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呼和浩特市2024年中考历史试卷含解析答案_第1页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2024年中考历史试卷含解析答案_第2页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2024年中考历史试卷含解析答案_第3页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2024年中考历史试卷含解析答案_第4页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2024年中考历史试卷含解析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2024年中考历史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1.2024年5月,四川三星堆文物在呼和浩特市博物馆展出,它既有与中原夏商王朝类似的青铜器和玉器,又有独具古蜀特性的金杖、青铜人像、面具等。这体现出中华文明的()A.地域文化特征 B.草原文明基因C.外来文化元素 D.农耕文明内涵【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题干“2024年5月,四川三星堆文物在呼和浩特市博物馆展出,它既有与中原夏商王朝类似的青铜器和玉器,又有独具古蜀特性的金杖、青铜人像、面具等”可知,四川三星堆文物既有与中原夏商王朝类似的青铜器和玉器,又有独具古蜀特性的金杖、青铜人像、面具等,说明这些文物既体现了中原文化的影响,又展现了古蜀文化的独特性,这种现象反映了中华文明在不同地域中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文化特征,A项正确;

题干反映的是四川三星堆文物既受中原文化的影响,又有古蜀文化的独特性,无法体现草原文明的特点,排除B项;

三星堆文物体现了中华文化多元一体的特点,题干材料并无法表明三星堆文化受到外来文化因素的影响,排除C项;

农耕文明是指由农民在长期农业生产中形成的一种适应农业生产、生活需要的国家制度、礼俗制度、文化教育等的文化集合,题干反映的是四川三星堆文物既受中原文化的影响,又有古蜀文化的独特性,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中华文明的认识。2.历史大舞台上,你方唱罢我又登场,上演了一幕幕生动的情景剧。下列剧情设计没有明显时空错误的是()A.蒋干盗版印书点江山 B.周瑜铺蔡侯纸写豪情C.孔明用指南针借东风 D.黄盖造突火枪烧赤壁【答案】B【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汉时期蔡伦改进造纸术,使纸张的质量大大提高,当时被称为“蔡侯纸”,作为三国时期的人物周瑜是可以使用到的,因此“周瑜铺蔡侯纸写豪情”没有明显的时空错误,B项正确;

A选项中“盗版印书”是指印刷术,最早出现的印刷技术是指隋唐时期的雕版印刷术,因此“蒋干盗版印书点江山”存在明显时空错误,排除A项;

C选项中“指南针”是北宋时期出现的,而孔明是三国时期的人物,因此“孔明用指南针借东风”存在明显的时空错误,排除C项;

D选项中“突火枪”是南宋时期出现的,作为三国时期的黄盖不可能使用,因此“黄盖造突火枪烧赤壁”存在明显的时空错误,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东汉改进造纸术的认识。3.元朝建立后,在西藏地区设立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由宣政院直接统辖,掌管西藏的军民各项事务,还设立机构,任命官员征收赋税,屯驻军队。这些措施属于()A.蒙藏和亲 B.订约会盟 C.逐级册封 D.行政管辖【答案】D【解析】【分析】据材料“在西藏地区设立宣慰使司都元帅府……设立机构”可知,这是元朝在西藏地区设置行政机构,进行行政管辖的表现,D项正确;

材料不涉及姻亲关系,与和亲无关,排除A项;

材料体现的是设置机构,“订立会盟”与题干“在西藏地区设立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由宣政院直接统辖,掌管西藏的军民各项事务”不符,排除B项;

题干材料反映的是设置机构进行行政管辖,“逐级册封”的说法与材料无关,材料并无法体现与册封相关的内容,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元朝加强西藏管理的认识。4.明朝中期,不论是在生产工具上,还是在产量上,农业的发展都已远远超过前代,而农业的发展使更多劳动力解放出来,进一步促进了手工业与商业的发展。这成为明朝()A.扩建改造北京的前提 B.取得科技成就的基础C.强化皇权专制的目的 D.科举考试变化的结果【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材料“明朝中期,不论是在生产工具上,还是在产量上,农业的发展都已远远超过前代,而农业的发展使更多劳动力解放出来,进一步促进了手工业与商业的发展”可知,明朝中期农业、手工业与商业发展,促进了科技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B项正确;

