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诗歌鉴赏之咏史怀古诗
一、咏史怀古诗含义/代表诗人
咏史怀古诗:一般以古代历史事件或古代人物为题材,或借古讽今,或寄寓个人怀才不遇的感伤,或表
达昔盛今衰的兴替之感。诗人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
古迹来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这类诗多写古人往事,且多用典故,手法委婉。
怀古诗:古,是指一种古迹,“怀古”是指登临游览,触景生情,由于历史遗迹的诱发,而抒发感慨。
怀古诗多是由作者身临旧地凭吊古迹而产生联想,想象,引起感慨而抒发情怀抱负。因此,怀古又往往
跟登临主体结合在一起。在艺术表现上,往往要写景,写这个古迹的地理环境、景物景观,长于情景交
融。
咏史诗:“咏史”就是翻阅古书,拾点旧说,针对特定的人或事,可能是针对一个历史事件,可能是针
对一个历史人物,借此抒发作者的思考、态度,情怀或讽刺时政,从而抒发自己的独到见地。咏古诗长
于议论精辟,不一定要写景,不表现时空场景。
二、咏史怀古诗意象
金陵:石头城、台城、六朝旧事、后唐遗事、乌衣巷、朱雀桥、西塞山。玉树后亭花,隋宫,赤壁
三、咏史怀古诗艺术技巧
(1)“诗”与“史”的结合:用典,双关
(2)“咏史”与“言志”的结合:借古讽今,借景抒情
(3)“古”与“今”的结合:虚实结合,对比,反衬
其他需考虑手法:
描写角度:
1、正面描写:外貌,神态,动作,语言,心理
2、侧面描写(其他相关人事物衬托所写主体)
描写对象:景物,环境,人物,场景,细节
抒情:
1、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2、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物抒怀,借物喻人,吊古伤今,借古讽/伤
今……)
第1页共30页
表现手法:
虚实【虚写(想象,联想),虚实结合,化虚为实(化抽象为具体,将情感寄托于具体可感的物等,将
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使其看得见摸得着)】,
扬抑(先扬后抑,先抑后扬),正侧,以小见大
对比(强调突出)衬托【正衬,反衬(以乐衬哀,以动衬静,或相对事物的衬托)】,
动静:【动静结合,以动衬静(环境的静,内心的孤独或闲适),化静为动(动态美,画面感,生机活
力)】
象征,点面结合,比兴,白描,引用,化用,类比
修辞:比喻,排比,对比(强调突出),比拟,拟人,夸张,借代,互文,设问,反问,反复,双关,
顶真,对偶,反语(褒词贬用),用典,引用
写景角度:通感,五觉(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味觉)动静,远近,俯仰,白描,虚实,时间,空
间,光影等
四、咏史怀古诗情感分析(同时注意结合其他诗歌体裁进行作答)
(1)怀人伤己
1.对比失落型
有的怀古咏史诗着眼于个人境遇变化,借古人古事抒发自己的感慨。古人能一展抱负,建功立业,得遂心
愿,而自己却因为某种原因被朝廷冷落或不能才尽其用,从而有了郁郁寡欢乃至消极遁世之心。在鉴赏这
类诗词时还要抓住历史人物或事件和诗人自己身世之间的连接点,找出二者的共通之处,就能很好的理解
作品的深刻寓意。
2.同病相怜型
自己和古人的遭遇相同,追思古人更体现自己的不得意,感慨身世,关照自我,抒发自己渴望建功立业或
怀才不遇的感伤。(怀古伤己)如李商隐《贾生》写汉文帝宣室召见贾谊,倾谈神鬼不谈治国之策,实则
借贾谊来写自己的同样的遭遇,抒发并强化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
(2)怀古伤今
1、昔盛今衰型
既然是怀古咏史,现实的不尽人意就难免使诗人触景生情,抒发盛衰之感伤,独抒思古之幽情。抒发对物
换星移、物是人非的悲哀之情。这类诗作或抒发昔盛今衰的感慨,暗含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批判,多借古讽
今;或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担忧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
2、物是人非型
昔日的风景依旧,只是朱颜已改。物是人非给人带来幻梦似的感觉,不由得让人做冷静的思考。
第2页共30页
参考情感如下:怀人伤己:怀才不遇,壮志难酬,渴望建功立业等;怀古伤今:昔盛今衰;亡国之思;山
河沦丧的痛苦;物是人非的无奈,朝代兴替的变化;借古讽今,对统治者沉迷声色,醉生梦死,骄奢淫逸
的讽刺批判;批判统治者不吸取历史教训的悲哀与无奈;忧国伤时,对国家前途命运的担忧等等
咏史怀古诗实操
金陵怀古四首(其一)王安石
霸祖①孤身取二江②,子孙多以百城降。豪华尽出成功后,逸乐安知与祸双?
