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2课件:3 5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人教版)_第1页
新教材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2课件:3 5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人教版)_第2页
新教材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2课件:3 5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人教版)_第3页
新教材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2课件:3 5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人教版)_第4页
新教材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2课件:3 5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人教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5节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1.阐明生态平衡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2.举例说明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3.简述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4.设计制作生态缸,观察其稳定性。学习目标1.生命观念:建立生命系统的稳态观。2.科学思维:建立负反馈调节与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联系。3.科学探究:通过设计制作生态缸,培养科学探究能力。素养要求内容索引一、生态平衡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二、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梳理网络要语必背随堂演练知识落实课时对点练三、设计制作生态缸,观察其稳定性生态平衡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01梳理教材知识

夯实基础1.生态平衡(1)概念:生态系统的

处于相对

的一种状态。(2)特征——

平衡。①结构平衡:生态系统的

保持相对稳定。②功能平衡:

的生态过程正常进行。③

平衡。结构和功能动态稳定各组分生产—消费—分解收支(3)调节机制——

机制。①在一个系统中,系统工作的

,反过来又作为

调节该系统的工作,并且使系统工作的效果

或受到限制,它可使系统保持稳定。②负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

存在,是生态系统具备

的基础。2.生态系统的稳定性(1)概念:生态系统

自身结构与功能处于

平衡状态的能力。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强调的是生态系统维持

的能力。(2)原因:生态系统具有

。(3)特点: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

的。负反馈效果信息减弱普遍自我调节能力维持或恢复相对生态平衡自我调节能力有限辨析易错易混练前清障(1)生态平衡就是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能量的输入与输出均衡(

)(2)当农田里蚜虫数量增多时,七星瓢虫的数量也会增多,这样蚜虫种群数量的增长就会受到抑制,这属于生物群落内的负反馈调节(

)(3)负反馈调节在生物群落中普遍存在,但在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之间不存在(

)(4)当外界干扰强度超过一定限度时,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将会丧失(

)×√×√思考延伸拓展强化素养图a和图b分别表示农田生态系统和湖泊生态系统中发生的某种调节活动,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两个生态系统中能维持生态平衡的是图

。(2)图a属于

调节,其是生态系统

的基础。(3)图b属于

调节,该实例说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

的。a负反馈自我调节能力正反馈有限归纳提升生态系统的负反馈调节和正反馈调节的比较项目正反馈调节负反馈调节作用使生态系统远离平衡状态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能使生态系统保持相对平衡结果加速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成分的变化,从而远离生态平衡状态抑制和减弱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成分的变化,从而保持生态平衡实例若一个湖泊受到的污染超过其自我调节能力,则污染会越来越严重草原上食草动物和植物的数量变化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02梳理教材知识

夯实基础1.抵抗力稳定性(1)含义:生态系统

并使自身的结构与功能______________

的能力。(2)规律: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的组分越多,

越复杂,其_________能力就越强,抵抗力稳定性就越高,如热带雨林生态系统。2.恢复力稳定性(1)含义:生态系统在

的能力。(2)特点:生态系统在受到不同的干扰(破坏)后,其恢复

与恢复_____是不一样的。抵抗外界干扰保持原状(不受损害)食物网自我调节受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恢复到原状速度时间3.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1)原因①处于生态平衡的生态系统可以持续不断地满足人类

。②处于生态平衡中的生态系统能够使人类生活与生产的

保持稳定。(2)措施①控制对生态系统的

,在不超过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范围内,_________地利用生态系统。②对人类利用强度较大的生态系统,应给予相应的

的投入,保证生态系统内部

的协调。生活所需环境干扰强度合理适度物质能量结构功能辨析易错易混练前清障(1)落叶阔叶林遭到破坏时,往往不易在短时间内恢复到原来的状态,原因是其抵抗力稳定性较低(

