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新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文言文阅读:做好翻译题(原卷版)(全国通)_第1页
2025年新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文言文阅读:做好翻译题(原卷版)(全国通)_第2页
2025年新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文言文阅读:做好翻译题(原卷版)(全国通)_第3页
2025年新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文言文阅读:做好翻译题(原卷版)(全国通)_第4页
2025年新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文言文阅读:做好翻译题(原卷版)(全国通)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言文阅读专题二:做好翻译题

(原卷版)

知识导图:

[多义词暧特别注意几个相近而又易混的义项

字字落实,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古今异义词黑准确区分古义与今义

直译:译文与原文有准确的对应吴素

[活用词]分清活用类型,注意在丽中充当的成分

意译:保持原意,灵活处理句式g酝[通假字][偏义复词]要根据语境推口"

原则:辨明词性、意义,能译则译,不可强译

[信]忠实原文,不能歪曲、更改原文意思

、.、有实在意义的,如代词“之”“其”

[达廨文准确表达原意,通顺丽必绝当现代汉语有对应的,如“而”“以”“于”

[雅]译文要注重词语的使用,语言版

不必译出:发语词、结构助词、表陈述的语气词

[补]主要是省略旬,要补全成分

判断句的翻译,要使用判断词

[调]主要是倒装句,要调换成现代汉语对应句式

被动句的翻译,要恰当使用“被”字

[留]主要是古代专有名称,直接留用,不用翻译

特殊句式省略句的翻译,要恰当补出省略成分

[删]偏义复词或同义连用/无实义的四类倒装句(宾语前置、定语后置、

句首发语词或句中助词,要删去介词结构后置、主谓倒装厦调整

[换]古今异义词,换成现代汉语的廉

找准与现代汉语对应的说法

[贯]运用用典和婉曲等修辞手法的,固定结构

要根据语境贯通地译出译准结构与语气

文言文翻译时,学生易把目光集中在题目上,对其他内容关注不够。这种做法往往会断章

取义,因为任何一句话都不是孤立的,而是与前后内容有一定的联系。这就需要有语境意识,

而且必须强化语境意识,只有把要求翻译的句子放在原文中,联系前后内容,才能保证翻译得

心应手,从而提高翻译的精准度。

一、借助语境,弄懂大意

语境有小、大之分,所以在翻译时不能只满足于推敲其是否符合上下句的意思,必须要在

完整的语境中揣摩译句的大意。高考文言文翻译评分标准中,句子大意也有赋分分值。如果所

译句子大意晦涩难懂,我们无法破解采分点,语境能帮助我们理解并翻译句子大意,进而获得

大意分。大意是翻译的根本,大意错,则全错。

中通法通则:

1.“代词入句”法,精读句子,明确句子的陈述对象是谁,谓语动词是哪一个,句子内

部结构关系如何,尤其要把作为得分点的关键实词、虚词代入句子中来确定其义项。

2.“代句入段”法,将译句代入其所处段落中去读,看看该句在语意和语法上与上下文

有无关联,有的话又有怎样的关联。如在语意上,该句与上下文构成怎样的叙事链、说理层次;

在语法上,该句是否与上下文有对称关系等。

二'借助语境,推断义项

词语的义项有本义、引申义、比喻义等,特别是对于熟悉的多义实词或比较陌生的实词,

比较好的办法就是在语境中推断,即要“代词入句,代句入段”,联系上下文准确判断其义项。

因为只有在文言语境中,词义才是相对固定的。

k通法通则:

1.分析语义语境,就是要判断语义领域,如《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的“何

伤乎?”语境强调弟子们发表自己的观点,畅所欲言,与“受伤”“伤害”不属于同一语义领

域,所以“伤”应该理解为“妨碍”的意思。

2.分析语法语境,就是要进行语法分析,确定译句的主谓宾成分,以此确定词性活用情

况以及省略成分。

3.分析关联语境,就是要全文搜索关联信息,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文章信息破解重点、