东府旧基留佛刹,《后庭》余唱落船窗。《黍离》《麦秀》③从来事,且置兴亡近酒缸。
【注】①霸祖:指在金陵开创基业,取得霸权的历朝开国君主。②二江:宋代江南东路和江南西路的简
称,也是建都金陵诸国的主要统辖区域。③《黍离》《麦秀》:西周灭亡后,周朝士大夫路过旧都,见
昔日官殿成为长满禾黍的田地,作《黍离》诗哀之。商朝灭亡后,商纣王的叔父箕子路过殷商旧墟,看
到宫室毁坏,长满禾黍,作《麦秀歌》以示慨愤。二者都是哀国伤亡之辞。
1.诗的首联运用手法,揭示建都金陵的诸国兴亡相继,创业艰辛但难守成的历史现象,引发
怀古之情。颔联中诗人认为国家遭遇灾祸的主要原因是统治者沉迷于“"(用诗中词语填
空)。
2.诗的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桂枝香•金陵怀古。王安石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归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
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②,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
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注释】①此词大约写于作者再次罢相、出知江宁府之时。②门外楼头:指南朝陈亡国惨剧。
⑴下列对这首诗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阕开头三句,寥寥数语即交代清楚时令、地点、天气,让这篇登高怀古之作顿显不凡气势。
B.上阕“彩舟”“云淡”色彩鲜明,“星河”“鹭起”动静相生。这两句不仅把整幅金陵秋景图展
现得活灵活现,而且进一步开拓了诗人和读者的观察视野。
C.下阕写在金陵之所想,揭露了金陵繁华表面掩盖着纸醉金迷的生活。
D.下阕“千古凭高”采用间接抒情,凭吊古迹,追述往事,抒对前代吊古、怀古的不满之情。
第3页共30页
(2)从借古讽今的角度,分析“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用作结尾的用意。
念奴娇•登建康赏心亭,呈史留守致道[宋]辛弃疾①
我来吊古,上危楼、赢得闲愁千斛。虎踞龙蟠②何处是?只有兴亡满目。
柳外斜阳,水边归鸟,陇上吹乔木。片帆西去,一声谁喷霜竹。
却忆安石③风流,东山岁晚,泪落哀筝曲。儿辈功名都付与,长日惟消棋局。
宝镜④难寻,碧云将暮,谁劝杯中绿?江头风怒,朝来波浪翻屋。
【注】①辛弃疾任建康(今江苏南京)通判,抗金复国事业毫无进展,而且遭到朝中议和派的排挤打
击。词人在一次登建康赏心亭时,触景生情,感慨万千,便写下此作。②虎踞龙蟠:形容建康城地势之
险要。③安石:即谢安,早年寓居会稽,晋孝武帝时任宰相,在“泗水之战”中大败前秦苻坚,后遭谗
言被疏。④宝镜:喻知音。
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聊的一项是()
A.这首词开门见山,开头几句直接点明怀古主题。然后围绕这一主题,一层一层铺展开来。
B.“虎踞龙蟠何处是?只有兴亡满目”运用反问的修辞手法,词句中透露出昔盛今衰的悲凉。
C.上阕“柳外斜阳”五句,描写登亭所见景象,渲染悲凉凄楚的气氛,表现日渐衰微的国势。
D.下阕以东晋名相谢安的遭遇自喻,委婉地表达词人壮志未酬、虚度年华的愁苦之情。
5.结尾两句“江头风怒,朝来波浪翻屋”寓意颇深,请简要赏析。
过陈琳墓①[唐]温庭筠
曾于青史见遗文,今日飘蓬过此坟。词客有灵应识我,霸才无主始怜君。
石麟②埋没藏春草,铜雀⑧荒凉对暮云莫怪临风倍惆怅,欲将书剑学从军。
【注】①陈琳:汉末著名的建安七子之一,初为大将军何进主薄,曾向何进献计诛灭宦官,不被采纳;
后为袁绍效力,袁绍败灭后,归附曹操,曹操不计前嫌,予以重用。陈琳墓:在今江苏邳县。②石麟:
石麒麟,陵墓前的石雕的麒麟。③铜雀;铜雀台。曹操所建,故址在邺城(今河北临漳)西。
6.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是一首七言怀古咏史律诗。诗歌颈联对仗工整,增添了诗歌的音韵美。