)(2)“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说明生态系统具有抵抗力稳定性(

)(3)与自然池塘相比,人工养殖池塘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高(

)(4)增加某生态系统内各营养级生物的种类可提高区域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

)(5)对过度利用的森林与草原,应实行封育,不能再利用(

)××√√×思考延伸拓展强化素养如图表示抵抗力稳定性、恢复力稳定性和总稳定性的关系,据图分析:(1)在受到干扰之前,曲线在正常范围内波动是由于该生态系统具有

。(2)热带雨林生态系统与草原生态系统相比,受到相同干扰时,草原生态系统的y值要_____(填“大于”或“小于”)热带雨林的y值。(3)x的大小可作为

强弱的指标,x值越大,说明恢复力稳定性越

。(4)TS表示曲线与正常范围之间所围成的面积,TS值越大,说明生态系统的总稳定性越

。自我调节能力大于恢复力稳定性低低关键点拨(1)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的判断某一生态系统在彻底破坏之前,受到外界干扰,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而恢复的过程,应视为抵抗力稳定性,如河流轻度污染的净化;若遭到彻底破坏,则其恢复过程应为恢复力稳定性,如火灾后草原的恢复等。(2)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的关系a为抵抗力稳定性,b为恢复力稳定性,一般情况下,二者呈负相关,但在北极苔原生态系统中,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都很低。设计制作生态缸,观察其稳定性03梳理教材知识

夯实基础1.实验目的设计一个生态缸,观察这一人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2.实验原理(1)在有限的空间内,依据生态系统原理,将生态系统的

进行组织,构建一个人工微生态系统是可能的。(2)在设计时,要考虑系统内组分及营养级之间的

。基本成分合适比例3.实验步骤(1)用玻璃板和粘胶制作生态缸的

。(2)在生态缸内底部的一侧铺垫几块石块作为基垫,再铺上一层颗粒较细的沙土,厚度为5~15cm,在沙土上铺一层含腐殖质较多的土,厚度为5~10cm,铺垫好的土和石块整体呈

。(3)在土坡上放几块有孔的假山石,可作为小动物栖息的场所。(4)向缸内倒入

,水位高5~10cm,在水中放几块鹅卵石。(5)在土坡上选择苔藓、铁线蕨、鸭跖草、马齿苋、罗汉松、翠云草等进行种植,放入鼠妇、蚰蜓、蚯蚓、蜗牛等小动物;在水中放入浮萍、金鱼藻等水生植物,放入虾、小鱼和小乌龟等小动物。框架坡状自来水(6)封上生态缸盖。将生态缸放置于室内

、光线良好的地方,但要避免阳光直接照射。(7)每个星期至少观察一次生态缸内生物种类及数量的变化,并且进行记录。4.注意事项(1)生态缸必须是

的,以防止外界生物或非生物因素的干扰。(2)生态缸中要有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投放的几种生物必须具有很强的生活力,目的是使生态缸中能够进行