难点词语。突破疑难词,要全面利用内部语境及外部语境,一般要遵循由内而外的顺序,即先

分析词句内部,再分析词句外部,寻找有关联的各方面的信息。当然,这个顺序不是一成不变

的,思考时可以同时综合各种语境分析,不一定有先后内外之分。

4.特别关注对话语境。(1)了解说话者对话前后的语境。如是在什么样的情境下说这番话

的,是对谁说的,对话之后的结果如何等。(2)关注该语句所在“说话”中的语境。如它的前

面是什么内容,后面是什么内容,说话的目的是什么。尤其要注意句中人称代词和省略内容,

避免把说话者的人称搞错。

三'借助语境,补足省略

文言文特殊句式有多种,在近年的高考中,省略句成为考查最多的特殊句式。可是,仍然

有不少学生对此重视不够,在翻译中只是满足于字字落实,对省略成分缺少足够的分析,导致

译出的语句不通顺,自然难以得到满意的分数。

射通法通则:

1.强化联系语境的意识

要知道句子省略了哪些成分,必须联系前后语境,不仅要做好语法分析,还应推及逻辑事

理层面,推及文章的写作目的层面。译句大多和主人公的行为或作者的想法相关,翻译时要想

一想译出的句意是否符合生活逻辑,是否符合写作目的。

2.补足增加成分的意识

只要符合主谓宾的语法规范,符合前后语境,翻译时就可以适度增加一些成分,使句意更

加顺畅。这也是翻译的原则。

文言省略最常见的是主语、宾语和介词省略。尤其是主语省略,几乎句句皆有,故要强化

增加成分的意识。在补充省略成分时,一定要根据动作行为的发出者补充主语,再根据动作行

为的受事者补充宾语。

失误点1不辨通假

典例剖析

例:(2023•全国乙卷,改编)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画线的句子。

负羁日:“吾闻之,有福不及,祸来连我。今日吾君召晋公子,其遇之无礼。我与在前,

吾是以不乐。”其妻日:“吾观晋公子,万乘之主也;其左右从者,万乘之相也。今穷而出亡

过于曹,曹遇之无礼。此若反国,必诛无礼,则曹其首也。子奚不先自贰焉。”

(节选自《韩非子•十过》)

画线句中的“反”假若理解成“违反,背叛”,代入“此若反国”,显然讲不通。

我们不妨换一种思路来理解,这个“反”是否是“返”的通假字?把它翻译成

分析“_____",与“今穷而出亡过于曹”相照应,是不是更恰当地表现出晋公子当时

的困境?据此分析,“反国”就应该翻译为“______”,这样就使句子的表达更准

确。

翻译

[答案]返回返回晋国这个人如果返回晋国,一定会惩罚对他无礼的人,那么曹国

就首当其冲了。

【参考译文】

釐负羁说:“我听说过这样的话,君主有福的时候我赶不上,灾祸来了一定会连累我。今

天我们的国君召见晋公子,他对待晋公子没有礼貌。我当时也参与接见,因此才闷闷不乐。”

他的妻子说:“我看晋公子,将是拥有万辆兵车的大国君主;他身边的随从,也都将成为大国

的卿相。现在他走投无路而出国流亡,经过曹国时,曹国对待他没有礼貌。这个人如果返回晋

国,一定会惩罚对他无礼的人,那么曹国就首当其冲了。您为什么不先表明自己和曹君不一样

呢?”

通法通则:

识别通假字“2方法”

1.按字面意思来解释明显不合逻辑的字

若文言实词按照它的字面意思,有悖于整个句子的逻辑或句意,那么它极有可能是通假字。

2.明确词性,抓住搭配找通假

文言实词的字面词性不能与其前后的句子成分搭配时,就可以考虑该字为通假字。

失误点2不明古今异义

幽典例剖析

(2021•全国甲卷)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画线的句子。

十二月庚辰,契丹使韩杞持书与曹利用俱来,请盟。利用言契丹欲得关南地。帝曰:“所

言归地事极无名,若必邀求,朕当决战!若欲货财,汉以玉帛赐单于,有故事,宜许之。”

(节选自《宋史纪事本末•契丹盟好》)

分析画线句中的“故事”与今天的“故事”意思不相同,在这里意思是“________”。

翻译

[答案]旧例如果想要获得钱财,汉朝也曾拿玉帛赐给单于,有此旧例,应该答应他们。

【参考译文】

十二月庚辰日,契丹派遣韩杞拿着议和文书和曹利用一起前来,请求合盟。曹利用说契丹

想要得到关南的土地。皇帝说:“他们所说的归还土地的事极其没有道理,如果一定要求得到

此地,我应当与他们决战!如果想要获得钱财,汉朝也曾拿玉帛赐给单于,有此旧例,应该答

应他们。”

由通法通则:

把握古今异义词“3方法”