B.首联两句用充满仰慕、感慨的笔调领起全篇,说过去曾在史书上拜读过陈琳的文章,今天在飘流
蓬转的生活中又正好经过陈琳的坟墓。
第4页共30页
C.尾联写到作者也想要效仿先贤携带书剑去从军的内容,一改怀古诗含蓄沉郁的风格变的明快爽
朗,展现了诗人对未来积极乐观的态度。
D.全诗贯穿着诗人和陈琳之间不同的时代,不同的际遇的对比,陈琳青史垂名和诗人辗转飘零的对
比,寄寓深远。
7.品读诗歌,完成下面的表格。
诗句手法意象和意境情感
颔联对比(1)________
意象:(3)______
颈联(2)感叹明主识才已经成为过去
意境:(4)______
钱塘怀古赵孟
东南都会帝王州,三月莺花非旧游。故国金人泣辞汉,当年玉马②去朝周。
湖山靡靡今犹在,江水悠悠只自流。千古兴亡尽如此,春风麦秀使人愁。
[注]①赵孟宋皇室后裔,十四岁即以父荫补官。宋亡家居,三十三岁时应征出仕于元,官至翰林学士
承旨,受到蒙古统治者很高的礼遇。②玉马:指商贤臣微子启。
8.“故国金人泣辞汉,当年玉马去朝周。"此联用了手法来体现怀古主题。
9.我们在阅读古诗的过程中,抓住关键字词,往往能窥探作者的内心世界。请抓住本诗的诗眼“愁”,
结合具体诗句解读诗中作者的愁情。
楚江①怀古(其一)马戴
露气寒光集,微阳②下楚丘。猿啼洞庭树,人在木兰舟。
广泽®生明月,苍山夹乱流支云中君®不见,竟夕®自悲秋。
【注释】①楚江:应指沅江。②微阳:夕阳。③广泽:指洞庭湖。④乱流:形容涌荡的江波。⑤云中
君:神话传说中的云神。也兼指屈原《九歌•云中君》,借写屈原之事。⑥竟夕:通宵。
10.下列各项中对这首诗理解和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A.这首诗在现实与神话的诗意交融和古人与今人的精神相接中,完美和谐地完成了“怀古”的主
题。
B.颔联一句写听觉,一句写视觉;一句写物,一句写人;上句静中有动,下句动中有静。
第5页共30页
C.“猿啼洞庭树,人在木兰舟”写诗人站在木兰舟上观景,忽然听到了洞庭湖边树丛中猿猴的鸣
叫,表达了诗人轻松愉快的心境。
D.表达诗人遭贬后悲凉落寞的心境和远谪他乡的孤单离索的情怀。
11.结合全诗,分析本诗主要运用的表现手法和作者抒发的情感。
筹笔驿①李商隐
猿鸟犹疑畏简书②,风云常为护储胥③。徒令上将©挥神笔,终见降王⑤走传车。
管乐有才真不忝@,关张无命欲何如?他年锦里经祠庙,梁父吟成恨有余。
【注】①筹笔驿:古地名,旧址在今四川省广元市北。相传三国时蜀汉诸葛亮出兵伐魏,曾驻此筹划军
事。很多诗人在此留下了凭吊诸葛亮的怀古之作。大中九年(公元855年)李商隐罢梓州幕随柳仲郢回
长安,途经此驿,写下这首咏怀古迹的诗篇。②猿鸟句:诸葛亮治军以严明称,这里意谓至今连猿鸟还
在惊畏他的简书。疑:惊。简书:指军令。古人将文字写在竹简上。③储胥:军用的篱栅。④上将:指
诸葛亮。⑤降王:指后主刘禅。⑥不忝:不愧。
12.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IE项的一项是()
A.颔联的意思是,诸葛亮徒然在这里挥笔运筹谋划,后主刘禅最终却乘坐驿车去投降。
B.尾联的“恨”的意思是痛恨,写出了诗人对梁父吟的不满。
C.本诗在写法上有虚写也有实写,如首联是虚写,用“猿鸟”“犹疑”“畏”,点明诸葛亮的威严。
D.本诗既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的颂扬之情,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其功败垂成的遗憾。
13.本诗在写作上有抑有扬,请简析。
真定怀古元•陈孚
千里桑麻绿荫城,万家灯火管弦清。恒山北走见云气,薄水®西来闻雁声。
主父②故宫秋草合,尉陀®荒冢莫④烟平。开元寺下青苔石,犹有当时旧姓名。
【注释】①潺(hu)水:潺沱河。②主父:战国时赵武灵王。他让国给其儿子惠文王,自号主父。
③尉陀:即赵佗,秦朝恒山郡真定人,著名将领,南越国第一代皇帝。④莫:同“暮”。
本诗语言平淡质朴,但在平淡中蕴含深意。结合全诗,体会尾联中“犹”字的意蕴。
登雨花台①【清】魏禧
第6页共30页
生平四十老柴荆,此日麻鞋②拜故京。谁使山河全破碎?可堪翦伐到园陵®!