和_________,并在一定时期内保持稳定。通风密闭物质循环能量流动(3)制作生态缸的材料必须是

的,以便为生产者进行光合作用提供光能,保持生态缸的温度,且便于观察。(4)选择的动物不宜太多,个体不宜太大,目的是减少对

的消耗,防止生产量<消耗量。5.结果分析(1)生态缸中的生物只能存活一段时间。虽然生态缸中生态系统成分齐全,但其结构比较

,自我调节能力

。(2)不同的生态缸中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时间

。透明O2简单差有长有短思考延伸拓展强化素养某同学设计了一个小生态瓶,要想较长时间保持稳态,一定要做到的是__________。①要有稳定的能量来源②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的数量要搭配合理③植物的光合作用能满足动物对氧气和养料的需要④动物产生的CO2能满足植物进行光合作用⑤瓶底应放一些鹅卵石①②③④梳理网络要语必背041.生态平衡是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处于相对稳定的一种状态,具有结构平衡、功能平衡和收支平衡等特征。2.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其基础是负反馈调节。3.生态系统维持或恢复自身结构与功能处于相对平衡状态的能力,叫作生态系统的稳定性。4.抵抗力稳定性指的是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与功能保持原状(不受损害)的能力。5.恢复力稳定性指的是生态系统在受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后恢复到原状的能力。6.通常,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呈负相关。7.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控制对生态系统的干扰强度,在不超过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范围内,合理适度地利用生态系统;对人类利用强度较大的生态系统,应给予相应的物质和能量的投入,保证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调。随堂演练知识落实051.(2020·天津南开区质检)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自然生态系统常常趋向生态平衡B.自我调节能力是生态系统实现生态平衡的基础C.生态系统保持稳定不需要外界的能量输入D.生态系统营养结构越复杂,其自我调节能力越强123456解析即便是稳定的生态系统,维持生态平衡也需要太阳能的输入,C项错误。√2.以下过程一定存在反馈调节的是①胰岛素分泌量对血糖浓度的影响②运动强度对汗腺分泌的影响③降雨量对土壤动物存活率的影响