1.联想迁移法

利用我们已经学过的古今异义词,找出相似的语境,从而推断出文段中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如“阡陌交通,鸡犬相闻”(《桃花源记》),借助这句话中的“交通”,我们就知道了“叶叶

相交通”(《孔雀东南飞并序》)中“交通”的意思。

2.语境推断法

根据上下文的意思来推断词语含义。如“可怜体无比”(《孔雀东南飞并序》)中的“可怜”,

在现代汉语中意为“值得怜悯”,根据上下文的语境可知,“可怜”一词古今异义,在文中是

“可爱”之意。

3.音节分析法

如“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鸿门宴》)中的“非常”是两个词,指“意外的变故”,

现代汉语中已成为一个副词。

失误点3词类活用分析错误

的典例剖析

(2020•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画线的句子。

而后四方学者,始耻其旧而惟古之求。而欧阳公于是时,实持其权以开引天下豪杰,而世

之号能文章者,其出欧阳之门者居十九焉。

(选自张耒《上曾子固龙图书》)

分析画线句中的“耻”,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译为“________”。

翻译

[答案]以……为耻辱后来各地求学的人,开始以他们原有的文风为耻辱,只追求古文。

【参考译文】

后来各地求学的人,开始以他们原有的文风为耻辱,只追求古文。而欧阳公在这时,实际

上有能力来引导天下的英才,而世上号称能写文章的人,出自欧阳公门下的占十分之九吧。

k通法通则:

词类活用翻译“2方法”

1.根据语法准确判断

(1)掌握现代汉语的正常语序。

(定语)+主语+[状语]+谓语+(定语)+宾语。定语,一般由形容词、名词来充当;主语,

一般由名词、代词来充当;状语,一般由副词等来充当;谓语,一般由动词、形容词来充当;

宾语,一般由名词、代词来充当。

(2)根据现代汉语的词语搭配规律来分析判断词类活用情况。

①句中一定要有谓语。如''籍吏民,封府库”(《鸿门宴》)中的“籍吏民”少了一个谓语,

所以“籍”应活用为动词,“造册登记”。

②名词放在谓语前作状语。如“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劝学》)中“上”“下”是名词,

分别在谓语“食”“饮”之前,作它们的状语,译为“向上”“向下”。

③名词不能带宾语和补语(有时是介词结构作补语)。如“沛公军霸上”(《鸿门宴》)中,

“军”是名词,是“军队”的意思,但是由于后面接了一个表地点的名词,所以活用为动词,

译为“驻军”。

④名词、动词、形容词不能带宾语而强带了宾语,多是意动用法或使动用法。如“先破秦

入咸阳者王之”(《鸿门宴》)中,“王”为名词,这里用作使动词,是“使……为王”的意思。

2.词性、词义翻译到位

(1)名词活用为动词,有两种译法。一是换词法,用现代汉语的动词去换古汉语的名词。

二是扩充法,将原单音节名词扩充为一个现代汉语双音节动词。

(2)名词作状语,一般要带“用……”"在……”"像……”等词语。

(3)名词、动词和形容词的使动、意动用法,可分别译为“使……(动词)”和“以……

为……”(或"认为……是……”)。

(4)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名词,翻译时要在该动词、形容词后面补充符合语境的名词(中心

语)。

失误点4不辨感情色彩

的典例剖析

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画线的句子。

或劝谧修名广交。谧以为“居田里之中亦可以乐尧、舜之道,何必崇接世利,事官鞅掌,

然后为名乎”。遂不仕,耽玩典籍,忘寝与食。时人谓之“书淫”。

(节选自《晋书•皇甫谧传》,有删改)

“耽玩”,深深地爱好玩味。“忘寝与食”是“耽玩典籍”形成的结果,故“耽玩”

分析一词应与“忘寝与食”的感情色彩相同,带有褒扬色彩,译为“________”(深深地

处于某种美好的境界之中)。

翻译

[答案]沉醉于是他不做官,沉醉于书籍之中,以致废寝忘食。

【参考译文】

有人劝皇甫谧为赢得好名声而广泛结交。皇甫谧认为“隐居田里也能以尧、舜之道为乐,

又何必攀附世间利禄,为公事忙碌,然后得到好名声呢”。于是他不做官,沉醉于书籍之中,

以致废寝忘食。当时人们称他是“书淫”。

射通法通则:

感情色彩辨析“2方法”