明代中期经济发展与扩建改造北京关系不大,排除A项;

材料强调明朝经济发展的表现,而明朝政治方面的举措旨在强化皇权,排除C项;

明代科举考试采取四书五经、八股取士的方式,与材料内容“农业的发展使更多劳动力解放出来,进一步促进了手工业与商业的发展”无关,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明朝科技的认识。5.下面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进军路线的截图,根据图面信息判断它是()A.太平军进军南京 B.护国军讨伐袁世凯C.国民革命军北伐 D.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图片信息“广州、长沙、南昌、武昌、吴佩孚、孙传芳”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6年,广州国民政府决定北伐,湖南、湖北是北伐战争初期的主要战场。北伐胜利攻下长沙,攻占武昌,击败吴佩孚主力后,在江西歼灭孙传芳,一路沿长江东下,攻占南京等地。因此题干所示为国民革命军北伐路线,C项正确;

太平军进军南京从广西金田开始,将南京改为天京,与图片内容不符,排除A项;

护国战争主要集中在云南、贵州和四川等地,与题意不符,排除B项;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从瑞金出发,与题干从广州出发不符,排除D项;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北伐战争的认识。6.“……惊醒了整个时代的青年,他们首先发现自己是青年,又粗略地认识了自己的时代,再来看旧道德、旧文学,心里就生出了叛逆的种子。一些青年逐渐地以至于突然地,打碎了身上的枷锁,歌唱着冲出了封建的堡垒”。下列与这段回忆相关的是()A.邹韬奋《生活》 B.陈天华《警世钟》C.邹容《革命军》 D.陈独秀《新青年》【答案】D【解析】【分析】依据材料“‘再来看旧道德、旧文学,心里就生出了叛逆的种子。一些青年逐渐地以至于突然地,打碎了身上的枷锁,歌唱着冲出了封建的堡垒’”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陈独秀是新文化运动的领袖和五四运动的总司令,他创办的《新青年》杂志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与“科学”的旗帜,猛烈抨击了以孔子为代表的“往圣先贤”的封建正统思想,大力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极大地促进了中国人民特别是广大青年的思想解放,D项正确;

邹韬奋是中国现代著名的新闻记者和出版家,他的作品如《生活》周刊主要聚焦于新闻报道和时事评论,并不直接反映青年觉醒和反叛封建的特定历史事件,排除A项;

陈天华是清末资产阶级革命家,他的作品如《警世钟》等,主要宣传革命思想,号召反清排满,但并未特别聚焦于青年觉醒和反叛封建旧道德、旧文学的主题,排除B项;

邹容的《革命军》是清末著名的反清革命著作,主要阐述了中国进行民主革命的必要性和正义性,号召人民推翻清朝封建专制统治,建立“中华共和国”,没有直接聚焦于青年觉醒和对旧道德、旧文学的批判,排除C项;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新文化运动的认识。7.下列这组油画中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其反映的主题是()A.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向胜利 B.开辟井冈山革命道路C.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 D.开启中国历史新纪元【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材料中的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一幅图反映了1919年的五四运动,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第二幅图片反映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第三幅图片反映了南昌起义,第四幅图反映了1949年开国大典,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因此主题为: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向胜利,A项正确;

开辟井冈山革命道路属于农村包围城市道路,无法全面反映材料内容,排除B项;

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与五四运动、中共一大等没有直接联系,排除C项;

开国大典开启了中国历史新纪元,无法全面反映材料内容,排除D项;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认识。8.2021年7月1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宣布我国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是指()A.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 B.全面建成小康社会C.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D.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答案】B【解析】【分析】据材料可知,2021年7月1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宣布我国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是指到建党100年时建成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小康社会,B项正确;