④害虫数量对其天敌鸟类数量的影响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123456√解析①在血糖调节过程中,胰岛素作用的结果会反过来影响胰岛素的分泌,存在反馈调节。②动物机体汗腺分泌与运动强度有密切关系,一般规律是运动强度越大,排汗量越多。因为随着运动强度的增大,肌肉活动剧烈,产热增多,为了维持正常体温,机体必须通过增加排汗量把多余的热量散发出去,但排汗量并不会影响运动强度,所以两者之间不存在反馈调节。③降雨量对土壤动物存活率会产生影响,但土壤动物不会对降雨量产生影响,两者之间不存在反馈调节。④害虫数量增多时,其天敌鸟类因食物充足数量增多,害虫数量会因天敌鸟类数量的增多而减少,害虫与其天敌鸟类之间存在负反馈调节。1234563.下列曲线表示四个不同自然生态系统在受到同等程度的外来干扰后,初级消费者和次级消费者的数量变化情况。其中抵抗力稳定性最高的生态系统是123456√解析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包括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抵抗力稳定性的本质是“抵抗干扰、保持原状”。题中四个选项的曲线中,只有C选项的曲线受到干扰后,初级消费者和次级消费者的数量变化最小,所以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是最高的。1234564.近年来多地采用飞播(飞机播种造林种草)造林近20万亩,请从生态学角度分析其原理是A.增加食物链的营养级B.增加食物链各营养级生物的数量C.增加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D.增加生物种类,提高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解析飞播(飞机播种造林种草)造林,仅增加了生产者的种类和数量,可以使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趋于复杂,提高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D正确。1234565.很多同学都曾尝试设计制作过小生态缸,但有相当一部分同学的设计并不成功。下面设计生态缸应遵循的原理中,不合理的是A.缸内各种生物之间应有营养上的联系B.生态缸的稳定性与生物种类的数量的合理搭配有关C.应定时向缸内通气,保证生物的有氧呼吸D.缸内加泥沙以提供分解者解析生态缸各生物之间有营养上的联系,各种生物的数量搭配应合理,生态系统应获得充足的能量供应,但不需要通入空气,因为既然是一个小生态缸,里面就肯定有生产者,生产者能提供氧气。如果通入空气,就相当于外界介入该生态系统,那么这个系统就不是它特有的了,故C项不合理。√1234566.生态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包括结构和功能上的稳定。图中“置位点”为生态系统所具有的某个理想状态。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_________,生态系统具有能量流动、_________和_________三大功能。(2)某池塘中,早期藻类大量繁殖,引起食藻浮游动物(如水蚤)大量繁殖,食藻浮游动物大量繁殖又引起藻类减少,藻类减少又引起水蚤减少。后期排入污水,加速水蚤死亡,水蚤死亡加重污染,导致更多水蚤死亡。由此可推知,早期的调节属于___反馈调节,后期的调节属于___反馈调节。营养结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负正123456(3)任何一个生态系统都有一定抵抗外界干扰、保持生态平衡的特性,该特性称为_____________。生态系统中物种丰富度越大,营养结构越复杂,该稳定性越___(填“强”或“弱”)。(4)近年来我国多个城市出现雾霾,甚至出现PM2.5爆表的现象,这说明生态系统的_________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抵抗力稳定性强自我调节123456课时对点练06A组基础对点练题组一生态平衡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1.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指A.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功能平衡B.生态系统中各种成分和数量保持结构平衡C.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长时间保持不变D.生态系统维持或恢复自身结构与功能处于相对平衡的能力√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2.生态系统的结构越复杂,其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原因是①处于同一营养级的生物种类多②能量可通过不同的食物链传递到顶级③某营养级的部分生物减少或消失,可由该营养级的其他生物代替④能量流经各营养级时,是逐级递减的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③④√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解析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主要受生态系统的物种丰富度和营养结构复杂程度的影响,即处于同一营养级的生物种类越多,相对的营养结构就越复杂,其自我调节能力也越强,故①正确;能量可通过不同的食物链传递到顶级,说明该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复杂,其自我调节能力强,故②正确;某营养级的部分生物减少或消失,可由该营养级的其他生物代替,说明该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复杂,其自我调节能力强,故③正确;能量流经各营养级时,是逐级递减的,这是能量流动的特点,不能说明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强弱,故④错误。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3.下列不属于生态系统为维持生态平衡而进行的负反馈调节的是A.生物种群密度的调控B.异种生物种群之间的数量调控C.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之间的相互调控D.受到污染的湖泊,死亡腐烂的鱼对湖泊生态系统的影响√解析生态系统为维持生态平衡而进行的负反馈调节可表现为生物种群密度的调控、异种生物种群之间的数量调控以及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之间的相互调控等。受到污染的湖泊中水生生物大量死亡,死亡腐烂的鱼进一步引起水质变差,最终会破坏湖泊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属于正反馈调节,D符合题意。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4.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正确的是A.就生态系统结构而言,生态缸的稳定性取决于物种数B.草本阶段比灌木阶段的群落自我调节能力强C.负反馈调节有利于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D.生态系统相对稳定时无能量的输入和散失√解析就生态系统结构而言,生态缸的稳定性主要取决于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合理搭配,并非物种数目越多越稳定,A错误;与灌木阶段的群落相比,草本阶段的群落物种数目较少,自我调节能力较弱,B错误;生态系统相对稳定时,仍有能量的输入和散失,D错误。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题组二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5.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叙述,错误的是A.温带针阔混交林比热带雨林的抵抗力稳定性低B.生态系统中组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抵抗力稳定性一般就越高C.不同的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一般不同D.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都能使生态系统保持稳定√解析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正反馈调节常常使生态系统远离生态平衡状态,负反馈调节能使生态系统保持稳定,D错误。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6.如图表示甲、乙两个相邻类型的不同生态系统,在遭受同等程度的外来干扰其稳定性发生明显波动后,再恢复到原有的结构状态所需时间的图像。下列关于这两个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的抵抗力稳定性较乙强B.乙的恢复力稳定性较甲强C.甲的抵抗力稳定性较弱,而恢复力稳定性较强D.甲为森林生态系统,乙为草原生态系统√解析对一个生态系统来说,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之间往往存在着相反的关系,据题图分析可知,甲偏离生态平衡的幅度大,表明抵抗力稳定性差,乙恢复生态平衡所需时间长,表明恢复力稳定性弱,森林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应强于草原生态系统,C项正确。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7.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错误的是A.在一块牧草地上播种杂草形成草地后,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B.在一块牧草地上通过管理提高某种牧草的产量后,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C.在一块牧草地上栽种乔木形成树林后,其恢复力稳定性下降D.一块弃耕后的牧草地上形成灌木林后,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解析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包括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与生态系统的成分和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有关,生态系统的成分和营养结构越复杂,其抵抗力稳定性越大,相应地,一般情况下其恢复力稳定性就越小。题中A、C、D选项中生态系统都是向着成分和营养结构复杂化的方向发展,而B选项中生态系统是趋向单一化方向(只让牧草生长)发展,其抵抗力稳定性降低。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题组三设计制作生态缸,观察其稳定性8.设计制作生态缸应该遵循一定的原理和要求,下面列举的原理或要求中,合理的是A.应该将生态缸放在阳光能够直接照射的地方,以保证获得足够的能量B.生态缸不能密封,以便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C.生态缸中投放的生物必须有很强的生命力,投放的动物数量要多一些D.生态缸的各种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非生物环境之间,必须能够进行物