1.不要受先入为主的思维影响,对一些似是而非的词,想当然地进行判定。如“典例9”

中,学生一看到“耽”字,就将其解释为“耽搁”,从负面的角度进行理解,把“耽玩”误译

为“沉湎”。

2.对待一些前后有矛盾、有疑义的词,“瞻前顾后”,核实自己的初始判断是否正确。

如“典例9”中,后文有“忘寝与食”一句,对此句不难理解为“废寝忘食”之意;“忘寝与

食”是“耽玩典籍”形成的结果,故“耽玩”一词应与“忘寝与食”的感情色彩相同,应译为

正面的意思“沉醉”。

失误点5分不清译与不译

幽典例剖析

(2023•新课标n卷)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画线的句子。

晋太元时,秦苻坚进屯寿阳,列阵沈水,与晋将谢玄相拒。玄使谓苻坚日:“君远涉吾境,

而临水为阵,是不欲速战。请君少却,令将士得周旋,仆与诸君缓辔而观之,不亦乐乎!”坚

众皆曰:“宜阻溺水,莫令得上。我众彼寡,势必万全。”坚日:“但却军,令得过,而我以

铁骑数十万向水,逼而杀之。”

(节选自《百战奇略》)

“请”,副词,可不译;“而”,连词,表修饰,可不译;“不亦……乎”,固定

分析

结构,可翻译为“________”。

翻译

[答案]不是……吗请你稍微后退,让将士们得以展开战斗,我与各位骑马慢行观战,

不是很愉快吗!

【参考译文】

东晋太元年间,前秦帝苻坚率领大军进驻寿阳,在泗水一岸摆好阵势,同晋将谢玄(隔水)

对峙。谢玄派人对苻坚说:“你率大军长途跋涉深入我国境内,却临水列阵,是不想同我迅速

作战。请你稍微后退,让将士们得以展开战斗,我与各位前•马慢行观战,不是很愉快吗!”苻

坚的部将都说:“应该凭借测水阻截晋军,不让其渡河冲上岸来。我军兵多,对方兵少,这样

做一定会万无一失。”苻坚说:“只管退兵,让他们渡河,(趁其渡河之际)我率领几十万驹•兵

朝河中行进,逼近并歼灭他们。”

由通法通则:

文言虚词翻译“2原则”

1.可不译的虚词——不译则删

(1)发语词:夫、且夫、盖等。

(2)补字:之、者(今者、向者)。

(3)句式标志词:定语后置(之、者),宾语前置(是、之),表停顿的语气助词(者、也),表

语气或起连接作用的助词等。

2.必须翻译的虚词一当译则译

(1)常见副词:除表敬谦外,有实在意思的,应译出。如表程度的“稍”“略”“弥”等,

表范围的“悉”“皆”等,表共同的“共”“并”等,表时间的“既”“曾”等,表语气的“必”

“诚”等,表频率的“屡”“每”等。

(2)固定虚词词组:所以、奈何、是以、无以、何……为、奈……何等。

(3)兼词:焉(于何/于此)、诸(之于/之乎)、盍(何不)、曷(同“盍”,何不)、叵(不可)等。

失误点6语序颠倒

典例剖析:

(2023•全国乙卷)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画线的句子。

负羁日:“诺。“盛黄金于壶,充之以餐,加璧其上,夜令人遗公子。公子见使者,再拜,

受其餐而辞其璧。

(节选自《韩非子•十过》)

分析“盛黄金于壶,充之以餐”,状语后置句,应调整为“________”。

翻译

[答案]于壶盛黄金,以餐充之于是釐负羁在壶里装上黄金,用食物把壶装满,又在壶上加

了块玉璧,在夜间派人送给晋公子重耳。

【参考译文】

釐负羁说:“好。”于是釐负羁在壶里装上黄金,用食物把壶装满,又在壶上加了块玉璧,

在夜间派人送给晋公子重耳。晋公子重耳接见了使者,拜了两拜,接受了他的食物,推却了他

的玉璧。

斯通法通则:

文言文倒装句翻译技巧

1.定语后置句。定语本来应该在中心词(主语或宾语)的前面,但古汉语中,有一些语句的定

语放到了中心词的后面,比如“马之千里者”,应该是“千里马者”(“之”是定语后置的标

志)。

2.状语后置句。古汉语中,有一些语句里作为状语的词语或短语处在谓语后面;而在现代汉

语中,状语应在谓语前面。如“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乎”与后面的“吾”组成

介宾短语,分别作“生”“先”的状语。在翻译时,应是“乎吾前生,其闻道也固乎吾先”,

译为“在我之前出生的,他懂得道理也比我早”。

3.宾语前置句。古汉语中,谓语的宾语或介宾短语中的宾语放到谓语或介宾短语的介词前面;

