农耕化道路。

——《世界通史教程》西罗马内部新生的封建因素与日耳曼人社会中依然大量存留的氏族制因素,通过民族大迁徙这一时代契机,发生了直接的碰撞,彼此逐渐结合到一起,催生出西欧的封建制度。这是西欧封建制度生成的一个重要特点。——《高中历史教学参考资料(实验)》二.第二次游牧民族大迁徙:亚欧游牧民族大迁徙对区域文化发展的影响

改变了亚欧大陆的政治格局,一批新的国家先后崛起:大月氏西迁建立贵霜帝国,日耳曼人灭掉西罗马帝国,建立起一系列国家。

各个区域的文化在碰撞、交往和交融中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融合东西方文化的阿拉伯文化;中古西欧,融合日耳曼因素、罗马因素和基督教因素所形成的的经院哲学、骑士文学和市民文学;拜占庭文化保存、继承了古代希腊罗马的部分文化遗产。

各民族在吸收其他民族文化的基础上促进了本民族文化的发展游牧世界对农耕世界造成一定冲击的同时,也有利于两个世界的交流,特别是相对落后的游牧世界学习吸收先进农耕世界的文化。例如:南北朝到隋唐中国文化新气象。【总结提升】在整个古代历史上,农耕世界与游牧世界之间的相互交往和冲突,都是一个经常存在的现象。按照吴于廑先生的看法,游牧世界曾三次对农耕世界发起冲击,分别是公元前2千纪印欧人的迁徙、3-6世纪亚欧游牧民族大迁徙,以及蒙古西征。三次入侵表面上看都是游牧世界取得了胜利,但最终的结果是农耕世界依靠其政治、经济和文化上的优势,吸收和同化了入侵的游牧或半游牧民族,扩大了农耕世界,削弱了游牧世界。到1500年之后,游牧民再无力发起大规模的冲击。材料:野蛮的征服者总是被那些他们所征服的民族的较高文明所征服。

——马克思《不列颠在印度统治的未来结果》【本课小结】古代人类的迁徙和区域文化的形成早期区域文化的影响公元前2世纪--2世纪的迁徙多元文化共同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程区域文化间交流印欧人的迁徙及其对早期区域文化的影响印欧人的早期迁徙亚欧游牧民族大迁徙对区域文化的影响3-6世纪大迁徙及影响游牧民族迁徙的影响小亚细亚:赫梯人伊朗高原:波斯人巴尔干地区:希腊人印度河→恒河流域:雅利安人摧毁或破坏了旧文明促进新文明的发展改变了亚欧大陆的政治格局,推动了农耕文明向新地区开拓。匈奴不断扩张大月氏人西迁日耳曼人南迁中国:五胡内迁,北民南迁欧洲:日耳曼人灭西罗马帝国公元7-8世纪的大迁徙阿拉伯人建立起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帝国一批新的国家先后崛起促进了本民族文化的发展各个区域的文化发生了变化1、在公元前12世纪,雅利安人将吐火罗人赶到了天山以东直至黄土高原一带。在“戎狄”的压力下,周人被迫南下东迁。由于紧密接触“蛮族”的军事技术,同时也具有农耕文化的基础,周人得以比商人更迅速地、更彻底地完成了从步兵到车战的军事革命,并进入黄河中游灭掉了商朝,建立周朝。材料表明(

)A.周人凭借先进的武器灭掉了商朝

B.印欧人的迁徙促进了欧亚大陆各区域文化的形成C.吐火罗人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起到桥梁的作用D.印欧人的迁徙对中华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间接影响D2、美国某学者在其著作中写道:“阿拉伯人所建立的,不仅是一个帝国,而且是一种文化。”下列对这句话理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