牛羊践履④多断草,冠盖@雍容半旧卿。歌泣不成天已暮,悲风日夜起江生。
【注】①此诗作于1663年(康熙二年),距明亡已二十年。作为长期隐居故乡、不愿出仕满清的遗民诗
人,魏禧四十岁时来到旧京南京,登上今中华门外的雨花台,仍感慨万千,写下这首七律。②麻鞋:乃
乡间野老所穿,杜甫曾以“麻鞋见天子,衣袖露两肘”的诗句表示对唐王朝的耿耿忠心。③园陵:指南
京的明太祖朱元璋之墓。④牛羊践履:形容皇陵的荒废景象。⑤冠盖:指官僚们的冠服车盖。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老柴荆”“麻鞋”点明诗人的布衣身份,“拜故京”流露诗人面对山河破碎、江山易主的
深沉浓重的情感。
B.颔联诗人发出激愤的责问,表现了诗人对祸国殃民者的仇恨和对历史的反思。
C.颈联实写眼前牛羊践踏皇家园陵的景象,同时又以“牛羊”为喻,暗含对异族侵略者的微妙讥
讽。
D.本诗为咏史怀古诗,全诗以写景为主,描写了诗人登临雨花台尽收眼底的诸多景物。
16.诗歌中“冠盖雍容”与“柴荆”“麻鞋”形成对比,有什么作用?
人月圆•山中书事张可久®
兴亡千古繁华梦,诗眼②倦天涯。孔林©乔木,吴宫④蔓草,楚庙⑤寒鸦。
数间茅舍,藏书万卷,投老⑥村家。山中何事?松花酿酒,春水煎茶。
[注释]①作者平生足迹遍及湘、鄂、皖、苏、浙等江南各省,做过路吏、扬州民务官、桐庐典史、昆山
幕僚等卑微杂职。②诗眼:诗人的洞察力。③孔林:孔丘的墓地。④吴宫:吴国的王宫,也可指三国东
吴建业故宫。⑤楚庙:楚国的宗庙。⑥投老:临老,到老。
17.下面对本曲的理解或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A.本曲上片咏史,下片抒怀,借感叹古今的兴亡盛衰表达自己看破世情、隐居山野的生活态度。
B.“孔林”“昊宫”“楚庙”三句意在赞颂圣贤与英雄豪杰,表达自己建功立业的愿望。
C.“茅舍”“村家”“山中”既照应题目,又写出了作者对隐居生活的厌倦,对自己怀才不遇、报
国无门的愤懑。
D.末尾运用反问的修辞方法,紧扣“山中何事”,描写诗人酿酒饮茶恬淡安宁的隐逸生活。
18.“诗眼倦天涯”中的“倦”字用得好,请简要说明理由。
第7页共30页
夜泊牛渚怀古【唐】李白
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①。
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明朝挂帆席②,枫叶落纷纷。
【注释】①谢将军:东晋谢尚,镇守牛渚时,秋夜泛舟赏月,适袁宏在运租船中诵己作《咏史》诗,音
辞都很好,遂大加赞赏。袁宏从此名声大振,后官至东阳太守。②帆席:船帆。
19.对本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意境辽阔空明,诗人的悠然神远与大自然的空阔邈远融为一体。
B.次句写牛渚夜景,大处落墨,展现出碧海青天、万里无云的宏大场景。
C.三、四句由牛渚“望月”过渡到“怀古”,引发诗人对古今的联想。
D.“不可闻”回应“空忆”,寓含着世间再无知音的深沉感喟。
20.清代王士祯评价这首诗是“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的典型,请结合王士祯的评价从抒情角度赏析
“明朝挂帆席,枫叶落纷纷”的妙处。
望江南•超然台®作苏轼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望,半壕②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⑧后,酒醒却咨嗟周休对故人思故国⑥,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注释]①超然台:筑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北城上,登台可眺望全城。②壕:护城河。③寒食:节令。
旧时清明前一天(一说二天)为寒食节。④咨嗟:叹息、慨叹。⑤故国:这里指故乡、故园。
2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望江南”是词牌名,“超然台作”是题目,与《登幽州台歌》均是咏史题材。
B.苏轼有“诗神”之称,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
C.寒食节禁烟火,有祭扫、踏青、秋千、蹴鞠、斗鸡等习俗。
D.诗人写景,把春日里不同时空的色彩变幻,用明暗相衬的手法传神地表达出来。
22.“一切景语皆情语”,上片写景运用了衬托手法,请结合句子加以分析。
23.对这首词的情感,主要有两种说法:一种是落寞惆怅,一种是超然洒脱。请结合“且将新火试新
茶,诗酒趁年华”两句,谈谈你的理解。
越中览古唐•李白
越王勾践灭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鹏鸽飞。
第8页共30页
24.下面对本诗的理解或赏析木至琥的两项是()()
A.从这首诗的题目“越中览古”看,这是一首怀古诗,写游览春秋时期越国王城故址时诗人的所见
所闻。
B.首句点明题意,说明所怀古迹的具体内容。接下来诗人选取的是越王勾践得胜,班师回国以后的
两个镜头。
C.“战士还家尽锦衣”一句描写越国战士打胜仗之后,穿着华丽的衣服得意地回家的样子。即成语
“衣锦还乡”的意思。一个“尽”字,暗示了越王以后的生活图景。
D.“宫女如花满春殿”暗指越王送西施到吴国以迷乱吴王,迷恋声色的吴王沉溺其中,不能自拔,
终日轻歌曼舞,纵情享乐,对世仇越国不再防范,使得越军趁势攻入,最后亡国自尽。
E.这首诗讽刺了越王勾践打了胜仗之后的骄奢傲慢与恣情欢乐。
25.请赏析“只今惟有鹏鸽飞”一句。
26.请你参加“咏史怀古诗”阅读策略研讨活动,并根据提示完成任务单。
“咏史怀古诗”的阅读
中国传统文学中最大的抒情主题。不是爱,不是死,而是怀古之情、兴亡之叹。一一余秋雨
作品策略解读:寻找古今共鸣点一作者情感
诸葛亮:出师未捷身先死,(1)______。英雄指包括诗人在内的追怀诸葛亮
《蜀杜甫:杜甫结束了为时四年颠沛流离的生活,到达成的有志之士,表现出诗人对诸葛亮
相》者B,安史之乱还没有平息,他目睹国势艰危,生灵涂献身精神的崇高景仰和对他事业未
炭,自身又请缨无路,报国无门。竟的痛惜心情。
《咸阳时局:大唐王朝已经处于风雨飘摇之际,政治非常腐
借秦苑、汉宫的荒废,抒发了对家
城东败,农民起义此起彼伏。
国衰败的无限感慨。
楼》古迹:⑵,蝉鸣黄叶汉宫秋。
《长沙
贾谊:(3)______,______o借贾谊的被贬暗寓刘长卿自己两遭
过贾谊
刘长卿:一生两遭贬谪,郁郁不得志。贬谪的悲苦。
宅》
策略迁移:
(4)运用“借助古今共鸣点理解作者情感”这一策略,分析《夜泊牛渚怀古》一诗中作者的情感。
第9页共30页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
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①。
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明朝挂帆席,枫叶落纷纷。