而在现代汉语中,宾语应放到谓语后面或介宾短语的介词后面。如:”籍何以至此“,“何”

是介词“以”的宾语,正常语序是“籍以何至此”。

4.主谓倒置句。古汉语中,有一些语句的主语放到了谓语的后面;而在现代汉语中,主语应

在谓语的前面。如“渺渺兮予怀”中的“予怀”是主语,“渺渺”是前置谓语。在翻译时,应

是“予怀渺渺兮”,译为“我的心里想得很远啊”。

专项训练: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艺祖①受命之三年,密镌一碑,立于太庙寝殿之夹室,谓之誓碑,用销金黄幔蔽之,门钥

封闭甚严。因敕有司,自后时享及新天子即位,谒庙礼毕,奏请恭读誓词。是年秋享,礼官奏

请如敕。上谓室前再拜升阶独小黄门丕识字者一人从余皆远立庭中❷黄门验封启钥,先入焚香

明烛,揭幔,亟走出阶下,不敢仰视。上至碑前再拜,跪瞻默诵讫,复再拜而出。群臣及近侍,

皆不知所誓何事。自后列圣相承,皆踵故事,岁时伏谒,恭读如仪,不敢漏泄。靖康之变,犬

戎入庙,悉取礼乐祭祀诸法物而去。门皆洞开,人得纵观。碑止高七八尺,阔四尺余,誓词三

行:一云“柴氏子孙有罪,不得加刑。纵犯谋逆,止于狱中赐尽,不得市曹刑戮,亦不得连坐

支属”;一云“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一云“子孙有渝此言者,天必殛之”。后建炎

中,曹勋自虏中回,太上②寄语云“祖宗誓碑在太庙,恐今天子不及知”云云。

(节选自《蓬窗日录》卷五)

材料二:

太祖勒石,锁置殿中,使嗣君即位,入而跪读。其戒有三:一、保全柴氏子孙;二、不杀

士大夫;三、不加农田之赋。呜呼!若此三者,不谓之盛德也不能。德之盛者,求诸己而已。

舍己而求诸人,名愈正,义愈伸,令愈繁,刑将愈起;如彼者,不谓之凉德也不能。

夫善治者,己居厚而民劝矣,谗顽者无可逞矣。己居约而民裕矣,贪冒者不得蕊矣。以忠

厚养前代之子孙,以宽大养士人之正气,以节制养百姓之生理,非求之彼也。捐其疑忌之私,

忍其忿怒之发,戢其奢吝之情,皆求之心、求之身也。人之或利或病,或善或不善,听其自取

而不与争,治德蕴于己,不期盛而积于无形,故曰不谓之盛德也不能。

求之己者,其道恒简;求之人者,其道恒烦。烦者,政之所繇紊,刑之所繇密,而后世儒

者恒挟此以为治术,不亦伤乎!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政刑烦而民之耻心荡然,故

日不谓之凉德也不能。

(节选自《宋论》卷一)

【注】①艺祖:文中指宋太祖。②太上:文中指宋徽宗。在位期间政治昏庸,生活奢靡,国势

日下。靖康元年匆匆禅位,称太上皇。靖康二年与钦宗同被金人掳去,最后死于五国城(今属

黑龙江)。

10.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上诣室A前B再拜升阶C独小黄门D不识字者E一人从F余G皆远立庭中。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烛,蜡烛,与《登泰山记》“苍山负雪,天南”的“烛”意思相同。

B.洞,名词作状语,像洞一样,与《项脊轩志》窦始洞然”的“洞”用法不同。

C.也,句中语气词,与《师说》“其闻道也固先子”的“也”用法相同。

D.劝,勉励,与《归去来兮辞(并序)》“亲故多劝余为长吏”的“劝”意思不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宋太祖即位三年后,令人秘密刻了一块石碑,立在太庙寝殿的夹室中,还命令礼官在皇帝四