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属于中共十三大确立的战略部署,分三步走的内容,排除A项;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体现的是中国共产党的大国担当,与材料无关,排除C项;

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指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要实现的奋斗目标,排除D项;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认识。9.古代希腊罗马文化,在基督教文化垄断下的欧洲,几乎荡然无存。而阿拉伯学者却通过翻译保存了大量的希腊学术著作,并把它们传回欧洲、弥补了欧洲文化的“断层”,点燃了欧洲智慧的火种。可见阿拉伯人对欧洲文化的贡献是()A.改头换面 B.破旧立新 C.承前启后 D.去伪存真【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可知,阿拉伯学者通过翻译保存了大量的希腊学术著作,并将其传回欧洲,弥补了欧洲文化的“断层”,这表明阿拉伯学者在保存和传承古代希腊罗马文化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使得这些文化得以延续和发展,因此阿拉伯人对欧洲文化的贡献是“承前启后”,即承接前人的文化成果,并为后来的文化发展奠定基础,C项正确;

阿拉伯学者在保存和传承古代希腊罗马文化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题干重点在强调传承,“改头换面”和“破旧立新”强调完全代替,创新新的文化形式,不符合题意,排除AB项;

材料意在体现阿拉伯学者在保存和传承古代希腊罗马文化方面发挥的作用,并不涉及真伪,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欧洲文化的认识。10.制作大事年表是历史课经常进行的活动。下面这组时间、事件对应的大事应该是()1789年攻占巴士底狱1791年制定宪法1792年建立共和国1793年处死路易十六1799年雾月政变A.美国独立战争 B.英国资产阶级革命C.法国大革命 D.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答案】C【解析】【分析】据材料“1789年攻占巴士底狱”、“1799年雾月政变”并结合所学可知,1789年攻占巴士底狱是法国大革命开始的标志,1799年拿破仑发动雾月政变,上台执政,法国大革命结束,C项正确;

美国独立战争开始于1775年,1783年结束,时间不符,排除A项;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于1640年,时间不符,排除B项;

拉丁美洲独立运动是在美洲,材料中攻占巴士底狱在欧洲,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法国大革命的认识。11.下面是19世纪60-70年代俄国机器制造业统计表。表中数字增长主要因为俄国()时间(年份)企业数工人数(人)产值(千卢布)18609911600795418791874200051937A.解放农奴增加了资金和劳动力 B.结束内战完成了国内市场统一C.废藩置县加强了中央政府权力 D.学习西方科技实现了富国强兵【答案】A【解析】【分析】据材料“19世纪60——70年代俄国机器制造业统计表”可知,1879年俄国企业数、工人数、产值均比1860年有明显增长,结合所学可知,这是因为1861年俄国亚历山大二世改革,解放农奴增加了资金和劳动力,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A项正确;

俄国并未爆发内战,美国南北战争,以北方工商业资产阶级的胜利而告结束(结束内战维护了国内市场统一),B项与材料无关,排除B项;

废藩置县是日本明治维新的内容,排除C项;

俄国彼得一世改革学习西方科技实现了富国强兵,而材料反映的是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影响,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表格解读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认识。12.持续40多年的冷战,是二战后国际关系的重要现象。在冷战形成的两极格局中,以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为首的两大阵营之间处于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对峙与竞争状态。据此可知冷战()A.本质是美苏两国的军事对抗 B.结束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C.囊括了世界绝大多数的国家 D.期间世界整体上保持了和平【答案】D【解析】【分析】据所学知识可知,1947年3月,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美苏之间冷战的开始,结合材料信息“以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为首的两大阵营之间处于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对峙与竞争状态”可知,冷战期间美苏之间没有直接爆发大规模战争,整体上保持了世界和平,D项正确;

冷战的本质是资本主义制度和社会主义制度两大阵营的斗争,排除A项;

随着1991年苏联解体,两极格局不复存在,故冷战结束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排除B项;