【注】①谢将军:东晋谢尚,官镇西将军。谢尚镇守牛渚时,曾于秋夜乘月泛舟,听到袁宏在运租船
上讽咏他自己的咏史诗,大为赞赏,邀袁过船长谈达旦,从此袁宏名声大著。
少年行(其一)(唐)李白
击筑饮美酒,剑歌易水湄。经过燕太子巴结托并州儿②。
少年负壮气,奋烈自有时。因击鲁句践医争博勿相欺。
注:①燕太子:名丹,燕王喜之太子。秦灭韩前夕,为质于秦,后逃归。秦灭韩、赵后,他派荆轲往
秦,借献督亢图及交验樊於期头之时行刺秦王政事败后,秦急发兵攻燕,被燕王喜所杀。②并州儿:并
州一带重义气轻生死的青年男子。③鲁句践:人名,赵国之侠客。据《史记•刺客列传》,荆轲游邯郸
时,“鲁句践与荆轲博,争道,鲁句践怒而叱之,荆轲嘿而逃去”。
27.下面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整首诗从易水饯饮落笔,从对荆轲的身世感慨跳跃到对自己的身世感慨,曲折地表达了自己空有
抱负却生不逢时、无从施展的无奈。
B.全诗几近咏史,实是抒情,写一个少年的信念和追求。
C.争博:因赌博而相争。
D.全诗语言豪迈俊爽,寓刚于柔,刚柔并济,浑然天成。
28.本诗首联运用了什么写法,表现了少年怎样的情感?
金陵①怀古唐许浑
玉树②歌残王气终,景阳⑧兵合成楼空。松楸远近千官冢,禾黍高低六代宫。
石燕拂云晴亦雨,江豚吹浪夜还风。英雄一去豪华尽,惟有青山似洛中。
(注)①金陵是孙吴、东晋和南朝的宋、齐、梁、陈的古都,隋唐以来,由于政治中心的转移,无复六
朝的金粉繁华。②指陈后主所作《玉树后庭花》,陈是南朝最后一个小朝廷,为隋兵所灭。③南朝宫
名。公元五八九年,隋朝大军直逼景阳宫外,城防形同虚设,陈后主束手就擒,陈朝灭亡。这是金陵由
盛转衰的开始。
第10页共30页
(1)金陵城已然衰败没落,请结合诗句将景象描绘出来。
(2)结合具体诗句分析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姑苏一许浑
宫馆余基倚棹过®,黍苗无限独悲歌。荒台麋鹿争新草,空苑岛凫②占浅莎外
吴岫©雨来虚槛冷,楚江风急远帆多。可怜国破忠臣®死,日月东流生白波。
【注】①倚棹过:舍舟登岸,凭吊古台。②岛凫:鸥鸟。③莎(SU6):草本植物。④吴岫:吴国的山。
⑤忠臣:指吴国忠臣伍子胥。
(1)根据诗歌内容和主题判断,填入标题空缺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A.忆友B.怀古C.见赠D.送别
(2)诗歌的颔联中选取了麋鹿、新草、岛凫、浅莎等意象,有人认为这是为了赞美春天的生机勃勃,你赞
同吗?请结合诗歌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甲】咸阳城东楼许浑
一上高城万里愁,兼葭杨柳似汀洲。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乙】姑苏怀古®许浑
宫馆余基②辍棹过,黍苗无限独悲歌。荒台麋鹿争新草,空苑凫鹭占浅莎®。
吴岫④雨来虚槛冷,楚江风急远帆多。可怜国破忠臣⑥死,日日东流生白波。
【注】①姑苏,即姑苏台,春秋时吴王夫差所造享乐之处。越国攻吴,吴太子友战败而焚之。后人常借
吟咏姑苏台来抒发对吴越争霸历史的感喟。②宫馆余基:指姑苏陈迹。③凫,野鸭。W(yi):古书上
指鸥。莎,多年生草本植物。④吴岫(xifi):吴山。⑤忠臣:指伍子胥。
31.对这两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咸阳城东楼》尾联是间接抒情,《姑苏怀古》尾联是直接抒情。
B.甲诗尾联对行人叮嘱,劝告友人不要沉溺往事,不必感慨历史的沧桑变化,要学东流的渭水,顺
其自然。
C.乙诗中“争”和“占”描绘出麋鹿在争食新草,水鸟各据莎草,筑巢栖息的情景,写出了荒台空
苑的荒芜败落,流露出对历史变迁、国家兴衰的感慨。
D.甲诗中“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今昔对比,分析了沧桑的世事,吊古之情油然而
生,抒发了作者对家国衰败的无限感慨和深刻思考。
第11页共30页
32.南宋《桐江诗话》记载:“许浑集中佳句甚多,然多用‘水'字,故国初人士云'许浑千首湿'是
也。”《姑苏怀古》颈联和《咸阳城东楼》颔联都有与“水”有关的内容,这两联有异曲同工之妙,请
分析其妙处。
姑苏®怀古许浑
宫馆余基辍棹过,黍苗无限独悲歌。荒台麋鹿争新草,空苑凫鹫占浅莎②。
吴岫雨来虚槛冷,楚江风急远帆多。可怜国破忠臣⑧死,日日东流生白波。
注:①姑苏,即姑苏台,夫差曾在台上备官妓千人,又造春宵宫,为长夜之饮。②莎,多年生草本植
物。③忠臣,指伍子胥。
33.请简析这首诗颔联中的“争”和“占”字的表达效果。
34.南宋《桐江诗话》记载:“许浑集中佳句甚多,然多用‘水'字,故国初人士云'许浑千首湿'是
也。”请结合颈联中与“水”有关的内容,分析诗人想借此表达的情感。并写出《咸阳城东楼》一诗中
与此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
姑苏怀古许浑
宫馆余基辍棹过,黍苗无限独悲歌。荒台麋鹿争新草,空苑岛凫占浅莎。
吴岫雨来虚槛冷,楚江风急远帆多。可怜国破忠臣死,日月东流生白波。
⑴颔联中“”和“"两个字,生动地写出了自然界旺盛的生命活力,使与自然
生命的生机形成鲜明的对比,透露出的感慨。
(2)该诗尾联和《咸阳城东楼》(许浑)尾联“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在抒情方式上一样
吗?试分析该诗尾联这种写法的妙处。
松江怀古①许浑②
故国今何在,扁舟竞不归,云移山漠漠,江阔树依依。
晚色千帆落,秋声一雁飞。此时兼送客,凭槛欲沾衣。
【注】①松江即吴淞江,②许浑,唐润州(今镇江)人,此时旅居苏州。
第12页共30页
36.古人写诗特别重视炼字,请结合诗句鉴赏颔联的“漠漠”和“依依”。
37.请从情与景结合的角度,鉴赏颈联。
38.请你结合全诗说说作者“凭槛欲沾衣”原因。
39.金陵怀古许浑
玉树歌残王气终,景阳兵合成楼空。松楸远近千官冢,禾黍①高低六代宫。
石燕②拂云晴亦雨,江豚®吹浪夜还风。英雄一去豪华尽,惟有青山似洛中。
[注释]①禾黍,《诗经•王风•黍离》小序说,周大夫行役过故宗庙宫室之地,看见到处长着禾黍,感
伤王都颠覆,作《黍离》诗。②石燕,《浙中记》:“零陵有石燕,得风雨则飞翔,风雨止还为
石。”③江豚,《南越志》:“江豚如猪,居水中,每于浪间跳跃,风辄起。”
阅读以上诗歌,回答问题。
(1)这首怀古七律,在锤炼字句方面很见功力。请对第三联中“拂”“吹”两个字做简要赏析。
(2)许浑的《金陵怀古》与《咸阳城东楼》两首诗的最后一句,所要表达的情感是否相同?请结合诗意说
说你的理由
你和小语、小文一起阅读了与活动主题相关的古诗文。
石头城刘禹锡[唐]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注释:石头城:位于今南京市西清凉山上,三国时孙吴就石壁筑城戍守,称石头城。后人也每以石头城
指建业。曾为吴、东晋、宋、齐、梁、陈六朝都城,至唐废弃。今为南京市。
40.小语:这首诗讲的是。
小文:和课本中的《泊秦淮》题材相似。小语你能找到它们的相同之处吗?