质循环和能量流动√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解析生态缸的采光用较强的散射光,既可为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提供光能,又可防止生态缸中水温过高,导致水生植物死亡,A项错误;生态缸必须是封闭的,目的是防止外界生物或非生物因素的干扰,B项错误;生态缸中投放的不同营养级的生物比例要合适,C项错误;生态缸相当于微型的生态系统,其中的各种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非生物环境之间,必须能够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及信息传递,D项正确。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9.某生物兴趣小组用河水、池泥、黑藻、植食性小鱼、广口瓶、凡士林等材料制作了3个生态瓶(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甲瓶中的小鱼很快死亡可能是因为瓶

内小鱼数量过多B.乙瓶中的生物存活的时间相对较长C.丙瓶中加盖与否,并不影响实验结果D.若想生态瓶内的生态系统在一段时间

内维持稳定,丙瓶不应放在黑暗中√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解析甲瓶中的小鱼很快死亡可能是因为瓶内小鱼数量过多,种内竞争激烈,A项正确;与甲、丙瓶相比,乙瓶在散射光下,且小鱼数量适当,故乙瓶中的生物存活的时间相对较长,B项正确;生态瓶必须是封闭的,因为外界的生物或非生物因素都会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C项错误;生态瓶应放在较强的散射光下以获得能量输入,使生态瓶内的生态系统在一段时间内维持稳定,D项正确。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0.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红树林是热带、亚热带海岸潮间带特有的植被,具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广东是我国红树林资源最丰富的省份之一,其中雷州半岛和深圳湾的红树林分布区被列为国家级红树林自然保护区,红树林的保护和发展也被列为广东建设林业生态省的八大工程之一。材料二

2004年12月,印度洋地震引起的海啸导致十多万人死亡,几百万人无家可归。但因为有茂密的红树林,印度泰米尔纳德邦一个渔村里的172户人家在这次海啸中幸免于难。(1)红树林属于_____生态系统。湿地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2)红树林的_______稳定性较强而_______稳定性较弱,原因是红树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海啸过后,灾区沿海的多种生态系统遭到了毁灭性破坏,短期内难以恢复。这一事实说明任何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都是有限的。(4)在海啸中被海水浸泡过的农田为什么不宜直接种植农作物?请从生物学角度分析其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抵抗力恢复力生物种类较多、营养结构复杂自我调节能力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被海水浸泡过的土壤,无机盐浓度过高,使农作物无法通过渗透作用吸收水分(其他合理答案亦可)B组综合强化练11.(2020·陕西师大附中模拟)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错误的是A.高尔夫球场上长满了一种绿油油的草本植物——台湾草,其抵抗力稳

定性较低B.在同等强度干扰下,森林生态系统比草原生态系统受影响的程度小C.不同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相同D.森林生态系统和海洋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较强√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解析高尔夫球场上的生物种类单一(只有一种台湾草),故其自我调节能力弱,抵抗力稳定性较低;森林生态系统比草原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多,营养结构复杂,因此在同等强度干扰下,森林生态系统受影响的程度小;不同的生态系统,由于营养结构不同,其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也不相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2.(2020·重庆模拟)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正确的是①一般情况下,恢复力稳定性和抵抗力稳定性呈负相关②“遭到破坏,恢复原状”属于抵抗力稳定性③人类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干扰”不应超过其承受能力④热带雨林遭到严重砍伐后,其恢复力稳定性仍很强⑤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之一是随意增加生物种类,改变其营养结构A.①③