时祭祀、新天子即位谒告祖庙之后,奏请君主恭读石碑誓词。

B.立碑当年秋季祭祀后,宋太祖到石碑前跪诵誓词,他人都不知道誓词内容。此后的君主均遵

照旧例,四时祭祀后恭读誓词,不敢泄露誓词内容。

C.靖康之变后金人将太庙洗劫一空,众人才看到石碑上的誓词。南宋年间,宋徽宗痛自忏悔,

让曹勋传话给当今天子,说到祖宗誓碑之事。

D.宋太祖严令后人厚待柴氏子孙,即便其谋反也只能在狱中赐死,不可当众诛戮,也不能连坐

亲属。这一举措彰显了宋太祖的忠厚德行。

13.请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⑴一云“子孙有渝此言者,天必殛之”。

(2)政刑烦而民之耻心荡然,故曰不谓之凉德也不能。

14.材料二中“不加农田之赋”为何能体现君主的“盛德”?请简要分析。(5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贞观初,太宗谓侍臣日:“朕观前代,谗佞之徒,皆国之蠡贼也。或巧言令色,朋党比周。

若暗主庸君,莫不以之迷惑,忠臣孝子所以泣血衔冤。此事著于史籍,不能聂道。至如齐、隋

间谗谐事,略与公等言之。斛律明月,齐朝良将,威震敌国,周家每岁斫汾河冰,虑齐兵之西

渡。及明月被祖孝征谗构伏诛,周人始有吞齐之意。高颍有经国大才,为隋文帝赞成霸业,知

国政者二十余载,天下赖以安宁。文帝惟妇言是听,特令撰斥。及为炀帝所杀,刑政由是衰坏。

隋文既混淆嫡庶,竟祸及其身,社稷寻亦覆败。朕每防微杜渐,用羊谗构之端,犹恐心力所不

至。前史云:'猛兽处山林,藜着为之不采;直臣立朝廷,奸邪为之寝谋。'此实朕所望于群

公也。“魏征日:"臣尝观自古有国有家者,若的受谗谓妄害忠艮治宗殛兵墟吏.朝霜露矣.。愿

陛下深慎之!”贞观十年,太宗谓侍臣日:“太子保傅,古难其选。成王幼小,以周、召为保

傅,足以长仁,致理太平,称为圣主。及秦之胡亥,始皇所爱,赵高作傅,教以刑法。及其篡

也,诛功臣,杀亲戚,酷烈不已,旋踵亦亡。以此而言,人之善恶,诚由近习。朕弱冠交游,

惟柴绍、窦诞等,为人既非三益,及朕居兹宝位,经理天下,虽不及尧、舜之明,庶免乎孙皓、

高纬之暴。以此而言,复不由染,何也?”魏征日:“中人可与为善,可与为恶,然上智之人

自无所染。陛下受命自天,平定寇乱,救万民之命,理致升平,岂绍、诞之徒能累圣德?但经

云:'放郑声,远佞人。'近习之间,尤宜深慎。"太宗日:“善。”

(节选自《贞观政要•杜谗邪》,有删改)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笔在相应位置的答案处标记。

若因曲受回谗阍©妄害回忠良回必宗庙回丘墟国市朝回霜露矣。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具,指详细地、详尽地,与《陈情表》“臣具以表闻”中的“具”含义相同。

B.“惟妇言是听”中“是”宾语前置的标志,与成语“马首是瞻”的“是”用法相同。

C.绝,指杜绝、摒弃。与《三峡》“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中的“绝”含义不同。

D.寝,睡觉,也指止息,文中指后者,与成语“按甲寝兵”的“寝”意思不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太宗考察前代的历史,认为那些谗佞奸邪的人,用花言巧语和谄媚讨好的方式取悦人,

结党营私,相互勾结,是危害国家的败类。

B.齐将斛律明月和隋臣高颍都是能臣良将。斛律明月的声威令敌国闻风丧胆,以至周朝人每

年都要斫碎汾河的冰,方便齐国士兵西渡。

C.周成王幼时以贤明的周公、召公为师,成为圣明君主;而秦朝的胡亥以赵高为师,篡位后

极为残暴。二者对比,说明太子择师的重要性。

D.魏征认为人的智慧的差别使得他们接受外界环境影响的程度也不同,唐太宗是具有上等智

慧的人,所以能不受柴绍、窦诞等人影响。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若暗主庸君,莫不以之迷惑,忠臣孝子所以泣血衔冤。

译文:..............................................................................

(2)隋文既混淆嫡庶,竟祸及其身,社稷寻亦覆败。

译文:.......................................................................