小语-
41.小语通过搜索引擎搜到了一些资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诗人在朝廷昏暗、权贵荒淫、宦官专权、藩镇割据、危机四伏的中唐时期,写下这首怀古之作。
第13页共30页
B.这首诗抒发了作者的怀古情感。
C.这首诗是山水田园诗。
D.诗人把石头城放到沉寂的群山中写,放在带凉意的潮声中写,放到朦胧的月夜中写,这样尤能显
示出故国的没落荒凉。
西塞山®怀古〔唐)刘禹锡
王^②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久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口流。今逢四海为家日⑤,故垒⑥萧萧芦荻秋。
【注释】①西塞山:位于今湖北省黄石市,又名道士湫。②王溶:晋益州刺史。晋武帝谋伐吴,派王溶
造大船,出巴蜀,船上以木为城,起楼,每船可容二千余人。③金陵:今南京,当时是吴国的都城。④
石头:指石头城,王溶率船队,直到金陵,攻破石头城,吴主投降。⑤四海为家曰:指国家统一。⑥故
垒:旧时的壁垒。
42.根据本诗所体现的季节判断,填入诗中空缺处最恰当的是
A.潮B.暖C.江D.寒
43.本诗与杜牧《赤壁》一诗都有怀古之意,但凭吊古迹所表达的感慨有何不同?请简述。
晚泊牛渚®刘禹锡
芦苇晚风起,秋江鳞甲生。残霞忽变色,游雁有余声。
戍鼓音响绝,渔家灯火明。无人能咏史巴独自月中行。
【注释】①牛渚,古渡口,即现在的采石矶。诗人调官途中经过此地。②咏史指的是东晋时代出身贫寒
的袁宏,因善咏史诗而被镇守牛渚的镇西将军谢尚提携发迹的故事。
44.颔联中景物描写运用了哪些手法?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
45.请从用典的角度,简析尾联的思想感情。
蟾宫曲•问人间谁是英雄元阿鲁威①
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醐②酒临江,横槊曹公。紫盖黄旗③,多应借得,赤壁东风。更惊起南阳卧
龙,便成名八阵图中。鼎足三分,一分西蜀,一分江东。
【注】①阿鲁威是蒙古族散曲家,以写小令见长。这是一首咏史怀古之作。②醐[shi]酒:薄酒。③“紫
盖黄旗”:紫盖黄旗指云气,古人附会为王者之气的象征。
第14页共30页
46.觉得此元曲里的“英雄”是指三人
47.“更惊起南阳卧龙,便成名八阵图中。”包含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请你结合此句做简要品析。
即事二首[宋]汪藻其一
燕子将雏语夏深,绿槐庭院不多阴。西窗一雨无人见,展尽芭蕉数尺心。
其二
双鹭能忙®翻白雪②,平畴许远®涨清波。钩帘百顷风烟上,卧看青云载雨过。
【注释】①能忙:那么忙。②白雪:这里指白茫茫的水域。③许远:这样远。
48.如果将这两首诗编入同一个板块,搜寻两首诗的共同点,可以给这个板块命名为()
A.稚子童趣B.羁旅之苦C.怀古咏史D.夏日情思
49.读了这首诗后,婷婷对《即事二首(其一)》的最后一句作出了如下赏析。请你仿照此,赏析《即
事二首(其二)》的最后一句。
第一首最后一句中的“展”字,形象地描写了西窗下的芭蕉在一场雨过后,芯叶快速生长的状貌。
诗人的欣喜之情跃然纸上。“芭蕉”这一意象,透露出大自然强大的生命力,让诗人在沉闷的现实生活
中看到了生机和希望。
50.维扬怀古[明]曾莱
广陵城里昔繁华,炀帝行宫接紫霞。玉树®歌残犹有曲,锦帆归去已无家。
楼台处处迷芳草,风雨年年怨落花。最是多情汴堤柳,春来依旧带栖鸦!
【注释】①玉树:曲名,即南朝陈后主所作《玉树后庭花》。
(1)请从卷字的角度,品析第三联中“处处”“年年”的妙处。
⑵诗歌最后一联中,诗人说汴堤柳“最是多情”,对此,你是如何理解的?请筝合作曲分析。
维扬①怀古(明)曾栗(qi)
广陵②城里昔繁华,炀帝行宫接紫霞。玉树®歌残犹有曲,锦帆归去已无家。
楼台处处迷芳草,风雨年年怨落花。最是多情汴堤柳,春来依旧带栖鸦!
【注】①维扬:即今江苏省扬州市。②广陵:即扬州。战国楚广陵邑,东汉置郡,隋朝时改称扬州。③
第15页共30页
玉树:曲名,即南朝陈后主所作《玉树后庭花》曲。
51.下面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直接回忆昔日扬州城的繁华及隋炀帝巡游时的盛景,在烘托长安宫殿的雄伟壮丽的同时,隐
发如此巍峨的宫殿,空锁于烟霞之中的慨叹。
B.颔联以陈后主《玉树后庭花》为引,进一步渲染隋宫奢靡繁华,陈朝曲犹未尽,隋朝楼船业已成
空。从繁华到破败,鲜明的对比,更显感伤。
C.颈联中的两个叠音词,先写时间,再写空间,突出了宫苑到处一片衰败,迷失在年年岁岁的荣枯
中,含蓄地表达了诗人的感伤叹惋之情。
D.本诗通篇没有评论,但是通过拟人化的描写,将旧日与现在的景象进行对比,抒发了诗人的感慨
惋惜。
52.有人评价此诗“以物的有情反衬时间的无情”,请结合尾联简要分析。
第16页共30页
参考答案:
1.对比逸乐2.对千百年来人们无力左右兴亡更替的慨叹和只能借酒排遣伤感的无奈。
【解析】1.本题考查诗句内容理解赏析。
第一空,首联“霸祖孤身取二江,子孙多以百城降”意为:昔日在金陵开创基业,取得霸权的历朝开国
君主,凭借一己之力便能攻下建都金陵诸国的主要统辖区域;如今作为子孙一辈人却用多座城池投降苟
且存活。据此可知,首联将开国君主与子孙后代进行对比,运用对比的手法揭示建都金陵的诸国兴亡相
继,创业艰辛但难守成的历史现象,引发怀古之情。
第二空,颔联”豪华尽出成功后,逸乐安知与祸双”大意为:功成名就后就会享受荣华富贵,但只知安
逸享乐又怎能料到祸患就会接踵而至呢。据此可知,颔联中诗人认为国家遭遇灾祸的主要原因是统治者
沉迷于“逸乐”。
2.本题考查情感主旨。尾联大意:当年东周的大夫和殷朝的旧臣悯伤故国,眷怀旧都,因而作了《黍
离》《麦秀》之歌,然而千百年来,兴亡更替,人们对此既无能为力,那还是置之不论,一切付之酒
杯,以免徒然的伤感吧。“从来事”表达诗人对历朝历代兴盛衰亡的感慨,“且置兴亡近酒缸”抒发诗
人对无力改变现状,只能借酒消愁聊以慰藉的无奈之情。
3.(1)D
(2)批评人们忘记六朝亡国的教训,商女至今犹唱后庭遗曲;悲叹六朝统治集团奢侈荒淫导致覆亡的历
史;流露出词人对北宋王朝不能励精图治的不满情绪;要奋起变革,才可避免重蹈覆辙。