B.②④⑤

C.②③

D.①④⑤√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解析一般情况下,恢复力稳定性和抵抗力稳定性呈负相关,①正确;“遭到破坏,恢复原状”属于恢复力稳定性,②错误;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为保持生态系统的稳定,人类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干扰不能超过其承受能力,③正确;热带雨林的抵抗力稳定性强,所以遭到严重破坏后,其恢复力稳定性较弱,④错误;生物种类增加,营养结构变复杂,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会增加,但是随意增加生物种类,可能会造成外来物种入侵,反而会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⑤错误。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3.如图是一个密封的养鱼缸,它是一个自我稳定的生态系统,有人指出养鱼缸在一定时间内能够保持动态平衡的原因有:①有稳定的能量来源;②各类生物数量相对稳定;③金鱼藻的光合作用能为鱼的生活提供氧气和养料;④鱼生长活动过程中产生的CO2能够供金鱼藻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⑤河泥中的微生物能利用、转化鱼粪便和动植物残体,为金鱼藻生活提供营养。其中正确的是A.①③④

B.①②③④⑤C.①③④⑤

D.①②③④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解析该生态系统有稳定的能量来源——太阳光,①正确;由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因此一个自我稳定的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是保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②正确;绿色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它们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自身和其他生物的生命活动提供物质和能量,③正确;呼吸作用能够利用氧气,把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释放能量,产生的二氧化碳又能够为植物的光合作用提供原料,④正确;鱼排泄物中的有机物能被河泥中的微生物分解,再被植物利用,⑤正确。以上五种情况为养鱼缸在一定时间内保持动态平衡提供可能,故选B。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4.两个不同的生态系统在同时受到同等强度的干扰(a)后,其结构和功能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据图不能得出的结论是A.同等强度的干扰下,乙生态系统的

抵抗力稳定性比甲强B.同等强度的干扰下,若乙生态系统

干扰提前,则B点左移C.若甲生态系统的干扰强度增大,则

C点右移D.图中偏离正常运行范围的程度可以体现恢复力稳定性的大小√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解析从图中可看出甲、乙两个生态系统在受到同等强度的干扰后,甲生态系统保持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小,结构和功能波动范围大,所以抵抗力稳定性差,乙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比甲强,A项正确;若乙生态系统干扰提前,由于乙生态系统恢复自身原状的周期不变,所以B点左移,B项正确;若甲生态系统所受的干扰强度增大,则甲生态系统恢复自身原状所需要的时间延长,所以C点右移,C项正确;抵抗力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与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所以抵抗力稳定性越大,受到相同程度的外界干扰时偏离正常范围的距离越小,图中偏离正常运行范围的程度可以体现抵抗力稳定性的大小,D项错误。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5.图a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的反馈调节示意图,图b为某湖泊生态系统中发生的某种调节活动,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A.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除了图a

中所示的成分外,还应该包括分

解者以及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B.甲、乙、丙三者之间的食物联系是乙→甲→丙C.图b所示调节导致的最终结果是维持该生态系统原有的稳态D.图a是负反馈调节,图b是正反馈调节√解析由题图可知,图a所示为一条食物链,组成是乙→甲→丙,它们表示的是负反馈调节机制;而图b为正反馈调节,它会使生态系统偏离原有的稳态。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6.下列有关设计制作生态缸,观察其稳定性实验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生态系统内部具有自我调节能力,所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非生物因

素无关B.若模拟池塘生态系统,则不能将水装满C.生态缸封闭以后,其内的生物数量会发生变化,最后趋于相对稳定D.制作的生态缸必须是透明且密封的,并给予适当的光照√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解析非生物环境是生态系统生物生存的能量和物质的来源,温度和光等因素对生物的生存都有重要的影响,A错误;在制作生态缸时,要留有一定的空间,B正确;生态缸封闭以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