5.唐太宗认为该如何杜绝谗谐之事?请简要概括。

[多练一点]

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高颍有经国大才,为隋文帝赞成霸业,知国政者二十余载,天下赖以安宁。

译文:.......................................................................

⑵成王幼小,以周、召为保傅,足以长仁,致理太平,称为圣主。

译文:.......................................................................

7.“此实朕所望于群公也”一句中,“此”指代什么内容?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20分)

材料一:

先生讳愈,字退之。七岁属文,意语天出。长悦古学,业孔子、孟子,而侈其文。贞元十

四年,用进士从军宰相董晋平汴州之乱,又佐徐州、青、淄,通漕江淮。十九年,关中旱饥,

人死相枕藉,吏刻取怨。先生列言天下根本,民急如是,请宽民徭而免田租之弊。专政者恶之,

行为连州阳山令,阳山民至今多以先生氏洎字呼其子孙。宪宗盛仪卫迎佛骨,士女纵观倾城,

先生大惧,遂移典校上章极谏,咚潮州刺史。大官谪为州县,落不若皆,先生临之,若以资迁。

洞究海俗,海夷陶然,遂生鲜鱼稻蟹,不暴民物。掠卖之口,计庸免之,来相计直,辄与钱赎。

及还,著之赦令。转刺史袁州如潮。征拜国子祭酒,其属一奏用儒生,日集讲说生徒,官之以

艺学浅深为顾。既用兵部侍郎,方镇反,太原兵以轻利诱回纥,召先生祸福,譬引虎啮臃血,

直今所患,非兵不足,遽疏陈得失。王廷凑屠衣冠,围牛元翼,人情望之若大蜿虺,先生奉诏

入贼,渊然无事行者。既至召众贼迎前抗更数责致人子命,词辩而锐,悉其机情,贼众惧伏。

贼帅曰:“惟公指。”令乃约之出元翼,归士大夫之丧。功可意而复,穆宗大喜,且欲相之,

迁吏部侍郎。四年十二月丙子,薨靖安里第,年五十七。嗣天子不御朝,赠礼部尚书。

(节选自皇甫混①《韩文公神道碑》,有删改)

材料二:

贞元十二,兄佐汴州。我游自徐,始得兄交。视我无能,待予以友。讲文析道,为益之厚。

二十九年,不知其久。兄以疾休,我病卧室。三来视我,笑语穷日。何荒不耕,会之以一。人

心乐生,皆恶言凶。兄之在病,则齐其终。摩华以尽,靡惑于中。

(节选自李翱②《祭吏部韩侍郎文》,有删改)

【注】①皇甫混:唐朝时期大臣,是韩愈的学生、好友。②李翱:唐朝时期大臣、文学家、

哲学家、诗人,是韩愈的学生、好友。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笔在相应位置的答案处标记。(3分)

既至因召众回贼帅回前回抗声回数责回致回天子回命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贬,指被贬,“戍卒叫,函谷举”的“举”表示被攻下,两者用法相同。

B.薄不治务,指靠近却不处理政务,“薄”与成语“日薄西山”的“薄”含义相同。

C.除,意思是任命,授职,与《陈情表》中“除臣洗马”的“除”含义相同。

D.顺化,指顺应自然,“化”与《兰亭集序》中“况修短随化”的“化”含义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韩愈为官一方,深得百姓的爱戴,曾因为民请命而得罪权贵,阳山百姓至今仍然爱用他的

姓氏和字呼唤自己的子孙。

B.韩愈正直敢谏,唐宪宗以盛大礼仪迎佛骨,百姓倾城围观,他非常担忧,便进谏劝阻,最

后触犯龙颜,惨遭贬谪。

C.韩愈积极善为,任潮州刺史时,采用计算佣工和政府出钱的方式解决蓄奴的问题,奴隶自

由后,还将之写在赦免政令中。

D.韩愈有胆有识,王廷凑杀人造反,人心惶惶下,他奉命招抚,逆贼顺伏,最后还邀请王廷

凑跟随牛元翼出来当官。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⑴长悦古学,业孔子、孟子,而侈其文。(4分)

译文:..............................................................................

⑵先生列言天下根本,民急如是,请宽民徭而免田租之弊。(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韩愈的为师之道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材料二简要概括。(3分)

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10题。(20分)

贞观五年,李百药为太子右庶子,时太子承乾颇留意《典》《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