【详解】(1)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辨析。
D.有误,选项中的“千古凭高”并非间接抒情,而是直接表达了作者的情感。作者登高远眺,凭吊历
史,这种行为本身就是直接抒发对历史的感慨,而不是通过写景或叙事来侧面表达情感;
(2)本题考查表现手法(借古讽今)的赏析,要在把握诗文内容的基础上,结合上下文和具体的语句分
析作答。
根据“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可知,作者借用了杜牧《泊秦淮》中的典故,杜牧诗中有“商
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的诗句。这里的“后庭遗曲”暗指陈后主的《玉树后庭花》,是公认
的亡国之音。王安石以此作为结尾,旨在批评人们(包括统治者)似乎忘记了六朝因统治集团奢侈荒淫
而相继覆亡的历史教训。商女还在唱着靡靡之音,暗示当朝者并未从历史中汲取教训,仍然沉迷于享
乐。这不仅流露出词人对北宋王朝不能励精图治、重蹈六朝覆辙的忧虑,也表达了他希望改革现状,避
免历史悲剧重演的强烈愿望。
4.B5.这两句一语双关,不仅写出江上波涛的险恶,也象征着南宋国势的危急(或象征在主和派当
道时抗战派的凶险处境),体现词人对时局险恶的忧虑。
【解析】4.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理解鉴赏。
B.有误,“虎踞龙蟠何处是?只有兴亡满目”意为:当年虎踞龙蟠的帝王之都今在何处?满目所见只是
千古兴亡的遗踪。据此可知,该句运用设问的修辞手法,透露出昔盛今衰的悲凉,并非“反问”;
第17页共30页
5.本题考查词句赏析。
“江头风怒,朝来波浪翻屋”意为:早晨以来江上便狂风怒号,高浪似要翻倒房屋,真令人忧悚。这两
句境界幽远,寓意颇深。它写词人眺望江面,看到狂风怒号,便预感到风势将会愈来愈大,可能明朝长
江卷起的巨浪,会把岸上的房屋推翻。这两句一语双关,词人不仅写出江上波涛的险恶,也暗示对时局
险恶、南宋朝廷命运岌岌可危的深切忧思。
6.C7.对陈琳受曹操重用的羡慕,以及生不逢时,怀才不遇之悲虚实结合、借景抒情、
怀古伤今、用典(四选一,有其他合理回答的也可以)石麟、春草、铜雀、暮云荒凉寥落/萧
条凄凉
【解析】6.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理解辨析能力。
C.“对未来积极乐观的态度”表述有误,依据“莫怪临风倍惆怅,欲将书剑学从”的意思可知,本联写
请别怪我临风凭吊而倍感悲伤惆怅,我也想要效仿先贤携带书剑去从军。这一句表明:文章无用,霸才
无主,只能弃文就武,持剑从军。然而即使今日从军,又是否能被重用,可能还要再历飘蓬的经历。想
到这里,怎能不临风惆怅,黯然神伤呢?这一句将诗人那种因“霸才无主”引起的生不逢时之感,更进
一步地表现出来了。所以作者的情感是很惆怅悲伤的,而非积极乐观。
故选C。
7.本题考查分析概括能力。
(1)依据“词客有灵应识我,霸才无主始怜君”是怀古伤今,写陈琳在天之灵有知,想必会了解我这个
飘泊才士吧?我虽有盖世之才,却不遇明主,不被所用,不像陈琳那样,受知于曹操,霸才有主,得展
宏愿。这句诗,从陈琳“霸才有主”和自己“霸才无主”的对比中,表达了对陈琳的际遇特别羡慕,流
露出生不逢时的深深感慨和凄苦的心境。据此,可填写“对陈琳受曹操重用的羡慕,以及生不逢时,怀
才不遇之悲”。
(2)依据“石麟埋没藏春草,铜雀荒凉对暮云”句意可知,其表达了陈琳墓前的石麟已经埋没在萋萋荒
草之中,而重用陈琳的曹操,其生前所建的铜雀台大概也只能对着暮云愈显其荒凉了。从中可见,诗人见
到陈琳墓前石麟埋没草中,联想到邺都铜雀台也荒凉地遥对墓云,暗喻了陈琳那个重视贤才的时代的消
逝,为下文抒发怀才不遇的惆怅之感渲染了悲凉的氛围。所以,颈联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
(3)依据“石麟埋没藏春草,铜雀荒凉对暮云”句意可知,句中的“石麟”“铜雀”都象征着重视人才
的统治阶级,“春草”“暮云”象征着自己所处的时代。这些意象鲜明,寓意深刻。据此填写“石麟、
春草、铜雀、暮云”。
(4)诗人借助石麟深埋于春草之中,铜雀被遗弃,暮云飘过的景象,抒发了一个萧条、荒凉的氛围,给
人以隐隐之痛。据此填写“荒凉寥落/萧条凄凉”。
8.对比9.①“故国”一句,借十二铜人辞汉的典故,表达悲凉缠绵的故国之思②“当年玉马去朝
周”,流露出称臣于新主的无奈和苦闷:③“非旧游”“今犹在”“只自流”抒发了自然永恒兴衰无常
(物是人非)的感慨。
【解析】8.本题考查诗歌的表现手法。“金人辞汉”是汉魏故事。汉武帝在建章宫前造神明台,上铸铜
仙人,手托承露盘以储甘露,然后取之以和玉屑,服之以求长生。到魏明帝景初元年,乃下令拆移铜
第18页共30页
人,自长安运往洛阳。相传铜人被拆时,曾目中流泪。后人常用此,以表达眷恋故国的哀思。“玉马朝
周”中“玉马”指商贤臣微子启。纣王昏乱,启数谏不听,启乃去殷而朝周,比喻贤臣另事明主。“故
国金人泣辞汉,当年玉马去朝周”,国家已亡,此时的诗人在三月草长莺飞之时,重回江南,再到钱塘
一游,他对故国是怀着眷恋之情的,对于臣服于新朝是充满无奈的。而当年微子启离开腐败的殷商,另
择贤主,则心甘情愿接受了周朝的封赏。这里诗人运用对比怀古,抒发了自己对现实的感慨,表现了诗
人对故国的无限眷恋之情。
9.本题考查对诗歌思想感情的把握。首联“非旧游”三个字,表面上只写时光流逝,今游已非昔游。实
质上暗指星移斗换,国祚已移,暗藏着无限感伤情绪。颔联明写亡国的哀痛,借“金人辞汉”来表达自
己眷恋故国的哀思;“玉马朝周”中“玉马”指商贤臣微子启。纣王昏乱,启数谏不听,启于是离开殷
商而朝周,这是贤臣另择明主,良禽择木而栖。可诗人与他不一样,他对于臣服于新主是充满无奈与苦
闷的。颈联结合首联,“犹在”“自流”,是说一切依旧;“非旧游”,是说一切都变了。二者表面上
似乎矛盾,实际上却准确地表达了物是人非、江山易主的悲哀。综合以上三联,尾联自然而然地导出了
全诗的题旨,引出了本诗的诗眼“愁”。
10.C11.全诗运用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描写在深秋薄暮时分,诗人泛舟于洞庭,见到残阳西下,
水阔山青,听到树上猿啼,江流声声,不禁引起了对屈原的缅怀,因“云中君不见”而“竟夕自悲
秋”。凭吊屈原,追慕先贤,实则抒发怀才不遇的感慨,借以表达自己的愁苦忧伤的心情。