材料信息并未涉及冷战涉及的国家数量,所以不能得出“囊括了世界绝大多数的国家”的结论,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冷战的认识。二、综合题(本大题共3小题)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英国城市化的进程开始加速于1775年。在商业化和工业化的驱动下,人口从农业区向工业区迁移,小城市变成大城市,大城市形成城市群。1851年基本上实现了城市化,到19世纪晚期英国70%的人口居住在城市中,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初步实现城市化的国家。——摘编自人民教育出版社《教师教学用书·历史》材料二:从1870年开始,德国、美国在现代工业方面成为了英国的强劲对手。英国的工业优势明显丧失,从19世纪50年代工业生产在世界总产值占有40%,滑落到70年代的32%。1900年,美国以31%居世界首位,德国上升为16%,而英国则跌至18%。——摘编自周详《工业革命与英国教育的兴衰》(1)根据材料一写出英国实现城市化的主要因素及表现。(2)根据材料二概括十九世纪末资本主义国家之间发生的变化,综合材料一、二分析科学技术与国家发展的相互关系。【答案】(1)主要因素:商业化和工业化的驱动。表现:城市人口增加,城市规模越来越大。(2)变化:美德经济迅速发展,美国成为世界头号工业强国,英国工业优势丧失。相互关系:科技的发展能够推动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或科技是国家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也是实现国家现代化和提升国际地位的关键因素‌。)而国家对科技的支持和促进则能够加速科技的发展和应用。【解析】【分析】(1)主要因素:根据材料一“在商业化和工业化的驱动下,人口从农业区向工业区迁移”可知,其主要因素是:商业化和工业化的驱动。表现:根据材料一“人口从农业区向工业区迁移,小城市变成大城市,大城市形成城市群”可知,其表现是:城市人口增加,城市规模越来越大。

(2)变化:根据材料二“从1870年开始,德国、美国在现代工业方面成为了英国的强劲对手。英国的工业优势明显丧失,……1900年,美国以31%居世界首位,德国上升为16%,而英国则跌至18%”可知,其变化是美德经济迅速发展,美国成为世界头号工业强国,英国工业优势丧失。相互关系:根据材料一、二可知,英国重视第一次工业革命,经济迅速发展,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初步实现城市化的国家,英国没有充分利用第二次工业革命成果,使英国的工业优势明显丧失,说明科技的发展能够推动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或科技是国家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也是实现国家现代化和提升国际地位的关键因素‌。)而国家对科技的支持和促进则能够加速科技的发展和应用。

故答案为:

(1)主要因素:商业化和工业化的驱动。表现:城市人口增加,城市规模越来越大。

(2)变化:美德经济迅速发展,美国成为世界头号工业强国,英国工业优势丧失。相互关系:科技的发展能够推动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或科技是国家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也是实现国家现代化和提升国际地位的关键因素‌。)而国家对科技的支持和促进则能够加速科技的发展和应用。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科技革命的认识。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是世界上使用货币最早的国家之一,商朝已经使用天然海贝作为货币,同时出现了金属货币。秦朝建立后,将六国货币统一为秦半两钱,以重量作为货币单位、以圆形方孔作为货币的基本形式,这标志着中国古代货币的初步成熟,是中国货币发展过程的一个里程碑。——摘编自俞沛铭《货币史话》材料二:随着商品交换的活跃,北宋的货币经济也发展了。唐代铸钱每年只在三十万贯上下,北宋前期每年在一百万至三百万之间,神宗时高达五六百万贯。铜铁钱是主要货币,金银也作为流通手段,并开始发行纸币,称“交子”和“钱引”。这更便利了大量交易的进行。——摘编自尚钺《中国历史纲要》材料三:下面是我市初二年级学生参加跨学科主题学习“小钱币,大历史”时,设计的“我国不同历史时期新货币变化路线图”。商朝贝币、铜币天然、铜铸秦朝半两钱铜铸宋朝交子、钱引纸制今天数字货币电子支付(1)根据材料一,指出秦半两钱的特点和历史地位。(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北宋时发行“交子”的背景,列举其积极作用。(3)根据材料一、二、三并联系所学,归纳货币发展演变的总体趋势,谈谈你对数字货币和电子支付的看法。【答案】(1)特点:以重量作为货币单位;以圆形方孔作为货币的基本形式。历史地位:标志着中国古代货币的初步成熟,是中国货币发展过程的一个里程碑。(2)背景:北宋商贸繁荣;货币交易量增长;金属货币沉重,携带很不方便。积极作用:便利了大量交易的进行;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便利了人们的生产生活等。(3)总体趋势:从实物形态向数字化、无实物化方向发展。‌看法:数字货币和电子支付具有安全性高、交易速度快、降低交易成本等显著优势;支付方便、快捷,便利了人们日常生活。【解析】【分析】(1)特点:根据材料一“秦朝建立后,将六国货币统一为秦半两钱,以重量作为货币单位、以圆形方孔作为货币的基本形式”可知,秦半两钱的特点是:以重量作为货币单位,以圆形方孔作为货币的基本形式;由当时的中央政府统一发行,在全国范围内使用。历史地位:根据材料一“这标志着中国古代货币的初步成熟,是中国货币发展过程的一个里程碑”可知,秦半两钱的历史地位是:标志着中国古代货币的初步成熟,是中国货币发展过程的一个里程碑。

(2)背景:根据材料二“随着商品交换的活跃,北宋的货币经济也发展了”并结合所学可知,其背景是:北宋商贸繁荣;根据材料二“唐代铸钱每年只在三十万贯上下,北宋前期每年在一百万至三百万之间,神宗时高达五六百万贯”可知,其背景是:货币交易量增长;根据材料二“铜铁钱是主要货币,金银也作为流通手段”并结合所学可知,其背景是:金属货币沉重,携带很不方便。积极作用:可从货物交易、商品经济发展和人们生产生活的角度分析,言之有理即可。例如:便利了大量交易的进行;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便利了人们的生产生活等。

(3)总体趋势:根据材料一、二、三并联系所学可知,货币由天然货币、统一铸造金属货币、纸币到数字货币、电子支付,这反映了货币发展演变总体趋势是:从实物形态向数字化、无实物化方向发展。‌看法:本题属于开放试题,可从数字货币和电子支付的优势和对日常生活的影响方面回答。例如:数字货币和电子支付具有安全性高、交易速度快、降低交易成本等显著优势;支付方便、快捷,便利了人们日常生活等。

故答案为:

(1)特点:以重量作为货币单位;以圆形方孔作为货币的基本形式;由当时的中央政府统一发行,在全国范围内使用。历史地位:标志着中国古代货币的初步成熟,是中国货币发展过程的一个里程碑。(2)背景:北宋商贸繁荣;货币交易量增长;金属货币沉重,携带很不方便。积极作用:便利了大量交易的进行;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便利了人们的生产生活等。

(3)总体趋势:从实物形态向数字化、无实物化方向发展。‌看法:数字货币和电子支付具有安全性高、交易速度快、降低交易成本等显著优势;支付方便、快捷,便利了人们日常生活。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中国货币演变的认识。15.工业化、民主化、法治化是中国近代现代探索的主题,对照材料,回答问题。《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第4课洋务运动与边疆危机……20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26第6课戊戌变法……30第7课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签订……34《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第4课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18第5课三大改造……23第6课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27(1)请在上面三大主题中任选一个并分别从两份目录中提取与之相关的课题(或史事),说明将其归入该主题的理由。(要求:符合逻辑,史论结合,条理清晰)(2)两栏目录中探索的结果不同,对此你有何认识。【答案】(1)主题:工业化;理由:《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4课《洋务运动与边疆危机》,洋务运动是我国近代化的开端;《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第4课《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新中国成立后的工业化建设有力的提升了我国的工业化水平。(2)清政府时代对于近代中国的工业化探索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