【解析】10.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掌握。
C.颔联描绘了“猿猴哀啼、木兰舟漂流(猿在洞庭湖畔树上啼叫,人乘木兰舟在湖中泛游)”的淡淡画
卷,婉而不露,让人能感受到诗人流露出的悲秋怀古之情。故“表达了诗人轻松愉快的心境”的阐述错
误。
11.本题考查分析手法体会感情。诗的首联描写了秋风摇落的薄暮时分,江上晚雾初生,楚山夕阳西
下,露气迷茫,寒气侵人,这种萧瑟清冷的秋暮景象,透露了诗人悲凉落寞的悲秋情怀。结句“竟夕自
悲秋”直接表达了悲秋情怀。“广泽生明月”的阔大与静谧反衬出诗人远谪遐方的孤单离索,“苍山夹
乱流”的迷茫与纷扰,衬托出诗人内心深处的撩乱彷徨对景怀人,很自然地想起屈原来。云神无由得
见,屈子也邈矣难寻,这句诗既抒发了对忠君爱国但报国无门的屈原的敬慕、缅怀之情,又抒发了自己
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伤愁苦之情。故本诗采用了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的悲苦
情绪。
12.B13.诗的首联说猿鸟畏其军令,风云护其藩篱,极写诸葛亮之威严,为扬;颔联却言诸葛亮徒
有神智,终见刘禅投降,长途乘坐驿车,被送往洛阳,蜀汉归于败亡,为抑;颈联初句称诸葛亮才识真
无愧于管仲、乐毅,又为扬;对句写关羽、张飞无命早亡,诸葛亮失却羽翼,又为抑。
【详解】1.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分析。B项,“恨”的意思是遗憾,这句是说昔日经过锦里诸葛
武侯庙时,吟哦诸葛亮的《梁父吟》,犹觉遗憾无穷。故选B。
2.本题考查对表现手法的分析。《筹笔驿》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是一首怀古之
作,首联描写了诸葛亮的神威,为扬。中间两联出句均赞颂了诸葛亮的雄才大略,为扬。对句均指出了
功业未就的原因,为抑。尾联表达了作者对诸葛亮功业未成的无限憾恨。
14.一个“犹”字抒发了物是人非、盛衰兴亡的沧桑之感,更暗寓了作者这样的观点:只有世世代代让
第19页共30页
人民安居乐业才是历史的永恒。
【详解】本题考查诗歌炼字赏析。首先在诗文中要找到该炼字,炼字一般为动词、形容词或特殊词(如
叠词、拟声词、表颜色的词等)。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
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本诗首联描绘了一幅生气盎
然的图景。颔联、颈联以自然的永恒持久来反衬人生的短暂有限。意思是说主父、尉陀等人虽然历史上
也是显赫一时的人物,但早已被人忘记了,现在连他们的故居荒冢已难寻觅,只有刻在开元寺石头上的
名字在青苔中依稀可见。而恒山、源水等自然界事物仍生生不已。从全诗来看,采用对比手法,写景,
以自然的永恒持久来反衬人生的短暂有限。“犹”字抒发了物是人非、盛衰兴亡的沧桑之感,更暗寓了
作者这样的观点:只有世世代代让人民安居乐业才是历史的永恒。
15.D16示例:讥讽那些曾在明朝为官的权贵们卑躬屈膝,毫无民族气节,更加突出诗人的民族气节。
【解析】15.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理解。
D.”全诗以写景为主,描写了诗人登临雨花台尽收眼底的诸多景物”表述有误,本诗先抒情,后写景,
但并没有以景物为主,而是倾尽全力喷涌出深沉浓烈的愤激哀怨之情;
16.本题考查诗歌内容鉴赏。
“生平四十老柴荆,此日麻鞋拜故京”意为:四十年来,甘守贫困度残生,脚穿麻鞋,此日登台望旧
京。这两句不仅点明了诗人的布衣身份,而且还隐含着一股豪气,年至四十,仍甘心老于茅屋。“麻
鞋”乃乡间野老所穿,杜甫曾以“麻鞋见天子,衣袖露两肘”的诗句表示对唐王朝的耿耿忠心。在山河
破碎、江山易主的时刻,魏禧以“此日麻鞋拜故京”表达了更为深沉浓重的情感。”冠盖雍容半旧卿”
意为:车马驰骋,半是旧官显骄横。“冠盖雍容”与诗人“柴荆”“麻鞋”的身份相映衬,表露出“冠
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之意,诗人强烈的民族气节也就愈加分明。
17.A18.“倦”为疲倦之意,形象地写出了作者奔波之倦,也概括了作者饱尝人间世态炎凉之苦,
为后文归隐山村、诗酒自娱作了铺垫。
【分析】17.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B.“意在赞颂圣贤与英雄豪杰,表达自己建功立业的愿望”理解错误。从前一句“兴亡千古繁华梦,诗
眼倦天涯”可知,历来兴亡盛衰,都如幻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新能源汽车科研前沿探讨试题及答案
- 建筑施工安全宣传方法探讨试题及答案
- 施工现场安全隐患整改措施试题及答案
- 智能网联汽车市场现状试题及答案
- 英语试卷及答案八年级下
- 翼城初一地理试卷及答案
- 旋律知识能力测验试题答案
- 一至四年级试卷及答案
- 一升二年级试卷及答案
- 一年级英语下试卷及答案
- 中级出版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2025年笔试题库附答案
- 专利代缴年费合同协议
- 《腾讯战略投资》课件
- 2024中国国新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相关岗位招聘7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届浙江省杭州市高三下学期二模物理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 登高车安全培训
- 成人重症患者颅内压增高防控护理专家共识(2024版)解读课件
- 在线监测运维管理体系
- 英语课件 外研版(2019)选择性必修四 Unit6 Developing ideas
- 2025年数独考试试题及答案
- 化工工艺学知到智慧树章节测试课后答案2024年秋广州大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